煤炭资源整合的矛盾及对策详细版

煤炭资源整合的矛盾及对策详细版
煤炭资源整合的矛盾及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75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煤炭资源整合的矛盾及对

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炭资源整合的矛盾及对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煤矿资源整合工作是关系到煤炭产业升级、资源配置优化、安全管理上等级、设施装备上台阶、开采技术上档次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关系到是否实现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将实现单井产量的提升,全面压缩工人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煤矿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落后采煤工艺将彻底淘汰。

一、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资源整合与现实能源供应的矛盾问题

按照资源整合工作的布署和规定,进入整合程序的矿井除保留采矿权即保留《采矿许可证》外,煤矿其余证照予以暂扣或注销处理,同时煤矿不得组织生

产。全区14对矿井中,除蔡山洞、广安煤矿、沙坝坪煤矿(资源枯竭已自动停产)、长胜煤矿外,其余10对矿井全部进入整合程序,矿井数量从14对减少为11对,减少21%;矿井生产能力(原生产能力,不含整合的新增能力)从78万吨/年降低到48万吨/年,降低42%。

全区工业及民用燃煤按照同口径测算,全年需求原煤20余万吨,主要是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业及纸品加工、玻璃生产等其他行业和城乡居民用煤,全区电煤供应任务达40万吨,在煤矿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原煤差口仍达7万吨,占煤矿生产能力的14.5%。整合工作全面启动后,生产矿井从6户减少为3户,减少50%,生产能力从48万吨/年减少到39万吨/年,降低18.8%,能源供求矛盾在我区将犹为突出。

2、整合设计与现实的差距问题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相对集中,涉及全省近70%的地方及小煤矿。设计部门备案的屈指可数,加之时间紧,很多整合矿井的设计均是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矿井资料而闭门造车,很少甚至根本未对现场核查,加之三迭纪龙潭组煤系地质勘探程度低,仅有普查资料,未进行祥查;因而有的设计机电硐室位于水体之下;有的首采区布置在采空区中;有的井筒穿越珍珠冲组岩层;有的通风系统长达5000余米;同时,在工期计算上,设计一概按照国有大中型矿井进尺标准,从未考虑到小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低和施工队伍的资质问题,以及遭遇地质灾害影响建设工期的问题,如宏源煤业在主、副斜井掘进过程中揭穿珍珠冲组灰岩溶洞(该溶洞与地表导通),一遇降雨则无法施工,治理难度极大。因而整合矿井存在普遍超工期

的现象。

3、新的要求与现实的差距问题

新的要求规定煤矿须采用长壁后退式开采,金属(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等。实行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势必增大业主的前期投入,融资问题再度浮出水面,同时所有煤矿进入井巷建设,施工队伍及施工质量将很难保证;广安区的整合矿井均是开采三迭纪须家河组煤层,煤层厚度0.4~0.8米,采用金属单体液压支柱一是初撑力很难保证,二是回柱的危险因素将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煤矿院校招生难的问题未得到改善,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断挡紧缺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区11户矿井中,工程技术人员仅10人左右,平均一矿不足一人,要求整合矿井每矿配备4人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要求与现

实的差距必须克服,否则,整合工程的竣工投产遥遥无期!

4、建设环境与内部扯皮问题

煤矿整合过程中,无疑将牵涉到征(租)地问题,民畜饮水问题及周边用工问题。征(租)地手续不办结,煤矿的地面设施无法建筑,设备无法安装到位,煤矸石无法倾倒;民畜饮水及周边农民的用工问题不解决妥当,将长期导致建设纠纷,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各级各部门要以扶持、协调、服务的心态对待煤矿整合,整合过程中难免将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各级各部门不形成大局意识,全力为煤矿打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建设步伐将因受阻而延缓。

另一方面,在整合企业内部,因业主之间利益分割、管理权限的分岐、投资及安全责任的划分等影

响,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整合进度。如陡梯子—伍山煤矿,伍山煤矿属被整合对象已先期关闭,陡梯子作为整合主体矿,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没没考虑被整合矿的利益已发生多次纠纷,区煤管局已组织不下3次的协调,时至今日整合设计都未完成,成为整合步伐最慢的企业。二、原因及对策

1、能源供求的矛盾一是电厂与煤炭企业之间的诚信问题,煤矿认为电厂煤质采样分析不公平,高热质化验成低热质,加之价格低于市场价,货款结算不及时等因素影响,供煤积极性不高;二是煤炭企业向电厂供煤中确实存在质量不高、掺杂使假等行为,因而形成恶性循环,电厂耗煤高于设计水平近20%,在全市煤炭生产能力下降,市内煤炭外流屡禁不绝的情况下,供求矛盾随之突出。

建议:①成立煤质采样化验的中介机构,克服电

厂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和采样化验中的人为因素,增大透明度,建立稳定诚信的能源供给机制;

②加强煤炭的流向管理。煤炭资源属国家所有,以极低价格转让给私人开采,政府加强能源调配理所当然,设立高效廉洁,保障有力的监管队伍,保证主力电厂及工农业生产用煤为第一要务;

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电煤价格联动机制,保障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大的影响。

2、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程序较多、内容较多、涉及部门较多、时间相对集中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导致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及可研报告》、《安全专篇》、《储量核实报告》、《价款评结报告》、《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久久不能出炉,加之国土、煤监、经委之间工作的不和谐,整合企业深受影响。

建议:①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整合合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办事机构,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打破各自为阵的整合格局。

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杜绝朝令夕改。部门一会要求企业办两年期《采矿许可证》,一会要求企业办理长期《采矿许可证》;监管部门一会同意延续整合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川府阅[2008]112号),一会不同意延续整合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③、加强中介机构的整顿,特别是收费及与政府部门瓜葛不清的整顿,增加政府部门作为,减少企业额外负担。

3、煤矿开采技术与社会进步息息相连,现阶段小煤矿生产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标准、严要求无可厚非,不因地制宜、不尊重实际的高标准也只能属

之高阁。

建议:①、制定政策规定要留有空间,比如人员配备数量,只要每矿配备有1名专职合格的技术负责人即可。

②、通过论证采用木支柱支护的企业可以不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不搞一刀切。

4、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将会出现环境污染及水源陷落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建设环境和持续发展。

建议:①、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按照“谁影响谁负责”的原则,督促煤矿边生产边治理,否则煤矿开采完毕后环境治理将由政府买单。

②、对出现的人畜饮水困难,可采取企业负责另辟水源或者移民搬迁的办法解决。

③、周边农民纠纷要因事而论,对无理取闹的要

坚决予以打击,不能让亲民政策培养刁民,否则,投资环境将大受影响。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2008090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6014928.html,/N16/N1116/N1458/N1518/N34105/6955367.HTML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

内蒙古煤炭市场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市场分析 一: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疆域辽阔,土地富饶,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0年,内蒙古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五个,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 二、内蒙古煤矿分布及归属 1、分布: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其中,分布在四个盟市的六大煤田,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就达1800

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主要盟市矿产资源分布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准格尔、东胜两大煤田的资源储量突破1000亿吨,约占全区煤炭资源总量的53%,且煤质优良,可作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乌海-阿拉善东部焦煤是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其中乌海、阿拉善盟焦煤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区的60%以上。锡林郭勒煤炭也是区内重要优势资源,探明储量1000多亿吨,已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煤田5处,即胜利、白音华、五间房、巴棋北和巴彦呼硕。赤峰-通辽地区煤炭资源具一定优势,煤炭约占全区6%,现有赤峰元宝山煤田、通辽霍林河煤田。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区14%,现有伊敏煤田、扎赉诺尔煤田、大雁煤田、宝日希勒煤田。巴彦淖尔、包头地区也有一些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 2、归属:现有煤矿501家。煤矿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4万吨提高到了目前的100万吨以上,要求产能在30万吨以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2009-6-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 内政发[2009]5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煤炭资源是我区的战略性优势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配臵管理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煤炭资源管理的政策要求,结合近年来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现就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煤炭资源配臵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有序配臵管理煤炭资源的原则。煤炭资源配臵必须符合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臵方案。 (二)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有偿使用的原则。煤炭资源和矿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管理设臵。 (三)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配臵管理煤炭资源。 (四)坚持以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重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

转化项目配臵煤炭资源的原则。严格控制向产能过剩的行业配臵煤炭资源。 (五)坚持整体布局、整装开发、集约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原则。 (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严格遵循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二、煤炭资源配臵的条件、标准与要求 (一)煤炭资源配臵的条件 1 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煤炭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2 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 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 和高新技术项目。个别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的项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可适当降低有关条件。 3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矿权。 4 自治区内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不足10年、职工安臵困难大、无接续资源的资源枯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重点煤炭企业。 5 资源整合中需要扩大周边不宜单独设臵采矿权区域的项目。 6 现已配臵的煤炭资源量超过项目实际需求的企业,新上 项目可先利用已配臵的煤炭资源。如果新上项目后续资源不足,可按有关规定另行配臵接续资源。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7]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后,各地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对12个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中发现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个别地方未编制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地方对已批复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尚未组织实施;二是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不符合规定,把已公告关闭的矿井以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增能改造或矿井置换等名义予以恢复,使其合法化以煤矿企业资产整合代替煤炭资源整合,有的整合后的矿井规模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对已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列入整合的矿井,没有及时暂扣其采矿许可证、吊(注)销其它相关证照有的仍在非法组织生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个采矿许可证,多套生产系统”的现象;四是部分地区对拟整合的矿井没有正确执行“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对实施整合的矿井未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些做法背离了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不符合《通知》和《若干意见》的规定,影响和阻碍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全面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要作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统一部署,规范运作,积极推进。 (一)编制方案 尚未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地区,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经市(地)人民政府初审,报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已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但不符合《若干意见》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应包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整合的目标、整合后关闭和保留矿井名单、数量及基本情况(资源储量、井田面积、矿井规模等内容)。 (二)审查批复 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市(地)人民政府上报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审查、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调整、完善后再行批复。各地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最迟应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审查批复。 (三)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组织实施,由市(地)人民政府按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矿井关闭标准负责组织关闭验收,省级人民政府于2007年底前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二、严格把握煤炭资源整合的矿井范围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一)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矿井的资源 1.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生产矿井的资源。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3.1太原地区煤炭资源赋存与利用现状 3.1太原市煤炭资源赋存与开发现状 1.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太原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山煤田中、北部,汾河西侧太原市辖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及古交市;北缘娄烦县跨入宁武煤田南端,与吕梁市岚县毗邻;东侧阳曲县、市辖杏花岭区跨沁水煤田北西缘,与晋中市榆次区相邻。含煤面积合计2597.83km2。占全市面积的37%。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合山西组,地层总厚150m。含煤11~13层,含煤系数8.67%~10.75%。山西组2/3号煤层和太原组8、9号煤层(西山)及15号煤层(东山)为主要可采煤层。 含煤区主要位于吕梁复背斜东侧,汾河断陷盆地与沁水盆地北翼西侧。走向北西,褶曲平缓,主要褶曲有石千峰向斜雨庙前前山向斜等;东部以轴向北北东、向南西倾伏的东山背斜为主体。区内次一级构造一断裂为主,断层走向多为北东与北东东。陷落柱较发育。 西北部娄烦含煤区位于宁武煤田南端,主要为一走向北东的向斜构造,两翼倾角较缓。区内发育有走向北东的断层,东南边缘为下静游逆断层,走向北东,落差150m。 主要可采煤层以贫煤、瘦煤煤类为主,肥煤、焦煤、无烟煤次之。在娄烦北部、古交市镇城底镇与马兰镇之间分布有气煤。 截至2007年底,太原市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722409.9万t,其中基础储量1055425.0万t(含储量629177.9万t),资源量666984.9万t。 2.太原市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太原市境内煤炭采矿登记的煤矿214处,设计规模合计6224万t/a,占用面积903.43km。其中≥120万t/a的大型煤矿10处,矿井规模合计2850万t/a,占用面积566.68km2;45~120万t/a的中型矿井13处,矿井规模合计771万t/a,占用面积99.43km2;<45万t/a的小型矿井191处,矿井规模合计2603万t/a,占用面积237.32km2,其中30万t/a的矿井22处,矿井规模合计660万t/a,占用面积76.16km2。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缩本)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1、现有工程概况 ⑴工程基本情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原中寨山煤矿和东胜煤矿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0.03Mt/a和0.06Mt/a。开拓方式均为斜井-单水平-房柱式开采,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垮落式采煤,人工装载,防爆三轮车自卸运输,露天堆放和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的开采方法。原有两个矿井于2008年停产关闭。2008年至今,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进行矿井0.6Mt/a整合项目的准备工作。原有矿井概况见表1。 表1 资源整合前原有矿井概况

⑵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 经现场实际调查,整合前,原有矿井未履行环保手续,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基本上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大;调查发现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见表2。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众源煤矿整合区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和韩岔乡管辖,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2221km2,生产能力0.60Mt/a,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28.45Mt,设计可采储量15.99Mt,服务年限19.03a。整合矿井在井田中部园台村东北部的贾家庙沟平台地

内蒙古煤炭市场研究分析

内蒙古煤炭市场分析

————————————————————————————————作者:————————————————————————————————日期: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市场分析 一: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疆域辽阔,土地富饶,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0年,内蒙古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五个,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 二、内蒙古煤矿分布及归属 1、分布: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其中,分布在四个盟市的六大煤田,即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锡林郭勒盟的白音华煤田、胜利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旗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就达1800

亿吨,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0%。 主要盟市矿产资源分布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准格尔、东胜两大煤田的资源储量突破1000亿吨,约占全区煤炭资源总量的53%,且煤质优良,可作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乌海-阿拉善东部焦煤是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其中乌海、阿拉善盟焦煤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区的60%以上。锡林郭勒煤炭也是区内重要优势资源,探明储量1000多亿吨,已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0亿吨的煤田5处,即胜利、白音华、五间房、巴棋北和巴彦呼硕。赤峰-通辽地区煤炭资源具一定优势,煤炭约占全区6%,现有赤峰元宝山煤田、通辽霍林河煤田。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区14%,现有伊敏煤田、扎赉诺尔煤田、大雁煤田、宝日希勒煤田。巴彦淖尔、包头地区也有一些煤炭资源。 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 2、归属:现有煤矿501家。煤矿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4万吨提高到了目前的100万吨以上,要求产能在30万吨以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政发[2006]39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07.31 【实施日期】2006.07.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 (鄂政发[2006]3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等文件精神以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就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步骤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

政手段,一手抓煤矿整顿关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一手抓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控制煤矿数量。以全省现有696处煤矿为基数,原则上按照压减35%的比例进行控制,到2008年6月底,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482处以下,其中黄石市47处以下、襄樊市25处以下、荆州市10处以下、宜昌市181处以下、十堰市20处以下、荆门市54处以下、咸宁市25处以下、恩施州120处以下。各地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多关闭。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巷道式采煤等非正规采煤方法,淘汰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后形成的矿井生产能力不低于6万吨/年。边角地带或边远山区,按程序报批后,合理确定井型。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截至2011年)。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公里,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国最高。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已查明和预测含煤盆地180余个,面积约1118万平方千米。其中75173%的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市的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和白音华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巴虎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截至2008年底,全区煤炭上表矿区500余处,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31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3200多亿吨,另有预测资源量近4000亿吨,煤炭资源总量可达7200多亿吨。作为全区优势矿种,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煤炭资源的矿业产值逐年递增,已连续几年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成为自治区的主要支柱性矿产。其中原煤产量快速攀升,已由2000年的年产原煤7274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4172亿吨,增长近550%,2008年全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产值达到724187亿元,约占当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911%,而且以煤为主的发电量也由“十一五”初期不足5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08年度的2114亿千瓦·时。2009年,全区原煤产量上升至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时,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煤电产业已经成为自治区主要支柱产业。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图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货运铁路运输简介 一、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1、 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1位,远景预测煤炭储量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2位。 2、 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二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 3、 煤种以动力煤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而炼焦煤仅占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 4、 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统计表: 全国(亿吨) 内蒙古(亿吨) 内蒙古占比总量 455211225026.91%褐煤 1903175392.12%低变质烟煤24215900437.18%气煤 9392107911.49%焦煤 1957 364 18.60% 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 二、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分布及简介 1、 主要煤田的分布图

2、主要煤田简介 煤田探明储量(亿 吨) 主要煤种分布地区 大雁煤田36褐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西南 呼山煤田23褐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伊敏煤田48褐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 扎赉诺尔煤田83褐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 白音华煤田140褐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胜利煤田214褐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霍林河煤田131褐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 元宝山煤田16褐煤赤峰市 桌子山煤田29肥煤和焦煤为主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交界处 准格尔煤田253长焰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神府东胜煤田2236不粘煤为主,低硫低灰,发 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 陕北的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一带向 北延伸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简介 1、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区,面积86752平方公里,市域 面积70%含煤,现已查明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1、操作当事人 A、整合资质公司:经省政府批准,林东集团是具备整合煤炭资源资质 的公司。该类公司设定了19家,其中大型国有企业4家,林东集团是其 中之一。; B、整合操作出资人:提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的人。下称 CostResource,简称CR; C、整合操作公司:整合操作操作出资人与整合资质公司合资的公司, 与整合资质公司签署有必要的协议,以整合资质公司的名义进行整合工 作,也是整合后资源的拥有者。整合资质公司拥有较少的该公司股份,整合出资人拥有较多股份。整合操作公司是整个方案的核心。拟由拟设立的“瑞诚资源”(下称UnitResource,简称UR,应为纯粹的壳公司)与林 东集团合作,成立一家资源整合操作专业公司(下称LinDongResource,简称LR),取得由林东集团所拥有的整合资质。该公司的资金分为三个 来源:第一轮注册资本较小,以人民币1000万元为妥,其中,林东集团 占35%(由UR垫资),UR占65%;随着工作的开展,取得整合资格、拟就 商业计划并组织良好团队之后,拟引入CR,作为LR的幕后第三股东向U R出资3亿元,持有UR75%股份(此时,UR原股东的股份价值为1亿元),并通过UR向LR出资2.9亿元,使UR持有LR80%股份(LR中实际权益的 比例为:林东集团20%,UR原股东20%,CR60%);第三部分资金见MR中的陈述; D、整合资金贷款人:将较大额的资金借予LR,作为整合资源所使用 的收购资金,用于收购小煤窑等被整合煤炭公司。其收购所获得的资产分成两个部分:资源资产及生产设备设施资产。下称MoneyResource,简称MR。此间,MR很可能就是CR; E、被整合资产鉴定及评估人:受LR的委托,对被整合的小煤窑所拥 有的资产进行鉴定和评估的操作者,该公司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分别进行相关的工作。简称咨询公司; F、第一矿主公司:LR将整合得来的资源中最好的一部分(可能是总 量的30%)经评估后作为出资,授予第一矿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建设(部分建设资金采用借款方式取得),并提供运营所需流动资金。第一矿主公

山西煤炭整合五大主体背包袱

山西煤炭整合五大主体背包袱 青海省木里煤田矿区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之路也是山西省五年前走过的。然而,当初煤炭市场高点之上的整合,却在收场时遭遇“寒流”,又两年时间过去了,作为整合主体的山西省国有五大煤企也在努力寻找各自的出路。 随着山西省政府相继发布2008年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及煤炭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加速启动。 主要整合方式为,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均要经共同确认的有资质单位对资源和所有矿井资产进行评估,双方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企业性质均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的股份最高49%,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则主要包括山西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同时允许山

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 整合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不过,直到2012年3月,山西才宣布煤炭资源整合结束。通过三年时间,山西全省矿井个数由 2598 处减少到 1053 处,办矿主体由2200 多个减少到 130 多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也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 然而,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山西省的整合主体即遭遇煤炭市场的急转直下。煤炭价格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2012年5月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市场萧条的形势延续至今。作为整合主体之一的阳煤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866.66亿元,而净亏损却达到5.33亿元;山西焦煤集团2014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569.18亿元,但净利润却为-6612.49万元。 今年1~3月,潞安集团煤炭产量累计1906万吨,同比减少176万吨;煤炭销量累计完成1565.8万吨,同比减少9.18万吨;商品煤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及其西部地区货运铁路运输简介 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1、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现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1位,远景预测煤炭储量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2位。 2、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二是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 3、煤种以动力煤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而炼焦煤仅占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 4、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统计表: 二、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分布及简介 1、主要煤田的分布图

2、主要煤田简介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简介 1、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区,面积86752平方公里,市域面积70%含煤,现已查明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

亿吨,约占全国的13%、内蒙古自治区的58%。 2、截止2012年底,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矿井306座,核定生产能力48161万吨/年,在建30座,设计能力10990万吨/年。 3、“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1.5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5.97亿吨,年均增长约7300万吨,全市煤炭平均外调率约为88%。 4、 2012年,据统计全市共销售煤炭5.9亿吨,煤炭工业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态势。 四、内蒙古西部(蒙西)铁路运输大通道 1、通过京包铁路向西发运至东北以及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 蒙西地区与京包线连接的铁路线路主要有:包神铁路(向北)、包西铁路(向北)、包兰铁路以及呼准铁路。货物通过以上铁路线路集中至京包线,至集宁站通过集通线发至东北,在大同站通过大秦线发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还有部分通过京包铁路发送至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地区。 2、通过大准线向西发运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 大准线西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站,与准东铁路(东胜-准格尔旗)连接,东部在大同东站接入大秦线,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曹妃甸、天津等港口的主要通道之一。主要运送准东铁路及薛家湾地区煤炭2010年大准线运量为7129万吨。 3、通过神朔铁路向西发运至黄骅港港 神朔铁路由神华集团投资建设,主要针对其公司的黄骅港发运煤

(完整版)关于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整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 整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风暴已经在自治区拉开,这是我国继山西、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新的风暴。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实现以下目标:““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2013年底,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120万吨(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300万吨)。生产规模在12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户;通过兼并重组,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其中2011年底达到8—10户、2012年底达到15—18户。”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形势下,许多煤炭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我公司要想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地位不变,必须尽早开展调研工作,以内蒙古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政策为导向,迅速拿出资源整合方案,寻求最优的发展之路,彻底摸清鄂尔多斯地区所有煤炭资源的基本情况,为兼并重组早做准备。 通过本次初步调研,鄂尔多斯地区共有非公有企业煤矿281处,其中隶属于大企业集团煤矿有168处,私营煤矿有113处,主要分布在准旗、伊旗境内。现将本次资源整合方法以及调研情况总结于下: 一、资源整合方法 (一)搜集各煤矿基本资料,掌握全市煤炭企业基本情况,对被

列入整合主题的大企业集团煤矿与私营煤矿进行分类汇总,初步排除被列入整合主题的大企业集团煤矿,重点调研私营煤矿。 (二)有针对性的对私营煤矿展开调查,通过各种关系、114电话查询搜集到各个煤矿的电话号码,然后电话沟通,了解清楚各煤矿是否有出售的意向,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或则已经被大集团整合的煤矿,集中力量对有出售意向的私人煤矿进行调研分析。 (三)对有出售意向的煤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弄清楚有出售意向煤矿的基本情况,最后做调研成果分析研究,拿出下一步资源整合方案。 二、调研情况 (一)鄂尔多斯各地区煤炭资源情况 东胜区、准旗、伊旗、达旗煤炭资源富集,煤矿非常多。东胜区煤矿主要分布在铜川镇、万利镇、塔拉壕地区;准旗煤矿主要分布在川掌镇、西营子镇、羊市塔地区;伊旗煤矿主要分布在新庙乡、纳林陶亥镇地区;达旗煤矿主要分布在耳字壕地区;私营煤矿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地区,有出售意向的煤矿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地区,所以我们将下一步重点调研对象放在这几个地区。 鄂旗煤炭资源富集,煤炭主要分布在棋盘井镇、蒙西镇境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分别是鄂尔多斯集团、鄂托克旗能源集团、三维集团、双欣集团、蒙西集团。鄂前旗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由于煤炭资源开采较晚,所以主要

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及主要煤田一览

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及主要煤田一览 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均居全国第2位.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鄂尔多斯市的低变质烟煤;东部地区的褐煤。 鄂尔多斯市拥有神府东胜煤田的北半部和准格尔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种为不粘煤,准格尔煤田的煤种是长焰煤。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褐煤带,分布着十几个大型褐煤田以及大量的中小褐煤田。 鄂尔多斯市的不粘煤和长焰煤,以及东部地区的褐煤都属动力煤种。 内蒙古的炼焦煤主要分布在桌子山煤田和乌达煤田,探明储量不大,其中桌子山煤田的焦煤预测储量很大,找煤前景广阔。 在内蒙古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53%,褐煤占45%,炼焦煤占2%。 全国煤炭探明地质储量为10189亿吨,内蒙古2247亿吨。 全国尚未探明煤炭预测地质储量45521亿吨,内蒙古12250.4亿吨。 全国尚未探明的褐煤预测地质储量1903.06亿吨,内蒙古1753.4亿吨。 全国尚未探明的低变质烟煤预测地质储量24215.1亿吨,内蒙古9004亿吨。

全国尚未探明的气煤预测地质储量9392.38亿吨,内蒙古1079.45亿吨。 全国尚未探明的焦煤预测地质储量1957.29亿吨,内蒙古364.18亿吨。 以下为内蒙古主要煤田: 大雁煤田:呼伦贝尔牙克石西南,探明地质储量36亿吨,煤种为褐煤。 宝日希勒煤田: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探明地质储量41亿吨(其中26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 呼山煤田: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探明地质储量23亿吨,煤种为褐煤。 伊敏煤田: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探明地质储量48亿吨(其中25亿吨适合露天开采),煤种为褐煤。伊敏煤田是我国第一个采取煤电联营的方式建设的煤田,通过建设坑口电厂,将褐煤就地转化成电力输出。 伊敏五牧场煤田:探明地质储量53亿吨,煤种为长焰煤和褐煤。 红花尔基煤田: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探明地质储量27亿吨,煤种为褐煤。 呼和诺尔煤田:呼伦贝尔,范围跨鄂温克旗和新巴尔虎左旗,探明地质储量104亿吨,煤种为褐煤。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部分第十四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XX省为例 一、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4题。 1.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92.17%,故该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答案:D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铝土矿 D.非金属矿产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应是能源矿产。 答案:A 3.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解析:由表可知,表中的92.17%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比重大,应把该区建成全国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答案:A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5~7题。 5.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解析: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答案:C 6.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

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实施办法

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实施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 8号)精神,合理有序开发我区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回采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的市场形成机制,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煤炭资源整合与有偿使用的目标 (一)到2007年底,通过依法淘汰关闭和整合重组措施,使全区煤矿总数由现在的1100余处减少到700余处,年产1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依法关闭退出市场,资源回采率达到60%以上,采煤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到2010年,全区煤矿总数降至600处之内,单井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资源回采率全部符合国家要求,采煤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坚持新上煤矿单井产量最低达到年产120万吨标准。 (二)根据产业规划,今后对新设立的矿业权以市场竞争方式出让,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确立勘查、开采主体。对所有矿山企业,凡未缴纳矿业权价款的,一律实现补缴或转增国家资本金,彻底解决煤炭矿业权出让中的“双轨制”问题。建立产权归属清晰、主体权责明确、经营方式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的现代煤炭行业秩序。 二、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 (一)凡纳入被整合的小煤矿,整合期间不得增层扩界,不再批准新增资源量,也不得进行单井技术改造。 (二)对具备整合重组条件的小煤矿,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以合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就近整合煤炭资源,形成产权明晰的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在符合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前提下,整合时可将井田范围外不宜再设置新矿业权的闲置边角煤炭资源划入整合区,支持整合后的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三)对既不符合整合条件又不符合单井改扩建的开采边角、残留资源的小煤矿,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严格限定其矿区范围和开采期限,逐年淘汰关闭。 (四)对于已纳入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的小煤矿,要按规定时限进行整合,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规划要求完成整合以及拒不整合的,相关部门不得发放经营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并依法予以关闭。 (五)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指导下严格按程序评估资产,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或股份比例,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途径对区域小煤矿进行整合,严禁借重组之机违法倒卖国家资源。 (六)从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凡煤炭生产企业平均回采率低于和等于30%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限期一年完成整改。达不到国家规定回采率标准的,坚决予以关闭。

山西煤炭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山西煤炭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作为全国的煤炭大省,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2016年中央出台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出了对于煤炭产业要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山西煤炭行业改革提出建议。 标签:山西;煤炭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1 山西煤炭行业历史背景及简介 山西省作为我国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称。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以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6.3%,截至2016年底,山西的煤炭資源储量依然高达916.19亿吨,山西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的特点,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山西煤炭产业总产值多年来占山西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是山西的第一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山西煤炭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煤炭工业的负增长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煤炭产业改革迫在眉睫。 2016年,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关于煤炭产业的主要政策——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山西作为此次去产能的主要目标大省,积极推进国家号召的煤炭产业“六型”转变,走上了“革命兴煤”之路,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已经超额完成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量,煤炭行业效益和矿区民生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下阶段将继续进行煤炭结构方面的优化,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山西煤炭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主要用于反应在特定产业或市场当中市场主体的相对规模结构。其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是产业集中度,其公式为:CRn=∑ni=1Xi/∑Ni=1Xi。 其中,Xi表示第i个企业的相关数值X;n是指产业内前几位企业数;N是指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数。根据中国煤炭网2017年发布的《2017中国煤炭企业50强》的2016年煤炭产量数据,出山西省煤炭行业的CR4=42.8%,CR8=61.9%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可知,山西煤炭产业属于典型的寡占IV型市场结构。 2.2 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某一产业内的同类产品在性能,服务以及消费偏好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山西煤炭行业的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