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教学反思

“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反思

汤阴一中李立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联系实际,自己举例,在课堂上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业区讨论,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想能基本落实,学生能联系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3、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讨论案例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从案例中抽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工业联系的形式、工业集聚的意义等。运用案例在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讨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这样,演绎与归纳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原理规律内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其意义更有:(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4、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去产业集聚区实地调研调查,收集相关材料,把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将课本知识升华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 反思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

旋转)。(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polar region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2、篇章2: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一、学生活动情况 本章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一方面,内容是学生前面未涉及到的全新内容,另外一方面,所学内容与日常常识和学生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充满疑惑,都想找到原因。课程安排内容多引用科考时事材料,让学生感觉生活化和富有情趣。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材料中学,看视频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听中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重点以“南极洲”为案例,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对该地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读图分析能力、动力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构建知识系统。 课堂表现反映的情况,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筛选。另外,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素质。 二、教法建议 1、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

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几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来。目的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利用大量直观的图片、图表,发挥学生的参与能力,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3、教材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本章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既符合知识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感觉抽象的东西,教师尽量地通过创设情景来拉近距离。例如,通过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录象片段导人新课;通过不断地展示两极地区的景观图片来创设情景等。另外,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任务,教学中,注意要让学生多读图,多分析图,做到图文随意转换,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 三、在教学过程中列表对比南北两极时适应加入以下三点区别: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一般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本册书的前几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方法,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一部分内容学习方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点难点】冰雪覆盖的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领域。从学生认识世界、 面向未来考虑,两极地区一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认识极地地区。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4.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5.运用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 1.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随着音乐,播放一组极地地区景观图片。学生观看,感受极地地区独特的景观。 【讲授新课】 活动一:读图描述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提示从纬度和海陆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活动二:分析北极地区的特殊位置对环境的影响。纬度高→得到太阳光热少→气候寒冷→冰天雪地。观赏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认识这里生活的植物、动物、居住的人类。 结合材料,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利用学习北极地区的方法,进行南极地区的学习。请同学由图描述位置、分析环境特征。 解读“冰雪高原”,南极洲的海拔。 合作探究: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分析成因。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总结对比南北极地区的差异,如位置、海陆分布差异,主要动物、居民,以及气候特征的差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 【讲授新课】 了解人类踏上南极的过程,展示高风险的科考历程,认识科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的资源(介绍煤)、研究气候、研究陨石等。 联系我国北极科考站,并从名字上巧记。 重点学习中国的南极科考站。观察科考站建筑的外形,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播放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的介绍。 补充提问,南北极科考时间的选择问题。 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减少风的阻力。 主体架空离地→防止冬季内陆8级大风,飞雪对其掩埋。 内部灯光→适应极昼,补充提问:中国哪些的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 极地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保护极地的情感。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 12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 一、学生活动情况 本章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一方面,内容是学生前面未涉及到的全新内容,另外一方面,所学内容与日常常识和学生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充满疑惑,都想找到原因。课程安排内容多引用科考时事材料,让学生感觉生活化和富有情趣。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材料中学,看视频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听中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重点以“南极洲”为案例,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对该地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读图分析能力、动力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构建知识系统。 课堂表现反映的情况,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筛选。另外,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

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素质。 二、教法建议 1、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几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来。目的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利用大量直观的图片、图表,发挥学生的参与能力,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3、教材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本章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既符合知识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感觉抽象的东西,教师尽量地通过创设情景来拉近距离。例如,通过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录象片段导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主题,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因此,本课通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自主读图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辩论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能利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经纬度位置特点,能利用地图正确指出南极洲、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大洋;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 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 4、认识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初步了解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合作学习和问题情境驱动下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在合作中学会简单分析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训练并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状况,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促进小组凝聚力。

南北极地区教学反思

南北极地区教学反思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情况:当有南北极海陆图时;当有南北极圈显示时;当有南北极点显示时。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线和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显示同一纬线上的两个点,练习如何判断东西方向,在显示同一经线上的两个点,练习如何判断南北方向。再显示既不在同一纬线也不在同一经线上的两个点,练习如何判断方向,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地带着学生边回忆过去的地图知识,边结合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来重新认识经纬度,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不会理解起来很困难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精品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特有生物等。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会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会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感受极地其后,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 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 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按4~6人分组。 2、极地地区的教学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他们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由于这两个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物质景观,吸引了各国的科考工作者前往考察。今天老师也将带你们进入这两个特殊地区,进行一次考察。 (二)新课探究: 1、了解极地考察四项任务 教师讲述:这次考察的任务①探寻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②领略两极地区的地表状况;③感受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④认识两极地区的特殊生物。 (过渡)地图是考察必备的工具。我们首先要掌握如何看地图。 2、学看极地地图辨认方向 教师提问:①对于一般的地图我们如何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纬网地图如何辨别方向呢?(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 条,“极地地区” 可以承载以下2 条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6、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4、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 5、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学新授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板书:冰雪覆盖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特有生物等。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会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会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感受极地其后,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 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 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按4~6人分组。 2、极地地区的教学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他们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由于这两个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物质景观,吸引了各国的科考工作者前往考察。今天老师也将带你们进入这两个特殊地区,进行一次考察。 (二)新课探究: 1、了解极地考察四项任务 教师讲述:这次考察的任务①探寻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②领略两极地区的地表状况;③感受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④认识两极地区的特殊生物。 (过渡)地图是考察必备的工具。我们首先要掌握如何看地图。 2、学看极地地图辨认方向 教师提问:①对于一般的地图我们如何辨别方向( 2

初一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名称】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经验,我倍感欣慰,因为以前的学生总是要老师说出答案,自己不思考,没有一点学习的自主性。相信他们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教学内容分析】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及目前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名称,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特点。情感价值目标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的位置; 2.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地图册上的图片,一个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教师提问】猜一猜图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学生讨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教师小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polar regions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xxx中学李福勇一、教材内容 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 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 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 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 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 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 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

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 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 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 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 状况。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 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第十 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说出两极 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力目标:1 学会根据要求 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 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 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引入:(略)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 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 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 么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

深圳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大冒险—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徐小畅微课名称极地大冒险—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学科:地理□年级:初一□教材版本:湘教版 知识点来源 □所属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录制工具和方法Camtasia Studio 8 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以卡通驯鹿niko和jonni进行极地大冒险的旅行记为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利用数据图表、景观图、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特殊性的表现,并通过完成“维恩图”活动,学会比较北极地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异 同点。利用虚拟模型进行动画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特殊性的成因,并留下 课后探究,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1、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景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归纳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比较北极地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性的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景观、地形、气候特征,归纳自然环境特殊 性的表现;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异同点。 2、难点:理解南极地区成为“冷极”、“冰雪高原”、“风库”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niko和jonni极地大冒险的故事,听听学学,学会分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包括特殊性的表现、特殊性的成因。请大家跟随niko和jonni,从自然景观、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性的表现: Niko来到了南极地区。哇欧!冰天雪地,这覆盖着南极大陆的冰雪到底有多厚?这时,一只企鹅走过来打招呼,冷得直打啰嗦的niko,多希望自己能像企鹅一样有厚厚的脂肪,这奇妙的白色世界,到底有多冷?突然,一阵狂风卷起,雪花迎面扑来,这里的风力到底有多强?难道这里只有下雪没有下雨吗?与此同时,jonni来到了北极地区,一路上,它看到了许多冰山。Jonni与北极熊打完招呼,夜幕已经开始降临,哇偶,极光! Niko,jonni: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可以总结为“冰雪世界”,极地地区永恒的基色为“白色”。 为了更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好奇的niko和jonni采访了科考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