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军事文献中用来描述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名词很多,例如:“炮弹休克”、“战争精神症”、“战斗衰竭”、“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等。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士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心理、精神上的异常,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例这类减员是战场癔症性失明,出现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史学家Herodotus是这样描述的:雅典人Epizelus异常勇猛,但在马拉松混战之后却丧失了视觉。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任何受到损伤或被击中的痕迹,而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且其整个后半生都是如此。Epizelus认为自己失明的原因是当时看到一个非常粗壮的男人就在面前。那是个胡子长得把整个盾牌都遮住丁的怪物,他猛冲过来一下子杀死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一瞬间,Epizelus的整个世界一片漆黑。由于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减员原因是刀箭伤,战场情况对士兵的心理压力不大,故这类战场癔症性减员的数量很少,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精神性减员数量的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了解这种精神异常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影响战斗力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的本质进行探索,其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贪生怕死”的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开始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军队、军纪和战争,该阶段就开始了。这是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尤其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完全有理由将士兵现精神心理障碍看成“贪生怕死”的表现,是一种违反战时纪律的行为,因而这时的士兵应该被送到战时的军事法庭,按照违反战时军纪处理。在各个国家的军队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违反军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的认识。通常对这类士兵的处罚比较严厉,如:将这些士兵关进监狱,强迫其加入“突击队”,甚至处决。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白人部队中有3%的士兵因患严重的“思乡症”而失去了战斗力,并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处决,但这种办法并未能降低“思乡症”的发病率。在现代战争中,“违法军纪”的观点仍被很多军事人员所坚持。究其原因,除了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正的违纪行为与心理应激性违纪行为之间的界限不易确定。

二、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精神病”的阶段

l8世纪,一些法国军医最早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精神医学问题。他们了解到,部分受到军事法庭审判的士兵(其中包括一些违反纪律的士兵甚至逃兵)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些士兵存在着病态的心理障碍,故而不能理智地对待错误,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是不应该受到审判的。于是在l759年,法军建立了一所医院,专门收治那些怀疑其违纪犯罪行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的士兵。此后,有心理障碍的士兵就不再因其违反了纪律而受到军法制裁了。由于战时出现的精神异常表现与日常人们见到的精神疾病表现十分相似,所以法国军医提出“精神疾病”本质论,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但是,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军事精神病学保障工作却遇到了很多难。例如,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一方发生大量的精神病减员现象,俄军将领认为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重要军事医学问题,于是在哈尔滨设立了一所精神病中心医院。这里每天可以接收43~90名病员,但经过l5天的治疗,病员中只有极少数在短期内归队,在收容的275名军官中就有2l4名被后送,l072名士兵中有983名被后送。从日俄战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将战时的精神性减员按平常的精神疾病性减员处理,虽然使士兵免遭军法制裁,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仍然流失了大量的有作战指挥技能的军事人才。

三、将战时心理、精神异常视为“应激”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ThomasSalmon博士提出处理此类伤员“及时、就处理战时精神异常人员的三原则。这个里程碑标志着“精神疾病”的阶段发展到了高潮,也标志着应激阶段的开始。三原则提出以后,大量的战争心理医学保障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对精神异常本质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很多事实表明:当战斗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精神异常。通过对这类减员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减员的主要原因是战场环境因素一应激源一造成士兵的心理生理适应障碍。战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战斗的激烈程度、指挥官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凝聚力的强弱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

境因素,就是人一机一环境因素,即高技术武器对其操作者的过高要求所形成的应激因素。如果这些因素对参战人员造成的心理负荷过重,超过了军人的适应阈值就会形成适应

障碍,士兵会暂时或长久地失去战斗力,造成精神性减员。士兵的心理素质或者性格因素与战时士兵精神异常的发生关系小大。随着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军人在战场上出现精神异常的本质就是战斗应激反应。l973年,Mullins与Glass提出了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es Reaction)的概念,认为CSR是士兵暴露于强烈的应激下导致的精神崩溃。这些应激包括死伤的巨大威胁,第一次看到死亡,指挥员和战友的阵亡,食物、水、睡眠等缺乏,过冷或过热,缺乏家庭的支持等。无数学者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努力确定了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正确描述:身心正常的士兵在战场极端条件下,对刺激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

扩展阅读: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研究

研究原著 文章编号:1000-2790(2006)02-0179-03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研究 王欣宇1,季 林1,向 英1,刘 涛1,徐 雷2 (1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勤与情报所卫勤研究室,北京100850) 收稿日期:2005-07-05; 接受日期:2005-11-01 基金项目:全军 十五 后勤学术研究计划课题(01G001-1) 通讯作者:徐 雷.Te:l (010)66931186 Em ai:l xu l ei@f mm u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8396333.html, 作者简介:王欣宇.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徐 雷).Te:l (029) 84774857 Em ai:l w eiqi n @f mm u .edu .cn Forecasti ng of co m bat stress reaction losses i n high -technol ogy local war WANG X i n-Yu 1,JI L i n 1,XIAN G Y ing 1,LIU T ao 1,XU Lei 2 1 D epart m ent o fH yg iene and H ealt h Serv ice ,Schoo l of P reventi ve M ed i c i ne ,F ourth M ilitary M edical U niversity ,X i an 710032, Ch i na , 2 Instit u te o f H ea lth Se rv ice and M edica l In f o r m ati on , A cademy ofM ilitary M ed i ca l Sc i ences ,Be ijing 100850,Ch i na Abstract A I M:T o t heoreti ca lly explore the f o recasti ng of combat stress reaction (CSR )losses i n future high -techno l ogy local wa rfare .M ETHODS :In t h is study ,the me t hods o f litera -t u re rev i ew and data collecti ng w ere used to obtain t he latest i nfor -m ati on i n th i s field .Comb i n i ng literature ana l ys i s and t heor i es of m ed ica l l osses ,w e used bo th qua lita ti ve and quantitati v e m ethods to f o recast t he occu rrence o f CSR and the l osses caused by it .RE S ULTS : In t he f u t ure battlefield , ar m ed f o rces would be fac i ng mo re difficult tasks and m ore tough surroundings .Ser i ous CSR casualties would result .T he forecasti ng pattern o f CSR l osses w as estab lished based on the ana l y si s o f the m ain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S R casua lti es .CONCLUS I ON :T he results no t on l y have so m e theo re ti c values bu t a lso prov i de so m e theo retical ev i dences and technolog i c s upport for the psy cholog i ca l hea lt h service i n future w arti m e . K eyword s co m bat stress reac ti on ; forecasti ng pattern of l o sses ;factor ana l ys i s ,statistical 摘 要 目的:在理论研究领域探求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CSR )减员预计的问题.方法:广泛查阅文献和收集大量相关数据,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卫生减员理论,对我军CSR 的发生及减员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结果:在未来战争中,军队的任务更加艰巨,战场环境更加恶劣,战斗应激减员将大量发生.根据CSR 减员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CSR 减员预计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战时和平时,可以为部队心理卫生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 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模型;因素分析,统计学 中图号 R149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战斗应激反应(co m ba t stress reaction,CSR)减员是战时卫生减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战场的危险性、艰苦恶劣的环境,以及高技术条件下全方位、全时空和多层次的心理战的强大攻势,必然给参战官兵带来巨大的压力,大量出现CSR 减员会严重影响作战部队的战斗力.研究CSR 发生和减员规律,分析战争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对CSR 减员的影响,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特点,探索科学、适用的CSR 减员预计方法,更准确地预计CSR 发生和减员人数,对完善我军心理保障体系和提高官兵的心理保障水平,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CSR 减员数据,英军在马岛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在中东战争和黎巴嫩战争中CSR 的统计资料,以及我军在朝鲜和西南边境作战的相关资料. 1.2 方法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明确CSR 减员的定义和后送标准,然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以军和英军的CSR 减员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从战役的角度,分析历史和未来战争的特点,探讨CSR 发生和减员的规律,分析引起CSR 发生和减员的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军实际,建立预计CSR 减员的计算公式,最后将影响CSR 减员的主要影响因素量化取值,通过CSR 减员预计模型,对CSR 减员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建立C S R 减员预计计算公式 大量的数据表明,CSR 的发生及其减员和W I A 的关系最紧密,可预测性最强 [1] .在30d 的常规作战中,CSR 和战伤 (w ounded i n action ,W I A )之比是1 4~5,激烈战斗中达到1 2,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时达到1 1;使用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军事文献中用来描述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名词很多,例如:“炮弹休克”、“战争精神症”、“战斗衰竭”、“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等。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士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心理、精神上的异常,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例这类减员是战场癔症性失明,出现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史学家Herodotus是这样描述的:雅典人Epizelus异常勇猛,但在马拉松混战之后却丧失了视觉。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任何受到损伤或被击中的痕迹,而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且其整个后半生都是如此。Epizelus认为自己失明的原因是当时看到一个非常粗壮的男人就在面前。那是个胡子长得把整个盾牌都遮住丁的怪物,他猛冲过来一下子杀死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一瞬间,Epizelus的整个世界一片漆黑。由于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减员原因是刀箭伤,战场情况对士兵的心理压力不大,故这类战场癔症性减员的数量很少,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精神性减员数量的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了解这种精神异常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影响战斗力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的本质进行探索,其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贪生怕死”的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开始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军队、军纪和战争,该阶段就开始了。这是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尤其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完全有理由将士兵现精神心理障碍看成“贪生怕死”的表现,是一种违反战时纪律的行为,因而这时的士兵应该被送到战时的军事法庭,按照违反战时军纪处理。在各个国家的军队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违反军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的认识。通常对这类士兵的处罚比较严厉,如:将这些士兵关进监狱,强迫其加入“突击队”,甚至处决。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白人部队中有3%的士兵因患严重的“思乡症”而失去了战斗力,并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处决,但这种办法并未能降低“思乡症”的发病率。在现代战争中,“违法军纪”的观点仍被很多军事人员所坚持。究其原因,除了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正的违纪行为与心理应激性违纪行为之间的界限不易确定。 二、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精神病”的阶段 l8世纪,一些法国军医最早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精神医学问题。他们了解到,部分受到军事法庭审判的士兵(其中包括一些违反纪律的士兵甚至逃兵)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些士兵存在着病态的心理障碍,故而不能理智地对待错误,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是不应该受到审判的。于是在l759年,法军建立了一所医院,专门收治那些怀疑其违纪犯罪行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的士兵。此后,有心理障碍的士兵就不再因其违反了纪律而受到军法制裁了。由于战时出现的精神异常表现与日常人们见到的精神疾病表现十分相似,所以法国军医提出“精神疾病”本质论,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但是,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军事精神病学保障工作却遇到了很多难。例如,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一方发生大量的精神病减员现象,俄军将领认为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重要军事医学问题,于是在哈尔滨设立了一所精神病中心医院。这里每天可以接收43~90名病员,但经过l5天的治疗,病员中只有极少数在短期内归队,在收容的275名军官中就有2l4名被后送,l072名士兵中有983名被后送。从日俄战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将战时的精神性减员按平常的精神疾病性减员处理,虽然使士兵免遭军法制裁,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仍然流失了大量的有作战指挥技能的军事人才。 三、将战时心理、精神异常视为“应激”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ThomasSalmon博士提出处理此类伤员“及时、就处理战时精神异常人员的三原则。这个里程碑标志着“精神疾病”的阶段发展到了高潮,也标志着应激阶段的开始。三原则提出以后,大量的战争心理医学保障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对精神异常本质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很多事实表明:当战斗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精神异常。通过对这类减员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减员的主要原因是战场环境因素一应激源一造成士兵的心理生理适应障碍。战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战斗的激烈程度、指挥官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凝聚力的强弱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

第九章 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一)应对与应对方式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待补) 1.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 i.问题焦点策略:是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在此过程中,个体积极寻 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境所需要的能力。当人们相信自己 拥有的应对资源足以应对应激性情境的需要时,就倾向于使用问题焦点的应对 策略。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ii.情绪焦点策略:是指并不针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它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境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当人们认为一件事情不能控制、 自己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或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应激的需求时,往往 会采用此方式。 2.斗争反应与预防反应 i.预防策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是通过增加应激影响的承受 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ii.战斗策略:当某种应激源引发了防御性反击时,我们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3.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 短期威胁用回避(淡化)策略更有效,而对于长期威胁用回避(淡化)不能估计和处理长期的问题,相反,通过面对(警觉)来处理威胁事件的个体可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调节情绪,因而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应激源的持续时间。 4.独自作战与互助友好 独立作战是指当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的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迅速地被激活和唤醒,以对抗威胁或是逃避。由于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化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两性在应对发生上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雌/女性一般以互助友好策略为主。而雄/男性一般以战斗——逃跑反应为主。 5.自我防御机制 指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6.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详见P206) 无冲突继续、无冲突改变、抗拒性逃避、过度警惕、警惕 领会: 1.应对的概念 应对时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预防和调适

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预防和调适 李浩 新兵训练是新战友进入军营的起点,也是最艰苦最难以适应的一个阶段。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加上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对未来的一切感到茫然无措,对现实的艰苦训练适应困难,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超负荷的强大的压力。应激反应已经严重地影响训练效果和训练任务的完成,有时还会出现逃兵、自杀等严重的问题。近几年笔者经常深入到新兵训练基地作基础的新兵心理调适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认为新兵训练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和调适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且要形成一定的制度。现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表现 在新兵训练基地,带兵的干部经常向我反映,新兵训练工作现在越来越难作了,很多问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说每天晚上很多新兵严重失眠或做恶梦,第二天早操起床困难,白天训练易冲动,对哨音反应过于敏感,出现肌肉紧张和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有些严重的出现思维和动作迟缓、目光呆滞、沉默无语,表情平淡冷漠,对事物没有兴趣,有时连家信都不愿拆看。一位连长曾向我说过一个新兵,开始动作不很规范,带兵干部专门把他叫出队列让他做示范,给大家讲解,结果他反应迟钝,动作越做越差,反复下去竟然分不清左右,带兵干部就让他站在队列外看别人训练,到了晚上点名时,到处找不到他,最后在厕所里找到他,他说感到恶心,出现尿频尿急,原来他白天尿了裤子。带兵干部笑话他是胆小鬼,他问题更加严重了,后来这名战士被送进了医院,这是一例典型的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患,造成了非战斗减员。 二、新兵训练心理应激诱因。 环境的转换是诱发心理应激的重要原因。很多新兵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且大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社会经验匮

应急障碍

acute stress reaction)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剧 烈的精神刺激,应激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多数病人 的发病时间与精神刺激有关,精神症状在遭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 临床表现有:①以意识障碍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见定向 力障碍,注意力狭窄,有自发言语,词句零乱或不连贯,无条理性,令人难以理解。恢 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②以精神运动障碍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 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此外,还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 过速,出汗,皮肤潮红等。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程及预后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历时短暂,可在数小时、几 天或1周内恢复,以完全缓解结束,预后良好。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 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 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个 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对急性 应激障碍的了解,不仅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还要分析发病的主要有关因素, 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急性应激障碍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sychogenic mental disorders)疾病中的一种。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患。引起这类精神异常的发生,影响 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的有关因素,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 快的处境;二是患者个体的易感性;三是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及生活信仰等。应激性生 活事件常引起情绪反应或某些精神异常,但其严重程度并未达到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诊断 标准。 急性应激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视病情可给以抗焦虑药或催眠剂对症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reaction)又称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disorders;ASD)是指异乎寻常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引起的一过性障碍。当事人没有明显的精神障碍,通常几小时或几天就可平息。个体的易感性和应对能力与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 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 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应激源为多 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 11.1严重的生活事件 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 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战斗应激减员探析

解放军卫勤杂志2005年第3期(总第33期) 战斗应激减员探析 王欣宇徐雷1 李金声2向英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勤教研室, 陕西西安710032 1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所卫勤研究室,北京100850 2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卫勤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本文阐述了战斗应激及战斗应激减员的定义;分析了战斗应激减员的一般规律和预计参数;提出了战斗应激的救治原则和救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军战时医疗后送体制的特点,对战斗应激伤员在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分工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战斗应激的预防要点。 关健词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战斗减员分析 现代战争中,战斗应激造成的卫生减员,也可称之为战斗应激减员,对作战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引起世界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作战的不确定性,以及战争的残酷性,恶劣的战场环境,均会导致战斗应激减员的增加。美军预计现代战争战斗应激减员可达到卫生减员的10%~50%。长期以来,我军对战斗应激减员的定义不够明确,给战斗应激减员预计和救治、预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对战斗应激减员进行探讨。 1战斗应激及战斗应激减员的定义 1 1战斗应激的定义 战斗应激是心身正常的作战人员在战场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有适度和过度两种情况。适度战斗应激通常表现为作战人员战斗力提高;过度战斗应激则表现为作战人员战斗力降低,甚至作战能力的丧失。但经过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以恢复作战能力。军事医学文献中所指的是过度战斗应激,也称战斗应激伤员[1],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从概念上讲,战斗应激是由战场精神征或战争精神病中的反应性精神病和非典型精神分裂症构成。非典型精神分裂症虽然也属于过度的战斗应激,但多由外伤、感染或中毒诱发。这类伤病员应被计为战伤或疾病减员,不应被计入战斗应激减员。外军认为战斗应激是在战场环境条件下,参战人员出现暂时的失能性反应,经正确的处置大部分可迅速恢复战斗力,只有小部分需要后送治疗的构成战斗应激减员。外伤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典型精神分裂症等不属于战斗应激,应该与战斗应激分开处置。 1.2外军战斗应激减员的定义 美军认为,战时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战场各种因素对作战人员造成的心理负荷过重,超出了作战人员的适应限值,导致心理生理的障碍,暂时或长期失去战斗能力,成为所谓的精神性伤员,其本质就是战斗应激。美军把在营一级开始统计的,包括入院治疗、门诊治疗和仅填写登记卡片的人员统计为卫生减员[2]。以色列军队认为,战斗应激是由于战场上各种因素对人强烈刺激造成的精神心理创伤。战斗应激伤员同战场上的其他伤员一样属于战伤减员[3、4]。 俄罗斯军队认为,战斗应激引起的各种心理和精神障碍中约80%的人是一过性的,通常不必后送到各救治阶梯。有20%精神性伤员,需要后送到团救护所救治,其中65%暂时离队的人员24小时内可归队,7%~10%的人员在团救护所留治,25%~28%将后送到下一级救治阶梯。这两部分人员都算作精神卫生减员。在卫生减员总构成中,精神卫生减员占10%~14%,或占参战总人数的0.3%~0.5%[5]。 1.3我军战斗应激减员定义根据战斗应激的发病特点、救治原则,结合我军卫生减员理论,可以将战斗应激减员定义为,由于战场各因素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突然或逐渐丧失作战能力,并伴有躯体和心理症状者,经过补充营养、睡眠以恢复体力,个别或集体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救治措施后,不能恢复作战能力,需要后送到团及其以上救治机构救治的人员,称为战斗应激减员。 2战斗应激减员的预计 战场上发生战斗应激的主要原因是战场环境因素作用。外军在战斗应激减员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中等以上强度的战斗中,战斗应激减员与战伤人数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可预测性最强[6]。战斗应激减员预计时,把战伤人数作为战斗强度的指标,以战伤减员作为战斗应激减员相对的参照系数,用两者的数值比或百分比表示战伤减员与战斗应激减员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每出现2名作战负伤的人员,就会出现3名作战疲劳征患者;每牺牲100人,就会有125人因精神失常而失去战斗力[7];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战斗应激伤员占伤亡总数的49%。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英国军队共发生18名战斗应激减员,占战伤减员的 5.1%[7]。美军预计,在30天激烈的常规战中,战斗应激减员和战伤减员之比可达1∶3~1∶2,如果战争时间超过1个月且战斗频繁

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1、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应激反应:即个体受应激源的刺激,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的应激源发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包括个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变化。 1.应激的心理反应:个体对应激的心理反应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心理反应即大脑皮层觉醒水平提高,情绪紧张而亢备、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行动果断,能够准确地评定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的判断和决定。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意识不清醒,认识水平降低,情绪波动比较大,思维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判断和决策能力。心理反应过程中与人们的心身健康密切联系的主要是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和变化。 (1)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几种表现形式。焦虑: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的不良后果时的紧张、担忧、急躁和不安的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们采取行动,适当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而过渡焦虑则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和行动,不利于排解心理压力。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特定危险的会受到伤害或威胁生命的逃避情绪。 愤怒:由于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受到阻碍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所表现的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的状态。 抑郁:消极低沉、悲观、失望、厌世、孤独无助的情绪状态。 (2)行为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避与逃避:回避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会出现,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与应激源的接触;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应激源后,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种方式都是为了避免发生强烈的

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 敌对与攻击:敌对指个体表现出来的不友好、憎恨、怒目而视等情绪;攻击指个体的行为举止对他人构成威胁和侵犯。例如嘲笑、辱骂别人、动手打人、毁损财物等;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一般说来,对引起愤怒的应激源发泄的称为直接攻击,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直接的应激源发泄的,则把攻击矛头转向易于宣泄的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例如有人在家受了妻子的气,则动手打孩子或者摔家具等。青少年受了体罚或粗暴对待,常把怒气发泄到学校弱小学生身上等。转向攻击的另一种方式是攻击自己,即自我惩罚,表现为自伤、自损、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行为。退化和依赖:退化指无法承受挫折和应激反应带来的压力和冲击所表现的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雅行为,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例如女人受了委屈,象孩子们的哭泣,找父母诉说;依赖包括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对人的依赖指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帮助完成一些本因自己能够完成的活动。例如当个体丧失亲人时,受到严重的打击,基本生活难以自理,需要朋友、同事的安慰、照顾和帮助。对物的依赖,主要指借烟、酒、药物度日,麻痹自己,暂时摆脱烦恼和困境。 无助和自我放弃:无助指面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的局面,个体表现出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动状态;自我放弃指面对应激,个体多次努力应对,人在无法奏效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再力争的行为状态。有自我放弃行为的个体在态度上表现为冷漠,对应激情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在表现形式上为转移注意力,从事一些能够寄托自己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活动,以逃避现实。 过激行为和受暗示性:过激行为指个体对应激源过于敏感,反应强烈、情绪极度亢奋、行为举止夸张;受暗示性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盲目相信别人,言行举止容易受他人的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