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研究

2005年第7期 国防大学学报(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No. 7 .2005 (总第191期)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General.No.191

60

重视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研究

王欣宇徐雷李金声

提要:战斗应激反应是心理战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重视对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研究,采取提高

作战指挥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医疗保障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己方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发生、确保官兵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战战斗应激反应作战样式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的危险性、艰苦恶劣的环境,以及高技术条件下全方位、全时空和多层次的心理战的强大攻势,使军人出现高度持续的精神紧张、正常思维可能出现紊乱趋向,严重时甚至丧失作战能力。这种战争因素作用于官兵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被称为战斗应激反应。因此,使敌方大量出现因战斗应激反应而引起的作战能力下降,是心理战所追求现实的目标之一。有军事家预言,今后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决战争应激反应问题的能力。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研究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意义

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心理战手段,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使敌方大量发生战斗应激反应并丧失作战能力,最终达到摧垮敌军士气、削弱和瓦解敌军军事力量的最终目的。

首先,解决战斗应激反应问题是今后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的运用,未来战争将更加激烈残酷,对作战人员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震撼和冲击,必然会引发战斗应激反应。战场上,当对方强烈持久的军事打击将官兵生的信念摧毁,敌方强大的心理战攻势又使社会支持网络瘫痪,团体领导力、凝聚力被瓦解时,作战人员就有可能发生战斗应激反应,为夺取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运用导致敌方指战员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手段可以造成地方战斗力的下降。现代战争中,远距离精确打击已成为基本作战方式,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更加强烈,多种形式的心理威慑更易造成恐惧心理。恐惧是引发战斗应激反应的重要心理因素。作战人员用于对抗恐惧和压力的是其生理心理储备。然而,恶劣的战场环境和心理威慑会逐渐耗尽这种储备。这些消耗储备的因素除了连续作战造成的睡眠不足、躯体过度疲劳、营养严重缺乏、酷热脱水或寒冷冻伤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心理战的软杀伤。这种软杀伤不仅可以导致指挥员判断错误和指挥失误,引发作战官兵对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产生怀疑,同时,心理战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在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方面造成消极影响,会导致战斗应激反应大量发生。

再次,战斗应激反应是心理战和军事打击一体化作战中心理杀伤效能的表现形式。使对方出现大量的战斗应激反应是心理战所追求的现实目标之一。战争实践证明,军事打击的同时实施的心理战可以成倍地提高战争胜利的效果。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现代一体化作战中,贯穿于作战整个过程和每一个作战行动的心理战,作为无形的打击力量,显著地增大了从心理上摧毁敌方意志的强度,使对方战斗应激反应大量发生并对士气和战斗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引发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主要因素

随着现代战争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军事打击和心理战高度一体化的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典型模式。战斗应激反应对战斗力造成的严重影响日益突出。为了赢得心理战,世界各军事强国非常重视对战争状态下的诸多影响因素与战斗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并作为提高心理战有效的攻防能力和完善心理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依据。引发战斗应激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但从己方角度看,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行动异常残酷复杂,对作战群体的心理极

易产生不良影响。战场上,指挥员的能力是使官兵产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指挥员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表率作用是取得官兵信任的根本。在相近的条件下,精锐之师与一般的部队相比,由于其高水平作战能力,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凝聚力,发生的战斗应激反应和战伤减员的比例都会很低。在指挥员有问题的部队中,发生战斗应激反应就比较普遍。因此,战争处于逆境时,指挥员在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地做出反应,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战斗信心和鼓舞士气,防止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

二是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战斗士气是军人精神力量的主要内容,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战争中,战场环境的刺激更加强烈,参战人员心理所受到的冲击和震撼将会是空前的。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甚至丧失作战能力。因此,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手段调整部队心理状态、控制部队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制止消极情绪的传播和扩散,以达到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优势,在现代心理战中,不仅要利用这种优势做好对敌政治攻势和心理攻势,从思想上、政治上分化瓦解敌军;还必须做好心理防御工作,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采取科学、灵活、有效的心理战攻防手段,排除干扰,保持官兵旺盛的作战斗志。

三是社会舆论和民众支持。社会的舆论导向、民众的支持和社会援助,对参战官兵是无形的巨大的心理支持和精神财富,如果官兵能够相信上级、战友和民众能够给他以支持和安全保障,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就会使他感到安全;否则,官兵就会加倍地感到焦虑,以至出现战斗应激反应而失去作战能力。所以说,当部队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下时,团结和领导力产生的勇敢和舆论和民众支持产生的巨大力量至关重要。

三、解决心理战中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对策

解决战斗应激反应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普及战斗应激反应有关知识,提高作战官兵对战斗应激反应的认识。战斗应激反应是战争条件下,每一个作战人员都有可能发生的正常反应。当发生战斗应激反应后,经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医疗保障,有80%以上的人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恢复到作战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战前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使作战官兵正确认识战斗应激反应的必然性和做好应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必要性。以及掌握如何预防、如何进行控制和救治的必要措施,提高广大作战官兵对战斗应激反应认知水平,从而巩固和提高战斗力。

(二)建立有效的心理保障体制,提高战时心理保障水平。有效的心理卫生保障措施是控制和减少战斗应激反应的重要手段。前线的心理保障体制越完善,心理保障工作做得越好,战斗应激减员率越低,对作战部队战斗力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小。因此,针对战斗应激反应的特点,建立战时战斗应激反应的心理保障体系和明确战斗应激反应救治规则,对防止战场上宝贵的人力资源的流失,以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官兵作战心理耐受程度。战前,模拟实战演戏,以锻炼军人军事技术水平,提高体力、耐力、信心、凝聚力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有针对性的设计心理训练方案,使官兵体验高技术战争中可能遇到的以往无法经历的感受和处境,进行“脱敏”和“预防接种”训练,以提高心理生理适应能力,以减轻战斗突然性、残酷性、激烈性造成的心理负担,有效减少战斗应激反应发生。

(四)充分发挥指挥员重要作用,控制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过去,战斗应激反应被普遍认为是军事医学研究的范畴,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处置和控制过于依赖医疗保障,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抵制敌方各种心理攻势、克服消极悲观情绪、鼓舞士气、提升战斗精神和增强战斗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发挥指挥员的重要作用,以指挥员坚定的作战决心、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和模范带头作用,控制己方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作者分别为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军事医学

科学院卫勤室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卜晓业)

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