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

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扶持本国国有经济的发展这对于维护其经济独立、推动其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经济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也许多弊端。因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针对本国具体情况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国有经济进行整顿和改造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一、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推动本国工业化掀起了两次国有化高潮。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它是紧随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出现的主要矛头对着殖民企业和殖民地的经济管理企业包括海关、银行、税务机构以及原殖民者拥有的足以垄断或操纵国计民生的大企业。这次国有化高潮实际上是民族解放运动在经济领域的继续。第二次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在中东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的斗争取得胜利的鼓舞下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收回自然资源主权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中一些国家把实际操纵本国经济关键部门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并使一些矿山资源和农渔业资源回到本国手中。除了通过国有化没收、征收、赎买外资企业使之变为国有企业外更主要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由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并逐渐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在拉美一些独立比较早、工业化起步也比较早的发展中国家战前国有经济就有了一定基础。

战后这些国家再度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使国家资本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例如在战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有企业就从466家猛增到1478家。国内资本很快就在交通运输、金融、战略物资和基础工业等重要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全国营业总额的比重钢铁工业为37%造船业为45%石油化工业为82%电力、煤气、电话为95%。(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巴西在独立以后也大力发展国家资本特别是把国有经济的经营重点主要放在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收益慢而私人无力经营的重工业和农业部门以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据巴西《视野》杂志公布的调查材料1984年巴西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为81家其总资产占200家大企业全部资产的74.2%其纯收入占200家大企业全部纯收入的56.3%。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韩国的国有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很突出的。早在印度独立之初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计划。该计划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强调自力更生和实行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国家应当拥有和控制所有关键工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同时也适当扶植私营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已垄断了铁路、航空运输、港口设施、邮电、军工、保险、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部门并在钢铁、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机床、重型机械银行等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国有资本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60年代初

的10.9%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20%以上。“一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6%“二五”计划期间为7.1%“三五”期间为10.2%。(注:肖海泉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61)如此递增的工业增长速度与国有经济部门的不断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国有经济在韩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韩国通常把由政府投资创办并由政府委派官员管理的企业称作公营企业。1960年以前韩国的公营企业主要局限于公用事业方面:如盐等基本生活必要品和人参、烟等实行专卖的高价值消费品以及银行业。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营企业不仅数量上增加得很快而且上述经营界限逐渐消失。政府开始在它认为合适的任何地区建立公营企业只要它认为这些企业对拉动韩国经济增长和扩大韩国出口能力来说是必要的并且不适合私营企业来经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韩国只有52家公营企业但到70年代中期公营企业的数目增加到116家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也增加到33.7%。(注:[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商务印书馆.1994:12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航运等领域。战后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并从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经济自主权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各国的具体情况限制外国垄断资本的非法活动对受国外资本控制的部门和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国有化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做得尤为突出。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就将某些外资企业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迈丁上台后加快了国有化进程多次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与

此同时还创办了不少国有企业。到1974年底在工业生产中国有企业已控制了水电的96%、采矿的93%、碳化氢的78%加工制造业的69%(其中冶金、机械工业82.7%建材工业87.4%化工57.9%食品工业75.6%木材和造纸工业64.3%纺织工业34.1%皮革制品

32.4%)。(注:谈世中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34)埃及从1953年起开始对原有较大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运输企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56年对苏伊士运河公司实行国有化;同年10月对英、法资产实行冻结;1961年对棉花出口公司全部实行国有化对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实行限制政策;1962年政府已控制了95%的工业、全部银行和保险业以及重要的矿业、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不过在许多非洲国家主要通过对外资实行国有化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本国国有经济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国家如科特迪瓦为避免中断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原宗主国法国的联系失去销售市场和资金来源没有对外资实行国有化而是通过政府投资的办法来发展国有经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基础设施部门如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电力、水利、公用设施等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政府还通过掌握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引导这些企业围绕着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和生产。二、国有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从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看各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以及振兴、发展它们的民族经济起

了巨大作用。首先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争取经济独立的愿望。发展中国家独立之时外国垄断资本尽管有所削弱但仍控制着其经济命脉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分散的小农经济还是软弱的私人民族资本都不是外国垄断资本的对手。如果还是按照早期市场经济的原则听任它们去和外国垄断资本开展自由竞争无异于开门揖盗自招祸患。因此必须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剥夺外国资本的特权收回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同时大力扶植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为争取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建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战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就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资本积累把数量有限且分散在个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重点、有规划地进行国家投资。特别是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及关键性的经济部门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力量单薄的私人资本无力也无兴趣问津但这些部门又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所必须的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由政府投资兴办才能逐步建立起来从而为工业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例如拉美国家几乎所有的铁路、邮电、水运、航空都由国家经营;90%以上的电力企业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经营。可见国有经济成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自立和经济

起飞的基础。第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由于国有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交通运输、通讯、动力等基础设施增强了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填补了国内一些关键性经济部门特别是建立了那些耗资多、收益慢但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程项目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国家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排除了其他经济成分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改善了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为私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国家投资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私人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国有企业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力军。技术进步是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以生存的活力之源也是促进民族工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摆脱对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依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之所在。从战后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国有企业一般拥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比较广泛的与政府部门及科研单位的联系便于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大型、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活动。许多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开发往往是由国有企业作为先导取得突破后再向全社会推广。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方面往往扮演着生力军的作用。第五国有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发展中

的大国区域差异往往很大。由于落后地区投资环境差投资风险大私人资本大多不愿前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落后地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的办法来促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以达到改善工业布局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如巴西政府为了开发落后地区除了采取财政、税收政策给落后地区以财力支持外还根据落后地区的资源状况及原工业基础有计划地投资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如1974~1979年的第二个全国发展计划规定在东北部投资近1000亿克鲁塞罗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化肥中心、五金机械和电器机械联合企业还加强了传统工业的纺织、成衣、皮革、制鞋等企业使东北部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被称为“东北部的圣保罗”。(注:程极明.大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161)第六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战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不过市场机制虽然具有合理配置资源、自发调节供求以及激励竞争的功效但如果完全听凭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即使这种市场机制已相当完善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因为在市场自发过程中所实现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往往偏低不能保证整个经济发展达到社会所希望的速度;市场机制主要依赖于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只反映私人利益、私人成本而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的利益;市场机制在强调效率

的同时往往忽视收入分配的公正性这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会造成收入分配的更大不均等另一方面又会导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严重畸形化。正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着上述缺陷和不足客观上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但是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国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经济实力并能对一些关键性的重大经济活动作出直接的决策。显然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在一定领域中建立和发展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三、国有经济的主要弊端

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也有许多局限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度垄断限制市场竞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国有经济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干预国家资本往往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或重要的经济部门。因而国有经济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在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斗争中以及在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垄断性也产生了许多负作用:第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作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是由于国有经济的垄断限制了私人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尽管国家主观上企图推动私人资本发展实际上却限制了私人资本的发展。第二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是宏观调控职能即制定市场游戏规则调节社会总供求引导投资

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等等。可是国家行政机关直接掌管生产资料垄断许多关键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引起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畸变使其不能很好地去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能。 2.产权不清腐败之风盛行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虽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宪法上被宣布为全体国民所有可是这一原则却无法在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贯彻。这是因为尽管具有公民身份的社会成员在名义上都是社会财产的所有者但在实际上由于全民财产不可分割和在传统体制下不可交易、转让的属性使得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拥有一份可以明确辨认、并通过支配或出卖等方式实现的所有权。所以在一些国家官僚主义严重的场合名为“全体国民所有”的资产实际上变成“谁都不所有”的资产成为越来越疏远人民群众、甚至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上的一种物质力量。原来意义上的产权以及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这里已经非常淡化了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讲到的“产权虚置”现象。由于产权虚置再加上发展中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因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中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之风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4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过程和第三世界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吸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时期南北关系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南北矛盾的演变及其解决的途径。 4.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4.1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殖民体系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是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并从此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1945—1955年,一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了整个亚洲,并带动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地区的反帝反殖运动。 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是1951年3月伊朗争取石油国有化为中心内容的反帝运动,在这次运动的推动和鼓舞下,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也相继爆发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形成了50年代初期西亚地区石油斗争的第一次高潮。 在非洲,反帝反殖的战火首先在非洲北部燃起。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几乎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共有32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在拉丁美洲,50年代初期各国各阶层人民纷纷投入到反帝斗争中,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反动独裁统治。古巴、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都爆发了武装斗争,一个新的反帝反独裁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拉美。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日趋激烈,第三世界成为霸权斗争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主力军,这一时期独立的国家已达到132个。 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体系,沉重地打击了霸权主义,广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标志 1、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要获取和维持国家独立和民族发展,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在这样的斗争意识觉醒下,在1955年4月18—24日,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参加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

作者简介:彭云(1973 ),南京政治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01级硕士研究生。 吕婷(1980 ),南京政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 经济安全的挑战 彭 云 吕 婷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跨国公司借经济全球化之机,触角已伸向全球并表现在生产、 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确实能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扩散者,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跨国公司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多层面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实力的弱小、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跨国公司对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大。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而跨国公司作为这一进程的主要载体,扮演 着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角色。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管理技能,形成了遍及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其规模之大,实力之强,连一些中小国家也自叹弗如。根据联合国贸发会1997年7月公布的数字显示,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 6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反过来,经济全球化又为跨国公司拓展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 跨国公司在巩固和扩大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积极抢占全球新兴市场,这已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趋势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亚洲、拉美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对外来直接投资管理的自由化,使跨国公司向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呈现繁荣势头。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以后,在其竞争、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布局、资金利用、管理技能和生产经验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毕竟不是为发展东道国经济而来,而是始终围 绕其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开展经营活动的。为此,它也要想方设法排挤东道国中的竞争对手,控制其新兴产业,抵制其政策控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质上起着一种双刃剑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各国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因而受世界经济波动、国际金融投机所带来损害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经济结构和体制不完善,经济安全的维系相对脆弱,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对其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也更为现实。 一、挑战产生的根源 1.经济根本目标的差异。对跨国公司来说, 它们对某国进行投资,关心的是利润的回报率,它们的基本目标,在于凭借其特有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使所得收入的净现值最大化。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资,要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由于二者在根本目标上的歧异,很可能使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投资,输出的工业结构和消费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所渴望的发展格局益处不大,甚至产生摩擦和冲突。 总185期 第5期 2003年9月 贵州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Vol.185.No.5 September.2003

日本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环境与日本发展的关系 (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物力肘力上时日本的扶植使日本经济起死回生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把日本纳人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对日本进行了大力扶植。 1归还日本应赔偿之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远东委员会的决议,日本的军需工业应予彻底摧毁,其装备应拆除,用作赔偿。但是,到1949年,美国看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便宣布停止日本的一切赔偿,并于1952年4月将应拆除用作赔偿的飞机工厂、军火工厂、造船厂等850个工厂全部归还给日本政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援助。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凋敝,能够出口的商品很少。为此,美国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51年6月停止援助止,以各种方式援助日本的金额累计达30亿美元。据统计,美援总额约占同期日本进口总额的40一60%。 3.投资。1949一1970年,在日的外国资本累计为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私人企业在美国对日扶植政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投资。 (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庞大军需极大地促进了日末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正当195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严峻的所谓“稳定恐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大量出兵朝鲜。这一战争对日本战后政治、经济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除了在政治上促使日本坚定地加人西方阵营,走上靖和和独立的道路以外,在经济上对日本产生了以下好处。 首先是自本外汇收人猛增。美国政府为供应朝鲜前线军用物资,向日本拨出了大量加工订货和服务款项(俗称“特需”),在1950一1953年共约24亿美元,到1956年止共约40亿美元。这笔外汇收人在当时是极其可观的,例如,1952年收入之8.2亿美元,占当年日出口总值的64.6%,占当年GNP的4.7%。 其次是扩大了出口。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为了防备更大的战争,大量抢购物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猛涨,促使日本正常出口量显著增加,如195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分别增加55%及35%。 第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日本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扩大,“稳定恐慌”时积压下来的大量商品很快售罄,生产随之上升,实际GNP在1951年便已恢复到战前1934一1936年水平户由于朝鲜战争不仅加速了日本经济的恢复,且为尔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吉田内阁的大臣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它是“天佑神助的神风”、“天赐之良机”。1965年,美国开始直接参加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巨大刺激。一般估计,美国侵越战争使日本每年额外多得处汇20亿美元,娜1965年和1970年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85亿美元和193亿美元。同时,日本重化学工业产品还趁美国陷人侵越战争泥潭之机,打入了美国及其在国外的市场,“越战”给日本成长为出口大国提供了良机。 (三)战后日本的资源地位发生了比欧美国家有利的变化 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石油、铁矿石、原煤、天然气、铜、铅、锌、铝、镍、木材等10种主要资源依赖外国进口的比率高达80一90%。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战后,日本一方面丧失了中国、朝鲜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供应,但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广大殖民地纷纷摆脱原宗主国的统治走向独立,以及资源的新开发,日本资源来源渠道反而比战前增加,地位反而比欧美有利。 1.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后,大力开发和输出本国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产量有很大增长。1946年,中东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540万吨,占世界石油产量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增长的障碍分析

论文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障碍论文摘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国内障碍: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国际障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贸易条件的恶化、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障碍等。在上述诸多障碍因素中,制度障碍应是最根本的约束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亚洲和拉美的一些新兴工业国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整个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什么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一、政治障碍1.政府稳定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战乱、政府更迭频繁,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2.政治独立。发展中国家即使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在殖民时期,大多数殖民地政府只投入极为有限的资金,用于培训当地人民、开发电力资源或推动工业发展,殖民地的大众却从中受益甚微。3.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本身,尤其在早期阶段,会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削弱增长所必需的稳定基础。政治与政策揉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够有历史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却不能的主要原因。二、经济障碍1.贫困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很低,生活贫困,教育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机器设备短缺,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循环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在供给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循环的需求方面来讲,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2.低水平均衡陷阱。(1)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资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它实际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阶段。(2)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社会、经济、政治和制度等许多方面是产生低收入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不平等。低产出导致低收入,低收入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贫困,使发展中国家总是陷入低收入与贫困的累积性循环困境之中。(3)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单一的经济结构,缺乏人力资源和适宜的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3.社会和历史因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长的殖民统治,使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种族、部落和宗教冲突和紧张局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一国在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差异越大,它的内部冲突和政治不稳定也就越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较高,赡养负担沉重。[!--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 4.国际障碍。关于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国际因素,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关。(1)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在贸易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方面,发达国家不断加以限制,实行逐步升级的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还利用不同环境标准,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发达国家运用关税和其它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作为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价格“剪刀差”继续扩大,使发展中国家很难得到自由贸易的实际利益。(2)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恶化。它们的自然资源收益不是用于自身的发展,而是用于偿付利息。(3)先进技术往往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手中,为获得竞争优势和最大利润,它们一般并不愿意与发展中国家分享。 三、制度障碍上面所述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制度障碍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更大的程度上由少数有权势的上层人物统治着。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就会极端不平等,对特权阶层的保护就会严重阻碍其经济发展。一国如没有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应变革,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往

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其保障

2000年7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y,2000 第4期Jo urnal of N anjing N or m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N o.4 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其保障 卜 海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同时还面临着民族问题的困 扰、社会结构变革中的调控失衡、引进技术受限和人才外流严重等方面的难题,发展 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要努 力发展经济,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和综合实力,积极而稳妥地进行社会制度变革,尽 量减少国外经济波动的不良影响,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地保 障其国家经济安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0)04-0037-06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的经济依存关系日趋紧密,不但将相互提供发展机遇,而且会彼此间传递经济波动,因此,在纷繁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当代各国的共识。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讨论。 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自身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就这一方面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状况难以令人乐观。 这是因为,二战以来,尽管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从1950年的28%提高到了目前的33%),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并未摆脱“中心—外围”依附论的发展格局。这种依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出口总额中相互出口占到80%,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仅占18%,而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中相互出口不到30%,70%的出口要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才能实现。第二,依赖发达国家的资金。从战后至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来源90%以上依靠发达国家,特别是从80年代起,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资金筹措更为困难,只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发达国家的借贷或投资发展经济。第三,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当代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推动,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开发,只能依靠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发展经济,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始终跟在发达国家的后收稿日期:2000-01-16 作者简介:卜海(1955-),男,南京师大经济法政学院副教授。

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重要概念: 1.第三世界 2.不结盟运动 3.七十七国集团 4.南北对话 5.石油输出国组织 6、民族主义思潮 7、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况 1、概念 2、共同特征 发展中国家概念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建国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对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 1、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 在发展中国家中,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广大亚非拉人民在数学、天文、医学、等多方面取得伟大成就、为当代社会文明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2、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历史命运 近代史上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在各种形式下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压迫。第三世界的国家大都是原来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经过战后长期、艰苦的民族解放运动,遍及亚非拉的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争得了独立。 3、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包括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捍卫国家 主权和民族独立。 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自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国家安全”概念,长时间以来政治安全尤其是军事安全几乎成了国家安全的同义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安全有了新的内涵,人们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包括政治和外交的安全称为传统安全,把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所构成的威胁称为非传统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一国经济整体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或即便遭遇冲击也能保持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间相互交往增加,彼此依赖加深,经济风险在国与国之间传递,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有着显著差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的安全困境,集中体现在:

市场竞争造成两极分化。国际市场竞争远较国内市场竞争为烈,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富可敌国,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在管理经验、技术工艺、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在一国国内,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反垄断等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超国家机构来规范市场,“丛林法则”居主导地位,竞争态势有利于跨国公司,其结果必然是强胜弱汰,加剧两极分化,使得国际范围内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扩大开放威胁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开放使发展中国家更广、更深地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并轨加快。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外生变量越来越多,这将考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在“外生变量内在化”现象中,最值得关注的要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输入。在国内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的情形下,国际原料燃料与中间产品价格的涨落、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产品需求的起伏以及本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的升降,都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波动,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今世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利用好当前世界格局来发展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围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说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冲击同在、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骤、速度和深度,采取有利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完善其应对策略。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表现,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探讨与之应对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围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现代化进程。 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有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出了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和竞争优势 简介 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 同时还面临着民族问题的困扰、社会结构变革中的调控失衡、引进技术受限和人才外流严重等方面的难题,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十分严峻。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要努 力发展经济, 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和综合实力, 积极而稳妥地进行社会制度变革, 尽量减少国外经济波动的不良影响, 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 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其国家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和时代特征, 积极参与, 才能够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会。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拥有自己的主权,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从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中可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于依附从属地位。在现存的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仍然处在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的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多边或双边的援助、官方或私人机构的贷款、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控制和技术转让等渠道,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仍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当今的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都操纵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重视工矿业,忽视农业,不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忽视合理收入分配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过度依赖外部资金和国外市场,忽视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脱离本国实际,盲目举借外债,进行长期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使外债的投资效益低下,造成大量浪费。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大部分发展中的国家,由于人口增加过快,社会负担过重。增加的国民收入大部分被用作新增人口消耗,影响了生产的积累,难以在教育上更多的投入以用于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缓慢,影响人民的自信和引起人民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政治上的不信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投资不足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使本国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总是处于下风。由于资本的不足和技术上的落后,本国出口只能主要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生产,这意味着过渡开发而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往往也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差别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保证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也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进程虽然没有促使整体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大大增强。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智力外流。这种“自由流动”使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受损。自1990年以来,非洲每年流往发达国家的各类人才达2万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国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约10万名外国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万非洲人才在发达国家工作。为此,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留住本国的技术人才,阻止人才继续外流,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 这样, 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同一时代, 共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但发达国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梁军 摘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不论发展本身的意义还是发展取得的成就, 越来越受到世界 的瞩目。但是, 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之后, 进一步阐述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若干要素。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 金融自由化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 重新审视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一度被认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但人们往往看到其利 益和好处, 而对其风险认识不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许多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把金融市场自由倒置于 经济政策议程的首位。但结果却使金融系统问题凸现出米, 自由化的结果使金融系统更加脆弱了。当然, 影响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还包括: 宏观经济的不协调发展, 有害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应付国际收支的能 力低。但是即使排除这些因素, 金融过度自由化仍对银行业的稳定有特别消极的影响。国际金融自由化虽曾经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这种趋势也破坏了那些实施固定汇率的国家的货币主权。当私人银行和企业能以任意数量、任意期限和任意币种借款时, 就会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金融过于自由就会使金融市场失灵加重。传统发展经济理论以完全信息为基础, 但现实是信息不完全, 因而市场也是不完全的, 经济系统也就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因此只有有效的政府干预才可使经济优化。金融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 只有成功的金融市场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为此需要有强有力的宏观经济管理。鉴于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实施金融市场改革之前需要建立强大的机构, 加强金融监管, 只有当制度完善时, 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消极作用才会减弱。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消除腐败和信守合同对保证经济稳定运行是特别重要的。在制度没有充 分建立的国家, 通向金融市场自由化之路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甚至应该是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之后 再搞金融市场自由化。一般来说, 在经济自由化初期应致力于制度与组织的建设, 不能盲目认为自由化 就是灵丹妙药, 自由化只有在法律和制度完善的国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二,再认识竞争与规则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对经济进行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 的基础性作用。而市场的作用机制是靠竞争发动的, 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极力强调竞争, 而忽视了竞争 的有序性。但东亚危机表明, 只强调竞争而没有制定健全的游戏规则往往适得其反。只有完善规则体系内的竞争才会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理论上可以这样解释: 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是完全信息, 但是信息不完全是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 完全竞争是不现实的。结论是经济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干预, 这就需要首先制定游戏的规则。只依靠竞争不能克服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 无效率的税收和 金融系统, 贫乏的教育和科技知识, 缺乏可信赖的政府、政客和官僚集团对国家的控制。在一些部门, 特别是在金融部门, 规则对于增强竞争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规章制度, 自由化才能安全实施。缺乏宏观调控能力的国家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订者必须认识到,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和竞争应相互配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节组织, 则私有化将会破坏经济有效运行, 而且在调控软 弱的情况下,过度竞争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制度构架与促进有效竞争对经济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制度建立的指导原则应是透明性、独立性和专家监督性。这些制度必须在改革初期而 不是后期建立, 应当包括有效的管理机构, 合适的管理目标, 管理者定位明确, 投资者拥有可信赖的环境。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概述 1995年,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这是当今世界上成立时间最短的国际机构组织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国际贸易进行时能够顺利、自由且可预测。国际贸易通过协商进行规则的确定,进行贸易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则。WTO的规则是通过WTO 全体成员国的协商制定出的各种协定。现在我们使用的规则是在1986-1994年间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出来的。在这些协议的保护下,保障了每个成员国的权益,如在别国市场上出口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每个成员国对待不同进口商品必须遵守一致性原则。 二、WTO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 1.WTO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WTO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提供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条件及机会,更好的去吸引外商投资。有数据显示,WTO成立一年后,发展中国家吸引的外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5个百分点,超过2.85千亿美元。同时,从1990到1996年之间,国际私人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涨了6倍。国际私人资本占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的80%以上。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2)WTO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在1983年到1987年四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平均在42亿美

元每年,1994年增至386亿美元,两年后到达510亿美元。(3)WTO 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在带动本文由收集整理世界范围内促进了多种形式的自由经济区的发展。这些经济区数量超过230个,分布在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不但有利于吸引外资,同时,还有助于这些国家就业问题的解决。(4)WTO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化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这个机会,在以实际出发并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内产业升级进行协调统一。不但要将发达国家具有先进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来,降低国内就业压力,努力增加出口总量,实现工业化进程;同时,通过经济全球化,增强引进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加大力度学习研究,推进国内现代化发展进程。(5)WTO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对有些跨国公司来说,经济全球化促使其迅速发展,涉足领域也不仅仅在贸易活动中,已进入国际生产及高科技领域,竞争力的增强使得这些跨国公司开始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出挑战。 2.WTO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WTO体制是通过GATT体制不断演化而形成的。一开始,GATT 就被叫做“富人俱乐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协调,进而实现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矛盾的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受重视。与此同时,战后的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般都是长期无视国际经济关系,也不大关注

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幻灯片1 第七章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幻灯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 ●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大致状况●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特点 幻灯片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难点: ●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两种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比较 幻灯片4 教学内容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新型工业化经济 ●转型经济 幻灯片5 各种类型国家比较(2009) S o u r c e:W o r l d B a n k 幻灯片6 第一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一、发达国家的含义 ●发达国家一般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体系,社会经 济结构比较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幻灯片7 ●资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 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它们是: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 幻灯片8 ●二、发达国家经济特点 ●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先进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 ●先进的产业结构 幻灯片9 ●(一)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 ●市场经济都比较成熟。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市场体系相当完善,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高度发达的要素市场。 ●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规范体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幻灯片10

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

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 摘要: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 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转变有其重要成因,对我国 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产业关系;演变;原因;启示 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阶段 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迥异。世界各国 经验显示,当一国经济处于低收入发展中阶段,一、二产业 的关系相对重要;而当一国经济进入高收入的发达阶段,由 于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依次增大,二、三产业关系则上升为重要的产业关系。我国虽然仍 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 展时期,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二、三产 业关系的演变过程、特点及成因,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 自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 工业化历程。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

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 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从70年代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二、三次产业内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 家和地区的二、三产业关系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总体看,呈 现如下特征: (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 经济。战后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 续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约占2%左右,2001年仅占 1.8%;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0至60年代有所扩大,到70年代中期 后趋于平稳或下降,从1980年至90年代末其比重由33%~43%下降到26%~28%左右,2001年为26.9%;而第三产 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1980年至1998年,其比重约上升4到10个百分点,2001年所占比重达71.3%。其中,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分别为75.3%、72.4%、72.8%、69.4%、69.5%和68.3%。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也最大 (日本例外)。据2000年统计,一、二、三产业对GDP拉动率,美国分别为0.12%、0.74%、3.70%;英国分别为-0.01%、-0.45%、2.94%;法国分别为-0.06%、1.07%、2.52%;德国分别为-0.01%、0.74%、2 20%;意大利分别为-0.08%、0.65%、2.15%;日本分别为0.02%、1.42%、1.38%。第三产业也是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文题目: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对WTO的基本原则、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服务;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最终提高全球经济发展水平。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 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在关于发展中国家享有的差别和优惠待遇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和发展,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国际经济秩序的运行与影响,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WTO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本论文对WTO 的各种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对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发挥优势,找出不足,弥补差距。从而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积极进行内部经济改革,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新一轮谈判,让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议中的优惠待遇真正得到有效履行并发挥作用。最终提高

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三、文献综述: 在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一,有从整体角度分析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也有从个别国家角度出发分析WTO对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对策》国务院研究室(2002)、《入世博弈共赢》刘光溪(2003)、《论WTO争议解决机制及我国入世后的对策》山西大学学报(2002)。整体角度的有《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门洪华(2002)、《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冯金华(2001)、《WTO中的发展中国家》黄震华译。本文拟从多角度、综合地看待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加入了笔者的一些思路,以有所创新。 关键字:WTO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四、论文提纲: 1、WTO概述 1.1 WTO的相关概念及运行机制 1.2 WTO与发展中国家 2、WTO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2.1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2.2 为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边合作和参与机会 2.3 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享有更多的优惠待遇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上) 陈建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经室副主任、副教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平均在50%以上,中国跟全球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这大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位置的影响。但同时也导致外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冲击,比如说安全层面。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在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融合全球经济以后,我们自身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同时也受到了外部的一些威胁、一些挑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安全的问题。 当然,安全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内容,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那个内容,第一个方面,讲讲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说中国经济快速提升,其实也提升了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背后也对我们中国经济安全过程的重要的支撑。我们讲第一部分,就是对安全的概念做一个界定,同时,也看看我们整个经济的实力对安全的支撑。第二部分,讲一讲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最后,再谈一谈促进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就未来促进中国经济的那个安全性的提升,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做? 一、经济安全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基础 (一)经济安全内涵 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安全的内涵及中国经济安全的基础。最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对安全认识在提升,但是并没有对安全,界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应该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安全,什么叫安全,那就非常模糊。说我们这边首先要来看,就什么是安全,尤其什么是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部分,它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简单来说,经济安全就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这里边最突出的就是一种状态、一种能力,就我们应对风险,它这种能力。 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很多方面。它的表现是一国政府能够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立本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