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提升版)专题09 虞美人 苏幕遮 (测) Word版含解析(教师版) (1)

第一单元诗歌之都

第九课《虞美人》《苏幕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宋词与开封

词,最早称“曲子词”,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可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艺术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从一代文艺作品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来看,词可以说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谈宋词,就离不开开封。因为作为北宋的京都,特别是在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使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元曲成三足鼎立之势,都与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检校太尉、领归德军节度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并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两百多年来的混乱局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增长,工商业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当时,东京人口有100多万,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之一。这种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另外,赵匡胤是在掌握后周兵权之际,趁周世宗柴荣去世,幼主恭宗柴宗训刚刚即位而乘机取得政权的。所以,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功臣拥兵自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采用赵普的计谋,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把军权集中到中央,偃武修文。宋朝皇帝重视科举考试,广罗文人,特别是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都洞晓音律,并亲自制曲,更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于是竞造新声,使词这一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发展得更加迅猛起来。

北宋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宋太祖开国到仁宗赵祯末年(960—1063),后期是从英宗赵曙初年到金兵攻陷汴京那一年(1064—1126)。

北宋前期的词,正如上述,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几乎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风格尽管有些清新,但仍旧是柔靡无力,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从小令发展到慢词;在题材上,开始比五代有所扩展,其代表人物是晏

殊、欧阳修、柳永等人。

北宋后期的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其词风飘逸、豪放,苏轼主张“以诗入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进词里,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同时,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与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贺铸,以及“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晁补之,都和苏轼相呼应,为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豪放词风开了先河。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则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少有才学,宋神宗赵顼元丰年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势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7),创立大晟府,以周邦彦为提举。周邦彦通音律,能创调,工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曲折、回环,变化较多,并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北宋时期,词有了迅猛发展。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形势,对词人都有事实上的影响。不论是在京为官,或因革新与保守两派斗争遭贬谪外地任职,词人的根都在京都开封。可以说,是开封孕育了大批的词人,而这些词人又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拓了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词与开封”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了宋词空前发展、繁荣和提高。

B.开封在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C.赵匡胤采用赵普的计谋“偃武修文”,这是使宋词具有自己独特时代风格的根本原因。

D.词在北宋时期全面发展,众多词人的根都在开封,他们都受到开封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项中,对“宋词”这一概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又是宋代的代表文学,所以,人们称之为“宋词”。

B.北宋后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词人苏轼主张“以诗入词”,将词从音乐中解放出来,让词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C.北宋前期的词不同于后期的词,后期词取材广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前期词反映的生活面较窄,局限于书写离别、相思之绪。

D.北宋词人既以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同时又使词在艺术上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独创性。

【答案】A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他过分规范词律,使词的语言风格由俚俗趋向典雅含蓄。

B.北宋前期的词风与晚唐五代相比变化不大,它是在“百年承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C.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影响深远,当时有很多人与苏轼相呼应,这种词风也开了南宋豪放词风的先河。

D.宋太宗赵炅洞晓音律,创立大晟府,并亲自制曲,引起士大夫和市民对词的喜爱,使词迅猛发展起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 项,张冠李戴,创立大晟府的不是宋太宗赵炅,而是宋徽宗赵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9分)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快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善属文,工书画属:写作

B.世宗以景故,不纳故:缘故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师:军队

D.煜以次封吴王封:封号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躬行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⑤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孬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⑤都属于李煜躬行政事的选项,④⑥均与“躬行政事”无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煜为人宽厚仁爱而且遵从孝道,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还擅长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门牙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

次序被时为吴王。

B.李煜曾因韩熙载忠心耿耿,为人率直,敢说真话,想起他用为宰相,但韩熙载后房意有侍妾几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后韩熙载将众妓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

而韩熙载的反复无常还是让李煜最终没能任其为宰相。

C.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献贡品到京师,周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

来袭击,于是派他几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了副使张汉思。

D.开宝四年,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前往宋朝京城,李从善到后即被扣留。李煜亲手写

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也因为国家日益困

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李煜”应为“李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

(2)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答案】(1)(5分)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啊!”(译对“已而”、“稍稍”、“如之何”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2)李煜被俘押解到(大宋)京城,宋太祖赦免了他,加封李煜为“违命侯”,授(拜)他为左千牛卫将军。(译

对“俘”、“封”、“拜”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

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周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

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说:“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罢了。”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开宝九年(976),李煜被俘押解到(大宋)京城,宋太祖赦免了他,加封李煜为“违命侯”,授(拜)他为左千牛卫将军。他的后事均见于《宋史》。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如答其它,酌情给分)(2分)青鸟为传说中的信使,丁香在诗词中多喻指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发的难解的相思之愁。(3分)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2分)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10.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4分)

【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通过峨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愁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需要用四字格或二字格先概括出人物的特质,再结合词句解释人物的特质,即可完成题目。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比喻。“眉共春山争秀”,以春山比喻女子的眉毛,意为思妇之眉比春山还要秀丽,写出女子的貌美。“恐花也、如人瘦”,以人喻花,亦可想象思妇美貌。②烘托。“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用“玉箫闲久”从侧面烘托少妇情绪低落,满腹愁思。虽有玉箫,也无心吹奏,让它闲置已久。因为意中人不在,又吹与谁听呢?③借物抒情。“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借“亭前柳”抒发少妇的离愁。(答出两点即可)(表现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1分,共4分)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2.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诗人借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不同(1分)。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1分);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愁苦(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古诗中对某个意象的运用,其表达的情感虽然有共性的一面,但也并不是固定的,一定要结合诗歌整体的情感来判断。第一首诗整体上是喜悦的,第二首则是愁苦的。因此,同是枫叶,所表达的情感并不一样。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答案】“菊花开,菊花残”,点明时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从花开等到花残,表明相思之久(2分);用“花残”二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主人公极其愁苦的心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菊花开,菊花残”除了点明时令外,还要注意从“开”到“残”还有一个时间过程。而重点是落在“残”上,那么所表达的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①将残,辘轳②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③,露寒人远鸡相应。【注】①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②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③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4.“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冷”字为什么耐人寻味?(3分)

【答案】“冷”字说明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了,枕着会感到比较冷。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冷”字生动地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形象地表现出离别场景之凄切,悲伤离情之苦楚。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案】最后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的是行者(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离愁。行者(男子)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衬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最后两句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涛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末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楼、阑”“斗柄”“露”“鸡”等意象词,展开丰富的想象,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情景,也可对最后两句进行描绘景象,然后答出以景结情的表达效果留给读者言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14课 虞美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4课虞美人 1.作者简介 李煜,字,史称。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朝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2.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三种,认为字以内为,字为,字以上为。 1.重光南唐后主五代 3.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片阕小令、中调和长调 58 59—90 91 小令中调长调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月指的是秋天的月,春花与秋月本应是人间的良辰美景,然而诗人的一声叹息,让所有的思绪都跌入了无尽的悲伤中。这里的月表现了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悲伤。故国已经不再,江山易主,李后主望月的心情已经变了,巨大的悲痛通过一声“何时了”表达出来。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月如钩”也是诗人所见的景象,一弯残月照着李后主的孤寂的身影,表达的是李后主一种思念,缅怀过去的悲痛心情。如今只能独自一人赏这残月,引起后主无限的遐想回忆,勾起了他的怀念、眷恋。 “月亮”这个意象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本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写愁?写出了愁的哪些特点?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之多;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采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愁思赋予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1.下面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痛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必修5) 专题09 说“木叶”(练)(提升版)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shù)橘.颂(jú)招徕.(lái)萧萧.落木(sù) B.涔.(Cén)阳无妨.(fǎnɡ)陇.首(lǒnɡ)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桅.杆(wéi)漂泊.(pō)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窸.窣(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萧萧xiāo落木;B.无妨fánɡ;C.漂泊b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绵密灼热歧路箫瑟 B.聒噪纱锭漂零沼泽 C.传诵涔涔饱满关键 D.钟爱潜藏捣衣干躁 【答案】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课堂回顾 《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 联想。试以下面写“夕阳”的古诗词为例说明。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答案】(1)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2)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充满历史沧桑感。 (3)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说“木叶”》,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屈原吟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B.古代的诗歌中用“树”很常见,用“树叶”却不常见,原因是诗人们出于文字洗练的缘故,遇到“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C.“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些名句能够流传人口,与诗人对“木叶”的使用不无关系。 D.天才的杜甫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宁愿舍弃更明白的“落叶” 而使用“落木”,是因为之前的庾信已经用过“落木”。 【答案】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面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古代诗人钟爱它们,关键显然在于其中都有“木”这一字。 B.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落叶”是一般的概念,所以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B“落叶”是一般的概念,文中没有依据。再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C.从概念上说,“木叶”与“落叶”意思相同,但在诗歌的形象思维中,两者却有较大区别。 D.杜甫宁可冒着让人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的危险使用“落木”,原因都在一个“木” 字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落叶”是一般的概念,文中没有依据。再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面对“寒风扫高木”中“高木”与“高树多悲风”中的“高树”的差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树”描写的是落叶的境况,而“高树”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B.“高树”能表达作者深厚的不平,且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

(新教材)2020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分层训练 古诗词诵读(Word版含解析)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八)古诗词诵读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诗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C.彤管有炜,说怿女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解析:选B A项,“爱”同“薆”;C项,“说”同“悦”,“女”同“汝”;D项,“归”同“馈”。 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古来万事东流水 C.只是朱颜改D.宫女如花满春殿 解析:选C C项是借代,代指宫女。A、B、D三项为比喻。 3.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包藏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D.③①④⑤② 解析:选C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应当注意确定中心话题,明确首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句间关系;其次通读,确定合理的句序。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再加之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及②③④⑤都出现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关联词语,故可确定首句为①;抓住关键词即可确定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 (2)《虞美人》一词中,作者以季节更替发出追问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由“明月”与“东风”这两个意象引发故国之思的句子是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第3单元 苏幕遮

第三单元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阁.(ɡé)夜雪霁.(jì)渔樵.(jiāo) B.箜篌.(h?u) 女娲.(wā) 神妪.(yù) C.瘦蛟.(jiāo) 玉砌.(qì) 溽.(rù)暑 D.宿.(xiù)雨小楫.(jí) 芙蓉浦.(pǔ) 【答案】C(A樵:qiáo;B篌:h?u;D宿:s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夷.歌数处起渔樵少数民族 B.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终止 C.燎沉香,消.溽暑消除 D.吴丝蜀桐张.高秋张开 【答案】D(张:演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星河影动摇 .. B..李凭中国 ..弹箜篌 C.往事 ..知多少 D.石破天惊 ....逗秋雨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的“鼓”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五更鼓.角声悲壮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D.虎鼓.瑟兮鸾回车 E.齐人三鼓. 【答案】BE(BE:击鼓) 5.下面对《李凭箜篌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高秋”二字,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更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洁澄澈的

高远境界。 B.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进一步描述乐曲声的美妙,交代乐曲的来源,造成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直接描写乐声,运用形象化的比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 D.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这两句实写听曲感受,生动地表现了乐曲声的感人力量。 【答案】D(虚写) 6.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降宋,被迁汴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赋此词,且于生日(即七夕)演唱。因流溢出浓浓的故国之恋,而招致杀身之祸。 B.词作从眼前景入手,生发联想和想象,追述昔日帝王生活,描摹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出叛逆之情,惹恼了宋太宗,铸成了词人的悲惨结局。 C.词作以实虚相间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象——首句实写,二句虚写;三句实写,四、五、六句又是虚写。铺垫好道路,直到篇末推出一个“愁”字,将诗眼展现于读者面前。 D.《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上下阕句数一致,字数相同,且二句一转韵,琅琅上口,使整体美中又富变化美;尤其篇末的反问与比喻,构建了广阔思维空间,更觉意味隽永。 【答案】B(词中只有对以往美好生活的留恋,丝毫无叛逆之意。就连这,赵光义竟未放过他,哪里还敢有什么叛逆?) 7.下面对《阁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催”字形象地说明昼短夜长,使人觉得时光难熬。 B.“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通过这句,诗人把他对时局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诗句气氛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胸怀。 C.“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真实:“野

高二语文《苏幕遮》(燎沉香)

《苏幕遮?燎沉香》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情思。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掌握本词主要艺术技巧,提升鉴赏诗词的能力。 3.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之大宗。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作词格法度极为精审,为后世词人的规范。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串起上下两片的意象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细读品悟 1. 上片写景,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下片抒情,词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 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呼”和“窥”字有何妙处? 2.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

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等。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大家知道荷花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常见意蕴吗? 三、效果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甲)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乙)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有何相同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有何共同之处? 《苏幕遮·燎沉香》自主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简答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B.茕独不为苦,求名始辛酸。上国无交亲,请谒多少难。——(费冠卿《久居京师感怀诗》)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2.画波浪线句子是如何把少安即将踏上新生活的激动写得极具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3.省略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1处,分析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二、情景默写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是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在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用逻辑还原的方法,明显不符合理性逻辑。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的逻辑的高级形态,亦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在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性之理,恰恰又是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为什么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但,因为情感的特点恰恰是绝对化,无理了才有情,不绝对化不过瘾,不妙。所以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至少还有这么几点,它可以违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人真动了感情就常常不知是爱还是恨了,明明相爱的人偏偏叫冤家,明明爱得不要命,可见了面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互相折磨。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可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是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这样的哲学深邃性,就是无理中的有理,这样的无理,比之一般的道理要深邃得多。 (摘编自孙绍振《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材料二: 所谓“无理而妙”,所表现的往往是一种特定的微妙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正是那种不受控于“理”的主观的情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情乃是源于一种心理变态,一种超理智的状态,当人的情感达到相当的强度时,便自然进入物我一体、真假不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虞美人》《苏幕遮》同步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1.在词的上片,作者是如何写出被幽禁之人的孤独与寂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情态来写。“无言”写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独上西楼”,写词人无人相伴,登高怀远,忆往昔岁月,倍感孤独。②通过景物来写,融情于景。月如钩,在伤心人眼中,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梧桐深院冷落凄清,笼罩着寂寞;一个“锁”字,暗点囚禁的境况。 2.这首词特别是后世词家称道的是它对“愁”的描写,在词人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中也写到了“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分析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描写“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相同点: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运用比喻,把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为“物”,让人可见可感可摸。②不同点:《虞》词中,作者把愁喻为一江东逝的春水,写出愁“多、源源不断”的特点。《相》词中,作者把愁喻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丝,写出愁“纷繁盘绕、纠缠不清、难以排解”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3.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后,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交谈着。花朵经春雨的润泽,

《虞美人》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篇)

《虞美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砌(qì) 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B. 罗衾(qīn)似的(sì)刹那(chà)挫折(cuò) C.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D. 崇拜(chónɡ)迫切(pò) 编纂(zuǎn)模糊(mó)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A项,“强劲”中的“劲”应读“jìnɡ”,“订正”中的“订”应读“dìnɡ”;B项,“似的”中的“似”应读“shì”;C项,“连累”中的“累”应读“lěi”。故选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 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 C. 只是 ..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正确识记词语常用含义外,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要注意结合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加以理解。 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 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

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故选A。 3、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 “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故选D。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下列对《苏幕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阙前四句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抓住时间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

人教版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docx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景色美和人物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苏幕遮》 同步练习2

《苏幕遮》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宿.将宿.舍星宿.宿.命论 B.辅.助浦.口胸脯.惊魂甫.定 C.舟楫.编辑.缉.拿缉.鞋口 D.燎.原潦.倒寮.房眼花缭.乱 解析:A项,“星宿”的“宿”读xiù,其余读sù;B项,“辅”“甫”读fǔ,“浦”“脯”读pú;C项,“缉拿”的“缉”读jī,“缉鞋口”的“缉”读qī,其余读jí;D项,都读liáo。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梦入芙蓉浦.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侵.晓窥檐语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解析:C项,“侵”,渐近。 答案:C 3.下面对《苏幕遮》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念家乡而做的。 B.这首词以写荷花为焦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呈现在读者面前。 C.这首词下片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D.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钱塘风色的荷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C项,词的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在梦境中想到渔郎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上是表现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C 4.名句默写。 (1),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叶上初阳干宿雨,,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五更鼓角声悲壮,。(杜甫《阁夜》) (3),?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

遮》) ,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4)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答案:(1)鸟雀呼晴天生我材必有用(2)水面清圆三峡星河影动摇(3)故乡遥何日去梦入神山教神妪(4)小楫轻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二、迁移发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①,云深无雁②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②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片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片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片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片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凄之愁更深一层。 三、创新语用 6.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珍宝。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1);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2);在这里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3)。

高中语文专题09《虞美人》《苏幕遮》基础

《虞美人》《苏幕遮》 【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关于作者 李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他评论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才养成他非常率真任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像贾宝玉的类型。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没有心机,不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而成为一个无能昏庸的君主;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生活豪华奢侈,没有节制,而导致国破家亡。也因为率真任性,所以,即使在亡国之后,他仍然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有所反省和节制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封作违侯命,由国君降而为俘虏,穿戴白衣白帽,开始屈辱的后半生。他曾经对旧日宫女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又对当时已成为宋臣的旧臣说:“悔不该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李平都是因为在南唐灭亡前向李煜直谏被杀。当时这位旧臣听见后主在这种情景下还说这种话,吓得不敢吭声。后来宋太宗问及,徐铉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李煜的话。宋太宗听了,于是,对李煜有了猜忌之心,据说写这首歌的时候,正是公元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后主,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写下了《虞美人》词。也就在这个晚上,它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内容。 【探究活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春花灿烂,秋月皎洁,“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是为什么李后主见了反而充满悲怨之情说“何时了”呢?往事对李煜而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赏析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世进行回答。 【讨论明确】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1)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阁 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其他 1.请赏析“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2.请赏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3.请赏析“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重点1: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5.重点2: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全诗是如何做到结构严谨,感情蕴藉的? 7.有人认为《阁夜》这首诗的意境是悲壮的,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萧瑟的,还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雄阔的,你怎么认为? 8.“吴丝蜀桐张高秋”第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9.“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第二、三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10.赏析“李凭中国弹箜篌”。 11.请赏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形象之美。 12.请赏析“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3.重点: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14.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有何妙处? 15.“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是后人分别对李白和李贺的评价,鬼才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能让不同的人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你认为这首诗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16.春花秋月何时了? 开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17.请赏析“往事知多少”。 18.请赏析“小楼昨夜又东风”。 19.请赏析“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0.请赏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1.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中的“愁”字的含义。 2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词。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19(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 (1)苏轼《赤壁赋》中由无穷的江水、永恒的明月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须臾人生。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被贬出京,江州地处偏远,只能听到民间山歌和村笛小调。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十分生动。 (5)在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中,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浩瀚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和重视,如:________,________。 (二) (1)古诗词中常用“流水”一词,或比喻愁情,或感慨物是人非,词人李煜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常作为含有特定意蕴的意象存在于古诗中,“秋”便是如此。诗人常借“秋”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请摘取教材中含“秋”的两句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在《离骚》中能分别体现这一传统的诗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 (1)李密在《陈情表》中描写“祖孙二人”关系亲密、难以分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他请辞的主要原因。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3)《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状况。 (4)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们在古诗中却总能看到男儿落泪,比如唐代就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中多用夸张和比较的手法突出阿房宫的奢华,“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钉头的突出众多,“___________ ”一句强调了瓦缝的参差纷繁。 (四) (1)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统编版】《虞美人》(李煜)课堂同步练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李煜)课堂同步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具体,下列四首诗词中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苏幕遮、菩萨蛮》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课题:《虞美人》、《苏幕遮》与《菩萨蛮》 个性笔记【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从字里行间感受其营造的视觉美感; 2.体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三首词运用的写作手法;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怀,培养人文气息。 【学习重点】体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这三首词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______,南唐中主______之子,公元961年嗣位, 史称__________,在位15年。李煜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他是一个没 有政治才能的君主,却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 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周邦彦(1057—1121),字______,号______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之称,但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温庭筠(812—870)原名____,字______,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据 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他的词风 秾艳,辞藻华丽,为花间词人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 隐齐名,时称“______”。 2.文学常识: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宋代经过长期发展, 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 有规定。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________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产生于西蜀,得名于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 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 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 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读知识链接相关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二、独学 2.根据诗歌内容思考: (1)《虞美人》,“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叹出“_____”, 希望它结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已消逝, 故国之思和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禁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