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1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

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可见,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同时,他擅长诗词书画,精通音律,还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四、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对囚徒生活的厌倦和愁绪和无限的亡国之痛。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东风”指什么?为何“不堪回首”? 春风。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故国之思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怀念亲友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

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

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5.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思考题: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亡国之情故国之思

6.板书

景(实)情(虚)

春花秋月往事

又东风愁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朱颜改

亡国之情故国之思

五、拓展延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水喻愁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小结:整首词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

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之感觉)

六、走进考场

本词和《浪淘沙》作者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七、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将本词改写成500字散文。

《虞美人》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从教材角度,《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性质。

本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虞美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表达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且篇幅短小,又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诵读本单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二接下来,从学情角度,我发现在诗歌鉴赏时存在三大问题:1忽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2缺乏鉴赏兴趣,对鉴赏技巧把握不足;3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或分析不透。

三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重在让学生解读诗歌,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作品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在教法学法中,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以及根据学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运用文言导读法及分析讨论探究法,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解决本课的相应问题。

五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导入、知人论世、反复诵读、逐句赏析、能力拓展等。

1在导入中,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及介绍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学生理解本词奠定幽怨凄婉的感情基调。

2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文如其人,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与作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

3诵读是本课的重点、亮点,包括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听名家朗读、全班齐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营造愁情氛围,加深感悟。同时,利用词眼导读法赏析本词,为此我设置了“李煜之愁有哪些”、“如何展现愁情”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课的鉴赏思路,又组成的板书的主要框架。

4逐句赏析中,我试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炼字、意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等角度理解词意,揣度词人的无奈、忧伤、凄凉之感,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5赏析重点是本词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本句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6基于此,我设置两个能力拓展,①让学生展示关于名家写愁的句子,设计意图,提高课堂参与意思,增加文学知识积累。

②列举几首运用文眼导读法进行鉴赏的例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明白,诗眼是读诗悟情的一扇窗户。

7对本词进行基本解读后,让学生归纳本词主旨,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接下来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特有的时代、特有的经历铸就了不朽的作家,不朽的作品,要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8接下来是本课作业的预设,①背诵本词②吟唱愁情。目的巩固本课基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9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词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提纲挈领的把握主旨。

《虞美人》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

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3、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曲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情境教学法教师播放FLASH歌曲,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李煜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李煜为何而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诵读、吟唱、书写、鉴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听一听(3)

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欣赏FLASH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也正体现了词和乐而唱的特点欣赏过歌曲,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诵读吟唱读一读,唱一唱(9分)

听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后,1、指导诵读,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2、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3、然后请2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播放FLASH歌曲,大家学唱,然后请一名唱歌好的同学演唱

(吟唱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高中生大多喜欢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唱歌带动背诵,寓教于乐)

(三)书法展示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培养大家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不仅指写作,也包括书法请同学们推选班级中书法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虞美人》这首词,竖写,更具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知人论世说一说

1、老师先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

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

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启发学生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李煜,老师补充,并出示李煜小档案

姓名李煜性别男生辰937年七月初七忌日978年七月初七国籍—南唐职业——国君词人信仰——佛教特长——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环节,而用个人档案的形式介绍李煜,新颖易于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五)置身诗境想一想

请学生闭上双眼,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现在时光隧道已经启动,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你就是李煜,故事开始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苍白的君主佛,

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的铁蹄之下,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一路呜咽,北上东京,过着被囚禁的生活,朝夕以泪洗面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着一弯残月,他慢慢回转身来,眺望南方千里河山,失落的泪水滑落在他的手臂上,多年郁积的愁绪喷薄而发,吟唱出最为绝望的悲歌宋太宗闻之大怒,一杯毒酒,结束了年轻君主的生命

亡国之君李煜外貌、衣着、神态表情如何呢?

大屏幕出示影视剧中的李煜:眉宇间忧郁的眼神剧中李煜的身份发生了巨变:由帝王而沦为阶下囚,内心承受太多的恶痛苦面对这种天上人间的变化,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中,于是凄怨哀婉的《虞美人》诞生了

(六)问题探究议一议

1、请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抓住诗眼,整体把握)

2、春花秋月是美景,李煜为什么要追问“何时了”?

点拨:从李煜的身份变化入手,由君王变成了阶下囚,美景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如期开放,一岁又一岁的

高悬碧空的明月,只不过意味着他囚徒生活的无限延续罢了明月依旧,美景写哀情可见李煜因被囚禁,失去自由而愁(板书)(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由意象入手,进而把握情感)

3、词中两次提到月亮意象,用意何在?

月亮——思念李煜用月亮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眷恋

4、往事指什么?

帝王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三千九五之尊,威风八面,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回忆往事,李煜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他做皇帝的尊严

5、只是朱颜改,改字好在哪里?

改,改变的意思改变的不只是朱颜,还有一国之君的地位,由尊容显贵到忍辱蒙羞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恋故国的繁华热闹,慨叹现处境的无限悲凉(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设问比喻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绵绵不绝愁之深、多、长

7、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大怒,赐了毒酒,结束了李煜年轻的生命那些词句触怒了宋太宗?

1何时了 2故国 3朱颜改

(体会词中李煜的愁之深,恨之深)

(七) 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六、说板书

虞美人

李煜

身份:君王————阶下囚

意象:月美景反衬哀情

情感:愁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设计意图突出诗眼愁,突出李煜身份的变化,这是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环节板书醒目,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诗歌主旨这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强调难点。

《虞美人》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虞美人》为古代诗词鉴赏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唯一的一首词,属于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因声求气,吟咏词韵,仔细揣摩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体会词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词牌、及写作

背景还有文体知识

2. 抓关键词语,体悟语言,理清思路,熟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悟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虞美人》说课稿(精选五篇)

《虞美人》说课稿(精选五篇) 第一篇:《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虞美人》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3、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曲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情境教学法教师播放FLASH歌曲,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李煜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李煜为何而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说学法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 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 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说学法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虞美

语文选修人教版 语文人教新课标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李煜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晚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词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词诵读教学的范例。 高考大纲要求: 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1、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说目标: (一)三维目标 基于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意象、意境,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分析意象,把握情感,品味语言,掌握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咏诗词的能力; (2)品味词作,探讨李煜在词中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2、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遇到古诗词的第一反应是:怕。古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现代相距甚远,学生缺乏学习鉴赏的兴趣,从而不愿走进古诗词,自然就越来越怕。 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普遍认识是:难。鉴赏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就很难。 四、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听——说——读——品——比五个环节。 (一)听:由播放费玉清的《虞美人》歌曲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其一抓住高中生普遍喜欢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二音乐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说:(1)学生介绍作者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

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2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有关说课稿9篇

说课稿 有关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篇1 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情况说明: 授课之前心里没有底,主要担心两点:其一,所选篇目为王实甫的经典戏剧《长亭送别》,而学生对戏剧普遍不怎么感兴趣,课堂积极性会不会不高;其二,授课对象为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生基础和各方面能力相对差一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会不会难以落实。 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教学目标”没有定得太高。总的来说,就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抱定教书育人的宗旨,以生为本,在教学中设定合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曲词,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从而理解文本主题,领悟主人公重爱情轻名利的闪光思想和为爱抗争的可贵精神。 2、通过理解作品中的情景交融和多种修辞,来品味诗化语言,从而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1、美读法。设计齐读、自读、教师或学生范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这些过程教师要相机指导诵读方法和技巧。

2、引导点拨法。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思考、分析空间,以4人为单位组织小组讨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知识的途径,教师作适当引导和总结。 3、比较阅读法。联系同类作品比较拓展,使当堂所学得以迁移延伸,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冲击学生感官,为其欣赏文本提供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演示课件,介绍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李叔同之《送别》,营造气氛。如有需要还可领着学生跟唱,以便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投影课题) 一、导入 (开始导入时切换《送别》的钢琴伴奏音乐,背景图片不变) 由中国的送别文化引出长亭古道,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先介绍王实甫的《西厢记》,交代前情,继而导入课文《长亭送别》。 二、检查预习,梳理情节 (投影图片,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 请学生根据屏幕提示,将节选文本划分为四个部分,并拟出小标题。 1)指名学生概括。 2)投影明确。(简略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技巧,紧扣“别”字贯穿情节。)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投影) 1、把握人物的心理性格 2、鉴赏作品的诗化语言 四、完成“学习目标”1(着重阅读第二、三部分,把握主人公的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八下李煜《虞美人》word说课稿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说学法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虞美人》这首诗意蕴极深,但语言极浅,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说课稿 开场白: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想。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该课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在诵读中鉴赏,在鉴赏中诵读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虽然已接触过较多的古典诗歌,但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这一层面上,对诗词鉴赏心怀畏难情绪,缺乏品读诗歌的方法,不懂得从诵读、意象、用字、手法等方面鉴赏诗歌,因而缺乏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不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学情,并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词人李煜并掌握诗歌朗诵的一般技巧。 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从而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真正能在诵读中体味词人的情感,真正融入诗歌的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2、掌握从意象、用字、手法等方面鉴赏诗歌提升诵读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学习法2诵读感悟法3、示范引导法4、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备——导——读——品——悟”五个环节。

㈠、备(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课前我下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知人论世(查阅有关词人李煜的资料) 2、自读诗歌,解读词意,重点揣摩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㈡、导(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先组织学生齐读课件上展示的对联。然后我说:“同学们,这是后人对历史上某一位名人的评价,知道是谁吗?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道他有哪两重身份呢?李煜,一个失败的君王,却又是个绝代的词人,这位绝代的词人,以他绝世的才情,写下了一首词,这首词最终招来他的杀身之祸,成为绝命词,知道是哪首词吗?——《虞美人》 这首词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这是怎样的一首词呢? (设计意图:通过此对联的导入,我对学生的几次发问,不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了解了李煜其人做好知人论世的准备,而且引出了本课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然投入下面诵读的教学环节,真可谓一石三鸟。) ㈢、读(诵读诗歌整体把握)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环节都是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的问题。 一读自由朗读 目标:了解大意、明确背景,检查学生的预自主学习情况。 问题设置: 1、这首词写在词人的亡国之前还是之后?词中找印证。” 2、词中的“何时了”、“东风”、“不堪”“雕栏玉砌”、 “红颜”各是什么意思? 二读齐读 目标:预想学生把握内容后朗读整齐、响亮,但忽略情感的体现, 从而引出学生对情感的整体把握。 问题设置:1、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提纲 说课人:徐汤彪 一、导入 1、音乐《春花秋月何时了》 2、作者 (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故事) 二、内容探究 1、字面翻译(学生展示)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此时的李煜,虽名是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3、“往事知多少”中“往事”有哪些内涵?(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5、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 “只是朱颜改”的“改”。 6、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 还有 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7、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一腔悲愤油然而生。 8、请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愁) 9、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11、今天的读者并无李煜那样的遭遇,为何也能被他的词感动?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哀叹命运等容易引发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兼以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之语抒写真挚之情,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延伸•拓展•积累 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比喻,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将抽象的的感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古诗词中,多用来形容愁、恨,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恨,写得有了形体,手可触、目可接,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例:刘禹锡《竹枝词》,李清照《武陵春》。 四、情感体验 1、有人说,《虞美人》不仅是写李煜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请具体说明这一点。 所有经历过深悲剧痛的人都怕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都可能因愁苦不堪而容颜憔悴……尽管他们与李煜的愁思未必相同,但都可能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悲愁心态。《虞美人》正是真实形象的写出这些人的感情痛苦,从而撼人心魄,传诵千古。 2、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感慨良多,总有些人让我们记忆深刻,总有些瞬间让我们经久回味……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小段回忆性的文字。

虞美人的说课稿

虞美人的说课稿 篇一:虞美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及教学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词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两大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不足,鉴赏时往往脱离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不能挖掘出原作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是学生普遍缺乏鉴赏兴趣,因而只能停留于表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优点: 该班学生班级凝聚力加强,比较活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回顾词的发展,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和知识搜集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意义的分析,领会作者创设意境、抒发情感的手法和风格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鉴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探究法。 (二)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 首先,学生让感受音乐情境,体会作者情感 其次,通过了解作者进入文本 第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感悟该词意境。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本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40分钟),主要由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感受词情、体会词意、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这六部分组成。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邓丽君《虞美人》MTV导入。 设计意图:词最初是歌唱文学,现在的学生平时也很喜欢唱歌,以歌的形式引入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诗情,为下面赏析打下良好情感基础 2、介绍词、“虞美人”词牌的由来

相见欢说课稿

《词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诗词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仍光彩夺目。《相见欢》和《浣溪沙》这两篇作品,都是借景抒情感怀之作,也都是婉约词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的作品,向来脍炙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名句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历来受到很多评论家的喜爱。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认为落实到古诗文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喜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对古诗文要愿意读、会读、能读懂。至于本课两首词,字词知识不多,语言易懂,但语句生动凝练,平淡中见神奇,所以我计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词作,把握词作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然后在师生共同分析过程中学习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优秀的词句。 2、能力目标 (1)、在诵读中熟悉作品,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联系作者的处境,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2)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歌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写愁情的妙处. 四、说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沿用“朗读—-讲解——翻译-—背诵”这样比较固定的模式,因而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缺乏情感共鸣、能背但不懂鉴赏的层面上。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每个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学生的自读体验、合作交流、迁移学习来完成学习的目标.(朗读、感悟、迁移、讨论) 五、说教学过程 1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2019年新编)《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语文教案设计 课题虞美人 学科语文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学情分析 1.内容分析: (1)知识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教材内容: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写愁情较为出名的,学生们可以学习李煜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方法,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是我们赏析的重点。本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要调动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2)教学处理: ①本文作者李煜,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词人,但是学生们对李煜本人及其创 作风格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同时抓好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②诗词的学习不仅仅需要了解创作背景,也需要了解诗歌基础知识。因此,课 堂的第二步,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词与词牌的基础文学常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词意。 ③本首词写作精简,字短意长,以水喻愁,风格明确,学生们可以学习李煜的 写作修辞运用,赏析本文。 (3)知识类型:言语信息。 2.学情分析: (1)过去:学生们学习过李煜的《相见欢》,对李煜有基础了解,并且学生可以独立鉴赏诗歌,分析并且整合自己的基础答案。 (2)现在:本词虽是双调,却很短小,上下阕各28个字,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五首》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 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 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P68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春望》 1. 听录音,自由朗读。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三、说学法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虞美人》这首诗意蕴极深,但语言极浅,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说课稿

读诗即读人 ——《虞美人》说课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虞美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之类。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成就了李煜的“词中之帝”、“千古词帝”的美称。 二、说学情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上课打瞌睡,下课疯闹,即使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被动学习非常严重,动不动说我不念书了。面对这样的学情,高二年级的所有老师想尽了办法,费劲了心思,千方百计的教育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煜生平及写作背景,诵读词作,体会《虞美人》表达的情感。品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掌握写作手法,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李煜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写作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难点:感受李煜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解说: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2、运用投影片,适当延伸,扩大教学容量。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李煜的《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诗歌学习的困境、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课。本单元教学强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惋,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难度不大,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能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诗歌学习的困境 学生缺乏和古人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者是相同的阅读体验。所以就很难体会诗人的感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对传统的诗歌理论缺乏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不会归纳总结,不擅长在比较中体会诗歌创作的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对词发展做出的贡 献。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虞美人》及相关拓展诗句,体会诗词之美。 3、体会《虞美人》中表达的古今人类共通的情感——宇宙永恒人世无常的感慨,以及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4、拓展迁移相同技巧下的不同诗句,熟练掌握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邓丽君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拓展迁移法,归纳总结法。通过总结古今共通情感下和相同表达技巧下的不同诗句,打破学生诗歌鉴赏的瓶颈。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字正音 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苏教版必修四《14、虞美人》课文

《虞美人》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

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说学法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虞美人》这首诗意蕴极深,但语言极浅,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