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引力模型

城市引力模型

城市引力模型 ∑=+?=N j P P D i oj ij oi M 1/1N

1 M i —本城市与i 城市的断裂点; D oi —本城市与i 城市的距离; P o j —本城市j 要素值; P ij —i 城市j 要素值。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研究上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研究(上) 赵立萍 2013-3-31 10:58:24 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11期内容提要:本文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截面数据,构建了中国出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3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伙伴国的GDP、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距离、中国与伙伴国的人口等因素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存在着显著性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边贸易流量,引力模型,贸易潜力 作者简介:赵立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国际贸易。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Harrigan(2001)认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主题是贸易模式与贸易量。但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只是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没有对贸易量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决定贸易量的影响因素,其中的引力模型就是研究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工具。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源于牛顿的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提出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物理距

离成反比。一般认为,引力模型形式可表现为(Bergstran,1989)X ij =α Yiα1 Yi α2D ij α3A ij α4。 其中,X ij 是某一时期i国从j国的出口额,Yi是出口国的GDP,Y j 是进口国 的GDP,D ij 为两国之间的距离,A ij 为其他促进或阻碍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因素。 为了便于回归,将原模型转化为对数线性形式,得到: lnX ij =lnα0+α1lnYi+α2lnYj+α3lnD ij +α4lnA ij +ε ij 其中,ε ij 为随机误差项。从此,引力模型成为定量研究国际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同时,引力模型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运用,如旅游、移民、国外直接投资等国际流量的实证研究。为了更好地解释贸易流量,学者们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加入了其他的自变量,比如人均收入(Leamer,1974)、汇率(Bergstand,1985)、是否属于同一个经济组织(Bergstand,1989)、人口(Linnemann,1996)、是否拥有共同的语言(Wei,1996)、是否拥有共同边界(盛斌,2004)等被引入了模型。 虽然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如Blav(2001)和Jakab(2001)应用引力模型测算一国潜在的贸易能力,Balistreri(2003)应用引力模型估计贸易壁垒的边界成本等。但是,由于引力模型缺乏理论基础,使得作为分析工具的引力模型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比如,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在贸易政策方面的应用会受到模型本身从经济意义上无法识别的性质的妨碍。这点是被广泛认知的。Bergstrand(1985)认为,尽管引力模型成功地从计量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流量问题,但由于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在预测潜在贸易量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和实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Anderson(1979)、Helpman与Krugman(1985)、Bergstrand(1985,1989)、

引力模型的应用领域

引力模型的应用领域 引力模型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以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这也是引力模型名字的由来。目前这个模型理论相当成熟,应用领域也很广泛。比如: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城市分析、交通、市场营销、企业区位、考古、高校招生和生物迁徙等领域。下面我将从引力模型应用的不同领域来谈谈自己对引力模型的理解。 一、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引力模型最早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并且应用的相当广泛。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贸易领域的是Jan Tinbergen(1962)。以下是我看过的有关该领域的一些期刊论文。 1、戴明辉、沈文星写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引力模型方法”,来源于资源科学2010(11)。本文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具有林产品特色的要素禀赋、森林认证变量,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运用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间中国对28个木质林产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和双方的经济规模成正相关,与距离因子成负相关,要素禀赋和双边贸易流量成正相关,而森林认证在双边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2、刘岩写的“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本文主要是进行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笔者主要通过梳理近30 年来引力模型的理论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该理论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扩展;由无贸易理论基础到与贸易国自身禀赋的融合;并提出今后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可能进行扩展的方向。比如:人均收入水平是否可以用于解释双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流量。 3、谢国娥、李亮写的“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本文主要以1992~2008 年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因素。其结果表明: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两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成正相关;与澳大利亚进口关税率成负相关;与两国的RCA的相关系数、SARS的相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2009.7 - 48 -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帅传敏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中美两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假设,分别对中美两国之间以及中美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业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加入WTO给中美两国农业贸易都带来了机遇,美国从双边农业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大的利益。(2)影响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反映了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特点。(3)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和区域特点:中国对美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长型和贸易潜力待开发型的国家和地区,而美国对中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熟型和贸易潜力成长型的国家和地区。关键词:农业贸易潜力中国美国引力模型 一、引言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互为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四大海外市场,美国也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进口来源国。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间,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1997年的32.1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35.79亿美元,增加了4.22倍,年递增率为15.48%,超过同期中国农产品贸易12.05%的年增长速度。然而,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很不平衡,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的2~3倍。例如199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3.83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8.36亿美元。200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91.52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44.27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逐年扩大,从1997年的15.4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47.26亿美元,增加了3.05倍,年递增率为11.81%(见表1)。 表1 中美农业贸易的发展趋势(1997~2007年)单位:万美元年份中国向美国出口中国从美国进口中美农业贸易总额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比上年增长率(%)1997 83576.55 238311.40 321887.95 -154734.85 — 1998 88530.27 182686.48 271216.75 -94156.21 -15.74 1999 94582.03 174087.67 268669.70 -79505.63 -0.94 2000 118462.06 259101.24 377563.30 -140639.18 40.53 2001 126120.26 279199.02 405319.28 -153078.76 7.35 2002 168158.72 272044.11 440202.83 -103885.39 8.61 *本文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研究计划2008~2009(No. G-1-00005)的资助。

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决定因素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也越来越完善。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主要体现在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上,近期人们开始通过添加制度质量指标来考察各国国内制度因素以及制度趋同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通过应用引力模型的研究发现,各国制度的优劣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影响,制度相似的国家间贸易量较大。 引力方程是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功之一。它将双边贸易流量与GDP、距离和其他影响贸易壁垒的因素联系起来。该方程被广泛运用于推断如关税同盟、汇率机制、民族纽带、语言文化等体系的贸易流动效应。 上世纪60年代引力模型被引入衡量双边贸易流量的研究后得到不断扩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文献用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Mdtyds(1997 ,1998)、Chen&Wall (1999)、Breuss&Egger(1999)、Egger(2000)等人完善了引力模型的经济计量学规范;Berstrand(1985)、Helpman(1987)、Wei(1996)、Soloaga&Win-ters (1999)、Lumao&Venables(1999)、Bougheas等人(1999)对原有解释变量进行了精炼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本世纪近以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制度质量因素开始广泛引入贸易引力模型,这一类扩展成为中外研究者尤其是国外研究者的重点。对于制度因素的研究不再仅限于是否属于同一优惠贸易安排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种粗糙的模式,开始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贸易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且在诸多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是从贸易整体看,还是仅从行业层面上看,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和制度安排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经济总量的作用尤为显著。制度安排的作用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与成员国的经济规模总量。 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不少研究证实,贸易伙伴国的法律制度、合约实施保障制度、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 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 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 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 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 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5.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亚太纵横 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 2004 年

引力模型的应用

引力模型的应用 一、经济研究领域 《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朱道才,吴信国,郑杰(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41)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引力模型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实证研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从引力模型被引入到经济社会研究开始论述,介绍了引力模型的主要形式。其次,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了引力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分析》余振宇(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城区规划和城市辐射范围的确定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模型,一方面是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这些模型还普遍存在过于简单化、理想化的问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缺乏说服力。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引入万有引力建立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和大家共同探讨城市的经济边界的确定问题。 二、客流量研究领域 《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的预测研究》孙彩贤,王小平(1.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许昌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河南许昌461000)石家庄学院学报 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的预测与以前常用的渗透率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相比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考虑因素更为全面。 《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保继刚(地理学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本文利用北京市年月份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应用引力模型,选用若干指标建立了北京市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数学模型。 三、移民规模研究领域 《移民规模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张涛张志良张潜中国人口科学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规模引力模型的墓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移民规模的理论出发,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开发性扶贫移民的实际,不仅考虑到迁出地移民规模及其村庄发展问题,而且更注重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及农村或城市的人口环境容量、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的容纳能力。并构建了移民规模引力模型,便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 四、交通分布量研究领域 《引力模型预测交通分布量的误差分析》田志立清华大学北京周海涛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引力模型认为,人类的空间行为是由类似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规律所决定的。本文将引力模型预测交通分布量的误差划分为调查方案不合理产生的误差、引力模型的计算误差和路网不合理产生的误差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 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 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 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 谷克鉴(2001 )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 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 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 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 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 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 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 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 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 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 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 4.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 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 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 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