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表达差异

中英文表达差异
中英文表达差异

比如,中国人在餐厅或咖啡厅,会说:“我想要一个汉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或“I want to have a coffee.”老外们会觉得这样说话很没有礼貌,当然他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而在西方国家,老外们一般会说:“Could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或“Can I have a coffee, please?”在这里joy同学又提到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工的孩子最容易不注意的是see you.See u应该是客人说的,隐含了他觉得不错他会再来的意思,而店员最好用低调一点的bye,用see u太强势了。另外人家说谢谢,你也不用说you are welcome, 这实在是太正式了,有点真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帮了人家的味道。回答cheers或no worries就好,如果仅仅是对方爱说谢,你甚至可以不回应他的谢,直接说你要说的就好,如果是买了他的东西他谢你,更不能说you r welcome了,最好也谢对方”

再比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邀请的午宴或晚宴时,会说:“抱歉,我不能去,我还有别的安排。”翻译成英文就是“Sorry,I can’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如果这样说,那别人第二次也许不会再邀请你了。老外们一般会这样说:“That is a good idea! I would like to join in bu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 today.”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礼貌”的技巧:

1、西方人(主要指有一定修养的欧美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比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ould等等;情态动词(Model Verbs)又称为情态助动词(Model Auxil-iaries),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可表达建议、要求、可能和意愿等,使得说话的语气比较有礼貌。

2、比较多地使用虚拟语气,比如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等等,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过去式表示虚拟语气,或者使用if等引导的从句表示“可能性”。这样说话可以使人感觉表达者是在考虑达到最佳的结果或方式,尽量避免不好的结果或方式,或者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可能解决的办法。

3、往往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就比较强,听起来像命令。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谢谢。”但是如果你直接用英语说“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听者会觉得你是在命令他,一点礼貌也没有。而如果这样说:“Could you plea 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就显得有礼貌了。

4、在陈述句的表达可能显得生硬、没礼貌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武断,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

5、说话要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渺小。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了解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尽量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有礼貌,融入社会。.................................................................................................................................. ................

说到这里,我们索性再八一八英国人那些弱爆了的思维吧。

当英国人夸你“很不错”时,当英国人“顺便说一句”时,当英国人说“基本同意”时,他们想表达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呢?而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千万不要误会他们的意思,闹出笑话!

When the British say "I hear what you say. " They mean "I disagree and do not want to discuss it further."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He accepts my point of view."

当英国人说“我听到你所说的了”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不同意也不想就其做进一步讨论”,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接受了我的观点”。

When the British say "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 " They mean "I think you are an idiot."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He is listening to me."

当英国人说“出于最大的尊重…”时,他们的意思是“我觉得你太二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正听我说话呢”。

When the British say "That's not bad. " They mean "That's good."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at's poor."

当英国人说“不算太糟”时,他们的意思是“太好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太差了”。

When the British say "That is a very brave proposal. " They mean "You are insane."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He thinks I have courage."

当英国人说“那真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提议”时,他们的意思是“你真是疯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觉得我很有胆识”。

When the British say "Quite good. " They mean "A bit disappointing."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Quite good."

当英国人说“很不错哦”时,他们的意思是“有点小失望”,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真心不错”。

When the British say "I would suggest... " They mean "Do it or be prepared to justify yourself."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ink about the idea, but do what you like."

当英国人说“我想建议的是……”时,他们的意思是“去实践或者做好准备证明你自己”,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考虑一下他的点子,但还是做我想做的”。

When the British say "Oh, incidentally / by the way... " They mean "The primary purpose of our discussion is..."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at is not very important."

当英国人说“顺便说一句……”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们讨论的最根本目的是……”,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接下来的话不是非常重要”。

When the British say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 " They mean "I am annoyed that..."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当英国人说“我对……有点小失望”时,他们的意思是“我对……很恼火”,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无伤大雅”。

When the British say "Very interesting. " They mean "That is clearly nonsense."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ey are impressed."

当英国人说“非常有意思啊”时,他们的意思是“那明显是瞎扯淡”,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那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When the British say "I'll bear it in mind. " They mean "I've forgotten it already."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ey will probably do it."

当英国人说“我刻在脑子里了”时,他们的意思是“我已经不记得了”,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们大概会去做的吧”。

When the British say "I'm sure it's my fault. " They mean "It's your fault."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Why do they think it was their fault?"

当英国人说“我确定是我错了”时,他们的意思是“那其实是你的错”,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为什么他们会觉得是他们的错呢?”

When the British say "You must come for dinner. " They mean "It's not an invitation, I'm just being polite."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I will get an invitation soon."

当英国人说“你一定要来赴宴”时,他们的意思是“那绝不是什么邀请,我只不过想礼貌一些”,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马上我就会收到一个邀请了”。

When the British say "I almost agree. " They mean "I don't agree at all."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He's not far from agreement."

当英国人说“我基本同意”时,他们的意思是“我一点儿都不同意”,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同意啊”。

When the British say "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 " They mean "Please re-write completely."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He has found a few typos."

当英国人说“我只是有一点儿建议”时,他们的意思是“请从头到尾地重写一份吧”,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只不过发现了一些言语错误”。

When the British say "Could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 They mean "I don't like your idea." But what others understand is "They have not yet decided."

当英国人说“我们可以再考虑一些其他的选择吗?”时,他们的意思是“我着实不喜欢你的点子”,而其他人却理解成了“他们还没有决定下来吧”。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一.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3]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中是一种喜庆色,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结婚后生了孩子,有些地方还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眼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英语的scarlet 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因历史传统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中方尚红轻白,而英方则重白轻红。 (二).民族心理上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4]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纸黑字,深入分析这个词组的意义深远。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很稳当,踏实。而英国人则喜欢重的放在前面,轻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站不稳脚跟。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子表达方式差异是影响学生英汉互译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探讨英汉句子表达方式的差异,以期对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在英语教学中, 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欧式化,半土半洋,晦涩、难懂; 在汉译英时,英语似乎已被汉语同化, 句子中充满了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 。其中原因恐怕涉及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句子表达方式差异不甚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应坚持英汉比较的原则,让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弄清两种语言的异同,把精力集中于解决异的问题上。正如吕淑湘所说:“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 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子表达方式的一些差异, 以期对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汉句子中, 成分与成分之间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英语多靠形合,汉语多靠意合。 所谓形合就是指英语句子中各分句之间的联系大多是通过词汇纽带直接地显现出来的。所谓意合就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结起来。英语单词本身就是一种有形式标记的语言, 比如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根或词尾表示词类、词义外,还有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动词的各种时态形式, 人称代词的格的形式等, 这些词的形式的变化表示着意义的变化。正如吕淑湘先生指出: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法的根本。”而汉语在表示动作和事物的关系上(词类,名词数、格, 动词时态) 几乎全部依赖意合。申小龙先生就汉语的无标记性曾指出过:“汉语语词意蕴丰富有余, 配合制约不足,一个个语词好象一个个基本粒子,可以随意碰撞, 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 不搞形式主义。”不少学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汉语的这种意合性。比如纸花, 花纸; 半斤, 斤半; 商量好, 好商量; 词序变了, 意义完全改变。在句子结构上, 英语句子的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其它修饰、限制、平行、补充等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枝,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 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 句子与句子之间不用或少用连结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 而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在表达一些复杂思想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关系逐步交代, 层层铺开,形成了汉语句子所特有的线型结构。因此,有的语言学家把英语句子比作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 一串珍珠; 把汉语句子比作一根竹子, 一盘珍珠, 这不失为非常形象的比喻。根据以上英汉句子结构的根本差异, 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具体地说, 在汉译英时常常要有意识地在译文中选用适当的词如连词、关系词、介词等按照英语的语法逻辑关系将汉语的几个意义片断连结为并列句或复合句,既正确译出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英语的句法。英译汉时, 我们需要将有着层层从属或修饰关系的英语句子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分散为几个意义片段,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请看以下几例。 1. As long as the green mountains are there , oneshould not worry about firewood.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 This means that a rectangular picture can be builtup from the 551 digits by putting them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060115.html,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作者:刘笑彬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对比英译汉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 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异化译文: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觉着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归化译文:弱水三千,终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壶水了。 (2)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英汉词语表达的分析性和综合性差异与互译实践.ppt.Convertor

英汉词语表达的: 分析性和综合性 analytic expression and synthetic expression Outline Analytic & synthetic expression related to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exicalization Different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in word-formation Different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in parts of speech Implications for C-E and E-C translation Analytic & synthetic expression Synthetic expression (i.e., one word) is often sufficient to combine what analytic expression can only achieve by using multiple words. Synthetic expression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while analytic by lower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Factors for lexicalization 1. Grammar 2. Condensing 3. Frequency 4. Culture Grammar Chinese –the tendency of analytic: limited affixes; disyllables; single morpheme words in decline; various predicate structures English – the tendency of synthetic: free morpheme (-ful /full –less/leas -ship/shape) mouthful/ spoonful/ eventful/ hopeful… fruitless/ sleepless/ useless/ homeless… friendshi p/ partnership/ membership/ citizenship… Condensing 物色——绢帛之类贵重丝品——用物色来寻求、交易——寻求(王灿龙2005)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晋《高士传》) 从者已告,华令物色之。(明《情史》) 日以物色人才为职志。(清《秋瑾传》) Condensing: brunch breakfast + lunch Dink: a couple who have dual income but no kids GASP: Greater Alliance to Stop Pollution Frequency:―爱国‖patrio tism 爱花love 、爱校love my school、爱民love people 看、听、说、闻、尝 See/hear/speak/smell/taste Blind/deaf/dumb/…? /…? Culture: Chinese – cooking semantic field 煮、炖、煨、焖、熬、炝、汆、涮、烀、焯、煲 boil /coddle; simmer/poach; stew 炒、烩、熘、烹、煸sauté bake/ toast/ roast/ broil/ grill/ barbecue/ sear Culture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中英文差异

中英文差异 通过这段时间对英文翻译的学习,让我对英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对中英文的差异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中文中一个句子,能够同时出现无数个谓语动词,这些谓语动词群落之间可以是任何逻辑关系,并列,对比,因果,条件。而在英文中,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只能且永远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谓语动词。剩下的动词全部都要被写成:半个谓语状态,例如:动名词,过去分成,动词不定式。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每个复合句中,主句中的动词才是真正重要的,剩下还有再表达任何意思,都必须 书写成从句形式,例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 每一句完整正确的英文句型,必须在这个动词前面有一个指定的施予者:即主语,做这个动作的人;同时,在谓语动词之后,必须由一个受力者,即承受这个动词结果的物,宾语。如,句型,“我很喜欢这里”。应被翻译为:I like it here. “我在这儿学习”不能翻译成I study here,这种句子让外国人不明就里,因为没有接受这个动作的宾语。所以应被翻译成:“I am a student here.”同样,不能在英文简历的社团工作经验中第一行就写这样的句子:2007: organize the team to do sth.这样的句型,美国人不知道你想要指是谁做了这个事情,做了什么。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因为,这不是个句子。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是:I have once successfully organized a …, being the leader I learned…… 英文有时态变化中文没有。英文有单复数区分,中文没有。英文有性别区分,中文没有。英文有动词结构变化,中文没有。英文的副词和中文副词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但是英文副词可以放在不同地点,而中文副词一般只能放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英文的从句一般跟在所修饰的词后;中文的修饰句在被修饰词之前。中文句构是由大而小,英文是由小而大。中文的基本结构是主动宾,英文虽也是主动宾为主,但有很多例外。中文的BE动词是只用在名词前;英文的verb to be可以在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之前。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二者的语法区别很大。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是由于汉语语法习惯在自学者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了种种干扰。要排除这种干扰,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对比英语与汉语语法的异同。汉语说"一万",英语却说" ten thousand";汉语说"两亿",英语则说:" two hundred million。两种语言关于数目的表达是大不相同的。 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区别,才有可能把英语学到手。可见在英语学习中,自觉地运用语法是很重要的。

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

论英汉词法差异及其原因 作者:吕娟王…文章来源:大学英语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9-30 9:30:39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能部分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本文就英汉词法之间存在的几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其思维差异,阐述了研究英汉词汇差异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法差异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1.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词汇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奠定语言的基础。因此一个人的词汇知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言能力。但不少二外学习者却发现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并不意味着语言运用能力强。相反地还会出现用词不当、死搬硬套,学用脱节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习者对词汇没有深入了解,对两者的差异缺乏比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文化特色;思维方式又影响语言,引导并支配语言的发展。东西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使东西思维方式从总体上呈现不同的特征。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影响了英汉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基本要素——词汇的构成和使用。 所以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尤其要利用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排除母语思维的影响。词汇学习也不例外。 2.英汉词法差异对比及其原因 (1)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那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自然客体和人类主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英美人很重视客体意识,客体意识体现在他们的表达方式中。 而汉语则重视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例如:What happened to you?

中英色彩词语对比

翻译与文化:中英色彩词语对比 一、色彩词语的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就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真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红),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 (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另外,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下面简要列举六个主要颜色词——红、绿、黄、蓝、白、黑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对比和翻译。 二、色彩词语翻译与文化语境 (一)红色red 1.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如:红旗—red flag,红场—the Red Square,红十字会—Red Cross,红葡萄酒—red wine。 Just mentioning his ex-wife's name was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直译)提他前妻的名字简直就是在公牛面前摆红布。(实译)一提他前妻的名字他就火冒三丈。 通常,在翻译含有色彩词语的句子时,一些初学者会直译,一不留神,闹出不少笑话,如上句。结合上面谈到的文化语境,我们知道它包含许多因素。这里就联系到其中的风俗民情因素。众所周知,斗牛是西班牙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经久不衰。在观众济济的开阔场地上,一块红布,在斗牛士左右晃动下,引得公牛怒火冲天,暴跳不已。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不难知道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的意思是very likely to make someone angry or upset. 此处可以采用意义对等法,上句应译为:一提他前妻的名字他就火冒三丈。 2.此外,英语中有些带red的短语在汉语中有引申意义,如:大怒see red,负债be in the red,重要的日子red-letter day,繁文缛节red tape,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catch sb. red-handed。

英语作文范文-英语写作中的英汉表达差异

英语作文范文 英语写作中的英汉表达差异 一、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请看短文: 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1)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2)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3)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4) 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上面的这则短文中,主题句(main idea sentence)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第一句,(1)(2)(3)(4)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的。 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所谓的“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的运动。

再比如写下面一则便条,因你母亲突然生病,周末你不能和汤姆去跳舞了,你找了舞跳得很好的时黛来代替你,并表示抱歉。 此英语便条为: July 6,2002 Dear Tom, I am 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 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ill.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you,I have asked Shi Dai to take my place.She is a better dancer,I think.My regrets.Joe 从便条中可以看出,英语表达先“果”—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后“因”—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即所谓的“先果后因”。 一般来说,在单个句子中,英语句子也是先中心,也就是将主要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而汉语正相反,一般为后中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如: He had to stay at hom 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因为他病了,昨天他不得不呆在家里。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所以说,大学生用英文写作时,就要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郭平 (苏州市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11)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各自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教授并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要摒弃汉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原文。 关键词:英汉表达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属于根本不同的两种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者的差异很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英语原文的理解,提升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对常见的英汉表达差异进行比较,为的是提醒英语学习者要正确地掌握英汉表达的差异,并求教于英汉语言界同仁。 壹、形容词(指颜色方面)表达的比较 英汉中有不少用颜色来表达的词组,但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用色习语。如:To be black in face 脸色铁青;To have grey hair 头发白了;To beat sb.black and blue 把某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A blue film 黄色电影;Black tea 红茶。 贰、动词短语表达的比较 英汉都用动词表达动作,但在习惯用法上仍有许多不同,在表达动作时,英语往往侧重于动作的完整性、形象性和准确性,而汉语则侧重于动作的简洁性及紧急性。 例1.He was very happy and jumped up and down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例2.I asked him to study hard, but he turned a deaf ear to me . 我叫他努力学习,他不听我的劝告。例3.He smiled from ear to ear. 他咧开嘴笑。 例4.The kettle is boiling. 壶里的水开了。在例1中,我们发现此句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完整,而汉语表达又比英语表达简炼,它只强调动作本身。英语表达要比汉语表达更使人易于理解。例2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更形象。把“聋的耳朵”转向说话者,这就意味着“听不进别人的话”,进而指“不听别人的劝告”。此句的汉语表达一般化,缺乏形象性,很难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难看出,例3的英语表达比汉语表达要准确、生动。例4中用“is boiling”来表达此动作正在进行,是一个持继性的动作,而汉语用“开了”来表示相同的动作,有动作已完成的意思,众所周知,正开着的水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沸腾,所以,这例子的英语表达更接近于生活。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从英译汉看英汉表达差异1讲解

从英译汉看英汉表达差异1 英译汉是国内英语考试特有的题型,因此做惯了多项选择的考生做英译汉时如临大敌;因为它的难度大,许多英语基础不是太差的考生做这类题时也觉得如履薄冰。一句话,英译汉是一种令人伤脑筋的题型。但是,像英语学习本身一样,只要用心钻研、寻找规律,英译汉也是可以突破的。本文想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这一角度谈谈英译汉的技巧。www。cooyu。 net 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从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来看,英语句子一般比较复杂,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试要求句子要有一定的难度,不然无法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二是英语可以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使许多层意思在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①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这个句子氏达30个单词,是个典型的复杂句。从内容上讲,它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It applies to。。。 historians,二是historians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讲,它是一个主句带两个由who引导的从句。尽管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这句话在英语里并不紊乱,因为句子结构环环相扣,语义清楚楚: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放在名词后面修饰这个名词,这是英语中较常见的表达形式,两个从句的语义既相对独立,又和主句连成一体。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Traditional historians(or the former)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or the latter)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表达方式略显平淡、罗嚏,这说明英语表达非常重视句子结构,句子结构上的适当安排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从汉语的表达习惯来看,句子一般不宜写得太长,修饰成分过多或过长会造成喧宾夺主、语义含混。我们先看一看这句话的直译: 它同样适用于将历史仅仅看作是对历史材料来源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批评的传统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