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科)期末复习纲要

西方经济学(本科)期末复习纲要
西方经济学(本科)期末复习纲要

《西方经济学》(本科)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复习的基本要求

1.全面、认真阅读教材,系统、深刻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重点内容为本辅导后面所列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录像讲座、直播课堂及导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西方观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这也是在编写教材和录制录像辅导中尽力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的复习范围

第一章导论

一、重点名词: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规范分析实证分析

二、重点掌握: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3.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不是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三、掌握:

1.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2.如何理解《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3.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4.西方经济学的存量与流量分析。

四、了解:

1.何为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

3.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4.边际分析与最优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本章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重点名词:

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均衡价格需求的收入弹性

二、重点掌握: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4.计算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二、掌握:

1.交叉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

3.需求曲线及其特点。

4.供给曲线及其特点。

四、了解:

1.蛛网理论及其应用。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3.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重点名词:

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重点掌握: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3.正常物品与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4.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三、掌握:

1.消费者剩余及其衡量。

2.从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

3.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四、了解:

1.从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

2.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产量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扩展线规模报酬

二、重点掌握:

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成本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4.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

系。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6.计算成本、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三、掌握: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2.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

3.长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

四、了解:

1.生产函数及其公式。

2.长短期的划分。

3.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一、重点名词: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二、重点掌握: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斯威齐模型。

4.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产量与市场价格。

三、掌握:

1.超额利润的变动规律。

2.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需求曲线的特点。

3.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异同。

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四、了解:

1.四种市场结构的条件。

2.一级价格、二级价格、三级价格。

3.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和价格领袖制。

第六章分配理论

一、重点名词:

利率洛伦兹曲线吉尼系数

二、重点问题:

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4.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

二、掌握:

1.均衡利率的确定。

2.准地租与经济地租的异同。

三、了解:

1.生产要素价格价格形成的特点与原则。

2.资本需求曲线与资本供给曲线。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一、重点名词:

帕累托最优状态阿罗不可能定理

二、重点掌握:

1.一般均衡及与局部均衡的关系。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

3.帕累托最优状态与帕累托改进。

4.公平与效率。

三、掌握:

1.社会福利最大化及其条件。

2.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了解:

1.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本章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重点名词:

不完全信息外部经济科斯定理公共物品

二、重点掌握:

1.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2.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3.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三、掌握:

1.逆向选择及其防止。

2.不完全信息造成市场失灵。

3.产生委托代理的原因及对策。

四、了解:

1.何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2.公共选择理论。

3.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机制来配置,政府如何保证公共物品的供应。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重点名词: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二、重点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经济特征。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国民收入核算五个总量指标的特点及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4.用三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三、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异同。

2.国内生产总值与个人收入的异同。

3.国内生产总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异同。

四、了解:

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欠及其完善。

2.两部门、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本章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重点名词:

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

二、重点掌握: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2.佛里德曼的相对收入理论及其评述。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评述。

4.影响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5.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6.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三、掌握:

1.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3.影响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因素。

四、了解: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第十一章 IS—LM模型

一、重点名词:

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陷阱 IS曲线 LM曲线

二、重点掌握:

1.投资与利率的关系。

2.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的异同。

3.产品市场均衡及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4.货币市场均衡及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

5.计算投资需求量。

三、掌握:

1.投资的涵义与分类。

2.IS曲线的形成及数学表达式。

3.LM曲线的形成及数学表达式。

四、了解:

1.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2.IS-L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本章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十二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重点名词:

总需求总供给短期供给曲线长期供给曲线

二、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3.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5.计算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三、掌握:

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2.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根据劳动市场均衡的情况而定。

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四、了解:

1.总需求曲线位移的理论分析。

2.总供给曲线的具体分析。

3.理性预期下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重点名词:

失业率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滞胀

二、重点掌握:

1.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及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其恶化。

三、掌握:

1.失业的种类。

2.如何防止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如何防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五、了解:

1.滞胀的成因。

2.治理滞胀的对策。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财政政策税收乘数挤出效应

二、重点掌握:

1.财政政策的内容。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3.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4.计算税收乘数、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

三、掌握:

1.财政政策的职能。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3.如何理解赤字预算政策。

4.政府增加公债发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了解:

1.公共财政的特征。

2.公平分配理论。

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整体效应。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重点名词:

货币乘数货币政策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二、重点掌握:

1.佛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2.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3.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4.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5.计算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三、掌握:

1.货币乘数的涵义与公式。

2.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3.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的区别。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四、了解:

1.货币数量学说、费雪方程、现金余额的异同。2.股票的涵义与特点。

3.债券的涵义与特点。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一、重点名词

经济开放度国际收支汇率对外贸易乘数

二、重点问题

1.资源禀赋理论。

2.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变化。

3.对外贸易乘数。

4.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三、掌握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3.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4.关税与进口限额对本本进出口的影响。

四、了解

1.贸易理论的发展。

2.对外均衡曲线及政策涵义。

第十七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一、重点名词

经济增长资本产出比率经济周期加速原理

二、重点问题

1.经济增长的内容及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2.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经济涵义与应用。

3.索洛增长模型的经济涵义与应用。

4.经济周期的成因。

5.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三、掌握

1.新古典增长模型。

2.加速原理及作用。

四、了解

1.增长因素作用的国际分析。

2.经济增长理论的三阶段。

3.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

(本章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三部分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15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二曲线的交点决定了()

A 均衡价格

B 供给价格

C 需求价格

D 弹性价格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例:家庭部门是()。

A.商品的消费者

B.家务的消费者

C.商品的提供者

D.家务的提供者

E.生产要素的消费者

参考答案:ABE

三、判断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例: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价格

参考答案:错。

四、配伍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例:

1.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彼商品价格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彼商品价格需求量的变动对此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反映程度。

2.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

五、简答题(总计15分)

例:价格竞争的功能

参考答案:

第一,信息传递的功能。价格能反应市场供求的现状与前景,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程度;

第二,行动的刺激功能。价格信号代表着企业的盈利与亏损,影响着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价格信号引导着经济主体按其信号行事;

第三,调节市场供求的功能。价格的高低与商品的供求关系成反比,价格高时,商品供过于求,反之供不应求,使商品的供求关系围绕市场价格进行;

第四,节约社会资源,降低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

六、计算题:(每题7或8分,总计15分)

例:一张面值为100元的三年期的债券,每年年末可得利息10元,(年利率为10%),市场利率为8%,请问该债券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参考答案:略

七、论述题:(20分)

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谈市场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的经济。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收入分配不公

第二,外部不经济

第三,经济主体行为的短期化

第四,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

(请逐条联系实际阐述)

西方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九章 简要说明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收入-支出循环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注意什么?GDP和GNP的差异;什么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和服务;资本品是不是最终产品?资本品是不是中间产品?什么是增加值;为什么要将资本品纳入GDP核算中?使用市场价格核算GDP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差异?人均GDP可以衡量什么?生产法的含义及作用;支出法的含义及作用;从支出角度核算的GDP由几部分组成?收入的含义及作用;为什么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等于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差异?什么是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两个假设是什么?什么是计划总支出,其构成是什么?短期均衡条件;根据凯恩斯交叉图说明如何得到短期均衡国民收入;解释均衡条件I=S;解释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消费和储蓄的关系。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什么是消费-投资法?什么是储蓄-投资法?用消费-投资法中的表格法、代数法来求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用储蓄-投资法中的表格法、代数法来求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什么是收入-支出乘数;自发消费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乘数的实质是什么?三部门下,投资和社会总储蓄的关系有哪三种情况?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什么是国外净资本流入,它与净出口的关系是什么? 第十一章 投资及其影响因素;投资函数;IS曲线的含义;求解IS曲线的表达式;什么因素使得IS曲线的移动,这些因素对IS曲线的影响大小是多少?货币需求的含义;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的含义;用图形说明货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和货币供给的变化如何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LM曲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IS-LM模型的均衡,及对应的非均衡状态;什么因素会使得IS-LM均衡点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计算题:如何求解IS曲线、LM曲线,利用IS-LM模型求解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第十二章 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和计划总支出的差异;使用代数法,根据IS-LM模型求得AD曲线;AD曲线背后的经济过程是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利率效应是什么?实际余额效应是什么?开放效应是什么?哪些因素引起AD曲线的移动,以及AD曲线如何移动?什么是总供给?什么是劳动供给?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劳动需求?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用图形说明如何得到劳动市场均衡;什么是价格的灵活伸缩性?如何得到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什么是价格的刚性和货币工资刚性?如何得到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什么是价格粘性和货币工资粘性? 用图形解释短期总供给函数Y=Yn+α(P-Pe) α>0(12-5) 用货币工资粘性解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哪些因素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94分

1.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消费的外部经济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满分:2 分 2.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满分:2 分 3. 平均收益是指() A. 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 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满分:2 分 4.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成本曲线 C. 等产量曲线 D. 生产可能线 满分:2 分 5.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A.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满分:2 分 6. 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 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满分:2 分

7.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满分:2 分 8. 需求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满分:2 分 9. 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满分:2 分 10. 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 A. 面粉 B. 大白菜 C. 手表 D. 化妆品 满分:2 分 11.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 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 B. 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 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满分:2 分 1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满分:2 分 13. 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A. 人们的偏好和爱好 B. 产品的价格 C. 消费者的收入

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微观经济学50% 宏观经济学5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微观经济学 (一)价格论 1.需求的基本理论 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2.供给的基本理论 供给,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及计算,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4.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边际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5.弹性理论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 6.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限制价格,支持价格。

(二)效用论 1.边际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剩余。 2.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及其变动,消费者的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及市场需求曲线,恩格尔曲线。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各种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区别。 (三)生产、成本论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及其变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计算,生产扩展线。 4.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规模经济 5.短期成本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沉淀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6.长期成本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复习纲要(必看)

微观经济学 一、已知某商品需求方程和供给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必需掌握) 解: Qd=14-3P Qs=2+6P ……………………………………………………………………均衡条件得:P=4/3 Q=10 在(10,4/3)点, (Qd)'=-3 ………………………………………需求函数对价格求导数(价格系数) Ed=-3×(4/3)/10=0.4……………………………点弹性公式 (Qs)'=6 ………………………………………供给函数对价格求导数(价格系数) Ed=6×(4/3)/10=0.8

二、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 x=2, P 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必需掌握) 解:因为 ……………………均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X和Y价格之比 20/Y=2/5 Y=50 又因为X和Y 270=2X+5Y X=10

三、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 X2 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 别为Px=2元,Py=5元,求:(1)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2)诺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 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3)诺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该加入工会(掌握) 解:(1) Mu x=2XY2 Mu y=2YX2 因为 Mu x/P x=Mu y/P y…………………………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组合 又 P x=2, P y=5 所以 2XY2/2=2YX2/5 得 X=2.5Y 又因为 M=P x X+P y Y…………………消费者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X和Y M=500 所以 X=125 Y=50 (2)当Px=1 2XY2/2=2YX2/5 得 X=5Y 又因为 M=PxX+PyY M=500 所以 X=250 Y=50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总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总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 投资下降所抵消 )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 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 M=Px- X+Py-Y 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 奥肯定理说明了( 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 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 入的比率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是不变 )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 不会增加预算赤字的因素是(间接税增加)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固定成本 ) 财政政策挤岀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岀增加引起( 利率上升 )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垂直于横轴 )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 边际生产力 )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VMP=W ) 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M1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经济衰退时期 ) 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 ( 工业品)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应该为零 )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 (低档商品 )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 正常商 品 ) 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增加 ) 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 降 ) 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总是( 经济利润为零 ) 当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 总需求增加将提高产岀,而对价格影响很少 ) 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粮食价格上升) 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 使用调整策略( 增加岀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复习范围及各章重点 绪论 重点掌握 1.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掌握 1.生产可能性的含义。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的含义。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单元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重点掌握 1.需求的定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5.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6.供求定理。 7.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 8.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9.需求富有弹性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含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10.弹性理论的运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蛛网模型的假设前提和三种蛛网模型的形成条件。 一般掌握 1.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微观循环流动。 2.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二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3.消费者均衡的概念与公式。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消费可能线(预算线)的含义。 6.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7. 消费者均衡变动分析: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一般掌握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2.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单元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短期分析技术不变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等成本线。 6.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公式表达与图形分析。 一般掌握 1.生产函数。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扩展线。 4.规模报酬与规模弹性。 第四单元成本与收益理论 重点掌握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2.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其变动关系。 3.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4.利润最大化原则。 5.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含义。 一般掌握 1.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 2.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的区别。 3.机会成本的含义。 第五单元完全竞争市场 重点掌握 1.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

西方经济学 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稀缺性与资源配置 1、稀缺性。 2、资源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福利经济理论 四、基本的市场竞争模型 (一)产权与交换动机。 (二)私人利益。 (三)市场机制。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2、产权明确 3、完全信息

4、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奠基时期。 2、建立体系时期。 3、扩充和完善时期。 4、深化时期。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个量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均衡分析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五、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供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需求曲线 4、需求定律 5、需求函数 6、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 二、供给分析 1、供给 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3、供给曲线 4、供给函数 5、供给定律 6、决定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4)其他商品的价格 (5)预期 (6)税收政策 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1、均衡产量 2、均衡价格 四、弹性分析 (一)弹性分析的基本问题 1、弹性的定义 2、计算 (二)需求的弹性分析(三)供给的弹性分析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大纲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大纲——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的概念 1.需求的定义 2.需求的表示方式 二、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1.需求规律的表述与需求曲线的形状 2.需求规律的特例 三、需求的变动 1.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四、市场需求曲线 第二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的概念 1.供给的定义 2.供给的表示方式 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1.供给规律的表述与供给曲线的形状 2.供给规律的特例 三、供给的变动 1.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四、市场供给曲线 第三节市场均衡和比较静态分析 一、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概念 2.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1.需求变动的影响 2.供给变动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共同变动的影响 弹性的概念第四节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

2.弧弹性和点弹性 3.弹性系数与商品的分类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需求的其他弹性 1.需求的收入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三、供给弹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2.供给弹性与商品分类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五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二、税收分担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第六节结束语 对供求分析及其有关内容的评价。 第二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二、基数效用论 1.有关效用的基本假设 2.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需求曲线 5.市场需求曲线 三、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的缺陷 2.序数效用的概念 第二节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一、偏好及其基本假定 .偏好的概念和偏好关系1 2.有关偏好的基本假定 3.表示偏好的效用函数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益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财务知识分析)本科国贸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

(财务知识分析)本科国贸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模拟题1 (非标准,参考书为老版,疑义自查证)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公共物品:通常是指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的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澎胀。 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利率的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引起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 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也可以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答: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人口规模 (7).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8).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答:一、再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二、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开业务市场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到非银行汇票机构买空卖空进

西方经济学考试提纲

西方经济学考试提纲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重商主义的评析 主要观点: 1.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财富来源于流通,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并且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致富的重要手段,要限制进口,大量出口。 4.奖励增加人口 5.工业生产是为商业特别是为对外贸易服务的。 评述: 局限性: 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先进性: 1.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2.其次,最直率の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值货币的手段。 3.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 价值论 1.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自然价格实际就是指商品的价值,政治价格则是指商品的市场价格。 2.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3.商品价值量: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工资论 1.配第时代的英国,工资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规定了工资最高限额。配第力图从理论上论证政府的工资额。 2.配第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说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法律也不应该把工资规定得低于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之下。 3.工资的决定。日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劳动者“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东西决定的。 4.配第还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 地租论 1.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2.在配第的心目中,地租就是产品价值减去生产资料的价值(即种子)和劳动力价值(即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I、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 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 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 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 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 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 政策。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 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 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 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n、考试内容 第一章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 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理 解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作出合理的价格决策。 二、考核知识点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念 (三)价格的决定 (四)需求价格弹性 (五)弹性理论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附答案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二、判断正误(10个,每个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4个,每个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2个,每个13分,共26分) 导论: 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也成为“非耗竭性资源”,指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包括:太阳辐射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质能资源(木材、秸秆等)、森林资源、渔业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耗竭性资源”,是指储量有限且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金属矿产资源(可循环利用)……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分主要是是否存在一个“注入流”。 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全新的综合概念? 首先,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增长。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1章自然资源市场 1.替代资源和互补性资源的价格变化对该自然资源需求的影响 替代资源价格的高低:两种资源x和y高度相关,成为互相替代的资源时,一种资源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另一种资源的需求量。X价格升高,会引起X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会增加Y的需求量。 互补性资源价格的高低:当一种资源价格下降时,同时也增加了另一种资源的需求,这两种资源就成为互补性资源。 2.理解引起自然资源需求曲线的移动变化的因素;(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曲线的位移分别由什么因素引起) 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变化引起) 需求曲线的位移(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变动,包括相关资源的价格变化、价格预期等) 3.外部性对于资源市场均衡的影响。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阶段答案

0075答案 1. 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 C ) A.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B.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C. 发生平行移动 D. 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 满分:2 分 2. 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 C ) A. 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 平均产量为零 C. 边际产量为零 D. 边际产量为负 满分:2 分 3.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A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满分:2 分 4.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C )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 生产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满分:2 分 5. 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C ) A. 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 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 得出

满分:2 分 6.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 黑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满分:2 分 7.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D ) A. 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 取决于它的价格 C. 不可比较 D. 可以比较 满分:2 分 8.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B ) A. 不平均,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 D. 平均,平均 满分:2 分 9.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满分:2 分 10. 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满分:2 分 11. 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Economics) 学时:60-72学时 参考教材: 1、梁小民主编.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三版),1998,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0.3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9.8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第16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部分: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不确定性和风险;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关市场的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部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4-5学时)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学分: 3 总学时:60 实验(上机)学时: 无 开课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学位课 西方经济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市场经济的实质,把握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学时Charper 1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3课时 1.1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Princip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Principle #3: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Principle #4: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1.2 How People Interact Principle #5: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Principle #6: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Principle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1.3 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ks Principle #8: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Principle #9: 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Principle #10: 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Charper 2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3课时 2.1The Economist as Scientist Economists follow the scientific method; Assumptions make the world easier to understand; Economists use economic models to explain the world around us; Our First Model: The Circular Flow Diagram; Our Second Model: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2.2The Economist as Policy Adviser Positive Versus Normative Analysis 2.3 Why Economists Disagree Differences in Scientific Judgments; Differences in Values; Perception Versus Reality. Charper 3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3课时 3.1 A Parable For the Modern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3.2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bsolute Advantage;Opportunity Cos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rade 3.3 Applic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uld Tiger Woods Mow His Own Lawn?

西方经济学本科第二版(完全版)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参见教材P17)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参见教材P17)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8)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参见教材P18)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9) 13.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17

17 一、填空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三类。 2.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3.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国内)单位付给(国外)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贷方是(国外)单位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 5.在不考虑官方储备项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国际收支逆差)两种情况。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是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 7.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8.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它包括:第一,商品;第二,劳务;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 9.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了);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10.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是指(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 11.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称为(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 页脚内容1

12.出口与进口之差称为(净出口),或(贸易余额)。 13.外汇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法。 14.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 15.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16.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17.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回波效应)。反过来,别国的这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溢出效应)。 18.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种。 19.在国内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采用(紧缩)性的政策。 20.内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21.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平衡。 2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国内单位付给国外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贷方是国外单位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是一国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23.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 二、选择 1.实行浮动汇率(不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会加剧经济波动)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 页脚内容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