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

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
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

2004年4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pr.2004第24卷第2期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24No.2

ΞΞΞΞ

日本崛起的因素浅析

饶咬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湖北丹江口442700)

[摘 要]日本的崛起,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的偶然。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利于适时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大和魂”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日本国民发展本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了“帝国主义暴发户”,虽在第二次大战中战败,但战后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目前,日本发展成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关键词]日本;崛起;战争;“大和魂”

[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04)02—0061—03在当代社会,无论世界,还是亚洲,“日本崛起”问题已经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今天追寻“和平崛起”的中国,日本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具有特别意义。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19世纪中期,它的发展水平曾与中国几乎相当,但后来它的发展远快于中国,这是为什么?日本的崛起是历史发展长河的必然,但却是在偶然中崛起的。它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也有机遇和历史条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日本崛起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

日本,美丽多山,由列岛组成。它东濒太平洋,北临鄂霍茨克海,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相望,是中国的邻邦。它的国土由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约3000个左右的小岛组成,延伸成一个弧形列岛,共长3800公里,面积为377708平方公

里。

[1]日本海岸线蜿延曲折,西北部沿日本海一侧,悬崖多,良港少,而东北部临太平洋的一侧,特别是本州东南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这为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日本是个著名的山国。主要山脉有北湾山脉(自北海道直贯本州)和南湾山脉(自本州横贯四国、九州)。这两条山脉于本州中部汇合,形成中

央山脉,著名的富士山是这里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是一座圆锥形休眠火山,山顶终年积雪,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时常飘忽在朦胧的云雾之中,在富士山北麓形成“富士五湖”,映照着皑皑的富士山峰,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日本有名的游览胜地。同时,日本的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绵延的茂密森林,狭长的山间有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和气势磅礴的瀑布,奇异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是发展旅游业———无烟工业的天然优势。

极其复杂的地形特点,造成了日本特有的气候优点。日本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渔业比较发达,捕鱼技术也很丰富、先进。1972年,日本捕鱼量首次超过1000万公吨,成为世界上捕鱼

量最多的国家。

[2]对日本最有危害的自然灾害就是火山和地震。因为它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约占1/3,集中了全世界活火山的

1/10。

[3]

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自然条件,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有的作用,它不仅使日本民族具有东方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牢固的劳动观念,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在各种困难之后重建家园的巨大能力。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就是一个实例。

Ξ

ΞΞΞΞΞ[作者简介]饶咬成(1963-),男,湖北云梦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3q026)

[收稿日期]2004-01-28

YYSZXB

61

二、大和民族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除了约两万阿伊努族人外,其余都是大和族。大和族是历史上先后移入日本的居民,包括通古斯族,印度支那族、马来族,印度尼西亚族和汉族等。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通古斯族。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成为今天的大和族。在日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日本人的祖先是一个氏族集团,现在被称为大和族。这个民族集团在公元三、四世纪时逐渐超过其他部落和氏族,取得统治地位”。[4]

大和民族已成今日日本民族的中坚,掌握着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之大权。日本人常用“大和”代替国名,有时用“大和魂”来代替日本人的精神。

“大和魂”是神道教的内容之一。神道教系日本统治者以日本的多神教为基础,利用人们的封建思想,吸收外国适合天皇制需要的思想信仰,逐步建立起的以天皇为中心的日式宗教。日本神道教的派系很多,据日文部省1970年统计,有派系145余种。它的内容有神道精神、武术精神与大和魂。此教于二战后日本投降后被废除。之后,在日本,大多人信奉“天皇教”,这与日本在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有生产、生活、宗教仪式三为一体的特点,其生产、宗教领袖便是天皇,有很深的渊源。对此,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有精辟记述:“在这一种形式中有一种阶级,它与自然最近,通过自然,接受天命”[5],反过来统治和领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这一主持祭祀者便是天皇。我认为如此产生的天皇毫无变化地一直持续至今。天皇时而以人民的保护者出现,时而又以人民的统治者出现,具有各种各样的面目。然而有一点始终不变,即其以受命于天的身份居于人民与天之间,比人民高出一层。既然他能与自然对话,因而日本人自古以来把他看作是一种近乎“神”的存在。也可以说,今天日本社会里存在的天皇制,是古代农耕社会传统的残余。人民与天皇之间的关系,一方是专制统治,一方是崇拜服从,一直延续不变。天皇是日本人的一种信仰,又是祖传的精神支柱。

日本开始正式沿用天皇的称呼始于公元3世纪。公元593年至1192年是日本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发展时期。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发动政变,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统治,开始了近代天皇制时期,开始专制主义天皇制。二战后,日本战败,专

制主义天皇制度为象征天皇制。但作为日本人的精神信仰,它的地位并没有衰弱。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的好:“日本天皇从古到今,其本质就是现在这种象征天皇制的性格,天皇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中得以维护,就是因为它不具备实际的政治权力,不卷入政治斗争和势力斗争的旋涡,超然于所有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象征天皇,即没实权而具有精神向心力的天皇。”[6]日本天皇精神向心力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崛起和发展。

二战后初期,日本处在美国占领之下,物资奇缺,物价飞涨,420万户无家可归;特别是美国大军建立了几百处军事基地,占据十几万公顷土地,形成“国中之国”,美国大兵以战胜者自居为非作歹,给日本人民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不断举行集会和抗议示威游行,要求解决失业威胁和粮食危机。[7]

在这种情况下,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并赴各地视察。其后,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执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经济高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金融大国,逐步使美缩小在日本的大部分军事基地,收回冲绳的行政权,慢慢摆脱对美的从属地位,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都与天皇作为日本国民及其统一的象征所产生的精神向心力有一定关系,天皇作为日本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产生的凝聚力有一定的作用。

天皇在日本人的眼中,始终是至高无上的。民族凝聚力强,国民团结一致,国民经济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能够顺顺当当地爬起来,并成为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天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战前后,在位的天皇是裕仁天皇,同时他还有一个得力助手久迩良子皇后,20世纪70年代,他们访问了英国、比利时、西德、丹麦、荷兰、瑞士和美国等国家,增进了日本与美欧的友好关系。继裕仁天皇之后,是明仁天皇,被称为平民化的天皇。明仁天皇和正田美智子皇后于1991年9月26日至10月6日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国际关系融洽,才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强盛与其民族精神和国民信仰密不可分的。大和族是日本人的骄傲。

三、战争横财

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陆续东渐,冲击着中国和日本的封建制度。西方列强逼迫日本实行开国政策,并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日本,

YYSZXB62

使日本也受到了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威胁。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破除国内封建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以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大和魂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日本很快就向帝国主义过渡,走上了资产阶级扩张和前武士阶级冒险主义相结合的军国主义道路。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告一段落,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占中国台湾。1879年,并吞琉球,1885年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于1892年完成。1894年7月发动甲午战争,打败清军队,强迫中国与其签订《马关条约》,掠夺战争赔偿白银2亿两(折合3亿1100万日元),还迫使清支付辽东半岛归还报偿金3000万两(折合4490万日元)、威海卫守备费150万日元。这对于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即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8]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一个暴发户。在这4年战争中,日本对外贸易总额几乎增加了3倍,由入超变为出超,黄金储备增加了4.5倍,并成为欧洲国家的债权国。同时,日本仅以伤之2000多人和4艘舰艇的代价,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胶州湾租借地等特权及德属太平洋群岛的委任统治权,大发横财而称霸东亚。[9]

战争给日本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在战争中剧揽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四、国家政策

日本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经济观的崩溃,即重本抑末,同时发展经济,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是日本崛起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前提。

二战前日本发了战争横财,但二战后,日本投降时,战争经济已经破产,经济完全陷入了悲惨的境地。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1949年报告中统计,日本物质财富损失总额达1057亿日元,损失率达36%。由于美军的轰炸,日本境内有119年城市被夷为废墟,236万户住房被烧毁。战争破坏,日本经济几乎临近崩溃。面对此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改革,但是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中进行的,经济上也实行民主改革。[10]

机遇总是被有准备的人抓住。二战后,日本能迅速崛起,与当时国际环境、机遇分不开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际关系由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开始向缓和、竞争方面转化。苏联与日本于1956年恢复外交,日本还于当年加入了联合国。这些对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都有利。同时,为了迎接和引导经济发展的高潮,日本政府还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计划有《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前者是鸠山内阁1955年制定的,后者是岸信介内阁1957年制定的。

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同时,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日本的经济中,金融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体系的建立与日本的崛起有直接联系,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金融业起着重要作用,它积极向重点产业领域提供资金。同时,日本政府也日益加强对银行的控制,确立了金融统制经济体制。

同时,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日本实施“富国强兵”政策,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日本政府在采取各种有效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时,还采取了培养教育人的政策。日本于明治时即实行义务普及教育,后实行“普及重能力”教育,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双一批高精尖人才。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发展并不乐观。

以上几个因素都促进了日本崛起。日本崛起的事实是亚洲人的骄傲,也是亚洲各国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学习的榜样;但日本崛起的路径,特别是日本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其它正在或希望崛起的国家应该避免的。同时,日本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矛盾,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并不乐观。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地位提高,军国主义复活,这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威胁,对亚洲世界来说更是个威胁,特别是对于中国。

[参考文献]

[1]杨考臣.中日关系史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87.

[2]王俊彦.日本天皇内幕[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2.

[3][日]河源敏明.日本新皇后秘史[M].北京:军事

译文出版社,1990.

[4][日]依田冢.日国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日]小林文男.关于昭和史的若干问题———再记天皇

制和日本人的认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下转第125页)

高校并没有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都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之中。搞研究的不搞管理,搞管理的疲于应付,一心想着如何扔掉管理的包袱。这对学生管理的经验和理论的积累总结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也导致了学生日常管理的智力匮乏。

(三)组织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

任何一种管理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又由一个个组织和机构构成,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分工也就是责任、权利、义务的明确[3]。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及分工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教学与管理界限森严。高校教学管理有着完善的机构设置,教务处(部)———教学督导室———教学系(院)———教研室等等。而管理这条线却没有一个适当的线路可理。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包括学风不正、逃课、罢课等都可以归结到管理责任。其次,管理分工不明确。管理者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这反而影响了管理的质量。学校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拥有众多的机构设置和人力,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

学生日常管理是高校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的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对学生有一种重塑、修复和矫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日常管理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现象,高校更需要建设一支稳定、过硬、有专业水准、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工作队伍。高校要为学生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深入的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思想脉搏,真正做到在管理中育人,在管理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弘.管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支柱.先有鸡,后有蛋—透视中国教育[M].北

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3]陈爱华.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浅谈[J].高等函授学

报,2002,(1).

【编校:饶春球,陈小妹】

W The Routi ne Ma na ge me nt of St u de nt Aff ai rs a n d College Ed ucati on

GUO Shun-feng,XIA Jin-yuan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Danjiangkou442700,China)

Abst ract: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is a common place topic.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imes,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education concept and education environment,and corres pondingly something new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The case that Ma Jia-jue,a student in Yunnan University,murdered4of his classmates successively,warns that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education and man2 agement combined together.

Key wor ds:routin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development of talent by means of management;development of tal2 ent by means of education;soft management

(上接第63页)

[6][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7]杨华山.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8]金仁芳.日本史学界关于太平洋成争战争的研究动态

[A].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论集[C].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9]陈应年.近代日本思想家著作在清末中国的介绍和传

播[A].中日文化交流史记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冯昭奎,李京文.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编校:饶春球,陈小妹】

O n t he Ca uses of J ap a n’Rise

RAO Yao-cheng

(Editorial Department,Yunyang Teachers College,Danjiangkou442700,China) Abst ract:The rise of Japan is a concerted conseq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late19th century and20th century,is a coincidence in the realm of historical necessity.Japan is an island country with winding coastlines and many seaports,which helps a lot in its eco2 nomic development and absorbing foreign culture.The vast majority of Japanese inhabitants are of Dahe nationality.Dahe S pirit en2 courages Japanes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Japan became an imperialist nouveau riche during World WarⅠ.Although de2 feated in World WarⅡ,Japanese government takes every possible measure to recover and develop economy.Currently,Japan has turned into an economic su perpower in the world.

Key wor ds:Japan;rise;war;”Dahe Spirit”

郭顺峰,夏金元:学生日常管理与高校育人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央视大作《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则在亚洲完成大国崛起之路。 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 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

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劳动者素质,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日本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是现在亚洲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科技、政治以及国家软实力上都高于中国,甚至军事力量可能也在中国之上。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日本作为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在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之后却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片废墟焦土中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我认为日本崛起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这些原因中有一些可以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提到日本的崛起就不能不提到美国,战争刚刚结束的十年里日本人经历了“笋式生活”(人们一层层剥下自己的衣服去卖,以换取食物)而如果没有美国的经济援助恐怕连这样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更重要的是美国充当了日本的军事和政治保护者,这为日本崛起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更是奖11.3亿美元(一说24.7亿)的所谓“特需”订单交给了日本,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的工业。 美国的援助只是起到了加速日本崛起的推进剂的作用,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应该从制度层面去寻找。1947年日本接受了一部《和平宪法》,日本正是在这一宪法的指导下走上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之路。在这部宪法的框架之下(也可以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即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通过解散财阀并建立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系统创造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而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则使得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提高了国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建设的活力。通过彻底的改革,日本的政治形成了“1955年体制”这种特殊的体制,经济上则制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更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为其崛起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重视教育也是日本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明治维新时代起日本就开始在教育上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并且实行了很多政策以保证国民素质的提高。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普及了四年及六年义务教育,1950年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而我国在2008年才基本普及义务教育,1956~1978年间每年日本的教育经费更是占到行政经费的20%~30%。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日本国民的素质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得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种人才都得到了足够的保证,与此同时日本的科技水平、工业技术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再加上日本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创新的大力支持,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渐达到了世界顶尖。 还有一点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也就是日本很高的储蓄率。家庭储蓄进入各种金融机构为工业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重要的低息资金来源,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这对于战后初期资金紧缺的日本来说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则是其崛起的内在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长期面对紧张的生存压力,因此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勤勉肯干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使得整个大和民族在面对战后重建的艰难局面时能够不懈努力全民一心。另外日本人有着一种极端的认真细致,日本学者圆了源曾经说“日本人不擅长慢悠悠地制定长期规划或耗费几代人来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但在寄深意于微小,出色

战后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原因研究

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原因 一个从二战废墟中崛起的岛国,短短几十年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奇迹。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处在“尖峰时刻”的中国更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以图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二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这简直不可思议,人们一直在思索日本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这一问题。尤其今天,正值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日本战后发展问题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日本位于东亚,是一个狭长的岛国,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相对较多的国家。二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但是,就在这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的出现如此奇迹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客观因素有大发战争财,美国的扶植利用,廉价能源,高科技技术和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主观因素有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三方面。 客观因素是日本经济出现奇迹的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掠夺式的战争为现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储备了足够多的财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投降,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从总体上折算,战败的日本在经济上大赚了一笔。 二: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美国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美国开始了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

中华法系解体下的日本因素

legal family。作者认为中华法系是源于夏商时期,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独立发展,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以中国为中心,影响到东亚诸国,历经4000多年的刑事上的法律体系。当然,这样的定义还不能囊括中华法系的所有特征。中华法系作为五大法系之一,在19世纪以前都是独立发展的,未受到外来影响。古代中国的法律传统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影响颇为深刻,其中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传统的封闭性等特征都是其他四大法系 ,但我认为,中华法系解体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虽然变法修律彻底瓦解了中华法系,但是中华法系的解体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沈家本主持的变法修律并不是中华法系解体的开始,而是中华法系母法(本土法)解体的开始。中华法系是一个囊括了日本、朝鲜、越南等诸多东亚国家法律在内的法系。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放弃了传承了1200多年的中国法律体制,转而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先法后德)建成了典型的大陆法国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俄战争胜利后,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流球等岛被割让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自然而然的也脱离了中华法系。至此,中华法系域外国家纷纷脱离中华法系的传统制度和法律,这时的中华法系已经在解体了。依上述论断,中华法系的解体其实是从域外国(越南、日本、朝鲜等东亚诸国)的解体到域内国(中国)。因此,许多学者分析中华法系解体下的日本因素仅仅从清末时期日本法律制度对腐朽的传统法律制度的冲击和中国爱国人士、改良人士对日本法律制度的吸收借鉴来分析,是不够全面的,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自己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制度,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法律制度成为大陆法国家。 二、中华法系瓦解的日本因素 (一)为什么从日本大规模移植法律 1.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有相似的法律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据考古发现,日本列岛与大陆紧密相连,大约在1万年以前才逐渐形成目前这种一衣相隔的状态。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3迅速崛起的日本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3 迅速崛起的日本成长训练人民版选 修1 夯基达标 1.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析: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889年日本宪法内容的是…() A.天皇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C.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 D.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 解析: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答案:B 3.《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影响是() A.从法律上肯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特征 B.使日本政体适应了社会政治的需要 C.近代天皇制在日本建立起来 D.是亚洲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日本1889年宪法影响的理解。作为对日本社会有着长期影响的宪法,必定适应本国社会政治的需要。 答案:B 4.标志日本完成向亚洲大陆扩张第一步的事件是…() A.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夺取中国台湾等地 B.夺取中国旅顺、大连租借权和东北筑路权 C.通过日俄战争,夺取库页岛及附近岛屿 D.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解析: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使朝鲜实际上沦为殖民地。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下列符合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是() ①天皇总揽统治权②议会形同虚设,没有权力③内阁拥有军队的统率权④标志着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军事统帅权归天皇,故③错,排除含③选项。 答案:D 6.日本确立了近代天皇政治体制,但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其实际表现是() A.天皇的权力受议会制约 B.军部掌握着行政大权

2020年(财务知识)浅探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财务知识)浅探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和我国壹衣带水,隔海相望。俩国很早就开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谷对日本影响深远。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于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脂,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壹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本文不“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作壹初探。 壹、战后日本经济的展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壹时期于美的扶植下,日本经济全面启动,恢复迅速。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国民平均消费额也达到了战前的标准,生铁、粗钢、化纤、电子、汽车等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2、1956年—1973年,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于这时期日本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适时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长率于10%之上,壹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1973年至今,是于危机阴影笼罩下进行经济低速增长期。这壹时期的日本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5.5%、1970—1980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仍达到了5万亿美元。

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该片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本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加清楚地做出比较,我选取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日本来举例,浅谈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却遭遇失败。历史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

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探讨

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专业:金融工程姓名:郭月学号:20112440 摘要: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从195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2倍,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季军。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我认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了解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并且为我所用,这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经济重组;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使日本的国家财富损失了41.5%,工业濒于瘫痪,农业相当于战前的一半,经济濒临崩溃。然而,战后日本通过一系列改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其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日本奇迹”。日本能有如此惊人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治体制的改革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日本经历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1946年颁布新宪法——《日本国宪法》,新宪法改变了日本政体,使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日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新宪法是一部反封建、反军国主义、反战争的和平宪法,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可见,战后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实现经济腾飞,首先得益于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除日本再次成为威胁的可能性,彻底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远东的冷战基地,美国当局强烈感到有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必要,为此美国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①、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②、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

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张 宇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在 两洋 两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议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多变。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致使南海海域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日本因历来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 生命线,所以,比其他域外大国,日本更加积极介入南海争端,这对中国试图解决南海争端的努力形成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日本因素;南海争端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10)05!0145!02 [作者简介]张宇(1976!),女,河南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二战后日本对南海争端的立场政策变化 1、冷战时期避免介入南海主权争端 日本为了实施在东亚的侵略扩张政策,早在晚清时期就开始染指南海,不断在南海及周边掠夺战略资源、侵占岛礁。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迫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侵占的一切领土。1951年9月?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的一切权利。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1]鉴于上述原因,日本在此后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1952年日本全国教育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的?标准世界地图集#,1964年由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中都标有 南沙(中国)的标注。1972年日本共同通讯社出版的?世界年鉴#第193页记载:中国 除大陆领土外,还有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南中国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岛。[2]1972年9月,日本在?中日联合声明#中表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关于归还其侵占中国领土的规定,实际上是再次表明了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 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和解后,美国并不公开反对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外交上追随美国,从日美战略关系出发,同美国一样承认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另外,基于中日关系的大局考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直至冷战结束前,日本对南沙争端也未作任何公开表态。 2、冷战后改变立场,极力介入南海争端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出现深刻变化,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也做了重大调整并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亚太地区事务。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把中国当成 潜在的对手,中日矛盾开始上升。这期间,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列为其要在世界上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之一,[3]美国逐渐介入对南海事务。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关注南中国海争端,并采取各种方式插手南海。 首先,舆论炒作 中国威胁论。1992年2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地位。日本以此为契机开始散布 中国威胁论。此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官员更是大肆炒作 中国威胁论。 其次,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交流。冷战结束后,日本出于其亚太安全战略的考虑,把南海争端与钓鱼岛争端、台海问题等紧密地联系起来。1999年5月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将包括南海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划入所谓 周边事态范围。 9?11事件后,日本每年以各种借口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与东盟国家间的双边演习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军事演习,将军事触角伸向东南亚地区。 二、日本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战略意图 1、维护 生命线安全 众所周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各种战略资源极度短缺。日本的石油来源地主要是中东,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主要经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的航线运抵国内,进口东南亚的石油也要通过南海!!!台湾海峡航线运输。因此,横穿南海的这条海上通道就成为关乎日本存亡的 生命线。此外,日本的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也主要经由南海航线,假如南海航线被封锁,就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的大动脉。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一个目的是为维护其 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日本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 145 第16卷第5期 工会论坛 V ol.16No.5 2010年9月 T r ade Unions%T ribune Sep.2010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习题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习题 [基础巩固] 1.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2.1882年春,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到欧洲考察。柏林大学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德国情况和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有议院,但贤明皇帝高高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有议院,亦不可以议院的多数决定事项。”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3.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保障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4.日本所以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之政治前提是( ) A.实施明治维新B.发动甲午战争 C.引进欧美科技D.殖产兴业 5.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战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这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6.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材料二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材料三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论日本的崛起

日本的崛起 1853年前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闭关锁国时期,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幕府的统治也随之瓦解。19世界末,日本明治维新开始,自此日本走上了变法图强的道路。 黑船事件 19世纪上半期,世界正在快速转变,英、法、俄、美等国成为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它们在经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洗礼之后,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殖民地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1853年(嘉永六年)七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将军,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 1854年2月13日,培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幕府只好接受开国的要求了。于是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他西方列强跟随著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都与日本签定了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 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萨长土肥四强藩合兵。在伏见·鸟羽战役中战胜幕府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于明治天皇,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

明治维新的时代。 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在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在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明治维新背景;在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在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二战后的日本虽受重创,但在明治维新的基础以及1947年5月开始实行的《和平宪法》的护航下,战后的日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今的日本依旧是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日本崛起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文化、民族心理以及社会风俗上有较强的相似性。对我们而言,日本自近代以来的崛起和进入现代以来的复兴也能给中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影响。 (一)初次崛起——日本近代化开端 一、外部因素 日本近代化初期西方列强都在加强对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掠夺,西方列强采取的是通过向外扩张来促动经济发展及国力的增强。他们在亚洲毕竟不是轻车熟路,所以需要一个导航者,一个马前卒。此时的日本就自告奋勇的当上了西方列强侵略亚洲的马前卒,开始了对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对外扩张。虽说西方列强都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取向,但总体来说,日本对外扩张的相关政策符合欧美列强在远东地区扩张的需要,得到列强的支持。此时西方列强激烈争夺着远东地区,无暇顾及日本,给日本向外扩张造成了可趁之机。 二、内部因素 1、地理环境造就品格 地理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自然条件,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有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对日本最有危害的自然灾害就是火山和地震。它不仅使日本民族具有东方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牢固的劳动观念,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在各种困难之后重建家园的巨大能力。日本海岸线蜿延曲折,西北部沿日本海一侧,悬崖多,良港少,而东北部临太平洋的一侧,特别是本州东南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这为日本的海上运输、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民族精神带来的强大凝聚力 日本民族的凝聚力与他们的天皇制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于当时大多数日本民众来说,天皇就如同宗教,是日本传统之魂。当时的明治政权也是充分利用这点,从而学习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并用德意志的法律精神组成日本帝国宪法,奠定日本近代天皇的法律基础。 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方面,多数是物质层面而非思想层面的,日本依然保持了大和民族传统的精神。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超越了利益诉求的层面,上升到光荣与忠诚的高度,是大和民族民族性的体现,增强了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3、对教育的自觉 日本对教育的热情比较高,很重视教育。正如依田熹家认为,日本早期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从很早开始日本就普及了教育。近代日本教育是日本民众自己开始普及的,不是由政府主导。日本没有科举制度,日本的一般民众认为学问是一个谁都能用的上的东西,不是像中国一样是官僚阶层所特有的。从日本的教育来看,是人民大众推动了历史。在当时,日本是一个在教育上非常舍得投入的国家。重视教育也许是日本当时的必然选择。就像东京大学校长所说:“对于日本来说,也只有教育了。日本是一个没有能源、没有资源的国家,除了提高人的能力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 4、明治维新,多方改革 其一,着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强化经济实力,为崛起奠定物质基础。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废除落后的生产关系,日本从落后的封建体制迅速转变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体制。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繁荣了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明治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进而带动了轻工业以及其他工业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列强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 1853年,在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日本选择了不战开国。15年后的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日本的第一次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1965年到1970年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跃居世界第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日本的第二次崛起。历经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长期衰退和痛苦的体制改革,日本于21世纪初又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经济触底反弹,持续复苏。2007年,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文指出,日本正在进行“第三次崛起”。纵观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发现,危机意识的心理文化、强国意识的战略文化、塑造秩序和权威的等级文化,以及集团主义的群体文化等文化因素是日本崛起背后的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量。 危机意识的心理文化 危机意识是日本独特的集体心理文化,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富足殷实的20世纪70年代,反映日本人深刻危机感的电影《日本沉没》仍能引起日本国民广泛而强烈的心理共鸣。一方面,危机意识源于日本自身的缺陷。国土的狭小、资源的短缺、灾害的频发等恶劣的现实存在都使得日本人缺乏安全感,心底警钟长鸣。另一方面,危机意识也源于日本在文化形成早期与发达的其他文明在交往和比较中因自卑而产生的自我警醒。古代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大古文明,而恶劣的环境使得日本自身的古代文明与这些文明比较起来毫无光彩,日本无时不感觉到压力与紧张。没有可以提供依赖感和安全感的生存环境,以及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国际社会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强烈的危机感。在与危机感斗争的历史中,日本民族铸就了勤劳、节俭、坚毅、顽强、忍耐、努力拼搏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应对未来的危机,日本在创造和积累国内财富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增强实力,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崛起。 在危机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很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机遇”,积极学习外部先进文化,日本也因对发展契机的特殊把握能力而迅速崛起。1862年1月,幕府派出遣欧使节团中的福泽谕吉在《西洋事情》中回忆说:“先到法国,然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文明的文物无不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我们这一行日本人不只停留在吃惊上,而是一面感到吃惊,同时又加以羡慕,想在日本国也把这些实行起来。这种雄心当然禁也禁不住。” 1871年,出访欧美的岩仓使节团“任务书”中也提出:“东洋各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开明之风俗移往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步至同等化域。”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为国策,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大力移植资本主义

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考点: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出于对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 1955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领域均名列世界前列。 例题11951-1973年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除自身因素爱,还得益于 A.美国的大力扶持 B.亚太经合组织的促进 C.欧盟提供的广阔的市场 D.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答案: 解析: () 例题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日本B.欧盟C.英国D.法国 答案: 解析: 1. 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

A.美国B.中国C.朝鲜D.英国 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为日本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发展教育。B.政府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C.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D.美国的经济援助 ◆(2015·四川雅安)16. 日本政府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 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这说明日本 A.重视人才培养 B.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C.引进先进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 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C ①美国的扶植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④实施“产业复兴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答案】 【解析】。 2.【答案】 【解析】。 3.【答案】 【解析】。 4.【答案】 【解析】。 5.【答案】 【解析】。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深远。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脂,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扶植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然而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美国打算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从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放弃了对日本战争索赔,撤消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至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赔款。战后初期,美国给日本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并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料。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并且美国“核保护伞”战略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 另一方面,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即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 二.政治改革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比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而农村的土地改革,则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另外,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经济第一 战后的日本,在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美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反省”战前的“军刀政治”、“版图扩张”的富国强兵文化,认识到“军事第一”绝不能使日本通向幸福,从而确立了“经济第一”的新的经济观。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 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3. 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

“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20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