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班级:1307物师班学号:22130730 姓名:邵雪艳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性污染的种类及防治措施。以引起大家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及对自身的防护。

一、噪声污染

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伤人们的听力,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强噪声还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噪声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1、交通噪声:

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

2、工业噪声:

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3、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产生在商业区。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

4、噪声控制:

噪声是一种声波,噪声污染是由噪声源产生,再通过传播介质对人产生影响的。噪声控制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几个方面:1)声源控制: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噪声的辐射。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长远战略。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①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②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③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物体的内能等。

3)个人防护: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在工厂或工地工作的人可以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等),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二、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如核武器试验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核废料。另外,医用、工业用、科学部门用的X射线源及放射性物质镭、钴、发光涂料、电视机显象管等,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1、对大气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后,对人产生的辐射伤害通常有三种方式:①浸没照射:人体浸没在有放射性污染的空气中,全身的皮肤会受到外照射。②吸入照射:吸入有放射性的气体,会使全身或甲状腺、肺等器官受到内照射。③沉降照射:指沉积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产生的照射。如放射性物质放出的γ射线的外照射或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人体内产生的内照射。沉降照射的剂量一般比浸没照射和吸入照射的剂量小,但有害作用持续时间长。

2、对水体的污染:

核试验的沉降物会造成全球地表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提高。核企业排放的放射性废水,以及冲刷放射性污染物的用水,容易造成附近水域的放射性污染。地下水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放射性废水直接注入地下含水层、放射性废水排往地面渗透池、放射性废物埋入地下等。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可以迁移和扩散到地表水中,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饮水水质,并且污染水生生物和土壤,又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3、对土壤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如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物藏到地下,核企业发生的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

4、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是核试验与核工业(如核电站以及放射性矿物的开采、提炼、储存、运输)。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1)核电站(包括其他核企业)一般应选址在周围人口密度较低,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废水和废气扩散稀释,以及地震强度较低的地区,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和出现事故时,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2)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选型要考虑废物产生量和运行安全。

3)废气和废水需作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含有α射线的废物和放射强度大的废物要进行最终处置和永久贮存。

4)在核企业周围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区建立监测机构。

三、热污染

1、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

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由,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由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2、热污染的防治

1)废热的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工业的余热,是减少热污染的最主要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种类繁多,有高温烟气余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和废气废水余热等。这些余热都是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我国每年可利用的工业余热相当于5000万吨标煤的发热量。在冶金、发电、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热交换器利用余热来预热空气、原燃料、干燥产品、生产蒸气、供应热水等。此外还可以调节水田水温,调节港口水温以防止冻结。

对于压力高、温度高的废气,要通过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直接将热能转为机械能。

2)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

在工业生产中,有些窑体要加强保温、隔热措施,以降低热损失,如水泥窑筒岩等高效保温材料,既减少热散失,又降低水泥熟料热耗。

3)寻找新能源

利用水能、风能、地能、潮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即解决了污染物,又是防止和减少热污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上,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一、判断题 1、重摇滚音乐,深受年轻人欢迎,因此不属于噪声。( ) 2、噪声污染是物理性污染,所以不容易被人们所注意。( ) 3、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是对接受体进行防护。( ) 4、吸声技术主要是针对反射声的处理,减少混响的效果。( ) 5、交通噪声污染是由于发展城市交通所造成的。( ) 6、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的程度。( ) 7、有效地减少气动力噪声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消声技术进行降噪() 8、超量光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二、填空题 1、()、()和()一起被称为当今全世界三大公害。 2、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即()、()和()。 3、噪声的来源有( ) 、( ) 、( ) 、( ) 等。 4、电磁污染的三种途径是()、()和()。 5、光污染一般包括()、()和()。 6、对水体的热污染的防治,应通过改进排放、用冷却方式减少温热水、()三方面来进行。 7、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异常的现象是()。 8、放射性污染防治首先必须(控制污染源)。 三、简答题 1、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2、工业噪声主要有哪些? 3、绿色植物为何能减弱噪声? 4、噪声污染的特点? 5、对噪声进行控制,可以从那几方面着手?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6、主要的声学控制技术有哪些? 7、控制噪声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9、噪声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10、消声与吸声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11、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和来源? 1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3、居室氡气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14、热污染所包含的内容? 15、简述水体热污染和大气中热污染的防治与控制。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是人类必须的,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两个特点: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后,物理性污染也即消失。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能用来测量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能用于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 1、噪声污染控制 声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人类正是依赖于声音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才能传播知识和文明,才能听到广播,欣赏优雅的音乐和悦耳的歌曲,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利用声音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气象、探矿等领域为人类造福,由于声音的应用如此重要,人们无法设想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怎样。但是,有些声音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它们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干扰人们的交谈和休息。例如,机器运转时的声音、喇叭的声音以及各种敲打物件时所发出的声音则不但不需要并且会引起烦躁与厌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但对于需要睡觉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 如何判断—个声音是否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说,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的声振动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确定。所以,噪声不能完全根据声音的物理特性来定义。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特点是局限性和没有后效,噪声污染是物理污染,它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停止发声后,污染立刻消失,不留任何残余污染物质。 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良好的声环境质量将成为投资环境必不可少的。 1.1噪音危害 (1)听力损伤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的是听力损害,对听觉的影响,是以人耳暴露在噪声环境前后的听觉灵敏度来衡量的,这种变化称为听力损失,即指人耳在各频率的听阀升移,简称阀移,以声压级分贝为单位。如果人们长期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不断受噪声刺激,恢复暴露前的听阀,便可发生器管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阀偏移.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2)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是人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下睡眠.它能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从而消除疲分和恢复体力。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强烈的噪声甚至使人无法人睡,心烦意乱。 (3)噪声对交谈、通讯、思考的干扰

环境科学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随着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水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为了保护水资源及环境,我们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方法对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于此,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科学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一、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理水污染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筛分、过滤、沉淀、蒸馏、吸附、氧化还原等方法。物理方法用于去除一些悬浮和可溶性物质,那些比较细小的悬浮物通过滤网或过滤器被移除。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去除一些有害物质如氮、磷、重金属离子、臭氧、二氧化碳等。 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一种主要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化学方法包括沉淀、氧化、还原、螯合、羟化、析出等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

一些化学试剂对水源污染物进行处理,将一些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以达到处理水中污染的目的。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去除水污染的方法。生物方法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生物酶等方法。生物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水中有机物可利用微生物直接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副产物和二次污染问题。但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处理难度大,需要费时费力。 四、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方法。电化学方法包括电沉积、电解、电吸附、电氧化等方法。其中,电解是一种能够直接把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电化学技术处理水污染物具有删除效率高、低能耗、废水产生量小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处理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 五、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水污染治理方法。纳米技术 通过制备出纳米材料对水污染进行吸附、脱除、还原等。纳米材 料的纳米级特性决定了其表面导电性和各种效应,如催化性能和 生物相容性等等。因此,纳米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水污染治 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污染物工需选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各 种方法都存在其优缺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治理水污染。目前,水污染治理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应该继续 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和技术去治理水污染。

物理性污染--光环境污染

城市光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光污染以成为城市发展中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本文简述了光污的特点及危害,并从预防、监测、治理三方面对城市光污染进行防治策略的解述关键词:城市照明;光污染;特点;防治 前言人工照明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的必需,人工照明的方式也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由展初的利用篝火,逐渐发展到使用油灯、蜡烛、煤气灯,直至现在使用的电光源照明1。19世纪70年代,由于大城市街区照明普遍地过多使用高强照度的灯光,导致夜空过亮,看不见星星,从而影响了天文的观测,很多天文台因此被迫停止天文观测工作.有的天文台因此而搬迁,损失巨大。由此,室外照明“光污染”最初是由于城市里采取了过度的夜景照明,直接导致夜空亮度大幅提高,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天文观测工作而提出的。此后如镜面式外墙、玻璃幕墙对太阳光的反射等各种形式的光污染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1光污染 1、1城市光污染的类型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一是白亮污染,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反射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这称为白亮污染;二是人工白昼,指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泛光照明,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称为人工白昼; 三是彩光污染,指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即彩光污染。2 1、2城市光污染的表现形式 光污染主要是指城市照明中对人、物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光的总称。光污染主要形式包括:

眩光、光入侵、光溢散、反射光、天空光、光辐射、光亮误导、频闪效应、光色滥用等。其中,眩光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光线;溢散光是从照明装置散射出并照射到照明范围以外的光线i反射光指室外照明设施的光线通过墙面、地面或其它被照面反射到周围空间,并对人与环境产生干扰的光线:光入侵是指光投射到了不需要照明的地方,侵犯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范围的现象:天空光指来自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光线,反射在天文观测方向形成的夜空光亮现象;光辐射是指光源中辐射出的非可见射线对人体、生物和建筑等造成损害的光污染,主要包括紫外辐射污染和红外辐射污染;光亮误导指夜间的光亮有时会对人、动物造成误导,使之发生意外灾害;频闪效应是指在以一定频率的变化光照射下观察到物体运动显现出不同于实际运动的现象3。 2、光污染的危害及特点 2、1主动侵害, 处于环境中的光污染往往是不可回避的,例如道路照明的眩光对司机安全威胁很大,但司机们很难确定它在何时出现,即使预知有,也不易及时采取措施。尤其夜间的视觉元素对比强烈,人们即使有主观的愿望,仍然是无法躲避的。 2、2难以感知 光是一种辐射。除了高强度的辐射(比如强光)人们能够下意识地傲出反应外,大部分紫外辐射、红外辐射都是难以感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过去许多莫名其妙的心烦、头晕以及一些皮肤疾病,其实都是照明光污染的直接结果。 2、3损害累积 光污染的影响往往是微量的,短期内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这种危害尤其是生物的损害是具有累积性的,经过较长时间就能显现出来,一例如白炽灯的难熔灯丝不易在瞬间熄灭,所以

5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防治 第一节 环境污染概述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而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 环境污染有不同的类型,因目的、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环境要素可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等; 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 按污染涉及范围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等。 二、污染源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它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三、污染物 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这类物质有的是自然界释放的,有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 第二节 大气污染 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 恒定组分指N2、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的99.97%,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 可变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

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措施

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措施 1.水体污染与防治 1.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将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水生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1.2水体污染的危害 1.2.1危害人体健康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酚、汞、铬、铅、镉、砷、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细菌等有害物质,它们具有很强的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1.2.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当含有大量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连续排入湖泊、水库、河水等处的缓流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便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失去观赏价值。同时,由于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不断死亡,并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可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从以上两方面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2.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良好的水体内,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保持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当水体受到污染而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由于不同的水生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将导致种群发生变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3水体污染防治途径 1.3.1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3.2回收有用物质

1.3.3发展节水型工业 2.大气污染与防治 2.1大气污染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2大气污染的危害 2.2.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极易影响人体健康,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其中又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重金属烟尘、氟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并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此外,大气污染对眼、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 2.2.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通常都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使组织脱水坏死;干扰酶的作用,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颗粒状污染物则能擦伤叶面、阻碍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还可进入植物细胞内,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3其它危害 大气污染还可通过干沉降、湿沉降(如酸雨)形成全球性灾难;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危害生态环境;危害臭氧层,使人群和动植物对紫外线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等等。 2.3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doc

1.物理环境:在地球表而向然环境系统中存迕的重力场、地磁场、电场、辐射场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B然界屮各物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能景的交换和转化。物质能景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 2环境物理,: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足环境科学的熏要组成部分; 研究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从物理学角度探W环境质fi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 3环境物理学按其研究对象讨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穴、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 4环境物理7:的研究特点:1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要素都是人类所必需的,W而 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环境科学的K他分支不M),它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立人类活动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条件;2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屮的量决定的,因而环境物理学同K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撒研究。 5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K特点:1在环境 中不会有残留,一旦污染源消失,物理性污染即消失;2物理性污染有局限性,其中噪声污染还具奋分散性;3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屮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木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屮的强度过窈成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造成污染或异常。 6噪声:从心理学角度讲凡是人们不耑要的声咅称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看,噪声是由许多 不同频率和强度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环境学角度來讲将人类不耑要的丼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医学上将超过60dB的声音称为噪声。 8噪声特点: 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 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4噪声的声能利川价值不人,回收尚未被重视。 9噪声控制途径: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10噪声控制程序:1噪声源测M和分析;2传播途径的凋查和分析;3受影响区域的凋查; 4降噪S的确定;5设计控制方案;6设计施工;7工程评价。 12声波的祓木物理S包括声波的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传播的是振动,不是物质的迁移。 13人耳可听到的声咅频率范M大致为20HZ〜20KHZ,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荇干较小的段落称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 14声荇的频谱是指组成卢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罔形,描述声音强度和频率关系。 16平而声波:波振而与传播方向乖直的波称为平而声波;点声源:当声源的儿何尺、r比声

物理性污染控制

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构成了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分为天然和人工,环境物理学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环境物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相互作用的科学 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强度超过人的耐受程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特点:声、光、热、放射性、电磁等物理因素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其本身对人无害,当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局部性,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随即消失。 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的机理及规律;~评价方法和标准;~测试和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概述 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特点:○1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可回收再利用价值不大。 25~40dB轻度聋,40~55dB中度聋,55~70dB为显著聋,70~90dB为重度聋90~极端聋控制途径 1从噪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新材料;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改善或者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吸声隔声和消声 3在接收者进行防护,防护用具

控制程序 1调查、测量、数据处理、分析2选择噪声允许标准3根据降噪量和频谱特性设计控制方案4进行工程评价5控制措施后测量综合分析看是否达到要求。 声学基础 纵波:传声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频率f:1s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周期:质点振动往复一次的时间 波长:两相邻波对应相同点的距离,振动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 频程(频带或带宽)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kHz)按倍数变化,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频段,通常称为频程。 倍频程:某一频程的上限频率与下线频率之比为2 频谱: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 运动方程 均匀理想流体媒质中,小振幅声波的运动方程(声压p是空间坐标x、y、z和时间的函数;)) 或P ——瞬时声压,Pa 连续性方程 直角坐标系中声波的连续性方程(反映了质点振动速度与流体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媒质的静态密度,kg/m3 物态方程根据理想气体绝热状态方程,得声波传播时的物态方程 或描述了声场中瞬时声压随时间的变化与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波阵面:声波传播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平面声波 声压:声波引起的大气压强变化,称为声压。声场: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 成的负面影响,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环境污染的危害 1.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排放的废气、机动车尾气和燃烧产生的烟尘。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也会加速 大气温室效应,引发气候变化。 1.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废水排放和工业废料排放进入水体,使水质受到破坏。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会通过饮用水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 1.3 土壤污染 工厂的废弃物、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垃圾填埋等行为会导致土壤变质。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得农产品质量下降,也可能导致 食物链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1.4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机械设备和工厂生产的噪音等。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类听力损伤、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等问题。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大气污染防治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控制。 (3)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排放。 (4)加强空气污染监测与预警,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水体污染防治 为了保护水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污水实施全面处理。 (2)推广循环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严禁非法排污行为,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罚。 2.3 土壤污染防治 为了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避免在土壤中排放。

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改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污染对人类、动植物、自然生态等方面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我们将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及其防治措施。 一、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危害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而且还会对社会的生态、环境、经济等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 1. 健康问题 环境污染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环境污染可能会带来大范围的各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皮炎,皮肤癌等等。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2.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潜在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问题,生态系统破坏等。

3. 经济问题 环境污染还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经济运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如污染会影响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渔业资源,同时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导致经济损失。 二、环境污染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是重大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需要多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共同参与。以下是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 1. 环境治理立法 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基础。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政策,促进环境治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使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力。 2. 多元化的环境治理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环境治理方式,如生态保护和恢复、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修复、环境监管等等。

3. 多样化的环境污染治理工具 开发和应用多种环境污染治理工具,如清洁生产技术、环保设备、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应急等等,确保污染环境的快速应对。 4. 社会参与促进环保行动 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同时也希望各个部门能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防治环境污染。 三、结语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需要采取行动,配合实施环保政策,鼓励大众参与,共同保护和治理好自然环境,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加稳健的基础。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让我们携手共同为改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不仅损害了自然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态平衡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都带来了不可恢复的损失。因此,环境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是指在自然界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大气、水体、土壤和人健康造成的危害。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特点,可以将污染分为以下几种: 1.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农药等人类 活动所排放的气体,会对大气中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如雾霾天气等。 2.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会导致水质 恶化,影响水生态与水资源。 3.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农业化肥、农药等, 会使耕作土地变得不适宜于植物的生长和环境的改善。 4.声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施工等,会对周围 residents 产生影响,如噪音污染。

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1.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引起呼吸道 感染,增加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并且对动植物的生长也会造成影响。同时,过量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气体会损害臭氧层,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等问题。 2.水污染会破坏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生态平衡,危害 水资源。过度的废水排放和暴雨造成的径流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导致生物量减少,甚至死亡;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很难去除,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链造成危害。 3.土壤污染不仅会造成植物死亡,还会引起养分流失,导致 土地失去肥力、异味、乃至长期不育。地下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过多会污染井水。 4.声音污染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常长时间面对强 噪声,会引起失眠、急躁、心慌等症状,导致多种疾病。 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民间专家已经提出了大量污染防治的方法,具体如下: 1.坚决执法制裁污染企业:对于在污染方面违法的企业,政 府应加大处罚力度,将其绳之以法。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识别标志等手段,让企业意识到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环保工作。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还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本文将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生态的影响、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交通污染等。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粪便等。交通污染主要是指汽车尾气、噪音和道路扬尘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非常显著。首先,环境污染会导致物种灭绝。有毒物质和废弃物排放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影响生物繁殖和生存。其次,环境污染会导致气候变化。废气、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最后,环境污染会导致土壤退化。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废弃物堆放会导致土壤贫瘠、板结和污染,影响农

作物的生长和生产。 三、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 防治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应采取环保技术,如清洁能源、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此外,还应落实环保政策,如排污收费、环保法规等。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首先,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其次,应推广“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此外,还应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五、结论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可忽视。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提高环保意识,采用环保技术,落实环保政策等。此外,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提

文档: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环境污染问题: 1.环境污染概念:指人类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防治措施(52页) 【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大气污染 成因:工业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典型案例——酸雨 危害:见酸雨部分 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利用技术③开展工业废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④注意生态保护和建设⑤加强国际合作 水污染 成因:工业废水(最重要的污染源)、农业退水(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含氮、磷、硫,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影响生产生活用水;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破坏生态环境;④造成农林牧渔减产甚至失收。 典型案例:太湖蓝藻、淮河污染、日本水俣病 措施:①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②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放强度;③推进重点流域治理;(4)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④加大水源地保护,防止对水源地污染;⑤采取经济、法律、管理等手段,打击乱排、偷排污水行为。 土壤污染(见农业污染的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也可参考城市垃圾的处理) 成因: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 危害:①污染大气(被风吹起、有害成分挥发);②污染水体(造成河湖淤积;有害成分被浸滤出来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占用土地;有毒成分渗入土壤,危害动植物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④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 措施:①填埋(优点: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缺点:容易污染土壤和

地下水。);②堆肥(优点:环保效果好;缺点:需对垃圾分类,技术要求高); ③焚烧(优点: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缺点:焚烧设备耗资巨大。 ③垃圾的综合利用 【按污染的分布范围大小分类】: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 3.环境污染的危害:(53—54页) 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破坏建筑物、严重时甚至会改变地球气候环境;还因为通过食物链或者直接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敌。 4.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56—57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出,主要局限在城市地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①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②局部好转,整体恶化。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工业污染的防治(59—62页) 1.工业污染防治的关键:减少“三废”排放量;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工业污染的防治应该是预防优于治理。 3.措施 ⑴实行清洁生产 ①概念:指在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对策,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②基本内容: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③两个目标:一是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一是降低企业活动 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⑵发展循环经济 ①概念: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②生产过程:在保持扩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③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资源化原则。 ④最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⑤根本目的: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方法

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人们常常谈及环境 问题的同时,往往会提到“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物理性质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将探讨物理 性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 首先,物理性质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物理性质指的是 物质在本质上所具备的性质,例如:凝聚态相变、热导率、折射率、电导率等。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无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 影响。 在能源生产与利用方面,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以 煤炭为例,煤的高温燃烧会产生大量的SO2、NOx等污染物质, 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健康。因此,通过调节物质的物理性质,可 以降低污染物质的产生,并提高利用效率。例如,在煤气化过程中,通过调节化学反应中的-ΔH值(焓变)可以降低煤气化的过 程温度,减少氮氧化物(NOx)的产生。 在材料制备方面,物理性质也会影响环境。例如,电子产品生 产中,金属电路板要进行化学蚀刻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

的废液,其中含有有害物质铜离子、酸性气体等。通过利用高效的物理性质,例如激光加工技术、电化学抛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废液的产生以及有害物质的释放,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物理性质也会在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的能量不平衡,即全球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不相等。其中,太阳辐射是全球能量的主要输入,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以及传递等机制也与其物理性质息息相关。例如,大气中的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短波辐射,这些物理性质的差异会对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既然物理性质对环境如此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而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一是促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二是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在技术创新方面,减少污染、节能环保要求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煤炭热解中的焦化还原机理,影响了煤质的转化,而通过有效的物理性质控制,可以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和更少的废物和污染物。针对材料制备中废液的问题,激光加工技术、电解抛光技术、超临界萃取等高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取代传统化学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一些应对和预防污染的措施。 一、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空气污染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药使用等。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氮氧化物和臭氧,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人们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同时,空气污染也与心血管疾病、过敏反应以及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2. 减少交通尾气排放:鼓励公众选择步行、骑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限制和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并制定更严格的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3.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企业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减排措施以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二、水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然而,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化学物质的排放、家庭废水和未经处理的 污水都是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受污染的水源对人体健康造成多 方面的危害。 首先,污染水源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病毒可 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其次,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增加胃肠疾病和传 染病的风险。此外,由于化学物质的累积效应,长期暴露在污染水中 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系统损伤。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水污染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提倡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 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3. 增强农业环保意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倡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三、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基础,但由于工业化、农业活动 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原因,土壤污染已成为严重问题。污染土壤中的 有害物质会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人类体内,对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土壤污染可导致农作物中富集重金属和化学物质,长期进食受污染 的农产品可能引发重金属中毒甚至癌症。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导致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 (2)》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 Physical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 2 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实验(含上机):学时,课外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环境工程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教材:陈杰瑢,《物理性污染控制》(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人类的健康与发展需要适宜的物理环境,物理性污染必定得到控制和治理,但长期以来,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相比,人们对物理性污染缺乏了解。本课程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性能量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的产生、危害、监测手段、评价指标方法、污染处理处置原理和方法。通过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技术,掌握物理性污染测试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为从事环境物理性污染治理、注册环境工程师资质考试、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奠定重要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0.5学时) (1)了解物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2)理解环境物理学及产生、发展和研究特点; (3)掌握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重点:环境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特点 难点: 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0.5学时) (1)理解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 (2)掌握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重点: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噪声污染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伤人们的听力,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强噪声还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噪声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 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控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控制标准,对飞机和机场的噪声、城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厂机器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都制定了严格的噪声控制标准。例如,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分贝~90分贝。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 噪声是一种声波,噪声污染是由噪声源产生,再通过传播介质对人产生影响的。噪声控制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几个方面: (1)声源控制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噪声的辐射。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长远战略。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①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②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③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物体的内能等。 (3)个人防护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在工厂或工地工作的人可以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等),以减小噪声的影响。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如核武器试验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核废料。另外,医用、工业用、科学部门用的X射线源及放射性物质镭、钴、发光涂料、电视机显象管等,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后,对人产生的辐射伤害通常有三种方式:①浸没照射:人体浸没在有放射性污染的空气中,全身的皮肤会受到外照射。②吸入照射:吸入有放射性的气体,会使全身或甲状腺、肺等器官受到内照射。③沉降照射:指沉积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产生的照射。如放射性物质放出的γ射线的外照射或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人体内产生的内照射。沉降照射的剂量一般比浸没照射和吸入照射的剂量小,但有害作用持续时间长。 对水体的污染:核试验的沉降物会造成全球地表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提高。核企业排放的放射性废水,以及冲刷放射性污染物的用水,容易造成附近水域的放射性污染。地下水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放射性废水直接注入地下含水层、放射性废水排往地面渗透池、放射性废物埋入地下等。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可以迁移和扩散到地表水中,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饮水水质,并且污染水生生物和土壤,又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对土壤的污染: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如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物埋藏到地下,核企业发生的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是核试验与核工业(如核电站以及放射性矿物的开采、提炼、储存、运输)。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