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名词解释

颌面外科名词解释

1.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即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外科学(oral surgery)与颌面外科学(maxillofacial surgery)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活组织检査:是从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病变性质、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査方法。这是目前比较准确可靠的,也是结论性的诊断方法。但也非绝对,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更正确地作出诊断。另一方面,活组织检査必须正确掌握,因为不恰当的活组织检查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促进肿瘤转移,影响治疗效果。从原则上讲,应争取诊断和治疗一期完成;必须先行活检明确诊断者,活检时间和治疗时间应尽可能接近。常用的活组织检査方法有:切取活组织检查、切除活组织检查、冷冻活组织检查。

3.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此法能收到很好的麻醉效果,还可减少麻药的用量和注射次数;也可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等优点。

4.local anesthesia即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的方法。确切的含义应该是局部无痛,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等依然存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意识。局麻适用于一般的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及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5.Anesthesia即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根据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麻醉部位,可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6. impacted teeth即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引起牙阻生的成因,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的退化与牙量的退化不一致,导致骨量相对小于牙量,颌骨缺乏足够的空间容纳全部恒牙。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上颂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

7.central osteomyelitis即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是指发生于骨髓腔的化脓性炎症,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和骨膜。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绝大多数发生于下颌骨。由于上颌骨有窦腔,骨质疏松,骨板薄,血管丰富,侧支循环多,有感染时易穿破骨壁向低位的口腔引流,骨营养障碍及骨组织坏死的机会少,死骨形成的区域也小,不易发展成弥散性骨髓炎。而下颌骨骨外板厚、致密,单一血管供应,侧支循环少,炎症发生时不易穿破引流,血管栓塞后可造成大块骨组织营养障碍导致死骨形成。

8.面部皮肤是人体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体暴露部分,接触外界尘土、污物、细菌机会多,易招致损伤,因此引起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疖(furuncle),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痈(carbuncle),其病变波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9.放射性骨髓炎是指一些癌症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引起放射性骨坏死(骨的凋亡增加和营养的缺失),局部免疫低下继发感染而形成骨髓炎。放射性骨髓炎是放射、损伤、感染三种因素的总和。当照射剂量过大时,血管内膜肿胀、增

厚,管腔狭窄、闭塞,引起局部营养障碍,骨质变性坏死。此时一旦发生继发性感染或受到损伤,局部伤口长期不愈,细菌侵入而发生放射性骨髓炎。

10.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mouth,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指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其感染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也可能是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后者又称为路德维希咽峡炎(ludwig's angina),临床上全身及局部反应均甚严重,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当口底多间隙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时,感染有可能沿颈深筋膜间隙向下扩散至颈部甚至到达纵膈形成更为严重的颈部多间隙感染或纵膈感染。

11.Ludwig’sangina即路德维希咽峡炎,是由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为舌下间隙内弥漫性的蜂窝织炎,病情发展迅速,可短期内延及颌下间隙及颈上部。多由口腔或牙根感染引起,以拔牙后多见。病原菌除咽部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外,多为厌氧菌。

12.pericoronitis即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上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智齿冠周炎主要发生在18~30岁智牙萌出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牙的患者。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人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13.感染infection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14.intermaxillary fixation即颌间固定,指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单颌固定在一起的方法。是颌面外科最常使用的固定方法。它的优点是能使移位的骨折

段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上愈合。单纯采用该方法治疗骨折,下领骨一般固定4~6周,上领骨3~4周。目前,它的作用只是在术前牵引和手术中维持咬合关系。

15.在骨内、外骨痂和桥梁骨痂基本骨化、愈合后,其强度已能够承受因肌肉收缩或外力引起的应力变化时,即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但骨痂的密度较皮质骨低,此时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在X线片上可见到模糊的骨折线,有连续性骨痂。当骨折固定后12周,骨密度进一步增加,5~6个月后,在X线片上骨痂与皮质骨的界限消失,X线看不到骨折线,达到组织学上的骨性愈合。

16.blowout fracture即爆裂性骨折,某些来自正前方的打击力可造成眶内压力急剧增加,致使眶腔下壁向下塌陷到上颌窦,发生特征性的单纯眶底骨折。

17.角化囊性瘤综合征,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可称为角化囊性瘤综合征。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旧称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及纤维包膜均较薄。可以癌变,其特点是: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反复感染史;均为多囊性,病理呈典型鳞癌变,以及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增强。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

18.Malignant granuloma即恶性肉芽肿又称坏死性肉芽肿(necrotic granuloma),因病变沿面部中线好发于鼻腔、口腔、腭、咽部等部位,故又称其为中线致死性肉芽肿(midline lethal granuloma)。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鼻、软硬腭、鼻咽,也可见于上颌窦、牙龈等部位。受侵部位最初表现为硬结,随之出现溃疡、坏死,逐渐破坏软组织、软骨及骨,出现恶臭、口鼻腔穿孔。

常伴有面部肿胀,长期难以控制的发热、贫血。肺部受侵时,可出现肺纹理增粗、多发球形肿块,病灶可坏死形成空洞。化验检查: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快,可有蛋白尿、血尿。病理学诊断很困难,活检结果常为慢性炎症,肉芽组织、坏死组织、网织细胞增生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化验检查、X线表现确诊。

19.Odontogenic tumor即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成牙组织包括成釉器、牙囊和牙乳头。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的上皮组织;而牙囊和牙乳头源自间充质或外胚间充质。由于它参与了牙的发生,所以由它发生的肿瘤冠名“牙源性”。牙源性肿瘤多为良性,恶性很少见。

20.marsupialization即造袋术也称减压术(decompression),颌骨囊肿减压术是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局部打开骨质及囊壁,引流出囊液,并制作塞制器保持引流口通畅,使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在颌骨的功能活动状态下,囊肿外周骨新生,颌骨形态改建,囊腔逐渐减小,外形得以恢复。通常开窗术后的减压时间为6至18个月,减压后囊肿消失者不需II期手术,未完全消失者可行II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开窗减压术不是直接刮除囊肿,保护受累及的牙根及替牙期的牙胚,恢复颌骨外形,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

21.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multiple 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如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也可称为角化囊肿综合征。

22.口腔颌面部肿瘤按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但有局部浸润性,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为“临界瘤”,如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成釉细胞瘤等。

23.T指原发肿瘤;N指区域淋巴结;M指有无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围可将T分为若干等级;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是否粘连等也可将N分为若干等级;远处转移则是利用各种临床检查的结果,也可将M划分为若干等级。以上称为TNM分类。将不同的TNM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得出临床分期;一般临床均划分为四期。

24.precancerous lesion即癌前病损,是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它较其外观相应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发癌可能。因此,及时处理癌前病损是预防和阻断发生口腔颌面肿瘤的重要环节。

25.血管性牙龈瘤,又称肉芽肿性牙龈瘤,常见于青、中年女性的前磨牙区唇颊侧的牙龈乳头部。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有蒂者呈息肉状,无蒂者基底宽广。一般生长较慢,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产生溃疡、伴发感染。肿块增长可破坏牙槽骨壁;X线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阴影。牙可能松动、移位。临床首次治疗时,尽量保留能够保留的牙,适当磨除相应牙槽嵴;复发者,在围绕病变蒂周的正常组织上做切口,将肿块完全切除,拔除波及的牙,彻底去除病变波及的骨组织和软组织,缝合创面。

26.脉管畸形是来源于脉管系统的发育畸形,目前认为脉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生长较缓慢,不危及生命,也不会癌变。脉管畸形主要包括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型脉管畸形等类型。

27.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源于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

有时可微偏向一侧。质软,周围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患者多为自觉症状。

28.odontogenic cyst即牙源性颌骨囊肿,是指由成牙组织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一组囊肿。一般可分为发育性和炎症性两大类。前者由牙齿发育或萌出过程中的某些异常所致,后者则与颌骨内存在的炎症刺激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的任何部位。临床上可单发,亦可为多发,一般以单发为多见。

29.epulis即牙龈瘤,是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的炎性增生物或类肿瘤性病变,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如切除后易复发。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肉芽肿型(血管型)、纤维型及巨细胞型三类。

30.Carcinoma of the buccal mucosa即颊黏膜癌,是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在口腔癌中居第二或第三位。多为分化中等的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及恶性多形性腺瘤。颊癌的区域,按UICC的规定应在上下颊沟之间,翼下颌韧带之前,并包括唇内侧黏膜。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呈溃疡型或外生型,生长较快,向深层浸润。穿过颊肌及皮肤,可发生溃破,亦可蔓延至上、下牙龈及颌骨。如向后发展可波及软腭及翼下颌韧带,引起张口困难。

31.carcinoma in situ即原位癌,一般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者。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性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32.reconstructive functional surgery即保存性功能性外科。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向于适当限制手术“根治”的范围,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称为保存性功能性外科。

33.precancerous condition即癌前状态,指潜在性癌前病损。按照WHO的建议,关于癌前状态的定义是:“一种显著增加发癌危险的一般状态”。

34.giant cell tumor bone即骨巨细胞瘤,又名破骨细胞瘤,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和较小的梭形或圆形的间质细胞所组成。巨细胞很大、含核较多,有时可以从几十到百余个。梭形或圆形的间质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排列是确定巨细胞性质的主要依据。一般将此瘤分为三级。

35.false aneurysm即假性动脉瘤,发生于颌面颈部外伤后,多见于腮腺区或上颈部,系由动脉破裂,血液潴留于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搏动性病损;病理检査可见纤维壁及血凝块。动脉造影多可确诊

36翼外肌功能亢进主要症状是弹响和开口过大呈半脱位。主要机制是翼外肌功能亢进下颌运动过度,以至在最大开口位时,翼外肌下头继续收缩,将髁突连同关节盘过度地强拉过关节结节。弹响发生在开口末期,有时也可发生在开口末和闭口初期,但侧方运动和前伸运动时不出现。在开口末发生弹响伴随的症状就是开口过大,有的竟达5~6cm,呈半脱位状。弹响发生在一侧时,开口型在开口末偏向健侧;两侧均有弹响者,开口型不偏斜或偏向翼外肌功能收缩力较弱侧。患者不感到关节区疼痛,也无压痛。

37涎石,即唾液腺结石,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的钙化性团块。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为腮腺,偶见于上唇及颊部的小唾液腺,少见于舌下腺。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成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炎症、解剖结构、各种原因造成的唾液滞留淤积,机体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有关。

38.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sialadenosis)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涎腺疾病。多数见于腮腺,

多为双侧肿大,偶见单侧。多见于中老年人。腮腺逐渐肿大,可持续多年,肿胀反复发作而无痛。有时大时小的病史,但不会完全消除,腺体呈弥漫性肿大,触诊柔软并均匀一致。病程较久者则稍硬韧,但无肿块,亦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被罹患腺体仍有清亮液体分泌。有时分泌减少,但患者无明显口干。

39.黏液囊肿是黏液外渗性囊肿和黏液潴留囊肿的统称。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这是因为舌体运动常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状似水泡。大多为黄豆至樱桃大小、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反复破损后不再有囊肿的临床特点,而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囊肿透明度减低。

40.Salivary fistula即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外伤是主要的原因。手术损伤腮腺或其导管,也可导致涎瘘的发生。化脓性感染或其他疾病也可能破坏腺体或导管而产生涎瘘,但少见。唾液由创口外流,影响其愈合,上皮细胞沿瘘道生长,覆盖整个创面形成永久性瘘管。

41.sjogren syndrome即舍格伦综合征(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病变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S,PSS)。而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病者,则称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secondary SS,SSS)。

42.Warthin tumor即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沃辛瘤的组织发生与淋巴结有关。在胚胎发育时期,腮腺和腮腺内的淋巴组织同时发育,此时淋巴组织只是聚集成团的淋巴细胞,尚未形成淋巴结的包膜,因此,腺体组织可以迷走到

淋巴组织中。形成淋巴结包膜以后,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组织学观察,在腮腺淋巴结中常可见到腺体组织。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在沃辛瘤周围的一些腮腺淋巴结中,有时可以见到最早期的沃辛瘤的改变。

43.关节内强直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最后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简称关节强直,也有人称为真性关节强直;关节外强直病变发生在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又称为颌间挛缩(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也有人称假性关节强直。

44.TMD病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它并非单一疾病,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开始发生于一侧,有的可逐渐累及双侧,部分病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可单独累及关节或肌群,也可二者都累及。一般均有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异常等三类症状。多为功能性紊乱,也可有关节结构紊乱和器质性紊乱,但一般有自限性。

45.dislocation of condyle即颞下颌关节脱位,指髁突脱出关节窝以外,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以至不能自行复回原位。按部位可以分单侧脱位和双侧脱位;按性质可分急性脱位、复发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按髁突脱出的方向、位置可分前方脱位、后方脱位、上方脱位以及侧方脱位,后三者主要见于外力损伤时。临床上以急性和复发性前脱位较常见。

46.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即颞下颌关节强直,关节强直是指由于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的关节固定,运动丧失。在临床上可分为关节内强直和关节外强直。关节内强直是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最后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简称关节强直,也称为真性关节强直;关节外强直病变发生在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又称为颌间挛缩

(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也有人称假性关节强直。此外,关节内和关节外强直同时存在者,称为混合性强直。

47.Trigeminal neuralgia即三叉神经痛(TN)又称痛性痉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无症状。任何刺激口腔颌面部的“扳机点”可引起疼痛。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多见,多数为单侧。临床上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无任何神经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表现疼痛外,一般尚有神经系统体征。

48.Bell palsy即贝尔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急性单侧周围性神经麻痹,有部分或完全性面瘫,两侧面部均可发生,并有自限性。发病突然,发病前一般无先兆症状,这种不伴其它症状或体征的突发性面瘫,是贝尔面瘫的特殊表现。

49.扳机点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为一个或多个。“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下唇、鼻翼、牙龈、口角、舌、眉等处,即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敏感区,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50.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即舌咽神经痛,是指发生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但患病率较低。本病好发于35~50岁之间,男性多见。阵发性剧痛位于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部、颈深部、耳道深部及下颌后区等处。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昼夜均有阵痛,通常是早晨或上午频繁,下午或傍晚逐渐减少。可在睡眠时发作,此点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性质为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电击样阵发性剧痛,也可表现为痛性抽搐。疼痛多位于一侧,开始于舌根部或扁桃体区,并向耳部放射。由于发作时患者咽喉部有梗塞感或异物感,故常出现频频咳嗽的现象。舌咽

神经痛也和三叉神经痛一样,可有疼痛触发点存在,也称“扳机点”,此点常位于扁桃体部、外耳道及舌根等处,触之即可引起疼痛发作。吞咽、咀嚼、打哈欠、咳嗽均可诱发疼痛。在两次发作之间并无疼痛,但患者由于惧怕发作而少进饮食,故有时表现为脱水和消瘦。舌咽神经痛发作时,除神经痛外,有时可引起昏厥、抽搐和癫痫发作,可伴有心律不齐,甚至心跳停搏。并还可出现喉部痉挛感及唾液分泌过多等症状。

51.软腭是发音和言语、吞咽等功能的重要解剖结构,主要由腭咽肌、腭舌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腭垂(悬雍垂)肌五对肌组成,并且与分布于咽侧壁及咽后壁的咽上缩肌的肌纤维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肌环,即腭咽肌环。在发音时,由于这些肌群的收缩,使软腭处于抬高状态。软腭的中、后1/3部分向咽后壁、咽侧壁靠拢;再由咽上缩肌活动配合,使口腔与鼻腔的通道部分或全部暂时隔绝,形成“腭咽闭合”。

口腔颌面外科学

一、名词解释: 1•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 2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粘膜和或深层次组织的斑痕导致的张口受限。 3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卄外侧考试,大收集整理件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丹下份附丽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 4•贝尔氏而瘫:指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因,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型周国而神经麻痹。 5•涎石症/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多见于下颌下腺及导管, 常使涎液排除受阻而继发感染。 6. 淸创术:是早期对局部伤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是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冲洗伤口,淸理伤口,缝合三个步骤。 7. 干槽症:是指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撅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沾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8.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是注射局麻药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本法适用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分口内和口外注射法。 9. TMD::撷下颌关节紊乱症,指与咀嚼肌和颛下颌关节有密切关系的,具有共同发病因素及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的总称。一般表现为额下颌关节区及其周弗I软组织包括肌肉在内的疼痛、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等三类症状。 10. 病史记录:亦称病例、病案记录,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标、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二、填空: 1. 口腔颌而外科学的临床实践在我国古代即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唇裂修补术见于我国(西晋)朝史书。【答案】西晋

《口腔颌面外科学》名词解释

颌面外科名词解释 1.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即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外科学(oral surgery)与颌面外科学(maxillofacial surgery)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活组织检査:是从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病变性质、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査方法。这是目前比较准确可靠的,也是结论性的诊断方法。但也非绝对,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更正确地作出诊断。另一方面,活组织检査必须正确掌握,因为不恰当的活组织检查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促进肿瘤转移,影响治疗效果。从原则上讲,应争取诊断和治疗一期完成;必须先行活检明确诊断者,活检时间和治疗时间应尽可能接近。常用的活组织检査方法有:切取活组织检查、切除活组织检查、冷冻活组织检查。 3.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此法能收到很好的麻醉效果,还可减少麻药的用量和注射次数;也可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等优点。 4.local anesthesia即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的方法。确切的含义应该是局部无痛,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等依然存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意识。局麻适用于一般的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及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详细(总 4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关系诊疗质量与成败。要求方法正确,全面细致,客观有序 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2、面部器官检查:先天畸形,上颌窦癌,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脑脊液耳漏),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 3、淋巴结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 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与基地有无粘连 垂直链: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上达颅底,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锁骨上淋巴结(系颈深淋巴结下群向锁骨上方扩展的部分) 4、髁突动度检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活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 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 内容: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 6、活组织检查: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 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体层摄影,造影 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1、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包括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3、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的麻醉效果。骨膜上浸润麻醉,牙周膜注射麻醉。 4、block anesthesia 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口腔颌面外科总结

名词解释篇 1.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张口度:是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 正常人张口度相当于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的宽度,平均约3.7cm。 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如破伤风患者) 3.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去一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 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粘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冰冻活组织检查: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应进行固定。 4.麻醉:是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使得病人整个机体或者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已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者某些疼痛的治疗。 5.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6.局部麻醉: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或纤维的传导,从而使得该区域的疼痛消失。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7.利多卡因:又称赛洛卡因,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作表面麻醉。临床上主要以1:100000肾上腺素的1%-2%d的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病人常作为首选。 8.阿替卡因:又称碧蓝麻,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给药后2-3分钟出现麻醉效果,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时间60-70分钟,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使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 9.冷冻麻醉:是指应用药物使得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常用氯乙烷。 10.表面麻醉:是指将麻醉剂涂布或者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得浅层组织痛觉消失。本法适用于表浅粘膜下的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者恒牙,以及行气管插管时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11.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得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 12.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得被阻断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13.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的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弛的一种状态。 14.镇静:通过药物作用使病人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得到改善或消除,达到精神放松,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诊疗的方法。 15.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常见8及上3. 16.修复前外科:是指使得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有效地行使咀嚼功能的外科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 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主要涉及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等内容。下面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基础知识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口腔的组成及结构 –颌骨的解剖结构 –颌面部血管、神经的分布 2.口腔颌面部疾病分类与诊断 –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及相关症状 –临床检查、影像学等诊断手段的应用

手术治疗 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手术准备 –手术前的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手术器械与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2.麻醉技术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3.手术技术 –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特殊病例的手术处理方法 4.术后处理 –术后伤口的护理与恢复指导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管理与康复 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后定期复诊与随访 2.饮食与生活护理 –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 –术后口腔卫生的指导 3.康复锻炼 –术后口腔功能康复的指导与训练 –术后面部外形与咀嚼功能的恢复 综合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还 应包括实践环节,如: •临床见习 •手术观摩 •病例讨论与报告 以上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阐述。口腔颌面外科学 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以上内容,将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应对口 腔颌面部相关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 Impacted tooth(阻生牙):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只能部分萌出或者完全不能萌出的牙齿,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 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关节外强直):关节外上下颌间的皮肤、黏膜和深层次的组织的瘢痕导致的张口受限。 Sialolithiasis(涎石病):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一汽的一系列病变,多见于下颌下腺以及导管,常使涎液排出受阻而继发感染。 Sjogrensyndrome(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特征为由淋巴细胞介入的慢性炎症,主要破坏外分泌腺,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可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Systematic treatmentfordeftlip and palate(唇腭裂序列治疗):唇腭裂患儿不仅有外形畸形,还有语言、吞咽、咬合、颌骨发育、中耳功能和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和畸形,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需多学科协同治疗,由有关学科医师组成治疗小组,按一定序列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逐步完成各种治疗。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为睡眠中呼吸功能调节紊乱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为睡眠中口鼻气流中断超过10S,可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并发症,甚至猝死。 Oral andmaxillofacial surgery(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部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Pedicleflaptransfer(带蒂皮瓣移植):有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的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的皮肤移植,可分为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 Pterygomandibular space(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为腮腺鞘,上为翼外肌下缘,下为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 Bell palsy(贝尔面瘫):指临床上不能确定病因,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 Masseteric space(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骨外侧的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骨下份附着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 Le fortII fracture(Le fortII型骨折):上颌骨骨折的一种类型(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骨折线由鼻额缝经框内侧壁至眶底和颧上颌缝向后至翼突。 Frey syndrome(frey综合征):为腮腺切除后,由耳颞神经的唾液腺分泌神经纤维与皮肤汗腺和血管的神经末梢错位愈合,导致患者咀嚼或味觉刺激时,腮腺区皮肤潮红出汗的症状。 Trigeminal neuralgia(三叉神经痛):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持续时间短,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可查及扳机点。 Nevoid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症。穿刺为较可靠诊断方法,可见皮脂样物质。 Drysocket(干槽症):多见于下颌后牙,拔牙后创口血块没有形成。组病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颈部放射,一般镇痛药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腐臭味强烈。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牵张成骨):通过截骨及程序性对截骨区施加机械力牵引,调动并激活了机体自身抗损伤的再生能力,来修复骨缺损或延长骨骼。本质仍属于骨损伤的愈合。 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牙颌面畸形):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河谷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口腔、颌面和颏下区域的疾病、损伤和畸形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涵盖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和牙骨正畸等专业领域,为患者提供复杂的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和矫正畸形的方案。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概况、常见手术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概况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相对独立于其他医学科学,专注于处理口腔颌面区域的疾病和畸形。口腔颌面外科学需要丰富的解剖学知识、临床技术和手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口腔颌面外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学科。 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常见手术 1. 牙齿拔除手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常常需要执行拔牙手术,包括智齿拔除和其他牙齿的拔除。这些手术通常需要使用手术器械和镇静剂,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顺利。 2. 牙槽骨整复手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有时需要进行牙槽骨整复手术,这是一种复杂的手术过程,目的是修复牙槽骨的形态,为种植牙齿做准备。 3. 颌面畸形矫正手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也进行颌面畸形的矫正手术,例如颌面骨移植、颏下整形等。这些手术能够改善颜面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手术:对于口腔颌面肿瘤的患者,口腔颌面外 科医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医生精确的 操作和细致的治疗计划。 5.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康复:在执行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 康复护理,以便更好地恢复和适应手术后的生活。这包括口腔保健、 伤口护理、营养调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腔颌面外科学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下是一些技术发展的例子: 1. 三维图像重建:通过使用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 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规划手术。这项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颌面和口 腔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手术。 2. 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这种技 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 3. 医疗器械的创新: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突飞猛进,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所需的器械也不断创新和改进。新型的器械可以提供更好的操作 体验和手术结果,使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结语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专注于口腔、颌面和颏下区域的疾病、损伤 和畸形的诊断、治疗和研究的重要学科。通过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

口腔颌面外科学-9 (1)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9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 1.获得性畸形和缺损(acquired deformity and defect)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是指由于疾病或损伤等引起的畸形或组织缺损。 2.随意皮瓣(random flap)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也称皮肤皮瓣,没有知名血管供血,设计时其长宽比例受到一定限制,按其转移形式不同可分为移位皮瓣、滑行皮瓣和旋转皮瓣三种。 3.轴型皮瓣(axial flap)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也称动脉皮瓣,有一对知名血管供血与回流,设计上不受长宽比例限制,常以岛状皮瓣或隧道皮瓣的形式转移。 4.Thiersh皮片(Thiersh skin graft)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即表层皮片,也称刃厚皮片,包括表皮和真皮乳头层,成年人厚度一般为0.2~0.25mm,适用于非功能部位的移植,易成活,抗感染能力强。 5.岛状皮瓣(island flap)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是指一块皮瓣仅含有一条血管蒂的轴型皮瓣,蒂较长,转移灵活。 二、填空题(总题数:24,分数:49.00) 6.整复手术分为 1与 2两类。一般为 3手术,宜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其手术目的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以 4为主。 (分数:2.00) 解析:立即整复延期整复选择性恢复功能 7.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中,用得最多的显微外科技术是 1和 2手术。 (分数:2.00) 解析:显微血管外科显微神经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 KD名词解释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顺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到达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 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 冰冻麻醉: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到达暂时性麻醉的效果。 外表麻醉: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与手术区外表,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浅层组织的痛觉消失。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晕厥: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 全身麻醉: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肌松弛的一种状态。 吸入麻醉:挥发性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脑血液循环,抑制中枢神经所产生的麻醉作用。静脉麻醉: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射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产生的全身麻醉。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不污染环境。 控制性降压麻醉:麻醉期间主动将病人的血压有限度降低的一种方法。减少术中失血、防止输血或大量输液。 低温麻醉:在全麻的基础上,用物理降温法降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以适应复杂手术治疗需要的一种麻醉方法。 镇静:通过药物作用使病人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得到改善或消除,到达精神放松、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治疗的方法。 重症监护治疗:为了抢救有可能好转的危重病人所设立的便于集中监护和加强治疗的专门病房。 阻生牙: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只能局部萌出或完全不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干槽症:多见「下颌后牙,拔牙后创口血块没有形成。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濒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腐臭味强烈。修复前外科:为使义齿取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有效地行使咀嚼功能的外科技术。 牙种植体:为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下颌骨内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骨结合:在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组织,是种植体-骨界面的正常愈合形式。 骨结合式种植体: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的外表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不间隔以任何组织。 袖口:龈界面即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上皮细胞粘附在种植体外表而形成生物学封闭又称袖口。 诱导骨再生膜技术: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屏障,组织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感染: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映的疾患。

口腔外科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请翻译成中文后解释〕 1.impacted tooth 阻生牙〔1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只能局部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的牙〔2分〕。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1分〕 2.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 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1〕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粘膜和或深层次组织的斑痕导致的张口受限〔3分〕。 3.masseteric space 咬肌间隙〔1分〕:位于咬肌与下颌骨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骨下份附丽紧,故潜在间隙位于下颌升支上段外侧。〔3分〕 二、填空:〔共55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1.口腔颌面外科学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英文〕的临床实践在我国古代即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唇裂修补术见于我国西晋朝史书。 2.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麻方法有外表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和冷冻麻醉。 3.在局麻药物中参加血管收缩剂有以下作用:延缓汲取、减轻毒副作用、延长麻醉时间、减少出血。临床上在局麻药中参加肾上腺素的常用浓度为: 1:200,000 ~ 1:500,000 。 4.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时需要麻醉的神经有:上齿槽后神经、上齿槽中神经、腭大神经(3分)。下颌尖牙拔除时需要麻醉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2分〕。 5.牙挺的工作原理包含杠杆原理、轮轴原理和楔的原理,在使用牙挺时绝对不能以邻牙作为支点。 6.可区分左右侧不同设计的牙钳是上颌第一、二磨牙钳;下颌牛角钳使用时除摇动力外,还同时具有楔的作用,可使牙向牙合向脱位。 7.人工种植牙技术的开展为牙列修复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一般种植体可按形状分为: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粘膜内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与骨组织之间的界面有两种:骨结合和纤维-骨结合。 8.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X有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 9.颌周间隙的感染常常引起严峻的张口受限,这些间隙有: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及答案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及答案 1、下列因素中哪项不是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特点:B A.小儿、老年病人多 B.术中多需良好的肌松 C.常有张口困难 D.手术失血多 E.常需鼻插管 2、牙拔除术时,当患者患有下列哪类疾病时,局麻药中应慎用肾上腺素:D A.肿瘤 B.血友病 C.精神病 D.屮状腺机能亢进 E.肺结核 3、下列哪种症状是干槽症的主要诊断依据:C A.拔牙后2~3天出现伤口疼痛 B.牙龈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C.拔牙创内牙槽骨裸露 D.患侧面部肿胀 E.呑咽困难及疼痛 4、一个高位近中阻生牙,为锥形融合根,其存在的阻力有:E A.近中软组织阻力 B.牙冠部骨阻力 C.远中软组织阻力 D.牙根部骨阻力 E.邻牙阻力 5、拔牙术后当日,不正确的方法是:D A.不要反复吸吮创面 B.进食柔软、温热食物 C.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D.饭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E.避免剧烈运动 6、拔牙的禁忌证不包括:B A.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B. —年前发生过心肌梗死 C.不稳定心饺痛 D.恶性肿瘤范圉内的牙 E.有III。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7、妊娠期妇女,必须进行牙拔除术者,最安全的时间是:C A.怀孕1月时 B.怀孕3月时 C.怀孕5月时 D.怀孕7月时 E.怀孕9月时 8、牙钳主要起到钳拔的作用,下列哪种牙钳还同时具有牙挺的作用:D A.上颌前磨牙钳 B.下颌前磨牙钳 C.上颌第三磨牙钳 D.下颌牛角钳 E.上颌第一、二磨牙钳 9、拔除下颌牙时,病员的头位应为:E A.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90度角 B.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60度角 C.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45度角 D.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30度角

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和标答

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和标答 《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A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三叉神经痛 2、舍格伦综合征 3、涎瘘 4、Le FortⅠ型骨折 5、颞下颌关节强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色素痣可分为、和混合痔三种。 2、临床上常用的化学抗癌药物有、和抗生素类、激素类、植物类及杂类。 3、恶性肿瘤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外生型及。 4、窒息可分为、。 5、包扎的作用是为了,并且可以暂时固定骨折段,防止其移位,还有的作用。 6、压迫止血可分为、和填塞止血。 7、下颌骨骨折好发的部位分为、颏正中区、、下颌角骨折。 8、腭裂是由于、联合障碍所导致的。 9、舌癌易发生转移的原因主要为、。 10、恶性淋巴瘤按组织学分为与两类。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混合瘤好发的部位() A、颌下腺 B、舌下腺 C、腮腺 D、腭部小涎腺 E、口腔其他部位小涎腺

2病人张口困难,X线摄片示间隙消失,髁状突和关节凹融合成致密团块,可能是()A、关节盘穿孔破裂B、破伤风关节紧闭C、骨性颌间瘢痕挛缩D、颞下颌关节内强直E、颞下颌关节外强直 3、婴儿唇裂手术后的饮食方法为() A、小汤匙喂食流质 B、吸允母乳 C、普通奶瓶喂流质 D、半流质 E、术后24小时禁食 4腭裂手术两侧松弛切口内填塞的碘仿砂条抽出时间为() A、2天 B、3~4天 C、4~6天 D、7~12天 E、15天以后 5、涎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应注意() A、包膜外肿瘤摘除,面神经解剖 B、应切除肿瘤及全腮腺,保留面神经 C、浅叶肿瘤应切除浅叶、深叶,保留面神经 D、浅叶肿瘤应切除浅叶、深叶,保留面神经 6、在我国最好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 A、牙龈癌 B、上颌窦癌 C、腭癌 D、舌癌 E、颊癌 7、腮腺最常见的“临界瘤”是() A、圆柱瘤 B、混合瘤 C、腺淋巴瘤

口腔颌面外科学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1) 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2) 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 (6) 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 (11)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16)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23)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34)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 (53) 第十章颞下颌关节疾病 (61) 第十一章颌面部神经疾患 (69) 第十二章先天性唇腭裂与面裂 (74) 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 (82) 第十四章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84)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关系诊疗质量与成败。要求方法正确,全面细致,客观有序 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2、面部器官检查:先天畸形,上颌窦癌,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脑脊液耳漏),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 3、淋巴结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与基地有无粘连

垂直链: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上达颅底,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锁骨上淋巴结(系颈深淋巴结下群向锁骨上方扩展的部分) 4、髁突动度检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活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 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 内容: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 6、活组织检查: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 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体层摄影,造影 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1、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包括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学分类模拟题口腔种植外科(一)

口腔颌面外科学分类模拟题口腔种植外科(一) 一、名词解释 1. 口腔种植学(oral implantology) 答案: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主要包括种植外科、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材料、种植力学及种植生物学的内容。 2. 牙种植体(dental implant) 答案:植入牙槽骨内的植入物称牙种植体,是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或颌骨上植入设计的装置。 3. 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答案:负载的种植体表面与周围发育良好的骨组织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直接结合。 4.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答案:指附着在天然牙或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上的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的长度总和。 5. 骨再生膜引导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答案: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二、填空题 1. 牙种植体按植入部位分为4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床上主要是______。 答案: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骨内种植体 2. 牙种植是将______植入______内的手术。 答案:人工牙牙槽骨 3. 目前牙种植体常用的材料金属类主要是______,陶瓷类有______以及一些______。 答案:纯钛及钛合金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材料 4. 种植机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主机马达机头 5. 种植义齿的周围组织与自然牙______,但是种植体与周围牙龈及牙槽突也应有良好的______和______。答案:有区别龈结合骨结合 6. 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即龈界面。上皮细胞黏附在种植体表面而形成______,又称

三年口腔颌面外科名解简答论述题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口腔颌面外科学 2.污染创口 3.一期愈合: 4.阻滞麻醉 5.晕厥: 6.“危险三角区”: 7.干槽症: 8.颌骨骨髓炎 9.清创术 10.上颌骨Le FortⅡ骨折: 11.肿瘤 12.涎瘘 13.舍格伦综合症 14.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5.颞下颌关节脱位 16.颞下颌关节强直: 17.三叉神经痛 18.扳机点: 19.贝尔面瘫 20.面神经麻痹 四、简答题: 1.简述门诊初诊病历记录包括那几项? 2.临床上局麻时常在局麻药溶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如肾上腺素)的目的是什么? 3.简述临床常用的牙钳有哪些? 4.患者因跌倒致1┽松动(Ⅱ°),未见牙齿脱位,请简述其处理要点。 5.拔牙的基本步骤包括哪几点? 6.简述拔牙后注意事项(拔牙术后医瞩)? 7.简述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 8.如何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9.多形性腺瘤为什么属于临界瘤? 10简述下牙槽神经的阻滞麻醉注射标志、注射方法及麻醉区域? 11.简述下牙槽神经的阻滞麻醉注射标志、注射方法及麻醉区域? 12.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 五、论述题及病例分析: 1.试述下牙槽神经的阻滞麻醉注射标志、注射方法及麻醉区域? 2.试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简述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 4.试述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 5.请述面部疖、痈的治疗原则。 6.简述贝尔面瘫的临床特点?

病例分析1. 患者,女,20岁主诉:右下后牙肿痛4天。现病史:4天前感右下后牙肿痛,逐渐加重,开口受限,郏部肿胀明显。1天前出现右下后牙区剧烈跳痛。检查:体温38℃,急性病容。右郏部肿胀明显,开口度一指,8┐水平阻生,远中龈瓣覆盖,红肿,扪痛(++),挤压龈瓣有脓液渗出,6┐近中中龋洞,探痛,叩痛(±),不松动,颊侧前庭沟肿胀,扪痛(++)。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2 患者男性,55岁,因右上颌牙痛三天,右侧眼下、鼻侧肿胀一天而就诊。检查:右侧上颌尖牙远中深龋,探(-),叩(++),松动(-),前庭沟肿胀变浅,同侧鼻侧、眶下区肿胀明显,局部皮温增高,压痛和波动感存在,眼裂变小。体温40℃,食欲下降,精神萎靡。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3 患者,男性,45岁,右侧后下牙反复疼痛半年,口服消炎药后可缓解但反复发作,近一周,疼痛加重,同侧耳颞区放射痛,自觉牙伸长不能咀嚼,右侧下唇发麻,并出现高烧、畏寒、饮食不振。查体:T39.2℃,P108次/分,R24次/分,急性病容,右面部轻微肿胀,右下颌第一磨牙残冠,探死髓,右下颌4567牙松动Ⅱ~Ⅲ°、叩痛,冠周溢脓。白细胞总数为10.3×109/mm3,中性分类为89%。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4 男性,20岁,车祸引起口腔颌面部损伤4小时急诊入院。患者烦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口腔检查:颏部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向下后移位,舌后坠。口内未见明显出血。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5 患儿,4岁,10天前出现感冒发热伴声音嘶哑,经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缓解,2天前,体温再次上升,无声嘶,但出现右侧颌下肿大疼痛。检查: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质地中等偏硬,肿胀范围较大约2cm×3cm,周界不清,患儿体温40℃,白细胞总数13.2×109/mm3,分类中性粒90%。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6 某患者拔牙,注射麻醉药后立即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7 患者女性,17岁,左上颈部肿物1年,有反复消长史,特别是感冒时增大。临床触诊质软,囊性感明显,穿刺液为透明、淡黄色水样清亮液体。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诊断依据。③拟定治疗计划。 病例分析8 某患者一侧下颌骨磨牙区、下颌角及升支部渐进性膨大,按之有乒乓球感,X线片示多房性密度减低影,分房大小相差悬殊。分隔清晰锐利、阴影边缘呈切迹状,阴影内牙根尖有不规则吸收。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缝合的名词解释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缝合的名词解释 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缝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在手术结束后用于修复和恢复切口和组织。缝合技术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了解缝合术中使用的常见名词是非常重要的。 1. 缝合线(Suture) 缝合线是用于缝合切口的材料。常见的缝合线有可吸收和非可吸收两种类型。可吸收缝合线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体吸收和代谢,而非可吸收缝合线需要手术后手动拆线。 2. 缝合针(Suture Needle) 缝合针是用于穿线并将缝合线通过皮肤和组织的工具。根据穿透皮肤的方式,缝合针分为切削针(Cutting Needle)、钩针(Taper Needle)和圆针(Round Needle)等不同类型。 3. 缝合结(Suture Knot) 缝合结用于将缝合线固定在组织中。常见的缝合结有单环结(Square Knot)、双环结(Surgeon's Knot)和打结结(Slip Knot)等。 4. 切口(Incision) 切口是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在组织上切开的线性或曲线形的伤口。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根据具体手术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切口。 5. 切口边缘(Wound Edge) 切口边缘是切口的外缘,常用来描述缝合线穿过组织后的切口边缘,并对缝合线的紧张度进行评估。 6.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下组织是位于皮肤下方的一层组织,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在口腔颌面外 科手术中,常常需要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以避免创口间隙。 7. 黏膜(Mucosa) 黏膜是覆盖口腔颌面部各个组织的一种薄而柔软的粘膜。黏膜被缝合的目的是 促进创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 8. 皮肤(Skin) 皮肤是身体最外层的保护层,由角质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构成。皮肤 的缝合通常采用近皮层缝合技术,以确保创口的美观和皮肤的良好愈合。 9. 引缝(Traction Suture) 引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缝合技术,用于暂时牵引组织,使手术过程更容易进行。引缝通常在手术结束后拆除。 10. 缝合技术(Suturing Technique) 缝合技术是指在手术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缝合的过程。常见的缝合技 术包括简易缝合(Simple Suturing)、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ing)和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ing)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缝合技术是一门深奥而重要的学科,其正确的应用和恰当的 选择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创伤的恢复。通过了解以上常见的缝合名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缝合技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 口腔颌面外科学 名词解释: 扳机点: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为一个或多个。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 一种疾病。 感染:是指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异常繁殖及侵袭,在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 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麻药物或其他方法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的传导功能,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病史记录:是临床医疗工作过程的全面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发病、病情演变、转归和诊断情况。 阻生牙:是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前磨牙>上颌 尖牙>上颌中切牙。 原位癌: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初起时局限于黏膜内或皮肤表层中称原位癌。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出现消瘦、贫血、机体衰竭等症状。 舍格伦综合症: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眼干、口腔黏膜及其它黏膜干燥。断根:指外伤或拔牙术中所造成的牙根折

断而存留与牙槽内的牙根。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一种原因不明,反复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并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改变的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疼痛剧烈,又往往久治不愈,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欲望。 休克:是一种急性微循环衰竭的病症,特别是重要脏器及其它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四肢厥冷,缺氧,昏迷等症状并危及生命者称休克。 无菌伤口:指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多见于外科无菌切口,早期灼伤和某些化学性损伤已经及时处理者,可认为是无菌伤口,口腔颌面外科的无菌创口主要是面、颈部手术创口。 干槽症:是以疼痛和拔牙创愈合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 锐性分离:指使用锐性的手术刀或组织剪,进行精细的层次解剖或分离粘连坚实的瘢痕组织。钝性分离:指利用血管钳、刀柄、剥离子、手指等,对疏松的结缔组织、良性肿瘤等进行的分离,操作时应细致,避免暴力。 癌: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 肉瘤:来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 简答 1、创口的分类? 答:1)无菌创口2)污染创口3)感染创口 2、血管收缩剂的使用目的? 答:1)减慢药物的吸收速度2)延长局部麻醉的维持时间 3)降低毒性反应4)达到增强阵痛的效果5)减少手术部位出血 3、牙拔出术的适应症? 答:1)牙体病2)根尖周病3)牙周病4)牙外伤5)移位、错位牙6)牙槽内吸收7)埋伏牙、阻生牙8)额外牙9)滞留乳牙 10)病灶牙11)治疗需要12)融合牙及双生牙13)骨折累及的牙14)牙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