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郝 琦,麦 清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中图分类号:R39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10-0062-02 在我国,首先阐明荣格学说与后现代思潮之关联的学者是荣格研究者冯川。冯川曾指出,对于精神分析的语言学转向、对于后结构主义、对于当代阐释学,荣格的思想都具有先导意义[1]。本文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从荣格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和诊治中来探讨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之间的契合。

1 荣格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省与诊疗

文化病理学(Pathologie der Kul tur)这样一个组合术语于1912年出现在德文著作5重新感受和评价:论文化的病理学6[2]中,用以揭示文化中的疾患,从而把/病理0的问题从医学领地中拓展出来。这样便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文化需要治疗,还是文化中的个体需要治疗。

临床医生出身的弗洛伊德所做的工作无疑是治疗个体,把/文化病理0问题化整为零地置于他的诊所中一一予以/分析0。而另外一些人处于精神医学体系之外,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人,则采取了不同于个人诊疗的方式,代表了社会文化诊疗的趋向。

在精神分析领域内部,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态度的代表人物则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荣格毕生的研究成果)))分析心理学的思想正是代表了对西方现代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反省和诊治。1.1 荣格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荣格认为,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不是用来对生气勃勃的精神实行/理性0专制的工具,精神现象不可能完全被理智所把握。人文科学如同语言学一样,也具有隐喻、象征或神话的性质。

实际上,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立,正是由于与弗洛伊德的根本分歧,即理性主义这一分水岭。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虽然对于理性主义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破坏了理性主义的基础,然而弗洛伊德本人却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被人们称为/理性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0[3]。在这个问题上,弗罗姆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言论,他说:/弗洛伊德是个理性主义者,他去了解潜意识,是因为他要控制和征服潜意识。相反,荣格属于浪漫主义的,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他怀疑理性和理智,代表着非理性的潜意识对他来说是智慧的最深根源。在他看来,分析治疗的功能是帮助病人接触这种非理性的智慧源泉,并从这种接触中受益。荣格对潜意识感兴趣是取一种浪漫主义的赞赏态度;弗洛伊德的兴趣则是取理性主义的批判态度。他们可以暂时相会,但是又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走

的生物学的脆弱性。这些以对心理生物学的应激反应的个体差为中心说明的模型就是应激)))应付疾病患病性模型。这个模型是根据个人控制而决定是否得病而形成的。另外,应激对健康)))疾病的结果所涉及的影响,我们把它假想为心理)))生理学路径和认知)))行动路径两个路径。应激)))应付疾病患病性模型在讨论研究应激影响疾病的机制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1] COHEN S,KESSLER R,GORDO N LU EDS.Meas uri ng Stress[J].Ne w

York:Oxford Univers ity Press,1995.

[2] STEP TOE A.The links between s tress and i ll ness[J].J ps ychos _

om Res,1991,35:633-644.

[3] PETER SON C,MAIER S F,SELIG MAN M E P.Learned Helples snes s

[J].Ne w York:Oxford Universi ty press,1993.

[4] LAZARUS R S,FO LKMAN 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J].Ne w

York:Spri nger,1984.

[5] VO GELE C,STEP TOE A.Anger inhibi tion and famil y his tory as modu -lators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mental stres s in adolescent boys

[J].J ps ychos om Res,1993,37:503-514.

[6] G OLDBERG L,BREZNITZ S eds.Handbook of Stress[J].New York:

Free Press,1993.

[7] RICE V ed.Handbook of Stress,Coping and Health[J].Cali forn_

ia:Sage,2000.

[8] MCCABE P M ,SCHNEIDERMAN N,FIELD T,et al .Stress,Copi 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 eas e[J].Ne w Jersey:La wrence Erlbaum Assoc-i ates,2000.

[9] CHRISTIE M,FRENCH D.Assess 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 _

ldhood Asthma[J].Chur,Swi tz erland:Harwood Acade mic Publi sher,1994.

[10] ZEIDNER M,ENDLER N S.Handbook of Coping[J].Ne w York:W-i

ley,1996.

[11] DRYDEN W,RENTOUL R.Adul t Cli nical Problems:Cognitive-be -havioral approach[J].UK:Routledge,1991.

作者简介:孙莉(1964-),女,辽宁大连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2000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大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收稿日期:2002-05-08

(责任编辑:王宝瑞)

去;分裂是不可避免的0[4]。所以说,荣格是从根本上反对西

方现代主义的理性霸权。

#

62#Medicine and Philos ophy,October 2002,Vol.23,No.10,Total No.257

荣格与弗洛伊德对理性主义的不同态度,在彼此不同的释梦的方法中可以体现出来。在5论潜意识心理学6(1917)一书中,荣格明确指出了自己的释梦方法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分解简化法0。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综合建构法0,该方法正是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还原论、简约论,提倡整体论的具体反映。

1.2荣格对个人主义的超越

荣格一向认为,精神并非来自个人,而是来自整个民族与人类全体。荣格对集体潜意识的发现,作为精神分析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奠定了超个人的心理基础。

/关系论0思想作为后现代精神分析的主要特征,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基本上是社会性的,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是基本的。因而,/关系0应置于人性发展的最核心位置(王国芳.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0.)。借用霍兰德的表述,即后现代精神分析研究的是存在于人皮之间的人之个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荣格也曾指出,/意识正如广大潜意识领域的表面或表皮0[6]。/集体潜意识0的发现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打通了把个体分割开的/表皮0。在这个潜在的集体的层次上,个体不再是独特的个人,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不能加以分离切割的整体性。

集体潜意识的发现是在弗洛伊德止步的地方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展开了新的视野。以往,人们认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对于精神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的补充与修正。现在看来,随着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集体潜意识又将成为荣格对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新的诠释。

2重读荣格的启示

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物质文明程度高于以往任何时代,而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因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也比以往更为显著。精神分析学虽然以研究人类的精神为己任,由于创立之初受科学主义影响,把自身等同于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因而不可避免地借用了研究自然物的方法,试图通过解剖和分析来认识人的精神。于是,在精神分析学的现代主义阶段,人类丰富复杂的精神生活被简化和还原了。一方面文化病理学问题被简化为个体的问题;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问题被还原为生物层面的问题。简言之,精神被解体了。

2.1从精神分析到精神综合

荣格正是注意到上述问题,深刻地指出,如果用分析的方法把人们已经十分残破的精神/分析0得支离破碎,对于人类的精神家园无疑是一种拆解与摧毁。因而,荣格所做的工作/实质是把精神分析学改造成-精神综合学.0[6]。分析只是综合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综合才是要达到的目的。

/综合0与/分析0的不同,使荣格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一般的精神分析学家通常都把自己对病人的帮助理解为帮助他人/适应0现实、/适应0外部世界。他们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通过分析病人的深层心理,找出其不能与外界和谐的隐秘原因,并通过使病人最终摆脱这些梦魇的纠缠而走向对外部世界的顺从和适应。但荣格心理学却抱着与此完全不同的宗旨。在荣格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达到精神的综合;这种综合只有在病人的心理取向从外部价值的执著返回到内在价值的追求时才能实现。心理治疗不能着眼于/向现实认同0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在心理治疗中,荣格一直着眼于这样一条宗旨,那就是帮助病人摆脱囿于外部世界而不能回归精神故乡和重建精神家园的处境。在对梦、幻觉和各种/症状0的重视中,荣格最终是要病人通过对/自性0(the self)的阐释,达到完整的自我认识,并由此而把握住人生的意义。

2.2恢复精神的独立价值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西方世界19世纪以来的物质主义时代氛围中,人们早已不相信精神还有什么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但与此同时却又因精神的失落而产生出巨大的焦虑、苦闷和空虚。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通过精神分析的途径达到精神综合的目的,并对人类精神的整体性和自主性予以应有的尊重,而不是把它还原为精神以外的某种东西,如物质基础、生物冲动、经济目标或政治需要的附庸。可以说上述工作代表了在精神分析领域对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反省、解构和重建的努力。

荣格的思想如此领先于他的时代,而我们对荣格的认识也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不断得到深化。对于这样一种现象,荣格本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阐述,正如他在探讨艺术的永恒意义时指出的,/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因为种种限制,只能理解它那深邃的意义的一个方面,而不可能完整地理解它的全部意义。只有当时代精神发生演变,只有当人类认识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才有可能揭示这些隐藏的意义0[7]。如此看来,对荣格思想的重新解读,并揭示其隐含的新的意义,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时代精神的演变。

参考文献:

[1]冯川.荣格:神话人格[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229

-269.

[2]叶舒宪.文学与治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

[3]埃利希弗罗姆.弗洛伊德的使命[M].北京:三联书店,1986.

133.

[4]埃利希弗罗姆.弗洛伊德的使命[M].北京:三联书店,1986.62

-63.

[5]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1991.

4.

[6]C S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北京:三联书店,1987.97.

[7]冯川.人文学者的生存方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51.

作者简介:郝琦(1968-),,女,2001年7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2-08-16

(责任编辑:王宝瑞)

#

63

#

医学与哲学2002年10月第23卷第10期总第257期

精神分析类 书目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 《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摩西与一神教》三联书店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好)奥兹本著董秋斯译三联书店 《生与死的对抗》诺尔曼·布朗著冯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弗洛伊德别传》丽连娅·弗莱姆著戎容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爱欲人格》长江文艺出版社 《弗洛伊德》奥·曼诺妮著王世英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弗洛伊德传》叶孟理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何仲生等编著辽海出版社 《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拒斥死亡》(好)恩斯特·贝克尔著华夏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好)杰克·斯佩克特著高建平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与精神分析》彼德·福勒著段炼译四川美术出版社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巴赫金等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好)赖希著张峰译重庆出版社 《后现代精神分析》(好)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精神分析文论》陆扬医山东教育出版社 《潜意识的诠释》王小章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微精神分析学》方迪著尚衡译三联书店 《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极好)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荣格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著三联书店 《人及其象征》荣格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荣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拉·莫阿卡宁著江亦丽等译商务印书馆 《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神秘的原型》(好)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神秘的荣格》杨韶刚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荣格:灵魂的现实性》(好)河合俊雄著赵金贵译河北教育出版社《灵性:分析与体验》申荷永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千面英雄》(好)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破译心灵》(好)詹姆斯·希尔曼著蒋书丽等译海南出版社 《荣格崇拜》理查德·诺尔著曾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与神话》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新华出版社 《建造灵魂的庙宇》刘耀中等著东方出版社 《人格阴影》韦雷娜·卡斯特著陈国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告别牺牲者的角色》韦雷娜·卡斯特著李妍译北京出版社 曼荼罗丛书东方出版社(这是一套书自己比较喜欢的书) 《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阿瑟·科尔曼等著刘文成等译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ETH109 课程名称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 学 号 201420069 姓 名 刘佳琦 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法学 考试时间 2015年6月16日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刘佳琦 摘要: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甚至相关领域学科(比如教育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心灵结构的三个层次,并由此对教育提出个别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自我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引言 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它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为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在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广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话之后,提出来的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 在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psyche)被当作人格的总体,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包含在心灵里面,它所注重的是人格的统一性及其与整体的一致性,其核心理论是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荣格认为,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人类所应做的,首先是保护这种整体性,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格整体,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分化、整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精神统一。荣格认为,作为总体的心灵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下面本文将分别介绍其各自的内涵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 荣格认为自我意识出现于生命的早期,甚至有可能先于出生,它是唯一一个能够被我们的直觉直接感知的方面。我认为对我们人类而言,自我意识主要起辨别的作用,意识能够区分自我和非我、主客体、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等。正是因为意识的发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 心理咨询的模式 心理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与测验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7版)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典案例 咨询师手册 行为疗法 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 认识领悟疗法 阿德勒疗法 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 催眠术理论与临床 登天的感觉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心理门诊 心理与人生美国精神障碍案例集 心灵解锁:心理咨询78题 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 《少有人走的路》 《内心枷锁》 《追寻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史讲课讲稿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 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 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 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学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文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智慧 【摘要】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在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提出来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作为其理论精髓的集体无意识思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格层次结构学说、性格的类型、人格探索的方法等人格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转移现象和应对策略加以梳理,并浅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荣格、意识与无意识、性格类型、转移 ——————————————————————————————————-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其无意识理论,采纳了精神分析的方法,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己为轴心,将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人性等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他特有的思想结构,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 人格的结构和内容 一、意识——精神事实对于自我的一种关系。 意识是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它源于无意识领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从无意识领域和外部世界中汲取内容,当这些内容与自我发生联系时即成为意识。其本质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意识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1.外部功能(即心理活动机能):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感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 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 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人满意 直觉: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和去向何方。 2.内部功能:记忆功能、意识功能的主观因素、情绪 二、个体无意识(又称下意识)——被压抑或遗忘的个体知觉和经验 情结是个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体后的产物。荣格认为,情结以类似本能的方式运作。说“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们对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直接的、特指性的反应。然而与本能不同的是,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创伤、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制约等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情结对心理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但是,对于意识自我来讲,那些苦恼的情感经验、精神创伤等个人生活经历又都可以成为加深个人见识,增强自我的适应,使人格更充实的有利条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原型要素就是透过情结的经验被体验的。 受地域、民族、经验的不同影响,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的内容和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个体无意识具有相对性,它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同个人无意识的偶然事件可能易于被召唤到觉醒的意识中来比,组成个体无意识的一切冲动和愿望、模糊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的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体潜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二)原型 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他所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与各种情绪的构成有关,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独特的形式,集体无意识具有普遍的表现方式,它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

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原型意象 荣格用原型意象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但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原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于是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作是原型的象征性表现。 无意识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 象征的物质成分使意识处于激活状态,意识受到象征的激活,而把兴趣指向象征,并力求去理解它。这就是说,象征除了“能量转换者”的动力学作用之外,也是“意识塑造者”。它迫使心理去同化象征中所包含着的一种或多种无意识内容。同时,由于原型及原型意象总是具有其集体无意识的渊源,因而一旦将这些理论运用在实际的临床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利用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本身所包含的治愈功能与作用,在这种意义上,意象、象征与想象,也就成为荣格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与特色。 荣格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以及自己的临床观察与验证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行为。 1、阿尼玛 阿尼玛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最新-《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 精品

《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 一、对美国历史的消解对历史的消解是具有后现代性的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影视作品常借助科学幻想片的模式,表达对人类现存困境和未来世界的深深忧虑,但它们提供的影像世界作为我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又加重了后现代生活现实与虚拟、历史与假说的混淆。 例如,在电影中,猫王普莱斯利风靡世界的经典扭胯动作,其实是跟小时候患有腿疾的小阿甘所学的。 又如,阿甘多次出现在具有历史意义的黑白影像中,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解历史的方法。 在电影中,历史也就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而已,并且同其他所虚构出来的故事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这一特征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中对于历史的态度。 影片中,阿甘准备进入学校,却遭遇了美国反对种族歧视的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的重大事件。 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宣布取消美国大学一直存在的种族隔离政策,同意黑人学生进入白人学校学习,当时的亚拉巴马州州长华莱士堵在学校注册大楼的门口,要阻止几名黑人学生进入学校。 这时,阿甘出现在纪录片的黑白影像中,站在州长的身旁,并且探头探脑向镜头张望。 阿甘在这段纪录影像中成为美国历史的见证人,电影要安排阿甘参与到这一历史事件中去。 影像中,正在进入学校注册的黑人女学生的书本掉在了地上,对事件缘由毫不知情的阿甘从人群中若无其事地走了出来,捡起书并交给了黑人女生。 阿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美国历史中,这种融入的过程流畅并且完全不露痕迹。 再如,阿甘因为在大学橄榄球场上的特殊表现,而成为了全明星队成员,甚至受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接见。 在黑白影像中,肯尼迪总统与阿甘握手,总统对阿甘所说的话也非常有意思,其转身对着镜头微笑着,银幕上的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而真实。 阿甘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美国历史融为一体,电影甚至将他设置成一名无意间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郝 琦,麦 清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中图分类号:R39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2)10-0062-02 在我国,首先阐明荣格学说与后现代思潮之关联的学者是荣格研究者冯川。冯川曾指出,对于精神分析的语言学转向、对于后结构主义、对于当代阐释学,荣格的思想都具有先导意义[1]。本文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从荣格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和诊治中来探讨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之间的契合。 1 荣格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省与诊疗 文化病理学(Pathologie der Kul tur)这样一个组合术语于1912年出现在德文著作5重新感受和评价:论文化的病理学6[2]中,用以揭示文化中的疾患,从而把/病理0的问题从医学领地中拓展出来。这样便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文化需要治疗,还是文化中的个体需要治疗。 临床医生出身的弗洛伊德所做的工作无疑是治疗个体,把/文化病理0问题化整为零地置于他的诊所中一一予以/分析0。而另外一些人处于精神医学体系之外,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人,则采取了不同于个人诊疗的方式,代表了社会文化诊疗的趋向。 在精神分析领域内部,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态度的代表人物则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荣格毕生的研究成果)))分析心理学的思想正是代表了对西方现代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反省和诊治。1.1 荣格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荣格认为,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不是用来对生气勃勃的精神实行/理性0专制的工具,精神现象不可能完全被理智所把握。人文科学如同语言学一样,也具有隐喻、象征或神话的性质。 实际上,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立,正是由于与弗洛伊德的根本分歧,即理性主义这一分水岭。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虽然对于理性主义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破坏了理性主义的基础,然而弗洛伊德本人却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被人们称为/理性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0[3]。在这个问题上,弗罗姆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言论,他说:/弗洛伊德是个理性主义者,他去了解潜意识,是因为他要控制和征服潜意识。相反,荣格属于浪漫主义的,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他怀疑理性和理智,代表着非理性的潜意识对他来说是智慧的最深根源。在他看来,分析治疗的功能是帮助病人接触这种非理性的智慧源泉,并从这种接触中受益。荣格对潜意识感兴趣是取一种浪漫主义的赞赏态度;弗洛伊德的兴趣则是取理性主义的批判态度。他们可以暂时相会,但是又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走 的生物学的脆弱性。这些以对心理生物学的应激反应的个体差为中心说明的模型就是应激)))应付疾病患病性模型。这个模型是根据个人控制而决定是否得病而形成的。另外,应激对健康)))疾病的结果所涉及的影响,我们把它假想为心理)))生理学路径和认知)))行动路径两个路径。应激)))应付疾病患病性模型在讨论研究应激影响疾病的机制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1] COHEN S,KESSLER R,GORDO N LU EDS.Meas uri ng Stress[J].Ne w York:Oxford Univers ity Press,1995. [2] STEP TOE A.The links between s tress and i ll ness[J].J ps ychos _ om Res,1991,35:633-644. [3] PETER SON C,MAIER S F,SELIG MAN M E P.Learned Helples snes s [J].Ne w York:Oxford Universi ty press,1993. [4] LAZARUS R S,FO LKMAN 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J].Ne w York:Spri nger,1984. [5] VO GELE C,STEP TOE A.Anger inhibi tion and famil y his tory as modu -lators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mental stres s in adolescent boys [J].J ps ychos om Res,1993,37:503-514. [6] G OLDBERG L,BREZNITZ S eds.Handbook of Stress[J].New York: Free Press,1993. [7] RICE V ed.Handbook of Stress,Coping and Health[J].Cali forn_ ia:Sage,2000. [8] MCCABE P M ,SCHNEIDERMAN N,FIELD T,et al .Stress,Copi 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 eas e[J].Ne w Jersey:La wrence Erlbaum Assoc-i ates,2000. [9] CHRISTIE M,FRENCH D.Assess 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 _ ldhood Asthma[J].Chur,Swi tz erland:Harwood Acade mic Publi sher,1994. [10] ZEIDNER M,ENDLER N S.Handbook of Coping[J].Ne w York:W-i ley,1996. [11] DRYDEN W,RENTOUL R.Adul t Cli nical Problems:Cognitive-be -havioral approach[J].UK:Routledge,1991. 作者简介:孙莉(1964-),女,辽宁大连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2000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大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收稿日期:2002-05-08 (责任编辑:王宝瑞) 去;分裂是不可避免的0[4]。所以说,荣格是从根本上反对西 方现代主义的理性霸权。 # 62#Medicine and Philos ophy,October 2002,Vol.23,No.10,Total No.257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完整版)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 成长小说作为一个小说类型,肇始于西方启蒙主义时期。20世纪的现代中国也产生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成长小说。本文采用发生学、文化学和叙事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从五四到解放30年时段 的中国现代成长小说进行初步的整体勘探。本文共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绪论首先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 果界定了成长小说的概念内涵,并为厘定筛选文本而进一步对中国现 代成长小说进行了要素分析,避免遗漏和误选。其次,通过对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的探讨,意在指出目前的研究缺憾, 国内学者对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研究集中在当代这一时段,而对 现代成长小说的整体把握和个案分析都明显欠缺。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和认真梳理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已经势在必行。再者,提出本文具体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由于论题本身的性质,自然会涉及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而研究的体例和框架又决定了论 文还会涉及发生学、叙事学、主题学、文化研究等学科,这就更需要 利用各学科所长而避其所短的综合研究视角才能有效地驾驭论题。第一章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发生。这一章主要采取探源和发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探讨现代性语境下成长问题的提出,又以此为切入探讨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发生的历史原因和个人动机。第一节考察了成长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性缺席,并对成长小说在中国叙事文 学传统中的匮乏进行深度溯源。第二节以西方成长小说为参照系,论 证了现代性语境下成长问题的提出,指出五四个人主义话语作为现代

成长小说发生的价值原点。第三节从“新人”的公共形塑考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方向和规约。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选取各时代的重要期刊杂志或报纸考察论证了五四新人、革命新人、民族新人和翻身新人的理论塑形,指出这四种新人集中代表社会理性所期待的理想人格,并直接影响和开启现代成长小说对“新人”的想像。第四节集中论证了作家的主体意图,从小说家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虚构(或纪实)他人的成长故事两方面考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发生的个人动机。第二章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嬗变轨迹和叙事类型。这一章主要以史学和叙事学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综合理论视角梳理分析了中国现代成长小说30年来的嬗变轨迹和叙事类型。第一节将从五四到解放30年时段的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划分为开端、爆发和收获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征和主题内涵。由于五四作家集中于对传统人格的剖析和反思,更多的人物形象是因袭着传统文化积弊的病态的老中国儿女,“新人”的成长想像还是一个奢侈的话题,所以五四开端期的现代成长小说在叙事上尚显稚嫩,数量上也不够丰富,但已基本具 备成长小说的主题内涵和叙事特征。左翼革命爆发期的现代成长小说在数量上明显增多,并呈现出“民族寓言”式的写作趋势,主要表现为:个人成长与外在重大社会事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长主人公逐渐大龄化、生理意义上的成长被忽略,精神发育成为这一阶段成长小说的重心;叙事结构和模式逐渐趋同化、固定化。由于个人的成长越来越被视作民族国家历史本质的象征,成长的方向也越来越合历史目的性,因而这一阶段的成长小说已经开始被规约为“教育叙事”。抗战收获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的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体潜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二)原型 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他所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与各种情绪的构成有关,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 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独特的形式,集体无意识具有普遍的表现方式,它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学与行为,因为男人内在的这种原型意象,既可以成为男人向上的促动者,也可以成为堕落的诱惑者。 实际上,荣格曾把阿尼玛描述为一种灵魂形象,往往在男人的心情、反应、冲动以及任何自发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某种既定的作用,男人总是倾向于某个现实的女性对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和心灵的投影。 任何带有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总是会在梦中出现的,阿尼玛也是这样。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分别为: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 夏娃: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 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 玛丽亚:爱恋中的神性; 索菲亚: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创造源泉。 1、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被其阿尼姆斯所占据的女人,则会失去很多女性的色彩。但是能够辨析与关注其阿尼姆斯存在的女性,则能够从这原型的意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女性内在阿尼姆斯的发展阶段: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女人的阿尼姆斯出现在梦中的时候,最初往往表现以某种大力士或运动员的形象,然后会出现计划、行动以及独立自主的形象,接着会有类似“教授”、或“牧师”等指导意义的形象,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在思想方面,非常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的叛逆态度,在人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分离,外在的世界作为人的异己的、陌生的、对立的环境包围了孤独无靠的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中常见的主义。在艺术特征上,现代主义主张表现论,反对再现论,强调主观性、自我表现。重视艺术想象,强调艺术直觉提出心里现实主义的理论吧内心的想象高置于客观现实之上。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

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那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以及主流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对比了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同时论述了这两种主义水火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一个硬币的正面,那后现代主义就是硬币的反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逆向继承,这两种主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理性主义;以人为本;形式 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源于建筑设计。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贵族服务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享受这一殊荣,因为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无非就是君王、教会和国家。有为西方学者说的好“穷人是不配享有设计的”,设计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本该就是为富人服务的。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当时这个新建筑运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这次运动的主流思想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非常一致的。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的转变

第25卷第2期 2004年6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Da l i an 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 i a l Sc iences ) Vol .25,No .2Jun . 2004 收稿日期:2004204215 作者简介:卜畏(19772),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张丽华(19642),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 要从事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及应用心理学研究。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的转变 卜 畏, 张丽华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文章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发展及演变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发展变化,探讨了这一转变过程中两大流派对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并着重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深远影响和跨时代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转变 中图分类号:B 8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7X (2004)022******* A tran sition from psychoana lysis to hu man istic psychology BU W e i , ZHANG L i 2hua (Educa tion S choo l ,L ia oning No r m a l Unive rs ity ,D a lia n 116029,C hina ) Abstract :T ak ing the theo retical developm en t and evo lu ti onary p rocess of the tw o great p sycho logical schoo ls of the p sychoanalysis and the hum an is m as the m ain line,based on the com parison betw een their research con ten t’s and m ethods’developm en ts and changes,th is pap er exp lo res the en ligh tm en t and the though t b rough t by these tw o great schoo ls du ring the tran siti on peri od fo r the research of m odern p sycho logy,and em phatically analyzes the far 2reach ing influence and the tran s 2epoch sign ificance of the p sychoanalysis schoo l .Key words :p sychoanalysis;hum an istic p sycho logy;tran siti on 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之日起,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百年风雨中,在经历了各大理论流派间的互相排斥、诋毁、乃至攻击中,最终阔步走向了心理学流派间的统合、包容和整合的繁荣之势。不难看出,正是蕴藏在各理论流派研究中的某些共同因素,使得心理学家们觉得很有必要彼此携手合作,来更好的探讨人类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同时,人本关怀和社会文化也在不同的侧面推动并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传统心理学也因此由简单、模式化的以“方法为中心”的实证主义研究转向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学、释义学的研究取向。与此同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对自我和人格研究的再度关注,使心理学家认识到有必要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所富有 的深远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以其中颇具影响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心理学理论流派为代表,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或许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两大理论体系给我们当代研究者所带来的有关自我、人本、社会、文化乃至方法论的启发和思考。 一、两大学派的自我观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马斯洛、 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两者理论来源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大量个案的分析和研究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前者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