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难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9∶16,其中小多边形的周长为36 cm,则较大多边形的周长为 )

A.48 cm B.54 cm C.56 cm D.64 c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而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

解: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9:16,

面积比是周长比的平方,

则大多边形与小多边形的相似比是4:3.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因而设大多边形的周长为x,

则有=,

解得:x=48.

大多边形的周长为48cm.

故选A.

考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如果两个相似正五边形的边长比为1:10,则它们的面积比为()

A.1:2 B.1:5 C.1:100 D.1:10

【答案】C

【解析】

根据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两个相似正五边形的相似比是1:10,可知它们的面积为1:100.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8,CD是AB边上的中线,作CD的中垂线与CD交于点E,与BC交于点F.若CF=x,tanA=y,则x与y之间满足()

A .2244x y +=

B .2244x y -=

C .2288x y -=

D .2288x y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CD =

12AB =AD =4,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 =∠ACD ,得出tan ∠ACD =GE CE

=tan A =y ,证明△CEG ∽△FEC ,得出GE CE CE FE =,得出y =2FE ,求出y 2=24FE ,得出24y

=FE 2,再由勾股定理得出FE 2=CF 2﹣CE 2=x 2﹣4,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

∵在△ABC 中,∠C =90°,AB =8,CD 是AB 边上的中线,

∴CD =

12

AB =AD =4, ∴∠A =∠ACD ,

∵EF 垂直平分CD , ∴CE =12

CD =2,∠CEF =∠CEG =90°, ∴tan ∠ACD =

GE CE =tanA =y , ∵∠ACD+∠FCE =∠CFE+∠FCE =90°,

∴∠ACD =∠FCE ,

∴△CEG ∽△FEC , ∴GE CE =CE FE

, ∴y =2FE

, ∴y 2=

24FE , ∴24y

=FE 2, ∵FE 2=CF 2﹣CE 2=x 2﹣4, ∴24y

=x 2﹣4, ∴24y

+4=x 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6,D为AB中点,OB交CD于点Q,Q是y=k

x

上一点,

k的值是()

A.4 B.8 C.16 D.2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延长根据相似三角形得到:1:2

BQ OQ=,再过点Q作垂线,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QF、OF,进而确定点Q的坐标,确定k的值.

【详解】

解:过点Q作QF OA

⊥,垂足为F,

OABC

Q是正方形,

6

OA AB BC OC

∴====,90

ABC OAB DAE

∠=∠=?=∠,

D

Q是AB的中点,

12BD AB ∴=, //BD OC Q , OCQ BDQ ∴??∽,

12BQ BD OQ OC ==, 又//QF AB Q ,

OFQ OAB ∴??∽,

∴22213

QF OF OQ AB OA OB ====+, 6AB =Q , 2643QF ∴=?

=,2643OF =?=, (4,4)Q ∴,

Q 点Q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4416k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出点Q 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如图,在△ABC 中,A ,B 两个顶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 'B 'C ,使得△A 'B 'C 的边长是△ABC 的边长的2倍.设点B 的横坐标是﹣3,则点B '的横坐标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作BD ⊥x 轴于D ,B′E ⊥x 轴于E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到B′C =2BC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解:作BD ⊥x 轴于D ,B′E ⊥x 轴于E ,

则BD∥B′E,

由题意得CD=2,B′C=2BC,∵BD∥B′E,

∴△BDC∽△B′EC,

1

'2 CD BC

CE B C

==,

∴CE=4,则OE=CE?OC=3,

∴点B'的横坐标是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位似变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O,则AO DO

=

().

A.1

3

B

25

C.

2

3

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易证△ADE≌△BAF,从而进一步得△AOD∽△EAD.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E=BF,AD=AB,∠EAD=∠B=90?

∴△ADE≌△BAF

∴∠ADE=∠BAF,∠AED=∠BFA

∵∠DAO+∠FAB=90?,∠FAB+∠BFA=90?,

∴∠DAO=∠BFA ,

∴∠DAO=∠AED

∴△AOD ∽△EAD ∴12

AO AE DO AD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1AB =,在BC 上取一点E ,沿AE 将ABE ?向上折叠,使B 点落在AD 上的F 点,若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D 的长为( )

A .2

B 3

C 15±

D 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设AD=x ,由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AB =, 设AD=x ,则FD=x-1,FE=1,

∵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 ∴EF AD DF AB

=,即111x x =-, 解得:1152x +=,2152

x -=(不合题意,舍去) 经检验15x +=

,是原方程的解. ∴15AD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得到比例式.

8.如图,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E为AB中点,DE交AC于点F,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则DOE

的面积是()

A.2B.3

2

C.1D.

9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找到三角形底边和高与平行四边形底边和高的关系,利用面积公式以及线段间的关系求解.分别作△OED和△AOD的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高的关系,进而求解.

【详解】

解:如图,过A、E两点分别作AN⊥BD、EM⊥BD,垂足分别为M、N,则EM∥AN,

∴EM:AN=BE:AB,

∵E为AB中点,

∴BE=1

2 AB,

∴EM=1

2 AN,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

∴2×1

2

×AN×BD=8,

∴AN×BD=8

∴S△OED=1

2

×OD×EM=

1

2

×

1

2

BD×

1

2

AN=

1

8

AN×BD=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以及面积公式.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以下几种做法:①面积比是边长比的平方比;②分别找

到底和高的比.

9.若△ABC ∽△DEF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2︰3,则S △ABC ︰S △DEF 为( )

A .2∶3

B .4∶9

C .2

∶3 D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

224()39ABC DEF S S ==V V . 【详解】

因为△ABC ∽△DEF ,所以△ABC 与△DEF 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所以S △ABC :S △DEF =(

23)2=49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如图,点E 为ABC ?的内心,过点E 作MN BC P 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若7AB =,5AC =,6BC =,则MN 的长为( )

A .3.5

B .4

C .5

D .5.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接EB 、EC ,如图,利用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得到∠1=∠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2=∠3,所以∠1=∠3,则BM=ME ,同理可得NC=NE ,接着证明△AMN ∽△ABC ,所以

767MN BM -=,则BM=7-76MN①,同理可得CN=5-56

MN②,把两式相加得到MN 的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

连接EB 、EC ,如图,

∵点E 为△ABC 的内心,

∴EB 平分∠ABC ,EC 平分∠ACB ,

∴∠1=∠2,

∵MN∥BC,

∴∠2=∠3,

∴∠1=∠3,

∴BM=ME,

同理可得NC=NE,∵MN∥BC,

∴△AMN∽△ABC,

∴MN AM

BC AB

=,即

7

67

MN BM

-

=,则BM=7-

7

6

MN①,

同理可得CN=5-5

6

MN②,

①+②得MN=12-2MN,

∴MN=4.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1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a,b)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对应点为P′(1

2

a+1,

1

2

b﹣1).已知A,B,C是不共线的三个点,它们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的对应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S1,△A′B′C′的面积为S2,则用等式表示S1与S2的关系为()

A.S1

1

2

=S2B.S1

1

4

=S2C.S1=2S2D.S1=4S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P及其对应点判断出变换的类型,再依据其性质可得答案.【详解】

由点P(a,b)经过变换后得到的对应点为P′(1

2

a+1,

1

2

b﹣1)知,

此变换是以点(2,﹣2)为中心、2:1的位似变换,

则△A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为4:1,

∴S1=4S2,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几何变换类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应点的坐标判断出其几何变换类型.12.如图,将图形用放大镜放大,应该属于( ).

A.平移变换B.相似变换C.旋转变换D.对称变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放大镜成像的特点,结合各变换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知,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属于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所以属于相似变换.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形的识别,关键要联系图形,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得出.

13.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的中点,且BE⊥AC于点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F=1

2 CF

B.∠DCF=∠DFC

C.图中与△A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5个D.tan∠CA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AE=12AD=12BC ,又AD ∥BC ,所以12

AE AF BC FC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过D 作DM ∥BE 交AC 于N ,得到四边形BMDE 是平行四边形,求出BM=DE=

12BC ,得到CN=NF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BAE ∽△ADC ,得到CD 与AD 的大小关系,根据正切函数可求tan ∠CAD 的值,故D 错误,符合题意.

【详解】

解:A 、∵AD ∥BC ,

∴△AEF ∽△CBF , ∴AE BC =AF FC

, ∵AE =

12AD =12BC , ∴AF FC =12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D 作DM ∥BE 交AC 于N ,

∵DE ∥BM ,BE ∥DM ,

∴四边形BMDE 是平行四边形,

∴BM =DE =12

BC , ∴BM =CM ,

∴CN =NF ,

∵BE ⊥AC 于点F ,DM ∥BE ,

∴DN ⊥CF ,

∴DF =DC ,

∴∠DCF =∠DFC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图中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AC

D ,△BAF ,△CBF ,△CAB ,△AB

E 共有5个,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设AD =a ,AB =b 由△BA

E ∽△ADC ,有

b a =2a .

∵tan ∠CAD =

CD AD =b a =2

,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计算,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4.(2016山西省)宽与长的比是51-(约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给我们以协调和匀称的美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黄金矩形:作正方形ABCD ,分别取AD 、BC 的中点E 、F ,连接EF :以点F 为圆心,以FD 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作GH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则图中下列矩形是黄金矩形的是( )

A .矩形ABFE

B .矩形EFCD

C .矩形EFGH

D .矩形DCGH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得DF 的长,再根据DF=GF 求得CG 的长,最后根据CG 与CD 的比值为黄金比,判断矩形DCGH 为黄金矩形.

【详解】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CD=2,CF=1

在直角三角形DCF 中,22125DF +=5FG ∴=

51CG ∴=

512

CG CD ∴= ∴矩形DCGH 为黄金矩形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金分割,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黄金矩形的概念.解题时注意,宽与长

的比是51

2

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图中的矩形ABGH也为黄金矩形.

15.如图,△ABC中,∠BAC=45°,∠ACB=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当点C1、B1、C三点共线时,旋转角为α,连接BB1,交AC于点D.下列结论:①△AC1C 为等腰三角形;②△AB1D∽△BCD;③α=75°;④CA=CB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得到△ABC≌△AB1C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1=AC,于是得到△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1=∠ACC1=3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1AC=120°,得到∠B1AB=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1B=30°=∠ACB,于是得到△AB1D∽△BCD;故②正确;由旋转角α=120°,故③错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C1AB1=∠BAC=45°,推出∠B1AC=∠AB1C,于是得到CA=CB1;故④正确.

【详解】

解:∵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

∴△ABC≌△AB1C1,

∴AC1=AC,

∴△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

∴AC1=AC,

∴∠C1=∠ACC1=30°,

∴∠C1AC=120°,

∴∠B1AB=120°,

∵AB1=AB,

∴∠AB1B=30°=∠ACB,

∵∠ADB1=∠BDC,

∴△AB1D∽△BCD;故②正确;

∵旋转角为α,

∴α=120°,故③错误;

∵∠C1AB1=∠BAC=45°,

∴∠B1AC=75°,

∵∠AB1C1=∠BAC=105°,

∴∠AB 1C =75°,

∴∠B 1AC =∠AB 1C ,

∴CA =CB 1;故④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网格中的两个三角形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进行判断.

【详解】

如图,位似中心为点D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注意:两个图形必须是相似形;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点;对应边平行.

17.如图,顶角为36o 的等腰三角形,其底边与腰之比等k ,这样的三角形称为黄金三角形,已知腰AB=1,ABC ?为第一个黄金三角形,BCD ?为第二个黄金三角形,CDE ?为第三个黄金三角形以此类推,第2020个黄金三角形的周长()

A .2018k

B .2019k

C .2018

2k k + D .2019(2)k k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求出前几个三角形的周长,进而找出规律:第n 个黄金三角形的周长为k n-1(2+k ),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AB=AC=1,

∴△ABC 的周长为2+k ;

△BCD 的周长为k+k+k 2=k (2+k );

△CDE 的周长为k 2+k 2+k 3=k 2(2+k );

依此类推,第2020个黄金三角形的周长为k 2019(2+k ).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找出各个三角形周长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已知一组平行线////a b c ,被直线m 、n 所截,交点分别为A 、B 、C 和D 、E 、F ,且 1.5AB =,2BC =, 1.8DE =,则EF =( )

A .4.4

B .4

C .3.4

D .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列出比例式,然后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

解:∵////

a b c

∴AB DE

BC EF

=即

1.5 1.8

2EF

=

解得:EF=2.4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利用定理正确列出比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连接BE,过点D作BE的平行线交AC于点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D AE

BD EC

=B.

AF DF

AE BE

=C.

AE AF

EC FE

=D.

DE AF

BC FE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详解】

∵DE//BC,∴AD AE

BD EC

=,故A正确;

∵DF//BE,∴△ADF∽△ABF, ∴AF DF

AE BE

=,故B正确;

∵DF//BE,∴AD AF

BD FE

=,∵

AD AE

BD EC

=,∴

AE AF

EC FE

=,故C正确;

∵DE//BC,∴△ADE∽△ABC,∴DE AD

BC AB

=,∵DF//BE,∴

AF AD

AE AB

=,∴

DE AF

BC AE

=,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关系是关键.

20.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 -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

A .1.5cm

B .1.2cm

C .1.8cm

D .2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2知,点P 在AC 、CB 上的运动时间时间分别是3秒和4秒,

∵点P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cm ,

∴AC=3,BC=4.

∵在Rt △ABC 中,∠ACB=90°,

∴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如图,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则易得△ABC ∽△ACH . ∴CH AC BC AB =,即AC BC 3412CH CH AB 55

??=?==. ∴如图,点E (3,

125

),F (7,0). 设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123k b {507k b

=+=+, 解得:3k 5{21b 5

=-=.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321y x 55

=-+. ∴当x 5=时,()3

216PD y 5 1.2cm 555==-?+

==.

故选B.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A 、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则 A B 一定是分式 B .()2442a a a ÷=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 D .若35,34m n ==则253 2m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A. 若 A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B 是分式.故此选项错误. B. ()244844a a a a a ÷=÷=,故故此选项错误.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故此选项正确. D. 若35,34m n ==则()22253 332544 m n m n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各定义、性质及运算法则是关键. 2.若2m =5,4n =3,则43n ﹣m 的值是( ) A .910 B .2725 C .2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求解. 【详解】 ∵2m =5,4n =3,

∴43n﹣m= 3 4 4 n m = 3 2 (4) (2) n m = 3 2 3 5 = 27 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2a?3a=6a B.(3a2)3=27a6 C.a4÷a2=2a D.(a+b)2=a2+ab+b2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A、2a?3a=6a2,故此选项错误; B、(3a2)3=27a6,正确; C、a4÷a2=a2,故此选项错误; D、(a+b)2=a2+2ab+b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等知识,正确化简各式是解题关键.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5B.a2?a3=a6C.(a2)3=a6D.(ab)2=ab2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a2与a3不是同类项,故A错误; B.原式=a5,故B错误; D.原式=a2b2,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5.如果多项式4x4+ 4x2+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A不可能是(). A.1 B.4 C.x6D.8x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逐一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4x4+ 4x2+1=(2x+1)2, ∴A=1,不符合题意, ∵4x4+ 4x2+ 4不是完全平方式,

最新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全集汇编附答案(3)

最新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全集汇编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点M 在CD 的边上,且1DM =,AEM ?与 ADM ?关于AM 所在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 旋转90°得到ABF ?,连接EF ,则cos EFC ∠的值是 ( ) A 17 1365B 6 1365 C 7 1525 D . 61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首先证明 AEH EMG V :V ,则有 1 3 EH AE MG EM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求 ,,,EH BN CG EN 的长度,进而可求FN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度,最后利用 cos FN EFC EF ∠= 即可求解. 【详解】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则 90AHG MG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3,90AD AB ABC C D ==∠=∠=∠=? , ∴四边形AHGD,BHEN,ENCG 都是矩形. 由折叠可得,90,3,1AEM D AE AD DM EM ∠=∠=?====, 90AEH MEG EMG MEG ∴∠+∠=∠+∠=? , AEH EMG ∴∠=∠, AEH EMG ∴V :V , 1 3 EH AE MG EM ∴ ==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 222AH EH AE +=Q , 222(1)(3)3x x ∴++= , 解得4 5 x = 或1x =-(舍去), 125EH BN ∴== ,65 CG CD DG EN =-== . 1BF DM ==Q 17 5 FN BF BN ∴=+= . 在Rt EFN △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13EF EN FN =+=, 17 cos 1365 FN EFC EF ∴∠= =. 故选:A . 【点睛】

初二数学好题难题集锦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难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 +=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22y x xy -、N =2 22 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形 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 A,,(101) B,是它的两个端点.(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2,1 -),且 P(1 -,-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 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 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 OPCQ周长的最小值.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1) 一、选择题 1.如果长方形的长为2(421)a a -+,宽为(21)a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A .228421a a a -++ B .328421a a a +-- C .381a - D .381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然后再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S 长方形=(4a 2?2a +1)(2a +1)= 322814422-++-+a a a a a =8a 3+1,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其运算方法:()()++=+++a b p q ap aq bp bq 是解题的关键. 2.计算3x 2﹣x 2的结果是( ) A .2 B .2x 2 C .2x D .4x 2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3x 2﹣x 2 =(3-1)x 2 =2x 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1ab ab -= B 3=± C .222()a b a b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实数的平方根、幂的乘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详解】 解: A 项,2ab ab ab -=,故A 项错误; B 3=,故B 项错误;

C 项,222()2a b a ab b -=-+,故C 项错误; D 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2236()a a a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 (1)实数的平方根只有正数,而算术平方根才有正负.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 4.已知: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根据前面各式的规律可猜测:101+103+105+…+199=( ) A .7500 B .10000 C .12500 D .25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1至199的奇数的和减去1至99的奇数和即可. 【详解】 解:101+103+10 5+107+…+195+197+199 =22119919922++????- ? ????? =1002﹣502, =10000﹣2500, =7500,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类规律与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2235x y xy x y += B .()323626ab a b -=- C .()22239a b a b +=+ D .()()22339a b a b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别化简即可. 【详解】 A .22x y 和3xy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初中八年级数学 4、图形的相似

第1页 共3页 数学测试(4) 一.选择题 1、两地实际距离是500m,画在图上的距离是25cm ,若在此图上量的A 、B 两地相距为4cm ,则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800m B 、8000m C 、32250m D 、3225m 2、如图,矩形ABCD 中,DE ⊥AC ,E 为垂足,图中 相似三角形共有(全等除外)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3、如图,D 为△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连结AD ,要 使△ABD ∽△CBA ,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 A 、 BC AB CD AC = B 、BD AB =2 ·BC C 、AD BD CD AB = D 、CD AC =2·BC A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B 、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角三角形相似 C 、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5、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点E 、F 。图中共有8个三角形,如果把一定相似的三角形归为一 类,那么图中的三角形可分为( )类。 A .2 B .3 C .4 D .5 6.已知 0432≠==c b a ,则 c b a +的值为( ) A.54 B.45 C.2 D.2 1 7.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6,2,⊿A ′B ′C ′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3,如果⊿ABC 与⊿A ′B ′C ′相似,那么⊿A ′B ′C ′的第三边长应该是( ) A.2 B. 22 C.26 D.3 3 8.如图,AB 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梯脚B 距墙脚1.6m,梯上点D 距墙1.4m,BD 长0.55m,则梯子的长为( ) A.3.85m B.4.00m C.4.40m D.4.50m 5.如图,∠ACB=∠ADC=90°,BC=a,AC=b,AB=c,要使⊿ABC ∽⊿CAD,只要CD 等于( ) A.c b 2 B.a b 2 C.c ab D.c a 2 9.一个钢筋三角架三 长分别为20cm,50cm,60cm,现要再做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只有长为30cm 和50cm 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0、在△ABC 与△中,有下列条件:①;⑵ ③∠A =∠;④∠C =∠。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 △ABC ∽△的共有( )组。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C 、BD 相交于点O ,若S △OAB :S △OBC = 1:4,则S △OAD :S △OCB = 。 12、在口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DE :CE=2:3,连接AE 、BE 、BD 且AE 、BD 交于F , 则S △DEF :S △EBF :S △ABF = 。 13、如图,DE//BC ,CD 和BE 相交于点O ,S △DOE :S △COB =16:25,则AD :DB= 。 14、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A 1B 1C 1D 1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正方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若AC=2,则平移的距离是 。 15、如图,D 为△AB C的边AC上的一点,∠DBC=∠A,BC=2,△BCD与△ABC 的面积比是2:3 ,则CD= 。 16、如图,已知△ABC中,DE//FG//BC,(1)若 AD:FD:FB=1:2:3,则S1:S2:S3= ;(2)若S1:S2:S3=1:2:3,则AD:FD:FB= 。 C B A '''C B BC B A AB ''=''C A AC C B BC ''= ''A 'C 'C B A '''第5题 A B C D E F D A B C E 第2题图 A B D C 第 3题 第8题图 第9题图 O D C B A F E D C B A E O D C B A D 1C 1 B 1 A 1D C B A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初中数学难题精选(附答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1B1C1D1都是正方形,A2、B2、C2、D2分别是AA1、BB1、 CC1、DD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 BC 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 D2 C2 B2 A2 D1 C1 B1 C B D A A1 B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 (1)求证:AH=2OM; (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 2、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 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求证:AP=AQ.(初二)

F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经典难题(三)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全集汇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111A B C ?相似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因为111A B C ?中有一个角是135°,选项中,有135°角的三角形只有B ,且满足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AB 为O e 的直径,C 为O e 上一点,弦AD 平分BAC ∠,交弦BC 于点E ,4CD =,2DE =,则AE 的长为( ) A .2 B .4 C .6 D .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D=∠BA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DCB=∠BAD ,证明△DCE ∽△DA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 ,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解:∵AD 平分∠BAC ,

∴∠CAD=∠BAD , 由圆周角定理得,∠DCB=∠BAD , ∴∠CAD=∠DCB ,又∠D=∠D , ∴△DCE ∽△DAC , ∴DE DC DC DA =,即244AD =, 解得,AD=8, ∴AE=AD -DE=8-2=6,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60°,AC =2,D 是AB 边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E 是BC 边上一点,且∠CDE =30°.设AD =x ,BE =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出4,23,AB BC ==4,23,BD x CE y =-=然后判断△CDE ∽△CBD ,继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y 与x 的关系式,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及答案

A P C D B 初二数学经典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A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1)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 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 22y x xy -、N =22 2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 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 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 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中考必备】初三数学难题集锦

初中数学难题集锦 1.(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已知∠D =30°. ⑴求∠A 的度数; ⑵若点F 在⊙O 上,CF ⊥ 2.(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抛物线2y ax bx =+(a ≠0)的顶点在直线112 y x =--上,且过点A (4,0). ⑴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 ,是否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B ,使四边形OPAB 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B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设点C (1,-3),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确定一点D ,使A D C D -的值最大,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 3.(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且AB =40cm ,AD =BC =20cm ,∠ABC =120°.点P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着射线B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着线段CD 运动,当点Q 运动到点D 时,所有运动都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⑴如图1,当点P 在线段BC 上且△CPQ ∽△DAQ 时,求t 的值; ⑵在运动过程中,设△APQ 与梯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图1Q P D C B A A B 备用图A B C 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交x 轴于A 、B 两点,直线FA⊥x 轴于点A ,点D 在FA 上,且DO 平行⊙O 的弦MB ,连DM 并延长交x 轴于点C. (1)判断直线D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设点D 的坐标为(-2,4),试求MC 的长及直线DC 的解析式.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3 2x 2+b x +c ,经过A (0,-4)、B (x 1,0)、 C (x 2,0)三点,且x 2-x 1=5. (1)求b 、c 的值;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 ,使得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角线的菱形;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B P O 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00)(20)O A ,, ,,点B 在第一象限且OAB △为正三角形,OAB △的外接圆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过点C 的圆的切线交x 轴于点D .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 (3)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AD ,上的两个动点,且EF 平分四边形ABCD 的周长. 试探究:AEF △的最大面积?

初中数学 图形的相似

图形的相似 考点一、比例线段 (3分) 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在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若四条a ,b ,c ,d 满足或a :b=c :d ,那么a ,b ,c ,d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线段的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 c b b a =或a :b=b : c ,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①a :b=c :d ?ad=bc ②a :b=b :c ac b =?2 (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d b c a =(交换内项) ?=d c b a a c b d =(交换外项) a b c d =(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 (3)反比性质(交换比的前项、后项): c d a b d c b a =?= (4)合比性质: d d c b b a d c b a ±=±?= (5)等比性质: b a n f d b m e c a n f d b n m f e d c b a =++++++++?≠++++==== )0( 3、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2 15-AB ≈0.618AB 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5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n m b a =d c b a =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难题及答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P C G F B Q A D E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答案:D 初中数学易错题及答案 1. 4 的平方根是.(A ) 2 (B ) ?、2 (C ) _2 ( D ) 2 . 解:..4 = 2 , 2的平方根为二'”2 2. 若|x|=x ,则x 一定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答案:B (不要漏掉0) 3. 当 x 时,|3-x|=x-3。答案:x-3 丸,贝U x3 4. 乎_分数(填“是”或“不是” 答案:三 是无理数,不是分数。 5. 尺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__ 。 答案:"6 = 4, 4的算术平方根=2 6. _________ 当m= 时,J _m 2有意义 答案:-m 2 X ),并且m 3 4 X ),所以m=0 x 5 +x —6 7分式 2 -的值为零,贝u x= ______________ ■ x -4 (A) a ::: -2, (B ) a - -2 , (C ) a ■ -2 , (D ) a 一 -2 . 2 - 答案:I x-6=0 ... x 「2,X 2 二 [x 2 -4 H0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 -2(k -1)x k 0总有实数根?则K [k —2式0 答案:i . /-k<3 且 k = 2 9.不等式组 x= -2, a .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_3「.x 「3

10. 关于X的不^-<3等式4x-a"的正整数解是1和2:则a的取值范围是。 4 答案:2且3 4 11. 若对于任何实数X,分式于」总有意义,则C的值应满足______ . x +4x +c 答案:分式总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所以分母X2+4X+C =0无解,--C〉4 12. 函数v=也土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3 x -1 -0 、,‘ 答案:「X昌 |x +3鼻0 13. 若二次函数y =mx2-3x+2m-m2的图像过原点,贝U m = _______________ . m = 0 2- m = 2 2m - m =0 14 .如果一次函数y=k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辽x乞6,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 -11兰y兰9,求此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x = - 2 _|_x = 6 \ x =-2_|_x = 6 t . t,、“ 答案:当时,解析式为:时,解析式为 |y--11y=9 l y=9 y--11 15.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与坐标轴有 _______ 交点。 答案:1个 16 .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这种提高2元的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_________ 元. 答案:6元 17.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6,则最小角的正弦等于________ . 答案:3 或口5 4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图文答案(1)

初中数学图形的相似图文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点M 在CD 的边上,且1DM =,AEM ?与ADM ?关于AM 所在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 旋转90°得到ABF ?,连接EF ,则cos EFC ∠的值是 ( ) A 171365 B 61365 C 71525 D .61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首先证明 AEH EMG V :V ,则有13 EH AE MG EM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求 ,,,EH BN CG EN 的长度,进而可求FN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度,最后利用cos FN EFC EF ∠= 即可求解. 【详解】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则 90AHG MG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3,90AD AB ABC C D ==∠=∠=∠=? , ∴四边形AHGD,BHEN,ENCG 都是矩形. 由折叠可得,90,3,1AEM D AE AD DM EM ∠=∠=?====, 90AEH MEG EMG MEG ∴∠+∠=∠+∠=? , AEH EMG ∴∠=∠, AEH EMG ∴V :V , 13 EH AE MG EM ∴==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 222AH EH AE +=Q , 222(1)(3)3x x ∴++= , 解得45 x =或1x =-(舍去), 125EH BN ∴==,65 CG CD DG EN =-== . 1BF DM ==Q 175FN BF BN ∴=+= . 在Rt EFN △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13EF EN FN =+=, 17cos 1365 FN EFC EF ∴∠= =. 故选:A . 【点睛】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难题精选

初三数学总复习辅导学习资料(6)——几何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 C 2、 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 C 2 D 2是正方形.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5.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F 6.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 CD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 7.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 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 8.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 E

中考数学好题难题集锦

中考数学好题难题集锦 一、分式: 1、如果abc=1,求证++=1. 2、已知+=,则+等于多少? 3、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4、已知M=、N=,用“+”或“﹣”连接M、N,有三种不同的形式,M+N、M ﹣N、N﹣M,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y=5:2.

二、反比例函数: 5、一张边长为16cm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cm)与宽y(c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12cm,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6、如图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A(1,10),B(10,1)是它的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7、如图,⊙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8、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值.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题汇编附答案(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题汇编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随机抽取某校八年级60名女生测试一分钟仰卧数,依据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数分布直方图,则这60名女生仰卧起坐达到优良(次数不低于41次)频率为(). A.0.65 B.0.35 C.0.25 D.0.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在40.5~60.5的频数除以总数60,得出结果即可. 【详解】 这60名女生仰卧起坐达到优良(次数不低于41次)的频率为156 0.35 60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学会观看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总数. 2.老师布置10道题作为课堂练习,学习委员将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绘制成右图,问答对8道题同学频率是( ) A.0.8 B.0.4 C.0.25 D.0.0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条形统计图,求出答对题的总人数,再求出答对8道题的同学人数,然后利用答对8道题的同学人数÷答对题的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答对题的总人数:4+20+18+8=50(人)

答对8道题的人数: 20人 ∴答对8道题的同学的频率:20÷50=0.4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利用条形统计图得出答对题的总人数与答对8道题的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3.某校为了了解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下面5个判断中正确的有() 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1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1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 【详解】 解: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正确;②800名学生是总体,错误: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正确;④1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错误;⑤1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4.某牧场为估计该地区山羊的只数,先捕捉20只山羊给它们分别做上标志,然后放回,待有标志的山羊完全混合于山羊群后,第二次捕捉80只山羊,发现其中2只有标志,从而估计该地区有山羊() A.400只B.600只C.800只D.1000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捕捉80只山羊,发现其中2只有标志,说明有标志的占到 2 80 ,而有标记的共有20只, 根据所占比例列式计算即可.【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