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公开课(2)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公开课(2)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公开课(2)

分数乘整数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方法,并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7个12是多少? 8个11是多少? 10个6是多少?

(3)计算:

1/6+2/6+3/6= 7/10+7/10+7/10=

计算7/10+7/10+7/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

教师板书: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比较2/9X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X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X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2)引导观察:2X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X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3)总结:请学生观察总结2/9X3的计算方法。(师生交

流)

根据2/9X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2/9X3按简便方法计算。

3.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2)只列算式:(学生完成后,师生再交流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1/4+1/4+1/4+1/4=( )×

( )

7个1/10是多少?

3个3/10是多少?

(3)计算: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7/15X4= 3/4X8=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练习一5、6题。

2回延安优秀教案

2回延安优秀教案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倾吐的浓浓亲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浓郁的乡土亲情,培养爱家爱国之情。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人。1945年,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剧本《白毛女》。他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都是深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著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写作背景:1940年至1946处,贺敬之一起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他的心情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 读准字音心窝(wō)羊羔(ɡāo)糜子(méi)油馍(mó)盏(zhǎn)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羊肚就是养胃,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做“白羊肚毛巾”。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各物。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白生生: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新课导入(师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并掌握怎样先约分。 3.自主探索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计算分数乘小数、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5.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3.利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又有着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在教材说明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教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分数乘整数................................................1课时 2.分数乘分数................................................1课时 3.分数乘小数................................................1课时 4.乘法运算定律推广..........................................1课时 5.解决问题(1)..............................................1课时 6.解决问题(2)..............................................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回延安》教案

《回延安》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通过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文章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有关“信天游”的文体知识,学习比兴、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 2.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2)品读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抒发感情的技巧。 2.难点: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预设: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延安) 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的革命者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预习课文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糜.子(méi)脑畔.(pàn)油馍.(mó) 眼眶.(kuàng)窑.洞(yáo)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登时:立即,立刻。 白生生:形容非常白。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2.了解作者 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人。1924年出生,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该剧剧本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他的作品以政治抒情诗为主,擅长从比较开阔的角度反映时代的重大问题,并以在生活中提炼的某种思想作为构思的线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作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3.写作背景 1940年,诗人到延安,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无比兴奋,因此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4.了解文体知识 信天游 也叫“顺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回延安》全诗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时,大量采用比兴、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质朴,感情热烈。全诗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民歌风格,而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读出韵味 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先提示指导,然后让学生读,也可以先让学生读,然后指出不足,

优质课教案《两小儿辩日》

优质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 李立峰 淮滨县王店二中 2017-3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 “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分数乘整数教案设计

分数乘整数 大英县石门小学:李俊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活动中,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计算?计算出结果后还应注意什么? 81+82+83= 103+103+10 3= 观察比较两题的特征。第二小题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学生回答) 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例题) (1)、学生读题 (2)、探讨题意: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线段图)

3、列式探究计算方法 师: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 2,要求人跑了几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什么? 生:求3个11 2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如何列式? 生:用加法计算:11 611222112112112=++=++ 用乘法计算:112×3 (3个11 2) 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怎样计算呢? 师引导学生:112×3=11 6113211222112112112=?=++=++ 学生讨论总结法则(抽生回答) 教师板书、出示课件: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生齐读。 4、教学例2 计算:38 ×6 ①学生独立计算。一生上黑板板演 ②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③比较计算过程,你觉得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哪? 引导发现:第一种是先乘再约分,第二种是先约分再乘。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9 38 ×6=3×68 = 188 = 94 4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2》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

Unit2My schoolbag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 2.词汇:Chinese book,English book,math book,notebook,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难点: 1.发音:have,math book,story-book,schoolbag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story-book与Chinese book,English book,math book 教具准备: 1.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头饰。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2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教师说simon says:Clean the board….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问答: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问答练习。 2.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pencil,pen,pencil-case,ruler,ersaser, crayon,book,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让学生熟悉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 教师手拿两支铅笔,说:I have two pencils. 教师提问: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手拿一个书包,提问:How many schoolbags do you have? 学生回答:I have…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schoolbag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回延安表格式教案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18年3月3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作业 板 书 设 计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Iou3)白羊肚子巾(du3)糜子(mei2) 黍类(shu3)馍(mo2 )喘(chuan3 )眶(kuang1)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 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 “几辈辈”等, 都有 “一……又 ... 一”的意思。 (2)二十里铺: 延安城东二十里的一个村。1945年作者 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 送到那里。 (3)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5)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似表示需要迅 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6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哪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 迹。 (7)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 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四、听录音朗读 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五、再读诗,有感情地朗读 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忆延安, 圣地养育我感激 话延安, 欢聚话今昔喜悦 看延安, 旧貌换新颜赞颂 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读准下列加点 字的音 解释词语 学生交流思考 学生交流思考 听录音朗读 组长查阅 教 学 感 悟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白鹭》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白鹭|人教(部编版) <<白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 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默默水田飞(),隐隐夏木啭黄鹂。板书:白鹭 2、指名介绍白鹭。出示图片。 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大文豪郭沫若先生

甚至觉得“白露本身就是一首诗”。板书:诗 (二)品味 1、仔细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画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2、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垂钓图(静) 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多媒体出示图片,你能读一读吗?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着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瞭望图(悠) A、赏析“望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如果不是在望哨,它可能在-----;如果它是在望哨,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眼睛灵活的转动,那样伶俐,或许在选择理

分数乘整数教案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欧求海时间:2014-09-04 课题名称:分数乘整数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理念,但是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他们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也有一定的理解,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算法以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但是,由于受直观思维的束缚,学生在归纳算法时可能只会总结算法而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处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让学生充分探究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的逻辑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成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读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最新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 PartA公开课教学设计

Unit2 PartA参考教案 Cleaning Day 一、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stand,blackboard。 2.学习句子:Yang Ming is standing on a chair. He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She is cleaning the desk. 3.学习字母h在单词中的读音。 4.学说韵律诗:Cleaning Day. 5.功能:根据大扫除的情景描述正在做的事情。 ◆语言技能目标 1.能认读和正确书写单词stand,clean,desk,chair,blackboard,window 和door。 2.通过学习,能用XXX is cleaning... .来描述大扫除的过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stand,clean,blackboard和door等。 2.书中人物的头像。 3.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三、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师生互致问候。

2.师生自由对话,如: How are you? What’s your English name? How is the weather?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 When do you clean your classroom?等。 3.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说:“On... we clean our classroom.... is our Cleaning Day.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Cleaning Day.”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2 Cleaning Day Part A Step 2 Review 复习单词chair,desk,window,blackboard,classroom等,并教学单词door。 1. 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chair,与学生做下列对话活动: T: What’s this? S: It’s a chair. T: How do you spell “chair”? 请一学生上台,在“椅子”的简笔画旁写出单词chair,并复习巩固。 2.教师采用同样方法复习desk,blackboard和window。 3.教师在适当的位置上画一个门,引出door的教学。 4.教师将所有的画合成为一间教室简图,如下图,教师说:“This is a... .”由此复习单词classroom。 5.游戏——看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单词卡片:classroom,desk,chair,blackboard,door 等,随机抽取卡片,学生快速说单词。 Step 3 Presentation (一)句型教学 1.教师呈现课本第9页的图1的多媒体画面,或请同学们看课本第9页的第一幅图。教师说:“It’s Friday. The pupils of Class One,Grade Four are in the classroom. What do they often do on Friday? Yes,they often clean their

2回延安教案

2回延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朗读成诵,理解诗人在每节诗中运用“信天游”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所表达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难点 体会信天游的艺术特征(比兴)。 朗读法、启发式。 延安挂图、有关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1945年,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1.写作背景

贺敬之语:“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2.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短的只有一节。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常采用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字、铺排等表现方法。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荡的兴味与艺术魅力。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注意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等感情。 2.提问:本诗共五个章节(即部分),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讨论、明确: 第一节: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节: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节: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3.提问: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1.本诗是“回延安”,如果把“回”改成“去”“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里,显得无比的亲切,“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去”“到”没有这种效果。 2.诗歌第一节,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运用“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3.“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在第二节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

公开课教案 (2)

教学内容: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8页的例2是让学生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一方面能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探究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补充例1的目的一是复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二是通过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补充例2是一道典型题,是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矩形面积的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x k y =(k ≠0)中k 的几何意义。 四、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 1.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kx (k ≠0)呢?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五、例习题分析 例2.见教材P48,用描点法画图,注意强调: (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 例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32)1(--=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 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1-=kx y (k ≠0)自变量x 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 <0,则m -1<0,不要忽视这个条件 略解:∵3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m 2-3=-1,且m -1≠0 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 -1<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整数》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数乘整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为之后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习的迁移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观察、讨论、比较、验证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与师生互动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交流、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乘整数例1、例2》PPT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3=( ) ×4( ) 10×=( ) (二)课堂设计 1. 直接导入(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 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迅速进入学 习状态。】 2.问题探究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①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 (个) 预设2: (个) 预设3: 汇报时,重在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和怎样计算的。 ②比较分析 师:比较以上3种方法,哪种列式比较简便? 92×3 3×9 2 师:结合题意说一说 92× 3 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分数乘整数,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 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公开课教案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uncle, aunt, cousin, son, daughter, photo, family tree, of, grandma,grandpa,mom,dad 2、能力目标: 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家谱 Target language: This is my friend. These are my parents. That is my sisters. Those are my grandparents. 3、情感目标: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家人,热爱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并熟练运用有关家庭成员的表达法。 2、巩固如何介绍家人。 三、Teaching steps Step 1Greetings and revision: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 A:Good morning ! B: Good morning ! A:How are you ? B: I'm fine, thanks.And you ? A:I'm fine,too. Step 2 Lead in 1.Play a guessing game and learn new words. mother’s father (grandpa) father’s mother(grandma) father and mother(parents) mother’s brother(uncle) mother’s sister(aunt) uncle’s daughter (cousin) grandpa’s son (dad) grandpa’daughter(mum) 2.Ss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3.Practice the words 1.First,teacher says Chinese,Ss say English

1.2.1排列(优质公开课教案)

1.2.1排列 上课班别:高二授课教师: 教材:人教版选修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 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 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 内容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是对完成一件事的所有方法的一个划分,依分类计数原理解题,首先明确要做的这件事是什么,其次分类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分类的标准,最后在确定的标准下进行分类.分类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保证每类办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分步计数原理是指完成一件事的任何方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个步骤,必须且只需连续完成这几个步骤后才算完成这件事,每步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这件事.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地位是有区别的,分类计数原理更具有一般性,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先分类,每类中再分成几步.在排列、组合教学的起始阶段,不能嫌罗嗦,教师一定要先做出表率并要求学生严格按原理去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深刻、理解到位、思路清晰,才会做到分类有据、分步有方,为排列、组合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教学过程:

分数乘整数教案

《分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年级:五年级设计者:王莹工作单位:西宁市国际村小学810000 邮编:联系电话: 5 / 1 《分数乘整数》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二、学情分析

能正本节课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课时六、教学时间:1七、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能应用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复习旧知(二)5 / 2 9+9+9+9+9=() 改写成:()X( )=( ) ()X( )=( ) 表示()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125X8=( )表示() 45X60=( )表示()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说说乘法的意义吗? (三)、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2块,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1 31、示例9人一共吃多少块?:1.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问题2块是什么意思?先读题让学生找出信息并说一说9你能试着用图表示出题意吗?小组合作出示问题2. 方法: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2、

探究意义,感悟方法2个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1()学生汇报, 求3926?22222?2 ==(块)=方法1:++ 399999263?22??222222 =+3=:2×+==(块)=方法 39999999)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 联系: 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 乘法.5 / 3 22223 ×+=教师板书:+9999)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32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个加法表示392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4)×92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92362222?2?2?2的积做分子,分母乘3====,用分子2++ 3999999不变.)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5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四)3一袋面包重?kg,3袋重多少kg 102222233?3?39,说一3==×3=学生独立完成后,结合=×和++ 39991010109)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 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母说一说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不变)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五)、当堂训练、计算(说一说怎样算)171422 ×××9 6 ×3 071527思考:为什么先约分 再相乘比较简便?2、火眼精睛366)(×2=×2= 77744444)(4=×++=555555 / 4 3、应用题

Unit 2 Great minds 教案-公开课-优质课(上教版九上精品)

Module 1 Geniuses Unit 2 Great minds 教案 Period 1 I. Teaching Aims: 1. Learn and master n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lbert Einstein and his driver and some other great minds. 3.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listening ability. II. Teaching Main Points: 1.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listening ability. 2. Master some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II.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To read and listen effectively. 2.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V. Teaching Methods: 1. Fast reading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ssage “Two Geniuses”. 2.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ie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3. Individual, pair and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 V. Teaching Aids: The blackboard, computer, projector, audiotape, flashcards, pictures V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Step 2 Revision and lead-in Ask some questions: 1. Who is your most respect? 2. Do you know any great men? 3.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se great men?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回延安》》教案(含教学反思)

2回延安 1.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1946年,诗人离开延安,1956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诗的音乐性,且具有联想丰富,奔放热烈的特点。 目标导学一:品读诗歌,概括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第五层: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2.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