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习题整理

自考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习题整理
自考消费经济学-重点讲义习题整理

单项选择题

1.1.作为消费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的消费是指(C)A生产消费B.能源消费C.生活消费D.家庭消费

1.2.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A)A.消费资料B.消费条件C.生产资料D.消费方式

1.3.英国古典政治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对消费的基本观点是(A)A.节制不必要的消费B.放纵人们多消费C.增加所有消费品高税收D.多发放工资

1.4.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D)A.威廉政策B,西斯蒙C.亚当斯密D.庞巴维克

1.5.对消费问题有较多论述的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套是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A)A.重农学派B.需求不足C.纯产品D.享乐学派

1.6.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他的基础理论是(A)A.有效需求理论B.纯产品理论C.技术分析理论D.社会阶层理论

1.7.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学派的消费思想基础上,科学地论述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所处的地位及其生产关系是(A)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决定生产C.消费对分配不起作用D.消费对交换没影响

1.8.微观消费问题是从(A)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A.微观消费主体B.宏观消费主体C.国民收人角度D.货币政策角度

1.9.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C)A.平行关系B.并列关系C.不是平行并列关系D.无任何关系

1.10.通过研究社会消费发展趋势(A)提出了社会消费水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A.马歇尔B.大卫·李嘉图C.配第D.西斯蒙

1.11、消费经济学在(A)以后,才逐步成熟。A、20世纪3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8世纪3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1.12.宏观经济学考察的对象是(B)A.单个行业B.国民经济活动C.单个市场D.单个企业

1.13、(A)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A.消费需求B.心理需求C.生产需求D.微观需求

1.14.消费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对总体经济影响不仅仅与总量相关,还与(D)相关。A.精神B.物质C.心理D.结构

1.15、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B)概念。A.形式B.相对C.不确定D.绝对

1.16.消费经济学属于(A)范畴。A.应用经济学B.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

1.17.在凯恩斯经济学中,(B)理论是其整个理论基础。A.无效需求B.有效需要C生产需求D.消费需求

1.18.消费者的含义是指能够做出(A)的基本单位。A.独立的消费决策B.依靠别人做出决策C.无行为能力D.盲目决策

1.19、消费者通过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得到的满足程度叫(B)A.边际效用B.效用C.生产效用D.习惯性

1.20.消费者的支出受过去的收人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叫(A)A.不可逆性B.习惯性C.示范性D.心理反应

1.21.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受周围人影响这叫8费者行为的(B)A.不可逆性B.示范性C.可逆性D.习惯性

1.22.在消费者行为示范作用上,(A)发挥着重要作用。A.社会阶层B.政府命令C.消费习惯D.收入水平

1.23.多数消费者都是(A)A.生产者B、食利者C儿童D.妇女

1.24.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依(B)为转移。A.交换B.消费C、原料来源D.流通

1.25.凯恩斯考察资本主义演变趋势时采用了(A〕方法。A.历史分析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

2.1.消费行为的基本原则是(A)A.效用最大化B.买更多的商品C.买高档产品D.不花钱

2.3.预算约束线的科率越大,表示(A)A,横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纵轴数值成倍变化B。竖轴每一单位的变化将引起横轴数值成倍变化C、互不影响D.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小

2.4.当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那么他的预算约束线会(B)A。平行向内移动B.平行向外移动C.旋转D.静止不变

2.5、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划分(C)A.是绝对的B.对不同收人者是一样的C一不是绝对的D.同一消费者任何时候都一样

2.6.用收入弹性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是否正确(A)A.对B.不对C.不一定D.有时对

2.7.消费者会在收人的约束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正确的提法(A)A.正确B.不正确C.有时正确D.有时不正确

2.8.生产力发展,集体消费部分增加,则个人消费所占比重(A)A.下降B、增加C.基本不变D.与集体消费的增减无关

2.9.所谓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是(C)A.节日B.假期C.闲暇时间D.娱乐时间

2.10.决定消费方式的根本因素是(D)A.消费关系B.消费水平C.生产关系D.生产力水平

2.11.研究消费者消费决策,就是要考察(A)消费者如何分配收人问题。A.单个B.集体C。国家D.社会

2.12.追求(B)极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A.生产B.效用C.产量D.精神

2.13.对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建立在消费者是(A)的假设下的。A。完全理性B.非理性C、盲从性D、贪心性

2.14.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下选择最优商品组合行为叫(C)A.消费无限制B.理性消费C.预算约束D.生产约束

2.15.预算约束线斜率是由这两种商品(D)决定的。A.品种B.数量C.颜色D.价格

2.16.预算约束线越陡,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B)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零

2.17.收人的变化引起预算约束线(A)移动A.平行向外或向内B.一定向内C、一定向外D.非平行

2.18.预算约束线越平坦,为增加一个单位商品要放弃的其它商品就越(A)A.少B.多C。不一定D.趋于无穷大

2.19、随收入增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也增加的商品是(B)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无关商品

2.20.随收人增加,消费者对商品需求越少的商品OH(A)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非有用商品D.无用商品

2.21.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人变化的反应程度叫(A)A.需求收入弹性B.价格弹性C.生产弹性D.交叉弹性

2.22.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划分是”(D)A.瞬时的B.绝对的C.永久的D.不是绝对的

2.23.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那么该商品是(A)A.生活必需品B.高档商品C.低档商品D.吉芬商品

2.24,预期收人能够调节消费者在(A)选择。A.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B.生产和消费C.消费和流通D.厂家和消费者

2.25.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叫(B)A.交叉弹性B.需求价格弹性C.替代效应D.收人弹性

2.26.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减少,这两种商品是(B)关系。A.替代B.互补C.无关系D.不确定

2.27.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叫(A)A.交叉弹性B.需求弹性C.收入弹性D.无弹性

2.28.价格上升就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这就是(B)A.互补B.替代品C.交叉品D.中性商品

2.29.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叫(A)A.需求价格弹性B.需求交叉弹性C.收入弹性D.边际弹性

2.30.随消费品增加,消费者感到边际效用逐渐减少,这个规律叫(A)A.边际效用递减B.边际效用递增C.总效用递减D.无效用

2.31.消费者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等于商品的(B)A.总效用B.价格C.数量D.效用

2.32、他必支付的金额和他本来愿意支付的金额之差是(B)A.效用多余B消费者剩余C.边际效用递减D.生产剩余

2.33.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不同进行等级划分叫(A)A.社会阶层B.消费群体C.阶级斗争D.合作伙伴

2.34.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的愿意支付的金额叫(B)A.边际效用B.支付意愿C.总效用D.偏好

2.35.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文化同一性的群体,这些群体称(A)群。A.亚文化B.非文化C.欧文化D.美文化

2.36.人们行为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叫(C)A.本能B.人性C.动机D.心理

2.37.需要的满足在同一需要层次的内部也有一个(C)发展。A.购买动机B.由深到浅C.由浅到深D.低阶层

2.38.较大范围内的从众行为叫(A)A.消费流行B.消费跟风C.消费盲从D.互相攀比

2.39.消费支出选择有赖于(B)实现。A.生产市场B.消费品市场C.收人水平D.流通领域

2.40.(A)发展是消费品市场发育的重要方面。A.商业B.工业C.农业D.服务业

3.1.百事可乐降价了,有的消费者认为“我的收人购买增加了”,所以“我可以买更多的面包和更多的百事可乐”这是(A)A.收人效应B.替代效应C.收人替代效应D.储蓄效应

3.2.百事可乐降价了,有的人认为“我放弃每一块面包,可以得到更多的百事可乐,所以我更少买面包,多买百事可乐这是(B)效应。A.收人效应B替代效应C.消费效应D.收人加替式

3.3.在考虑两种效应的最后结果,我们认为收人效率和替代效应部增加了百事可乐的购买,所以,消费者(A)购买更多的百事可乐。。A.肯定B.不肯定C.不能D.完全不能

3.4.退休是储蓄的最重要动机之一.这常被称为(A)A.生命周期储蓄B.消费储蓄C.交易储蓄D.税后储蓄

3.5.社会保障(A)这种银行帐户式的养老金。A.不是B.是C.不全是D.不一定

3.6.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A)A.储蓄帐户B.补贴款C.利率收人D.养老金

3.7.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人们退休前后的消费数量(A)A.不会影响B.会影响C.颇有影响D.不一定

3.8.如果王华村数量为T的税可以筹集数量为T(1+r)的社会保障福利,他退休时将得到(A)元。A.T(1+r)B.(1十r)C.TD.O

3.9.社会保障制度将对私人储蓄形成(A)A.排剂B.支持C.不排剂D.无所谓

3.10.任何降低贷款利率的变动对贷款者讲(D)A.既有收人效应,也有替代效应B.只有收人效应C.只有替代效应D.无任何效应

3.11.资本市场的改善使人们的处境变得更好,这意味着今大和明天人们愿意消费得(A)A.更多B更少C.不一定D.绝对不知道

3.12.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使人(A)储蓄A.减少B.增加C.不减少D.不一定

3.13.克勤克俭的消费观念使人们(A)储蓄。A.增加B.减少C.不增加D.不一定

3.14.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人们在消费与储蓄间的选择,更主要地依据(A)变动。A.实际利率B.名义利率C.不一定D.风险预期

4.1.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是(A)A.投资B.消费C.储蓄D.收益

4.2.为生产性企业进行实物投资所提供需的资金叫(B)A.实物投资B。金融投资C.消费投资D.挤兑

4.3.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投资叫(A)A.实物投资B.消费投资C.金钱投资D.股票投资

4.4.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投资是(C)A.实物投资B.资产投资C.金融投资D.珠宝投资

4.5.资产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叫(A)A.流动性B.固定性C.非流动性D.熊市

4.6.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直接参与生产的投资叫(B)A.实物投资B.金融投资C.转移投资D.消费投资

4.7.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关系是(A)A.持有人无权参加企业管理B.持有有权管理C.企业破产持有人不会亏本D.企业不必向持有人发利息

4.8.股东向公司进行的永久性投资(B)A.债券B.股票C.存款D.公司债券

4.9.1929—1957对美国经济增长分析,认为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学者(A)A.舒尔茨B.尼克松C凯恩斯D.马斯洛夫

4.10.如果两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相同,两者中谁的方差大,风险就(A)A.大B.小C.不定D.0

4.11.投资是为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A)消费。A.现在B.未来C.更多D.更少

4.12.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叫(B)A.实物投资B.金融投资C.虚拟投资D.消费投资

4.13.金融资产流动性指(A)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A.银行利率上升B.货币变为资产C.资产变为货币D.股价上升

4.14.(B)资产基本上不受通胀的影响。A.支票B.无形资产C.货币D.有形资产

4.15.(B)储蓄在所有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A.定期B.活期C.长期D.大额

4.16.储蓄利率是由(A)统一制定。A.国家B.各银行C.群众D.各地市

4.17.股票按其性质可分成普通股和(C)A.债优股B.优先股C.垃圾股D.红筹股

4.18.在支付利息时,公司先支付(A)股息。A.优先股B.普通股C.红筹股O.蓝筹股

4.19.股票一经购买,便(B)退还本金。A.及时B不能C.可以D.肯定

4.20.专业投资机构发行受益凭证叫(B)A.股票B.投资基金C.债券D.期货

4.21.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差额叫(A)A.持有期收益B.收益率C.利息D.股息

4.22.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价值叫(C)A.货币浮动B.货币贬值C.货币时间价值D.货币的升值

4.23.风险(A)损失。A.不等于B.等于C.就是D.肯定有

4.24.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叫(B)A.分散风险B.系统风险C.非系统风险D.特定风险

4.25.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叫(A)A。非系统风险B.系统风险C.不可分散风险D.多元化风险

4.26.大多权人都是(C)A、喜欢睹钱B.风险中立者C.同险规避者D风险爱好者

4.27.超过货币的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补偿叫(A)A.风险溢价B.无风险收益率C、低风险D.无风险

4.28.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叫(D)A.基金B.股票C.支票D.债券

4.29、在市场公开发行,没有具体发行对象的债券叫(A)A.公募债券B.私募债券C中期债券D.长期债券

4.30.债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B)共和国发行的债券。A.罗马B.威尼斯C英国D.美国

5.1.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劳动将成为是人(A)A.内在的第一需要B.内在的第二需要C.外在需要D.外在第一需要

5.2.劳动的效用不是劳动本身提供的,而是用(A)A.劳动收人进行消费提供的B.使用性C.闲暇性D.耐用性

5.3.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选择的点应是(C)A.新增工资收人B.新增闲暇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不确定

5.4.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的收人效应与替代效应(D)A.不确定B.同向的C.一致的D.反向的

5.5.工资增加的收人效应导致(A)A.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间B.更少消费量C.更多的消费量D.不确定

5.6.一般意义上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B)A.向前曲的B.向后弯曲的C.向左弯曲D.向右弯曲

5.7.劳动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说明(A)A.工资增加只引起劳动供给少量变化B工资增加会引起劳动供给大量变化C.工资增加会引起劳动供给零变化D.不确定

5.8.如果劳动供给弹性参数的绝对值大于1,称之为(B)A.弹性不充足B.弹性充足C.不一定D.无弹性

5.9.当劳动供给无弹性时,工资较大变化(B)A,导致劳动供给较大变化B.导致劳动供给较小变化C.导致劳动供给数量不变D.无法判断5.10.把时间表达为用于家庭生产时间是(A)A.新家庭经济学B.旧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D.经济学

5.11.人们用在家庭的时间也有(B)A.报酬B.效用C.奖金D.商品

5.1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花在家务中的时间会(A)A。越来越少B.越多C.用不一定

5.13.如果等效用曲线陡,用收人替代减少的每个小时的家务劳动时间(B)A、容易B困难C、不可能D.不一定

5.14.国民生产总值大小不仅取决于劳动数量,而且取决于(A)A.劳动生产率高低B.就业人口C.工人收人多少D.产量大小

5.15.美国全部资本中的(A)都是人力资本构成。A.2/3-3/4B.3/4-3.5/4C.1/2-2/D.∞

5.16.教育程度是一种(B)A.机制B.信号C.文凭D.学位

5.17.学校具有(A)功能。A.筛选B.政治教育C.花钱D.发文凭

6.1.消费信贷是(A)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A个人B.集体C.集团D.社会

6.2.信用卡贷款属于(A)贷款A.无担保B.有担保C.商品贷款D.汽车贷款

6.3.消费信贷从形式上看是消费者从银行获得(B)A.商品B.借贷资金C.房产D.间接贷款

6.4.信用卡贷款主要是(B)A.抵押物贬值B.信用风险C.消费风险D.流动性风险

6.5.抵押贷款主要风险(A)A.抵押物市值下跌B.消费信贷C.吸收存款D.长期信贷

6.6.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是指在整个贷款期间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C)A.不能调整B.稳定的C.定期调整贷款利率D.累进付款

6.7.累进付款抵押贷款是根据安排日程按月(C)还款。A.增加B.减少C.不变D.10%

6.8.居民住宅抵押贷款是消费信贷的最主要形式,在美国约占(A)A.3/4以上B.3/4以上C.一半以上D.一半以下

6.9.消费者通常追求其(A)效用最大化。A.一生的B.一时的C.几天的D.几个月的

6.10.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家庭和个人对资金需求(A)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不变D.不一定

6.11.商业银行的消费者直接提供个人贷款(A)A.直接贷款B间接贷款C.销售贷款D.经营贷款

6.12.商业银行用居民未来收人作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货款叫(A)A、消费信贷B.商业信贷C.生产信贷D.享乐信贷

6.13.1997年美国居民住宅抵押贷款约占消费信息余额的(A)A、一半以上B、3以上C.1/3以D.1/4以上

6.14.信用卡贷款属于(B)贷款。A.担保B.无担保C*抵押D.汽车贷款

6.15.借款人违约,不及时还款等造成的风险叫(D)A.抵押风险B.银行风险C.利息风险D.借款人信用风险

6.16.(A)收人是贷款方名义上最大收人来源。A利息B.股票C.财政D.担保

6.17.不能充当贷款抵押物的资产是(D)A.银行存单B.政府债券C.股票D.人身自由

6.18.(B)货款在银行的信贷资产中是获得可观的高收益贷款。A.利息收人B.个人贷款C.流动资产D.固定资产

6.19.利率变动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叫(B)风险cA.负债B.利率C.流动D.抵押

6.20.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信用卡是(A)A.VISA(维萨)B,缘卡C、IC卡D.IP卡

7.1.揭示收人与消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A)A.消费函数B.生产函数C.收人函权D风险函数

7.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B)A.绝对生产假定B.绝对收入假定C.需求函数D.相对收人假定

7.3.“绝对收人假定”核心是消费随收人变化而(A)A.绝对地变化B。不变化C.相对变化D.不一定

7.4.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消费支出的主观因素(A)A不稳定B.稳定C.不一定D.快的变化

7.5.凯恩斯认为,从长期看,利息率将呈现(B)趋势A.上升已下降C.先上升而后下降D.先降后升

7.6.由于利息逐渐下降,人们有可能(A)A.提高消费B.增加储蓄C.减少消费D.不一定

7.7.在杜生贝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相对收入”概念做了进一步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是(A)A.关系集团B.弗里德曼C.凯恩斯D.安多7.8.持久收人假定提出是美国经济学家(A)A.米尔顿·弗里德曼B.布伦尔C.安多D.莫迪利安尼

7.9.持久收人假定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人是(B)A.不固定B.固定比例关系C.一时关系D.关系集团

7.10.消费结构质的方面是指一定的消费结构所表现的(D)A.社会关系的性质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C.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消费资料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7.11.消费结构量的方面是指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A)在数量上比例关系。A.各种消费资料B.商品C.生产资料D.生活用品

7.12.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实质上是(B)的关系。A.积累与消费B消费与生产C。数量与质量D.投人与产出

7.13.消费结构与居民收人的关系,实质是(A)的关系。A.消费结构与分配结构B.支出与收人C.物价水平与收入水平D.货币与实物

7.1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资料总量中,(B)所占比重逐渐下降。A.享受资料B.生存资料C.发展资料D.保健资料

8.1.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决定着(A)A.国民经济平衡B.供给平衡C.过剩D.超额

8.2.萨伊定律认为,需求是由(B)创造的A.需求B.供给C.精神D.收人

8.3.如果公众储蓄的总金额恰巧等于企业家花在投资上的金额上,国民收人的水平(A)A.不变B.变化C.增长D.下降

8.4.投资乘数的大小由(B)决定A.投资量B.过际消费倾向决定C.社会制度D.收人

8.5.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A)影响实现A.消费需求B.生产需求C.投资数量D.乘数大小

8.6.据统计,我国在新增投资中,约(A)转化成当年消费需求A.40%B.80%C.10%D.20%

8.7.随着经济发展,在低收人向中等收入过渡期,消费在国民收人中所占份额(B)A上升B.下降趋势C.不一定D.增加后再下降

8.8.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城市(A)A.里约热内卢B.里昂C.德国D.美国

8.9.早熟型消费是由(B)提出的A.凯恩斯B.罗斯托C.安多D.罗斯福

8.10.改革前,我国的消费模式属于(A)A.滞后型消费B.超前消费C.成熟消费D.积累消费

8.11.人们常把消费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其实也包含着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D)A.管理者B.生产者C.经营者D.家庭

8.12.在消费过程中支配人们行为,又产生于需要的是(C)A.消费B.心理需求C、动机D.物质需要

8.13.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决定性因素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地理位置D.年龄

8.14.中国消费效果不佳最明显的表现是(B)A.消费超前B.消费严重C.消费差异大D.消费能力低

8.15.在对消费需要产生影响的非经济因素中,取引人注目的因素是(A)A.人口因素B.文化传统C.思想政治因素D.法律因素

9.1.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市场化的以后,国家还缺乏强有力(A)手段。A.影响农民收入B.影响城市居民收人C.影响学生收人D.影响失业工人收人

9.2.消费者的收人减去储蓄以后,经过消费者的支出选择,形成(B)A.支出结构B.消费结构C.收人结构D.储蓄结构

9.3.消费品市场向需求者提供的商品是(B)A.初级产品B.最终产品C.加工的初级产品D、日常生活用品

9.4.消费品市场的需求者主要是(D)A.个人B.家庭C.生产和建筑企业D。个人和家庭

9.5.(B)决定消费的最后实现。A.生产B.市场C.消费水平D.消费者

9.6.在消费品市场上,(B)居于主导地位。A.生产者B.消费者C.中间商D.个人和家庭

9.7.社会主义消费市场必须以(C)为主体。A.集体商业B.个体商业C.国有商业D.合营商业

9.8.消费水平在宏观上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而消费基金来源于(C)A.国民总产值B.积累基金C.国民收人D.财政补贴

9.9.消费水平的提高从微观上说,直接取决于(A)的提高。A.居民收入水平B.国民收人C.消费基金D.财政收人水平

9.10.在国民收人已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A)A.积累与消费B.生产与消费C.投人与产出D.消费和储蓄

10.1.我国新的统计分类法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划为(A)A.8项B.10项C.2项D.5项

10.2.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收人提高而(B)A.下降B.上升C.减少D.旋转

10.3.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学者(A)A.罗斯托B.凯恩斯C:马克思D.安多

10.4.消费结构质的方面是指一定的消费结构所表现的(B)A.社会关系的性质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C.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消费资料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10.5.消费结构量的方面是指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A)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A.各种消费资料B.商品C.生产资料D.生活用品

10.6.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实质上是(B)的关系。A.积累与消费B.消费与生产C.数量与质量D.投人与产出

10.7.消费结构与居民收人的关系,实质是(A)的关系。A.消费结构与分配结构B.支出与收人C,物价水平与收人水平D、货币与实物

10.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资料总量中,(B)所占比重逐渐下降。A.享受资料B.生存资料C.发展资料D.保健资料

11.1.消费方式是消费主体与(A)结合方式A.消费客体B.消费者C.消费时间D.消费集体

11.2.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也就是(A)满足方式A.消费需求B.消费供给C.消费主体D.消费客体

11.3.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过程中的个人转化劳动转化为(C)过程A.集体劳动B.私人C.社会劳动D.群体劳动

11.4.在各种消费方式中,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作为基本消费方式的是(C)A.集体消费B.社会消费C.个人消费D.集团消费

11.5.生产力发展,集体消费部分增加,则个人消费所占比重(A)A.下降B.增加C.基本不变D.与集体消费的增减无关

11.6.所谓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是(C)A.节日B.假期C.闲暇时间D.娱乐时间

11.7.决定消费方式的根本因素是(D)A.消费关系B.消费水平C.生产关系D.生产力水平

12.1.我国1993年10月31日通过了(A)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B.统计法C.购买法D.计量法

12.2、人们常把消费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其实也包含着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D)A.管理者B.生产者C.经营者D.家庭

12.3.在消费过程中支配人们行为,又产生于需要的是(C)A.消费B.心理需求C动机D.物质需要

12.4.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决定性因素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地理位置D.年龄5中国消费效果不佳最明显的表现是(B)A.消费超前B.浪费严重C.消费差异大D.消费能力低

12.6.在对消费需要产生影响的非经济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因素是(A)A.人口因素B.文化传统C思想政治因素D.法律因素

多项选择题

1.1.马歇尔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做了分析,认为社会消费水平提高会越来越受到(AB)因素影响。A.社会技术进步B.闲暇时间的多少C.消费倾向递减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E.流动偏好

1.2.从大的方面看,消费者行为包含了这样几个层次(ABC)A.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B.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C.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1.3.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观点(AB)A.他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B.必需品的消费是增加财富和收人的C.奢侈品的消费也有利于财富增加D.增加奢侈品消费

1.4.凯恩斯分析有效需求不足时提出的三大心理规律(ABCD)A.“消费倾向递减”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C.“流动偏好”D.需求弹性规律E.纯产品规律

1.5.从研究方法看,凯恩斯所建立的收人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的方法是(AB)A.短期的B.历史分析法C.静态的D.实证分析法

1.6.消费~”行为特征包括(ABCDE)A.效用最大化原则B.习惯性C.不可逆性D.示范性E.复杂性

1.7.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者是指(AB)A.个人B.家庭C.关系集团D.无行为能力的人

1.8.消费过程的自然属性通常表现在(ABC)A.它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B.某些消费方式具有自然的属性C.消费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D.消费水平高低取决于人们对自然改造的能力E.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1.9.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对(AB)追求最大化A.商品B.劳务C.习惯D.生产E储蓄

1.10.消费过程的社会属性表现在(ABC)A.社会经济关系影响和制约消费过程B.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制对消费的影响和作用C.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消费的评价标准和衡量尺度不同D.消费能反映出国民收人的总体状况E.消费水平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生产力状况

1.11.消费包括(AB)A.生产消费B.生活消费C.精神消费D.物质消费E.商品消费

1.12.从自然属性看,消费过程的要素包括(AC)A.消费者B.生产者C.消费对象D.消费工具E.消费方式

1.13.消费决定生产是从下列哪些角度讲的(AC)A.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B.消费作为生产的基础C.消费作为生产的最终实现形式D.生产为消费提供物质条件E.消费影响着生产的方式

1.14.消费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A.消费者B.消费对象C.消费工具D.消费资料所有制E.社会消费方式

1.15.消费对分配的影响有(AB)A;没有消费分配便失去意义B.消费水平、结构及方式对将来分配产生要求,引起分配变化C.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着分配的方式D.消费结构日益合理影响着分配的手段E分配的合理与否最终受消费需求制约

1.16.属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范围的所有制形式是(ABC)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力所有制C.消费资料所有制D.资金所有制E.生产工具所有制

1.17.广义的总需求包括(BC)A.生产需求B.消费需求C.总投资需求D.社会需求E.个人需求

1.18.消费对交换的制约具体表现在(ACD)A.消费水平制约着交换的规模B.消费关系制约交换的发展C.消费结构制约着交换结构D.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制约着交换取向E.消费者人数制约着交换的规模

1.19.狭义的总需求包括(AE)A.消费需求B.生产需求C.社会需求D.总投资需求E.净投资需求

2.1.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的基本要素有(AB)A.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B.最大化目标C个人消费形式D.集体消费形式

2.2.P1/P2就是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就是说(ABC)是相同的。A.预算约束线的斜率B.相对价格C.替换D.产品数量

2.3.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是要考虑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人及这些决策如何受(AB)的影响。A.收人B.价格C.消费方法D.消费结构

2.4.假定消费者收人为m商品X单价为P1,而商品y的单价为P2则约束线m二P;Q;+PZQ。含义为(ABD)A.在P1和P2价格下购买Q1和Q2花费最多等于mB.在P1和P2价格下购买Q1和Q2花费可以小于mC.在P1和P2价格下购买Q1和Q2花费可以大于等于mD.在P1和P2价格下购买Q1和Q2花费一在约束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之内

2.5.预算约束线变动的两个原因(AB)A.价格变动B.收人变动C.消费数量变动D.消费质量差异

2.6.亚文化群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A.民族亚文化群B,宗教亚文化群C.地理亚文化群D年龄亚文化群

2.7.收人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AB)A.向外B.内移C.旋转D.不动

2.8.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上面(ABC)方面表现不同。A消费水平B.消费结构C.消费方式D.社会阶层

2.9、根据消费主体多寡的不同,消费方式可区分的两种形式是(AB)A.个人消费形式B.集体消费形式C.自然消费形式D.社会消费形式E.家庭消费形式

2.10.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由低到高(ABCDE)的层次。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2.11.在家庭作为基本消费单位的情况下,长期共存的消费方式是(CD)A.个人消费B.本人消费C.个人的家庭消费D.社会公共消费E.自然消费

2.12.消费方式的社会形式取决于(ABCD)A.社会经济条件B.历史传统C.风俗习惯D.其他社会因素E.时空条件

2.13.生产社会化不仅要求劳动社会化,而且要求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这是因为:(AB)A.劳动者作为社会总体劳动力中的一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门劳动技能。B.生产社会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物质条件的。C.科学技术进步能推动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D.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为生产社会化提供物质技术条件E.生产社会化高度发达,社会不需要体力劳动者

2.14.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ABCDE)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制度C.时间节约规律D.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E.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2.15.消费方式接性质分类有(DE)A.个人消费方式B.集团消费方式C,公共消费方式D,消费的自然方式E.消费的社会方式

2.16.消费方式可分为(ABCD)A、个人消费B.集体消费C.家庭消费D.社会消费E.大众消费

2.17.家庭支出受下列哪些因素制约(ABCDE)A.生活环境B.地理条件C.劳动者职业D.兴趣爱好E.家庭成员构成及健康的状况

2.18.属于社会消费方式的行业包括(ABCDE)A.日常生活服务业B.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业C.修理服务业D.文化娱乐服务业E.教育体育卫生、保健服务业

2.19,研究消费方式,应研究(ABCD)A.消费服务的内容、性质和作用B.社会对消费方式的必要选择,指导原则和组织形式C.分析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D.寻求和探索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国情的消费方式E.消费方式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20.社会主义时期,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是(ABCDE)A.家庭的物质生活消费B.文化教育消费C.劳务消费D.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E.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

3.1.一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可以分解为(AB)A.收人效应B.替代效应C.储蓄效应D.生命周期

3.2.目标储蓄的特点(ABC)A.有特定的目的B.存贷款融于一体C.存款时间相对短D.有款为了应付不测

3.3.利率变化对储蓄产生影响是通过(AB)起作用的A.收人效应B.替代效应C.税收效应D.基金效应

3.4.社会保障包括(ABC)A、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目标储蓄E.谨慎动机

3.5.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A.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间进行的储蓄越多B.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间进行的储蓄越少C.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工作间进行的储蓄越少D.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在工作间进行的储蓄越大

3.6.城市职L工养老保险,改变国家统包的做法,代之以结合的办法(BCD)A.国家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3.7.广义的消费水平包括(AC)A.消费品的数量B.消费品的质量C.消费基金D消费质量E.提供的劳务

3.8.我国1993年完善后的待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有(ABC)A.企业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B.失业保险金存人银行后,利息纳人失业保险基金C.财政补贴D.公费医疗

3.9.在微观消费方面,每个家庭或消费者的消费是否适度或合理,要以下列哪两个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衡量(BC)A.投资B.消费C.收人D 储蓄E.生活水平

3.10.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思路是(ABCDE)A.建立医疗保险基金B.职工看病,个人要负一定费用C.公费医疗单位都应实行定点医疗和医疗保险服务合同制度D.建立完善监督体制E.搞好医疗保险立法

3.11.适度消费的要求有(BD)A.保证自然消费B.不限制正常消费C.鼓励消费D.不宜提倡消费滞后E,超前消费

3.12.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有(ABCDE)A、社会成员自由支配的时间B、生活舒适便利程度C.恩格尔系数D、消费品存量及其结构状况E.物质生活质量指标

3.13.狭义消费水平是按人口平均得到的(AC)A.消费品的数量B.消费品的质量C.劳务的数量D.收人E.服务

3.14.人们日常进行活动的时间分为三类,它包括(CDE)A.休息时间B.工作时间C.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D.维持生活所必要时间E.闲暇时间

3.15.适度消费又称(BC)A.一般消费B.合理消费C.科学消费D.时代消费E.超前消费

3.16.生活环境包括(ABE)A.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人口环境E.人工技术环境

3.17.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的表现是(ADE)A.生活资料更加丰富B.教育水平大大提高C.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口.健康水平提高E.社会服务设施完善

3.18.物质生活质量指标包括(BCD)A.日常用品质量B预期寿命C.婴儿死亡率D.成人识字率E.耐用消费品质量

3.19.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有(ABCDE)A.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人,提高劳动生产率B.科学地分配和使用国民收人C.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D.深化消费体制改革E.大力倡导消费文明

3.20.消费质量是指(ABDE)A.消费品质量B.闲暇时间多少C.享乐质量D.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程度E.生活环境与条件

4.1.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具有(AC)特性。A.时间性B.间断性C.不确定性D.连续性

4.2.按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投资可以分为(ABC)A.金融投资B.实物投资C教育投资D.感情投资

4.3.与金融投资相比,实物投资具有(BC)特点。A.流动性强B.流动性低C.保值功能D.收益高

4.4.金融资产的特点(ABC)A.偿还性B.流动性C.风险性D.保值性

4.5.与金融投资和实物的投资相比,教育投资具有(AC)A.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B.流动性C.收益具有时间上间接性D.不确定性

4.6、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ABCDE)A.银行存款B.债券C.股票D.基金E.住宅股资F.教育投资

4.7.债券按发行主本分类,可分为(AB)A.政府债券B.公司债券C.长期债券D.短期债券

4.8.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包括(ABC)A。活期储蓄B.定期储蓄C.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

4.9.债券按发行的方式分,可分为(AB)A.公募B.私募C.零息D.付息

4.10.债券的特点(ABCD)A.债券持有人无权参与经营B.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C.债券有一定的期限D.债券可以流通

4.11.股票按其性质可分成(AB)A.普通股B.优先股C.绩优股D.垃圾股

4.12.按偿还期限划分,债券分为(ABC)A.长期债券B.中期债券C.短期债券D.流通债券

4.13.投资基金依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分为(CD)A.开放性B.封闭性C.契约型D.公司型

4.14.按债券是否有担保式抵押来分,可分为(ABC)A.政府担保债券B.抵押债券C.无抵押债券D.欧州债券

4.15.依据基金可否赎回来分可分为(AD)A开放型B.契约型C.公司型D.封闭型

4.16.股票投资具有(ABC)A.风险大B.流动性好C.要求有专业技能D.不容易亏本

4.17.消费者投资于基金的不利之处(AB)A.要付一定费用B.存在管理风险C.规模经济D.法律保证

4.18.基金的特征(ABCD)A.从大量的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B.基金管理人将该基金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和其他行业C.分散投资D.投资收益按投资者出资额进行分配

4.19.教育投资的作用可分为(AB)A.经济B.非经济C.连续D.间断

4.20.投资基金的优点(ABC)A.规模经济B.投资分散C.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4.21.教育投资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分为(AB)A.个人B.社会C.正规教育D.非正规教育

4.22.消费者购买住宅的动机有(ABC)A.消费需求B.保值需求C.投机需求

4.23.在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时,涉及到(ABCD)A.现值B.终值C,期权D.利率

5.1.人们的收人按来源分,可分为(AC)A.劳动收人B.贪污收人C.非劳动收人D.食利收入

5.2.影响人们选择的因素有(ABCD)A.个人偏好B.劳动收人C.社会经济水平D.工资升降

5.3.劳动力可以分为(AB)A、有工作的B失业的C.妇女D.学生

5.4.非劳动收人的种类(ABCDE)A.失业保障B.医疗保险C.养老保障D.遗产E.私人养老金

5.5.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BC)A.产量提高B.机器效效率提高C.劳动者技能提高D.工资高

5.6.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有(ABC)A.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偏好强B.对收人偏好弱C.工资低D.天太冷

5.7.按“劳动力”定义,不属于劳动力的有(AB)A.家庭主妇B.学生C.工人D.农民

5.8.生小孩的机会成本应包括(ABCD)A.母亲离开工作的工资收人B.医药费C.抚养费D.教育费

5.9.等放用曲线能反映家务劳动与有酬劳动关系(AB)A.收人效应B。替代效应C.家庭生产D.工厂一生产

5.10.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人们判断某人受教育是按照(ABC)A.信号B。筛选机制C.素质D。能力强

6.1.消费信贷包括零售业务中的(AB)A.个人贷款B.住宅不动产贷款C.销售贷款D.经营贷款

6.2.消费信贷包括(ABCDE)A.助学贷款B.耐用消费品贷款C.汽车贷款D住房贷款E.个人小额质押贷款

6.3.按照贷款发放工作可分为(AB)A.直接贷款B.间接贷款C.销售贷款D.生产贷款

6.4.按贷资金的用途去,消费信贷可分为(ABCD)A.旅游贷款B.家电贷款C.房屋修缮贷款D.教育贷款

6.5.长期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是(CD)A.资产流动性强B.利率上升C.资产流动性差D.利率变动

6.6,决定消费者是否借钱的因素(ABCD)A.教育程度B.收入水平C.对生活质量追求D.贷款效用E.不用还钱

6.7.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有(AB)A.抵押物价波动B.抵押物产权C.股票风险D.债券风险

6.8.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信用卡是(ABC)A.VISA维萨B.WSATER万事达C.WERICANEMESS美国运通

6.9.消费信贷收益主要来自于(AB)A.利息收入B.贷款手续费C.发放数量大D.安全性高

6.10.社会总需求包括(ABCD)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出口需求

6.11.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因素(BC)A.收入水平高B.个人信用制度刚起步C.消费观念D.完善的社会保障

6.12.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ABCD)A.流动性风险B.利率风险C.借款人信用风险D.其它风险

6.13.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开办个人消费信贷最早,规模最大的是(AB)A工商银行B.建设银行C.福兴银行”D.光大银行

6.14.西方商业银行评估借款申请人依照(ABCDE)A.品格B.能力C.资本D.担保E.环境

6.15.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的措施有(AB)A.质押B.保险C.少措D.快催还

6.16.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包括(ABCD)A.个人信用关系建立B.个人信用调查、评价C.个人资信网建立D.相关法律建立

6.17.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包括(CD)A.增加手续费B.程序复杂化C.建立个人资信网D.建立相应中介机构

6.18.可充当质押物的有(ABCDE)A.银行存单B.政府债券C.股票D.房产E.其它

6.19.高质量的抵押物应具有”(ABC)A.流动性强B.价值稳定C所有权真实

7.1.根据生命周期假定,人一生可分为(AB)A.赚取收人B.不赚取收人C.储蓄D.消费

7.2.消费结构按考察的范围,可分为(DE)A、生存资料B.享受资料C.发展资料D.宏观消费结构E.微观消费结构

7.3.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有(ABC)A.工资变化B.利息变化C.财政政策变化D.自豪E.贪婪

7.4.按消费资料的来源和运动过程来分,消费结构可分为(AD)A自给性消费B.享受消费C、生活消费D.商品性消费E.社会消费

7.5.生命周期假定理论的代表人物(ABC)A、莫迪利安尼B.布伦贝C.安多

7.6.按照消费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或职业差别,消费结构可分为(CD)A.高层居民消费结构B.城市居民消费结构C.农村干部消费结构D.农村居民消费结构E.农村群众消费结构

7.7.个人现期消费,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现期收人,还取决于(ABC)A.预期收人B.开始时的资产C.年龄大小

7.8.随着人们收人水平的提高,消费资料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是(AD)A.生存资料消费下降B.生存资料消费上升C.享受发展资料消费下降D.享受发展资料消费上升E.生存、享受、发展资料消费同方向变化

7.9.按满足人们的不同方面需要的使用价值来划分,生存资料可分为(ABCDE)A.衣B、食C.住D.用E.行

7.10.按照消费对象,消费结构可分为(AB)A.生活资料的消费B.社会服务的消费C.生存资料的消费D.享受资料的消费E.发展资料的消费

7.11.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ABCDE)A.产业结构B.居民收人C.物价水平D.人口数量及其构成E.消费心理

7.12.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为(ABDE)A.生存资料所占比重下降,享受资料与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上升B.自给性消费品比重下降,商品性消费比重上升C.生存、享受发展资料同步上升D.从消费支出安排顺序看,消费结构呈阶段性变化E.吃、穿、用等内部结构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7.13.按消费资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分为(CDE)A.卫生保健资料B.生产资料C.生存资料D.享受资料E.发展资料

7.14.按消费品价值划分,消费结构可分为(ABC)A.高档消费品B.中档消费品C.低档消费品D.享受消费品E.发展消费品

8.1.社会总需求由(AB)构成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直接需求D.间接需求

8.2.罗斯托认为,经济要起飞必须具备(ABC)A.提高生产性投资率B.建立起飞主导部门C.制度上改革

8.3.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表现为(AB)A.直接拉动B.间接拉动C.消费拉动D.出口拉动

8.4.经济增长分为哪(ABC)阶段A.农业社会低收人B.起飞中由低收人向高收入过渡C.现代社会高收人

8.5.投资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表现为(AB)A.对投资品需求的扩张B.消费品需求的增加C.对投资乘数减少D.对出口量增加

8.6.发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应包括(ABC)A.高新技术B.环保技术C.适用技术

8.7.按性别分类,消费者可以为(AB)A.男性消费者B.汉族消费者C.女性消费者D.回族消费者

8.8.消费模式包括(ABC)A.同步型消费B.早熟型消费C.滞后型消费

8.9.消费者取得消费品和劳务的方式有(AB)A.消费者自己从市场购买B.以集体、单位的名义购买C.自己生产D.物与物交换

8.10.工业加速时期特点(ABC)A.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下降B.二、三产业比重上升C.工业部门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8.11.人们的需求可分为(CD)A.生产需求B.消费需求C.生理需求D.社会需求

8.12.按职业可把消费者分为(ABC)A.农民消费者B.工人消费者C.知识分子消费者D.编采人员消费者

8.13.影响消费需要的决定性因素是(CD)A.经济因素五社会因素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性质

8.14.按消费年龄不同,把消费者分为(ABCD)A.老年消费者B.青少年消费者C、婴幼儿消费者D.中年消费者E.高龄消费者

8.15.我国超前消费具有的两大特点是(AB)A.从国外进口大量高档消费品B一社会消费增长速度大于个人消费增长速度C.社会积累大于消费

D.生产力发展速度超过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8.16.对消费品和劳动进行消费的方式有(ABCDE)A.在家消费B.集体消费C.在外消费D.个人消费E.体育消费

8.17.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ABCDE)A.生理需要B.社交需要C.尊重需要D.安全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8.18.影响消费需要的经济因素有(ABCDE)A.产业结构B.科学技术C.收人因素D.供给因素E.价格因素

8.19.影响消费需要的社会因素(ABCD)A.人口因素B.文化因素C.政治因素D.法律因素E.心理因素

8.20.需要上升规律的作用表现在(ABCD)A.消费需要总量上升B.生产力的迅速提高C.需要结构升级D.需要质量提高E.文化需要不断满足

8.21.消费力可分为(ABC)A.社会消费力B.自然消费力C.绝对消费力D.相对消费力E.生产生活消费力

9.1.收人分配的社会目标实质是(AB)关系A.公平B.效率C.储蓄D.收人

9.2.消费政策包括(ABC)A.消费水平提高政策B.消费结构变化政策C.消费政策实现的手段

9.3.收人的分配方式包括(AC)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资分配D.按人分配

9.4.消费政策的宏观通过(ABCD)手段A.税收手段B.利率C.国债D、政府支出

9.5.积极财政政策包括(AB)A.减税B.增加财政支出C.增税D.减少货币发行量

9.6.通胀原因可分为(ABCD)A.成本推进B.需求拉上C.国际输人D.混合型

9.7.在微观消费方面,每个家庭或消费者的消费是否适度或合理,要以下列哪两个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衡量(BC)A,投资B.消费C.收人D.储蓄E.生活水平

9.8.通胀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普通上涨包括(ABC)A.生产价格指数B.消费品价格指数C.市场零售价格指数

9.9.治理消费膨胀要求做到(AC)A.抑制消费需求B.抑制商品需求C.促进消费品供给D.促进消费品生产E,促进消费能力

9.10.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ABC)A.央行售政府债券B.提高央行再贴现率C.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率

9.11.消费失衡的实质是(AE)和()之间关系失衡的反映。A.消费需求B.消费品生产C.商品流通D.商品需求E.消费品供给

9.12.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ABC)A.削减财政支出B.增税C.减少转移支付

9.13.消费规模就是(AC)A.消费支出的规模B.消费收人的规模C.消费支出总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D.消费收入总量及其在国民收人中的比例E.消费收入的和消费支出的规模的总和

9.14.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般要受下列哪些因素制约(BCD)A.群众实际需要的增长B.群众实际收人和购买能力的增长C.市场供应商品的丰裕程度D.市场供应商品的价格水平E.市场结构的合理程度

9.15.居民可支配收人最终要分解为(BC)A.消费收人B.消费支出C.储蓄D.扩大再生产E.个人应纳税金

9.16.国家要通过市场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一般采用的主要手段有(ACDE)A.价格管理B.生产管理C.质量管理D.数理管理E.信息和广告管理

9.17.合理的消费规模的确定,包括确定(CD)A.上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及增长率B上期消费支出的个人预期收人总量C.现期的居民可支配收人总量及增长率D.现期消费支出的个人预期收人总量E.现期消费收人的个人预期支出总量

9.18.消费品市场结构主要包括(ABD)A.所有制结构B.商品结构C.价格管理结构D.市场规模结构E.生产经营结构

9.19.消费规模不合理的两种状况是(BE)A.消费结构失调B.消费需求膨胀C.消费市场广阔D.消费市场狭小E.消费需求不足

9.20.我国消费品市场结构的特点有(ABC)A.市场经济成份多元化B.经营方式和价格管理多样化C.市场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D.产品品种的多样化E.产品质量低劣

9.21.消费需求不足是指(AD)A.消费需求量远远小于消费品供给量B.消费需求量大于消费品供给量C.市场上消费品供小于求,价格呈上升趋势D.市场上消费品供过于求,价格呈下跌趋势E.消费需求量小于消费品供给量,价格呈上升趋势

9.22.我国消费品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有(ABC)A.国民经济生产效益低下B.消费品供给效益低下C.消费品在整个生产中的比例不合适D.产品品种比较单调E.产品质量低劣

9.23.消费不足以协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ABDE)A它严重地限制生产的发展B.影响了生产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C.它必然会造成分配上的苦乐不均D.它会破坏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E.它全阻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9.24.消费品市场的特点有(ABCDE)A.消费品市场的需求者提供的商品是最终产品B.消费品市场的需求者主要是个人和家庭C.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专门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D.它的需求具有多样性E.它是最终购买数量小,次数多的市场

9.25.消费膨胀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影响有(ACD)A.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整个经济生活陷入混乱B.消费膨胀必然导致通货膨胀C.消费膨胀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D.消费膨胀必然会造成分配上的苦乐不均,引起相互攀比E.消费膨胀必然会促进生产的盲目扩张9.26.国家为了有效促进消费品供给的增加,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BC)A.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民经济效益B.调整消费品产业结构及消费品产品结构C.协调消费品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比例D.抑制消费品需求盲目扩张E.完善消费需求的控制体系

9.27.市场在满足和引导消费中的一般作用是(ABCD)A.决定消费的最后实现B.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可以开拓人们消费的新领域C.市场行为能指导消费者消费D.市场可以调节消费E.市场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

9.28.国家自觉利用市场调节消费的途径有(ABCD)A.通过调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调节消费B.利用信用杠杆调节消费C.利用收人分配政策调节消费D.通过市场管理保护消费者利益E.通过计划调节消费

9.29.企业通过市场调节消费的内容是(BCD)A.企业通过市场改善消费B.企业通过市场引导消费C.企业通过市场研究消费D.企业通过市场满足消费E.企业通过市场制约消费

9.30.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结构存在主要问题是(CDE)A.市场交易无序B.市场短缺频繁C.市场发育水平低D.市场地区发展结构不平衡E.市场中的宏观调控结构混乱

10.1.消费结构按考察的范围,可分为(DE)A.生存资料B.享受资料C.发展资料D宏观消费结构E.微观消费结构

10.2.按满足人们不同方面需要的使用价值来划分,生存资料可分为(ABCDE)A.衣B.食C.住D.用E.行

10.3.按消费资料的来源和运动过程来分,消费结构可分为(AD)A.自给性消费B.享受消费C.生活消费D.商品性消费E.社会消费

10.4.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有(ABCDE)A、产业结构B居民收人C.物价水平D.人口数量及其构成E.消费心理

10.5.按照消费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或职业差别,消费结构可分为(BD)A.高层居民消费结构B.城市居民消费结构C.农村干部消费结构D.农村居民消费结构E.农村群众消费结构

10.6.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为(ABCDE)A.生存资料所占比重下降,享受资料与发展资料所占比重上升B.自给性消费品比重下降,商品性消费比重上升C.生存、享受发展资料同步上升D.从消费支出安排顺序看,消费结构呈阶段性变化E.吃、穿、用等内部结构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10.7.随着人们收人水平的提高,消费资料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是(AD)A.生存资料消费下降B.生存资料消费上升C.享受发展资料消费下降D.享受发展资料消费上升E.生存、享受、发展资料消费同方向变化

10.8.按消费资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分为(CDE)A.卫生保健资料B.生活资料C.生存资料D.享受资料E.发展资料

10.9.按照消费对象,消费结构可分为(AB)A.生活资料的消费B.社会服务的消费C.生存资料的消费D.享受资料的消费E.发展资料的消费

10.10.按消费品价值划分,消费结构可分为(ABC)A.高档消费品B.中档消费品C.低档消费品D.享受消费品E.发展消费品

10.11.按消费品存在的形式划分,消费资料可分为(AB)A.实物B.劳动C.精神D.娱乐

10.12.消费资料可分为’(ABC)A.生存资料B.享受资料C.发展资料

10.13.在我国原统计分类中,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支出分为(AB)A.购买商品支出B.非商品支出C.交通费D.水电费

10.14.“家庭文明”论者代表人物(ABC)A.希尔B.温德尔·贝尔C.小安德森

10.15.讨论恩格尔定律需注意(AC)A.假定其它条件不变B.食品支出C“食物支出”应有统一含义D住房支出

10.16、家庭的功能包括(ABC)A.繁殖B.经济功能C.社会功能D.娱乐

10.17.服务性消费支出包括(AC)A.医疗保健B.住房C.教育教养D.衣服

10.18.服务性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有(ABCDE)A.医疗B交通C.教育D.水电E.娱乐

10.19.作为主导产业必具备(ABC)A.依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B.高增长率C.强的扩散效应D.形成时间短

11.1.根据消费主体多寡的不同,消费方式可区分的两种形式是(AB)A.个人消费形式B.集体消费形式C.自然消费形式D.社会消费形式E.家庭消费形式

11.2.在家庭作为基本消费单位的情况下,长期共存的消费方式是(ABCD)A.个人消费B.本人消费C.个人的家庭消费D.社会公共消费E.自然消费

11.3.消费方式的社会形式取决于(CD)A.社会经济条件B.历史传统C.风俗习惯D.其他社会因素E.时空条件

11.4.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ABCDE)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制度C.时间节约规律D.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E.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11.5.生产社会化不仅要求劳动社会化,而且要求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这是因为(AB)A.劳动者作为社会总体劳动力中的一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门劳动技能B.生产社会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物质条件的C.科学技术进步能推动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D.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化为生产社会化提供物质技术条件E.生产社会化高度发达,社会不需要体力劳动者

11.6.消费方式可分为(ABCD)A、个人消费B.集体消费C.家庭消费D.社会消费E.大众消费

11.7.消费方式按性质分类有(DE)A.个人消费方式B.集团消费方式C.公共消费方式D.消费的自然方式E.消费的社会方式

11.8.家庭支出受下列哪些因素制约(ABCDE)A.生活环境B.地理条件C.劳动者职业D.兴趣爱好E.家庭成员构成及健康的状况

11.9.消费方式包括(AC)A.技术方式B.主体C.社会实现方式D.客体

11.10、属于社会消费方式的行业包括(ABCDE)A.日常生活服务业B.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业C.修理服务业D.文化娱乐服务业E.教育体育卫生、保健服务业

11.11.社会公共消费具有相对的(AB)A.统一性B.公共性C.使用性D.被破坏性

11.12.研究消费方式,应研究(ABCD)A.消费服务的内容、性质和作用B。社会对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C、分析消费方式的必要选择,指导原则和组织形式D.寻求和探讨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国情的消费方式E.消费方式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11.13.在自给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转化中(AC)是两个关键阶段A.消费品的商品化B.消费品多少C.劳务商品化D.劳动时间长短

11.14.社会主义时期,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是(ABCDE)A.家庭的物质生活消费B.文化教育消费C,劳务消费D.精神生活方面消费E.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

11.15.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分为(ABC)A.个人消费B.集体消费C.公共消费

11.16.消费的社会实现途径分为(ABC)A.自给性消费B.半自给性消费C.商品性消费

11.17.个人消费具有(ABC)A.分散性B.灵活性C.多样性

12.1.消费者获取市场信息的两种方法是(AB)A.搜集外界信息B.亲自试用C.努力工作D.查看书籍

12.2.市场信息在家庭消费中的作用有(ABC)A.是正确进行购买决策的前提B.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条件C.是反映和紧跟消费时尚,提高消费水平的先导D.对生产有指导作用E,是平衡各方面消费开支的依据

12.3.寻找家用商品的方法归纳起来有(CD)A.亲自到百货商店B.查阅报纸上商品信息C.直接寻找D.间接寻找

12.4.减少和避免消费风险的方法有(ABCD)A.广泛寻求和仔细分析市场信息B.选择名牌商标,多进信赖商店C.购买价格较便宜的商品D.购买价格较贵的商品E.多串门店,谨慎购买

12.5.消费者选择商品款色的依据是(AC)A.自己的爱好和特点B.父母的要求C.社会一般的审美观D.以往的经验

12.6.间接寻找家用商品的具体方法有(ACE)A.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寻找B.到商店查询C.通过亲朋、邻导得到购买信息D.试用商品E.通过本人的生活经验寻找

12.7.企业销货方式按是否直接投人人员促销,可分为(AC)A人员推销B.报纸广告推销C.电视广告推销D.非人员推销

12.8.商标根据其构成的方式可分为(ABCE)A、文字商标B字母商标C.图形商标D.声音商标E.联合式商标

12.9.家庭文化教育投人从投人的时间阶段上划分为(CD)A.未成年人阶段B.成年人阶段C.劳动就业前阶段D.劳动就业后阶段

12.10.商品生命周期可分为(BCDE)A.商品制造期B.商品导人中场期C.商品成长期D.商品成熟期E,商品衰退期

12.11.家庭文化教育投人从投人的内容划分为(BC)A.时间投人B.物质钱财投入C,劳务精力投人D.空间投人

12.12.企业销货推的方式主要有(ABCDE)A.现场操作应用销售法B.送货销售法C.巡回销售法D.服务销售法E.网点销售法

12.14.企业销货拉的方式主要有(ABCDE)A、广告销售法B.信函邮购法C.试销试用法D.名牌信誉法E.展销选购法

12.16.消费特点包括(ABCDE)A.分散性B.信息缺乏C.决策可诱导D.小额买E.负的外部性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它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家庭,还可以是一定的团体。

1.2.消费消费是指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1.3.消费对象是指直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品。

1.4.消费工具是把消费者同消费对象联系起来的各种媒。

1.5.消费结构是满足人Jl消费的各种不同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比例。

1.6.消费是消费者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以一定的消费资料所有制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社会消费方式,运用消费资料或劳务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1.7.分配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业的产业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配给。

1.8.交换是人们互换劳动或劳动产业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一般是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商品流通过程。

1.9.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时间内由生产部门提供的对用于最终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1.10.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由社会各方面所形成的对最终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和。

2.1.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人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2.2.正常商品是一般地,当收人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也会增加。那种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2.3.弹性是在经济学中,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这个概念是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因此,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2.4.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人变化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收入弹性时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保持不变。需求收入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人变化的百分比之经。即: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人变化的百分比

2.5.奢侈品是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人弹性大于1,那于表明需求量增加的百分经超过收人增加的百分比,因而该商品是奢侈品。

2.6.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人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问的关系曲线。

2.7.预期收人即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虽然它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现期的消费,但它能够调节消费者在现或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如果消费者预期收人提高,那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如果预期收入降低,那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未来的消费水平。

2.8.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消费量。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可以推导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

2.9.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

2.10.吉芬商品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这样~种反常的现象:土豆价格上升时,市场对土豆的需求量随之上升;当土豆价格下跌时,市场对土豆的需求量也随之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土豆占当时消费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土豆价格的上涨使得人们的处境变得如此之坏,以至于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大大地节约所有其他方面的开支。他们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惟一办法是减少肉、奶酪以及其他价格高的食品的消费,以增加土豆的消费。这种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2.11.替代品是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者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2.12.所谓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例如,乒乓球和乒乓球拍、滑雪板和滑雪靴等都属于互补品。

2.13.需求交叉弹性是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人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交又弹性系数正.就是替代品。如果交叉弹性系数为负,主是互补品。如果接近等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不相关的。

2.14.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即: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人变化的百分比

2.15.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换言之,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

2.16.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2.17.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2.18.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换言之,它只是人的需要中表现在市场上的那部分。一定时期内,人的需要是多方面,但需要不可能都成为需求。

2.19.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的反映。较大范围的从众行为,是导致消费流行的原因。消费流行集中表现在消费选择过程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劳务或消费方式的集中需求,从而形成一个个消费热点。消费流行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消费流行中消费者对热点商品(服务、消费方式)的需求迅速扩展,形成对热点商品的消费浪潮。第二,消费流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热点商品的生命周期有关。一般来说,某种消费方式流行持续的时间较长,某大类商品流行时间其次,某种品牌、款式的商品流行时间则较短。第三,消费流行具有消费者范围集中的特点。某种消费流行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或消费者阶层。

3.1.收人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2.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3.生命周期储蓄是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是储蓄的基本动机。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时,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老时的消费所做的准备。

3.4.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这种动机的不是以自利的方式行为。他牺牲了他本来可以有的一些消费以提高其子女或孙辈的消费。父母的消费越少,留给孩子的越多(也有另外一种解释:父母可以被看成是以自利的方式行动。他从对孩子的馈赠中得到快乐,他的动机是增加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利他的。

3.5.谨慎动机: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未料到的对资金的需要,如在看病和意外事故上的花费,人们也要进行适当的储蓄,这构成储蓄的另外一个动机——谨慎动机。

3.6.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目标储蓄也被称为定向存款。目标储蓄有三大特点:一是有特定的日的厂是存贷款融于一体;三是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

3.7.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3.8.社会救济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情况下无生活来源(如洪灾。地震等)的社会成员无偿、直接发放救济钱物。

3.9.社会福利是国家或社会组织为特定对象,如老人、孤儿、伤残人以至本单位职代,提供生话机构及服务设施,如养老院、孤儿院、儿童村。康复中心、福利工厂、体育场、文化馆。妇幼保健站等。

3.10.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劳动者)、政府三方或其中的一方或两方以资形成基金服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劳动者)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减少或中断收人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如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疾病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我国社会保险也称劳动保险。

3.11.现收现付体系是实际上社会保障不是这种银行帐户式的养老金。它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如果工作人数超过退休人数的数量足够大,那么,对当前的工作征收相对低的税应能够直接为现在退休的人员提供数量可观的收人。这被称为现收现付体系,它有别于那种账户里的钱随着时间不断积累,并在人们退休后再付还给他们的标准养老金。

3.12.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是相对于货币市场而言的。一般来说,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亦称货币市场;由期限为一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亦称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原主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提供一种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投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企业或政府,他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机制。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方式一般是发行债券或出售股票。

3.13.流动性约束是当消费者在高收人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就存在流动性约束。学生对流动性约束的可能性有特殊的感受。绝大多数学生都预期他们未来的收人要比现在当学生时高得多,而前面讲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他们的消费应该建立在其终身收人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他们当前的支出应该大大高于其收人。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借钱。虽然他们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借款,但是完全有可能无法充分借款来支持持久水平上的消费。这样的学生就受到了流动性约束。

3.14.消费观念亦称“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道德、宗教及自然等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状况。其中消费观念总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善的反映,并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观念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消费生活和消费环境。

3.15.所谓名义利率是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市场上的各种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3.16.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定条件下的利息率。由于当今世界物价的上升几乎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民间,;实际利率应是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扣除。

4.1.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等。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是以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对象,这些资金最终将投入到实物市场上去,所以金融投资实际上是为生产性企业进行实物投资提供所需的资金。

4.2.实物投资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融投资、珠宝投资、古董及艺术品投资等等。对于消费者而言,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实物投资”。美国消费经济学家玛格丽特·伯克认为,有些耐用消费品被买进以后,既可以作为家庭消费品,又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或物质资本,靠它们取得收人;有些耐用消费品被买进后,可以转卖出去或用于抵押贷款,等等。这些特点都使得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具有投资的性质。

4.3.通货膨胀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交易的需要量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升。金融资产多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屈而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例如,假定你在银行有1万元的存款,如果通货膨胀率为每年5%,那么一年后你存款的实际价值只有0.95万元,如果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为每年5%,那么这笔存款实际上就没有收益。

4.4.所谓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购买债券者是债权人,发行债券者为债务人。从定义可以看出,债券的本质是一种负债赁证。发行者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通常是债券发行后的若干年),向债券持有人偿付规定金额的本金,同时在债券有效期内,定期地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规定的利息。因为一般来说债券的利息是事先规定的,所以债券又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4.5.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4.6.私募债券的发行对象是事先指定的,在小范围内发行债券。

4.7.零息债券指在债券到期限前不支付利息的债券。

4.8.欧洲债券是指甲国发行者在乙国以第三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4.9.外国债券指甲国发行者在乙国以乙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4.10.可转换债券,指债券持有人按照规定的转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债券转换成固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股票的权利。

4.11.可提前赎回的债券,指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有提前偿还的权利。当然公司为此付出额外的赎回利息。偿还基金指发行人的在规定期限内存人一定金额到这个基金中,用于支付部分债务的本金,以便减少公司债务到期时的偿债额。

4.12.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像一般商品一样,有自己的价格,可作为买卖对象,也可作为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4.13.优先股是按固定比率支付股息的。它兼有股票和债券两种证券的特性:从收益方面来看,它的收人是固定的,具有债券的一般利弊;从所有权方面来看,持有人是公司的所有者,即使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利息也不算违约,而且它也没有期满的时间,因而具有股票投资的特征。

4.14.普通股与优先股在股东权益方面是相对应的,它是一种股息随着企业利润变动而变动的证券。在支付利息时,公司先支付优先股的股息,然后支付普通股的股息。如果公司经营好,普通股的股息会上升;反之,其股息则下降,甚至没有股息。同样,当一家公司倒闭时,优先股持有与其他债权人有权先于普通股持有人获得赔偿。

4.15.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人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基金一般分散于特定的金融产品或其他行业上,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4.16.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人。当期收益率的公式为:当期收益率=利息/购买价格

4.17.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般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持有期收益率可用公式表示为: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4.18.到期收益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的公式为: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4.19.货币的时间价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换言之,你今天拥有的一元钱比你一年以后所拥有的一元钱更有价值。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货币为什么会具有时间价值:第一,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收益,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第二,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利息可以代表货币的时问价值。

4.20.所谓复利即利息的利息。复利计息指本期末形成的利息汁人下期本金,也计算利息。当期数n大于1时,就要计算复利。

4.21.现值计算是终值计算的逆运算,也就是说,它能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投资多少钱,将来才能获得你所想要的货币量。

4.22.所谓风险是指某一行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或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未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与损失相联系的一个概念。但风险并不等于损失,而只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对投资过程和投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只有当这种不利结果成为现实时才是损失。

4.23.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分散的风险,如战争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政府新出台的证券管理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的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等。系统风险是由一些共同因素所导致的,将影响某一系统内所有的投资对象,人们不可能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避免。

4.24.非系统风险,又称为特定风险或可分散风险,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如某一个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失败、市场营销计划落空、重大项目投标失利、竞争对手出现、生产工艺技术老化。合同违约、工人罢工等风险都属于非系统风险。由于这些因素或事件的发生在本质上随机的,因而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和消除。

4.25.市场风险是因为投资市场各种因素,如利率升降、外汇价格涨跌、购买力的强弱等因素,而导致投资者亏损的可能性。这是由投资者市场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当市场的各种因素变化较大或较频繁时,投资者遭受损失的数额或可能性就变大。

4.26.经营风险主要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的预期出现偏差,导致决策不当,操作失误,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强调投资者在管理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原因是由主观判断、操作及管理失误导致的。

4.27.所谓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上是即时完成的。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存款就是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银行破产时例外),因为你写一张支票就可以立刻把它变成现金,而且没有任何费用。大公司的股票也就被认为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住何一个在证券交易所大厅的人都那可以看到它现在的价格,而且以此价格出售的成年比较小

4.28.所谓市场的有效性是指价格能够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在高度有效的市场上,市场价伟反映了一切,投资者仅出多少就会相应得到多少如果某种资产比大多数其他投资产生更高的平均收益,那么该资产就必然会表现出更高的风险性、更低的流动性或税赋待遇个佳。

5.1.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水平变化时,每个消费者都会有一个愿意的劳动供给量,即他们愿意工作的时数。将对应于不同于工资水平的劳动供给量连接起来,就得到该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典线。

5.2.劳动供给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类似,劳动的供给弹性的定义为,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劳动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工资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即;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理变化的百分比/工资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户表示工资,L表示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供给量,ηw表示劳动供给弹性系数,那么劳动供给弹性公式对以写作:ηw=dL/L/dw/W=△L/L/△w/W

5.3.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将市场中所有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即把每一工资水平下,每个人期望的小时数相加。某些人的劳动供给在某一工资下可能是零,这说明这个人在该工资水平下不愿意工作。

5.4.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计量劳动力参与率的第一步是计算劳动力,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工作的时数。

5.5.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通过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我们可以增加人的劳动供给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人。

6.1.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人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的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6.2.间接贷款则是指销售商(或生产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银行向销售商(生产商)购买分期付款合同,即向销售商(生产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6.3.居民住宅抵押贷款是消费信贷的最主要品种,约占消费信贷余额的一半以上(美国1997年数字)。住宅贷款期限较长,通常在10-30年,以住宅本身作抵押,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传统的住宅抵押贷款的特点是固定利率、均额等付(即在贷款期内,每月的还款额相等)。由此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使借贷双方都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其间的利率变化难以预计,如果利率趋于上升,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给银行造成损失;如果利率趋于下降,则借款人遭受损失。第二,在整个贷款期内,借款人的实际负担不平衡,前重后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住宅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会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在贷款期间的前期,同样的还款额会占借款人收人的较大比重,负担较重;而在贷款期间的后期,随着收人水平的提高,同样的还款额只在借款人收入中占很小的比重。贷款设计上的这样一个特点,或者使人们推迟借款的时间,或者减少借款的额度,总之都会影响住宅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

6.4.通过信用卡获得的贷款是当今最流行的消费信贷方式之一。全世界消费的信用卡的数量已超过10万亿张、信用卡由银行或非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持卡人因各自资信状况不同而获得不同资信级别的授信额度。在此援信额度内,持卡人可以通过信用卡所代表的帐户在任何接受此一F 的零售商处购买商品或劳务及进行转账支付等。接受信用卡的零售商定期与发卡机构进行结算。如果持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性付清账单,就可免费获得融资服务;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期内一次性付清账单,就要为所借款项支付高额利息(通常信用卡贷款的利率高达12%-18则因此,信用卡的分期付款用户能为发卡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6.5.资产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发放贷款,银行的存款通常以中短期为主,如果贷款中中长期占的比例过高,造成银行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不匹配,中长期贷款流动性较低,造成银行资金周转的不灵,从而需要通过临时高成本的融资来解决资金的周转需要,这就是银行面临的资产流动性风险.

6.6.所谓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如果银行拥有的利率敏感型负债多于利率敏感型资产,则利率的提高将造成银行利润的下降,而利润的下降则会使银行的利润增加。当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时,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这是因为:银行的负债(存款)中以短期为主,属利率敏感性,利率提高会使银行的融资成本升高;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贷款)则属于利率不敏感型,尤其是当这些中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时。存款利率的提高快于(或高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的利差缩小,甚至会导致亏损。

6.7.所谓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造成银行的损失。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是由各种原因造成,其中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借款人有还款能力但主观上不愿意还款;客观原因则是指借款人虽有还款意愿但缺乏还款能力。无论何种原因,都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因此,银行为防范信用风险,需要加强对借款人信用的评估。

6.8.利息收人是贷款方名义上的最大收人来源。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例,由于合同期限很长,由每笔信贷业务产生的累计利息收人相当大。并且.由于利息收人主要产生于贷款期限的前半期,对银行帐户的收支记录也比较有利。根据国外的情况,长期住宅抵押信贷,一般可以创造出相当于贷款额1倍一2倍左右的利息收人。

6.9.贷款手续费收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款方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必须在办理贷款交割的同时,交纳贷款手续费。贷款手续费一般近接贷款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根据市场行情和竞争条件来决定。

6.10.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的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建立以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个人信用制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消费信贷的发展相互促进。

6.11.所谓个人信用,是指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消费者个人及家庭与金融机构发生的资金借贷关系。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的融资需要迅速增长后,个人信用才被社会所承认并在正规的金融体系和融资活动中得以体现。因此,适应个人融资需求增长的需要,在社会金融体系的建设、融资活动的安排、金融服务的提供等方面对个人融资活动予以考虑,促进个人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基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某些制度安排来促进个人信用关系的发展,比如在发放个人贷款时,针对个人信用的不同状况,制定差别利率,对无信用记录者与不良信用记录者放贷的利率高于信用记录良好者,等等。

7.1.消费函数理论是自凯恩斯以后产生的。它通过建立收人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本世纪30年代初的大危机以后,产生了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是他的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其收人和消费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消费函数理论又有较大的发展。消费函数主要是揭示收人与消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总量消费状况的描述。由于总量消费是个体消费的总和,宏观经济特征可以由微观消费者的行为得到解释。了解西方主要消费函数理论,有助于从理解消费者行为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的消费问题。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人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7.2.“相对收人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首先提出的。其中的相对收人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于别人的收人,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要同周围人的收人和消费进行对比;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人,消费者的现期收人和消费要同自己过去的收人和消费进行对比。“相对收人假定”用公式表示如下:C=KY式中,C——消费者的现期消费;Y——消费者的相对收人;K——消费的收人之比,接近于常数。其基本含义是:消费或储蓄是现期收人与以前最高收人水平之间的比率的函数。只要现期收人与按物价指数调整过的以往达到的最高收人之比是一个常数,那么现期储蓄与现期收入之比也就是一个常数。

7.3.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费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种类及其数量的比例关系。

7.4.宏观消费结构是指社会消费结构,从总体上全面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之间关系的情况。

7.5.微观消费结构是指城乡居民的个人消费结构,一般按消费行为来分为吃、穿。住、用、行等等。

7.6.合理的消费结构是在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下,符合消费结构演变规律要求的,能保证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消费效益的消费结构。

8.1.乘数,也译作倍数,它是国民收人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人这间的比例。若注人的是投资,这个比例就叫做投资乘数。乘数原理表明,虽然投资只占国民收人中的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变动时;却能使总收人和总就业量的变动程度远远超过投资量卜身的变动程度。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最初的增加量之比,被称为投资乘数,即投资乘数=国民收人的增加量/投资的最初增加量以公式表示即:K=△Y/△I投资之所以有乘数作用.是因为民国经济各个部门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某一部分新增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一部门的收人,而且会在国民经济个部分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和收人,最终使国民收人成倍增加。

8.2.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就会下滑。

8.3.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应当跳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发展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需求的满足构成危害,最终达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它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中的效益,逐步由粗放性经济发展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8.4.同步型消费,即指消费水平、国民收人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消费的提高与国内生产发展基本相适应。这种模式大体是早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其基本条件是:政府干预较少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内经济的增长与国内消费需求的提高关系很密切,或者说,国内消费的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8.5.早熟型消费,也称消费早熟或消费超前,是由罗斯托最早提出来的。它是指消费方式超越了本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c一般认为,消费的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国民收人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即出现消费早熟。

8.6.滞后型消费是指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生产发展。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见,这是一种与超前型消费完全相反的消费模式。

9.1.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消费政策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对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消费方式的变动做出适当的规则,以使消费的发展符合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总战略的需要,符合国情的需要,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9.2.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正如通货膨胀多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导致需求旺盛相伴一样,通货紧缩往往是经济衰退、社会需求不足的共生物。作为货币现象,通货紧缩是由于流通中货币减少所致。而流通中货币减少一种可能是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另一种可能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的流动性减弱。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由于物价的持续疲软,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企业的赢利能力减弱,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前景产生悲观预期,从而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消费者来说,由于未来收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大,因而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信贷减少,消费需求量降低;而对企业来说,由于经济形势不好,投资的回报率降低,企业不愿投资或不敢投资,因而投资需求下降。正如严重的通货膨胀破坏经济的稳定和安全一样,严重的通货紧缩亦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9.3.适度消费是指适应国情国力。生产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状态。适度消费又称合理消费或科学消费。它可以通过收人和消费的对比关系来衡量。

9.4.消费膨胀就是消费需求严重大于消费品供给。

9.5.消费不足就是消费需求小于消费品供给。

9.6.消费失衡指在消费品市场上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供给之间的不相适应已达到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即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失衡。

9.7.消费规律即消费支出的规模,也即是消费支出的总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9.8.消费需求不足指消费需求量远远小于消费品供给量,表现在市场上即是消费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呈下跌趋势。

10.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费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种类及其数量的比例关系。

10.2.宏观消费结构指社会消费结构,从总体上全面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之间关系的情况。

10.3.微观消费结构指城乡居民的个人消费结构,一般按消费行为来分为吃、穿、用、行等等。

10.4.合理的消费结构是在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下,符合消费结构演变规律要求的,能保证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消费效益的消费结构。

10.5.消费支出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是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换言之,是消费者的全部消费支出中,各项消费资料(劳务)支出的比例关系;或者说,是消费者通过市场实现的消费结构。

10.6.产业结构,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业)、第二产业(主要为工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三大产业各自又由许多行业(或称细分部分)所构成。例如,农业可细分为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工业可细分为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服务业可细分为商业、金融、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些行业内部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在如此复杂的产业结构中,有些部门和行为与消费的关系较为直接一些,有些则间接一些。按照马克思的划分方法,消费资料生产部类与消费的关系比较直接,受最终消费需求的制约;生产资料生产部类与消费的关系则比较间接,主要受中间需求(即非最终需求的制约。

11.1、消费方式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消费生活资料或劳务所采取的方式和形式。

11.2.个人消费是以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为基础,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活动。

11.3.集体消费是以消费资料公共所有为基础的满足人们公共需要的消费活动。

11.4.家庭消费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消费。

11.5.社会消费方式是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服务者提供或附加劳务来满足的消费需求。

11.6.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具关键性的阶段。一般来说,消费品的商品化是与工业化、农业城市化和农业商品化的过程相统一的。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农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其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早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农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市场的发育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哪些国家,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一个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首先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造成农民的两极分化。大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农业或工业中的雇佣工人,劳动力市场形成。而在雇佣工人的消费中,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大大增加;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市场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又会进一步促进商品性消费比重的上升和自给性消费比重的下降。

11.7.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第M个阶段。劳务商品化的发展将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消费相应增加,推动消费方式的第二次大的转变。劳务商品化也就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它的大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阶段为条件,以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为条件。

11.8.消费服务社会化,是指个人消费领域的服务不是由消费者个人提供,而是由社会来提供;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购买服务。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实质是消费过程中服务的商品化,或说是家务劳动的商品化。

12.1.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得到的利益。权利和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消费者的权利,是指经法律确认并由法律保护的,消费者在实现其消费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尺度。利益则是消费者通过权利的履行而实现的消费需求的满足。很显然,消费者的权利是实现其利益的手段,而利益的实现则是其权利运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社会,消费者的权利从形式上是由法律确认的,从本质上则是货币权利的体现。消费者的个体利益,从本质上讲就是货币购买力的实现;消费者的整体利益从本质上讲则是社会消费基金的实现。

12.2.消费者运动,是消费者自发兴起的社会范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及消费者的保护活动是经常存在的。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成为一种运动,往往是由于某种契机,比如全社会范围内出现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对消费者造成严重危害,对其他消费者造成潜在威胁。消费者运动的兴起,往往以消费者组织的纷纷建立,以及消费者组织和新闻媒介开展的各种较大规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为标志。在消费者运动的推动下,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觉醒;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得到加强;政府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引起重视。可以说,消费者运动的出现是由于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而消费者运动的开展,则有力地推动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2.3.压力集团(press。grorp)是为影响政府和舆论而组织的集团。这些集团通过疏导政府官员,对企业施加压力,使消费者、社会某些群体(比如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得到维护。尽管压力集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但在我国,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压力集团也会出现并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12.4.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弹性的。随着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人的提高,需求的弹性表现得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收人支出投向、需求的满足方式及满足需求的具体商品品牌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营销活动的诱导。比如,消费者收人水平提高后,是改善食品消费水平,还是穿着消费水平,还是文化消费水平,除其他因素外,也受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消费者决定提高食品消费水平,除其他因素外,也受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消费者决定提高食品消费水平后,是增加成品消费比重还是增加“在外就餐”比重;决定增加成品消费以后,选择什么企业。什么品牌的产品,等等,这些决策都要受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由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从而使消费者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12.5.消费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取得货币收人,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在等价交换前提下,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货币支付能力能够顺利地实现,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体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货币支付能力能否顺利实现,主要取决于价格和市场商品的丰富程度。

12.6.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消费需求的满足过程。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在商品经济社会,通过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而实现消费需求,是其需求满足的主要方面。

简答题

1.1.威廉配第对消费问题分析的主要观点:配第对消费问题的分析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他认为赋税是实现这一主张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此外,配第还认为消费品丰裕会使人们消费过多,而消费过多则会使人们变得懒惰。因此,他主张对过剩的产品加征赋税,以节制过多的消费。

1.2.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消费问题观点是: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简直难于抑制”。另一个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旦出来一直至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有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会节制消费,促使人们节俭。但这两种心理状态对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总是节俭占上风。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社会能够进步,国民财富能够增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的认识,反映了产业资本家积累资本的客观需要。

1.3.消费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①自然属性表现在:a.它是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b.某些消费方式具有自然属性。。消费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②社会性表现在:a.消费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性质,使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带有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制对消费的影响和作用不同。C.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消费的评价标准和衡量尺度不同。

1.4.消费的性质:①从消费的自然属性看,消费的要素包括消费者、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②从社会属性看艄费要素包括:消费资料所有制和社会消费方式。

1.5.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①从消费与积累的关系看,合理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投资的数量及结构,从而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②从消费与劳动力形成的关系看,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优化增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主动力的增强,有利于国民经济优化增长。③从消费对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的焕发效应看。如果我们能运用消费手段,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的。④从消费的社会进步功能看,消费水平、结构和方式的变化,会改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为经济的优化增长提供保障条件。

1.6.消费与生产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并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靠它起初当作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因而,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方式和动力。②消费决定生产。从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作为生产的最终实现形式的角度讲,消费也决定生产。

1.7.消费与分配的关系:①分配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对消费发生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上。劳动成果分配的量的多少,必然对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而分配哪些消费品,又影响着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一步影响消费方式的变化。②消费作为分配的最终实现形式,对分配也会产生很大影响。a、没有消费分配便失去意义。b。消费的水平,结构及其方式对将来分配产生要求,从而引起分配的变化。

1.8.消费与交换的关系:①交换不仅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同时也是分配转化为现实消费的实现手段,因此,交换对消费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②同时,消费也约束着交换。具体表现在:a.消费水平制约着交换的规模。b.消费结构制约着交换结构。C.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制约着交换取向。

2.1.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社会制度;③时间节约规律;④其他因素:如民族特点、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等。

2.2.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将是较长期内的基本消费方式,①从社会方面看,社会主义阶段,城乡、体脑劳动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生产力水平还较低,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个人的谋生手段。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消费品的多寡不同。在此基础上对个人所有的消费品由个人消费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②从个人方面看,消费者个人的消费需要因爱好和习惯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保证消费者通过自由选择取得满足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2.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消费方式的地位如下:①消费者的许多共同需要,要在消费资料公共所有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满足,这刊于保证全体人民都必不可少的某些需要得到满足。②社会主义是以全体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全面发展和运用为原则的。而要培养全面发的劳动者,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运用社会公共消费基金,大力发展教、科、文,才能实现。

2.4.社会消费方式的行为有:①日常生活服务业;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业;③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修理服务业;④文化生活娱乐服务业;⑤学校文化服务业;⑥体育。卫生、保健服务业;⑦其他生活服务业,如旅游、家庭劳动服务等。

2.5.社会消费方式地位与趋势如下:①社会消费方式可以把许多家务劳动交给服务行业的专业劳动者去进行,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时间、改善劳动质量,并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社会消费方式将会逐渐扩大。

2.6.消费方式合理化的要求是:①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②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③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消费方式要有利于家务劳动社会化;⑤消费方式要有利于妇女的彻底解放。

2.7.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①个人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家务劳动的一部分逐步由社会公共消费方式取代,而且相当一部分将由于使用高科技产品而大大减轻。但在社会存在着家庭作为基本消费单位的情况下,个人的家庭消费方式和社会公共消费方式将长期并存,后者逐渐渗透到前者中,增添或改变家庭生活方式的内容,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变得更加合理。②社会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是在整个消费方式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并呈现社会化趋势。这是因为:a.生产社会化客观上要求消费社会化;b.消费社会化是满足人们消费多样化需要和劳动者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客观要求;C.消费社会化是减轻家务劳动、增加闲暇时间,从根本上保证劳动者自由地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3.1.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人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者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更具有普通意义的是,生命周期理论预测人们在他们的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人较高时储蓄较多,而在其收人相对于终身平均收人较低时进行负储蓄。

3.2.关于遗产储蓄的实际重要性,在经济学家中有一些争论。除了为孩子的高等教育筹集资金(为此父母们常常出资很大)之外,大多数父母井不给孩子留下很多钱。不过也有一些富人孩子们留下巨额资金。富人储蓄相当大的数量,常常大于其退休生活的需要。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储蓄。这对于政府制定政策很有意义:如果遗产动机比原来想象得更重要,为了有效起见,旨在刺激储蓄的政府政策也应当注意遗产储蓄。

3.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作为一种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社会保证,从而减轻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社会保障政治的实施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国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制定了有关法令。其后社会保障制度在欧美乃至全世界广泛实行。西方国家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许多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化,力图形成一个“社会安全网”。社会主义国家也极为重视对社会成员的全面保障。

3.4.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①收入水平。宏观收人水平是国民收人,它制约着消费基金总量,微观水平是指居民收入水平,它决定着家庭的购买力。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及其分配和使用。③人口数量及其构成。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中的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的比例及人口职业构成等都影响消费水平。④物价水平,不同消费品价格的不同变化,对不同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⑤闲暇时间对消费不平也有影响。闲暇时间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可以从闲暇时间的多少及闲暇时间的利用程度方面来反映。⑥生活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工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优劣。还有对外贸易的规模的及进出口产品结构、消费方式的选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消费水平。

3.5.提倡科学的适度消费的要求是:首先,不宜压抑人民正常消费,不宜提供消费滞后。压抑正常消费,必然会压抑正常生产,破坏再生产的良性运行;消费滞后,会消弱消费积极地反馈机制和对再生产的指向作用,不利于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不宜提供过度消费,不宜提倡刺激消费。提倡过度消费,提倡刺激消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总量失衡会进而引起结构失衡,从而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起极大的破坏作用。

3.6.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有:①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人,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地分配和使用国民收人;③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④深化消费体制改革;⑤必须大力倡导文明消费。

4.1.从宏观方面来看,住宅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人。在西方国家,来自地产的收人已经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日本,地租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在美国,地租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我国自建国以来长时间实行福利型城市住房制度,由国家投资建房,然后以不足居民收人2%-3%的标准收取房租。这样,国家在城市住房卜大量投资,但又没有资金回收,致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实行住宅商品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人。第二,可以协调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尤其是通货紧缩时,实现供求的总体平衡。第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住宅投资的发展,可以带动建筑、建材、钢铁、机械等工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据我国统计数据分析表明,住宅投资每增加回亿元,其他各相关产业就要相应地总共增加1.479亿元的投入。

4.2.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会首先考虑到这些投资的特征,然后根据自己所希望的收益和所能承受的风险来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明智的投资决策者绝对不会将所有资金都投资到单个资产上,而是进行多种资产的投资组合。这样做可以在维持投资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风险。我

们知道如果资产组合的分散程度达到一定水平,非系统风险是完全可以被消除的。投资家常说的“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这个道理。明智的投资策略不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投资错误。进行资产组合就是一种明智的投资策略。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至少可以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至于如何获得超额收益率,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主动的投资策略和被动的投资策略。主动的投资策略是传统的做法,它认为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它给某些投资者带来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机会——只是投资者通过准确的预估,他们能发现被低估或高估的资产,而在正确的时机内买进或卖出这些资产。具体方法有水平分析法和收益曲线顺势法等。被动的投资策略是以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的。它认为:既然市场价格能充分反映其价值,收益率更高的风险必然更大,那么投资者耗费时间、精力、财力寻找偏离其实际价值的资产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倒不如将资本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资产上,保持一段时期,至少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就能获得超额收益。换言之,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类似于随机变量,所以取得成功的人(那些获得超额利润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分析或判断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运气好。被动型的投资策略的分析工具有持续时间分析法和避免风险分析法等。

5.1.向后弯曲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会导出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劳动供给曲线。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当一些消费者减少劳动供给时,其他的消费者可以正好相反,会增加劳动供给。第二,对有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导致劳动供给的增加。这些人在工资较低时不愿意工作,他们宁愿从事一些非市场的劳动,如家庭劳务等。但随着工资的上升,他们发现工作是值得的。经济学家称他们具有较高的保留工资。保留工资即他们愿意工作的最低工资。对于他们来说,工资的增加的效应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因而工资上升会增加他们的劳动快给。因此,总的来说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5.2.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第一种看法认为,当孩子的机会会成本较高时,即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根据这种观点,是高工资“导致”小家庭规模。第二种看法认为,家庭规模较大的妇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因此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就少。例如,当小孩生病时,她们可能更经常地缺勤。或者她们选择了那些在时间上给他们以更大灵活性,但工资更低的工作。根据这种观点,是大家庭“导致”了低工资。第三种看法认为,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如教育,它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的小规模。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加里·贝克尔通过研究发现,受教育多的妇女比受教育少的妇女生育的子女少。1976年受到四年以上大学教育的妇女平均有2.2个于女,而只受过八年初等教育的妇女平均有3.5个子女。他认为这是因为照顾女子要费很多时间,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受过教育的妇女的时间价格比较高,即更多的教育导致了更高的工资,从而减少了家庭规模。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是教育改变了妇女的生育观。更多的教育可能会引起兴趣的多样化,这使得要孩子似乎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教育能够全部解释妇女及其家庭规模之间的关系吗?通过考察相同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妇女及其家庭规模。(排除教育的影响),经济学家们发现大家庭和低工资仍有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不像直接分析工资与家庭规模那样强。因此,教育只能部分地解释工资和家庭规模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进行家庭规模决策时,肯定不是先考察工资。教育与家庭规模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收人、教育程度来决定自己应该有几个孩子。他们只可能通过衡量多要一个小孩的边际成本和收益来做决策。当要孩子的机会成本(工资是衡量机会成本的主要尺度)更高时,他们可能倾向于要更少的孩子。经济学家们把要孩子称为对孩子的“需求”。工资更高表示孩子的“价格”增加。对孩子需求量的改变可以看做价格变化后沿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降低可以看成是对价格上升所做出的反应。

6.1.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家庭和个人对资金需求逐渐增加是由于:(1)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耐用消费品通常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完全依靠家庭和个人的资金来满足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借助于社会资金,居民可以提前满足这一需求。(2)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的需求。家庭的生命周期可分为若干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收人和消费特征。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通常追求其一生的(非某一时的)效用大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通过年轻时的提前消费和中年时的推迟消费(储蓄)来实现一生中消费的大体平稳。由于人们的收人曲线大致是图6--l所示的形态,即收人随着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和资历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中年达到顶峰后随知识的老化、体能的下降而降低,直至退休时工薪收人接近于零。因此,为实现一生的平衡消费,年轻时和年老后均存在收支不匹配的问题。年老后消费是通过提取储蓄来实现的,年轻时的消费则是通过消费信贷将未来的收人提前使用来实现的。(3)消费观念的转变。东方传统的消费观念崇尚节俭,鼓励储蓄;而年轻的一代越来越接受西方“及时享乐”的消费观念,“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快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c居民融资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金融机构资产结构的调整。

6.2.消费信贷的特点:(1)利率水平高。个人贷款在银行的信贷资产中是获利可观的高利率贷款。由于个人贷款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因而银行的收益比较确定。但是当利率在贷款期间随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利率的上升导致银行筹资成本的提高,因此使贷款面临利风险。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每年所作的分析表明,对消费者的贷款是所有贷款中成本最高、风险最大的品种之一。为了补偿银行的利率风险,银行在个人贷款定价中通常要加入足够大的风险补偿额,其定价大大提于融资成本。(2)规模呈周期性。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消费贷款对经济周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经济扩张时期,消费者对未来的收人预算比较乐观、储蓄倾向(特别是其中的预防性储蓄)降低,消费倾向提高,消费信贷增长较快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失业率上升,人们对未来收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个人贷款会明显减少。(3)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个人贷款的利率弹性是指贷款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利率的变化对贷款规模增减的影响程度。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尽管贷款的合约利率直接决定贷款的还款额.但利率水平及利率变化通常并不是影响借款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消费者是否借钱或借多少钱的最重要因素是借款人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贷款所带来的效用等。那些收入水平较高,受过多年正规教育的人,无论是借款总量,还是借款额相对于自身的年收人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6.3.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信贷从形式上看就是消费者从银行等机构获得借贷资金,而实质是消费者将未来的预期收人提前使用,因为消费信贷是以未来的预期收人作担保的。因此,消费信贷会对个人消费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如果不存在消费信贷或者消费信贷很不发达,消费者很难从金融市场上借到钱,并且借钱的成本很高,那么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主要由即期的收人水平及储蓄水平所决定。通常情况下,即期消费水平不会超过即期收入水平;如果即期消费水平超过即期收入水平,其差额是靠以前的

储蓄和财产来融资。假定某人30岁,参加工作八年,月收人2000元,已有积蓄5万元,预计在35岁以后月收人能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不存在消费信贷,那么此人的日常消费开支一般不会超过2000元,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开支一般也不会超过5万元。而如果他能够很方便地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到钱,那么他的日常消费有可能超过2000元(比如通过信用卡购物),他的耐用消费品开支也可能超过5万元,达到10万甚至20万元,只要银行根据他未来的收入状况愿意借给他钱。因此,消费信贷具有将未来的消费提前。提高即期消费水平的作用。其次,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的作用。与消费信贷的作用相反,储蓄会降低人们的即期消费,将当前的消费推迟。人们的储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动机是为将来的某种消费而“攒钱”,比如为子女上大学。为购买大件商品、为买房子、买汽车而“攒钱”,等等。经济学家将这种储蓄动机称为“目标储蓄”。尽管很难确定目标储蓄在个人储蓄中占多大比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消费结构发展的某一阶段——比如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阶段,目标储蓄会是很重要的储蓄动机。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容易,并且越来越便宜地从金融市场上借到钱,这样目标储蓄动机就会减弱。比如,如果子女将来能通过贷款获得上大学所需的费用,并且在大学毕业后用自己的收入归还贷款,父母就不必在若干年前就开始为子女的大学教育费进行储蓄,他们的日子就可以过得宽松一些。再比如,如果买房子时能获得七成按揭贷款,那么人们可以在存款额达到房价的三成时,就提前往上新房,购房所需的存款额大大低于没有消费信贷时的存款额。此外,在获得消费信贷以后,每月的收人不仅要满足日常消费开支需要,而且要扣除贷款的还本付息额,相当于降低了当期的可支配收人,因而会降低自由储蓄额。

6.5.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其在商业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会逐步提高,消费信贷成为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比如1997年,美国银行业的信贷发放余额约为2.9万美元,中住房抵押贷款有6100多亿美元,汽车贷款1522亿美元,信用卡及个人信贷额度2177亿美元,其他个人信贷1513亿美元,消费信贷合计达1.13万亿美元,占信贷余额的39%。在存款性金融机构中,除了一般的商业银行从事消费信贷业务以外,更有一些机构专门从事消费信贷业务。比如美国的储蓄贷款协会(S&L)和互助储蓄银行主要从事吸收储蓄存款和发放抵押贷款的业务,其发展速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曾一度超过商业银行;信用社以股份的形式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发放消费者贷款。传统上,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居民的储蓄存款和对工商企业发放贷款实现社会资金的融通。“居民一银行一工商企业”的资金融通格局迄今仍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变化,社会融资格局逐渐呈现多样化。无论是“居民一银行一民民”,还是‘“居民一证券市场一工商企业”,融资格局多样化的结果是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产中比重的提高,及对工商业贷款比重的下降。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在外源融资中,除了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取得股权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商业票据(一些大公司)取得长期和短期的债务资本。尽管银行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外源资金来源,但企业已不必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于银行来取得资金了。其次,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中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降低,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消费所占比重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提高。由于耐用消费品价值较高,需要消费者多年的储蓄积累,因而客观上要求通过消费信贷来提前满足其消费需求。再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工商业贷款相比,消费信贷规模小、成本高,在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贷款的风险也较高,这样的零售业务过去银行是不屑一顾的。激烈的竞争迫使银行开发消费信贷业务;探索风险管理的方法,降低信贷风险。总起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是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过程中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需要。在卖方市场中,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的不足,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资金的融通帮助工商企业解决资金的需求,并以此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在买方市场中,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需求的不足、生产的过剩,此时就需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资金融通来帮助消费者解决资金的需求,并以此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它会对社会的融资格局、金融体系、债务结构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6.6.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可通过三种方式:第一,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以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第二,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应当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比如将贷款与存款挂钩等,以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第三,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或出售给投资银行及政府机构等用于发行抵押贷款证券。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增强了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促进了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化解资产流动。住风险的手段。

6.7.银行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利率风险:首先,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使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相匹配;其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比如通过‘利率互换”,将固定利率的资产转化为浮动利率(利率敏感型)资产,以使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相匹配;最后,开发新产品,比如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风险。

6.8.西方商业银行在评估借款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和支付能力,将信用审查集中在信用的“SC”,“5C”即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及环境条件(condition)。品格是指借款人的品质,即借款人是否诚实守信,是否勇于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其财务状况不佳的时期。品格用于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对借款人以往的信用关系的审查、有关借款的个人品格的参考资料以及当面交谈等方式来审查借款人的品格。能力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一般用借款人预期的现金收人来测量。借款申请书、书面的财务报表、借款人的薪金记录及信用机构的报告等资料,都可用来估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除了未来预期的现金收人外,还需要审查借款人的其他债务情况,特别是具有优先求索权的债务,以此来评估借款人在偿还掉其他债务后是否还有足够的收人来偿还贷款。资本即借人的货币价值,通常用资产净值来衡量(总资产减去总负债)。资本反映借款人的财富积累状况,并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借款者的成就。评估资本价值时需要注意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别。抵押品是指货款由清人用作担保贷款的任何资产。有抵押品作担保降低了贷款的信用风险。但需要注意抵押品的价值评估以及抵押品市场价值的波动。环境是指贷款申请人的就业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借款人财务状况的改善或恶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可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借款人的每项特征给予特定的评分和权重,最后根据加权平均后的积分来判断借款申请人的信用风险,并做出贷与不贷的决定。

7.1.收人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消费者倾向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资本的积累来自富人的储蓄,如果改变财富和收人分配的格局,富人的储蓄就会减少,资本的积累也会减少。但是如果采用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平的措施来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消费倾向的提高将通过对投资的引诱,促进资

自考第二外00840日语单词方法句型总结

きようしぼくかいしやいんしゆふ主妇 じやあ那么じだい时代こいびと恋人きせつ季节 そら天空でう怎样すずしい春はるなつ夏 あき秋ふゆ冬むしあつい蒸し暑い闷热 ちむい寒い-冷寒冷つよい强,强烈 だんとう暖冬つめたい冷いちげんめ「1限目」第一节课 はつおん发音じよし助词つかいかた使用方法 おもしろい有意思有趣がんばります「頑ばります」努力 えらい了不起べんきよう勉强学习 どうぞ、よる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おはよございます こちらは馬さんです 初めましで、馬です そうですか いいお天気ですね。 北京の秋はどですか。北京的秋天怎么样?句中的“~はどですか”用来打听事物或人的状况,意为:~怎么样?~如何? 馬さんはえらい それはいいですね。用于应答对方所说的表感叹,译:那感情好呀! わあ、きれいですね。哎呀,好漂亮! 馬さん、日本の田舎(いなか)初めてですか。小马上第一次来日本乡下吗? ほら、見(み)てごらんなさい。喂,请看啊! ほんとだ。真的名不虚传 あのう、あの川は。对不起,请问那条河是什么河呀?あのう唤起注意 提示助词 ①は接在体言后面,表对主题、话题的提示或强调 馬さんは大学生です ②も接在体言后面与は一样,起凸显作用,表对主题话题的提示或强调。译为:也 わたしは大学生です。馬さんも大学生です。 格式助词 ③の接在体言后修饰定语,句中做连体修饰语(定语)表领属关系,属性等译为:~的僕の父は医者です。 并列助词 ④と接在两个以上的体言,表并列。译为:和 わたしは3人家族です。父、母とわたしです。 终助词 ⑤か接在句尾后面,构成疑问式。译为:~吗? ⑥です接体言做判断的谓语,表示肯定。译为:是~ 根据词尾活用可构成判断句的否定和过去式。 ⑦はい用于回答不带疑问词的疑问句,后面接“そうです“,或者其它表肯定的词语。 馬さんは大学生ですか?―――はい、すですか。 いいえ用于回答不带疑问词的疑问句。后面常接““或其他表否定的词。 木村さんの趣味はもカラオケですか。――いいえ、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 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 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其思想 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 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 水平的影响。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有效需求理论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D.流动偏好理论 2.社会阶层消费学说的提出者是 A.巴维克 B.马歇尔 C.凡勃仑 D.凯恩斯 3.下列家庭支出项目中,既可以看作“消费”,又可以看作是“投资的项目”是 A.医疗支出 B.旅游支出 C.教育支出 D.日用品支出4.下列哪项不是主导产业应有的特征? 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B.形成持续高增长的增长率 C.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 D.具有扩散效应 5.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是 A.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B.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C.社会服务行业价格水平的下降 D.消费者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消费的是 A.文化教育消费 B.交通消费 C.休养所消费 D.食物消费

7.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的倾向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消费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 8.小张打算为自己购买一套住宅,每月储蓄3000元,这种储蓄动机是 A.生命周期动机 B.遗产动机 C.谨慎动机 D.目标储蓄动机 9.下列关于风险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预期收益大的风险就小 B.预期收益小的风险就大 C.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大 D.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小 10.某人对预期收益相同而风险不同的两种资产没有选择差异,则此人是 A.风险偏好者 B.风险规避者 C.风险中立者 D.风险保守者

自考二外日语经验

上个星期六下午,我参加了自考二外日语考试,考完后感觉还不错。休整了几天,特地来英语巴士写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是在成都,我们这里使用的教材是任卫平的日语教程。本来挺担心这门的,毕竟对于我来说日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不过我一直都对日本的动漫啊,电影啊,日剧什么的都挺感兴趣的(当然还没到哈的程度,呵呵),所以对日语的学习还是很有信的。 有一点我需要说明的是,暑假的时候我报了一个日语入门课程的培训班,学费550块钱的样子。从8月初一直上到8月底,差不多经历了奥运会从揭幕到闭幕的整个过程。每天3个多小时,用的教材是标日初级上。当时去上课的心态只是为以后的自考日语打下一个基础。而那时的教学进度很快,要在月底结束的时候把初级上的24课都学完,所以前面的课程学得还行,后面的就有点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但是,正是暑假这次日语入门培训,为我以后在自学任卫平的这本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学友最好还是可以去报个类似的培训班什么的。 言归正传。结束了日语培训,我其实并不知道自考日语考试是在什么时候。等到09年的考试安排表出来的时候,发现日语是在1月和4月。想来想去,我决定趁着暑假的那个热乎劲,1月报考日语。结束了10月的考试,我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日语的学习中。刚开始学自考教材的时候,发现前面几课都挺简单的,由于基础打得不错,我很轻松就把前8课都过了一遍,着重看语法。我在想,如果没有报培训班,光是这个五十音图就得花费我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学到第8课估计要半个月吧。而我只用了短短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前8课,相当轻松,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很不错的熟记日语假名的资料,就在巴士的那个汇总帖里,是一个软件,大家不妨下载下来。从第9课开始,课文逐渐有了一点难度,我也放慢了学习的脚步。由于只考前20课的内容,所以我首先制定了一个计划,争取在11月底把前20课的内容认真学完。我在看教材的时候,主要是看语法和单词。我觉得日语的语法很重要,里面的规则和变化特别多,有很多东西都特别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花功夫在语法的学习上。比如动词的各种活用,五段动词的音便形等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一定得牢牢掌握,不然很难往下开展后面的学习,切记! 好不容易把前20课的课文都认真过了一遍,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又忘了,经常是看了后面的而忘记了前面的内容。怎么办呢?我想到用一个小本子把语法解释里的例句全部抄下来,然后进行识记。我觉这方法挺不错的,如果想背背例句也不用翻书了,直接看本子,很方便。随后,我又在英语巴士论坛找到一个叫《日语语法超级详解》的资料,这个要重点推荐,对我的帮助很大。大家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料,内容很全。每天看一点上面的内容,对你日语的提升肯定能起到很大作用。在这里真的很感谢那些上传资料的朋友,谢谢你们的分享! 由于日语考试词汇题占有不小的比重,所以接下来把重心转到了单词的复习上。由于不知道词汇的考核是以填空题还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了保险起见,我把前20课的单词进行了分类,然后抄在本子上。抄完后,每天花些时间来看单词,记单词,不断地重复。我曾经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朋友说过重复就是力量,我很赞同,真的是这样的啊! 最后,终于迎来了二外日语考试。拿到试卷的时候,一审题,心里一阵窃喜,感觉不太难,而且词汇题是选择题,这样又降低了一些难度。和我想的不一样的是,没有考到片假名。词

消费经济学期末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导论 理解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哪些属于微观消费问题,哪些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理解生活消费的二重性。 第2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理解消费需要和消费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理解消费需求的上升规律内涵。 目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扩大消费需求? 第3章消费决策 理解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替代品、互补品。 从经济学的弹性视角分析万科为何要降价?如何评价谷贱伤农现象? 了解税收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 第4章消费信贷 了解储蓄的主要动机、消费信贷的种类、信用卡种类。 理解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的异同? 了解等额本金还款与等额本息还款的含义及其主要区别。 理解消费信贷管理的三个原则及西方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 第5章消费函数理论 以线性消费函数为例,证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掌握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的核心要点。 第6章消费水平 理解消费水平的内涵及度量指标。 了解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7章消费结构 了解消费结构的相关概念、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理解消费结构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演进趋势。 第8章消费方式 理解消费方式的含义。 了解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了解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不同。 第9章服务消费 理解服务消费的特点。 了解服务消费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基本趋势。 第10章绿色消费 理解绿色消费的含义及5R原则。 了解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营销的含义。 第11章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消费者权益 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理解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 了解消费教育的基本内容。 其余章节: 理解闲暇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教育消费、文化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2015新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自考《日语教程》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

第一課私は日本人です课文译文 我是日本人 (一) 这是桌子。 那是笔记本。 那是书。 这是什么 那是报纸。 那是什么 这是词典。 那是什么 那是铅笔。 (二) 小王,你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田中也是中国人吗 不,田中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 你是日本人吗 对,我是日本人。 佐藤也是日本人吗 对,是的。 练习答案 一、①D②C③B④A 二、①B②B③B④C 三、①D②B③B④C

四、1.これは新聞です。 2.それは辞書ではありません。 3.王さんは中国人です。 4.私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 第二課ここは教室です 课文译文 这里是教室 (一) 这里是教室。 那里是图书馆。 那里是食堂。 学校的前面是百货商店,对吗 不,学校的前面是一家公司。 是什么公司 是家电脑公司。 那里以前是百货商店吗 不,那里以前不是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在哪里 百货商店在学校的后面。 (二) 山下:各位,早上好。我是山下。请多多关照。 小赵:初次见面。我是中国人,我姓赵。是东京大学的留学生。专业是日语。请多多关照。 练习答案 一、1.C2.D3.A4.B

二、1.B2.D3.B4.C 三、1.A2.B3.B4.B 四、 1.①それは田中さんの本です。 ②これはわたしの鉛筆です。 ③あれは新聞です。 ④先生の机はそれです。 ⑤佐藤さんは日本人です。 2.①いいえ、わたしは田中さんではありません。 ②はい、わたしは張です。 ③いいえ、王さんの新聞はそれではありません。 ④はい、あの日本人は留学生です。 3.①いいえ、これはノートではありません。本です。 ②いいえ、このノートは王さん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佐藤さんのです。 ③いいえ、わたしは中国人ではありません。日本人です。 ④いいえ、わたしは田中さんではありません。山下です。 五、1.この机は山下のです。 2.これは新聞です。本ではありません。 3.わたしはもと学生でした。 4.デパートは図書館の後ろです。 第三課春は暖かいです 课文译文 春天暖和 (一) 春天暖和。 夏天炎热。

消费经济学应考技巧及重点章节复习重点.doc

专题一:计算题 题型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合计 四 十 四 七四七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四 七 资金时 √ √ √ √ √ √ 6 次 间价值 收益 √ √ √ √ √ √ √ 7 次 计算 生命周 √ √ √ √ 5 次 期储蓄 收入 √ 1 次 弹性 一、 收益计算: ( 1)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 =利息 /购买价格 ( 2)持有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 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 =(出售价格 — 购买价格) /购买价格 ( 3)到期收益 。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 ) /购买价格 =(利息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例】某消费者以 9000 元买了一年期、 利息率为 6%、面值为 10000 元的国债, 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 10000× 6%+( 10000- 9000)) /9000 ≈17.78% 【例】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第一个是售价为 9000 元、两年期、面值为 10000 元的零息债券,第二 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 9000 元,年息为 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 10000- 9000) /9000= 11.11% 无法比较 换算出零息债券的年利息: 10000= 9000× (1+ i) 2 i ≈ 5.4%>5% ,第一个方案更好 【例】某投资者在年初投资 20000 元购买某公司的股票, 在年内获利 300 元股利, 在年末, 由于急需用钱, 该投资者以 18200 元将股票全部卖出。分别计算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现值: PV = FV × (1+i) -n 终止: FV = PV × (1+i) n 即时年金指现金流即刻开始,如租赁。 普通年金指现金流从现期的期末开始,如抵押贷款 普通年金终值 : (1+i)n -1 F = CF V i 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n 即时年金现值 即时年金终值× + 即时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1 i) -n = (1 技巧:①确定算什么 ②代公式 三、生命周期储蓄: 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他预计能活 N 年, 其中要工作 M 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 Y ;储蓄不赚取利息,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当前的储蓄 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 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 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 C=Y × M/N M/N :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也是消费比重) ;储蓄比重( N-M)/N ,储蓄函数 S=Y ×( N-M)/N 精选

自考《日语教程》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

第一課私は日本人です 课文译文 我是日本人 (一) 这是桌子。 那是笔记本。 那是书。 这是什么? 那是报纸。 那是什么? 这是词典。 那是什么? 那是铅笔。 (二) 小王,你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田中也是中国人吗? 不,田中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 你是日本人吗? 对,我是日本人。 佐藤也是日本人吗 对,是的。 练习答案 一、①D②C③B④A 二、①B②B③B④C 三、①D②B③B④C 四、1.これは新聞です。 2.それは辞書ではありません。 3.王さんは中国人です。 4.私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 第二課ここは教室です 课文译文 这里是教室 (一) 这里是教室。 那里是图书馆。 那里是食堂。 学校的前面是百货商店,对吗? 不,学校的前面是一家公司。

是什么公司? 是家电脑公司。 那里以前是百货商店吗? 不,那里以前不是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在哪里? 百货商店在学校的后面。 (二) 山下:各位,早上好。我是山下。请多多关照。 小赵:初次见面。我是中国人,我姓赵。是东京大学的留学生。专业是日语。请多多关照。 练习答案 一、1.C2.D3.A4.B 二、1.B2.D3.B4.C 三、1.A2.B3.B4.B 四、 1.①それは田中さんの本です。 ②これはわたしの鉛筆です。 ③あれは新聞です。 ④先生の机はそれです。 ⑤佐藤さんは日本人です。 2.①いいえ、わたしは田中さんではありません。 ②はい、わたしは張です。 ③いいえ、王さんの新聞はそれではありません。 ④はい、あの日本人は留学生です。 3.①いいえ、これはノートではありません。本です。 ②いいえ、このノートは王さん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佐藤さんのです。 ③いいえ、わたしは中国人ではありません。日本人です。 ④いいえ、わたしは田中さんではありません。山下です。 五、1.この机は山下のです。 2.これは新聞です。本ではありません。 3.わたしはもと学生でした。 4.デパートは図書館の後ろです。 第三課春は暖かいです 课文译文 春天暖和 (一) 春天暖和。 夏天炎热。 秋天凉爽。 冬天寒冷。 日本哪个月份最热?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D A.20世纪60年代以后B.20世纪50年代以后 C.20世纪4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以后 2.下列内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A A.消费需求与总需求B.储蓄决策C.投资决策D.消费信贷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这种情况称为B A.弹性不足B.弹性充足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为B A.替代品B.互补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5.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D A.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其自己提供退休金 B.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正在工作的一代入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C.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其自己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D.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已退休的人提供退休金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C A.收入效应B.边际效应C.替代效应D.结构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实物投资的是D A.银行存款B.股票C.债券D.珠宝投资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某一公司新产品开发失败属于B 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是B A.使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B.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平移 C.使预算约束线斜率改变D.使预算约束线保持不变 10.教育投资将为个人带来一系列收益,其首要收益是D A.福利收益B.健康收益C.闲暇质量D.货币收益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消费信贷特点的是D A.利率水平商B.规模呈周期性C.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D.利率水平低13.最早的资产化证券是A A.住宅抵押贷款证券B.汽车贷款证券C.消费贷款证券D.信用卡贷款证券14.以消费的“示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函数理论是B A.绝对收入消费函数B.相对收入消费函数C.持久收入消费函数D.生命周期理论15.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的变化趋势是A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保持不变D.不确定 16.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之间的比例,这是A A.乘数B.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储蓄倾向D.平均消费倾向 17.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的消费模式是D A.同步型消费模式B.异步型消费模式C.早熟型消费模式D.滞后型消费模式18.下列哪项不是表示通货膨胀的指标D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第二外语(日语)课程代码:0084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自学考试课程,适用于非日语专业自学考试的所有考生。为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及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考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考特点而制定。旨在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的内容、要求、考试原则及有关其他问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考试的范围和标准。不仅是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及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亦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总之,与专业日语课程及一外日语课程教学和考试不同、二外日语教学及考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时数少,大多数考生为自学者,这就决定了二外日语课程只能要求采取更高效的教学方式,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共核教学,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及社会助学组织采用与此相对应的教材和辅导书。在教学及自学活动中既要注意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又要注意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围绕课文,围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来教与学,切忌追求过多的语法理论的解释或孤立地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考生应熟读课文,重点掌握基础词汇、基础语法的用法及具有代表性的语法例句,并通过课后习题和辅导书中的练习题,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总之,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钻牛角尖,不追求高难题型是社会助学辅导和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日语语音语调的特点,识记并掌握日语的基本语音知识;了解文字与词汇的标记、来源及构成,掌握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汇;领会并掌握语法及惯用句型的意义和活用,能较为熟练的运用常用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知识及惯用句型从事初级水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及文章。其基本要求为: 1、在了解日语语音特点及发音标准的基础上,正确掌握日语假名的发音规则。要求考生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基本具备正确认读、正确拼写单词和简单句子的能力。 2、文字与词汇是基础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必须首先了解日本的文字是由假名、汉字、罗马字构成的特征;了解日语汉字的读音一般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有些汉字既有音读又有训读的特征;重点掌握教材中一部分常用汉字的读音;基本具备写出常用汉字的假名及写出假名的汉字的能力;了解日语词汇的四大来源及构成,基本具备辩析常用词汇的词义及词性的能力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3、课文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语法学习又是课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了解并努力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新语法,清晰地获得日语的基本词法和句法的概念,尤其要领会基础语法知识中最重要且较为复杂的部分——助词、助动词的语法功能、用法及用言的活用等。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能较熟练的根据句中词的语义和语法规则,将“用言”及“助动词”的词尾变成所需要的形式。具备辩析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以及语序的能力,领会和使用所学的常用惯用句型,基本具备阅读和理解一般现代文以及翻译简单句子及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见“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自学考试课程,是英语专业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及专升本的必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没有关联,不存在先期课程及后续课程,可以与其他课程同时开始学习。

消费经济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消费经济学》 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扩大农民消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针对当前农民消费中呈现的问题,综合采取措施,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收入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市场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消费观念,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使农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 一、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意义农民的消费,是指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及劳务的耗费,它通常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方面。农民的消费不仅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究农民消费持续低迷的根源,积极引导农民适度、合理消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农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源动力,人们总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来规划和预算消费支出的,收入水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收入水平的变化也随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对各种生活消费品的偏好发生变化,从而对农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消费支出极为有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地区之间、不同消费阶层时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了农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形成不平衡的区域市场和购买力不平衡的消费群体,潜在的购买力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二)农民储蓄倾向强化,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受到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必然下降。此外,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导致人们希望多储蓄。

最新全国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历史上第一个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 C.李嘉图D.魁奈 2.下列内容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A.储蓄决策B.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C.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D.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 3.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为A.互补品B.替代品 C.吉芬物品D.奢侈品 4.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 A.税收计划B.储蓄计划 C.消费计划D.投资计划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A.替代效应B.结构效应 C.收入效应D.边际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金融投资的是 A.不动产投资B.贵重金属投资 C.珠宝投资D.银行存款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政府新出台的证券管理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属于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 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金融、实物和教育三类投资中,按资产的流动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应为A.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B.金融投资、教育投资、实物投资 C.实物投资、金融投资、教育投资D.教育投资、金融投资、实物投资 10.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劳动供给弹性的情况是A.弹性充足B. 完全弹性 C.弹性不足D.完全无弹性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闲暇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

自考大纲-00840--第二外语(日语)

高纲158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自考生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在课程结束时,使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语音语调。 2.掌握日语的基础语法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初级的阅读、会话、翻译。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课程,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无先修课程,亦无相关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新语种的学习。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语音 语音包括日语假名的发音和语句朗读。假名主要包括五十音图的清音、浊音、长音、促音、拗音,语句朗读时要求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词汇 领会掌握2000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其中熟练掌握1500词。主要包含日语假名和日语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各类词汇(如

体言、用言、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副词等)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3.语法 语法主要包括教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所出现的各语法点、句型、惯用型、用言的活用变化规则等。 具体范围如下: (1)单词的标记,日语单词的标记有三种形式:假名、日语汉字和汉字加假名。 (2)十个实词,其中尤其是体言(名词、代词、数词)和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体言的特点是本身没有词尾,所以进入句中起什么作用,主要靠后续的虚词。实词后添加不同的虚词,就起着不同的作用。用言都有词尾,要记住用言的各种词尾变化形式。 (3)两个虚词:助词和助动词。虚词总是附在实词后,起语法作用。掌握助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掌握助动词时,需注意:①语法意义和作用。②接体言还是接用言,如接用言,还需注意接什么样的词尾变化形式。③本身的形态变化。 (4)日语句子的种类和句子的成分 日语句子从结构上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一个句子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仅成立一次者叫单句。单句中的成份重点是谓语。按谓语的结构,单句可分为动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和名词句。一个句子里,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消费经济学00183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D ) A.债券投资 B.股票投资 C.基金投资 D.教育投资 10.下列风险中,属于系统风险的是( C ) A.新产品开发失败 B.重大项目投标失利 C.战争爆发 D.竞争对手的出现 11.下列关于工资收入变化与闲暇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增加 B.工资增加导致闲暇减少 C.工资增加对闲暇没有影响 D.工资增加既可能导致闲暇增加,也可能导致闲暇减少 12.属于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构成部分的是( C ) A.绝对收入假定 B.相对收入假定 C.持久收入假定 D.生命周期理论 13.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是( A ) A.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B.收入与净收入差额的变化 C.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料不到的变化 D.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14.下列关于持久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持久收入的平均值为零 B.工薪收入属于持久收入 C.一时收入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D.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依据现期收入 15.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80%,则投资乘数为( C ) A.1.25 B.2.5 C.5 D.7.5 16.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 A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出口 17.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由传统阶段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是( B ) A.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8.能对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进行调节的税种是( C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19.下列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紧缩性收入政策的是( D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B.政 6 / 117

自考日语考试大纲.doc.gzip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 《日语》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日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考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考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 二、使用教材 《新大学日语简明教程》,王诗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三、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 第1課 発音あ·ア————な·ナ行清音 新出単語 予備知識一、日本的文字 二、日语单词的音调 練習 第2課 発音一、は·ハ————わ·ワ行清音 二、拨音 新出単語 予備知識一、日语的特点 二、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 練習 第3課 発音一、浊音 二、半浊音 三、促音 新出単語 予備知識一、日语词汇的来源 二、日语单词的写法 練習 第4課 発音一、长音 二、拗音、拗长音、拗促音、拗拨音 新出単語 予備知識词类 練習 第5課 本文これは何ですか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敬体判断句与指定助动词です

二、助词类别 三、こそあど系词汇 練習 第6課 本文ここは僕のうちだ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简体判断句与指定助动词だ 二、存在句与存在动词ある、いる、おる 三、并列助词と、终助词ね 四、句子成分(一) 練習 第7課 本文日本と日本人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文章体判断句与指定助动词である 二、动词终止形 三、动词的自、他分类与宾格助词を 四、格助词に、ヘ、から、并列助词や、副助词など 五、句子成分(二) 練習 第8課 本文自己紹介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动词按活用分类 二、动词连用形与敬体叙述句 三、格助词で、まで、提示助词は、も(一) 四、时间名词的用法 練習 第9課 本文中国と日本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形容动词和以形容动词作谓语的描写句 二、主谓谓语句 練習 第10課 本文日本の季節 会話 新出単語 文法一、形容词和以形容词作谓语的描写句 二、格助词より 三、数词及其用法 練習 第11課 本文鈴木さんの仕事と生活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真题完整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D.两者无关

消费经济学应考技巧及重点章节复习重点

专题一:计算题 一、 收益计算: ( 1)当期收益 。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 当期收益率 =利息 /购买价格 ( 2) 持有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 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 =(出售价格 — 购买价格) /购买价格 (3) 到期收益 。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到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利息 +出售价格—购买价格 ) /购买价格 【例】某消 费者以 9000元买了一年期、 利息率为 6%、面值为 10000元的国债, 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购买价格 =( 10000× 6%+( 10000-9000))/9000 ≈17.78% 【例】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第一个是售价为 9000 元、两年期、面值为 10000 元的零息债券,第二 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 9000 元,年息为 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 10000-9000)/9000=11.11% 无法比较 换算出零息债券的年利息: 10000=9000×(1+i )2 i ≈ 5.4%>5% ,第一个方案更好 【例】某投资者在年初投资 20000 元购买某公司的股票, 在年内获利 300元股利,在年末,由于急需用钱, 该投资者以 18200 元将股票全部卖出。分别计算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现值: PV =FV ×(1+i )-n 终止: FV =PV ×(1+i )n 即时年金指现金流即刻开始,如租赁。 普通年金指现金流从现期的期末开始,如抵押贷款 普通年金终值 : F = CF (1+i)n -1 V i 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n 即时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 (1+i )-1 即时年金现值 =即时年金终值× (1+ i )-n 技巧:①确定算什么 ②代公式 三、生命周期储蓄: 假定: 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开始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富: 他预计能活 N 年, 其中要工作 M 年, 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 Y ;储蓄不赚取利息,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当前的储蓄 将等额的转换为未来可能的消费 。 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 ? 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分配储蓄与消费 ? 每年的计划消费水平 C=Y × M/N M/N :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也是消费比重) ;储蓄比重( N-M )/N ,储蓄函数 S=Y ×( N-M )/N 例:假设某人从 20岁开始工作且计划工作到 65岁,该人将在 80岁时去世。每年劳动收入 Y 为 30000元, 65 岁退休, 80 岁挂掉。 工作时间 M 为 45 年( 65-20 ) 生活年数 N 为 60年( 80-20)(假定 20岁前开支由其父母为其支付) 终身收入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