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数字影像与特征提取 1.什么是数字影像?其频域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①数字影像是以数字形式保存数字化航空、胶片影像的扫描影像 ②频域表达对数字影像处理是很重要的。因为变换后矩阵中元素的数目与原像中的相同。但其中很多是零值或数值很小,这就意味着通过变换、数据可以被压缩,使其能更有效的存储和传递;其次是影像分解力的分析以及许多影像处理过程。例如滤波、卷积以及在有些情况下的相关运算,在频域内可以更为有利的进行。其中所利用的一条重要关系就是在空间域内的一个卷积,相当于在频率域内其卷积函数的相乘,反之亦然。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的影像的傅立叶谱可以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在任何一张航摄影像上总可以找到有些地方只含有很低的频率信息,而有些地方则主要包含高频信息,偶然的有些地区主要是有一个狭窄范围的带频率信息。 2.怎样根据已知的数字影像离散灰度值,精确计算其任意一点上的灰度值? 答::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要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3.常用的影像重采样方法有哪些?试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答:①常用的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双三次卷积法 ②最邻近像元法最简单、计算速度快、且能不破坏原始影像的灰度信息,但几何精度较差; 双线性插值法虽破坏原始影像的灰度信息,但精度较高,较为适宜; 双三次卷积法其重采样中误差约为双线性插值的1/3,但较费时; 4.已知gi,j=102,gi+1,J=112,gi+1,j+1=126,k-i = /4,l -j= ,为采 样间隔,用双线性插值计算gk,l 答:g(k,l)=W(i,j) g(i,j)+W(i+1,j) g(i+1,j)+W(i,j+1) g(i,j+1)+W(i+1,j+1) =(1- )(1- )*102+(1 - /4)/4*112+ /41- /4)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臵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臵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臵: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臵投照,如遇特殊病例,

摄影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3章

1.3 习题 一、单选题 1.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 (Daguerre) 发明了____,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① 明胶基片② 银版摄影法③ 胶卷④ 胶片照相机 2. 短短一个半世纪多,____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并以其即时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① 传统照相机② 数码照相机③ 摄影④ 摄像 3. 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过程。 ① 光学② 化学③ 光影④ 光化学 4. 当一卷胶卷拍摄完后,在暗室中,或在胶卷冲洗机中冲洗胶卷,通过显影、定影等光化学处理,将胶卷中的潜影变成与被摄景物相反的负像,这就是____。 ① 胶卷② 胶片③ 底片④ 照片 5. 传统摄影的三步曲是____。 ① 拍摄、印放、扫描② 拍摄、冲洗、印放 ③ 显影、定影、水洗④ 取景、对焦、拍照 6. 关于传统摄影,错误的叙述是____。 ① 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存储在胶片上 ② 特征是使用胶卷 ③ 投资小 ④ 拍摄后在胶卷上形成潜影 7. 关于数码摄影,其主要特征是____。 ① 使用数码照相机② 拍摄后可以立即看到影像 ③ 前期投资大④ 以上都对 8. 数码摄影是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它以____为其主要特征。 ① 数码照相机② 计算机处理③ 影像即显④ 速度快 9. 使用数码手段可以进行照片的____。 ① 保存② 查找③ 删除④ 以上都对 10. 关于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不同之处是____。 ① 针孔成像影像比较模糊,而透镜成像比较清楚 ② 针孔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像的亮度很暗,而透镜的孔径可以大得多,影像亮 ③ 透镜成像时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才能成像清晰,针孔成像时不需要 ④ 以上都正确 11. 关于影像的存储介质,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传统摄影的胶片只能使用一次,照坏的不能重照 ② 传统摄影拍照后可以马上看到胶卷中的影像 ③ 数码摄影的影像存储介质是CCD芯片 ④ 以上都对 12. 对于小型数码照相机,正确持机的操作是____。 ① 双手上下左右托紧机身,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② 左手持机,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1) 第Ⅰ章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 1.1 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如果一个电子与原子核相撞,其全部动能丢失转换为X线光子,其最短波长(λmin)为 λmin=hc/kVp=1.24/kVp(nm)(1) 可见连续X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 2.2特征放射 特征放射又称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产生的一种放射方式。一个常态的原子经常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它永远保持其内层轨道电子是满员的。当靶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时,K层电子的空缺将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外层电子能级高,内层电子能级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的能量作为X线光子释放出来,产生K系特性放射。若是L层发生电子空缺,外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X线,称L系特性放射。 特征放射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能量无关,只服从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同种靶物质的K系特性放射波长为一定数值。管电压在70kVp以上,钨靶才能产生特征X 线。特征X线是叠加在连续X线能谱内的。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X线是一种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微粒辐射,二是电磁辐射。X线属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这是X线的本质。 ·X线的微粒性:把X线看作是一个个的微粒—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X线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微粒性,每个光子具有一定能量,能产生光电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等现象。 ·X线的波动性:X线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它以波动方式传播,是一钟横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3.2 X线特性 X线特性指的是X线本身的性能,它具有以下特性: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数字影像与特征提取 1.什么就是数字影像?其频域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①数字影像就是以数字形式保存数字化航空、胶片影像得扫描影像 ②频域表达对数字影像处理就是很重要得。因为变换后矩阵中元素得数目与原像中得相同。但其中很多就是零值或数值很小,这就意味着通过变换、数据可以被压缩,使其能更有效得存储与传递;其次就是影像分解力得分析以及许多影像处理过程。例如滤波、卷积以及在有些情况下得相关运算,在频域内可以更为有利得进行。其中所利用得一条重要关系就就是在空间域内得一个卷积,相当于在频率域内其卷积函数得相乘,反之亦然。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得影像得傅立叶谱可以有很大得变化,例如在任何一张航摄影像上总可以找到有些地方只含有很低得频率信息,而有些地方则主要包含高频信息,偶然得有些地区主要就是有一个狭窄范围得带频率信息。 2.怎样根据已知得数字影像离散灰度值,精确计算其任意一点上得灰度值? 答::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得原始函数g(x,y)得数值时就需要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3.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她们得优缺点 答:①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双三次卷积法 ②最邻近像元法最简单、计算速度快、且能不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几何精度较差; 双线性插值法虽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精度较高,较为适宜; 双三次卷积法其重采样中误差约为双线性插值得1/3,但较费时;

4、已知/为采样 间隔,用双线性插值计算gk,l 答:g(k,l)=W(i,j) g(i,j)+W(i+1,j) g(i+1,j)+W(i,j+1) g(i,j+1)+W(i+1,j+1) //4)*102+(1 - 4) //4(1- /4)*118+( /4)* ( /4)*126 =102+13/-1 5、什么就是线特征?有哪些梯度算子可用于线特征得提取? 答:①线特征指影像得边缘与线,边缘可定义影响局部区域特征不相同得那些区域间得分界线,而线则可以认为就是具有很小宽度得其中间区域具有相同影响特征得边缘对 ②常用方法有差分算子、拉普拉斯算子、LOG算子等 第六章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 1. 什么就是金字塔影像?基于金字塔影像进行相关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答:①对于二维影像逐次进行低通滤波,并增大采样间隔,得到一个像元素总数逐渐变小得影像序列,依次在这些影像对中相关,即对影像得分频道相关。将这些影像叠置起来颇像一座金字塔,因而成为金字塔影像结构 ②好处:提高了影响得可靠性与准确性,速度增快,先用低通滤波进行初相关,找到了同名点得粗略位置,然后利用高频信息进行精确相关,实现从粗到细得处理过程 ③因为通过相关函数得谱分析可知,当信号中高频成分较少时,相关函数曲线较平缓;但相关得拉入范围较大;反之,当高频成分较多时,相关函数曲线较陡,相关精度较高,但相关拉入范围较少;此外,当信号中存在高频窄带随机噪声或信号中存在较强得高频信号时,相关

传媒2020年7月《摄影技术》课程考试在线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传媒大学] 传媒2020年7月《摄影技术》课程考试在线作业考核试题 试卷总分: 100 得分: 100(答案:1534499857) 第1 题, 在感光度为ISO100 的情况下,如果手持85mm 镜头拍摄,其手振极限是多少()。 A、1/15 秒 B、1/30 秒 C、1/60 秒 D、1/125 秒 第2 题, 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ISO800 与ISO100 的曝光相差几级()。 A、2 级 B、3 级 C、7 级 D、8 级 第3 题, “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之一的“大眼睛”摄影作品的作者是()。 A、焦波 B、郎静山 C、王文澜 D、解海龙 第4 题, 春秋季室外晴朗天气下一般可以采用的曝光组合为()。 A、F8,1/15 秒 B、F8,1/125 秒 C、F8,1/500 秒 D、F8,1/1000 秒 第5 题, 世界上第一台135 相机是()。 A、佳能 B、尼康 C、哈苏 D、徕卡 第6 题, 什么是高速镜头()。 A、快门速度很高的镜头 B、可以拍摄赛车等高速度运动物体的镜头 C、可以拍摄慢动作的镜头 D、光孔大可以拍摄时提高快门速度的镜头 第7 题, 拍摄人像时,一般以下列哪个部位确定对焦()。 A、面孔 B、瞳孔 C、鼻尖 D、嘴巴 第8 题, 在灯光室拍摄人像,使用照度计量的方法为()。 A、将测光表靠近光源,测光窗口指向光源 B、将测光表靠近被摄体,测光窗口指向光源 C、将测光表靠近光源,测光窗口指向被摄体 D、将测光表靠近被摄体,测光窗口指向被摄体 第9 题, “带密度”是指拍摄以下何种场景()。

A、商业人像 B、夜景 C、大场景风光 D、食品摄影 第10 题, 要把小溪流拍摄为绸缎状,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A、HDR 技术 B、分区曝光 C、闪光灯 D、慢速快门 第11 题, 摄影史上的“f/64 小组”,擅长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他们在创作上主张采用()。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第12 题, 摄影中常用的灰板,其密度一般为()。 A、10% B、18% C、0. 32 D、0. 5 第13 题, DSLR 的含义是()。 A、数字相机 B、单反相机 C、胶片单反相机 D、数字单反相机 第14 题, 在拍摄以下的场景中,哪一个的天空容易曝光过度()。 A、雨天场景 B、晴天场景 C、雾天场景 D、以上所有场景 第15 题, 相机“人像模式”的曝光特点为()。 A、大光圈小景深 B、小光圈大景深 C、小光圈高速快门 D、曝光过度造成皮肤白皙效果 第16 题, 5GB 等于多少MB()。 A、5000 B、5120 C、5200 D、5240 第17 题, 其他条件不变,则使用F2. 8、F22、F4、F11 拍摄的画面,哪个景深更大()。 A、F22 B、F11

直接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产品技术要求keyameiye1

直接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 适用范围:用于医疗机构X射线数字化成像及图像后处理,与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设备配套使用。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1产品型号: 1.1.2产品名称 直接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 1.1.3基本参数 1.2结构组成 直接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由平板探测器(Care View 1500P)、无线路由器、操作控制台(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采集卡、加密狗、隔离电源)。 1.3平板探测器 a) 数据输出:12bit以上

b) 图像文件:16Mbyte 以上 1.4 计算机主机 a) CPU:酷睿双核以上 b) 内存:1G以上 c) 硬盘:120GB以上 1.5 显示器 a) 规格: 12″以上平面直角 b) 分辨率:1024×768以上 2. 性能指标 2.1 要求 2.1.1正常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10℃~30℃; b)相对湿度:≤70%; c)大气压力:860hPa~1060 hPa; d)使用电源:a.c.220V、50Hz。 2.2性能 2.2.1 有效成像区域 产品采用的探测器的标称有效成像区域在x,y两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均不大于434mm,实际有效视野尺寸应大于标称值的95%。 2.2.2 同步控制 外同步控制。 2.2.3 低对比度分辨率

低对比度分辨率不大于1.75%。 2.2.4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应不小于2.0lp/mm。 2.2.5 影像均匀性 SID为最大值,在70kV, 适当mAs条件下曝光。影像规定采样点的灰度值标准差R与规定采样点的灰度值均值Vm之比不应大于2%。 2.2.6 残影 无可见残影存在。 2.2.7 伪影 无可见伪影存在。 2.2.8 噪声 专用影像系统在空载状态下运行时(非承重状态)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70dB(A)。(不包括3s以内的非持续和非周期性噪声) 2.2.9 软件功能直接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a)图像获取(拍片接收,图像转换):专业采集模块。采集后的图像转换为符合国际标准DICOM3.0的格式进行存储。 b) 图像的导出:可选择导出格式,并可实现匿名化,以隐藏病人隐私。 c) 影像图像的处理(包括:翻转、旋转、负片、放大、裁剪、调窗等功能)、标注(包括标左、标右和自定义标注等功能)。 d) 病人及检查信息录入:支持键盘输入或者符合DICOM3.0标准的Worklist获取。 e) 病历查询:支持姓名、检查号、病人编号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查询。

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习题1

《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焦距小于画幅对角线长度的照相镜头称为()镜头。 A、标准 B、长焦 C、广角 D、超广角 2.摄像时,在起幅与落幅时都要有一段()秒左右的固定画面。 A、10 B、20 C、2 D、30 3.摄像机是一种将景物图像的()和外界的声音信号变换成电信号,以实现记录或重放的电子设备。 A、光信号 B、磁信号 C、热信号 D、微波信号 4. 用来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引导观众将被摄主体放置在一定的参照环境中进行观察常用()镜头表示。 A、拉镜头

B、推镜头 C、甩镜头 D、俯视镜头 5.摄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和电路系统。 A、电机组件 B、光敏器件 C、机械系统 D、光电转换系统 6. 如果要拍摄远景、全景画面,摄像应采用()焦距的镜头。 A、长焦距镜头 B、短焦距镜头 C、中焦距镜头 D、以上都不是 7.最简单的合成技巧是()。 A、切 B、叠 C、划像 D、黑场 8.电影电视构图的组成为()。 A、主体、前景、后景 B、主体、陪体、环境 C、主体、陪体

D、前景、环境、主题 9.一般认为,1927年()摄制并公映的影片《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 10.After Effect创建一个新项目时,在中国大陆地区选择()制。 A、PAL B、SECAM C、NTSC D、AVI 二、多项选择题 1. 摄像中常用的景别,一般有()、中景、近景和特写。 A、远景 B、全景 C、长景 D、大景 2. 下列哪些3D Channel信息可以被After Effects识别?() A、三维场景中的Object ID信息 B、三维场景中元素的反射信息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0000000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摄影技术与艺术、数字摄影创作两方面的知识,课程融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题材摄影创作要点;摄影特性、摄影技法、摄影创意设计、题材拍摄技巧、摄影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4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影技巧、摄像基础知识等三个模块内容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数字摄影、数字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特性,掌握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摄影技法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拍摄摄影图片和图像资料的基础技能,以及进行摄影摄像创作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摄影创作,促进创作型摄影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一)摄影与摄影器材 1. 主要内容: 摄影发展简况;学习成像与摄影原理,了解机械式照相机与感光成像、数码摄影与成像的关系;熟悉各种类照相机的结构、特点、用途;了解镜头成像原理,以及各种镜头的特点与使用规律;熟悉摄影辅助器材的种类、作用和用途;熟悉感光材料的性质、种类与应用特性。纯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摄影产业 2. 教学要求: 明确摄影的的正确定位,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3. 教学重点: 摄影发展史;摄影产业与教育 4. 教学难点: 商业摄影特点和要求 (二)摄影基础概念 1.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并掌握摄影基础概念的各个方面。熟悉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快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2. 教学要求: 掌握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 3. 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之上肢X线摄影 1肘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 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 -170 ° (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 【质控要点】 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肘关节 ---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 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肩关节 --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n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 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摄影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3章

习题 一、单选题 . 年法国画家达盖尔 () 发明了,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① 明胶基片② 银版摄影法③ 胶卷④ 胶片照相机 . 短短一个半世纪多,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并以其即时成像的快捷以及操作技术的简便易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① 传统照相机② 数码照相机③ 摄影④ 摄像 . 传统摄影是一个过程。 ① 光学② 化学③ 光影④ 光化学 . 当一卷胶卷拍摄完后,在暗室中,或在胶卷冲洗机中冲洗胶卷,通过显影、定影等光化学处理,将胶卷中的潜影变成与被摄景物相反的负像,这就是。 ① 胶卷② 胶片③ 底片④ 照片 . 传统摄影的三步曲是。 ① 拍摄、印放、扫描② 拍摄、冲洗、印放 ③ 显影、定影、水洗④ 取景、对焦、拍照 . 关于传统摄影,错误的叙述是。 ① 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存储在胶片上 ② 特征是使用胶卷 ③ 投资小 ④ 拍摄后在胶卷上形成潜影 . 关于数码摄影,其主要特征是。 ① 使用数码照相机② 拍摄后可以立即看到影像 ③ 前期投资大④ 以上都对 . 数码摄影是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它以为其主要特征。 ① 数码照相机② 计算机处理③ 影像即显④ 速度快 . 使用数码手段可以进行照片的。 ① 保存② 查找③删除④ 以上都对 . 关于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不同之处是。 ① 针孔成像影像比较模糊,而透镜成像比较清楚 ② 针孔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像的亮度很暗,而透镜的孔径可以大得多,影像亮 ③ 透镜成像时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才能成像清晰,针孔成像时不需要 ④ 以上都正确 . 关于影像的存储介质,正确的叙述是。 ① 传统摄影的胶片只能使用一次,照坏的不能重照 ② 传统摄影拍照后可以马上看到胶卷中的影像 ③ 数码摄影的影像存储介质是芯片 ④ 以上都对 . 对于小型数码照相机,正确持机的操作是。 ① 双手上下左右托紧机身,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② 左手持机,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 ③ 右手持机,并将食指放在快门上,左手托住镜头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与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就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就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与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

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与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与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她位置,如切线、轴位等。

数字化X射线系统参数

数字化X射线系统参数 一、系统配置 序号部件名称要求数量 1 动态数字探测器可动静态切换一套 2 图像处理系统含硬件软件一套 3 高频高压发生器具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ABS)一套 4 控制台一套 5 X射线管组件一套 6 高压电缆一套 7 限束器一个 8 动态遥控床一台 9 遥控台遥控一套 10 滤线栅一块 二、系统参数 ★一、设备用途及结构要求:该设备主要用于能实现子宫输卵管系统检查造影,进行造影视频实时保存,同时能实现全身各部位的数字化透视及数字化摄片,实现数字成像,数字图像储存管理。 二、技术参数 1、动态数字探测器 可实现动态影像的采集保存,动态下实时点片,毫秒级切换动静态模式。良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动态模式下采集界面视野范围要求为43cm*43cm。 1.1、要求探测器是:动态数字探测器; ★1.2、探测器不含影像增强器; 1.3、视野范围:≥17*17英寸; 1.4、静态像素矩阵:≥3072*3072; 1.5、静态点片极限空间分辨率:≥3.5LP/MM; 1.6、在动态过程中点片矩阵:≥3072*3072; 1.7、探测器像素≥900万; 1.8、为实现更快速动态点片,要求动态到静态点片切换时间≤0.7s;(要求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1.9、探测器输出灰阶:14位; 1.10、静态模式下单次摄影的成像时间:≤6秒; ★1.11、动态透视下视野范围:≥17x17英寸方形,实现大幅面动态成像;

1.12、动态透视下像素≥100万; 1.13、厂家具备探测器除湿技术,要求提供第三方相关证明文件; 2、高频高压发生器 非连续型高压,采用数字脉冲式技术; 2.1、发生器最大输出功率:≥50KW; 2.2、摄影最大管电压:≥150kV; 2.3、脉冲透视最小管电流: ≤0.5mA; 2.4、脉冲透视最大管电压:≥120kV; 2.5、摄影管电流: ≥650mA; 2.6、摄影最大mAS值:≥630mAS; 2.7、具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ABS),可满足动态影像采集下亮度需求; 2.8、为保证匹配性良好及今后的维护,高压发生器与整机为同一品牌。(提供证明文件) 3、X射线管组件 3.1、球管焦点:小焦≤0.6X0.6mm,大焦≤1.0X1.0mm; 3.2、最高输出电压:150KV; 3.3、球管阳极最大热容量:≥300KHU; 3.4、球管大小焦点功率:小焦点功率≥27KW,大焦点功率≥75KW; 3.5、进口球管要求在验收时提供报关单及其参数说明以备查验。 4、动态遥控床 为方便动态图像采集,方便病人在卧位和立位的转换,要求采用旋转电动床结构。 4.1、一体化可倾斜床面遥控检查床,带有消化系统造影专用压迫装置,可进行遥控操作,可实现动态成像及全数字化成像功能;采用低吸收剂量的高强度床板; 4.2、床面横向移动距离:≥250mm; 4.3、滑架纵向移动行程:≥830mm; 4.4、床身转动范围:≥-15°~90°; 4.5、诊断床水平位时,球管支架立柱可左右旋转; 4.6、床体水平时球管可旋转角度:≥-45°~45°,满足不同角度的摄影; 4.6、诊断床水平位时,球管可沿球管支臂向上滑动。 ★4.6、采集图像的SID距离范围:1m~1.8m,最大SID不得小于1.8m。 4.7、控制台要求:可实现在机房内与医生操作间都可控制床体运动。 5、束光器 5.1、最大工作剂量:150KVP; 5.2、功率:150W、24VAC; 5.3、自动关闭时间:30S; 5.4、亮度:焦片距100cm时≥160lux。 6、滤线栅 6.1、栅比10:1,焦距100CM。

《数字图像处理》课后作业2015

《数字图像处理》课后作业(2015) 第2章 2.5 一个14mm?14mm的CCD摄像机成像芯片有2048?2048个像素,将它聚焦到相距0.5m远的一个方形平坦区域。该摄像机每毫米能分辨多少线对?摄像机配备了一个35mm镜头。(提示:成像处理模型见教材图2.3,但使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替代眼睛的焦距。) 2.10 高清电视(HDTV, High Definition TV )使用1080条水平电视线(TV Line)隔行扫描来产生图像(每隔一行在显像管表面画出一条水平线,每两场形成一帧,每场用时1/60秒,此种扫描方式称为1080i,即1080 interlace scan;对应的有1080p,即1080 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图像的宽高比是16:9。水平电视线数(水平行数)决定了图像的垂直分辨率,即一幅图像从上到下由多少条水平线组成;相应的水平分辨率则定义为一幅图像从左到右由多少条垂直线组成,水平分辨率通常正比于图像的宽高比。一家公司已经设计了一种图像获取系统,该系统由HDTV图像生成数字图像,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都有24比特的灰度分辨率(红、绿、蓝分量各8比特)。请计算不压缩时存储90分钟的一部HDTV电影所需要的存储容量。 2.22 图像相减常用于在产品装配线上检测缺失的元件。方法是事先存储一幅对应于正确装配的产品图像,称为“金”图像(“golden” image),即模板图像。然后,在同类型产品的装配过程中,采集每一装配后的产品图像,从中减去上述模板图像。理想情况下,如果产品装配正确,则两幅图像的差值应为零。而对于缺失元件的产品,其图像与模板图像在缺失元件区域不同,两幅图像的差值在这些区域就不为零。在实际应用中,您认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种方法才可行? 第3章 3.5 在位平面分层中, (a)如果将低阶位平面的一半设为零值,对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大体上有何影响? (b)如果将高阶位平面的一半设为零值,对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又有何影响? 3.6 试解释为什么离散直方图均衡化技术一般不能得到平坦的输出直方图。 3.14 右图所示的两幅图像差异很大,但它们的直方图却相同。假设每幅图像都用一个3×3的均值滤波模板进行模糊处理,那么: (a)模糊后的两幅图像的直方图还相同吗?试解释原因。 (b)如果您认为模糊后的两幅图像的直方图不相同,请画出这两幅 图像的直方图。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1. 与X线的产生条件无关的因素是 A. 电子源 B. 高真空度 C. 高压电场 D. 电子的骤然减速 E. 阳极散热 正确答案:E 2. 在管电压与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 A. 靶面的倾角 B. 管内真空程度 C. 靶物质的厚度 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D 3. 决定X线性质的是 A. 管电压 B. 管电流 C. 毫安秒 D. 曝光时间 E. 摄影距离 正确答案:A 4. 又被称为“散射效应”的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光核反应 正确答案:C 5. 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光核反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康普顿效应 正确答案:E 6. 关于X线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线管电压增高,X线波长变短 B. 高压波形不影响X线强度 C. X线质是由管电压决定 D. X线量用管电流量mAs表示 E. X线质也可用HVL表示 正确答案:B 7. 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A. X线频率 B. X线波长 C. X线能量 D. 物质和距离 E. X线是电磁波 正确答案:D 8. 腹部X线摄影能显示肾轮廓的原因,与下列组织有关的是 A. 尿 B. 空气 C. 血液 D. 肌肉 E. 脂肪 正确答案:E 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阶段是 A. 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B. X线透过被照体照射到屏/片体系之后 C. X线光学密度影像经看片灯光线照射之后 D. X线→被照体→屏/片体系→显影加工之后 E. X线影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影像之后正确答案:D 10. 关于被照体本身因素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越高,射线对比度越高 B. 组织密度越大,造成的对比越明显 C. 原子序数、密度相同,对比度受厚度支配 D. 被照体组织的形状与对比度相关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项目内容: 购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1套 技术要求: 1、总体要求: 1.1、采购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一套。配有一套平板探测器、立柱式安装的X线球管、X线高压发生器、竖式多功能胸片摄影架、卧式摄片床、控制台、图像采集工作站、专业后处理影像工作站及中文报告系统、医用激光干式打印机等; *1.2、要求具有整机SFDA认证。 2、平板探测器 * 2.1、操作方式:便携可移动式设计 2.2、平板闪烁体层材质:数字化探测器,非晶硅,硫氧化钆 * 2.3、平板结构:整板 2.4、冷却方式:自然冷却 2.5、有效尺寸≥14×17″,平板有效尺寸可以根据拍片部位的需要进行大小调节 * 2.6、有效像素≥500万 2.7、像数尺寸:≤160×160μm 2.8、采集矩阵:>2K×2K 2.9、从曝光到获得预示图像的最短时间:≤5s 2.10、采集像素A/D转换位数: 14bit

2.11、DQE值:≥50% 3、X射线高压发生器 * 3.1、高频发生器频率≥50KHz 3.2、最大输出功率:≥50KW 3.3、高压可调范围:40~150KV 3.4、最大输出量:>500mA 3.5、最短曝光时间: ≤1ms 4、X射线球管和悬吊装置 * 4.1、热容量:≥300KHU 4.2、双焦点:小焦点≤0.6mm;大焦点≤1.2mm 4.3、阳极旋转速度: >9000转/分 4.4、球管焦点功率小焦点≥19kW,大焦点≥48kW 4.5、管电流:10-630mA,管电压:40-150kV 4.6、立柱式球管架 4.7、球管移动范围: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水平纵向移动范围≥250cm;球管垂直方向移动范围≥150cm 4.8、球管沿垂直轴旋转≥±180°;沿水平轴旋转≥±90° 5、立式胸片架及摄影床系统 5.1、探测中心垂直移动范围距地面 500~1900mm 5.2、固定滤线栅可更换,栅密度36 L/cm,栅比≥10:1,SID≥1700mm 5.3、胸片架制动方式:可在任意位置锁定

数字摄影测量学要点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要点(2016.5) 1、摄影测量发展历程 模拟摄影测量(1851-1970) 模拟摄影测量主要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反求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它所采用的仪器为光学投影器、机械投影器或光学-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光线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解析摄影测量(1950-1980) 1957年,Helava提出用“数字投影代替”物理投影,数字投影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的进行共线方程的解算,从而交会出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 利用数字影像相关技术,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 1)处理的原始信息主要是数字影像; 2)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 2、数字摄影测量的任务、特点 主要任务:使用星载(机载)传感器所获取的可见光影像对地球陆地区域进行信息提取,具体包括:目标量测、影像解译、地形图测绘、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特点:数据量大、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技术精度高。 3、数字摄影测量 定义: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影像相关技术来代替人眼的目视观测,自动识别同名点,实现几何信息的自动提取。 主要内容:影像及特征点的识别、同名像点的自动相关和匹配、数字影像纠正技术、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完整操作和测绘产品的生产。 4、计算机辅助测图 计算机辅助测图(又称数字测图)是利用解析测图仪或具有机助系统的模拟测图仪,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测绘数字地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测量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测图系统所处理的依旧是传统像片,且对影像的处理仍然需要人眼的立体量测,计算机则起数据记录与辅助处理的作用,是一种

数字电视摄像技术课后习题(主任)

1.电视的传播、再现和表现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①电视是大众的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的电视的本质。 ②电视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在屏幕上转播再现电影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转播小品相声歌曲等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③电视突破了单纯的对原作的转播.改动和模仿,在积极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制播潜能,开始大规模的节目产生。 2.为什么说电视是“技术媒介”?简述它与电视表现力的关系。 答:电视的特征和基本属性都是以技术为基础不了解电视技术就无法真正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的传播再现和表现等特质的凸显都是赖于对电视“技术”的理解。 从根本上说,电视的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包含在电视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中,“技术进步”同理念一样,与节目制作和生产有紧密的联系,甚至时常处于先导地位。没有现代的电视理念作指导,节目生产就会显得陈旧老套,没有合理的技术平台来支撑,先进理念便无法实现。 3.电视摄像机的摄像管靶面主要是有哪种化学材料制成的? 答:是由化学元素硒制成的。 4.谁被称为“电视之父”? 答:英国科学家贝尔 5.彩色电视机有那几种制式?我过彩色电视采用什么制式? 答: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逐行转换调频制式(SECAM)逐行倒相正交调幅制式(PAL)我国采用的是PAL制 6.电视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时期? 答:瑞典科学家在1817年发现了化学元素硒,这为推动图像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元素的光电转换特性,为电视图像的传输奠定基础。1884年,保罗·尼普发明一种转盘,被人们称为扫描。1926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研制了机械电视机。1927年方斯沃兹采用每秒60行的电子扫描将图像传播出去,到1930年他研制了扫描与同步系统。1935年行扫描为405行的电子电视系统被推广。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采用当时最清晰的电视进行了一场宏大的歌舞晚会,这一天成为电视的诞生日。7.电视节目制作有哪几个变化?简述它同节目创新的关系。 答:①前期采访拍摄实现了摄录一体化。 ②后期线性编辑出现了DVCPRO、DVCAM、数字Betacam、DV五种格式并存的局面。 ③新闻节目制作实现了日常性直播乃至跨地域直播。 ④后期制作逐渐实现网络非线性编辑。 8.模拟信号有哪几种传输方式? 答:复合信号传输(VIDEO IN/OUT)S端子传输(S-VIDEO)分量传输 9.现行电视数字信号有哪几种格式? 答:DVCPRO、DVCAM、数字Betacam、DV 10.电视时空和电影时空相比有哪几个特点? 答:①立竿见影,电影无法再画框内即时提供可供观赏的画面,而电视可以立竿见影的在屏幕上再现任何场景。 ②天涯共此时,电视可以利用卫星,微波或光纤实现跨地域信号互传和对传,这样在屏幕画框内,就可以即时对切,多地共同构建正在进行时的“屏幕再现”。 ③直播时点是最高的节目时态。直播使屏幕外的时间,屏幕内的再现与观众的观赏在时间上实现同步。 11.什么是“网上制作”?什么是“上网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