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和32课 (导学案)

31和32课 (导学案)
31和32课 (导学案)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32课)全册修订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32课)全册修订(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1-32课) 全册修订 课题:1 找春天主备: 鲁秉仓初审: 审定: 过程与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更新与改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二、歌曲导入 1、会认“羞”等 ) 9 个生字,会写“脱” (播放《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等 9 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个比喻句和反问句春天吧~引导学生正确、流三、自读识字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中进一步体会情借助拼音读一读。感,品味美感。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 3、体会春光的美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

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好,体验大自然的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情趣,养成主动发 (4)教师出示生字词,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 ;一朵花藏身后(朵) 识记生字,积累词四、小组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小组检查读句子 检查读句子,语,感悟读文。 A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课时: 课时:2 课时 五、快速读文 (1)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 ) 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 (3)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六、小组讨论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 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2课时)导学案

练习课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知识点2:比较小数的大小及解决问题三(1)班四名同学立定跳远 成绩。 请你给4名同学按成绩排 序。 分析:比较小数大小的方 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 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 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 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 的哪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 再依次比较第二位,依次类 推。 答案: 1.6>1.57>1.5>1.49 2.在里填“>”“<”或“=”。 8 10 0.9 5.8元5元8角 1.50.9 答案:< = > 教师布置作业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95页第4题和思考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第7题。 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哪些方面还掌握 得不够? 1.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动思考归纳、积极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小数的意义,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熟练地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

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作醉大的资产。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教学反思 本课PPT教学下载地址: http:/// 【教材简析】 《阿德的梦》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 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

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教学要求】 〖知识和能力〗 1、能认读12个生字; 2、能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个人心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掌握生词; 2、通过默读,知道课文大意; 3、利用小组交流,培养科幻意识; 4、运用音乐、图片、语言来创设情景,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课文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夕阳落在树林下(梦),板书:梦 2、孩子们,你们做过梦吗?梦见过什么呢? 3、教师小结,有一位名叫阿德的朋友,他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阿德的梦》(板书:阿德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小朋友发现了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略读课文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有信心自己读懂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144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创设意境,积累生字 1、这一课里面有很多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我们请一些能干的小老师来领同学认一认。 2、这些生字同学们都认得很好,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记下来的呢?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导学案 (3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1 掌握预习提示里的词,了解“课下注释”中词的含义。 2 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3 了解作者批驳的“突破口”及逐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一字词 1字: 慨(kǎi)叹省(xǐng)悟诳(kuāng)骗 诬(wū)蔑脂(zhī)粉脊( jǐ)梁 抹(mǒ)杀抹(mā)布拐弯抹(mò)角 前仆(pū)后继状元宰(zǎi)相搽(chá) 2 词: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诳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 生路:文中指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怀右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 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应用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 2.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力,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 4.驳论:正确的观点揭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5.一般结构和形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6.了解杂文:杂文就是用文艺性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的文艺性议论文。其写作特征是“大中取小”。立意则“因小见大”。他往往把各种表达方式溶为一体。 三主题 这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心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32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32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导学案苏教 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能由余弦的和差公式推导出正弦的和差公式,并从推导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归思想的作用. 2.能用正弦的和差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问题情境】 1.情境:我们已学过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给出了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问题1 0sin15?= 3.问题2 sin()αβ+如何用α的三角函数和β的三角函数表示?怎样表示? 【合作探究】 例1.已知sin α= 32 α∈(2π, π), cos β=-53 β∈(π, 23π) , 求sin(α+β)的值. 例2.已知5cos()13αβ+= , 4cos 5 β=,α、β均为锐角, 求sin α的值. 例3:已知αβ、都是锐角,且12cos 2sin 293 αβαβ-=--=(),(),求αβ+sin(). 例4. 求函数y=21sinx+23cosx 的最大值.

变式1.求sin y x x =+的最值 变式2.求y=asinx+bcosx 的最值 【学以致用】 1.已知( ,),2παπ∈若3sin ,5α=则sin()3πα+=_____;若1sin(),43πα+=则sin α=___ 2.函数3sin 2cos 2y x x [,]42ππ上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02,sin απα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3134(, ),sin ,(,2),cos ,2425 ππαπαβπβ∈=-∈=则αβ+为第________象限角。 5.已知33350,cos(),sin(),4445413ππππβααβ<<<<-=+= 求sin()αβ+的值。 6.已知函数()sin 2cos 2f x x x =-,求函数()f x 的周期、单调区间、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 的取值集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语文版七下第30课导学案(仁化县第一中学)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黄子文审核:凌延勋编号:32--33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快乐链接】 一、朗读诗歌,熟读成诵,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形象、感情。 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再次朗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个人理解)。 第三步:熟读成诵,读出疑惑,同伴互助,你问我答。 二、诗歌朗读节奏 1、五言诗歌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 2、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第一课时时间: 《迢迢牵牛星》 一、朗读(完成情况自评) 1、个人读,读准字音、节奏。 2、小组齐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 二、知人论世 1、参看练习册P91。 2、自我补充,写于课本中。 三、合作学习 1、组内互相复述诗歌当中呈现的故事内容。(完成情况自评) 2、完成练习册P91之“整体感知”。(完成情况自评) 四、合作探究(完成情况自评)㈠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从何生? ㈡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 1、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皎皎”是写;“纤纤”是写,“札札”是写;“盈盈”是写,“脉脉”是写。 2、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性和性,增添了诗歌的美和美。 五、作业 1、熟读成诵;(完成情况自评) 2、完成练习册P92之“精读探究”。(完成情况自评) 3、拓展练习。(完成情况自评) 读《鹊桥仙》,它与《迢迢牵牛星》同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说说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各有什么特点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渡荆门送别》 一、朗读(要求同《迢迢牵牛星》)(完成情况自评) 二、知人论世(查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写至课本上)(完成情况自评) 三、合作与探究。(完成情况自评) 1、完成练习册P92之“熟悉作者,了解背景”第2小题。 2、完成练习册P92之“整体感知”。 四、作业(完成情况自评) 1、熟读成诵;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3、拓展练习: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春望》 一、朗读(要求同《迢迢牵牛星》)(完成情况自评)

人教版七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导学练习】 1.略 2.两部分:(1)至(8)自然段;(9)至篇末。突出的内容有:(1)百草园的景物;(2)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捕鸟;(4)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的礼节;(5)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3.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4.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不敢确定,所以这里用“似乎”;虽时间相距很远,整体印象模糊,但百草园留在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局部的、个别的景物扎根脑海中,因而用“确凿”来突出中心,并引出下文。这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表达,并不矛盾,反而更准确。 【巩固练习】 5. qi sui 臃捷 6.①确凿②人声鼎沸③人际罕至 7.相宜:放松,不计较。这里指先生读书入神自我陶醉,容忍孩子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8.(1)①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 后者死气沉沉。②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③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2)对比,作用主要是突出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第2课时 【导学练习】 略(见学案) 【巩固练习】 3.“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仿写:略 4.(1)百草园漓江水(2)无限趣味清奇峭拔(3)单是……趣味。这种奇景……精髓(4)概括……具体游记(5)为了怀念百草园生活;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1课时

日本导学案

编号:29 班级:姓名:组_______号评价: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日本农业发展的状况,记住其农业特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2、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明其原因

3. 我国如何借鉴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当堂检测】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最主要的民族是 ( ) A .汉族 B .大和族 C .高山族 D .苗族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 A .享受美味生鱼片 B .游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樱花 .3.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 5. 2017年5月6日至10日,应日本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 通过这次“暖春之旅”,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读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1)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著名的山峰_______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是____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属于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__沿岸和______ __沿岸。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选下列两项,只要填写字母) A 、资金和技术 B 、管理经验 C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D 、丰富的自然资源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地处____ ___板块和___ ____板块的交界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减灾呢?请你说说 。(写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 图3 图2 图1 日本工业分布图

Unit 4.导学案第34课时.doc

Unit 4 . Earthquakes 一. 重点词汇 1.________ n. & v.爆裂;爆发2.________ v.破坏;毁坏;消灭 3.________ v.(使)震惊;震动n.休克;打击;震惊4.________ n. & v.援救;营救 5.________ v.埋葬;掩埋;隐藏6.________ n.裁判员;法官v.断定;判断;判决7._______ adj.发臭的,有臭味的→_____v.闻到;嗅到8.________ n.民族;国家;→________adj.国家的9.________ n.苦难;痛苦→________v.遭受痛苦10.________ adj.极度的________adv.极其地11.________ v.损害;伤害→________n.受伤;伤害12.________ n.幸存者;残存物 13.________ adj.无用的;无效的→________adj.有用的14.______ n.电;电流;电学 15.________ n.灾难;灾祸→________adj. 灾难性的16.________ n.记者→________v.报道 17.________ v.使惊吓;吓唬→________adj.受惊吓的18.________ n .祝贺;贺词→________v .祝贺19.________ adv.真诚地,真挚地20.________ v.表示;表达→________n .表达;表情 二。.文本感知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How many signs are given that suggest an earthquake would happen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 Eight. B. Nine. C. Six. D. Ten.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he suggestions of an earthquake EXCEPT______ . A. mice ran out looking for hiding places B. strange sounds are heard in the sky like those of planes C. people are restless D. fish jump out of water 3.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______ . A. the great loss the earthquake brought to Tangshan B.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C. when and where an earthquake happened D. the cause of the big earthquake in Tangshan 4.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______. A. On the night of July 28th, 1976. B. On the morning of July 28th, 1976. C.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8th, 1976. D. The writer didn't tell us. 5.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 A. it wa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f the 20th century B. both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ity were badly destroyed by the earthquake C. the city of Tangshan was shaken twice on July 28,1976 D. the union of the whole nation helped to conquer(战胜) the disaster 段落大意匹配 Part Main Idea ( )1.Para.1A.The earthquake caused unbelievable destruction to Tangshan. ( )2.Para.2B.The earthquake happened and caused deaths or injuries in Tangshan. ( )3.Para.3C.Help came soon after the quake. ( )4.Para.4D.No one paid attention though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三.词汇详解1.shake vt.&n.(shook,shaken)摇;颤抖;震动 【典型例句】 Shake the bottle before taking the medici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came forward and shook me by the h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was shaking with ang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shake构成的短语:shake hands with sb. 与某人握手 shake one’s head 摇头表示不同意 2.rise vi.(rose, risen)上升;升起;起身; n.上升;增加;上涨 【典型例句】 The population of the city has risen to five million.该市人口已增加到500万。 The sun has not yet risen.太阳还没升起。 He______________ the room.他站起身走出屋去。 There will be a rise in unemployment next yea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2)rise和raise的区别: ①rise是不及物动词,表示“升起,站起来”,表示由低而高的变化过程。例如: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方升起。 ②raise 是及物动词,是“抬高;提高”的意思,强调动作的姿态,反义词是lower(放低)。例如: raise one’s hand 举手raise a flag 升旗 raise a stone 搬石头raise one’s voice 提高嗓门 单项填空 (1)Last year the advertising rate _____by 20 percent. A. raised B. aroused C. arouse D. rose (2)Our hopes______ and fell at the same time. A. arouse B. raised C. rose D. aroused (3)—Would you mind giving your advice on how to improve our business management? —If you make______ most of the equipment ,there will be ______ rise in production. A. /;/ B. the; a C./;a D. the;/ 3.shock vt.&vi.(使)震惊;震动; n.休克;打击;震惊 【典型例句】 His sudden death was a great shock to his fami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e got into shock three times within 24 hou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 were very shocked at the sight.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填空 A. Deeply shocked; to go B. Deeply shocked; on going C. Shocked deep; go D. Shocked deeply; on going 4.give out 分发;发出(气味、热等) 【典型例句】 My legs gave out and I couldn’t walk any far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32课视图与投影)学案

第32课时 视图与投影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投影和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与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经验,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应用盲区的意义解释简单的现实现象. 学习难点 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视线、视角和盲区. 教学过程 视图与投影与中考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1、掌握基本几何图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2、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性质; 3、理解是的视点、视角及盲区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近年中考视图与投影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视图与投影与实际生活有关系的应用问题。应试对策 要正确判断简单几何体三视图,正确画出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实例掌握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有关性质,根据实际问题画出视线、盲区。 (一)知识点整理与回顾: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视 图 与 投 影 视 图 投 影 圆柱、圆锥、球、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 灯光与影子,视点、视线和盲区 主视图 左 视 图

【例2】一只虫子从圆柱上A 点处,绕圆柱爬到B 处.你能说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线吗? 注:立体图形上研究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通常是 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 【例3】如图是四棱柱的俯视图,画出此四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三)探索研究 【例4】试判断图(1)和(2)中,哪一幅是太阳光下的竹竿及影子,哪一幅是灯光下的竹竿及影子?说说你的理由 (例5) 分析:判断光源是太阳光还是灯光,关键是看光线是平行的还是交于一点.如果光线互相平行,则是太阳光,如果光线交于一点,则是灯光. 【例5】一位画家把边长为1米的7个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式,然后把露出的表面涂上颜色,那涂色面积为___。 【例6】已知:CD 为一幢3米高的温室,其南面窗户的底框G 距地面1米,CD 在地面上留下的最大影长CF 为2米,现欲在距C 点7米的正南方A 点处建一幢12米高的楼房AB (设A,C,F 在同一水平线上) 俯视图 B 主视图 左 视 图 左视图 (1) (2) A B

窦赛课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 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 制作人:韩彦辉年级:高一年级学科:语文 【目标导学】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内容 (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⑴ 先独学自探,再对学合探 (2)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3.熟读全文,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通过其悲惨境遇,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学习重点】 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学习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学习目标(1))独学内容: 一、 1. 走进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教学文稿

三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教 案(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⑵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⑶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⑴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⑵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

人教版数学导学案-体验型课堂32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 数学(中考复习) 班级: 姓名: 3.2 圆 【学习导言】 圆带给我们的是几何的和谐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圆里面的知识是无穷的,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和谐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课前学习:尝试体验(对话课本,记下问题,尝试练习) 【考点链接】 掌握圆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与相似三角形紧密结合的综合题的解题思路;会对圆中的一些开放题、探索题加以分析、思考、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练习】 1. 要在一个矩形纸片上画出半径分别是4cm 和1cm 的两个外切圆,该矩形的最小值是 2.已知:∠MAN=30°,O 为边AN 上一点,以O 为圆心、2为半径作⊙O ,交AN 于D 、E 两点, 设AD=x , ⑴如图⑴当x 取何值时,⊙O 与AM 相切; ⑵如图⑵当x 为何值时,⊙O 与AM 相交于B 、C 两点,且∠BOC=90°. 3.图1是用钢丝制作的一个几何探究工具,其中△ABC 内接于⊙G ,AB 是⊙G 的直径,AB=6,AC=3.现将制作的几何探究工具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然后点A 在射线OX 上由点O 开始向右滑动,点B 在射线OY 上也随之向点O 滑动(如图3),当点B 滑动至与点O 重合时运动结束. ⑴ 试说明在运动过程中,原点O 始终在⊙G 上; ⑵ 设点C 的坐标为(x ,y ),试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⑶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C 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M A N E D B C O 第25题图(2) M A N E D O 第25题图(1) .

物理选修3-1导学案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 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 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 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 一、电荷 [问题情境] 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 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 [要点提炼] 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 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 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 的转移.

选修2-1全套导学案

高二数学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学案 1.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课标转述: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现行案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③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昆虫分类”等)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学习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学习重、难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 ?确定关系 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相关不确定关系不相关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步骤: → → → 3.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 ,其中 ?b = ?a = 二、学习新知: 1.例题分析: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 解:由于问题中要求根据身高预报体重,因此选取身高为自变量x,体重为因变量y,做散点图: y 40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x 由图可知,样本点呈条状分布,身高和体重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 来刻画。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1 2 1 ()() ?() 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 -∑∑,?a y bx =- 其中1111,n n i i i i x x y y n n ====∑∑ 经计算得:?0.849,85.712b a ==- 于是得线性回归方程得: 0.84985.712y x =- 所以,对于身高为172cm 得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其体重为 ?0.84917285.71260.316()y kg =?-= 0.849b = 得意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