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个思想实验让人夜不能寐

这9个思想实验让人夜不能寐
这9个思想实验让人夜不能寐

这9个思想实验让人夜不能寐

很多时候,把难懂的哲学命题编成一个小故事,是解释它们的好办法。以下是9个著名的蛋疼的哲思。

1. 囚徒困境

这个经典的思想实验说的是一个犯罪嫌疑人(外国的)所面对的困难抉择:保持沉默,或者如实招来。难点是,嫌犯不知道同伙会怎么选择。

这里是一个精简版的「囚徒困境」,摘自于《斯坦福哲学大百科全书》:

Tanya 和Cinque 因为抢劫希伯尼亚储蓄银行而被捕,被分开囚禁在不同的牢房。比起同伙,他们都更担心自己的自由。一个聪明的审讯官给了两人这样的条件:「你可以选择沉默或者招供。如果你招了,但是你的同伙没有,我会放弃对你的所有指控,然后用你的证词指控你的同伙。但是,如果你的同伙招供了,但是你没有,那么他们就可以被放走,就轮到你倒霉了。如果你们两个都招了,那么我会质控所有人,但我可以考虑给你们假释。如果你们都保持沉默,我就会以非法持枪罪起诉你们。如果你想招,就在明天早上我回来之前,给狱警留个话。

这个思想实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得到充分信息,和面对自身利益驱使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有利于所有人的正确选择。这种困境在于,对于所有的囚犯自己来说,招供比沉默有利——但事实上最优的选择是全都保持沉默。

这种情况在「国际合作」(包括禁止核武器),和我们和外星生命沟通(比如,无视星际间文明互相合作的有利的因素,一定要比它们先放出大招灭了对方才是上策)中比比皆是,

2. 神经学家Mary 没见过颜色

这个问题也被称作「逆反光谱(Inverted spectrum)问题」,或者「知识论证问题(Knowledge Argument)」。这个思想实验的含义是对于「从纯物理角度解释宇宙的观点」的批判,包括「智力活动也是物理过程」的观点。这个实验揭示了「非物理属性」的存在——并且我们可获得的知识——只能从通过意识活动的经验获得。

Frank Jackson 这样解释这个实验的观点:

Mary 是一个天才的精神学家,但因为某种原因,她从小被关在一个黑白的屋子里,通过一个黑白电视机观察整个世界。她的研究领域集中在视觉感知,我们假设,她研究的是关于我们如何看见熟透的西红柿、天空,与视网膜能接收到的光的波长的关系,和「红色」、「蓝色」等词汇通过肺部气息,读出「天空是蓝色」的这句话(换句话说,Mary 只知道颜色和波长和词汇的关系。),那么当Mary 被释放,从黑白世界来到真实世界的时候,或者给她一台彩色电视机的时空,她能学到新的知识吗?

换而言之,Mary 懂的所有关于色彩物理知识,但除了一件: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彩色的世界。她对于色彩的第一次体验,是她从来无法预见的;书本上的知识和真实世界的体验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个思想实验告诉我们,比起客观的科学观察,我们能体验到的总是更要丰富,包括意识本身。它从本质上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个实验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想办法拓展我们的感知能力和意识水平,我们就能开辟新的心理学和主观探索的新途径。

3. 盒子里的「迦铳」

这也被成为「私语悖论」,而且和上一则实验有点像。在哲学家Wittgenstein 提出的这样一个思想实验里,挑战了我们对于用语言表述的能力的看法。

在这个实验中,Wittgenstein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一种叫做「迦铳」的东西。他们不许互相看对方盒子里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盒子里的东西都不一样,他们都被要求描述一下他们各自的「迦铳」。于是Wittgenstein 说,随后发生的表述过程,无法成为「语言游戏(语言的过程)」的一部分,虽然他们不断描述着盒子里的东西,但对于「迦铳」这个词的理解,止步于「那个在他盒子里的东西」这个层面上。

干嘛要提出这样一个烦人的思想实验呢?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就好比那个「迦铳」,我们永远不可能明确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其他人到底在说什么,或者其他人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

4. 中文房间

哲学家John Searle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只懂英语的人,他坐在房间里,回答外面的人用中文提的问题,但是房里的人有一本问题与答案对照的手册,这样就可以让外面的人误以为屋里的人懂中文(但实际上完全不是)

这个悖论在于,他揭示了一个事实:就算计算机技术无比先进,看·上·去已经能用语言自然与人交流,但是它们仍然无法真·正·懂·得语言本身。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计算机永远只是被限定在「操作字符」上。「中文房间悖论」出名就在于,它彻底干掉了「图灵论证」的可靠性,并且简洁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极限,包括机器学习,和潜在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Searle 的看法是对的,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看上去和人类一样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这不太可能,因为AI 最多只能做到不懂装懂。所以,我们面对周遭这些「聪明的高科技」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

5. 体验机

哲学家Robert Nozick 的「体验机」暗示的是一个「享乐版」的黑客帝国的世界。在这本1974年出版的《无政府主义,国家和乌托邦》里写道:

假设有这样一台「体验机」,能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体验。了不起的神经科学可以模拟你的任何大脑活动,所以,你可能真以为自己正在谱写名篇、和华莱士谈笑风生,或者正在在刷无聊图。其实你只是浮在一个水箱里,脑后插着电路管线。你会不会一辈子就这样,预先写好自己一生的剧本?当然,你不会知道自己只是一缸腌菜,真以为自己正飞黄腾达……你会插上管子么?

在这里,基本的观点是我们或许应该插上管子,做一缸腌菜。因为我们身处这个宇宙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而且时常被无意义的环境包围着,苦难和折磨,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本质上要更好的选择——哪怕那是人造的。但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呢? 和什么是对「真实」的定义? Nozick 的思想实验也许很容易被一笑了之,但它确实困扰了哲学家们好几十年。

6. 电车难题

这是伦理学家的问题——你要觉得痛苦,那就怪著名的哲学家Philippa Foot 提出了它。这个实验有很多变体,但最早是出现在Foot 1967 年发表的论文《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中。

假设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5个人,一边有1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撞死5个人,但如果你选择变道,撞死一个人,你怎么选。

电车难题

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杀掉那一个人情有可原。而康德学派则认为人不能作为利益的代价,道德的判断不是根据结果,而是动机,他们会提出你不能把那1个人作为另外5个人获救的的代价。所以,你应该什么都不做。

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另外一个版本里,没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个围观的超级大胖子,这个喜欢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挡住火车而救下这5个人,所以,你会不会把胖子推倒铁轨上?

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在杀一个人和看着一群人死之间做抉择——一个永远胶着在我们的法律、行为、科学研究、政治和战争之中的道德问题。「正义」和「邪恶」永远不是听上去的那么简单。

小编注: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实验,如果铁轨上的那一个人是你,你会不会为了救自己而选择杀死另外5个人。

7. 小便池里的蜘蛛

这个问题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同样是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由Thomas Nagel 在她的小说《生、死,和生命的意义》中提出,它讨论了关于生命的无意义和荒谬。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的时候,在男厕所的小便池里看到一只蜘蛛,于是获得灵感。看上去蜘蛛过的很悲惨,时不时被尿一身,而且「它看上去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接着说到:

渐渐的,我和它的邂逅让我觉得过意不去。当然,这可能是它的天性使然,但是因为周遭光滑的绝壁,它哪儿也去不成,而且它也说不出想去哪儿……所以,当这个学期结束的那天,我扯了一截手纸,垂下来靠近它。它的腿搭上了末端,接着我把它拎了起来,放在了地板上。

它默默地待在那儿一动不动。我用手纸戳了它几下,还是没有动静……我走了,但是2小时以后,我回到厕所,它还在那里没有移动。

第二天依然这样,它的腿已经卷曲,就和死掉的蜘蛛一个样。它的尸体就这样在那里待了一个礼拜,然后被清洁工扫走。

Nagel 因为感情的共鸣,认为蜘蛛应该过的更好——甚至享受人生——离开那个便池。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他害死了蜘蛛。

8. 替换悖论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我们来到一个人类不好肉味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被当做家畜饲养。于是世界上的牛、猪、羊、鸡的数量锐减。就如Virginia Woolf 所写的:「关于素食主义的争论远比人道主义来得激烈。猪将会有强烈的渴求把自己做成培根。如果地球上都是犹太人,那么猪就灭绝了。」

沿着这个逻辑,会导出一些诡异矛盾的结论。比如,是不是有20亿人的穷苦世界要比10亿人的富余社会来的好。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不消灭另外10亿人呢?为什么我们继续过着苦日子而不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9. 回到原点

这则思想实验,是我成为John Rawls 死忠的理由。他让我们幻想在一个世界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一无所知——活在「无知的面纱」后面,我们对现在的政治系统和法律一无所知。更不懂什么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和其他科学知识。但对于这样一群处于原始状态的人,我们问他们,让人们从一大串各种社会制度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公平的制度,而不告诉他们任何关于私利和现实世界的信息。

所以,假设你不知道自己在选择这样的制度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回到现实世界,比如,你是一个活在印度乡下的穷人?一个挪威的中产阶级?或者一个残疾人,一个百万富翁?(或者另外一种生物?)

根据Rawls 的说法,我们将选择保证基本公平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财产和自由以及平等的公民权的制度,而且追求覆盖最大范围的福祉。而且他认为,我们肯定会选择一个保障公平教育权利和平等工作权利的社会制度。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堪称毛主席的经典之作。这两天认真研读,感触很深。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很伟大,很高深,需要仔细研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真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很明显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毛主席给我们阐述了它的来源,那就是“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主要讲了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想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在此文中,他还阐述了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想象新中国为何能够成立,共产党为何成功,因为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他们的先进思想是被人民掌握着得,这也就暗示了国民党必然的失败。 此外这篇文章简明扼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共共青团员,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既要完成学习的任务,还要完成党对我们的要求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不

仅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怎样获得这些呢?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思想决定一切,一颗成熟的大脑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前方的大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观点,要深入到生活中。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获得自己思想的方式。实践出真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付诸实践才能有成熟的想法。一味的空想是很肤浅的。真的去实践了,看到了自己的付出,看到了事情的结果,有了自己的判断,才会有自己正确的思想与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有所领悟,并得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思想。在真正的劳动生产中感悟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们,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的伟大,更在于思想一辩完整版

人的伟大,更在于思想一 辩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的伟大更在于思想 尊敬的主席,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人的伟大更在于思想。首先明确几个概念:伟大是指超出寻常、令人钦佩的意思。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强调程度更深一层。我方认为,人的伟大更在于思想,理由如下: 第一,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作过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没有思想,何谈行动,又何来收获和成功。 第二,思想具备主动更新性和与持续传承性。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类文明能持续进步,是因为思想结晶得以传承下来,持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是行动不具备传承性,因为如果刨除思想内涵,特定时代中的行动对于另一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某一特定行动延续下来的目的,在于将其中蕴含的思想传承下来,从而能持续产生价值。五四运动的精神得到了一代代的传承和延续,其思想内涵不断得到发扬和深化,激励着我们不断向着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前进。 第三,相比行动,思想可以突破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正因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受限,才使得李白能突破古代不发达的科技水平的限制,创作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虽然身体困在轮椅中,但是他的思想却在浩瀚宇宙中驰骋,从而写出《时间简史》这样的着作,并深刻影响了整个科学理论体系。纵观人类历史,这样伟大的思想结晶数不胜数,灿若星辰。 法国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是明灯,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综上,我方坚持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 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⑴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

据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⑵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第一次授课 授课内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爱国主义的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难点:1、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互动交流等。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出于对热爱祖国的热爱,他想留在国内。但残酷的现实会窒息他的艺术才华,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同样也可以祖国争光。出国前,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也一直没离开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重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柳德维卡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你们至少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可见,肖邦的爱国之心胜过一切。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克服艰难困苦,甚至冒着生命

人的伟大在于思想

这是个很好的辩题,可以预见你们的辩论到时候一定很精彩,作为辩论单方来说,你们要抓住几个关键点:第一,阐述清楚伟人的概念、思想和行动的关系;第二,如果只有行动而没有思想指明方向的话,那就谈不上出成绩;第三,同样人若只有思想没行动,思想就不能表示出来,更谈不上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空想家多了,但是真正成事的,能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古往今来有几人而已;第四,不能脱离行动谈思想,但是更不能只有思想而淡化行动,行动是思想成为现实而使得一个人成为伟人的必然载体。综上,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存在的,在肯定正方观点的同时,结合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关键是他们做出了成绩,然后就是举证列出你们的例子了。可以成为参考的:毛泽东--他的很多军事理论都在转化为现实的军事行动后得到了肯定,并拯救了中国人们走出水深火热,从而成为近代被人们所敬仰的一代伟人。当然那个时代也并存了很多思想,例如王明的左倾主义思想,如果不是后来的几场胜利的战争验证了他的错误,又怎能证明毛泽东等几位主要领导人战略战术的高瞻远瞩。周恩来--他为什么被那么多中国人甚至世界上的人所敬仰,不是别的,一方面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做了很多利在千秋的实事,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外交上的很多做法为建国后的中国人民站上世界舞台打开了一个大门。当然还有其他的许多人,可以作为辩论的力证,这里就不再列举。例证方面,正方有可能会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你们可以用后来的人们行为验证他们思想的正确作为辩驳点来展开。总之,在过程中把握住一点:任何人的思想没有得到行动的证实,就不会为更多人接受而最终影响或者改变时代或者其他,就更谈不上成为伟人了。 00 我很容易就能想象出一个没有手、脚、头的人(仅仅是经验告诉我们,头比脚更必不可少)。然而,我无法想象没有思想的人,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一头野兽了。 数学机器得出的结果,要比动物所做出的一切更接近于思想;然而,数学机器却做不出任何事情可以使我们说,它也具有意志,就像动物那样。 里恩古尔的梭鱼和青蛙的故事。它们总是那么干,从来不会去做别的事情,也不做其他任何显示思想的事情。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阅读答案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

江苏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九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练习

第 1 讲化学实验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试剂中, 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 A. C2H5OH B.HNO3 C.NaOH D.HCl 答案 B C2H5OH不是氧化剂,A项错误;HNQ是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项正确;NaOH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但不是氧化剂,C 项错误;HCl 是强酸, 具有腐蚀性,但通常不作氧化剂,D 项错误。 2. 下列实验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答案 A 用注射器向水中注入空气,导管口一定会有气泡冒出,与检查气密性无关,A 项错误;用手握住试管,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即体积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拿开后温度降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B 项正确;推动注射器,会使瓶内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能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且会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C 项正确;关闭止水夹后,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瓶内气体会被压缩而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会下降,可以用来检查气密性,D 项正确。 3. (2018 南通如皋中学高三上阶段练习)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装置制备并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沉淀 B. 用乙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C. 用丙装置在铁制品表面镀铜 D. 用丁装置制取少量的CO气体 答案 A B项,NaOH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错误;C项,电镀时,镀层金属铜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铁制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错误;D 项,应使用块状的碳酸钙,碳酸钠易溶于水,不能用碳酸钠,故错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浮力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预学案(课前预学单)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内容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 学生自主探究点 【旧知回顾】 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_;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________。 2、液体的压强公式:________________。【预学知新】 探究点一:浮力的概念 1、复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浮力。思考:从概念分析,你认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为什么? 2、测量方法:以下图为例,分析“称重法”测量浮力大小的一般步骤。 总结步骤: 结论: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记下铝块的重力G ,再把铝块浸入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对铝块的拉力F ,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G 和F 的大小,发现F 比G 要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F 比G 小的部分就是浮力的大小。探究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请以下图为例,借用已学知识,试着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思考提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上下表面所受压力有何不同?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处的位置________,它所受的压强 ________,而上表面所处的位置________,所受的压强________,从而在物体的上下表面产生一个压力差,正是这个压力差把物体托起来,这个托力就是________。 探究点三: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结合以上自学探究完成以下思考提出猜想: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和______有关。设计实验:(请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笔记

高三语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关于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 2、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 抽象道理的写法。 说明: 帕斯卡尔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而且他的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丰富而深邃的,就节选部分来看,都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 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 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2)分析作品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2、难点:通过把握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认识。 说明: 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反复强调思想使脆弱 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教学中应以文章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让学生探究讨论,这个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 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 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 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句感受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人因为思想而伟大。然 而,有独立思想的人们,却 总为专制的当权者所不容, 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并清晰 的语言说说“人因为思想而伟 大”的事例。 从学生熟悉的事 例入手,激发学 生对文本的阅读

人生与人心尔雅满分答案

++++++++++++++++++++++++++++++++++++++++++++++++++++++++++++++++++++++++++++++ 大学之“大”,何“大”之有? 1 在本课程中,超一流人之间比的是(D)。 A、财富与名望 B、气质与文化 C、成功与前途 D、胸襟与气度 2 “大学”,究其实质要培养的是(C)。 A、大学问 B、大人脉 C、“大人” D、大能耐 3 “仪式”的意义不在于(D)。 A、昭告天下 B、昭告自我 C、自我内心的确认 D、形式的完满 4 一个大学的兴起往往能带动周边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5 大学之为大学,最主要是因为它规模大、面积大。(×)1.2什么是完整的“大人”? 1 以下与人的“成熟”没有必然联系的要素是(C)。 A、身体 B、精神 C、教育 D、心理 2 课程中所指的“大人”意味着18岁以上的人。(×) 3 人的成熟度与其年龄成正比。(×) 成熟的含义 1 根据课程,哪一个不是成熟之人的评判标准?(B) A、自由之精神 B、阅历之丰富 C、独立之人格 D、责任之担当 2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根本的“成熟”意味着(A)。 A、精神的成熟 B、身体的成熟 C、头脑的成熟 D、社会地位的确立 3 “衰”和“老”一定是同步的。(×) 何为“自由”? 1 据课程,自由的三大要素不包括(C)。 A、清醒的自知 B、勇敢的选择 C、独特的存在方式 D、无悔的担当 2 选择总是艰难的,因为选择总是一种(A)。 A、同类中的取舍 B、异类中的取舍 C、好与坏的取舍 D、欢乐与悲伤的取舍 3 标新立异是自由的表现之一。(×)

咏怀夜中不能寐诗词名句赏析

咏怀夜中不能寐诗词名句赏析 《咏怀·夜中不能寐 》 作者: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 《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 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 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赏析 : 神话传说 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 悲凉 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正如 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一样,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 的深刻表现。 所以这首诗, 只要看他“孤”“独”二字, 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 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 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 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 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呵!这两句诗,实际上 是化用王桀《七哀诗》诗句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写“吹我襟”, 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 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感觉的角度描写, 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 而且
1/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与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 3Fe2O3+CO2Fe3O4+CO2 === (2)四氧化三铁(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将该试剂与黑 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氧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剂:固体氧释放剂。 B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反应仓 1.用法与用量: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规格:A剂:50g/包B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提出问题】A剂的主要成分和B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

《世说新语》第十六课“王蓝田性急”教学设计

王蓝田性急 九澧实验小学陶敏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2、运用知识迁移或联系上下文翻译文言文。 3、准确全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以读促学,在读中思、解文言文中的困惑。 教学过程: 一、导,激趣入课。 师:同学们,你了解你身边家人、同学、朋友的性格特点吗? 师:是的,人的性格各有差异,有勤有懒、有急有缓,今天让我们来共同认识《世说新语》中的一位古人,他叫王蓝田,看看他的性格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读,初读感知。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至少两遍,借助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积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要求在文中标示出难读的字和句。) 2.朗读挑战。谁能把课文朗读一遍?大家可以就他的朗读,从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 字音要点:瞋(chēn)甚 节奏:复于地/取内口中 使安期/由此性 (方法:我们不会读时,要善于借助注释或译文,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再断句。) 练习朗读,同桌之间互相听读,或齐读。 分组比赛朗读、全班齐读。 三、悟,体悟大意。 (一)理解内容。 1. 你觉得王蓝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以见得?请大家根据注释和译文,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吧。可以同桌合作,一个读原文,一个说译文,然后反过来。如果有不能理解的词句,请画下来,等会儿向同学提问。 2. 质疑。 3. 请一位同学对照原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请大家进行评价。

注意重点语句的解释: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4.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王蓝田性急的这一性格特征的?(动作描写,情态描写) 刺……怒 举、掷、蹍……瞋 取、内、啮……吐 2、你们觉得我们用“性急”来概括王蓝田的性格特征,全面了吗?(学生交流) 3、他为什么急?他怎么吃鸡蛋?(以箸刺之、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4、要是让你怎么吃?(所以他………愚蠢、鲁莽。) 5、我们继续分析这个故事,你觉得他讲的这个故事可信吗? 学生表演王蓝田吃鸡蛋 为什么鸡蛋扔在地上不破吗?踩不破吗?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师:是呀!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其性格特点,真是妙啊! 6、作者对王蓝田的性格持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借王羲之“笑曰”,更具说服力“精”!) (三)畅谈感受。 所以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用一句话来谈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疏通文意方面的,也可以是分析人物方面的,还可以是写作方面的。 四、诵,熟读成诵。 1.运用修辞手法,突出其人物性格特征,真是妙啊!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人物的性急。 2.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来读一读,演一演,最好是带上动作,也可以结合前面的课文,加入其他的元素。 3.师生合作,指导背诵。 五、行,导之以行。 1.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人类的伟大在于行动立论

人类的伟大在于行动 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的陈词慷慨激昂,但其中存在些许问题,我方无法苟同: 我方认为,讨论人类的伟大在于思想还是行动,首先需要明确概念。(正如对方辨友所说)人类是指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智慧动物。制造工具、熟练使用工具、劳动,这些都是指行动,都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基于此,我方认为,人类的伟大在于行动,理由如下: 第一,行动促使人类达到了其他物种所达不到的文明高度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行为方式的不同。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到现代机械化作业,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今天的高楼林立,人类通过行动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通过行动在一步步的向前发展。所以,行动使人类达到了其他生物难以望其项背的文明高度。 第二、行动评判伟大,伟大需要用行动来证明。 伟大,不在于有着多少天马行空的思想,而在于能够通过行动将思想实实在在展示出来。就像今天的辩论赛,输赢是要靠我们的行动来来体现的,难道你想一想就能赢了吗?伟大从来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是行动评判着伟大,伟大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如果你不看达芬奇的作品,你怎么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蒙娜丽莎而不是芙蓉姐姐呢?闷在脑子里的思想怎么可能能体现出人类的伟大?难道要看人类有多伟大,还要跑到他们的脑子里去看看吗? 第三、从行动和思想的关系上来看 思想来源于行动,行动是检验思想的标准。通过行动的实践,人类获知了自然界的规律,形成了逻辑能力也就是思想。又通过不断的行动,核对已有的思想,检验思想。有的思想符合自然规律,成为真理。思想,并不是统治着行为,而是为服务于行为而产生的。是行动一次次指导着思想,使思想发生质的飞跃。从另一角度来说,思想是个人智慧的产物,而行动正式将思想传播开,为社会创造直接的价值,推动人类的进步,从而造就伟大。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恰恰就是人类的伟大,思想铸就个人的伟大,而行动才真正体现出了人类的伟大啊。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人类的伟大在于行动!谢谢!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说课)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思考 九澧实验学校刘丽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我对教学这一内容的设计流程的思考。 首先说说对教学内容分析。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选自湘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从知识上看,它既承接了“分式”,又联系了“方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更能拓宽有关方程知识的范围。 从思想上看,它蕴含了方程的思想;在解答过程中,又包含了“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从思维上看,它有着周密、严谨的方法推导过程,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接着说说我对这一教学内容的目标设计。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是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正确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增根的存在性,以及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的重要性。 二是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是用数学的类比思想融汇旧知与新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我将“分式方程的解法”作为这节课的重点。新概念——“增根”的出现,让我将“增根的产生”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说说我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整堂课中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课堂分为以下四大板块:创境导入,自主探究,总结拓展,分级检测。根据整个课堂结构的设计,我将从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景导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四个方程导入,让学生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区别,继而走进分式方程的知识领域。 (二)自主探究。在认识分式方程后,我将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首先,展示一个带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让学生自己求解,指出解法关键在于“去分母,将分数系数化为整数系数”。然后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求解已给出的分式方程,并指出解法关键在于“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这样就找到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同时指明去分母的具体方法。 找到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一个会产生增根的分式方程,在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小组合作找到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同时,学生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整式方程有解,分式方程却未必有解”,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这个步骤完成后由学生归纳出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师对一化三验再加以强调。为了巩固训练,深化新知,紧接着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总结拓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谈收获,明确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以及如何用一种更简洁的验根方法来进行检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对后面即将学习的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分级检测。将作业分为A、B、C三级,A、B必做,C选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节课的检测,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尽可能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这也是这次研究课中要突破的难点,要实现的目标。

齐物论——万物齐一的伟大思辨

齐物论——万物齐一的伟大思辨 中国古代历史中,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其中不乏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但不论是哪方面,庄子都是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明朝憨山大师说:“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上下千古负超世之见者,去老唯庄一人耳。”哲学上,他是道家学派的两大祖师之一,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上,他是先秦散文的集大成者,鲁迅说他“其文则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为后世所称道。 而其著作《庄子》作为四大才子书之首,更是千古传诵的名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对该书的评价,向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苏轼认为杂篇中《盗跖》等四篇非庄子真迹,《让王》、《说剑》更是“浅陋不入于道”。王夫之则从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差别上提出外篇也多不出于庄子的论断。到了现代,刘笑敢根据汉语词汇是从单字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规律,从《庄子》一书中择道、德、性、命、精、神六词分析,发现内篇中六词虽常出现,却无组合出现者,而外篇杂篇中复合词则反复出现,因此认为内篇为庄子亲笔,这在《庄子》的评价史上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论证。由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比较倾向于内篇为庄子亲笔,而外篇杂篇为庄子弟子或庄派学者所补的说法。 不论关于《庄子》的辩论有多么激烈,有一点却是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那就是:《逍遥游》、《齐物论》是《庄子》一书中成就最高的两篇。其中《逍遥游》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而《齐物论》则是当之无愧的庄子哲学的最高成就的体现。《逍遥游》主要以隐喻为主,而《齐物论》则加强了论证的成分。历代大家都对《齐物论》推崇备至。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说《齐物论》是“庄之所以为庄者”。 关于《齐物论》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成玄英说:“夫无待圣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万境,故以《齐物》次之”。有人认为是“齐物”“论”,即矛盾重点在物我和物物的关系;有人认为是“齐”“物论”,即矛盾重点在于人与人观点的不同。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齐物论》中的三大哲学问题,即:是非,有无,物我。 在庄子的年代,目之所及,尽是“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人和人之间为了是非而争斗不息,庄子并没有肯定或是批判某一项是非,而是从根源上质疑“惹是生非”的正当性。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成心”,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极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才会造成互相“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的情况。庄子认为,所谓是非,只不过是每个人自己认为的而已,连统一的标准都没有,又何谈正误。正如《齐物论》最后庄生化蝶的片段一样,连生死、梦醒都无法确定,又怎能确定是非呢?从这个角度来看是非,那些因是非而起的争端无疑就变得非常可笑了。 不仅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有是非,即不同看法,即使是在同一个人心中,不同的事物同样有着是非,而且后者更为根本。既然没有所谓是非,那对于事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庄子有一个非常生动的词:“得其环中”,那些争端就像是一个环,把人团团包围,只有在这个环的中间,虚悬着,才能够不受是非争端的影响,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些是非。再回到段首的问题,庄子解决前者的方法是“齐论”,就像之前所说;而解决后者的方法,也是解决了更深的矛盾,就是“齐物”。齐物就包括了三个哲学命题的后两个:有无、物我。 对有无,庄子举出了梦与醒的例子。或许梦中在打猎,醒来才发现一无所有;梦中穷困潦倒,醒来才发现腰缠万贯。但梦中之人并不自知,自以为有,却不知梦中或许反倒是醒时,醒时却是梦中了。这样的辩论,如果一直说下去,就会有点诡辩的味道,但这又正是庄子哲学的伟大之处,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神奇的思想有神奇的作用,好人用它可以更加智慧,而坏人用它就会变得更加诡诈。 说过了梦与醒,庄子又说到了物与我的关系。庄子认为,人和动物植物的那些所谓差异,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高一作文800字作文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高一作文800字作文 思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帕斯卡尔说过:“思想成全人类的伟大。”人们在它的指引下,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做有思想的人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做有思想的人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 人生匆匆,白驹过隙。似为流水流淌。却不过世事轮回,年华方逝。 人其实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是有思想的,纯洁与善良而分出高低。细细观察,你便能在生活中找出不同之处。例如,走路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他急忙说对不起,然后你说没关系。或者他说对不起,而你把他骂了一顿。由此显而易见真正的高尚与卑劣。 生活中的俱细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他思想的纯洁关乎他的道德品质。不是光看外表就可以反映出的。有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人外表不出众,但内心却不为五斗米折腰。灵魂的高洁才是真的高尚。爱因斯坦不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而能充塞我们灵魂的,却只能在书中去寻找了。 思想就是品质,精神就是尊严。一个男孩子要坦然,要大气,要学会绅士,不干违法的史,不为小事大打出手。一个女孩子不把脏话整天挂在嘴上,不穿的太过拘谨或太过奔放。这严重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然而却极少有人做到。然而人这一世最为重要的便是尊严。没有尊严的灵魂,哪怕你在世人眼里多高尚,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尊严不是你在失利时的利用手段反扑而是正大光明的挑战。尊严甚至超过了生命。它不仅仅是自尊自爱,更是一种骨气。最多的恐怕是在共产党的身上能见到这种完美的气质。其实我们只需不违背自己和国家的原

则,也能心安理得。 不是人人与生俱来都有好的品质。不是雾里看花,走马观花地做事便能具有良好的修养。它们都是一点一滴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朋友,这是我最真挚的话语。 以做有思想的人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2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躯壳终将老去和消逝,唯有思想能永久流传,改变命运。 犹记得当年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归来,感叹学医终究只能医一人之病,强一人之体。唯有改变国人思想,方能救国。于是毅然弃医从文。随着《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作品集的出版,中国青年人的思想逐渐被鲁迅先生的文学大手从枷锁中释放,改革追求新的梦想追求才得以传遍中国。使一批一批有志青年与沉沦中觉醒,投身救国。 所以,改变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改变他的思想,假使鲁迅先生当年执着医学,那么被封建牢笼束缚的年轻人们要多久才能冲破桎梏? 思想善则人强。古代名相苏秦年轻时放荡不羁,整日在外偷鸡摸狗,回至家中连妻子都瞧不起他。被打击的苏秦没有继续放任自我,而是收束思想,头悬梁而锥刺股。苦读数年,后白手起家写六国相印归乡。何其威风!改变苏秦的正是他的思想的蜕变与升华。没有这头悬梁锥刺股的决心,纵使苏秦再聪明十倍,也只是乡中一痞而已。 思想恶则人弱。正如龟兔赛跑中的兔子,拥有先天优势的兔子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懈怠感却击败了兔子。骄傲的它狂妄的认为站在高起点的它就必胜无疑,旋即呼呼大睡,终被乌龟所败。这只是故事,但人又

那个让我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魅力姑娘

《第四篇:一场暗恋的花开花败》 -- 提笔,又落下...... 思念是结成蛹的蚕,乍然望去清晰可见,然而真要抽丝的时候却怎么也翻转不出那个起点。于是我用笔为我的感情编程,再一步步的刨开来看。越是想念你的笑靥,我却越是悲伤,这终归是一场泡影,是没有终点的起点,心中即使再多的苦涩,也想要告诉你,你是多么的美好! 爱上她,只是一刹那,女孩子的清丽与不俗在那个瞬间击中了我,她和每个女孩子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可是那一瞬间就像是500瓦的电压打在了我的身上,电流过身,我彻底的晕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吗?这难道就上天安排要让我遇见你吗? 工作忙碌了一天,很累。在一帮哥们儿的吆喝声中,我们一起到中央电视塔上的空中观景旋转餐厅用餐,谁让我们中有一个暴发户的富二代呢。哥们儿也跟着享受一把。 一上电梯,我就被电到了。那是一种感觉,一种世间万物都不存在的感觉。她是很普通的一个小姑娘,但是就是那么的微妙。丘比特的箭就这么直接的射进了我的心脏,我能感觉到我的每根汗毛都在兴奋地跳跃。我的眼睛无法离开她的视线。眉目弯弯的就像是月牙,好像会说话一般,一直保持着微笑。清澈明亮的瞳孔,就像是一池清水,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她是一个很古典的美女,让我挥之不去的一个美丽的梦。 坐在了位子上,几个哥们都在自得其乐,可是我的灵魂却还在飘荡,我喜欢上了一个中央电视塔里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我只见过一面的小姑娘,并不知她的姓名,也没有要她的电话。这是一场无声的暗恋,滑稽就像是老牛吃青草,没有人知道这个花还没开就败了的故事。 一个月都快要过去了,她的影子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我还在怀疑,我是否曾经去过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叫中央电视塔,在里面,我是否遇见了一位让我砰然心跳的电梯讲解员,我写下这篇相思的心语,只是想要一解相思之苦,想要让这个美丽的姑娘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场暗恋的花开花败,一个美丽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