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伏材料 严涌

有机光伏材料  严涌
有机光伏材料  严涌

有机光伏材料综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目前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石化资源。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太阳直径为1.39*106km,质量为1.99*1030kg,距离地球1.5*108km。组成太阳的质量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氦约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核辐射区和对流去区、太阳大气。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k。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为2.27*1025kJ,尽管只有22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上,但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1太阳能电池

1.1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很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光解水制氢气、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光伏发电。前二者的应用水平较低,要想大规模地提供能源,主要得靠后两种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目前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塔式、槽式和碟式。这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将太阳光聚焦,加热水或者其他工质(例如热熔盐和空气),通过热循环驱动发电机组来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以较为成熟的机械工艺为基础,在规模足够大之后可望实现经济运行。但是这样的热电站也兼具传统热电站的缺点,即建设成本高,机械损耗大,维护成本高,而且只能在专用地上建设,无法与已有城乡建筑物进行集成。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我国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少,目前尚不具备对外的竞争优势。

1.2光伏技术

“光伏”这个词译自“Photovoltaic”,即“光”和“伏特”的组合。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一些材料在光照下形成电压的现象,后来人们认识到光电压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的电子被入射的光子激发而形成了电势差,从而形成对外的电流电压输出。采用光伏原理发电的设备,我们称之为“太阳能电池”。

最早的光伏效应是Edmund Bequerel 在1839 年发现的,一百多年后(1954年),随着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第一个能用于实际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才在贝尔实验室问世。这个太阳能电池以硅半导体的p-n 结为基础,光电转化效率为6%。

半导体p- n 结的结构及原理如图1所示。当p 型和n 型的半导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浓度差的存在,p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会向n 型半导体扩散,n 型半导体中的电子也会向p 型半导体扩散,造成接触面双侧的电荷不平衡,从而形成由n 型区指向p 型区的空间电场。反映在能级图上,即p 型区和n 型区的费米能级一致化后,两个区域间形成了一个能级差,这个能级差即是内建电场(Ebi)。p 型区和n 型区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p-n 结的结区。在结区内,内建电场会驱使电荷进行定向传输。

图1: p-n 结型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光照下,半导体中的电子会从价带跌迁到导带,于是在p 型区中就产生了额外的电子,在n 型区中则产生了额外的空穴,我们称此类载流子为“少数载流子”(p 型区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n 型区的多数载流子为电子)。这些少数载流子如果能扩散到p-n 结区内,就会在内建电场的驱使下定向移动到p-n 结的另一侧,完成电荷分离;而扩散不到结区的载流子,则会失去能量回到基态,也就是“复合”了。

显然,只有实现分离的电荷能被导出到外电路,从而实现光电转化;复合的那部分电子所吸收的能量就转化成热,浪费掉了。要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就要提高半导体材料中少数载流子的扩散距离,减少少数载流子复合的几率。因此,这种p-n 结型的太阳能电池对半导体材料的纯度要求很高,例如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硅材料的纯度通常要达到99.9999% 以上。

在材料的界面上,通常结构的缺陷和化学杂质会比材料内部更多一些,所以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往往设计成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结构中,基区比发射区厚得多,光吸收主要由基区完成。基区(通常为p 型)吸收光子后,电子被由价带激发到导,产生一对相互分离的电子和空穴(1);在基区中,电子为少数载流子,经过扩散后抵达p-n 结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进入发射区,实现电荷分离(2);空穴则为基区中的多数载流子,被直接传导到背电极(3)。经过这样的过程,正电荷与负电荷分别在背电极和正面电极上积累,形成对外电路的电压,太阳光的

能量也从而被转化为电能。

图2: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1954 年之后,以无机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其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都大体如此,进步都只是工艺上,细节上的。

2有机光伏材料

2.1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特征

有机半导体材料与传统半导体材料的区别不言自明,即有机半导体材料都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中必须含有共轭键结构。如图1所示,在碳-碳双键结构中,两个碳原子的pz 轨道组成一对π轨道(HOMO和LUMO),其成键轨道(HOMO)与反键轨道(LUMO)的能级差远小于两个轨道之间的能级差。按照前线轨道理论,π+轨道是最高填充轨道(HOMO),π—是最低未填充轨道(LUMO)。在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中,这两个轨道可以与无机半导体材料中的价带和导带类比。当HOMO 能级上的电子被激发到LUMO 能级上时,就会形成一对束缚在一起的空穴-电子对。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电子学性能正是由这些激发态的空穴和电子决定的。

图1: 两个碳原子之间的sp2 杂化

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里,π键结构会扩展到相邻的许多个原子上。根据分子结构单元的重复性,有机半导体材料可分为小分子型和高分子型两大类。

小分子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中没有呈链状交替存在的结构片断,通常只由一个比较

大的 共轭体系构成。常见的小分子型有机半导体材料有并五苯、三苯基胺、富勒烯、酞菁、苝衍生物和花菁等(如图3),常见的高分子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则主要包括聚乙炔型、聚芳环型和共聚物型几大类,其中聚芳环型又包括聚苯、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等类型(如图4)。

事实上,由于有机分子的无限可修饰性,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类型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图3: 几种常见的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1)并五苯型,(2)三苯基胺类,(3)富勒烯,(4)酞菁,(5)苝衍生物和(6)花菁类。

图4: 几种常见的高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1)聚乙炔型,(2)聚芳环型,(3)共聚物型。

2.2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2.1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平面结构,能形成自组装的多晶膜。这种有序排列

的分子薄膜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迁移率大大提高。常见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材料有并五苯、酞菁、亚酞菁、卟啉、菁、菲和C60釉等。并五苯是五个苯环并列形成的稠环化合物,是制备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最有前途的备用材料之一。酞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是典型的p型有机半导体,具有离域的平面大兀键,在600~800nm的光谱区域内有较大吸收。其合成已经工业化。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研究很多的一类材料。卟啉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同时也是良好的光敏化剂。花类化合物是典型的n型材料,具有大的摩尔吸光系数,较高的电荷传输能力,其吸收范围在500nm左右。双层异质结的概念就是基于四羧基花衍生物PV(又称为PTCBI)和酞菁铜(CuPc)的器件而提出的[4]。亚酞菁(SubPc)具有14个冗

电子的大芳环结构,由于中心B(III)的电子云呈四面体构型,因此B(III)不与配体共平面。与受体C60配合,SubPc表现出很强的给体特性,有较好的光伏性能[29]。全氟取代的亚酞菁在可见光区域有与金属酞菁类似的吸收,且能用作受体材料制备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得到V∝为0.94V,ηP为0.96%。菁易于合成、价格便宜,是良好的光导体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但稳定性较差。由于C60分子中存在的三维高度非定域电子共轭结构,使得它具有良好的电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能。其电导率为10-4 S/cm,成为异质结电池中使用最多的小分子电子受体材料。当在C60球体中央再加入一个六角圆环,可形成C70。C70与C60一样,都是很好的电子受体,它们既可以与小分子匹配(包括酞菁及其衍生物和噻吩寡

聚物等),也可以与共轭聚合物匹配(包括聚噻吩和聚对亚苯基亚乙烯衍生物等),形成电池的活性层。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中,酞菁类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多。Eu等通过Suzuki-Miyaura交叉偶合反应合成出含高空间位阻的取代酞菁,并将其作为敏化剂应用到染料敏化电池中。研究发现,无金属的酞菁敏化电池没有光电流产生,酞菁锌敏化的太阳能电池获得0.57%的能量转化效率。取代基的高空间位阻抑制了酞菁的自聚,从而减弱了酞菁激发态的自我淬灭,增强了电子的注入。Teao等以不同金属酞菁和C60为给受体材料制备有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不同金属酞菁的空穴迁移率和激子扩散长度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发现短路电流与空穴迁移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激子扩散长度也是影响短路电流的一个因素。Hassan等采用旋涂技术将酞菁铜制备在n-Si衬底上,制成结构为Al/n-Si/CuPc/Ag的电池器件,并考察了酞菁铜薄膜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除上述小分子材料之外,科研人员还在积极合成新的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以期提高电池效率。2001年,schmidt等将共轭盘状液晶分子HBC-PhC l2与二萘嵌苯PTCBI以60:40混合,采用旋涂方式制成器件,其结构为ITO/HBC-PhC l2:PTCBI/A1。HBC-PhC l2兀体系和PTCBI可分离形成垂直的棒状结构,有利于电荷的传输。在490姗光照下可得到34%的量子效率,ηP为2%。

3总结

近二十多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很快,其转化效率已达到6.77%,但与成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其转换效率还比较低。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低,主要由于使用的材料存在太阳光吸收效率低、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不匹配、吸收谱带较窄和载流子迁移率低的问题。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上,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给受体材料能级匹配、器件结构的优化、活性层的形貌优化、光电转换机理的研究等。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无论从性能、机理还是稳定性等许多方面都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进一步借鉴无机太阳能电池的成熟技术及研究思路将会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推动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可指导设计与合成宽吸收和高迁移率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随着器件性能日益提高,稳定性研究也将提到日程上来。结合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纳米材料各自的优点,优化器件结构。改善材料性质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综合性能,将成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发展趋势。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东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 摘要:为了减轻当前能源危机所带来的压力,各国在太阳能电池等清洁能源领域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独特的优点(有机材料易于修饰,器件制备方法简便且可制备出柔韧器件),并且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逐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结构,材料 1 引言 能源是目前世界上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球上已探明的化学燃料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日趋枯竭。同时化学燃料能源的使用,有毒气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针对于此,众多国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再生能源计划。太阳能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而且洁净无污,日益成为绿色能源的首选。光伏器件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手段。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 OSCs)领域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有着自身的优点:主体有机材料可以通过 不同的分子修饰,优化有机材料的光伏性能;器件的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制备出大面积且柔韧性好的有机光伏器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观察到有机小分子的光生伏打效应[1]之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也随之诞生[2],但当时所 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商业化需求。直到1986年,美国EastmenKodak公司的邓青云博士将双层异质结构引入到太阳能电池结构中,器 件效率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人们也看到有机太阳能电池商业化的美好前景[3]。 现阶段,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两个大方向,即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 研究、开发与有机光伏器件结构的优化。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光伏科技

光伏材料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几乎每个省份都出现了柴油荒现象、汽油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而且,据估计近几年年我国电力将严重缺口,而这一切已经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来后造成在严重威胁。这些威胁可以归于一个词,那就是能源。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传统能源有以下几个: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据相关部门统计,以如今的使用情况,石油还可开采40~100年、煤炭可使用200~500年、铀还可开采65年左右、天然气能满足58年的需求。所以人们对安全,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它以光辐射形式每秒钟向太空发射约3.8×1020MW 能量,有22亿分之一投射到地球,地球一年从太阳获得的能量达1.8×1018KWH,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其它任何能量形式不可取代的能源。太阳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大量的太阳电池(主要是硅太阳电池)组合,建成光伏电站,能像常规电站一样为工业、农业、通信、人类生活提供可靠的能源。70年代到90年代初,光伏电站主要用来为缺电、无电地区的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同时也为通讯、微波中计站、石油管线和输气管线阴极保护,海上航标灯等提供免维护电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自90年代以来,由于光伏电站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更重要的是,无止境地使用常规能源,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是制止污染,改善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当然,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材料。而光伏产业所使用的材料就叫做光伏材料.太阳能材料分两种:一种是硅太阳能电池,他们主要具有半导体性能。目前使用最广的是单晶硅和多晶硅。第二种是有机光伏材料,主要用于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对于普通无极材料电池,它具有成本低,有量少的优点。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采用这种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很少。 太阳能电池有如下几种: (一)硅太阳能电池 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如果能进一步解决稳定性问题及提高转换率问题,那么,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无疑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产品之一。 ㈡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常见的合成材料

常见的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层次:A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层次:B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层次:B 1、有机合成材料 (1)化合物的分类:一般,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特点一般不易溶于水、熔点低、易燃、不导电等性质。 有机物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等)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蛋白质等)。 (2)有机合成材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叫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A、塑料: 聚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多数由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也称为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分为链状和网状。链状结构的聚合物(如聚氯乙烯)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如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具有热固性。 B、纤维:天然纤维有棉花、羊毛、蚕丝等;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尼龙)、腈纶等。 合成纤维的特性: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是透气性、吸水性差。 应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织,使衣物穿着舒适又不易褶皱。 C、橡胶 合成橡胶的特性: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化等特性,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中。 (3)合成材料对人类的影响 A、塑料带来的危害(白色污染) 原因:塑料难降解,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焚烧含氯的塑料会产生氯化氢等气体,污染空气。 措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使用替代品(用纸袋或布袋代替所料袋);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微生物降解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并制定了塑料回收分类标识。 B、合成材料的发展 制成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机器人、仿生、医药等领域已经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1)

专题介绍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X 林 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 丽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 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还存在许多关键性问题。为了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各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材料,优化器件结构。对电池原理、部分表征方法、效率损失机制、典型器件结构、最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给体;受体;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T N 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8X(2004)01-0055-06 Progres s in Study of Organic Sola r Ce ll LIN Peng ,ZHANG Zhi -feng ,XIONG De -ping ,ZHANG Meng -xin ,WANG Li (I nstitute of O p toelectronics T echnology ,Beij ing J 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 act :Compaer ed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ganic solar cells still have many critical pr 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ar cells,a lot of different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n.T he main purposes of these studies are to seek new mater ials and new device structure.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photovoltaic cells,along with some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ization ,the basic efficiency loss mechanism ,typical device structures ,and the trends in research will be presented. Key wor 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device structure;donor;accept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同使用矿物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太阳几分钟射向地球的能量相当 于人类一年所耗用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开始逐年增长。但目前使用的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因成本太高,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卫星供电、边远地区通信塔等使用。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只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0.04%。要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推广,就必须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成本,或 第24卷第1期2004年3月 光 电 子 技 术OPT OELECT RONIC T ECHNOLOGY Vol.24No.1 Mar.2004   X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简介:林 鹏(1978-),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 张志峰(1977-),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OLED)的研究工作。熊德平(1975-),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有机光伏材料 严涌

有机光伏材料综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目前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石化资源。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太阳直径为1.39*106km,质量为1.99*1030kg,距离地球1.5*108km。组成太阳的质量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氦约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核辐射区和对流去区、太阳大气。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k。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为2.27*1025kJ,尽管只有22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上,但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1太阳能电池 1.1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很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光解水制氢气、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光伏发电。前二者的应用水平较低,要想大规模地提供能源,主要得靠后两种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目前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塔式、槽式和碟式。这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将太阳光聚焦,加热水或者其他工质(例如热熔盐和空气),通过热循环驱动发电机组来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以较为成熟的机械工艺为基础,在规模足够大之后可望实现经济运行。但是这样的热电站也兼具传统热电站的缺点,即建设成本高,机械损耗大,维护成本高,而且只能在专用地上建设,无法与已有城乡建筑物进行集成。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我国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少,目前尚不具备对外的竞争优势。 1.2光伏技术 “光伏”这个词译自“Photovoltaic”,即“光”和“伏特”的组合。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一些材料在光照下形成电压的现象,后来人们认识到光电压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的电子被入射的光子激发而形成了电势差,从而形成对外的电流电压输出。采用光伏原理发电的设备,我们称之为“太阳能电池”。 最早的光伏效应是Edmund Bequerel 在1839 年发现的,一百多年后(1954年),随着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第一个能用于实际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才在贝尔实验室问世。这个太阳能电池以硅半导体的p-n 结为基础,光电转化效率为6%。 半导体p- n 结的结构及原理如图1所示。当p 型和n 型的半导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浓度差的存在,p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会向n 型半导体扩散,n 型半导体中的电子也会向p 型半导体扩散,造成接触面双侧的电荷不平衡,从而形成由n 型区指向p 型区的空间电场。反映在能级图上,即p 型区和n 型区的费米能级一致化后,两个区域间形成了一个能级差,这个能级差即是内建电场(Ebi)。p 型区和n 型区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p-n 结的结区。在结区内,内建电场会驱使电荷进行定向传输。

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新进展

本文由5wgck7xiz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ΠΠ 化学通报 年第 期 # # 进展评述 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地新进展 封伟王晓工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北京 摘 要 近几年有机光伏电池应用研究发展迅猛 ? 本文综述了有机光伏薄膜电池在材料包括有 机小分子材料与聚合物材料 !器件构造方面地最新进展分析了有机聚合物光伏电池目前效率低地主要原因并探讨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地方向和前景 ? 关键词光伏电池有机聚合物器件综述ΡεχεντΠρογρεσινΟργανιχΠηοτο?ολιχΜατεριασανδ ?ε? σσταλιχε

Αβστραχτ×√√ 2 ? √∏Κεψωορδσ° 2 √√° ?√√∏ 2 √√√≤∞√√√ ? √√ × ÷ ∏√√√× ?≤ 固态光子器件是利用光量子作用地一类重要器件是通过在固体材料中地电2光或光2电效应等来实现其功能地 ? 光子器件材料地光转变吸收和发光一般包括能量是从近红外到近紫外范围地光子因此光子器件材料地能带宽度一般在 1 ? 1 ? ≈ ? 光子器件通常分为三类光源发光二极管 !二极管激光器等 !光探测器光导体 !光二极管等和能量转换器件光伏电池等 ? 利用光伏效应地太阳电池作为重要地清洁能源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地热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目前研究地重点≈? 传统地光子材料为无机半导体材料如≥! ! 和≥≤等 ? 但由于这类! °!无机材料制作太阳电池存在生产工艺复杂 !成本高 !难设计 !不透明和制作过程耗能高等不足同时其成熟技术地转换效率已基本达到极限值使进一步改进受到相当大程度地限制 ? 近年来导电聚合物地快速发展使得研究开发低成本太阳电池成为可能≈ ?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具有聚合物地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以及无机半导体特性或金属导电性因而具有巨大地潜在商业应用价值 ? 随着有机聚合物研究向广度与深度地不断发展许多在传统材料中发现地光 封伟

光伏材料的发展前景

光伏材料的发展前景 [摘要]光伏材料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在目前转化率暂且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仍然具备很高的利用价值。目前,科技领先国正大力研发新型材料来提高光伏转化率。在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光伏材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材料。但是,研究过程也遇到过许多问题,包括光伏材料自身也有着许多使用限制,但是总的来说,研发升级光伏材料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就光伏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和预示。 [关键词]光伏材料;发展前景 [Abstract]Photovoltaic materials as a kind of new energy, at the current conversion rate is not very high, still has very high use At 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countries are vigorously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ra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hotovoltaic material is undoubtedly a good alternative. However, the research process also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photovoltaic material itself also has use restrictions, but overall,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upgrade photovoltaic material was of great signif 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materials, hope to get some enlightenment and predicted. [Key words]Photovoltaic materials;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现状

<有机化学进展>结课论文 题目: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现状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器件结构、工作特征、发光器件(OLED)的优点、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做了简要的概括。详细介绍了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发光材料,以及新材料的开发。最后总结了国内外OLED 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有机光伏材料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Abstrac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having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low driving voltage and brightemission,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due to their possible applications for flat panel color displays.At the same tim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made with an outstanding progress.And thestatus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including evaporated molecules and polymers)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OLED,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evaporated molecules and polymers 光伏作用(Photovoltaic effect)光照在不均匀的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而在其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光子→电子;光能→电能) 一、发展历史 术语“光生伏打”(Photovoltaics)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光、伏特和电气的,来源于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的名字,在亚历山德罗·伏特以后“伏特”便作为电压的单位使用。以太阳能发展的历史来说,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电力”行为,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1849年术语“光-伏”(photo-voltaic)才出现在英语中,意指由光产生电动势,即光产生伏特。1839年,光生伏特效应第一次由法国物理学家A.E.Becquerel发现。1883年第一块太阳电池由Charles Fritts制备成功。Charles用硒半导体上覆上一层极薄的金层形成半导体金属结,器件只有1%的效率。到了1930年代,照相机的曝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 2和Na 2 CO 3 、CaCO 3 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 H 5 OH(乙醇,俗名: 酒精)、 CH 3COOH(乙酸,俗名:醋酸)、C 6 H 12 O 6 (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有机物有机小分子如:CH 4、C 2 H 5 OH 、CH 3 COOH、C 6 H 12 O 6 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 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面向非富勒烯型有机光伏电池的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December Acta Phys. -Chim. Sin.2017,33 (12), 2327?2338 2327 [Feature Article] doi: 10.3866/PKU.WHXB201706161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1682140.html, 面向非富勒烯型有机光伏电池的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 张少青1,2侯剑辉2,* (1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北京 100190) 摘要: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光伏电池(OPV)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技术。在OPV技术的发展过程 中,富勒烯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占据了相当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因此聚合物给体材料设计中对如何与富 勒烯受体材料相互匹配考虑较多。最近几年来,基于聚合物给体和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的OPV电池,简称为 非富勒烯型NF-OPV,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在此类电池中,聚合物电子给体和非富勒烯型电子受体材料 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于较为经典的富勒烯型OPV,NF-OPV对聚合物给体的光电特性和聚集态结 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NF-OPV的特点,重点介绍NF-OPV对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吸收光谱、分 子能级以及聚集态结构等特征的新要求,总结最近几年来的相关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聚合物电子 给体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分子设计;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效率 中图分类号:O646 Ration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Polymer Donors for Applications in Non-Fulleren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ZHANG Shao-Qing1,2 HOU Jian-Hui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Physics and Chemistry,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P. R. China) Abstract: Solution-processabl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OPV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fullerene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een predominately used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materials to fabricate OPV devices. In recent few years, non-fullerene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NF-OPVs), consisting of polymers as the donors and the non-fullerene (NF) materials as the acceptor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high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NF-OPVs exceed those of fullerene-based OPVs. In these NF-OPVs, both polymeric donor materials and NF acceptor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achieving outstanding efficiencies, and hence, the molecular design of the polymer donors has been deemed a very important topic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In this review, we will present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polymer donors in NF-OPVs and summarize the recent progress related to polymer donors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highly efficient NF-OPVs. Key Wor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Conjugated polymer; Molecular design; Non-fullerene Received: May 29, 2017; Revised: June 11, 2017; Published online: June 16, 2017.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jhzlz@https://www.360docs.net/doc/4411682140.html,; Tel: +86-10-82615900.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91333204, 21325419, 51673201)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DB1203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1333204, 21325419, 5167320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B类先导科技专项(XDB12030200) ?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有机合成材料练习题

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有机合成材料)同步练习1.科学家预言,到21世纪,用途仅次于铁和铝的第三大金属是(C)A.铜B.铬C.钛D.金 2.下列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B ) A.钢筋混凝土B.塑料C.陶瓷D.钢铁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D ) A.聚氯乙烯B.电木塑料C.有机玻璃D.钢化玻璃 4.下列各种纤维中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的是(A) A.丝绸B.棉花C.麻D.涤纶 5.天然橡胶在硫化前受热易熔化、发粘,弹性差,硫化后,硬度增大,弹性变好,不易老化。硫化前后,橡胶(A) A.由链状分子变成网状分子B.由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C.由小分子变成大分子D.由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6.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C ) 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 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 7.下列属于热塑性塑料的是( B ) A.圆珠笔杆B.塑料包装袋C.塑料钮扣D.炒锅手柄 8.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前沿技术。1纳米为10-9m,当材料晶粒直径接近或小于1纳米时,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如:各种块状的金属都具有不同的颜色,但很多金属细化到纳米颗粒时,就成了黑色。科学家发现,纳米氧化锌等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用作隐形飞机的制造材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C )

初中化学A.晶粒到纳米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B.晶粒到纳米级时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黑色照像底片的银颗粒达到了纳米级D.隐形飞机是肉眼看不到的飞机 9.钨用来制灯丝,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B) A.密度大B.熔点高C.硬度大D.延展性好10.一只小猫安然无恙地坐在一个高温火焰灼烧的平板上,制作该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为(C )A.透气B.导电C.绝热D.透水 11.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的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B) A.+2 B.+3 C.+4 D.+5 12.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的“白色污染”是指(C) A.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13.被广泛应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A) A.钛镍记忆合金B.硬铝C.铝合金D.白铜 14.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制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了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为: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所写的化学方程式中可能发生的是( D ) ①S + O2点燃===SO2;②CaCO3高温===CaO + CO2↑;③CaCO3 + 2NaOH == Ca(OH)2 + Na2CO3 ④SiO2 + CaO 高温===CaSiO3;⑤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文子桃 101312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1004班 摘要用有机半导体制作太阳能电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虽然目前转换效率较低,但具有发展的潜在优势。文章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基本性质、结 构、原理;从器件结构、材料选择、工艺技术等方面时近儿年来研究的几 种有机大阳能电池现状和进展做了系统综述,并且分析了有机太阳能电池 的缺陷和产生原因,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简要描述。 关键字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质结构原理光电转换效率现状缺陷展望 一、引言 在1954 年贝尔实验室Chapin.D.M等人[1]制作了光电转化效率达6%的太阳能电池, 标志着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开始。到20 世纪70 年代, 用于卫星的半导体硅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达到15%~20%。但硅系列太阳能电池材料纯度要求很高且制作工艺复杂, 因此成本高, 难以大规模生产。其它类型半导体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因存在材料来源及工艺等问题也同样难以得到推广。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耗能少、可弯曲、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突出优势显示了其巨大开发潜力, 成为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1906 年和1913 年Pochettino[2]和Volmer 分别报道了有机固态蒽晶体的光导效应, 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标志性开端, 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自第1 个有机太阳能电池问世以来, 其转化效率一直不高, 至其最高转化效率也只有10%左右, 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机太阳能电池低的光电转换效率限制了其市场化进展, 因此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 国内外为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材料的选择、工艺技术的改进、电池结构的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有所提高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仍未有重大突破, 因此 需要不断开发新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 二、有机太阳能电池基本性质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同时具有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和柔韧性,以及无机半导体或金属的导电性。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应用价值,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相比较,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优点: (1)化学可变性大,原料来源广泛[3]; (2)有多种途径可改变和提高材料光谱吸收能力,扩展光谱吸收范围,并提高载流子的传送能力[4]; (3)加工容易可大面积成膜,可采用旋转法、流延法成膜,还可进行拉伸取向使极性分子规整排列,采用LB 膜技术可在分子生长方向控制膜的厚度[5]; (4)容易进行物理改性,如采用高能离子注入掺杂或辐照处理可提高载流子的传导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一、选择题 1. (20 10,黑龙江鹤岗)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20 10,黑龙江鹤岗)2010 (A)陶瓷(B)铝合金(C)钢筋混凝土(D)合成纤维 2.(20 10,江西)下列物质在灼烧时能发出烧焦羽毛味的是20 10,江西)2010 A. 纯棉布料B. 羊毛纤维C. 腈纶面料D. 塑料袋棉 3. 2010 山东潍坊)(2010 山东潍坊)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纤维编号灼烧时的气味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A.①②B.③①C.②③D.无法断定①特殊气味②烧纸气味③烧焦羽毛气味 4、(20 10,湛江)2010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20 10,湛江)2010 他表演过程使用的下列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玻璃杯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 5.(2010 东营)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2010 东营)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6.(2010 肇庆)卡拉OK 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2010 肇庆)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 (2010 福州)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2010 福州)...A.成年人缺钙易造成骨质疏松B.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涤纶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D.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8.(2010 眉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0 眉山)) A、合金、合成材料、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塑料袋造成的污染 1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9.(2010 南京)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2010 南京)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A.金属材半:B.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10.(2010 扬州)下列材料分类错误的是2010 扬州)..A.氮化硼陶瓷——有机高分子C.机动车轮胎——复合材料B.储氢材料镧镍合金——金属材料D.普通玻璃——

DPP类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doc

DPP类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质轻、价廉、柔性好、可溶液加工等优点,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一种低成本的商品化染料——吡咯并吡咯烷酮(DPP)为结构单元,来设计合成新型有机光伏材料,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合成了一种以螺芴(SF)为核,氟苯封端(FB)的吡咯并吡咯烷酮(DPP)为臂的小分子受体材料,SF(DPPFB)4。循环伏安法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氟化的分子SF(DPPB)4相比,氟原子的引入,拉低了 SF(DPPFB)4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有利于激子的分离,同时提高了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 以聚(3-己基噻吩)(P3HT)为给体,SF(DPPFB)4为受体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 池取得了最高4.42%的效率,短路电流有所提高,为8.48mAcm-2。2.合成了一种芴(F)为核,噻吩酯基(CT)封端的吡咯并吡咯烷酮(DPP)为臂的小分子材 料,F(DPPCT)2。噻吩酯基的引入,使得该分子获得了较宽的吸收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将其分别用作受体材料和给体材料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基于 P3HT:F(DPPCT)2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取得了最高2.14%的效率。基于 F(DPPCT)2:PC71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取得了最高2.50%的效率。 3.合成了一种以苯并双噻吩(BDT)为核,噻吩酯基(CT)封端的吡咯并吡咯烷酮(DPP)为臂的小分子给体材料,BDT(DPPCT)2。根据其核磁判断,该分子具有较强的聚集性能,可以保证较高的电子迁移率。然而由于其聚集性过强,BDT(DPPCT)2在常用有机溶剂的热溶液中溶解性较差,即使采用热旋涂的方法,也无法制得均匀致密的薄膜。 因此,基于BDT(DPPCT)2:PC71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只有0.835%。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有机合成材料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知道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生活》课题3、一) 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不包括CO、CO2、H2CO3、碳酸盐及氰化物等) 2.有机物的共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不导电。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有机物结构的特点: (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就不同。同一分子式往往表示多种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如C2H6O既可以表示C2H5OH(乙醇),又可以表示CH3-O-CH3(甲醚)。因此,有机物的数目非常庞大,其种类远远超过了无机物。(2)我们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把它分为高分子和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或更高),但通常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不复杂,它们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每个小分子)重复连接而成的。例如,聚氯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氯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也称聚合物。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结构不同,呈现出的性质也不同。 【要点诠释】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 2.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除有机物外,还有一类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如CaO、NaOH、H2SO4、NaCl等。 3.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仍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要点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天然的(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和人工合成的(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2.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性质: (1)热塑性和热固性。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受热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开始软化,直到熔化成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以熔化。这种性质就是热塑性。 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例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等。所以,电木插座破裂后无法进行热修补。 (2)强度大。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一般都比较大,例如,锦纶绳(又称尼龙绳)特别结实,用于制渔网、降落伞、轮胎等。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研究综述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研究进展 陈畅100112班1001104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0) 摘要:本文对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两大类聚合物光伏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阐述了 进一步发展的研究重点、发展趋势及前景。 1绪论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成为各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产业界开发的重点。目前研究和开发的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无定型硅、CdTe和CuInSe2薄膜、TiO2有机染料敏化和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等。前几种无机太阳能电池已实现了商品化,其能量转换效率为10%~18%左右,但其缺点为价格高、原材料和制备过程耗能高、较重,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应用[1]。近年兴起的有机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尤其是薄、轻、柔是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不可替代的优点;另外有机聚合物材料种类繁多、可设计性强,比如可根据需要进行化学修饰, 并表现出高的开路电压(> 2V ) 等[2],所以人们期望研发更多种类的有机聚合物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以便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自从1992 年Heeger A. J. [3] 研究小组发现了从共轭聚合物存在着向富勒烯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Yo sh inoK. [4]研究小组20 世纪90 年代建立本体异质结构型以来,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效率达到了5%~7% , 具有了极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必将转向为开发新型的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重要的发展和应用前景[5]。 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6-10】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分为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下图给出了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的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p-型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和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材料。在给体材料中,除了共轭聚合物之外,可溶液加工共轭有机分子给体光伏材料近年来也受到重视,这主要是考虑到其具有高的纯度、确定的分子量和光伏性能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在受体材料中,除了PCBM等富勒烯衍生物之外,n-型共轭聚合物和n-型无机半导体纳米晶体(简称“纳晶”)也可以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使用n-型共轭聚合物为受体与p-型共轭聚合物共混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又被称为“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为其给体和受体都是聚合物材料,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n-型半导体纳晶为受体与p-型共轭聚合物共混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又被称为“聚合物/半导体纳晶杂化太阳能电池”,这类太阳能电池由于把无机半导体与有机半导体光伏材料复合在一起,将来有希望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因而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包括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当前研究得比较多的可以分为以下6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