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

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
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

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

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 200083)

摘要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在我国是第一次作为航天产品来研制,在工作模式、元

器件工作、工作环境保证和测试方法方面引入了新的技术问题。激光高度计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其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本文介绍了CE-1卫星激光高度计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发射系统设计和接收系统设计,阐述了其主要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分析和总结了空间激光器的设计和激光高度计的空间适应性设计;阐述了激光高度计的地面测试情况;最后介绍了激光高度计在轨运行和在轨测试的情况。

关键词: 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N247 文献标识码:A

Chang’E-1 Satellite Laser Altimeter

auth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Chang’E-1 Satellite Laser Altimeter, developed to Moon,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planet’s topography by laser ranging.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develop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er in china. The Chang’E-1 Satellite Laser Altimeter has gained useful datum and obtained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This proved that the laser altimeter’s design is reasonable. A description of the laser altimeter system was presented. The design included emitting system, received system, spac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space laser, prelaunch measurement and on-orbit operation situation.

Keywords:Chang’E-1 Satellite, Laser Altimeter, system design

1.引言

激光高度计是我国于2007年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CE-1)的有效载荷之一。其实现了获取卫星星下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的任务,为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的获取提供服务。通过星上激光高度计测量卫星到星下点月球表面的距离,为光学成像探测系统的立体成图提供修正参数;并通过地面应用系统将距离数据与卫星轨道参数、地月坐标关系进行综合数据处理,获得卫星星下点月表地形高度数据。激光高度计技术是从激光测距中演化来的,激光测距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此前仅限于在地面或机载的情况,CE-1激光高度计是我国第一个星载激光高度计,由探头和电路箱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CE-1激光高度计探头和电路箱

表1 CE-1卫星激光高度计主要性能参数

激光高度计共获取307轨有用数据,根据这些科学数据得到全月面的DEM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激光高度计307轨探测数据制作的全球DEM示意图

2. 激光高度计设计

2.1 激光高度计信号链路分析和系统设计

CE-1卫星激光高度计任务的核心是激光测距。该激光高度计中的测量结果是月表目标到卫星的距离,它是通过测量激光回波脉冲相对于发射激光脉冲之间的时间延迟来测量的。图3显示了激光高度计的测量原理和工作流程,激光器向目标发射一束功率为P ,脉宽为τ的脉冲激光,目标表面返回的散射光为光学系统接收。激光高度计整体光路结构采取激光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光轴平行的方式。光电探测器件将发射脉冲的一小部分及探测到的激光回波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分别触发测距计数器开始和结束计时,由此获得光脉冲飞行时间,经数据计算得到距离值2/T c z ?=。其中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T ?表示激光往返时间。

图3 激光高度计工作原理

图4 激光高度计总体框图

激光高度计在其内置的单片机产生的控制时序下同步工作。系统的总同步脉冲周期为1秒,每秒钟提供一个距离数据。在总同步脉冲的触发下,电路箱内的电路给出一个激光触发脉冲给激光器控制电路,它控制激光器电源开始储能,经过约200us 后,激光器控制器的调

Q脉冲控制激光输出,与此同时一个激光发射的主波启动信号送到时间测量电路作为测距的启动信号,时间测量电路开始计数。激光回波被探测器接收后,经放大、阈值检波,输出激光回波脉冲,时间测量电路停止计数。在下一个测距周期到来之前,数据管理系统将所存储的距离和时间信息读出。在一个测距周期内不测距(测距时间不到1.5ms)的时间内,要进行主要点状态参数监测、温度测量、温度控制,同时接收载荷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注入。激光高度计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

2.2 激光高度计的发射系统设计

激光高度计的发射系统负责向目标发射高能量密度的激光脉冲光束,主要由激光发射器和激光驱动电子学两部分组成。激光发射器包括激光谐振腔相关的光学元件、调Q电子线路盒,其出光方向处安装激光扩束器,与接收望远镜并行放置。激光驱动电子学放置在激光谐振腔外,包括激光二极管驱动控制、储能电容、激光器电源等。发射系统的设计指标影响到激光测距仪的最大工作距离和工作寿命。对于星载激光高度计,由于其作用距离较远,要求脉冲具有较高的瞬时功率,同时体积、重量又有严格的控制,因此,一般都采用Nd:YAG 主动电光调Q激光器作为发射激光器。

为了不增大激光器主体尺寸,同时又保证小的激光发散角,在激光器前采用激光光束扩束准直技术,用于调整发射光束的发散角。由于发射激光能量很强,激光扩束镜采用伽利略式的球面透镜系统,由一负镜、一正镜组成,这样激光在镜筒内没有会聚点,可以有效防止激光损伤;系统无中心挡光,不损失发射的激光能量;光路较短,且结构简洁。扩束镜的扩束倍数为5倍。图5为扩束镜和激光器对接的光路示意图。

图5 CE-1激光高度计发射系统光路示意图

激光发射系统的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激光发射系统性能参数

2.3 激光高度计的接收系统设计

激光高度计的接收系统由接收望远镜和激光回波接收电路组成。接收望远镜用于将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能量高效率地会聚到探测器光敏面上;激光探测电路由雪崩二极管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脉冲形成电路、峰值检测电路和偏压调整电路组成,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得到测量距离数据。

2.3.1 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接收望远镜常用的结构有反射式、折射式(透射式)和折反射式等。接收望远镜的光学设计需要保证激光发射轴与望远镜视轴平行,并且望远镜的瞬时视场大于激光束的发散角,从而保证目标反射回的激光能量始终落在望远镜的接收视场中心附近。由于月球探测距离较远,为了收集到更多的回波能量,需要接收系统口径较大,为了减小体积和重量,并兼顾到系统焦距设计要求,接收望远镜采用了结构紧凑的双非球面反射式卡式系统。在系统中设置有中继镜组,中继镜组产生平行光路。中继镜组的平行光路中设置有前截止滤光片和窄带滤光片,用于滤除外界的非信号光。光学系统组成图如下所示。

图6 接收光学系统设计结构图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3 光学系统参数

2.3.2 激光回波接收电路设计

图7 激光回波接收电路原理框图

激光探测电路的关键器件是雪崩二极管探测器,采用国产器件SPD-052探测器,信号处理模块和偏压控制模块分别采用西南技术物理所生产的TGA-91和ABS-91,这两种模块满足军用要求。激光回波接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

2.4 激光高度计的空间适应性设计

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和空间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空间的太阳辐照、紫外辐照、真空、极端温度、等离子体、带电粒子辐射都有可能给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环境给系统结构、光学和电路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空间适应性设计。

CE-1卫星激光高度计的研制过程中在材料选型、结构厚度、防辐照加固等方面进行了辐照分析与设计,并进行了紫外辐照、钴60总剂量辐照、单粒子效应试验。

2.4.1 结构的空间适应性设计

激光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光学系统,对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它需要保证发射和接收光学系统保持很稳定的同轴关系,这给结构的强度和抗震性、热变形特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激光器部分,其光学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误差要在秒级范围之内。所以,在机械结构设计时,采取了高强度、高温度稳定性设计,周密设计外形结构和布局。为了满足力学环境,激光光学元件的安装均采用螺钉直接固定方式,通过修磨基座来调整光路,一旦调整完成后,采用螺钉固定。这种结构在模样完成后,按照力学环境鉴定级实验要求,进行了测试,在测试前后的性能测试中,没有发现松动,震碎以及性能下降的现象。

结构设计还须满足电子元器件的电磁屏蔽和防辐照要求,所以电子电路箱等关键元器件的铝板厚度都不小于3mm。

2.4.2 光学的环境适应性设计

激光高度计为单波长工作系统,为了增加探测灵敏度,探测器采用灵敏度极高的雪崩管。雪崩管响应波长为0.4-1.1um,极容易受到外部太阳光线的影响。在光学系统中设计了窄带

滤光片和中继光学镜组,以便减少太阳光直射和辐照对探测器的影响。设计了遮光罩以抑制空间杂散光进入探测器。

光学系统选用了JGS1作镜体材料,该材料对1.064um波长的光有较好的透过率,并且在空间性能稳定,能够经受空间恶劣环境(如高真空、温度交变、高能粒子轰击、电子束照射等),有关项目组为此曾进行过充分的试验,证实了上述情况。项目组还专门进行了滤光片的紫外辐照实验,结果发现不论是在直接照射还是不直接照射,其性能均不受影响。

2.4.3 电路的环境适应性设计

在所有CMOS的器件的输入电压引脚端串联一个防止闩锁的电阻与电源连接,阻值(一般100-200Ω)以不能维持闩锁电流的上限,防止CMOS电路闩锁,并在电压引脚端使用高频滤波电容进行滤波。对于单片机CPU的电子元器件,采取了贴钽片抗辐照加固措施。

激光晶体与热沉是焊接的,同时又放置在金属密封的箱体内,均可以减弱辐照的影响。电子元件基本采用金属封装的军品器件,对MOSFET、CMOS等线路,采用双重金属屏蔽,金属外壳的厚度大于4mm。

2.4.4 环境适应性热设计

由于激光探测器和激光器的工作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那么,在极端的温度环境中肯定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采取主动热控措施,让它们的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在几度范围之内。激光高度计内主要较大功耗的部件均采用传导散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由加热片给探头加热。

激光高度计整机在舱内,舱内的工作温度是-10°C-+45°C。激光发射器的安装板与卫星隔热安装,通过温度控制,确保激光二极管工作区域的温度范围达到18±3°C。激光二极管是个温度敏感元件,中心波长随温度的变化率为:0.3-0.4nm/°C。为了保证激光输出能量的稳定性,必须对激光器进行温度控制。结构上光学元件的夹具选择与光学元件接近的材料,发射部件与导热良好的金属连接在一起,确保良好的导热。激光器的底部与安装底板之间采用填铟膜,增加传热效果。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按照航天元器件选购方式执行,可以保证元件的温度适应性。

真空适应性主要考验仪器在高真空环境下的散热,原材料的寿命、挥发等特性。大功率部件,尤其是激光器件的散热是利用传导方式,利用辐射制冷来达到热平衡。

3.空间激光器设计

CE-1激光高度计中的激光器是我国第一个应用到空间中的激光器,在综合分析国外星载激光器及国内研制水平和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其采用的技术路线为1)激光二极管泵浦的Nd:YAG;2)采用直角棱镜和平面镜输出的谐振腔形式和直线结构;3)主动电光调Q。采用激光二极管泵浦、电光调Q的固体Nd:YAG激光器,利用Porro棱镜改善激光器的失调灵敏度。

激光器的光学设计主要是指激光谐振腔的设计,激光器输出后接扩束望远镜,腔内偏振片输出的一部分激光衰减后,由PIN管接收,作为能量监测和主波取样。整个光学系统的组成如图8所示。

图8 激光器光学系统组成

激光器的结构借鉴国外NEAR卫星中激光高度计的航天激光器结构,结构设计的原则是根据光学设计要求,满足所有光学元件的安装要求,确保激光输出达到性能指标。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严格根据光学元件的加工净度,公差设计机械尺寸,选用与光学元件的热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如紧固各个熔石英材料光学件的各个机械部件均使用钛合金,避免由热膨胀造成的光学件破坏或者光轴的偏移。各个光学元件的固定部位留有一定部位用来封胶,以达到机械件与光学件之间的“软接触”。

激光器对外界的污染非常敏感,因此其结构必须实现密封,使激光器内部光学组件与外界隔绝。同时在整机存储温度范围内,要求密封结构的漏气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激光器内的高压电源出现低气压放电情况,损坏器件。其密封方式采用橡胶密封方法,经实物检漏,在常温下漏率优于2 10-8Pa.m3/s,适用温度范围-15~30℃。满足激光器的漏率要求。

4.激光高度计的地面标定

激光高度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测距,测距精度和测距能力是其主要的性能指标。而其实际工作环境是在月表,工作距离远,照射光斑面积大,无法对其工作能力进行实际测量,所以需要在地面对其测距精度和最大测程进行标定,以验证其能否具备月表探测的能力。

激光高度计的工作环境严酷,工作时间长。并且远离地面,一旦发射,不能实时的对其进行调校。所以,在整机完成以后需要在地面实验室内进行环境模拟试验。激光高度计在经历这些试验时,其性能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发射系统的激光能量、发散角、激光指向,还有系统双轴配准度等。CE-1激光高度计为收发轴平行的双轴系统,双轴配准情况容易发生变化,并且一旦变化激光高度计的测距性能就会受到影响。为此,专门研制了激光高度计同轴度测试装置。

4.1 地面测距不确定度的标定

测距不确定度综合反映了测距分辨率1δ、测距重复度2δ和测距系统延迟常数测量误差3δ,代表了激光高度计测距测到的目标距离与标定的目标距离的相对误差分布。三项不确定度为独立随机事件,所以激光高度计的总不确定度δ如式(1)所示。这三项分别在地面进行了测试和标定。CE-1卫星激光高度计的测距不确定度指标要求为<5m 。

232221δδδδ++= (1)

测距分辨率主要考察激光高度计最小可以测量的距离变化。激光高度计正样采用光电延迟法进行测距分辨率验证,通过变化延迟器的延迟时间,模拟目标前、后移动的变化距离,测试激光测距仪的输出数据是否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判定激光测距仪的测距分辨率优于该变化距离。激光高度计的测距分辨率<1米。 测距重复性2222212δδδ+=,式中21δ为激光高度计对固定目标多次测距的数据方差,22δ为激光高度计测距电路的计时不确定度,Tref f R ??=22δ。R 为工作距离,Tref f ?为时基稳定度,激光高度计采用温补型晶振,时基稳定度是 1.5ppm 。测距重复性的验证是利用标准靶标,放置在5km 的通视位置上,首先利用高精度仪器(GPS )测量靶标到激光高度计中心处的距离,然后利用该激光高度计对该靶标进行反复多次测距,对测距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到激光测距的重复性。测试得出激光高度计在5km 的测距重复性位0.66米,到200km 时的测距不确定度为0.725米。

测距准确度为在同一条件下,激光高度计多次测量同一目标时,绝对值和测量值之间保持不变的距离差。该项参数主要由电路延迟引起,为系统固定偏差。测距准确度的标定采用标准距离光纤法。使用标定过1.06um 光程长度的光纤,将激光高度计发出的光信号耦合到接收光学系统中,根据激光高度计的距离读数与光纤的长度差别,获取激光高度计的测距系统延迟常数。测试得出的系统延迟常数为1米。

激光高度计的总测距不确定度

6m .1232221=++=δδδδ (2)

则3δ=4.8m ,满足任务书≤5m 的指标要求。

4.2 地面最大测程模拟

最大测程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激光高度计对规定的目标测距时能测到的最远距离。它与系统的探测灵敏度相对应,直接决定激光高度计是否能在预期的距离值上探测到目标。这个参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探测器自身的参数,还包括仪器的其它参数。

CE-1激光高度计的工作环境是月球外层空间,为真空环境;探测目标是月球表面。根据激光高度计要求的发散角和轨道高度,探测时月球目标可以认为是朗伯体大目标,反射率为3%-7%。最大测程如式(3)所示。

min 22max /r r a o t P A P R πρττ= (3)

式中,max R 为最大测程,P t 为激光发射功率,0τ为光学系统效率,2a τ为双程大气透过

率,ρ为目标反射率,A r 为系统接收孔径,P rmin 为系统最小探测功率。

由式(3)可以看出,只要求出系统最小探测功率,也即系统探测灵敏度,再结合探测目标和环境,就可以对激光高度计的最大测程进行标定。对于CE-1激光高度计,采用了外场消光比模拟测试和目标回波模拟器进行直接探测的办法对其最大测程进行标定,两种标定方法互为补充。

4.2.1消光系数法测最大测程

消光系数法是指根据激光高度计对环境条件、距离和目标特性均已知的模拟目标进行测距时,接收到的目标回波等于系统探测灵敏度时所需的消光比M ,推算得到激光高度计在规定条件下的最大测程。激光高度计对一个已知距离、已知反射率的面目标进行探测,在激光接收路径上放置光学衰减片,不断增加衰减量,直至探测概率降低到95%时,以此时激光接收路径上的光学衰减量作为消光比(ER )。当激光光路上的光学衰减量衰减到临界值时,激光测距仪接收到的光功率即为系统最小探测功率,如下式所示:

2010min 210ER t r a r b P A P R ρττπ-= (4)

式中,b R 为地面测试时模拟目标的距离。测试框图如图9所示。

模拟目标

图9 面目标消光比测试框图

激光高度计研制完成以后,在西安32基地对其进行了最大测程消光比测试。图10是激光高度计在外场测试时,从瞄准镜中看到的目标靶标图。目标距离为1194.34m,目标漫反射率为0.85,尺寸为1.6m×1.6m。测试得出激光高度计的消光比为60dB,根据式(4)和(3)得出在月表反射率为0.03时,其最大测程为279.773km。

图10 激光高度计外场测试靶标图

4.2.2 目标回波模拟器测最大测程

直接模拟测量法是指当激光高度计的所有其它参数都已经确定后,通过某种设备直接测定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再根据测距公式计算得到系统的最大测程。CE-1激光高度计专门研制了目标回波模拟器,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激光高度计目标回波模拟器

图11 目标回波模拟器原理框图

该目标回波模拟器可用于产生有一定延时的模拟回波,该模拟回波发散角为 1.5mrad (与激光高度计接收系统视场相同),脉宽为25ns,回波功率最大可达到2.6×102W,最小可小于1.4×10-15W,与主波的延迟在0~1s内可调,调整幅度最小为1ps。目标回波模拟器可用于直接测量激光高度计系统探测灵敏度得到系统的最大测程,精度达到±2.24%;还可用于测量发射激光能量、距离范围等参数。该模拟器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适用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在激光高度计发射之前利用此模拟器对其最小探测灵敏度进行了测试,为6×10-8W。综合激光高度计的系统参数,计算得出激光高度计在假设月面反射率为0.03时,结合其它月表环境,根据式(3)得到其最大测程为225.527km。

4.3 高精度同轴测试

为了增加系统探测效率和减小外部杂散光的影响,激光高度计的发散角α和接收视场角?都很小。为达到最大的探测效率,激光高度计发射轴和接收轴之间的夹角δ需要满足式(5)。

?δ-

<(5)激光高度计发射激光的发散角为0.6mrad,接收视场角为1.5mrad,则需激光高度计双轴之间的夹角满足δ<0.45mrad。这对双轴配准度和结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激光高度计为能量接收系统,不能成像,装上探测器之后不能利用光学的方法来判断其双轴配准情况,只能根据电信号的输出情况来判断。为了测试激光高度计发射和接收的同轴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六部分组成,包括:模拟回波单元、光束扫描与控制单元、回波分束与平移单元、平行光管、光束监视和数据存储与处理单元。

图12 同轴度测试系统原理框图

在测试中需要根据激光高度计的实际工作情况产生模拟回波,模拟回波触发探测器产生电信号,根据电信号输出情况与回波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双轴配准情况。

根据激光高度计探测原理,当系统处于正常距离探测状态时,处于视场内的回波光束能引起探测系统有一定的信号响应。回波光束在接收视场位置的不同会引起探测系统的信号发生变化。所以利用一与发射激光指向位置有一定相对关系的回波光束对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进行探测,就可以获得与回波光束位置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根据输出信号与光束位置的相对关系就能得到系统的双轴配准度情况。

如图12所示。

整个系统工作过程为:被测系统所发射激光经过分束片分为两束,一束进入光电转换器,一束进入平行光管。经过光电转换后经过一定的延时,之后触发光纤激光器发出脉冲激光,再经过光束整形与衰减后进入光束扫描与控制单元。经过光束扫描系统后的模拟回波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扫描和定位,之后再经过分束与折转,一部分进入平行光管,一部分作为模拟回波出射。经过折转的回波光束与被测系统发射激光一起进入平行光管,在其焦平面上监视两束光的方位变化并确定回波光束的零位,之后由数据存储和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处理。零位确定后扫描回波光束,根据回波光束状态与被测系统输出情况来确定被测系统性能。光轴偏移是用来调整发射和接收光轴之间的距离,以适应被测系统。

该系统可产生能量大小可调、延时可控制、回波光束发散角小、可扫描且指向能精确标定的模拟回波。利用该装置能模拟激光高度计的实际工作状态,避免近程杂散光的影响,完成对高度计双轴配准度的精确测试。该系统测试误差<0.1mrad ,满足CE-1激光高度计的测试要求。

利用该测试装置对激光高度计在经历环模试验后的双轴配准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接收系统光轴相对于发射系统光轴的初始位置,实线为发射光轴和接收光轴重合时的位置。两条线之间的夹角表示系统的双轴配准情况。由图可以看出为两轴夹角为0.21urad 。

Y V a l u e /V X deflection angle/urad

图13 同轴度测试结果图

5.激光高度计的在轨运行

5.1 激光高度计在轨运行

嫦娥一号卫星的工作阶段分为发射轨道阶段、转移轨道阶段和环月轨道阶段。激光高度计在进入环月轨道阶段之前不工作,在进入环月阶段之后,不论月球表面是白天或黑夜,也不论卫星处于正飞或侧飞状态,激光高度计长期开机工作。如果系统进入故障模式,则根据遥测参数和有效数据包判断,由地面发送遥控指令控制系统。

激光高度计在卫星各个飞行阶段的正常工作模式见表4。

表4 激光高度计工作模式

5.2 激光高度计在轨测试

在激光高度计获取科学探测数据期间,对每次开机后下行的工程、遥测参数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这些参数来判断与激光高度计相关的电压、温度等参数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并进一步判断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激光高度计获取的测距数据、以及根据测距数据解算的月表高程数据,是沿着卫星飞行方向一系列离散的点数据,沿着轨道方向在月面间距大约为1.4公里,在垂直轨道方向在赤道地区为35公里左右。为判断激光高度计获取数据的有效性,对下行的科学数据进行了评估,在科学数据质量评估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数据是规则格网的DEM数据,Clementine DEM 月表空间分辨率为7公里,Apollo DEM月表空间分辨率为480米,为了便于数据比对,将激光高度计获取的离散点数据插值成月表分辨率为7.5公里的规则格网DEM数据。图1为利用激光高度计的数据获取的全球DEM示意图。

图14为绘制的单轨数据剔除后在月表的地形剖面线,其中水平方向沿经度方向排列,左边为南极,右边为北极,地形起伏规律正确,并且相邻轨道同纬度地区地形特征相似。

图14 激光高度计单轨数据地形剖面线示意图

6.结论

本文总结了嫦娥一号卫星载激光高度计的研制情况和设计指标以及其在轨运行和在轨测试情况,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发射系统设计、接收系统设计和空间激光器设计。为了使激光高度计适应月表的运行环境,系统还专门进行了空间适应性设计,本文也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了验证激光高度计能否具有任务书所标定的测距能力,激光高度计在研制完成后进行了地面标定,验证了其最大测程(>225km)和测距不确定度(<5m),并且对激光高度计的双轴配准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满足任务书要求。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28日凌晨CE-1卫星载激光高度计正式开机,并成功测距数据。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应用中心对激光高度计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且将之与Clementine DEM、Apollo DEM数据的月表定位结果、高程测量结果、撞击坑大小测量结果、地形剖面线总体趋势等比对,证明激光高度计的定位结果正确、高程测量结果正确、地形剖面线反映的月表地形地貌特征正确。此结果也验证了激光高度计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

性。

嫦娥二号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发射梗概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发射时间 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空。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 嫦娥二号发射火箭残骸在10月1日19时11分坠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围的村子。 发射准备 发射次日再行开放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离发射中心约5公里的铁路线上,一辆写有“成都铁路局西昌工务段”字样的巡线车正在专用线上检修。住在铁路旁的一位老乡称,估计马上就会有“罐罐车”运输火箭燃料进场。 据介绍:在发射时间上,目前有关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时这一时间作准备,没有特殊情况,嫦娥二号将在国庆日晚7时开始奔月旅程。飞行数据 绕月高度:100千米飞行速度:15千米/秒 由于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卫星运行一切正常,原计划进行的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取消。据专家介绍,轨道中途修正的目标就是把卫星在原有轨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来,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据2号下午的数字来看,这个速度增量还不到1米/秒。 据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要进行三次轨道修正,由于首次修正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目标,第二次的修正就没有必要了,在今后几天要择机进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卫星调整到抵达月球100千米近月点进行制动时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这次关键太空“刹车”的基础。据了解,从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到抵达距月球100千米的时间大约为5天。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 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二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运行时间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透露:“实际上,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发射嫦娥一号时,为确保绕月飞行的成功,准备了两颗卫星。“如果嫦娥一号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可能就会发射这颗备用星,嫦娥一号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这颗卫星就成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的先导星了。” 孙辉先透露,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任务将持续半年。[2]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许昌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张彦平 2. 李晓伟 3. 吴海峰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中国航天大事记(卫星、神州飞船系列-嫦娥系列)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州二号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州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神州四号2002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杨利伟) 神州六号2005年10月12日第一艘运载两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神州七号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第一次宇航员出舱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观嫦娥三号登月有感

观嫦娥三号登月有感 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与“玉兔号”月球 车成功送入太空。2点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月面软着陆,二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落月进行月面“回”三步,待实现“落”月任务后,探月工程三期工程将最终实现探月器的成功返回。届时将由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进行打钻取样。这些采集的样品最终会放置在返回舱内,返回舱自己发动发动机,离开月球表面,进入绕月空间,加速离开月球,最后控制飞向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可使用降落伞将所有样品安全降落在地球上,以进行充分利用。 12月14日,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陆月球虹湾附近区域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漫游车。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把中国变成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月面软着路能力的国家,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使中国人数十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成真,更加激发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回首过去,从1939年的虎门销烟到现在的嫦娥登月,时光荏苒间百年已过,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国家崛起不断奋进,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成功,又掺杂了多少的汗水和欢笑呀。从无数次的经验中不断凝结共识:爱国,是行动。从自己做起,国家势必更强大!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国人,我更加骄傲!祖国的明天同样期待着我们去建设,我相信,我们伟大母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doc

Word 文档仅供参考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 还记得在三年前,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翔,一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 想,向世人显示中国又一次实现了飞天神话! 在今年的 10 月 1 日下午 18 时 59 分 57 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 升空,当晚 8 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此次奔月有以下新亮点: 直接奔月了。嫦娥一号是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绕地球7 天未来才飞向月球。最终到 38 万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一号飞翔了13 天多。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 载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轨道,预计 5 天左右就可到达月球。 飞得更近了。相比嫦娥一号200 公里高度环月轨道,嫦娥二号将进行100 公里高度环月探测,并将进入 100 公里 15 公里椭圆轨道绕月飞翔,最近点距离月球惟独 15 公里,将在更近距离内探测月球地形地貌。 装备更好了。嫦娥二号将携带诸多新装备奔月,分别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进行优于10 米和 1.5 米分辨率的成像试验,能获得更清楚、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 技术更新了。同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技术系统更加复杂。嫦娥一号有9 个分系统,嫦娥二号增加了一具技术验证系统,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积存经验。 嫦娥二号的成功飞翔,是我国航天科学工作者和无数为航天事业作出奉献的科学家和相 关人员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ldqu o;嫦娥二号蕴含着中华儿女别断求索、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当今世 界,开放和利用航天科技成果,正成为衡量一具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站起来、强起来 的中国别仅能够在一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定会比人家做得 * 更美丽。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的 高难试验、一次次新的跨越,一次次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游览太空终究成为事实! 它有力地佐证了中国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别断创新的执著和勇气,生动地表现了中国赶超 世界水准、实现强国梦的理想和信念,鲜亮地凸现了中华儿女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和丰采! 嫦娥二号昭示着科学技术是国家进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知识算是力量,科技算是引擎。 科技强,国家强。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有一种别断求索、 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改日的辉煌而努力奋 斗。

激光二极管抽运声光调Q高重复频率532nm激光器讲解

第32卷第4期 2005年4月 中国激光 C H IN ESE J OU RNAL O F L ASERS Vol. 32, No. 4 April , 2005 文章编号:025827025(2005 0420461205 激光二极管抽运声光调Q 高重复频率532nm 激光器 冯立春, 霍玉晶, 何淑芳, 杨成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北京100084 摘要实现了重复频率高达105kHz 的紧凑的全固态声光(A -O 调Q 532nm 腔内倍频激光器。激光器使用 Nd ∶Y VO 4作为激光晶体, Ⅱ类匹配的KTP 为倍频晶体, 声光器件材料为熔融石英, 由自制的声光驱动器驱动, 其最大 射频输出功率为7. 5W , 重复频率1Hz ~105k Hz 可调。使用1W 的激光二极管(LD 抽运,50k Hz 重复频率下, 得到平均功率达224mW 的532nm 脉冲激光稳定平

均输出, 总光光转换效率高达22. 4%。低重复频率下, 可以实现脉宽为17. 2ns , 峰值功率为470W , 单脉冲能量为8. 1μJ 的稳定运转。给出了平均功率与重复频率关系的一般公式, 并提出即使是在四能级系统中, 有效储能时间也并不等于上能级寿命, 关键词激光技术; 固体激光器; 激光二极管抽运; 储能时间; Q; 中图分类号 TN248. 1文献标识码 A Q 2switched 532nm Laser with High R epetition R ate FEN G Li -chun , HUO Yu -jing , H E Shu -fang , YAN G Cheng -wei (Department of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 Tsinghua Universit y , B ei j 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A compact , all solid -state and high repetition rate as up to 105k Hz acousto 2optic (A 2O Q 2switched intracavity frequency 2doubled 532nm laser is demonstrated. A Nd ∶YVO 4crystal is used as active media and a type 2ⅡKTP (KTiPO 4 as f requency doubler , The Q switcher is made by f used silica and driven by a driver whose maximal rf output power is 7. 5W and repetition rate is variable f rom 1Hz to 105k Hz , which is made by our own. 224mW of 532nm average power at a repetition rate of 50k Hz was generated with a 1W laser diode (LD as pump source , and a high optical -to -opt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2. 4%was obtained. Under low repetition rate , steady operation is achieved with pulse width of 17. 2ns , peak power of 470W and single pulse energy of 8. 1μJ. A general formula of average 2power as a function of pulse repetition rate is presented which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 even in four 2level system , the effective storage time is not equal to the upper state lifetime.

嫦娥一号卫星的地月转移变轨控制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Aerospace Con tro l and Applicati o n 第34卷 第1期2008年2月 嫦娥一号卫星的地月转移变轨控制 宗 红,王淑一,韩 冬,王大轶,李铁寿,张洪华,黄江川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 要:文章阐述了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阶段(从星箭分离到进入使命轨道)的高可靠、高精度自主变轨控制方案,介绍了飞行轨道、轨控策略及控制参数优化、星上自主变轨控制的系统设计和相关参数的地面标定等,给出了在轨飞行试验的验证结果。 关键词: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轨道控制;自主变轨控制中图分类号:V446 1;V4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579(2008)01 0044 07 O rbitM aneuver C on tro l duri ng C isl unar T ransfer Phase for CE 1Spacecraft Z ONG H ong ,WANG Shuy,i HAN Dong ,WANG Day ,i LI T ieshou ,Z HANG H onghua ,HUANG Ji a ngchuan (B eijing Instit u 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B eijing 100080,China ) Abst ract :A high l y re liab le and accura te on board contro l syste m design sche m e is presented for the or b it m aneuvers o f CE 1spacecraft duri n g its cisl u nar transfer phase .F li g ht trajectories ,or b it transfer strateg i e s and para m eter opti m ization ,on board autono m ous m aneuver control procedures and para m eter cali b erations are addressed.Flight verification resu lts are g i v en as w e l.l K eyw ords :CE 1spacecraf;t cisl u nar transfer ;orbit contro;l autono m ous or b it m aneuver 收稿日期:2007 12 11 作者简介:宗红(1971-),女,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飞行器制导导航控制的研究工作(e ma i :l zongh @bice .org .cn)。 1 引 言 嫦娥一号卫星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 18时05分04秒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一次远地点变轨和三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于11月5日准确按计划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又经过两次变轨后,她终于到达离月面200k m 的通过月球两极上空的圆形工作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与月球轨道交会过程中地月转移变轨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第三次近地点加速和第一次近月点制动两次关键变轨,其控制窗口具有唯一性和短暂性,必须保证按飞行计划及时、准确地完成各次变轨控制。为此,嫦娥一号卫星采用星 上自主定姿、自主姿态控制、自主开/关变轨发动 机、自主故障检测以及快速恢复轨控的自主变轨控制方案,由地面配合进行轨控参数优化及推力标定 和加速度计标定,并采取保证变轨精度的系统设 计,出色地完成了地月转移过程中的各项轨控任务。文中所指的地月转移阶段是指从星箭分离开始到进入使命轨道的整个过程。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阶段的飞行轨道和变轨策略、轨道控制大系统、星上自动变轨控制的设计、变轨控制参数的计算和标定、保证变轨精度的其它措施以及飞行验证结果。 2 地月转移飞行轨道及控制要求 2.1 在地月系统中的标称飞行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的地月转移阶段,包括调相轨道、地 44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高脉冲重复频率调QTHoGdVO4激光器_英文_

I第17卷增刊强激光与粒子束Vol.17,No.S0 2005年4月H 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 S A pr.,2005 Article ID:1001-4322(2005)S0-0029-04 Q-switched Tm,Ho:GdVO4laser with high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YA O Bao-quan,JU You-lun,WAN G Yue-zhu,H E Wan-jun (N ational K e y L aborator y of Tuna ble L ase r Te chnolog y,H ar bin In stitute of Te chnolog y,H ar bin150001,China) Abstract:CW and Q-sw itched operat ion o f T m,Ho:G dV O4laser is r epo rted in this paper.T he T m,H o: GdV O4cry stal is coo led by liquid nitro gen and end-pumped by a laser diode of793nm.O utput pow er of4.0W and optica-l to-o ptica l efficiency of26%is achiev ed at CW mo de.With aco usto-optically Q-sw itched operatio n, an av erag e po wer3.9W o f at a pulse-r epetit ion rate of10kHz with pulse dur atio n of50ns is o bt ained.T he pulse w idth is t unable f rom23ns to50ns by chang ing r f(r adio fr equency)o ff-time of AO Q-sw itch.At a pulse- repetition rate of10kH z,0.39mJ o f pulse energ y,and7.8kW o f peak pow er w ere measur ed Key words:Dio de laser;End-pum p;AO Q-swit ch;T m,H o:GdV O4 C LC number:T N248Document code:A T he int erest in al-l solid-state laser operat ing in the ey e-safe spectral r egion near2L m is well acknow ledg ed for medica l and r e-mo te-sensing applications[1,2].Since the first demonstrat ion o f rar e-earth laser o per ation in YA G obtained at cry og enic temper a-tur e,co nsider able pro gr ess has been made.A t present,ro om-temperature,diode-pumped2L m laser(co nt inuous and Q-sw itched)[3]is integr ated in systems fo r g round-based or airbor ne lidar measurements.A dditio nal applications for w hich shor t du-r atio n o ptica l pulses at2L m ar e r equired include altimetr y,topog raphical,and nonlinea r o pt ical studies.T m,Ho codoped lasers are co nducive to operatio n in Q-sw itched mode due to their10ms fluorescence lifet ime com par ed to230L s in neo dy mium doped Y AG. Ho wever,in many ho sts studied to date upco nv ersio n there is a deleter ious influence,manifest ing as an effect ive lifet ime r educ-t ion,w ith concomitant r eduction of the energ y stor age capacity and loss of co nv ersion efficiency[4]. T he abso rption cro ss sectio n of thulium in GdV O4is co nsider ably stro ng er and br oader(770~820nm)than that in YA G and YL F,and the spectrum shifts closer to the emissio n wav elength of co mmercially av ailable A lG aA s laser diodes.In this exper-i ment,a794nm laser dio de was used as the pumping so ur ce.P rev ious r esults w ith Y L F cr ystals in prev ious ex periments have show n fracture w hen subjected t o pump densities gr eater than5kW/cm2.GdV O4host has g ood therma-l mechanical pro per ty and can ex per ience pum p densit y g reater than12kW/cm2,w hich is co nfirmed by o ur experiment,allow ing to scale up holmium laser averag e pow er by end-pum ping fabr ication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 f diffusion bo nded composit e r od.T he Boltzmann co upling l-i fetime of thulium3F4and ho lmium5I7in GdVO4host is3ms,that is shor ter than9ms fo r T m:H o:YA G and15ms f or T m:Ho: YL F.Sho rt lifetime and larg e emissio n cross sectio n are ver y favor able fo r the Q-swit ched short pulse g ener ation operated at repe-t itio n r ate up to10kH z. Wo rk by M o rr is et al[5]demonst rated the generation o f co ntinuous w ave4.6mW o utput at2.048L m w ith135mW abso rbed pump po wer in T m:Ho:GdV O4.T he slope efficiency of10%in T m:GdVO4laser pumped by a laser dio de w as achiev ed by M ikhailo v et al[6].W yss also demo nstr ated1.4W r adiat ion at1.95L m w ith32W laser dio de pumping[7].Higher peak pow er pulse w ith sho rter pulse w idth and stable pulse t rain was o btained fro m T m,H o:GdV O4laser in our ex periment. 1Experimental setup The T m,H o:GdVO4cr ystal is end-pumped by fiber-coupled laser diode arrays w hich deliver m ax imum 14.8W content w ithin fiber co re of0.4m m and numerical value of0.3.The pumping lig ht is temperatur e tuned to794nm for o ptimal absor ption and uniform therm al distr ibution in T m,H o:GdVO4cry stal,and refocused into crystalw ith beam diam eter of approx im ately0.6mm for optim um ov er lap betw een the pump beam and the laser beam.T he input mirr or w as a plane m ir ror w ith an antireflection coating at794nm on the incident *Received date:2004-11-22;Revised date:2005-03-30 Fou ndation item:Su pported by th e Scientific Res earch Foundation of H arbin In stitute of T ech nolog(HIT200214) Biography:Yao Baoquan(1970)),male,Ph.D,as sociate profes sor,en gaged in solid state laser and n on linear frequency conversion;E-mail:bqyao@https://www.360docs.net/doc/4416709851.html,。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样文

cháng é y ī h à o w è ixīngjiǎnj i è
嫦 娥一号卫星简介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于 2005 年底完成了卫星初样产品的 研制和相关试验,2006 年 10 月前完成探月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 测试和各项试验,20071年已完成了产品研制,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
嫦娥一号卫星选用东三方号红卫星平台,并进行了○适 ○应 ○性 改造。其卫星本体为一个 2.22m×
1.72m×2.6m 的六面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当两侧太阳翼完全展开后, 最大跨度可以达到 18m,重量为 2350Kg,设计工作寿命为一年,将运行在月球表面 200km 高的极月圆轨道。
1 2007 年 8 月
嫦娥一号由以下多个分系统组成。
1. 结构与机构 2. 热控制 3. 供配电i 4. 制导 5. 导航与控制
? 推进 ? 数据管理 ? 测控数传 ? 定向天线 ? 有效载荷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中星上有效载荷用 于完成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嫦娥一号将直接执行 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的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 4 项科学任务。
中国的航天器已经达 到的距地球最远的距离为 7 万公里,而月球距地球 38 万公里,而且月球以及月球
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嫦娥一号卫星与一 般的地球卫星有很大的不同,在轨道设计、测控、制导导航 与控制、热控和数据接收天线研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和关键技术。
---------------------------------i 2005 年 10 月

嫦娥四号615(高中阅读)

嫦娥四号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

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1)

---------------------------------------------------------------范文最新推荐------------------------------------------------------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思想汇报 科技的创新,让人心跳。几十年自力更生,我国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到绕月探测,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没有自主创新,不可能在前沿技术上取得这么多成就。没有自主创新,不可能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团结奋进的航天精神,让中国人的心一起跳动。航天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命运与航天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丝一毫的差错或疏忽,都将导致整体计划的失败。这股团结一致,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劲头,在观看火箭腾飞的刹那,已悄然注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五千年积淀力量,六十一年昂首向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不卑不亢,迎接世界挑战,不屈不挠,展示中国风貌!从世博会的精彩纷呈到“嫦娥2号”的纵身飞天,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也将承接这些风光,展示中国的辉煌。它代表了我们向全世界展示的一种精神面貌,一种在运动中激昂的斗志,一种属于中国人的青春活力与热情! 1 / 7

身为中国人,在经历了祖国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目睹了祖国不断强大的过程,怎能在面对如此盛大的成功时还能平静下来?身为中华儿女,又怎能不为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我想这次的探月之旅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在中国的航天史迈另外领域的旅程杯,从这次计划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科技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很大的成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不仅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特色,更是从物质和精神上解决了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平复差距还比较大,不过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在同一水平上,再也不会有贫富之分,我们再也不会为买不上房子而愁,不会为由于路程遥远而不能回家而伤心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创新超越,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前列,成功举办了一次世界一流的奥运会和正在如火如荼举办的世博会,尤其是嫦娥二号探月火箭的成功发射,都让西方国家大开眼界,真正打开了中国科技强国的大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名声,我们在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了真正的信心,相应的就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年轻一代也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那就是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传统,延续科技,经济的发展,在使命面前,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而要担当这种使命,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认清楚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个入党

激光二极管抽运声光调Q高重复频率532nm激光器

文章编号:025827025(2005)0420461205 激光二极管抽运声光调Q 高重复频率532nm 激光器 冯立春,霍玉晶,何淑芳,杨成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 实现了重复频率高达105kHz 的紧凑的全固态声光(A -O )调Q 532nm 腔内倍频激光器。激光器使用 Nd ∶Y VO 4作为激光晶体,Ⅱ类匹配的KTP 为倍频晶体,声光器件材料为熔融石英,由自制的声光驱动器驱动,其最大 射频输出功率为7.5W ,重复频率1Hz ~105k Hz 可调。使用1W 的激光二极管(LD )抽运,50k Hz 重复频率下,得到平均功率达224mW 的532nm 脉冲激光稳定平均输出,总光光转换效率高达22.4%。低重复频率下,可以实现脉宽为17.2ns ,峰值功率为470W ,单脉冲能量为8.1μJ 的稳定运转。给出了平均功率与重复频率关系的一般公式,并提出即使是在四能级系统中,有效储能时间也并不等于上能级寿命,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关键词 激光技术;固体激光器;激光二极管抽运;储能时间;声光调Q;内腔倍频;高重复频率中图分类号 TN248.1 文献标识码 A LD 2pumped Acousto 2optically Q 2switched 532nm Laser with High R epetition R ate FEN G Li -chun ,HUO Yu -jing ,H E Shu -fang ,YAN G Cheng -wei (Department of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 y ,B ei 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A compact ,all solid -state and high repetition rate as up to 105k Hz acousto 2optic (A 2O )Q 2switched intracavity frequency 2doubled 532nm laser is demonstrated.A Nd ∶YVO 4crystal is used as active media and a type 2ⅡKTP (KTiPO 4)as f requency doubler ,The Q switcher is made by f used silica and driven by a driver whose maximal rf output power is 7.5W and repetition rate is variable f rom 1Hz to 105k Hz ,which is made by our own.224mW of 532nm average power at a repetition rate of 50k Hz was generated with a 1W laser diode (LD )as pump source ,and a high optical -to -opt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2.4%was obtained.Under low repetition rate ,steady operation is achieved with pulse width of 17.2ns ,peak power of 470W and single pulse energy of 8.1μJ.A general formula of average 2power as a function of pulse repetition rate is presented which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even in four 2level system ,the effective storage time is not equal to the upper state lifetime. K ey w ords laser technique ;solid 2state laser ;laser diode pumped ;storage time ;acousto 2optics Q 2switched ;intracavity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high repetition 2rate 收稿日期:2004202209;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206223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1AA31106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冯立春(1974—),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体激光技术及器件的研究。E 2mail :fenglc97@https://www.360docs.net/doc/4416709851.html, 1 引 言 声光(A -O )调Q 脉冲激光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大气监测、激光雷达、光电对抗、激光加工和医疗等领域。相对闪光灯抽运激光器而言,激光二极管(LD )抽运的固体激光器因其高效、紧凑、使用寿命长,且易获得高质量光束等特点而更具有优势。Nd ∶YVO 4晶体在较宽的抽运波长范围内都有 很好的吸收,在激光发射波长上有很大的受激发射截面,而且具有线偏振发射的特性,使其在激光二极 管抽运腔内倍频激光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3]。 近年来,使用Nd ∶YA G [4,5]和Nd ∶YVO 4[6]的声光调Q 腔内倍频绿光激光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被动调Q 绿光激光器也有报道[7]。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实现了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抽运的Nd ∶YVO 42KTP 声   第32卷 第4期2005年4月 中 国 激 光 C H IN ESE J OU RNAL O F L ASERS Vol.32,No.4 April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