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设计规范汇总

起重机设计规范汇总
起重机设计规范汇总

起重机设计规汇总提纲

对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中关于起重机设计的计算载荷与载荷组合的理解:3811第4章规定了计算各种载荷及选择载荷组合原则和方法,用这个原则和方法验证本标准所适用的各种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和机械零部件的防强度失效、防弹性失稳和防疲劳失效的能力,并且还用于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风防滑移安全性的校验计算。

起重机的结构设计能力验算有两种方法:许用应力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考虑载荷、载荷系数、载荷组合、许用应力和极限设计应力时,都应以3811中的相关章节、条款和附录来确定。

(载荷的组合)在设计考虑载荷时并不是将所有载荷都考虑进去,若那样的话制造成本太高,同时也是极大的浪费,也完全没必要那样做,如某载荷在此起重机上不可能出现,就无需考虑,起重机说明书禁止出现的载荷、设计未提出要求的、设计中已明确要防止或禁止的载荷都可以不考虑,例如:起重机的静载荷试验的载荷重量,为什么是额定载荷的1.25倍,为什么不定的更高一些,若更高一些起重机岂不是更保险吗,1.25这个数值,据说是前联的很多科学家对起重机的机械故障率和制造成本做了大量的科学统计,找出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就是这个1.25,可以将此数值加大吗?可以,那样起重机更可靠,强度储备更高,但是将导致提高制造成本,当然最后是使用方买单,但是这对于社会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所以只有非常特殊的起重机在设计时才将此值提高到1.4 (如

JB/T7688.5-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夹钳起重机、7688.6整模起重机、7688.8脱锭起重机、7688.10锻造起重机、)。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分为常规载荷、偶然载

荷、特殊载荷及其他载荷,只有在分析与这些载荷有关的起重机各种可能的载荷组合时,才需要区分这些载荷的不同类别。

常规载荷:常规载荷是指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经常发生的载荷,包括由重力产生的载荷,有驱动机构或制动器的作用使起重机加(减)速运动而产生的载荷及因起重机结构位移或变形引起的载荷。根据GB/T3811-20084.2.1常规载荷涉及一下方面:

1、自重载荷P G是指起重机本身的结构、机械设备、

电气设备、以及在起重机工作时始终积结在某

个部件上的物料,这个物料包括工艺装备及长

期粘结在起重机上的物料。

2、额定起升载荷P Q:起重机起吊额定起重量时的总

起升质量的重力。

3、自重振动载荷Φ1P G

当物品起升离地时,或将悬吊在空中的部分物品突然

卸除时,或悬吊在空中的物品下降制动时,起重机本

身(只要是其金属结构)的自重将因出现振动而产生

脉冲式增大或减小的动力响应。此自重振动载荷用起

升冲击系数Φ1乘以起重机的自重载荷来考虑,为反映此振动载荷围的上下限,该系数取为两个值:Φ1=1±α,0≤α≤0.1.当动力响应是增大时Φ1=1+α,说明振动方向向下,相当于加大了自重载荷,当动力响应

是减小时Φ1=1-α,其自重载荷效应与Φ1=1+α时是相反的。

4、起升动载荷Φ2P Q

(1)起升动力效应:当物品无约束的起升离开地面时,物品的惯性力将会使起升载荷出现动载增大的作用。此起升动力效应用一个大于1的起升动载系数Φ2乘以额定起升载荷P Q来考虑。所以起升过程的加速度越小,这个Φ2就越

接近1,起升机构电力拖动采用变频时,这个Φ2就很接近1了。

(2) HC1 由于起升机构驱动控制型式的不同,物品起升离地时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表现出了起升操作的平稳程度和物品起升离地的动力特性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将起升状态按其冲击的由小到大划分为HC1-HC4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对应着系数

起升状态级别β2 Φ2 min

起升离地平稳HC1 0,17 1.05

起升离地有轻微冲击HC2 0.34 1.10

起升离地有中度冲击HC3 0.51 1.15

起升离地有较大冲击HC4 0.68 1.20

β2:按起升状态级别设定的系数

从以上可以看出,物品离地控制的越平稳,两个系数的值就越小。

对工作级别的理解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是表征起重机工作特性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起重机的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级别组成,使用等级是指起重机在设计预期寿命期限,从开始工作到最终报废完成的总的工作循环数,这个循环数是次数而不是时间,分为十级。载荷状态级别是指起重机在设计预期寿命期限,它的各个有代表性的起升载荷值的大小及各相对应的起吊次数,与起重机的额定起升载荷值的大小及总的起吊次数的比值情况。从载荷状态级别的定义及载荷系数Kp 的公式可以看出起重机的载荷状态级别是由其起升机构的能力决定的,人们把载荷系数划分了四个围值,它们各代表了起重机一个相对应的载荷状态级别即Q1、Q2、Q3、

Q4,(将GB/T3811-2008的表3及附录A中的A.1、A.2、

A.3、A.4、A.4续)另外从K P的公式我们能看到有一个指数m=3,为何非要取m=3,因为FEM1.001-1998《欧洲起重机设计规》中对起重机整机载荷谱系数K P和对起重机机构的载荷谱系数K m的讨论中,均明确指出,为便于组别的划分,约定取指数等于3,从以上对载荷谱系数K P的解释可以看出:整机的载荷状态级别就是起升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所以说整机的工作级别与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是密不可分的,但也不能说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就是整机的工作级别,因为起重机不同的工作用途,工况差别很大,设计者根据起重机实际工作中每一个机构的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级别,也会设计出大车运行机构M5,小车运行机构M5,起升机构M4,整机定为A5,只要设计是真实的,符合实际的,这种确定法也没有错;GB/T3811-2008附录A的《起重机整机分级举例》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不能说是必须的。

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原则是以起重机的寿命为标准,在载荷不同、使用频次不同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寿命的起重机划分在同一级别,有的教材上说综合起重机的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级别,按对角线原则将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分为A1-A8,1、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出现了多个相同的工作级别,这也说明了不同的载荷状态级别、不同的使用等级可以有相同的工作级别,它们的设计寿命是相同的,这也符合对角线原则的定义,从GB/T3811-2008表3可以清楚的看出,A1有6种组合,A2、A3、A4、A5、A6A、7A各有4种组合,而A8有10种组合(这10种组合是U9分别和

Q1Q2Q3Q4的组合,U8分别和Q2Q3Q4的组合,U7分别和

Q3Q4的组合,U6和Q4的组合).

将使用等级和载荷状态级别结合起来,就出现了公式Φ×Kp,Φ=N/N0,N是结构的总工作循环次数,根据

ISO4301:1986取N0﹦1×101,N0是无限寿命设计的最小循环次数KP载荷系数,用此公式可算出8个数字,

1

0.008,0.016,0.032,0.063,0.125,0.25,0.5,1,这8个数字分别用A1到A8来表示,就是我们说的8个工作级别。A8级有十个组合,按对角线原则U9Q1-U6Q4这条线上的A8虽然有不同的使用等级和不同的载荷状态级别,但是它们的设计寿命是相同的,超出这条线以外的A8级就要另外着重考虑使用等级,因为使用等级是成倍的增长。(将

GB/T3811-2008的表3及附录A中的A.1、A.2、A.3、

A.4、A.4续扫描上)

无限寿命设计:要求结构在无限使用期限不发生疲劳破坏,就应使结构的设计应力小于疲劳极限。

机构的设计预期寿命不是该机构从开始使用到最终报废能完成的工作循环次数而是指该机构从开始使用到预期更换或报废为止的总循环时间,它只是该机构实际运转小时数累计之和,而不包括工作中该机构的停歇时间。机构的使用等级就是将该机构的总运转时间分成十个等级,T0-T9,机构的载荷状态级别和整机的定义基本相似。

安全系数f

factor of safety

进行土木、机械等工程设计时,为了防止因材料的缺点、工作的偏差、外力的突增等因素所引起的后果,工程的受力部分实际上能够担负的力必须大于其容许担负的力,二者之比叫做安全系数,即极限应力与许用应力之比。在机械设计中,零件或构件所用材料的失效应力与设计应力的比值。大多数结构钢和铝合金等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故规定由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失效应力为屈服极限,这称为屈服准则。铸铁和高强钢等脆性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故规定由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失效应力为强度极限,这称为断裂准则。在疲劳强度设计中,失效应力采用疲劳极限,安全系数在很大程度上根据设计经验来确定。

安全系数S为机件的极限应力与工作应力之比,它是考虑计算载荷及应力准确性、机件工作重要性以及材料的可靠性等因素影响机件强度的强度裕度,其值大于等于1.

起重机术语GB/T6974.1-2008 第一部分通用术语

●有效起重量paylord:吊挂在起重机可分吊具上或无此类吊具,直接吊挂在固定吊具上起升的重物质量m PL;

●可分吊具nan fixed lord lifting attachment:用于起吊有效起重量、且不包含在起重机的质量之的质量为m NA的装置;(因为它是额定载荷的一部分)

●净起重量net lord:吊挂在起重机固定吊具上起升的重物质量m NL(净起重量=有效起重量+可分吊具质量,若固定吊具下没有可分吊具,净起重量就是有效起重量);

●固定吊具fixed lord lifting attachment:能吊挂净起重量,并永久固定在起重挠性件下端的质量为m FA的装置(1、固定吊具是起重机的一部分;2、固定吊具可吊起有效起重量和可分吊具)●起重挠性件下起重量hoist medium lord:吊挂在起重机起重挠性件下端起升的重物质量m HL(有效起重量+可分吊具质量+固定吊具质量);

●起重挠性件hoist medium:从起重机上垂下,例如从起重小车或臂架头部垂下,并由起升机构等设备驱动,使挂在其下端的重物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85

国家准标局1985-06-06发布,1986-04-01实施 为保证安全生产,本规程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检验、报废、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作了最基本的规定。 起重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构件在腐蚀性工作环境下的最小尺寸、抗倾覆稳定性等,一般应满足 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桥式起重机(包括冶金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具。 本规程不适用于:浮式起重机、矿山井下提升设备、载人起重设备。 1 金属结构 1.1结构件的布置 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 1.2结构件焊接要求 1.2.1主要受力构件,如主梁、端梁、支腿、塔架、臂架等,其对接焊缝质量不得低于JB928-67《焊缝射线探伤标准》中二级焊缝,或 JB 1152-81《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中一级焊缝的规定。 1.2.2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焊接件的材料相适应。 1.2.3焊条应符合 GB 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焊缝应符合GB 985-80《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与GB986-80《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的规定。 1.2.4焊接工作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附近必须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1.3高强度螺栓连接 必须按设计技术要求处理并用专用工具拧紧。 1.4司机室 1.4.1司机室必须安全可靠。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必须牢固。 1.4.2司机室的顶部应能承受 2.5KN/m2(250kgf/m2)的静载荷。 1.4.3在高温、有尘、有毒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设封闭式司机室。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防风、防雨、防晒的司机室。 1.4.4开式司机室应设有高度大小1050mm的栏杆。并应可靠地围护起来。 1.4.5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内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6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外面有走台时,门应向外开;司机室外面没有走台时,门应向里开。司机室外有无走台都可采用滑动式拉门。 司机室底面与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距离超过2m时,一般应设置走台。 1.4.7除流动式起重机和司机室底部无碰人危险的起重机外,与起重机一起移动的司机室,其底面距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8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一般应设在无导电裸滑线的一侧。 1.4.9司机室的构造与布置,应使司机对工作范围具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维修。 司机室应保证在事故状态下,司机能安全地撤出,或避免事故对司机的危害。 1.4.10司机室窗子的布置,应使所有的窗玻璃都能安全地擦净。 窗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并应只能从司机室里面安装。 1.4.11内部工作温度高于35℃的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如冶金用的起重机机室应设降温装置。 工作温度低于5℃的司机室,应设安全可靠的采暖设备。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部分GB代替GBT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代替GB/T6067-1985 自2011-6-1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金属结构 4机构及零部件 5液压系统 6电气 7控制与操作系统 8电气保护 9安全防护装置 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 11起重机操作管理 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 13安全性 14起重机械的选用 15起重机的设置 16安装与拆卸 17起重机械的操作 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 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 参考文献 前言 本部分的、3.3.3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GB 6067的本部分规定了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报废、检查等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缆索起重机及轻小型起重设备的通用要求。对特定型式起重机械的特殊要求在GB 6067的其他部分中给出。 本部分不适用于浮式起重机、甲板起重机及载人等起重设备。如不涉及基本安全的特殊问题,本部分也可供其他起重机械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60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2893 安全色 GB/T 3323 金属熔化焊焊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2005,EN 1435:1997,MOD) GB/T 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 4842 氩 GB/T 5117 碳钢焊条(GB/T 5117-1995,eqv ANSI/AWS :1991) 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GB/T 5118-1995,neq ANSI/AWS :1981) GB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idt IEC 60204-32:1998) GB/T 5293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 5293-1999,eqv ANSI/AWS :1989) GB/T 5905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 5905-1986,idt ISO 4310:1981) 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ISO 4309:2004,IDT)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2008,AWS A5.18M:2005,MOD;AWS A5.28M:2005,MOD) GB 8918 重要用途钢丝绳(GB 8918-2006,ISO 3154:1988 MOD) GB/T 起重吊钩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GB/T ,eqv DIN 15403-3:1982) GB/T 起重吊钩直柄吊钩技术条件(GB/T ,eqv DIN 15401-2:1982)

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067-85 国家准标局1985-06-06发布,1986-04-01实施 为保证安全生产,本规程对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检验、报废、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作了最基本的规定。 起重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构件在腐蚀性工作环境下的最小尺寸、抗倾覆稳定性等,一般应满足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桥式起重机(包括冶金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具。 本规程不适用于:浮式起重机、矿山井下提升设备、载人起重设备。 1 金属结构 1.1 结构件的布置 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 1.2 结构件焊接要求 1.2.1 主要受力构件,如主梁、端梁、支腿、塔架、臂架等,其对接焊缝质量不得低于JB928-67《焊缝射线探伤标准》中二级焊缝,或JB 1152-81《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中一级焊缝的规定。 1.2.2 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焊接件的材料相适应。 1.2.3 焊条应符合GB 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焊缝应符合GB 985-80《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与GB986-80《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的规定。 1.2.4 焊接工作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附近必须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1.3 高强度螺栓连接 必须按设计技术要求处理并用专用工具拧紧。 1.4 司机室 1.4.1 司机室必须安全可靠。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必须牢固。 1.4.2 司机室的顶部应能承受 2.5KN/m2(250kgf/m2)的静载荷。 1.4.3 在高温、有尘、有毒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设封闭式司机室。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防风、防雨、防晒的司机室。 1.4.4 开式司机室应设有高度大小1050mm的栏杆。并应可靠地围护起来。 1.4.5 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内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6 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外面有走台时,门应向外开;司机室外面没有走台时,门应向里开。司机室外有无走台都可采用滑动式拉门。 司机室底面与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距离超过2m时,一般应设置走台。 1.4.7 除流动式起重机和司机室底部无碰人危险的起重机外,与起重机一起移动的司机室,其底面距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8 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一般应设在无导电裸滑线的一侧。 1.4.9 司机室的构造与布置,应使司机对工作范围具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

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

起重机械,其整机性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零部件符合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和各项技术要求. 各系列产品的设计制造标准及检验验收标准如下: 钢丝绳电动葫芦设计制造标准 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3、JB/T9008.1~9008.6-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 检验验收标准 1、JB/ZQ8004-89 钢丝绳电动葫芦产品质量分等 2、JB/T9008.4-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试验方法 3、JB/T9008.5-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主电路限位器 4、JB/T9008.6-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电气控制设备验收技术条件 5、JB9009-1999 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范 6、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 7、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 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2、GB6067-1985 起重机安全规程 3、JB/T2603-1994 电动单悬挂起重机 电动悬挂单梁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 1、JB/T2603-199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3、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4、GB5927-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5、GB10051.1-5-1988 起重吊钩 LD电动单梁起重机的设计制造标准 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3、JB/T2603-1994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LD电动单梁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 1、JB/ZQ8012-88 电动单梁起重机产品质量分等 2、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3、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范 4、GB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5、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 通用门式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 1、GB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2、GB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3、GB/T14406-1993 通用门式起重机 4、GB10183-1983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 5、GB10051-5-1988 起重吊钩 通用门式起重机检验、验收标准 1、GB/T14406-1993 通用门式起重机 2、GB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3、GB10183-1988 桥工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

起重机设计规范汇总

起重机设计规汇总提纲 对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中关于起重机设计的计算载荷与载荷组合的理解:3811第4章规定了计算各种载荷及选择载荷组合原则和方法,用这个原则和方法验证本标准所适用的各种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件和机械零部件的防强度失效、防弹性失稳和防疲劳失效的能力,并且还用于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风防滑移安全性的校验计算。 起重机的结构设计能力验算有两种方法:许用应力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在考虑载荷、载荷系数、载荷组合、许用应力和极限设计应力时,都应以3811中的相关章节、条款和附录来确定。 (载荷的组合)在设计考虑载荷时并不是将所有载荷都考虑进去,若那样的话制造成本太高,同时也是极大的浪费,也完全没必要那样做,如某载荷在此起重机上不可能出现,就无需考虑,起重机说明书禁止出现的载荷、设计未提出要求的、设计中已明确要防止或禁止的载荷都可以不考虑,例如:起重机的静载荷试验的载荷重量,为什么是额定载荷的1.25倍,为什么不定的更高一些,若更高一些起重机岂不是更保险吗,1.25这个数值,据说是前联的很多科学家对起重机的机械故障率和制造成本做了大量的科学统计,找出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就是这个1.25,可以将此数值加大吗?可以,那样起重机更可靠,强度储备更高,但是将导致提高制造成本,当然最后是使用方买单,但是这对于社会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所以只有非常特殊的起重机在设计时才将此值提高到1.4 (如 JB/T7688.5-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夹钳起重机、7688.6整模起重机、7688.8脱锭起重机、7688.10锻造起重机、)。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分为常规载荷、偶然载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 Q0002-2008)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桥式起重机 Lifting appliances Safe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gulation -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8年 2 月21日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的起重机械中的桥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 本规程适用的起重机,包括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和防爆梁式起重机等。 第三条 本规程规定了起重机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境内生产、使用的起重机,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其中专门用于中国境外使用的起重机按照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条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起重机,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相关单位应当将相关的研究、试验等依据、数据、结果及其检验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组织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的结果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方可进行试制、试用。 第二章一般要求 第五条 起重机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可靠和使用场所、环境(包括界限尺寸)的要求。 第六条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75t以上(含75t),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必须符合JB/T7688.15-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相关要求。 以电动葫芦作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额定起重量不得大于10t; (二)电动葫芦的工作级别不小于M6级。

起重机技术要求(必看)

起重机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况 1.设备需求: 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规格设备台数备注 1 电动单梁起重机Gn=5t、S=22.5m、H=9m 10 5跨车间,每跨2台 2 电动单梁起重机Gn=10t、S=22.5m、H=9m 10 5跨车间,每跨2台 3 大车轨道及附件24kg/m国标44400kg 每跨长185米轨道固定采用拉钩螺丝。 4 单极安全滑触线单极500A 1850米5跨车间,每跨两条滑触线。 合计20 说明:联合厂房由五跨车间组成。每跨车间装2组行车,每组行车由1台5吨和1台10吨的行车组成,每组行车使用一条滑触线。每跨车间2组行车用2条滑触线。 2.此项目为交钥匙工程。包括以下内容: 2.1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上起重机及其附属设备; 2.2安装、调整大车轨道; 2.3办结所有使用手续,包括通过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并获准使用等; 2.4对使用单位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工程界限 3.1甲方就近提供行车用电接入点,从接入点到行车的输电线路部分均由乙方自理; 3.2乙方现场施工所用的临时用水用电设施均由乙方自建,要有计量装置,以便于计费,甲方提供必要的配合; 3.3甲方尽可能地多提供便利条件。 二、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15℃~+40℃; 2.环境湿度:≤80%。 3.电源电压:220V/380V(+10%),频率50Hz(+2%)。 三、起重机基本功能及要求 1.电动单梁起重机5吨 1.1操纵方式:地面无线控制; 1.2葫芦类型:MD1型电动葫芦 1.3额定起重量:5t; 1.4跨度:2 2.5m; 1.5起升高度:9m; 1.6运行速度 1.6.1吊钩起升速度:8m/min; 1.6.2小车运行速度:20m/min; 1.6.3大车运行速度:20m/min。 1.7最大轮压:满足使用要求; 1.8工作级别:A5. 2.电动单梁起重机10吨 2.1操纵方式:地面无线控制; 2.2葫芦类型:MD1型电动葫芦 2.3额定起重量:10t; 2.4跨度:22.5m; 2.5起升高度:9m 2.6运行速度 2.6.1吊钩起升速度:7m/min; 2.6.2小车运行速度:20m/min; 2.6.3大车运行速度:20m/min。 2.7最大轮压:满足使用要求; 2.8工作级别:A5. 四、主要结构件、机械零部件、电器控制件及技术要求

10吨起重机单梁设计书

10吨起重机单梁设计书 1.设计规范及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GB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6067—2009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05-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GB/T14405—93 《通用桥式起重机》 GB50256—96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JB4315-1997 《起重机电控设备》 GB10183—88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和轨道安装公差》 JB/T1306-2008 《电动单梁起重机》 GB164—88 《起重机缓冲器》 GB5905—86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50278-9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GB5905—86 《控制电器设备的操作件标准运动方向》 ZBK26008—89 《YZR系列起重机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2.设计指标 2.1设计工作条件 ⑴气温: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0℃ ⑵湿度:最大相对湿度90% (3)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2设计寿命 ⑴起重机寿命30年 ⑵电气控制系统15年 ⑶油漆寿命10年 2.3设计要求 2.3.1 安全系数 2.3.1.1钢丝绳安全系数n≥5 2.3.1.2结构强度安全系数 载荷组合Ⅰ n≥1.5 载荷组合Ⅱ n≥1.33

2.3.1.3抗倾覆安全系数n≥1.5 2.3.1.4 机构传动零件安全系数 n≥1.5 2.3.2钢材的许用应力值(N/mm2) 表1

[σs]-钢材的屈服点; [σ]-钢材的基本许用应力; [τ]-钢材的剪切许用应力; [σc]-端面承压许用应力; 2.3.3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值(N/mm2) 10.9级高强度螺栓抗剪[τ]=350 2.3.4焊缝的许用应力值(N/mm2) 对接焊缝: [σw] = [σ] (压缩焊缝) [σw] = [σ] (拉伸1、2级焊缝) [σw] = 0.8[σ] (拉伸3级焊缝) [τw]= [σ]/21/2(剪切焊缝) 角焊缝: (拉、压、剪焊缝) [τw]= 160(Q235钢)200(Q345钢)2.3.5起重机工作级别: 利用等级 U5 工作级别 A4 机构工作级别为 M5 3.设计载荷 3.1竖直载荷 3.1.1起升载荷 额定起升载荷:20t 3.1.2桥式起重机自重载荷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最新版】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2010代替GB/T6067-198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金属结构 4机构及零部件 5液压系统 6电气 7控制与操作系统

8电气保护 9安全防护装置 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11起重机操作管理 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 13安全性 14起重机械的选用 15起重机的设置 16安装与拆卸 17起重机械的操作 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

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 参考文献 前言 本部分的3.1、3.3.3~3.3.11、3.4、3.5、3.6.4、3.6.5、3.7.1.2、3.7.1.4、3.7.2.3、3.8、 3.9、 4.1、4.2.1~4.2.5、4.2.6.1~4.2.6.4、4.2.6.6、 5.1、5.5、5.6、5.8、5.9、5.11~5.13、 6.2、 7.6~7.8、8、9、10.1.4、10.1.5、13.3~13.5、13.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 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 --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 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 --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