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1、定义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2)转子的工作转速。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如果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4、转子做动平衡的条件在GB9239标准中规定:"凡刚性转子如果不能满足做静平衡的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进行两个平面来平衡,即动平衡。"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平衡静度G0.4级为最高精度,一般情况下泵叶轮的动平衡静度选择G6.3级或G2.5):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只要D/b<6时,应做动平衡。2、对多级泵和组合转子(3级或3级以上),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应做组合转子的动平衡。

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静平衡条件,所以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一定静平衡;反之,经过静平衡的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动平衡条件为,其惯性力的矢量和等于零,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等于零。即∑ Fi =0 , ∑ Mi =0 。凡满足这一条件的回转件称为动平衡回转件。由此可见,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了静平衡的条件,所以,达到动平衡的回转件也一定是静平衡的。

一、动平衡的概念(Defini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当转子的宽径比(b/D)大于等于0.2时,其质量就不能视为

分布在同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了。这时,其偏心质量分

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如右图所示。既使转子的质

心在回转轴线上,也将产生不可忽略的惯性力矩,这种状

态只有在转子转动时才能显示出来称为动不平衡。

动平衡不仅平衡各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而且还要平衡

这些惯性力所产生的惯性力矩。

二、动平衡的计算(Calcula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为:各偏心质量与平衡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矢量和为零,且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为零。即

∑P=0,∑M=0

动不平衡的各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不在同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若在各离心惯性力所在回转平面内一一进行静平衡,从理论上看虽可实现转子的完全平衡,但因为有的回转面内无法实现加(减)平衡质量(如曲轴中曲轴颈质心回转面),况且这样做也过于烦琐,所以实际上往往不能用简单的静平衡方法,而采用一种称为双面平衡的动平衡方法,其计算方法和步骤是:

<1>在适当位置选择两个垂直于轴线的平衡基面,两平衡基面内应可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二者之间距离应适当大些。

<2>根据一个力可分解为与其相平行的两个力的原理,将所有的离心惯性力分别分解到两个平衡基面内。

<3>分别在两个平衡基面内加(减)平衡质量,进行静平衡,该转子便达到了动平衡,即其所有的离心惯性力的合力及合力矩都为零。

由上可知,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而静平衡的转子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如下图所示的长转子,具有偏心质量分别为m1、m2、m3,并分别位于平面1、2、3上,其回转半径分别为r1、r2、r3,方向如下图所示。当转子以等角速度回转时,它们产生的惯性力P1、P2、P3形成一空间力系。由理论力学可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与它相平行的两个分力。根据该转子的结构,选定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作平衡基面,则分

布在三个平面内的不平衡质量完全可以用集中在两平衡基面内的各个不平衡质量的分量来代替,代替后所引起的平衡效果是相同的。同样仿照静平衡计算,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衡基面上做力封闭多边形,可用下式计算,便可求出在两个平衡基面上所加的平衡质量mb'、mb"及向径rb'、rb"。

性质:用去重或加重的方法将运转机械的转子的重心点调整到其回转中心线上的过程。不论转子的制造过程精度多么高,但由于材料的不均匀和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平衡试验都是不可少的工序。具体做法是将带有心轴的转子支撑在水平的导轨上。偏离了回转中心的重心点1(图暂缺),总要下坠转到最低点位置,平衡块2需加在通过点1的直径另一端。改变平衡块2的质量直到可“随遇平衡”时为止,再将2最终固定,即完成静平衡工序。设转子原质量M,平衡块2质量m,通过上述试验必有Me=mR。转子以角速度ω运转时也必有Meω2=mRω2,即是说重心的偏移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被平衡块的反向的离心力所抵消,可达到无振动运行。但实际上总是有误差存在,平衡只是相对的,Me-mR=h≠0。h称为质径积,是代表平衡精度或误差指标的参数。上述静平衡试验只解决了离心惯性力的不平衡问题。对于长径比较大或高速旋转的转子,还有惯性力矩不平衡问题,需要进行动平衡试验加以彻底解决。

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进行测量)

平衡机是测量旋转物体(转子)不平衡量大小和位置的机器。何转子在围绕其轴线旋转时,由于相对于轴线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离心力。这种不平衡离心力作用在转子轴承上会引起振动,产生噪声和加速轴承磨损,以致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电机转子、机床主轴、内燃机曲轴、汽轮机转子、陀螺转子和钟表摆轮等旋转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平衡才能平稳正常地运转。根据平衡机测出的数据对转子的不平衡量进行校正,可改善转子相对于轴线的质量分布,使转子旋转时产生的振动或作用于轴承上的振动力减少到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平衡机是减小振动、改善性能和提高质量的必不可少的设备。

通常,转子的平衡包括不平衡量的测量和校正两个步骤,平衡机主要用于不平衡量的测量,而不平衡量的校正则往往借助于钻床、铣床和点焊机等其他辅助设备,或用手工方法完成。有些平衡机已将校正装置做成为平衡机的一个部分。重力式平衡机和离心力式平衡机是两类典型的平衡机。重力式平衡机一般称为静平衡机。它是依赖转子自身的重力作用来测量静不平衡的。。置于两根水平导轨上的转子如有不平衡量,则它对轴线的重力矩使转子在导轨上滚动,直至这个不平衡量处于最低位置时才静止。

被平衡的转子放在用静压轴承支承的支座上,在支座的下面嵌装一片反射镜。当转子不存在不平衡量时,由光源射出的光束经此反射镜反射后,投射在不平衡量指示器的极坐标原点。如果转子存在不平衡量,则转子支座在不平衡量的重力矩作用下发生倾斜,支座下的反射镜也随之倾斜并使反射出的光束偏转,这样光束投在极坐标指示器上的光点便离开原点。根据这个光点偏转的坐标位置,可以得到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重力式平衡机仅适用于某些平衡要求不高的盘状零件。对于平衡要求高的转子,一般采用离心式单面或双面平衡机。离心式平衡机是在转子旋转的状态下,根据转子不平衡引起的支承振动,或作用于支承的振动力来测量不平衡。其按校正平面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面平衡机和双面平衡机。单面平衡机只能测量一个平面上的不平衡(静不平衡),它虽然是在转子旋转时进行测量,但仍

属于静平衡机。双面平衡机能测量动不平衡,也能分别测量静不平衡和偶不平衡,一般称为动平衡机。离心力式平衡机按支承特性不同,又可分为软支承平衡机和硬支承平衡机。平衡转速高于转子一支承系统固有频率的称为软支承平衡机。这种平衡机的支承刚度小,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与支承的振动位移成正比。平衡转速低於转子一支承系统固有频率的称为硬支承平衡机,这种平衡机的支承刚度大,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与支承的振动力成正比。

平衡机的主要性能用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和不平衡量减少率两项综合指标表示。前者是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剩余不平衡量的最小值,它是衡量平衡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指标;后者是经过一次校正后所减少的不平衡量与初始不平衡量之比,它是衡量平衡效率的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在现代机械中,由于挠性转子的广泛应用,人们研制出了挠性转子平衡机。这类平衡机必须在转子工作转速范围内进行无级调速;除能测量支承的振动或振动力外,还能测量转子的挠曲变形。挠性转子平衡机有时安装在真空防护室内,以适合汽轮机之类转子的平衡,它配备有抽真空系统、润滑系统、润滑油除气系统和数据处理用计算机系统等庞大的辅助设备。

根据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对特定的转子能自动完成平衡测量和平衡校正的自动平衡机,以及平衡自动线,现代已大量的装备在汽车制造、电机制造等工业部门。

第一台平衡机的出现乞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平衡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近四十年的事。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我国动平衡理论和装置的研究及新产品的开发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

机械中绕轴线旋转的零部件,称为机器的转子。如果一个转子的质量分布均匀,制造和安装都合格,则运转是平衡的。理想情况下,其对轴承的压力,除重力之外别其它的力,即与转子不旋转时一样,只有静压力。这种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都只有静压力的转子,称为平衡的转子。如果转子在旋转时对轴承除有静压力外还附加有动压力,则称之为不平衡的转子。

从牛顿运动定律知道,任何物体在匀速旋转时,旋转体内各个质点,都有将产生离心惯性力,简称离心力,如图一所示,盘状转子,转子是以角速度ω作匀速转动,则转子体内任一质点都将产生离心力 F ,则离心力 F=mrω2, 这无数个离心力组成一个惯性力系作用在轴承上,形成转子对轴承的动压力,其大小则决定于转子质量的分布情况。如果转子的质量对转轴对称分布,则动压力为零,即各质量的离心力互相平衡。否则将产生动压力,尤其在高速旋转时动压力是很大的。因此,对旋转体,特别是高速旋转体进行动平衡校正是必须的。

近年来,许多机械制造业都在被迫接受着残酷的市场竞争,特别是 WTO 的加入,简直是内忧外患。价格战、技术战一场接着一场,使得众多企业身心疲累,怨声载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产品质量成为致胜的有力武器,而动平衡校正则是产品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平衡机是一种检测旋转体动平衡的检测设备。从结构上讲,主要是由机械振动系统、驱动系统和电气测量系统等三大部件组成。

机械振动系统主要功能是支承转子,并允许转子在旋转时产生有规则的振动。振动的物理量经传感器检测后转换成电信号送入测量系统进行处理。

平衡机的种类很多,就其机械振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分类,目前所见的不外乎两大类:硬支承平衡机和软支承平衡机。硬支承平衡机是指平衡转速远低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而软支承平衡机则是平衡转速远大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简单来说,硬支承平衡机的机械振动系统刚度大,外力不能使其自由摆动。软支承平衡机的机械振动系统刚度小,一般来说,外力可以使其自由摆动。以下是软、硬支承平衡机的性能比较:

驱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驱动转子,使转子在额定的平衡转速下旋转。

目前常见的驱动系统主要有万向联轴节驱动和圈带驱动。万向联轴节因本身结构中存在间隙和与工件安装时存在安装几何偏差,这些误差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平衡精度,在特大工件时和心轴安装时更为突出。因此,万向联轴节驱动主要用于普通的、平衡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卧式平衡机。

在圈带驱动中,由于传动带具有减振作用,能减少驱动马达的振动对转子的影响,且转子不需要在平衡机上作准备,也不需要附加连接件如螺栓、插销等转换固定装置,因此安装迅速。与万向节驱动相比,它不存在结构间隙及安装几何偏差,能大大的提高测量精度。

电气测量系统是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由传感器来的电信号,显示出转子不平衡量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它是平衡机中的关键部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平衡机的性能。型测量系统是我公司在吸收国内外平衡机顶尖技术的基础上和国内多所大中院校联系自行设计、开发的平衡机检测系统,工业计算机(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台湾、日本;美国多种电子元件及芯片,用先进的技术制造,所有产品均经过严格的品质管制;保障系统高效率、高安全、长期稳定运行。

不平衡量的校正过程,即是从转子上较重的部分去掉一部分材料,或者在转子较轻的部分加上一些平衡配重,使转子趋于平衡的过程。不平衡量的校正通常有加重和去重两种平衡校正方法。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一些转子的平衡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对这些转子通常就要采用加配重的方法进行校正。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转子(以及整机)的再行校正。在不平衡量较大时,去重校正显然不及加重校正方便快捷。用户必须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平衡校正方式。

平衡机的技术指标中,有一个精度的参数:

这几个公式表明平衡机的测量精度在微米的数量级以上,而工件的几何加工精度在 1 丝 --10 丝之间,也就是说在 10 微米- 100 微米之间。从这个数量级的具体意义来看,转子的平衡精度主要决定于工艺轴的几何加工精度。下面就几何偏心引起的误差举个简单的例子:

设:转子的质量 M = 2000 公斤,

工艺轴的加工跳动为e= 5 丝= 50 微米

转子的校正半径为r= 250 毫米

那么,由工艺轴的跳动引起的不平衡质量m

m=M ×e/r=2000 ×50/2 50 = 400 (克)

由此看来 ,5 丝的精度有如此大的影响,而 5 丝的保证已经有所不易,所以平衡工艺轴的加工一定要经过磨削工艺,这样才能保证平衡的最终精度目的。

平衡工艺轴的修正极限为:当跳动大于 5 丝时,必需修正,否则平衡效果为假平衡。

不平衡合格量的计算: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精度等级分为: G4000 、 G1600 、 G630 、 G250 、 G100 、 G40 、 G16 、 G6.3 、 G2.5 、G0.4 共 11 级。风机、电机、胶棍的平衡精度要求为G= 6.3 级。设:转子的质量 M=2000 公斤

转子的校正半径为r =250 毫米

工件的工作转速为 n=500 ( 转 / 分 )

精度等级选用 G=6.3 级

则不平衡合格量 m =2000x6.3x10000/250x500=1008 ( 克 )

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转子的动平衡和静平衡 1、定义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2)转子的工作转速。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如果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4、转子做动平衡的条件在GB9239标准中规定:"凡刚性转子如果不能满足做静平衡的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进行两个平面来平衡,即动平衡。"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平衡静度G0.4级为最高精度,一般情况下泵叶轮的动平衡静度选择G6.3级或G2.5):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只要D/b<6时,应做动平衡。2、对多级泵和组合转子(3级或3级以上),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应做组合转子的动平衡。 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静平衡条件,所以经过动平衡的转子一定静平衡;反之,经过静平衡的转子则不一定是动平衡的。 动平衡条件为,其惯性力的矢量和等于零,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等于零。即∑ Fi =0 , ∑ Mi =0 。凡满足这一条件的回转件称为动平衡回转件。由此可见,由于动平衡同时满足了静平衡的条件,所以,达到动平衡的回转件也一定是静平衡的。 一、动平衡的概念(Defini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当转子的宽径比(b/D)大于等于0.2时,其质量就不能视为 分布在同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了。这时,其偏心质量分 布在几个不同的回转平面内,如右图所示。既使转子的质 心在回转轴线上,也将产生不可忽略的惯性力矩,这种状 态只有在转子转动时才能显示出来称为动不平衡。 动平衡不仅平衡各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而且还要平衡 这些惯性力所产生的惯性力矩。 二、动平衡的计算(Calculation of Dynamic Balance)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为:各偏心质量与平衡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矢量和为零,且其惯性力矩的矢量和也为零。即

动平衡与静平衡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围。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果差;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围。应用最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最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为了解决工艺平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工艺平衡法的测试系统所受干扰小,平衡精度高,效率高,特别适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旋转机械零件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刚性转子的平衡检查和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过程(或改善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方法)称为转子平衡。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一、转子不平衡类型(一)静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质量矩存在于质心所在的径向平面上且无任何力偶矩存在时称为静不平衡。 它可在通过质心的径向平面加重(或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平面的两侧且mr=mr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轴线上(图)显然此时转子是静平衡的。 但当转子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这种由力偶矩引起的转子及轴承的振动的不平衡叫做动不平衡。 (三)动静混合不平衡实际转子往往都是动静混合不平衡。 转子诸截面上的不平衡离心力形成的偏心距不相等质心也不在旋转轴线上。 转动时离心力合成成为一个合力(主向量)和一个力偶(主力矩)即构成一静不平衡力和一动不平衡力偶。 (图)。 二、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不平衡离心力的分解()分解为一个合力及一个力偶矩,以两平面转子为例。 由理论力学可图三种不平衡知不平衡力(任意力系)可以分解为

一个径向力和一个力偶。 如图所示二平面转子不平衡离心力、,分别置于Ⅰ、Ⅱ平面上。 若在Ⅰ平面点上加一对大小相等、方面相反的力、则、、、四个力组成的力系与原、力系完全等价。 图二平面转子受力分析*○□◎在点求、的合力,Ⅰ平面中剩下的与Ⅱ平面中的正好组成力偶。 经这样分解得到了一般的不平衡状况即将动静混合不平衡问题归结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偶矩F·l的作用。 前者是静不平衡后者为动不平衡。 -同理,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迭加、为迭加、为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等效。 ()向任意二平面进行分解(图)将不平衡离心力、分别对任选(径向)二平面Ⅰ、Ⅱ进行分解。 将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力、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分解到该选定的Ⅰ、Ⅱ平面上再合成最终结果都只有两个不平衡合力(、)(Ⅰ、Ⅱ平面上各一个)。 到此校正转子不平衡的任务就简单了即仅分别在Ⅰ、Ⅱ平面不平衡合力、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附加离心力与上述不平衡合力相等这样转子就达到了平衡。 ()分解为对称及反对称不平衡力(图-)将Ⅰ、Ⅱ平面内的、力同时平移到某任一个点上由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即:由此可见已将、分解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对称力、及大小相等、方向

动平衡与静平衡

动平衡与静平衡

————————————————————————————————作者: ————————————————————————————————日期: ?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一、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 转子动平衡是指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使转子在高速旋转时减小振动,提高转子的平衡性能。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主要包括静平衡法和动平衡法。 1. 静平衡法 静平衡法是通过在转子上加质量来实现平衡,常用的方法有单面加质法和双面加质法。单面加质法是在转子的一个平面上加质量,通过调整质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转子在该平面上平衡;双面加质法是在转子的两个平面上分别加质量,通过调整两个质量的位置和大小,使得转子在两个平面上平衡。 2. 动平衡法 动平衡法是通过在转子上进行试验,测量振动信号,然后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和数学模型,计算出需要调整的质量和位置,实现转子的平衡。常用的方法有单面试重法、双面试重法和切除法。单面试重法是在转子的一个平面上试重,通过试重的位置和大小,调整质量的分布,使得转子在该平面上平衡;双面试重法是在转子的两个平面上分别进行试重,通过试重的位置和大小,调整两个质量的分布,使得转子在两个平面上平衡;切除法是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确定需要切除的质量位置,然后进行切除,实现转子的平衡。 二、转子动平衡标准

转子动平衡的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国际标准主要有ISO1940《机械振动-旋转机械的平衡要求》和ISO2953《机械振动-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方法》。ISO1940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要求,根据转子的质量和转速确定平衡质量的上限和平衡级别的要求;ISO2953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的方法和要求,包括试重法和试切法的试验步骤和计算方法。国内标准主要有GB/T 25709-2010《转子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和GB/T 3323-2005《旋转机械平衡试验方法》。GB/T 25709-2010与ISO1940类似,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要求;GB/T 3323-2005与ISO2953类似,主要规定了旋转机械的平衡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三、转子动平衡的数值和技术要点 1. 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数值 平衡质量是指转子上需要调整的质量大小,一般以质量单位为克或克分米表示;平衡级别是指转子平衡质量与转子质量的比值,分为精度要求高的G1.0、G2.5、G6.3、G16、G40和精度要求低的G100。平衡质量和平衡级别的具体数值根据转子的质量和转速来确定。 2. 技术要点 转子动平衡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子的初始平衡:在进行动平衡之前,需要先进行转子的初始平衡,即通过静平衡法或其他方法,使得转子在静止状态下达到平衡。 (2) 振动信号的测量:动平衡需要测量转子的振动信号,一般使用振动传感器进

转子平衡条件(一)

转子平衡条件(一) 转子平衡条件 引言 •转子平衡是旋转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转子平衡的概念、原理以及相关条件。 转子平衡的定义 •转子平衡是指转子在运转过程中,转动轴线始终保持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 •转子平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振动和噪声水平等。 转子平衡的分类 1.静平衡 –静平衡要求转子在运转时,重心轴与转轴重合。 –静平衡通常适用于低速转子。 –实现静平衡的方法包括加装平衡块、加工平衡孔等。 2.动平衡

–动平衡要求转子在高速运转时,减小或消除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 –动平衡通常适用于高速转子。 –通过在转子上安装平衡块,根据不平衡振动的相位和幅值进行调整。 转子平衡条件 •实现转子平衡的关键是满足以下条件: 1.转动平衡条件 –转子在运转时,要求没有引起任何振动和轴向力的分力和矩力。 –也即是转子在运转时,力矩和冲量之和为零。 2.动平衡条件 –转子在高速运转时,要求减小或消除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 –通常采用相位平衡和幅值平衡来实现动平衡。 3.刚度平衡条件 –转子在运转时,要求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刚度平衡。 –也即是转子在运转时,受到的力矩和冲量不会导致转轴位置偏移。

结论 •转子平衡是保证机械系统平稳运转和减小振动噪声的重要问题。•实现转子平衡的关键在于满足转动平衡、动平衡和刚度平衡条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该注重转子平衡的考虑和实现,以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转子平衡的实现方法 •实现转子平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平衡块的增减 –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减少平衡块的质量,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平衡块的位置和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2.平衡孔的加工 –在转子上加工平衡孔,通过改变孔的大小和位置,来减小或消除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 –平衡孔的加工需要考虑转子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平衡孔的数量和分布。 3.动平衡仪器的应用 –动平衡仪器可以用于测量转子的不平衡状态,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平衡调整。

转子(水泵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水泵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转子(水泵叶轮)的静平衡和动平衡作业指导书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

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 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如果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4、转子做动平衡的条件 在GB9239标准中规定:"凡刚性转子如果不能满足做静平衡的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进行两个平面来平衡,即动平衡。"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平衡静度G0.4级为最高精度,一般情况下泵叶轮的动平衡静度选择G6.3级或G2.5): 1)

动平衡静平衡

动平衡静平衡 动平衡与静平衡 一. 静平衡 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 动平衡 动平衡时,转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校正面同时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在转子动态时允许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动平衡也叫双面或多面平衡。 三.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的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 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 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 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 (2)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 (3)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静平衡和动平衡区别

静平衡动平衡的定义条件及区别? 1、当零件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风机、水泵叶轮、刀具、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2、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 衡。 3、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1)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以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的距离b,即: 当D/b≥5时,试件只需做静平衡; 当D/b<5时,试件必须做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

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达到静平衡的条件是:结构的惯性力之和为零,就是转子质心为与转轴上; 动平衡的条件是:结构的惯性力之和、惯性力矩之和都为零。

【涨知识】动平衡和静平衡

【涨知识】动平衡和静平衡 一. 静平衡 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 动平衡 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或者多面平衡。 三. 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 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 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 转子的工作转速 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GB9239和ISO1940等。 3. 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 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

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 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 (2)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 (3)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如果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如果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 (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如果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

动平衡和静平衡

动平衡和静平衡 一. 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称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二. 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称为动平衡又称双面或者多面平衡。 三、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 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特别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在GB9239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如果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

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 (2)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 (3)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标准中规定D/b<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2)支撑间距要大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如果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如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