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目录

1. 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1)

2. 采购操作规程 (3)

3. 验收操作规程 (5)

4. 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6)

5. 养护操作规程 (7)

6. 出库复核操作规程 (9)

7. 销售操作规程 (10)

8. 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12)

9. 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15)

10. 售后退回操作规程 (17)

11. 诊断试剂购进操作规程 (18)

12. 诊断试剂验收操作规程 (20)

13. 诊断试剂储存与出库操作规程 (21)

14. 诊断试剂销售与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23)

15. 诊断试剂运输操作规程 (25)

16. 诊断试剂销后退回操作规程 (26)

17. 不合格诊断试剂的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27)

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各机构及岗位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的作用以及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完成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2.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

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文件以及活动的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核、修订、换版、解释、培训、指导、检

查,统一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并对起草的文件进行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阅;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综合办公室负责行政文件的编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批准行政文件的执行。综合办公室负责各类文件的分发、回收及销毁工作。

5.内容:

5.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

5.1.1.质量管理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结果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计划。计划的内容包含编写目的、编写要求、编写部门、编写内容、编写依据、完成进度,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各编写部门。

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按批准的文件编制计

划进行讨论、起草、修改并定稿。

5.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经质量管理部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负

责人对修改稿进行审核。

5.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审阅结束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执行。

5.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前综合办公室应编制有

效的文件清单,规定发放的数量和范围,领用人办理签收手续。

5.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回收:作废的文件,综合办公室应进行登记并回收,防止

作废的文件继续留在工作现场。

5.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督与检查:每年质量管理部通过日常的管理和组织

质量体系内审的形式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

正和预防措施。

5.8.行政类文件的编制:综合办公室根据公司决策层的要求编制会议纪要、机构设

置文件、人员任免文件、法人委托书等。

5.9.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人对综合办公室编制的行政类文件进行批准执

行。

5.10.行政类文件的发放:综合办公室应对批准的行政文件进行登记发放,文件接

收部门进行收件签字。

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商品采购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采购行为的规范。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医药商品采购的环节与行为。

4.职责:采购员、质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5.内容:

5.1.采购计划的制定程序

5.1.1.采购部门计划员根据实际库存消耗制定年度、季度或月份进货采购计划。5.1.2.采购计划提交采购小组(采购部、营销部、质管部、财务部人员组成)讨论、

修改、审定。

5.1.3.质量管理机构对计划所列商品合法性及其供货渠道的质量信誉与质量保证

能力进行审核。

5.1.4.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各类别采购人员具体执行。

5.1.5.临时调整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同1—4条。

5.1.

6.每月召开采购部门与营销部门、质管部、配送中心的联合会议,沟通商品在

销售、使用、储运环节中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购进计划。5.2.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程序

5.2.1.采购部门应协助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和更新“合格供货方”资料档案。5.2.2.首营企业按有关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5.2.3.对拟采购的医疗器械,查看其合法的产品注册证,了解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

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能力。

5.2.4.对拟采购进口医疗器械,收集国外厂商在我国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已注

册的证书,收集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及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的红色印章。

5.2.5.根据购货计划表,以“合格供货方”档案中拟出需采购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货

单位。

5.2.

6.相同品名、规格的产品应择厂、择优、就近进货。

5.3.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

5.3.1.各类别采购员应严格执行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5.3.2.标准合同应明确签订以下质量条款: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进口产品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5.3.3.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的供应商采取传真、电话等方式订货须建立非标准合同

采购记录,对所订产品的质量有简明约定。

5.3.4.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明确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

期、负责期、包装标志、包装要求等合同条款。

5.3.5.按《经济合同法》签订一般合同条款。

5.4.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程序

5.4.1.采购部门根据用户和患者的需要及生产单位提供的产品资料,提出申请,填

写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

5.4.1.1.收集生产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

品质量标准;法人授权委托书;业务代表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物价批

文。

5.4.1.2.收集医疗器械说明书、样品、首批到货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

5.4.1.3.以上资料需盖该生产企业的红色印章。

5.4.2.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经采购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收集的资料报质量管理

机构审核。

5.4.3.质管机构审核(必要时去现场考察),签署意见。

5.4.4.报分管质量经理审批、签字,再报质量负责人批准。

质量记录表格

记录编码:CJ-QR028 首营品种申请表

CJ-QR029 首营企业审批表

CJ-QR177 供货单位质量档案

CJ-QR074 合格供货方单位目录

CJ-QR018 采购退回通知单

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

入库验收制度的执行。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

4.职责:采购员、验收员、质管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

5.1.验收员凭通知医疗器械入库凭证(合同、销退通知单、运单、有关证明文件等)

对入库医疗器械逐批按《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5.2.验收时,首先清点大件,要求到货与入库凭证相符,然后对照入库凭证所列项

目逐一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名、批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产品注册证号、注册商标、合格证等。

5.3.按抽样规定进行抽样,并对抽样品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5.4.验收完毕后,对抽样品及包装进行复原并在包装封口处封签,及时填写产品入

库验收记录,做到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5.5.医疗器械须货到一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特殊产品须半个工作日验收完毕,电

脑打出入库单,并签名负责。

5.6.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或对其质量有疑问的医疗器械,坚决实行质量否决

权,拒绝入库。填写拒收报告单通知质管员进行复验,凭复验结果做出入库或退货处理。

质量记录表格

记录编码:CJ-QR151 验收入库单

CJ-QR150 拒收报告单

1.目的:立一个医疗器械入库储存保管的标准操作程序。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所有验收完毕待入库的医疗器械。

4.职责:保管员、养护员、验收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

5.1.保管员凭运输组的运输凭证收货,医疗器械入待验区,立即通知验收员。

5.2.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入库单进行项目、数量的核对,核对无误后在电脑上签

名确认输入电脑库存,建立库存明细帐,将电脑打出的入库单分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医疗器械进行入库储存。

5.3.医疗器械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

5.4.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中。

5.5.按产品类别分区存放,分批号按效期的远近分开堆垛。

5.6.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并按“五距”(医疗器

械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要求规范操作。怕压医疗器械应控制堆放高度。

质量记录表格

记录编码:CJ-QR057 营业场所维修保养记录

CJ-QR058 仓库及仓储设施检查记录

CJ-QR062 温湿度超标报警处理记录

CJ-QR063 库房温湿度设备记录情况记录

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在库养护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在库养

护规定的执行。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所有在库医疗器械。

4.职责:保管员、养护员、质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

5.1.流程图

实物与医疗器械入库单

保管员复核后上货架

依规定养护员实施在库医疗器械质量养护

建立完整在库医疗器械养护记录

5.2.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5.3.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检查在库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库房

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5.4.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5.5.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对库存医疗器械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即入

库三个月的医疗器械按“三、三、四”的原则,按季巡查,重点品种按月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6.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医疗器械、易变质医疗器

械、已发现质量问题医疗器械、储存时间较长的医疗器械,应抽样送检。

5.7.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悬挂暂停发货牌并及时填写复检通

知单通知质量管理机构复查处理。

5.8.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于每月5日前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

间储存的医疗器械等质量信息。

5.9.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

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5.10.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火、防潮、防水、

防热、防毒、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质量记录表格

记录编码:CJ-QR086 养护用设备使用记录

CJ-QR091 库存产品养护记录

CJ-QR093 在库养护计划

CJ-QR154 重点养护品种确定表

1.目的:建立一个商品出库复核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所有即将出库的商品。

4.职责:保管员、养护员、发货员,复核员、配送中心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5.内容:

5.1.医疗器械出库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由仓库发货

员依照业务部门开具的销售出库单准备相应的货物。

5.2.发货员按配送凭证对实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发货完毕应在配

送凭证上签名,以示负责。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有关部门处理:(1)医疗器械包装内有异常响动

(2)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4)医疗器械已超出有效期。

5.3.复核员按配送凭证上所列项目逐项复核商品品名、规格、数量、厂牌、批号、

有效期、件数及质量情况和配送单位等。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标志清楚。

5.4.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完毕,复核员应在配送凭证上签名,并立即建立出库复核记

录,该记录应包括配送单位、品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灭菌批号、生产厂商、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

5.5.复核完毕医疗器械应放在发货区待发。

5.6.进口医疗器械应随货附符合规定的盖配送中心原印章的进口审批文件复印件。

5.7.发货员统计件数填写运输单,把待发医疗器械交与运输员,签回运输单存查。

质量记录表格

记录编码:CJ-QR153 出库复核清单

1.目的:为有效地管理医疗器械销售的过程,特制定本规程。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销售过程的管理。

4.职责:综合办公室、法定代表人、销售员、销售部负责人、收货员、开票员、

财务部。

5.内容:

5.1.销售委托:

销售员受公司法人授权,综合办公室开具销售员的法人委托书。授权在一定期限和规定的区域(单位)内被委托销售医疗器械。

5.2.选择合格购货单位:

销售员获得授权后,从合格购货单位选择客户,并核实购货单位采购人员的合法资质,符合要求时建立起业务。委托销售的医疗器械应当在购货单位允许采购的医疗器械范围,销售特殊管理医疗器械复方制剂时应索要购货单位采购含特殊管理医疗器械复方制剂的采购人员的采购委托书。首次经营的客户单位,销售员索取客户单位资质交开票员,开票员进入计算机系统“信息中心”里的“单位资料初装”下的“销售客户资料初装”登记客户单位信息后经审批合格后作为合格购货单位。

5.3.销售开票:

销售部开票员登陆计算机系统开票主页面,进入“业务管理中心”的“销售开票”菜单,进入销售开票页面,在“单位名称”里输入购货企业查询助记码,再按委托书委托销售的医疗器械,冷藏医疗器械和含特殊管理医疗器械复方制剂的医疗器械销售分别单独开具销售订单。开具销售订单时选择医疗器械名称、医疗器械批号,填写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信息。

5.4.销售审核:

销售部负责人对开票员开具的销售订单予以审核,销售负责人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业务审核中心”的“销售开票单拒审核”对销售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审核。

5.5.销售结算:

财务部对销售订单进行结算审核,财务部负责人登陆计算机系统主页面,进入“仓储管理中心”的“出库单仓库管理”下的“销售出库单财务审核”点击“提取销售开票单”按钮选择销售开票单据,点击“结算方式”保存并生成《销售记录》。销售含特殊医疗器械复方制剂的不能用现金结算方式。医疗器械销售结算后出库的医疗器械,复核员质量复查不得出库的医疗器械,在经复核员进行“仓库退票入库单”除理后,出纳员进入“仓储管理中心”里的“出库单仓库管理”点击“销售退回退票结算”提取退票入库单进行冲红。

5.6.发货:

销售单据结算后,储运部可打印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单进行拣货复核作业。

5.7.销售退回

5.7.1.销售部与购货单位联系医疗器械退回事项,销售员登陆计算机系统“业务管

理中心”的“销售退回申请”下的“销售退回申请单填制”,在“单位名称”字段里的选择购货单位,点击“辅助功能”选择销售出库单据里的退货品种,填写退货数量并保存。销售部负责人进入“业务审核中心”里的销售退回申请下的“销售退回申请审核”保存后打印《销售退回通知单》。销售部将打印的《销售退回通知单》交储运部收货员。

5.7.2.销售部与客户单位落实退回运输方式。

5.7.3.收货员按《医疗器械收货管理操作规程》对退回的医疗器械进行收货后在《销

售退回通知单》上收货签字后交销售部开票员。开票员进入“业务管理中心”

的“销售退回申请”下的“医疗器械销售退回开票”点击“辅助功能”选择“销售退回收货单”对售后退回的医疗器械进行开票。开票员打印“医疗器械销售退货单”。开票员将“医疗器械销售退货单”将验收通知联交收货员。

5.7.4.对于因计算机系统升级或数据账套的结转,销售员无法调取原销售单据时,

进入“业务管理中心”里的“销售退回申请”菜单下的“新批号维护申请单”进行退回医疗器械批号的维护登记,并有质量管理部进入“业务管理中心”里的“新批号维护单(审核)”对维护的新批号进行审核,销售员用选择商品的方式对审核生效后的医疗器械批号做销售退回申请,填报退货数量和冲减金额,并在“原出库单”空格处录入原销售出库单号,保存后按本规程5.7.1条款执行。

1.目的:为了使不合格医疗器械在本企业得到有效地控制,特制订本规程。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质量疑问医疗器械的锁定管理以及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管理。

4.职责:采购部、销售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质量负责人、财务部、养护员。

5.内容:

5.1.质量疑问医疗器械的控制

5.1.1.锁定及停售

5.1.1.1.采购部、销售部、储运部门的人员发现本企业经营的库存医疗器械存在质

量疑问时,以个人口令及验证密码登陆计算机系统各自操作页面,进入

“GSP管理中心”里的“存储与养护”下的“停售及质量复查”点击“医

疗器械停售通知单”。进入“医疗器械停售通知单”操作页面,双击“商

品编号”字段,显示库存医疗器械,选择质量疑问的医疗器械进行锁定停

售。

5.1.1.2.质量管理部对国家总局、各省市级食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网站上公布

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时,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信息中心”里的“网站商品

资料登记(B/S)”,记录公示的医疗器械名称以及批号,采购部在采购到

登记的网站上公示的品种批号的医疗器械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锁定。5.1.2.质量疑问医疗器械转移

对医疗器械进行锁定停售后,医疗器械锁定停售人员打印《医疗器械停售通知单》交医疗器械养护员,养护员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仓储管理中心”里的“货位间移库”下的“货位间商品移库单”点击“辅助功能”按钮选择“提取移库商品移库单”将锁定停售的医疗器械从合格品货位移至待处理货位。在保管员的配合下将医疗器械从合格品区移至待处理区。

5.1.3.质量复查

医疗器械养护员进入计算机系统中进入“GSP管理中心”里的“质量档案及报表”下的“医疗器械质量复查通知单”点击“辅助功能”选择停售医疗器械向质量

管理部进行质量复查通知报告。质量管理员对储运部填报的《医疗器械质量复查报告》的医疗器械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并进入计算机系统“业务审核中心”里的“质量复查审批”下的“医疗器械质量复查通知单审批(复查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确认。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员的医疗器械复查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并作出处理意见。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进入计算机系统“业务审核中心”里的“质量复查审批”下的“医疗器械质量复查审批(质管部)”进行系统审核确认。确认合格时,有质量管理部打印“解除医疗器械停售通知”通知养护员,养护员进入计算机系统的“GSP管理中心”里的“储存与养护”下的“停售及质量复查”点击“解除停售通知单”对锁定的医疗器械进行解除锁定工作。养护员并将质量复查合格后的医疗器械转移至合格品区,质量复查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移至不合格品库。

5.2.不合格医疗器械报损

5.2.1.养护员对移至不合格库里的医疗器械进行报损填报,养护员进入“GSP管理

中心”里的“存储与养护”点击“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进入“不合格医疗器械登记”菜单,在不合格品库中对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报损登记,养护员登记保存并打印《不合格医疗器械报损审批单》报质量管理部质量审核。5.2.2.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养护员申报的报损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现场查验审核

后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GSP管理中心”里的“存储与养护”点击“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进入“不合格医疗器械登记审核”操作页面提取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审核确认。

5.2.3.质量负责人对经过审核报损的医疗器械进行批准,进入“GSP管理中心”里

的“存储与养护”,进入“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点击“不合格医疗器械登记审批”。

5.3.不合格医疗器械分析、处理

5.3.1.质量管理部根据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报损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不合格医疗

器械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不合格医疗器械产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产生分清责任,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5.4.不合格医疗器械的销毁

5.4.1.养护员根据《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及销毁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不合格库

中的医疗器械库存情况定期对经过审批报损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进行销毁申请开票登记。养护员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仓储管理中心”里的“商品报损销毁管理”点击“商品报损销毁开票单”并打印报损销毁申请单据向储运

部负责人申报。

5.4.2.储运部负责人根据养护员的销毁申报进行审核确认,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

“业务审核中心”里的“库管单据审核”点击“报损销毁开票单审核(储运部)”在系统中完成审核。

5.4.3.质量管理部负责人监督销毁医疗器械的清点出库与现场销毁的全过程,登陆

计算机系统进入“业务审核中心”点击“库管单据审核”进入“报损销毁开票单审核(质管)”菜单,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审核。

5.4.4.在质量管理部现场监督销毁后,财务部对销毁的医疗器械进行下账处理,财

务部主办会计登陆计算机系统,进入“仓储管理中心”点击“商品报损销毁管理”进入“商品报损销毁单执行”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下账处理。

1.目的:为能给客户提供优康的售后服备,特制订本规程。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产品售出后所提供的服务。

4.职责:采购部、销售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质量负责人

5.内容:

5.1.企业员工要正确树立为用户服务,维护用户利益的观念,文明经商,做好用户

访问工作,重视用户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评价及意见。

5.2.访问对象,与本企业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客户。

5.3.访问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用户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研。

5.4.各有关部门要将用户访问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落实负责人员,确定具体方案和

措施,定期检查工作进度,保证有效实施。

5.5.各经营部门还应定期同客户交流质量信息,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和工作质量的

评价。

5.6.做好访问记录,及时将被访客户反映的意见、问题或要求传递有关部门,落实

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答复被访问客户。

5.7.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用户访问和累积资料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用户访问档案,不

断提高服务质量。

5.8.服务质量查询和投诉的管理部门为人力资源部,商品质量的查询和投诉的管理

部门为质量管理部,责任部门是各部门。

5.9.对消费者的质量查询和投诉意见要调查、研究、落实措施,能立即给予答复的

不要拖到第二天。消费者反映商品质量问题的意见必须认真处理,查明原因,一般情况下,一周内必须给予答复。

5.10.各部门应备有顾客意见簿或意见箱,注意收集顾客对服务、商品质量等方

面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5.11.质量查询和投诉时收集的意见,涉及到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处理记录,研

究改进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5.12.对质量查询和投诉中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经查实,按企业有关规定从

严处理。

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配送退回的处理程序,保证医疗器械储存和销售的质

量。

2.范围:适合公司所有销售医疗器械。

3.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4.职责:业务部门经理、业务员、质量验收员、退货医疗器械专管员,质管部有

关负责人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客户提出退货要求,由业务员填写退货通知单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通知门店

退货、保管员收货、运输组带货。

5.2.退货保管员收到门店的退货医疗器械后,认真核对医疗器械的品名、规格、批

号、生产厂家、销售日期以及退货数量、原发票号等,核对无误后,进入销货退回区。

5.3.退货专管员按退货通知单清点无误后,登入“配送退回医疗器械台帐”,并通

知验收员验收。

5.4.验收员按医疗器械验收的程序对退回医疗器械进行验收,认真做好退回医疗器

械验收记录。

5.5.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验收合格的入合格库继续销售,验收不合格的则按不合格

的确认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1.目的:建立一个诊断试剂产品采购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采购行为的规范。

2.范围:适用于诊断试剂产品采购的环节与行为。

3.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4.职责:采购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5.内容:

5.1.采购计划的制定程序

5.1.1.采购部门计划员根据实际库存消耗制定年度、季度或月份进货采购计划。5.1.2.采购计划提交采购小组(采购部、营销部、质管部、财务部人员组成)讨论、

修改、审定。

5.1.3.质量管理机构对计划所列商品合法性及其供货渠道的质量信誉与质量保证

能力进行审核。

5.1.4.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各类别采购人员具体执行。

5.1.5.临时调整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同1—4条。

5.1.

6.每月召开采购部门与营销部门、质管部、仓储部的联合会议,沟通商品在销

售、使用、储运环节中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购进计划。

5.2.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程序

5.2.1.采购部门应协助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和更新“合格供货方”资料档案。

5.2.2.首营企业按有关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5.2.3.对拟采购的诊断试剂,查看其合法的产品注册证,了解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

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能力。

5.2.4.对进口品种应收集国外厂商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注册的证书进口

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的红色印章。

5.2.5.根据购货计划表,以“合格供货方”档案中拟出需采购诊断试剂的生产和供

货单位。

5.2.

6.相同品名、规格的产品应择厂、择优、就近进货。

5.3.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

5.3.1.各类别采购员应严格执行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5.3.2.标准合同应明确签订以下质量条款: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进口产品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5.3.3.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的供应商采取传真、电话等方式订货须建立非标准合同

采购记录,对所订产品的质量有简明约定。

5.3.4.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明确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

期、负责期、包装标志、包装要求等合同条款。

5.3.5.按《经济合同法》签订一般合同条款。

5.4.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批程序

5.4.1.采购部在采购前应当审核供货方的合法资格,所购入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并获

取加盖供货方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复印件,包括: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生产或者经营的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

(3)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

(4)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公章的授权书原件。授权书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以上资料需盖该生产企业的红色公章。

5.4.2.首次经营供货方及品种的审批表经采购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收集的资料报

质量管理机构审核。

5.4.3.质管机构审核(必要时去现场考察),签同意意见。

5.4.4.报分管质量经理审批、签字。

5.4.5.按采购操作规程执行。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 一、总则 1.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3.医疗器械经营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标准。 二、经营准备 1.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获得相关资质。 2.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的质量和数量。 3.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医疗器械,并保持与生产厂家的联系。 4.建立医疗器械购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三、库存管理 1.医疗器械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整洁,并确保库房温度和湿度适宜。 2.医疗器械应按照存放要求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和清理。 3.医疗器械的库存量应符合客户需求和销售计划,并控制在合理水平。 4.定期进行库存清点,记录库存情况。

四、销售管理 1.医疗器械的销售应遵循诚信、专业、安全、合法原则。 2.不得以虚假宣传等手段误导患者,保证销售信息真实、准确。 3.提供销售产品的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给客户。 4.接受客户的咨询和投诉,并回复及时、准确。 五、质量管理 1.购买医疗器械应保证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建立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3.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向生产厂家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 4.保证医疗器械的存储和运输环境符合质量要求,防止产品受损和污染。 六、售后服务 1.提供医疗器械的安装、维修、保养等服务,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2.对于售后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生产厂家汇报并解决。 3.做好售后服务评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七、违规处理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内容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内容 第一篇: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内容 医疗器械采购操作规程 一、采购计划的制定程序 1、采购员根据实际库存消耗制定年度、季度或月份进货采购计划。 2、采购计划提交质量负责人、修改、审定。 3、质量负责人对计划所列商品合法性及其供货渠道的质量信誉与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采购负责人审批后交采购员具体执行。 4、每月采购员与销售员沟通商品在销售、使用、储运环节中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购进计划。 二、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程序 1、采购员应协助质量负责人建立、健全和更新“合格供货方”资料档案。 2、首营企业按有关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3、对拟采购的医疗器械,查看其合法的产品注册证,了解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能力。 4、对拟采购进口医疗器械,收集国外厂商在我国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已注册的证书,收集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及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的红色印章,进口医疗器械必须要有中文说明书、中文标签。 5、根据购货计划表,以“合格供货方”档案中拟出需采购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货单位。 6相同品名、规格的产品应择厂、择优、就近进货。 三、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 1、采购员应严格执行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2、标准合同应明确签订以下质量条款: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进口产品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购销协议要明确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

3、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的供应商采取传真、电话等方式订货须建立非标准合同采购记录,对所订产品的质量有简明约定。 4、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明确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负责期、包装标志、包装要求等合同条款。 5、按《经济合同法》签订一般合同条款。 四、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程序 第 1 页 共 1 页 1、采购员根据用户和患者的需要及生产单位或经营单位提供的产品资料,提出申请,收集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资料 2、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货需收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生产或经营范围必须覆盖该产品;营业执照以及企业上一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复印件;条码证书;商标注册证;法人授权委托书;业务代表身份证明。 3、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供货需要收集:经营一类医疗器械提供营业执照,经营二类医疗器械提供备案凭证,经营三类医疗器械提供医疗器械许可证,经营范围需涵盖所经营品种;经营企业执照及企业上一年度报告公司信息复印件;法人授权委托书;业务代表身份证明。 4、收集首营产品资料为:二三类器械收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质量标准,MA认证检验机构出具的医疗器械检验报告;一类器械收集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产品质量标准;所有的器械都应收集说明书、标签备案资料,以及说明书、标签实物;首批到货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 5、以上资料需盖该供货单位的红色印章。 6、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经采购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收集的资料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核。 7、质管机构审核(必要时去现场考察),签署意见。 8、报分管质量经理审批、签字,再报质量负责人批准。 第 2 页 共 2 页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 一、引言 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血压计是一种测量血压的常用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 a) 确保测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b) 患者应保持安静,不要交谈或移动。 2. 操作步骤: a) 将血压计放置在胳膊上,调整至与心脏水平。 b) 快速打气,直到气囊充气到压力超过患者的收缩压。 c) 缓慢放气,同时观察水银柱或显示屏上的压力。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d) 在测量完毕后,将血压计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三、心电图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心电图机是用于检测心电图的重要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 a) 确保心电图机及电极的良好状态,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b) 为患者身上的电极涂抹适量的导电凝胶。 2. 操作步骤: a) 将患者准确地连接到心电图机,并确保电极的紧密贴合。 b) 启动心电图记录程序,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稳定。 c)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录时间和导联方式。 d) 在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记录异常情况。 e) 记录完毕后,关闭心电图机并保存记录数据。 四、注射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注射器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给予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 和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 a) 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b) 打开药物包装并准备注射所需的药物和器械。 2. 操作步骤: a) 清洗双手并戴好手套,采取无菌操作。 b) 把所需的药物抽入注射器,同时排出空气泡。 c) 在患者适当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d) 把针头插入患者的皮肤并慢慢注射药物,根据需要调整注 射速度。 e) 完成注射后,将注射器丢弃到专用容器内。 五、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呼吸机是用于支持患者呼吸的重要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 法和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 a) 检查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和清洁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一、总则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要求,制定本规程,旨在规范医 疗器械的操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使用的各类医疗器械的操作。 3.医疗器械操作必须由具备相应培训资格的医务人员才能进行。 4.各类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须依据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制定,并经过医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1.设备及仪器的开机准备 (1)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正常工作; (2)检查设备的电源及电缆情况,确保能够正常供电; (3)检查相关标识是否齐全,是否与设备配置一致。 2.设备及仪器的操作流程 (1)先行阅读设备使用手册,了解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正确选择和配置相关配件; (3)正确连接及设置各个部件; (4)按照设备使用手册指引进行操作; (5)注意观察设备工作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6)操作完成后,及时关闭设备,清理工作环境。

3.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1)了解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及操作流程; (2)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3)正确选用及配置消毒剂; (4)遵循消毒操作规范,保证消毒操作的安全有效; (5)消毒结束后,对器械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4.医疗器械的维护与保养 (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按照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更换备件和耗材; (3)遵守设备的保养规范,注意设备的清洁与消毒; (4)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可靠的工作状态。 5.医疗器械的非正常情况处理 (1)在设备故障、操作错误或其他非正常情况下,立即停止操作; (2)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发生的异常情况; (3)参照设备使用手册或采取其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 (4)处理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三、医疗器械操作方案的制定和管理 1.操作方案的制定 (1)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机构的操作方案;

医疗器械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 一、引言 医疗器械生产设备是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为 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以确保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本文将对医疗器械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详细介绍。 二、设备准备 1.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在使用设备之前,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无异常。如发现设备损坏或异常,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 2. 清洁设备:在操作设备之前,必须清洁设备以确保无尘、无杂质 的工作环境。 3. 校准设备: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必须按照校准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设备操作 1. 操作人员要求: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可以操作医疗器械生 产设备,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开启: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正确开启设备,确保设备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参数设置:根据生产需要,设置设备所需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设备参数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4. 操作步骤:根据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防止操作失误。 5. 安全操作:在操作设备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设备维护 1. 定期维护: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要有记录,确保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设备保养: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如更换易损件、校正传感器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报修和更换:如果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以避免影响生产进程和产品的质量。 五、设备记录 1. 操作记录:每次操作设备时,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记录详细的操作过程,如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步骤等。 2. 维护记录:维护人员应当按照维护要求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等。 3. 故障记录: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必须进行故障记录,包括故障描述、处理过程等。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为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医疗机构在使用器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清洁消毒是医疗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正确操作可以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污垢及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以下是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清洁操作 1. 准备清洁工具和物品:选用专业清洁器具,如清洁刷、清洁剂等。并区分不同清洁区域,防止器械交叉污染。 2. 器械外观检查:对器械进行外观检查,若有损坏或脏污现象,应提前报修或更换器械。 3. 清洁预处理:对器械进行粗清洁,去除表面的污垢、秽物,确保后续消毒效果更好。 4. 清洗:运用适当的清洁方法,根据不同器械特点选择适当的清洗工艺,如机械清洗、超声波清洗等。 5. 器械拆解:根据需要,将器械逐一拆解,防止盲目清洗造成较好清洗效果。 6. 清洁剂选择:选择适量的清洁剂,依据器械性质及清洗的具体要求,正确选用清洁剂。 注意事项: - 清洗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 不同器械不可混合清洗,以免发生相互损伤或交叉污染。 - 清洁过程中应仔细检查器械表面,对难以清洗的缝隙及孔隙应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清洗。

二、消毒操作 1. 消毒前备齐工具和消毒物品: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消毒剂及器械。 2. 消毒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或高温高压灭菌等。 3. 消毒剂选择:根据器械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 消毒操作: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将器械放入消毒容器中,进行适当时间的消毒处理。 5. 消毒后检查:在消毒结束后,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查,确保器械彻底消毒。 6. 消毒剂处理:对消毒剂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处理,确保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 -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 根据医疗器械的规格要求,选择相应的消毒剂,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使用过量或错误消毒剂导致的问题。 三、储存与管理 1. 器械储存:对已经完成清洁消毒的器械,应放置于整洁、干燥、通风的储存室中,避免阳光直射。 2. 器械包装:对已消毒的器械进行合理的包装,标明消毒日期、包装人员以及有效期等信息。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器械,保持器械干燥、消毒状态,确保其质量。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一、引言 医疗器械生产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确保 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减少患者使用医疗器械时的风险,制定并严 格执行医疗器械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医 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并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 二、生产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 1. 设备维护 a. 所有生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并进行相应的设备运行记录。 b. 任何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禁止使用存在质 量问题的设备。 c.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防止故障 的发生。 2. 设备操作 a.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安全 知识。 b. 在操作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c. 操作人员必须穿着符合规定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安全帽等。 d. 操作时要注意操作步骤,并遵循操作流程。 三、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1. 清洁与消毒 a. 生产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干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b. 使用专门的清洁剂进行清洁,确保无沉积物和污渍的存在。 c. 对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区域,如手术室、无菌室等,要进行定期的高温水蒸气消毒等操作。 2. 废物处理 a.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产生的废物,包括医疗器械残余物、废弃物等。 b. 废物必须按照相应的分类进行储存,并定期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置。 四、原材料的安全使用 1. 原材料的采购 a. 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质量可靠。 b. 采购时需要查验原材料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并保留相应的证明文件。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对于特定的医疗器械,还需遵守该器械的专门操作指南。 3. 操作规程 3.1 准备工作 在使用任何医疗器械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并具备正常功能; - 根据需要准备适当的消毒或清洁设备; - 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并具备充足的照明。 3.2 操作步骤

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和具体要求,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充分了解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按照操作顺序进行,确保操作的连贯性; 3. 注意操作的时机和力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操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自身的专注和谨慎。 3.3 操作安全 在操作医疗器械时,必须注重操作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安全要求: - 遵守医疗器械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则; - 确保操作前的个人卫生和手部清洁; - 在操作过程中必要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遵守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4. 维护和保养 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对其正常运行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在使用医疗器械后,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维护和保养: 1. 对器械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2. 定期检查器械的功能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3. 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使用和保养手册执行。

5. 紧急情况处理 在紧急情况下,医疗器械的正确应用可以减少患者伤害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以下是一些紧急情况处理的基本原则:- 保持冷静并迅速判断紧急情况的性质; - 按照紧急情况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 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并寻求帮助。 6. 培训和考核 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方可进行相关操作。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活动,以提高操作规程的执行力度。 7. 反馈和改进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反馈和改进机制,通过收集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完善操作规程。 8. 附录 本操作规程的附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常用医疗器械操作指南;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与范围 本规程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检验操作,确保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检验环节。 二、术语和定义 1. 医疗器械:指经过批准在医疗用途中使用的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材料、医用消耗品等。 2. 检验:指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和安全性的实质性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材料分析等。 3. 检验人员:指负责医疗器械检验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检验程序 1. 接收检验 (1)对于批量生产的医疗器械,应在入库前进行接收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2)检验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并记录检验结果。 (3)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供应商或生产部门进行处理。 2. 表观检验 (1)对医疗器械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外包装、标志、字样等。

(2)检查医疗器械的尺寸、颜色、形状等是否符合要求。 (3)记录检查结果,并与原始记录进行比对。 3. 功能测试 (1)根据医疗器械的功能,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对医疗器械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性能指标。 (3)记录测试结果,并与产品要求进行比对。 4. 材料分析 (1)对器械的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方法,判断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3)记录分析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5. 正线检验 (1)对医疗器械进行正线检验,测试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2)制定相应的正线检验方案和测试标准。 (3)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并与要求进行比对。 6. 抽样检验 (1)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医疗器械,可采用抽样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医疗器械采购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采购操作规程 1. 背景介绍 医疗器械采购是医疗机构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保证医 疗器械采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医疗器械采购操作规程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医疗器械采购的操作规程,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2. 采购需求确认 2.1 确定采购计划 首先,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医疗器械采购计划。采购计 划应包括所需器械的具体种类、数量和预算等信息,以便后续的采购 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 设立采购小组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采购小组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采购小 组成员包括经济管理人员、医疗专业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确保采 购决策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3.1 供应商资质评估 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医疗机构应对潜在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估。评 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注册资质、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只有通 过评估并满足一定要求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后续的供应商选择阶段。

3.2 供应商选择 在评估合格的供应商中,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进行选择。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供应商的价格合理性、交货期的稳定性、售后服务等因素。 4. 采购合同签订 4.1 确定合同条款 医疗机构与供应商达成采购意向后,应当依据双方的需求和约定,确定采购合同的具体条款。合同条款应涵盖货物的规格、价格、交付时间、质量要求等内容。 4.2 合同审批 采购合同应经过医疗机构内部的审批程序,包括合同的法律合规性评估、财务审批等,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3 合同签订 经过审批的采购合同应由双方代表签署。合同签署过程中,应注意确认各项条款的准确性,并保存合同的原始文件,作为后续履约的依据。 5. 采购执行与监控 5.1 采购订单执行 合同签署后,医疗机构应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明确所需器械的具体要求和交货时间等,确保采购执行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

(完整版)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操作,并保护患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所有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都应遵守以下规程。 2. 使用准备 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操作者已经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风险。 - 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并确认所需要的配件和附件是否齐全。 - 清洁医疗器械,并将其准备好以供使用。 3. 操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类型,使用者需要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3.1. 准备工作 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 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杂物阻碍操作。 - 检查医疗器械的电源,确保其正常工作。 -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医疗器械适用于该患者。 3.2. 操作步骤 按照医疗器械的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中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 -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 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记录。 4. 安全措施 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 避免使用损坏的医疗器械,如有发现损坏,请立即报告并替换。

- 遵循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保养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清醒,并注意不要疏忽导致操作失误。 - 遵循医疗器械的安全存放要求,避免存放在易燃或容易受潮 的环境中。 5. 应急措施 在意外情况下,需要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来保护患者和操作者 的安全。 - 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必要时提供急救措施。 - 配备适当的急救设备,并确保其易于获取和使用。 以上就是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的完整版。请所有使用医疗器 械的人员严格遵守以上规程,共同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一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医疗器械的介绍、操作规程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探讨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1. 医疗器械的介绍 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设备、用具、材料以及相关的软件。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例如:诊断类、治疗类、手术器械等。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守不同的规范和操作规程。 2. 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 (1)设备准备: 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必须进行设备准备工作。这包括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需要更换或清洁消毒。在准备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手册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操作流程: 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这包括正确的操作顺序、操作节奏和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操作环境: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必须保持良好的操作环境。这包 括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操作人员还必须遵守消毒 和隔离的要求,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医疗器械的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的培训: 操作医疗器械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 程序,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设备维护与检修: 医疗器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和损坏。为了 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和检修工作。 维修和检修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 (3)操作记录和报告: 操作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进行详细的操作记录和报告。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操作的日期和时间、使用的器械和设备等。 操作记录和报告是临床操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追溯和分析操作中的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至关重要。通过规范、规程和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临床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目录 1. 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1) 2. 采购操作规程 (3) 3. 验收操作规程 (5) 4. 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6) 5. 养护操作规程 (7) 6. 出库复核操作规程 (9) 7. 销售操作规程 (11) 8. 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13) 9. 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16) 10. 售后退回操作规程 (18) 11. 诊断试剂购进操作规程 (19) 12. 诊断试剂验收操作规程 (21) 13. 诊断试剂储存与出库操作规程 (22) 14. 诊断试剂销售与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24) 15. 诊断试剂运输操作规程 (26) 16. 诊断试剂销后退回操作规程 (27) 17. 不合格诊断试剂的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28)

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各机构及岗位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的作用以及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完成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2.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 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文件以及活动的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核、修订、换版、解释、培训、指导、检 查,统一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并对起草的文件进行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阅;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综合办公室负责行政文件的编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批准行政文件的执行。综合办公室负责各类文件的分发、回收及销毁工作。 5.内容: 5.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 5.1.1.质量管理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结果编 制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计划。计划的内容包含编写目的、编写要求、编写部门、编写内容、编写依据、完成进度,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各编写部门。 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按批准的文件编 制计划进行讨论、起草、修改并定稿。 5.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经质量管理部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 量负责人对修改稿进行审核。 5.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审阅结束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执行。5.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前综合办公室应编 制有效的文件清单,规定发放的数量和范围,领用人办理签收手续。 5.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回收:作废的文件,综合办公室应进行登记并回收, 防止作废的文件继续留在工作现场。 5.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督与检查:每年质量管理部通过日常的管理和 组织质量体系内审的形式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

医疗器械操作工的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工的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工的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岗位职责 1.负责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准备和提供所需的各类医疗器械。 2.负责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包括准备、安装、调试、拆卸和清洁等。 3.负责检查医疗器械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4.负责维护和保养医疗器械,确保其正常运行。 5.负责记录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故障情况等。 6.负责参与医疗器械的采购和更新工作,提出改进方案。 二、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1)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确定所需的医疗器械类型和数量。 (2)检查医疗器械的完整性和运行状态,确保无损坏和故障。 (3)清洁医疗器械,确保无污秽物和细菌。 (4)根据临床需要,安装好所需的辅助设备,如氧气瓶等。

(5)根据操作要求,将医疗器械调试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2.操作过程: (1)根据操作要求,将患者正确安置好,确保安全和舒适。 (2)根据医嘱,将所需的医疗器械连接至患者体内或外部。 (3)根据操作要求,调节医疗器械的参数,如流量、压力等。 (4)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5)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保证患者的安全。 3.操作结束: (1)在操作结束后,及时将医疗器械拆卸并打包。 (2)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细菌污染。 (3)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报修或更换。 (4)记录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故障情况等。 (5)归还医疗器械至指定位置,保管好相关工具和备品备件。 三、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的医疗器械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 1. 引言 医疗器械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为 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和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是每位 医疗器械工作者的责任。本文旨在提供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帮助保障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患者安全。 2. 前期准备 2.1 工作环境准备 在进行任何医疗器械操作之前,必须确保工作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并且没有与操作无关的杂物。 2.2 工具与设备准备 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熟悉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消毒清洁。 2.3 个人防护措施 医疗器械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医疗器械操作流程 3.1 操作前准备 3.1.1 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

在进行医疗器械操作之前,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确认患者的身份, 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1.2 患者沟通和安抚 在操作过程中,医疗器械工作者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3.1.3 工作区域准备 医疗器械工作者应将所需的医疗器械和相关工具准备齐全,并按照 操作要求摆放整齐,方便操作时的取用。 3.2 操作步骤 3.2.1 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并按 照说明书指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3.2.2 勿擅自改变参数 在操作医疗器械时,医疗器械工作者不得随意改变器械的参数设置,以免影响器械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3.2.3 观察患者反应 医疗器械工作者应全程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对那些影响患者生 命体征的医疗器械操作,如呼吸机等。 3.2.4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 一、背景介绍: 医疗器械是当代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正确使用能够提高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正确、有效使用,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常见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1. 注射器的使用操作规程: a. 确保注射器的包装完好无损,检查过期日期,确保仪器的质量。 b. 洗手并戴好手套,避免污染器械和伤害患者。 c. 使用注射器时,需要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 d. 插入针头时,需要先用棉球沾酒精擦拭注射部位,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 e. 注射药液时,需要确保速度均匀,避免快速注射引起不良反应。 2.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操作规程: a.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源、导联和电极的连接是否良好。 b. 清洁患者皮肤,将导联粘贴在指定部位上,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 c. 运行心电监护仪,并确认监护仪记录到患者的准确数据。 d. 心电监护仪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3. 呼吸机的使用操作规程:

a. 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连接、管路连接和气囊的可用性。 b. 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例如吸呼比、潮气量等。 c. 在操作呼吸机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合 适的通气支持。 d.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过滤器和管路,确保其干净和无损。 4. 输液泵的使用操作规程: a. 在使用输液泵之前,检查泵的电源、管路和输液瓶的连接是否正常。 b. 根据药物治疗的需要,设置输液泵的速度和输液量,确保输液的准确性。 c. 监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和输液速度,及时调整参数,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5. B超仪的使用操作规程: a. 准备好B超仪和相应的探头,确保其干净、整洁。 b. 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B超模式,例如横断面、纵断面等。 c. 将探头适当放置在患者身体的指定部位,保持稳定,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d. 使用B超仪时,注意避免长时间持续工作,以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辐射。 以上仅是对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操作规程做出的简要介绍,实际上每种医疗器 械都有其独特的使用规范。在医疗机构中,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是保证医疗器械正确使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运输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运输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尤其是一些高端、敏感的医疗器械,对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保护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运输安全和质量,医疗器械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下面是医疗器械运输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运输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细节。 一、运输前准备 1.包装准备:对于医疗器械的运输,首先要保证器械的安全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很容易受到振动、碰撞等外力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并对器械进行适当的补强和保护。同时,还要在包装上标明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以便于运输人员的辨认和查验。 2.运输车辆选择:对于医疗器械的运输,需要选择专门的医疗器械运输车辆。这些车辆一般都会配备特殊的固定装置和防震装置,以确保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二、运输中的操作要点 1.装载顺序:在将医疗器械装载车辆时,要根据器械的重量、尺寸和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安排装载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应该将重量较大、尺寸较大的器械放在车辆的底部或最靠近地面的位置,以确保整个货物的稳定性。 2.装卸操作:医疗器械的运输过程中,装卸操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装卸时,要注意器械的稳定和安全,并避免器械受到振动和碰撞。

同时,还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必要时应配备专业的装卸工具和个人防 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温度和湿度控制:对于一些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医疗器械,需 要在运输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控制。一般来说,医疗器械的运输温度应在规 定的范围内,并保持相对恒定。同时,还要避免运输过程中的过度湿度和 受潮等情况,以免对器械造成损害。 三、抵达目的地后的操作 1.查验和验收:医疗器械抵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查验和验收工作。 在查验时,要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并检查包装是否 完好。在验收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试用,确保其功能正常,并记 录相关信息。 2.入库操作:对于医疗器械的入库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首先 要选择适宜的储存环境,避免阳光直射、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其次要 对医疗器械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整理,并标明出入库的时间和数量等信息, 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的执行,可以保证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得到充分 的保护和安全。同时,还能够提高医疗器械的运输效率和精确度,减少运 输中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医疗器械运输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在医疗器械运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内容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内容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因此,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确保了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也降低了医疗风险,保障了患者的权益。设备准备:在操作医疗器械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检查电源连接、设备附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等。 操作步骤:根据医疗器械的类型和用途,详细说明操作步骤。包括设备的开启、关闭,附件的更换,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操作流程:对于复杂的医疗器械,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图,以便操作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维护保养:为了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确保其性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消耗品、检查设备性能等。 异常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同时,应向上级报告,并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

培训和教育:对于新员工或使用新的医疗器械的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文件管理:所有的操作规程都应妥善保存,并确保其更新和修订与设备的更新和改进保持同步。 严格遵守: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不得私自更改或省略步骤。 定期培训:医务工作者应定期接受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教育,以适应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发展。 严格执行: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及时更新:当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操作规程,确保所有医务工作者都了解最新的操作要求。 监督检查:医院管理层应定期对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其得到正确的执行。 问题反馈:医务工作者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反馈,以便对操作规程进行改进。

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 一、概述 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是为确保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合规性,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标准。遵守该规程的要求,能够提高生产操作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 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法律法规要求: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医疗器械生产的基本要求。 2. 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公认的技术标准,特别是与医疗器械生产相关的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经验总结:充分借鉴生产实践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操作规程。 4. 不断改进: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需求的变化。 三、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的内容 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准备与验证: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符合要求,对设备进行必要的验证和审核,包括设备清洁、校准和维护等。 2. 物料准备与管理: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辅料进行合理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实施物料接收、存储、标识和使用的规范流程。 3. 生产工艺控制:明确生产工艺流程,规定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确保生产操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4. 质量控制: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验、检测、验收和放行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5. 设备清洁与消毒:明确设备清洁和消毒的规程和频次,确保设备的高效工作并防止交叉污染。 6. 废品管理与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收集、处置和记录,确保废品的安全处理。 7. 记录与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使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记录,便于追溯和审核。 8. 培训与教育: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的要求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操作规程的执行和监控 为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应建立相应的执行和监控机制: 1. 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使其按照规程执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