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血压标准

儿童高血压标准

表1 儿童(≤5岁)严重高血压参考值

关于青春期高血压

青春期高血压 青春期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青春期的高血压。虽然不是常见病,但亦并不罕见。 当人在十三四岁时,其血压已开始接近成年人,如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高于1 40 90毫米汞柱,就可以认为是血压偏高,被认为青春期高血压。而引起青春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心脏也随着发育,心脏收缩力大大提高,但此时血管发育却往往落后于心脏,导致血压增高。另外,青春发育时期内分泌腺发育增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平衡,也会产生血压增高现象。同时,青少年在迎考复习等特定环境下,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失去正常调节,引起小动脉紧张性增强,外周循环阻力增加亦使血压增高。 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生多数是暂时性,平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只有在运动量过大或过度疲劳时才表现有轻微的头晕乏力等症状。过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统发育迅速趋于平衡,血压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持续好长一段时间血压继续上升,就需作进一步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降压。另外,出现血压升高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血压恢复正常。首先是要保护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盛怒、忧伤、恐惧、狂笑、争吵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血压升高;其次是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熬夜;饮食要合理科学,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鱼子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等食品,每天至少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但运动量不宜过于激烈。■ 青春期高血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收缩压(俗称高压)高而舒张压(俗称低压)不高,高压可达140-150毫米汞柱,低压不超过85-90毫米汞柱。 2、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只在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才感到一些不适,如头晕、胸闷等。正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被少年、家长、医护人员所忽视。 3、部分发生原因是与青春期神经内分泌剧烈变化,必脏发育加快,血管跟不上心脏的发育有关,过了青春期,血压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预防青春期高血压,首先,要教育少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格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进一步确诊,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其次,要实行预防高血压的一般原则,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血压波动;适当锻炼身体,多做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锻炼,如游泳、跑步等;不吸烟、不酗酒,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关膳食问题,也应注意调整。[编辑本段] 引起青春期高血压的原因 引起青春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春期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心脏也随着发育,心收缩力大大提高,但此时血管发育却往往落后于心脏,导致血压增高。另外,青春发育时期内分泌腺发育增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植物性

关注儿童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关注儿童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在1977年,NHBPEP(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儿童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近些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的儿童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均制定和更新了儿童高血压的诊疗指南。近期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其中对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等均有更新。虽然很多国家关于儿童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指南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认知仍然很差,很多国家层面关注度低。 1、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把儿童高血压的年龄范围定义为1-18岁,其中涵盖了青少年高血压部分。儿童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因为不易被发现而漏诊。严重的儿童高血压需要严格筛查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另外一项对于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显示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6.47%。美国对于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也进行了多项研究,自

1999-2012年间对美国2000余名8-17岁儿童血压监测,发现其高血压发病率1.6-3.1%左右。2016 ESH儿童高血压指南显示欧洲不同国家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在2.2%-22%不等。 2、儿童高血压的危害 近年随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发现约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有研究发现儿童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 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3、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肥胖和盐摄入过多是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儿童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父母高血压史、低出生体重、早产、睡眠不足、体力活动缺乏、精神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 4、儿童高血压的评估 2018年我国高血压指南对于3-17岁儿童将血压值在P90-P95或≥120/80 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 P95 -P99 ) + 5 mmHg为1级高血压;≥P99 + 5 mmHg为2级高血压。欧洲和加拿大指南与我国相同。

青少年为何会得高血压

青少年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有高血压,其实少数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时期,也会出现高血压的现象,称之为青春期高血压。多见于14~20岁的青少年。成年人在40岁以下的血压正常值收缩压为10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青春期以前,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青春期以后,血压随之升高,有的会出现暂时性血压偏高现象。 根据中国青少年体质研究组织于1979年按性别、年龄分组制定的关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标准如下表: 中国青少年儿童血压正常值上限(mmHg)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压血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一些专家认为与高血压家庭遗传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当外界环境及身体内的不良刺激,引起强烈而长期的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时,使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以及内分泌的改变,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全身小动脉痉挛会引起血压逐渐升高。另外,肥胖、过量吃盐和吸烟,也会引起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身体患了某些疾病之后而引起的血压升高。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是患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后引起的。 青春期高血压,一般认为是青少年性成熟期间出现的暂时现象,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它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可达140~15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不高或升高不明显。平时没有什么不适感觉,仅在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时才有头晕、胸闷等症状。 青春期高血压的形成,主要与青春期性成熟期神经和内分泌的剧烈变化有关。这一时期由于下丘脑垂体以及肾上腺、性腺、甲状腺等分泌

腺和活动都比较旺盛,促使全身各组织、器官迅速发育,此时心脏的功能也相应增强,但心血管系统的成长要比肌肉缓慢一些,这就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大提高,影响了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出现了不协调,不稳定现象,因而会使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出现一时性的血压升高现象。当植物神经调节功能逐渐稳定时,血压就会恢复正常。 因此,要预防青春期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注意劳逸结合,不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饮食,少食盐,不吸烟,不酗酒,不吃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要防止身体过于肥胖。 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运动,并控制好运动强度。 要按期检查血压,一旦发现血压高,也不要紧张,只要消除心理影响,控制饮食即可。当然还要注意积极治疗。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陈灿,陈文江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据我国最新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现患人数大约2.9亿人,而且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负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4%,估算有2.66亿高血压患者。由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还有待提升,故高血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是我国要面对的健康问题。而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正不断上升,而这部分高血压人群恰恰是我国比较忽略的一部分人群。我国1991年~2004年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由7.1%上升到了14.6%;随着超重儿童的增多和低体重出生儿存活率的增加,以及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出率的上升,其发病率必将增加,将是高血压防治的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特殊人群。 1 简介 在我国,14岁以下为儿童,14~18岁为青少年,目前国内关于儿童及青少年血压的诊断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主要是借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大量研究显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多数起源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即所谓的轨迹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仍然维持其原所在百分位数不变;原来血压在较高百分位者,经若干年后大部分人的血压仍保留在同一较高百分位的状态。此现象表明高百分位数儿童到成年可能具有较高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患者,儿童及青少年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第90百分比,要比在第50百分位的儿童多75%可能性发展为成人高血压。青少年、男性、肥胖儿、父母有高血压的子女,该现象更明显。年龄较小的高血压患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更为常见。17~18岁时血压上升比较明显,多数达到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2 危险因素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高血压病家族史、超重及肥胖、低出生体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睡眠质量差、缺乏运动、服用升压药物、吸烟及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高盐饮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长期精神紧张等也是其危险因素。国内外已经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有遗传倾向,高血压的遗传学约40%~60%。遗传因素的可能作用机制与遗传性钙离子和钠离子转运障碍、遗传性交感神经亢进、遗传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平衡失调、遗传性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另近年大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了一部分基因,证实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关于高血压家族史的研究较多,现多认为高血压家族的儿童及青少年较易出现血压升高现象,约86%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及超重的儿童及青少年较正常体重儿童更易患高血压,50%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均有超重现象。低出生体重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证实,宫内发育不良和低出生体重是成人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数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能力差、胰岛

运动对青少年高血压症干预效果分析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zhongzhou tiyu ·shaolin yu taiji 第9期 2013年9月 运动对青少年高血压症干预效果分析 张传龙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410023) 【摘 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运动匮乏,致使高血压发病 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高血压症同样也呈逐年增多态势。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能明显控制体重,减少肥胖,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青少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通过运动干预减少青少年高血压现象。 【关键词】 运动干预;青少年;高血压;原因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张传龙(1978-),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中心,高校公共体育 服务研究所骨干成员,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与学校体育学方向研究。E-mail :zhangchuanlong7758@https://www.360docs.net/doc/443638863.html, 基金项目:2010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学校体育与多元化群众服务体系的建设》(102400450336)子课题:洛阳理工学院青 年基金项目《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阶段性成果。 1青少年高血压症的界定 青少年高血压症常不易诊断,因为青少年在各生 理发育阶段血压值各不相同。1996年美国高血压研究对近60000名儿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按不同年龄、性别、体质测量分析得出青少年血压标准值,达该值第 90百分位及第95百分位一般被认为是正常高限血压及 高血压〔1〕。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NHBPEP 儿童青少 年工作组,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了身高对血压的 影响,2010年对儿童高血压作如下定义:儿童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按标准方法测量血压,正常血压normoten - sive 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 压的第90百分位<90th ;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ve,或称正常血压高值为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水平在90和 95百分位之间;高血压hypertensive 为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 百分位≥95th 或者高于120/80mmHg 。高血压分期:1期: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ovement to Teenagers'Hypertension ZHANG Chuan-long (Luoy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10012) 【Abstract 】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degree,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quality and the change of the daily behaviors,there is an upward trend of hypertension incidences caused by serious lack of exercise,so is that of teenagers.In recent years,a large number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ercise therapy,as a kind of non-drug treatment,can obviously reduce weight,control obesity,lower blood pressur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so on.By access to relevant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igh blood pressure,and then reduce adolescent hypertension phenomenon with movement intervention. 【Keywords 】 exercise intervention;teenagers;high blood pressure;cause 52

儿童高血压饮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高血压饮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呈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目前,小孩子患这种疾病的几率也非常高,主要是由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的肥胖而引起的比如说喜欢吃零食的孩子,很容易患上,儿童高血压的饮食有哪些注意的问题呢? 第一、 奶制品和零食选择有讲究。儿童喜欢吃奶制品以及零食,殊不知这也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病因,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儿童来讲,奶制品和零食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专家指出,凡是受孩子欢迎的零食,往往都含有大量添加剂,偶尔吃一点对身体健康危害不大,但长期、大量食用就会对威胁身体健康,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儿童来讲,继续吃大量零食,很容易加重病情。例如生活中常见零食:方便面、果冻、乳饮料、蜜饯、火腿肠、薯片等,这些零食不是营养单一就是毫无营养,对于正处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又会加重高血压。 第二、 水果应该控制。很多儿童都喜欢吃水果,这本是无所谓,但关键是患有高血压儿童,再吃水果的时候,就应该格外注意了专家指出,儿童高血压患者,少吃吃些水果是可以的但切忌过量,因为水果虽然含有大量维生素,但吃多了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从而引发高血压病情加重,尤其是香蕉、西瓜、葡萄、荔枝等都是高糖水果,儿童高血压患者应该少吃。 儿童高血压的饮食应该严重注意。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以至于他很难自我管制,这就要求儿童高血压患者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好在高血压的饮食,家长朋友们生活中,切记不可因为溺爱孩子,而任由孩子随意吃喝,须知很多事物容易加重高血压病情,对儿童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是非常大的。 如何解决儿童高血压呢 为了在保护孩子身体的情况下治疗高血压,儿童高血压患者应该选择没有副作用、没有后遗症的自然疗法。以自然疗法疗法为例,负氧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对人体有广谱高效的疗养保健作用的空气微粒,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副作用,且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直接被机体利用。高浓度的生态级负氧离子能够影响血液胶体和各种细胞的电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血管壁的弹力,加强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

小儿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高血压 一、诊断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该年龄、性别、身高的90%百分位以下。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在该年龄、性别、身高的90%和95%百分位之间。 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增加在该年龄、性别、身高的95%百分位以上。 国内标准学龄前儿童>120/80mmHg。 学龄儿童>130/90mmHg。 二、发病率 我国1993年全国高血压人群普查结果:患病率11.88%(成人)。小儿文献报道不一,0.6~13%。北京地区报道9.36%。 三、病因 原发性: 继发性:占80%。包括肾性(60%)、内分泌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不同发病年龄常见的引起高血压的病因: 新生儿:肾动脉或静脉血栓、肾动脉狭窄、先天性肾异常、主动脉缩窄等。 第一年:主动脉缩窄、肾血管疾病、肾实质疾病、肿瘤等。 婴儿~6岁: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原发性。 6~10岁: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原发性、主动脉缩窄、内分泌疾病。 12~18岁:原发性、肾实质疾病、内分泌疾病、主动脉缩窄。 四、血压调节 1、神经系统:中枢:延脑血管运动中枢、脑内加压区减压区、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系统肽类物质等与血压调节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使心率加快、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此外,肾血流减少,肾素分泌增加,进一步血压升高。 内分泌腺也受神经系统支配。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内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通过血管紧张素II发挥作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使水钠滞留,亦使血压升高。 3、肾脏:体内叨%的肾素来自肾脏;对水钠的调节。 4、儿茶酚胺:如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使血压升高。 5、钠摄入过多、钾摄入减少,使血压升高。 6、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PGE2、PGI2:扩血管,使肾血流增加,肾素分泌下降,减少水(钠)重吸收,使血压下降。

青少年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者:许顶立 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危险因子。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正不断上升。2004[1]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分析数据显示:与1988-1994年相比,1999-2000年美国儿童青少年血压的总体水平有所增加,收缩压(SBP)增高了1.4 mmHg,舒张压(DBP)增高了3.3mmHg;1963-2002NHANES以及其他人口调查研究中8-17岁青少年的血压数据表明[2]: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前期达10%,高血压达4%;国内相关调查也表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为0.5%~9.5 %。研究资料表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源于儿童青少年期,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是成年期EH的危险因素,也与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之间存在联系[3]。因此,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诊断、对高血压易患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在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1 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类 由于年龄、身高、体质量、种族不同,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的诊断儿童高血压的标准。目前应用的主要有以下诊断标准。 1.1 以某一固定血压值作为诊断标准 WHO高血压与冠心病专家委员会曾在1959年提出过一个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正常值上限:12岁以下为135/ 85mmHg,13岁以上为140/ 90mmHg。实用儿科学第6版指出,儿童收缩期血压高于120mmHg,舒张期血压高于80mmHg为诊断为高血压的标准。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值的确定基于人群资料,该方法诊断标准明确,应用简便。但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儿童血压随性别、年龄、地区和种族的不同有较大差异,采用一个界值作为统一标准并不合适。 1.2 以不同年龄性别组血压值的95百分位数( P95)作为诊断标准 2004美国高血压教育项目(NHBPEP)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工作组对1996年的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发布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第4次报告。该报告包括了1999~2000 NHANES的新资料(该调查增加了儿童期高血压的数据)。修订后的高血压数据表包括了对应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第50、90、95和99百分位数。由上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血压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平均SBP和(或) DBP大于等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百分位。采用百分位法,按照标准将儿童血压区分为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正常血压为SBP和DBP小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0百分位( <90th);高血压前期为平均SBP和(或) DBP水平在90和95百分位之间;高血压为平均SBP和(或) DBP大于等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百分位(≥95th),并且至少测量3次。此外,当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120/ 80 mmHg但是低于95百分位时,也被认为是高血压前期。如果经过3次3次以上测量,证实确实患有高血压,应进一步进行分期:高血压1期:95~99百分位+ 5mmHg;高血压2期:高于99百分位+ 5mmHg。白大衣高血压(WCH,white - coat hypertension) 是指患儿在诊室或者医院等医疗机构测量的血压大于95 百分位,而在医疗机构之外平均血压小于90 百分位。NHBPEP第4次报告还给出儿童血压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Z值,可用公式计算其血压均值。 4 4 u=α+∑βj(y-10)j+∑γk(Zht)k j=1 k=1 上式中y为儿童实际年龄,Zht为身高Z值,系数α1,β1…β4和γ1…γ4通过混合效应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与视力表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方便现代人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及时发现高血 压,及时治疗。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的疾病之一,作为一种“无形的杀手”,它困扰现代人的生活,为现代人制造了一系列的麻烦。所以现代人应该具有积极治疗和预防的意识。如果属于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的症状,患者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如果不是高血压患者,也应该养成预防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数据、经常性血压值的测量,达到及早发现高血压、及早治疗,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正常值的目的。 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 年龄收缩压mmHg(kPa)舒张压mmHg(kPa) 成人 90~140(12.0~18.7)60~90(8.0~12.0) 新生儿 76(10.1)34(4.5) 1~6月70~100(9.3~13.3) 30~45(4.0~6.0) 6~12月 90~105(12~14) 35~45(4.7~6.0) 1~2岁85~105(11.3~14.0)40~50(5.0~6.7) 2~7岁85~105(11.3~14.0)55~65(7.3~8.7) 7~12岁90~110(12.0~14.7) 60~75(8.0~10.0) 及时了解各年龄段血压的正常值有助于患者及早发现高血压疾病,及早治疗。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治不好的,原发性高血压就可以通过治疗恢复稳定。 什么是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什么是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说,心脏泵出血液的时候形成的血压就是收缩压,也叫高压。在血液流回心脏的过程中产生舒张压,也叫做低压。 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

儿童、青少年成高血压病高发新群体

儿童、青少年成高血压病高发新群体 *导读:疾控部门关于高血压的调查报告显示少年、儿童成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肥胖、食盐摄入过多、含糖饮料、遗传因素及吸烟喝酒均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那不是老年人的慢性病吗?”人们总是这么认为。但是,最近疾控部门关于高血压的调查报告可能会让我们对高血压患病群体有新的认识——少年、儿童成高血压病高发新群体!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 根据疾控部门报告,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 率为33.5%,25—34岁年龄组患病率上升迅速。 同时,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问题日益突出。1991年以来相关 卫生部门的6次调查结果显示,6—17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已达15%左右。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的比例大约为30%。而且儿童高血压患者中超过40%发展为成年高血压。 促使儿童、青少年成高血压病“接班人”这一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肥胖是高血压最危险因素 2013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明确提到, 导致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是肥胖,50%以上的儿童高血 压患者都伴有肥胖。肥胖儿童的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6倍。

*食盐摄入过多血压高 钠盐摄入过多使渗透压增加,细胞外液增多,令血容量增加,最后血压升高。其次高钠会引起细胞肿胀导致小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动脉硬化。而且还会引起NA-KATP酶效用增加,让细胞外的钙离子过多转移到细胞内,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增加。 *含糖饮料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最近《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研究显示:含糖饮料和高血压的发生有着必然联系。常喝含糖饮料者比不喝的人患高血压几率高出26-70%。并且,平均喝3瓶甚至更多含糖饮料的青少年比同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高出87%。同时,科研人员还讲解了这些饮料是如何增加高血压患病几率的:含糖饮料会导致体内一氧化氮的含量下降,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父母高血压,子女患病几率高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他们有的虽然平时血压不高,但在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时,血压上升的幅度会明显超过其他儿童。 *抽烟喝酒,血压更高 现在许多青少年喜欢抽烟、喝酒,而这往往也增加了高血压风险。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另外烟叶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

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随着膳食的改变及运动减少,身高和体重的过度增长使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多,但与成人相比,仍相对较低。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大部分都是原来儿童时期血压正常者,但数值往往偏高,从疾病预防的角度看,在疾病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考虑将同一年龄组儿童血压值升高作为危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 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率和风险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儿童血压和成人心血管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资料。估计美国成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率为25%,即>5千万的美国成年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而我国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率约为20%,即>2亿的成年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尽管儿童有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流行率很低,但有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起源于儿童时期。有研究提出血压的家族聚集,血压较高的儿童往往来自于那些有高血压史的家庭。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室壁、动脉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慢性高血压相一致的受损指标在20岁以前,甚至早在儿童时期就有表现。成年以前,尤其是青春期,血压升高与代谢综合征,如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相关。与血压正常的青少年相比,高血压的青少年在代谢综合征因素方面呈现显著较高的汇聚效应。在人生的前20年血压升高可能是未来总心血管风险的早期预兆征象。因此,建议在青春期或之前必须定期测量血压。 2 年龄与血压 儿童时期血压较成人低,且在20岁以前血压呈稳定而有规律地升高,直至应该达到的水平。 2.1婴儿 足月儿1日龄时平均收缩压(SBP)大约70mmHg,1个月龄时升高到大约85mmHg。1岁以内的早产儿其血压升高速度大于足月儿。在某些人群中,出生体重与成年高血压呈显著负相关。 2.2生长发育期血压变化追踪 学龄前期,血压改变开始遵循一个变化规律,即特定年龄组儿童其血压保持在特定水平。运用不同统计学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法和原血压数据进行追踪,显示(与大多数人不同)从血压分布端值组入选的个体所组成的组别血压升高较显著。关于血压追踪的数据资料尤为重要,因为它为成人高血压的早期发生提供直接证据,从而缩小了儿童和成年早期发病的差距。10岁以前位于血压百分位数分布较高组的儿童,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 3 儿童高血压危险因素

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完整版)

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完整版) 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对于儿童高血压没有一致的定义,并且在无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中不常规测量血压。那时人们认为儿童高血压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即使发现儿童血压升高,也会被认为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直到1977年,NHBPEP(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制定了第一个儿童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近年,随着多项大规模的儿童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均制定、更新儿童高血压的诊疗指南。近期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其中对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等均有更新。 青少年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青少年期是指从标志青春期开始的第一性征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到发 育成熟的大约10年的过渡期。WHO定义青少年期为12岁-19岁;大多数西方国家界定为11-12岁至21-22岁。我国把青少年期定义为11-12岁至17岁-18岁,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把儿童高血压定义为1-18岁。青少年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因为不易被发现而漏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症状轻微不易发现导致该病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很低,流行病学统计具有一定困难。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16.1% vs 12.9%)[1]。另外一项对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纳入48个研究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共29804人,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47%[2]。美国对于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也进行了多项研究。自1999-2012年间,对美国2000余名8-17岁儿童血压监测,发现其高血压发病率1.6-3.1%左右[3]。2016ESH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指南纳入了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欧洲不同国家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在2.2%-22%不等[4]。 近年随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发现约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5]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 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6]。 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肥胖和盐摄入过多是关联

儿童高血压原因待查分析

(一)高血压原因待查: 据患儿为青春期男孩,近半年来多次自测血压时有升高,电子血压监测,最高达170/110mmHg,用台式血压测血压最高达150/90mmHg,考虑本病诊断成立,分析病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继发性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分析病因如下: (1)肾性高血压 肾实质、肾血管疾病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等均可引起高血压,但肾性高血压多为血压持续性中重度升高,同时多伴肾脏原发病改变,本患儿平素体健,无浮肿、少尿、血尿,发热及尿频尿急、腰痛等相应表现,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且血压非持续升高,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能降至正常,不符合肾性高血压特点,目前没有太多依据,入院后作腹部增强CT,查肾功能,监测尿常规等协诊。 (2)内分泌疾病 A嗜铬细胞瘤 本病较多见于男性偏瘦的儿童,是发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由于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分泌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微量多巴胺,临床上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侯群。本患儿体型偏瘦,有阵发性血压升高,偶伴烦躁、心慌、头晕症状,应注意本病可能,入院后可查血儿茶酚胺浓度,留24小时尿查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浓度,作腹部增强CT协诊。 B原发性醛固酮 本病主要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所致。其临床表现有高血压症侯群,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以肌无力及周期性麻痹较常见,伴有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临床生化检查示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钾增多,血钾过低及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等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肾上腺饱满,本患儿有血压升高表现,但无肌无力及周期性麻痹,无多饮、多尿等表现,诊断依据不充分,入院后查立卧位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检测,作腹部增强CT协诊,必要时作肾上腺核素扫描协诊。 C皮质醇增多症 本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可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表现,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本患儿仅有阵发性高血压,但体型消瘦,生长发育正常,不支持本病诊断。 D甲状腺功能亢进 (3)神经系统疾病 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脑血管畸形等均可在原发病基础上伴有高血压表现,但这些疾病多伴有颅高压症状,本患儿没有发热,呕吐,及抽搐等意识改变,精神状态及一般情况可,查体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支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因患儿既往有偏头痛、视物不清病史应注意颅内占位、脑血管畸形等病变,入院后作头颅MRI、MRA协诊。 (4)心血管疾病 如主动脉缩窄、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可引起血压升高。但主动脉缩窄多表现为上下脉搏差别很大,上肢及颞部脉搏强,下肢脉弱,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上肢血压远高于下肢血压,本患儿没有上述表现,未发现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不支持此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易引起肾血管受累,表现为高血压及血尿、蛋白尿,并有相应的皮肤表现,据患儿目前仅有血压时有偏高,没有发热及皮肤改变,尿常规正常,不支持此病。患儿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入院后测四肢血压,未见异常,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

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方法和标准、血压测量要求和血压偏高筛查报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筛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343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血压 blood pressure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作用力,即流动血液的侧压。一般以毫米汞柱(1 mmHg=0.133kPa)为动脉压的单位。 注:在实际临床和研究中,常将动脉压简称为“血压”,本标准血压亦指动脉压。 3.2 正常高值血压 high normal blood pressure 判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或)舒张压(Di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0血压,且<P95血压。另一种是:收缩压≥120 mmHg(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5)和(或)舒张压≥80mmHg(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5)。 3.3 血压偏高 high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5血压。 3.4 界值点 cut-offs

用来判断某个体是否属于血压偏高或正常高值血压的“阈值”。≥阈值,判定为“是”;<阈值,判定为“否”。 4 血压评价方法和标准 4.1 年龄计算和身高组选择 4.1.1 年龄的计算 年龄以1岁为单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采用实足年龄的整数年龄。 实足年龄=调查年月日-出生年月日。 4.1.2 身高组的选择 根据附录A表A.1、表A.2所列男、女儿童青少年7岁~17岁百分位身高值,判断测量身高所处相应年龄身高百分位组。 4.2 分性别、年龄、身高筛查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界值点 7岁~17岁男、女儿童青少年分年龄、身高筛查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界值点见附录B的表B.1、表B.2。 18岁男、女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界值点参考成人标准,无需参照身高界值。 4.3 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的判断 4.3.1 正常血压 由表B.1、表B.2,7岁~17岁男、女儿童青少年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血压P90者为正常血压。 18岁男女青少年参考成人标准,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者为正常血压。 4.3.2 正常高值血压 由表B.1、表B.2,7岁~17岁男、女儿童青少年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血压P90且<P95者为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血压P95者也为正常高值血压。 18岁男女青少年参考成人标准,收缩压≥120 mmHg且<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 且<89 mmHg者为正常高值血压。 4.3.3 血压偏高 由表B.1、表B.2,7岁~17岁男、女儿童青少年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血压P95者为血压偏高。 18岁男女青少年参考成人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为血压偏高。 4.3.4 高血压 如某次检测血压等于或大于血压偏高界值点(P95),需在非同日进行3次及以上测量,且每次检测血压均≥血压偏高界值点(P95),测量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2周,持续增高者确定为高血压。

2018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解读:成人儿童高血压的诊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

2018成人/儿童高血压的诊断、风险评估、 预防和治疗 Hypertension Canada's 2018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解读:2018 加拿大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加拿大,约2% 的儿童和青少年、7% 的妊娠女性、25% 的成人受其影响。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既往称为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每年更新。 2018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与2017年相比有哪些新变化?根据2017年全球循证医学证据和加拿大的特点,2018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仅在较小的部分进行了修改。重要的修订要点包括高血压的诊断评估以及随访部分、总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以及心力衰竭的治疗等四部分。 本文是对上述指南翻译、解读、要点总结,以期同行更快领会共识意见。 前言/ PREFACE

目录 / CONTENTS 成人高血压的 诊断 成人高血压的 风险评估 成人高血压的 预防 成人高血压的 治疗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

1.1正确测量血压 上肢增粗的患者,特别在是体质指数(BMI )> 35 kg/m2 的肥胖患者中,准确测量血压是非常困难的。在此类患者中,袖带气囊过小或过窄,可导致血压值假性升高。 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袖带。

(1)成年患者的每次随访,均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准确的血压测量,以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及评估降压治疗效果(D 级)。 (2)诊断高血压推荐采用标准化的检测技术和经过验证的血压测量设备 [ 自动化诊室血压(AOBP)测量、非AOBP 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 ](D级)。使用经验证的电子(示波法)上臂血压计测量血压(C 级)。 (3)在具有大的上臂围而不能使用标准上臂血压测量方法的患者中,经过验证的腕式血压计(使用时上臂和手腕放置在心脏水平)可用于评估血压(D 级,新建议)。

儿童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漏诊和确诊 高血压相对来说是一种没有什么症状的疾病,头疼、视力改变、头晕、气短或疲劳等症状,都是在高血压很严重时才可能表现出来的。 今年8月22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很多这类孩子的高血压因为没有检出,所以非常危险。 在童年阶段,血压是随着年龄而增加的。血压的正常范围,在成年人有一套确定的标准,告诉人们什么是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正常血压和低血压。而诊断儿童高血压是困难的,因为血压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身高、年龄、性别。医生还要考虑孩子的家族历史(因高血压的遗传可能性为50%),而出生低体重和孩子是否超重也都是危险因素。 通过询问医生和定期检查孩子的血压以及身高和体重,家长也能帮助提高诊断的速度。相比美国成年人高血压26%的比例,美国儿童、青少年总的的高血压发病率估计在2%~5%之间,大约有150万年轻人并不知道他们患上了高血压。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儿科研究所建议,从3岁甚至从低出生体重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产后比一般人住院时间长的更低龄婴儿开始筛查儿童高血压。 当诊断儿童高血压时,医生总是把他们的检测结果与儿童的同龄人比较,再考虑儿童的性别、年龄和身高,根据这些情况,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工作组推出了帮助定义高血压的如下规范: 通常,孩子血压的读数取决于性别、年龄和身高。孩子的血压随着孩子的生长而增加,但身高和体重与血压的平均数也有关,因此单独凭年龄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正常血压水平,还要考虑孩子的性别和身高,这样才能防止误诊比同龄人高的孩子和漏诊比同龄人矮的孩子的高血压。 因为任何高血压的诊断都是根据多次血压的计量结果而作出的。在进行医疗体检的时候,孩子的典型反应有激动、害怕和哭泣,这些都会使血压读数明显升高。所以需要多次检查以及在家监测血压来帮助确诊。 当人们到医院做检查的时候,血压会普遍升高,这种情况叫做白大褂高血压。很多病人,无论年长或年幼,都会因周围环境变得神经质。这种焦虑可能引起暂时的高血压,从而引起误诊。为了降低误诊的风险,血压应多测量几次。 预防和治疗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对儿童的治疗方法可能就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血压偏高者,除非有明显的高血压和器官损害,一般不使用处方药物治疗,典型的治疗都是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当儿童高血压是由于单独的继发原因引起时,就该抓住主要病因对症治疗。改变一切可以更改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所帮助。比如孩子可以吃更健康的低盐饮食并加强锻炼,这样即便孩子出生在有高血压的家族里,也不容易患高血压。 与成人一样,有些孩子也很难改变生活方式,尽管这种改变也使得他们的血压降低。这就需要孩子的全家一起改变。但对于少数孩子,即使成功地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的血压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控制。这些孩子需要服药来控制高血压,尤其是对于有糖尿病、心脏病和肾炎等其他疾病,或有严重高血压,以及有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等一些病征的孩子,需要尽快进行药物治疗。 人们对高血压药物治疗在儿童生长发育上的长期效果所知甚少,有一些研究支持这些药物在儿童期的安全性。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有可能显现出包括口干、头晕和液体潴留在内的不同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