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西结合中医诊断学:经络辩证2014-08-16考试题

青海省中西结合中医诊断学:经络辩证2014-08-16考试题
青海省中西结合中医诊断学:经络辩证2014-08-16考试题

青海省中西结合中医诊断学:经络辩证2014-08-16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患者平素性急易怒,时有胁胀,近日胁胀加重,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候是()

A.脾气虚

B.脾阳虚

C.脾肾阳虚

D.肝脾不调

E.肝胃不和

2、某女,21岁。持续发热10天,面部出现水肿性皮损,膝关节疼痛,下肢水肿。ESR70mm/h,Hb75g/L,网织红细胞0.10(10%),Coombs试验(+),血小板4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8~12/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B.风湿热C.自身免疫性溶血D.急性肾小球肾炎E.系统性红斑狼疮

3、下列除哪项外,其他均属于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的并发症

A.尿潴留

B.呼吸抑制

C.颅神经麻痹

D.马尾丛综合征

E.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4、治疗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者,应选用

A.干姜B.花椒C.吴茱萸D.高良姜E.小茴香

5、女性,28岁,已婚。产前检查胎背位于母体腹部右侧,胎心位于右上腹,宫底可触及浮球物。诊断其胎位为

A.ROP(枕右后) B.RSP(骶右后) C.RSA(骶右前) D.LSA(骶左前) E.ROT(枕右横)

6、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表现是

A.纯运动性卒中

B.构言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C.纯感觉性卒中

D.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E.以上均不是

7、关于臀位,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产妇于第一产程期间不宜灌肠B.骶右前位时,胎臀的粗隆间经衔接于骨盆入口左斜径上C.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率并不增多D.胎臀已进入盆腔,排出胎便是胎儿窘迫的征象E.以上都不正确

8、某男,外伤后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急救时人工呼吸吹气量一般是

A.不少于600ml B.不少于1000ml C.不超过1000ml D.不超过800ml E.不少于800ml

9、真武汤与五苓散共有的药物是

A.茯苓、桂枝B.茯苓、白术C.桂枝、芍药D.泽泻、生姜E.茯

苓、猪苓

10、尿路感染初发者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B.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链霉素D.氯霉素E.四环素

11、当归四逆汤的组成中含有

A.当归、通草B.当归、红花C.川芎、熟地D.熟地、桂枝E.桂枝、川芎

12、下列关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经皮肤侵入的中毒者,用热水清洗B.及早、足量、反复注射阿托品C.经口中毒者,抽出胃液和毒物,并立即洗胃D.发现中毒时,立即将患者移出有毒场所E.经口中毒时,可用硫酸镁导泻

13、下列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睾酮浓度增高B.雌二醇正常或稍增高C.LH/FSH≥1.5~2 D.空腹胰岛素增高E.类固醇正常或轻度增高

14、患者,女,45岁。因火灾中被烧伤左头面颈部,局部红肿疼痛,可见大水疱。其烧伤程度为

A.浅二度99% B.浅二度18% C.浅二度4.5% D.一度27% E.深二度10%

15、中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部位和脏器是

A.病变部位在脑髓,发病脏腑为心、肺、脾、肾,肾为根本

B.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肾为根本

C.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肝为根本

D.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肺、肝、脾、肾,肾为根本

E.病变部位在脑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肾为根本

16、汗证的主要治法是

A.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B.益气固表,补心养血,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C.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心养血,化湿和营

D.益气建中,调和营卫,补心养血,滋阴降火

E.益气建中,补心养血,滋阴降火,清化湿热

17、下列哪个部位的脑梗塞常不能在CT上显示出来

A.脑干病灶

B.额叶病灶

C.基底节区病灶

D.小脑病灶

E.颞叶病灶

18、以下属痫病表现的是____

A.精神痴呆,喃喃自语B.突然昏倒,口吐涎沫C.疯狂怒骂,打人毁物D.精神不振,健忘嗜睡E.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19、功能生津止渴的药是____

A.紫草B.牡丹皮C.赤芍D.生地黄E.金银花

20、月经后子宫内膜的增生起于____

A.子宫肌层B.致密层C.功能层D.海绵层E.基底层21、小柴胡汤的君药是

A.柴胡B.黄芩C.柴胡、黄芩D.柴胡、人参E.柴胡、芍药

22、可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时间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麻黄碱E.多巴胺

2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X线检查,心影表现为

A.梨形心

B.烧瓶心

C.球形心

D.靴形心

E.普大心

24、血胸中量积血时,出血量一般是

A.0.5~1L B.1~1.5L C.1.5L以上D.1L以上E.0.5L以下25、患者,男,40岁。素有高血压病史,现眩晕耳鸣,面红头胀,腰膝瘦软,失眠多梦,时有遗精或性欲亢进,舌红,脉沉弦细。其病机是

A.阴虚内热

B.阴损及阳

C.阴虚阳亢

D.阳损及阴

E.阴虚火旺

26、风湿热湿热阻络证的治疗方药宜选用

A.宣痹汤加减B.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C.大秦艽汤加减D.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E.补阳还五汤加减

27、偏头痛最常见的先兆是

A.视觉症状

B.偏身麻木

C.轻度偏瘫

D.言语障碍

E.幻听

28、属转化关系为____

A.真寒假热B.上热下寒C.真实假虚D.因虚致实E.里虚寒证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首选用于治疗黄疸热重于湿证的方剂是

A.茵陈蒿汤B.黄连解毒汤C.安宫牛黄丸D.甘露消毒丹E.膈下逐瘀汤

2、某男,35岁。广州人,2003年2月5日急性起病,持续高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无痰,胸闷、气短5天。就诊时查体:体温40.2℃,听诊呼吸音减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起病前曾与SARS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此患者的处理错误的是

A.门诊治疗B.退热C.上报传染病卡D.尚缺少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E.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

3、患者,女,38岁,近日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上肢时感发

热,舌质紫暗,脉涩,治疗方法为

A.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B.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C.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D.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E.行气开郁,理气畅中

4、患者产后3天,突发寒战高热,腰痛,尿急、尿痛,舌红苔薄黄。检查:体温39.5℃,肾区叩击痛,血象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86,尿白细胞31个/高倍视野。其诊断是

A.肾结核B.急性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败血症E。急性膀胱炎

5、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黄散

C.泻心汤

D.清热泻脾散

E.导赤散

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栓塞,最常见于____

A.二尖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B.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C.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力衰竭D.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7、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呼吸衰竭

A.外周性发绀B.PaO280mmHg C.pH 7.45 D.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E.PaCO245mmHg

8、患者,男,40岁。癫痫病史多年。今因癫痫持续状态被送入医院。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口服苯巴比妥B.口服苯妥英钠C.门服丙戊酸钠D.静脉注射安定E.肌内注射氯丙嗪

9、强心苷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

A.失眠B.心室颤动C.黄视D.惊厥E.腹泻

10、此病例治则为

A.温补肾阳

B.补中益气

C.健脾益肾

D.补虚固涩

E.清热利湿

11、”传导之官”是指

A.胃B.大肠C.小肠D.三焦E.膀胱

12、某女,57岁。患喘证20余年,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形瘦,喘则畏寒肢冷,舌红少苔,脉细。治疗应首选

A.左归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加减D.玉屏风散E.以上都不是

13、舌苔脱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者称为

A.花剥苔B.地图舌C.镜面舌D.光滑舌E.类剥苔

14、体温持续39~40℃以上,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称之为

A.弛张热

B.稽留热

C.回归热

D.间歇热

E.波状热

15、延长局麻药局麻作用时间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麻黄碱E.多巴胺

16、治疗新生儿湿热胎黄的首选方剂是

A.茵陈蒿汤B.茵陈理中汤C.血府逐瘀汤D.茵陈四苓汤E.龙胆泻肝汤

17、不符合急性左心衰治疗原则的是

A.减少循环血量B.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入,保证气体交换C.增加左室心搏量D.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E.降低左房压和(或)左室充盈压

18、暖肝煎中配伍当归的用意是__

A.下气止逆

B.养血补肝

C.化瘀生新

D.养血润燥

E.补血和营

19、具有消肿、软坚作用的药物是

A.芦荟B.芫花C.大黄D.牵牛子E.芒硝

20、李某,男,腹痛时作,喜温喜按,大便溏薄,神疲怯寒,得食痛减,其治法是

A.温中散寒,健脾益气B.健脾益气,温补肾阳C.温中降逆,和里缓急D.温中补虚,和里缓急E.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21、小儿肺炎的分类方法,下列错误的是

A.按病理形态学分类B.按病因分类C.按年龄阶段分类D.按病情分类E.按病程分类

22、患儿,5个月。急性腹泻,频繁呕吐2天,检查头颅,可能发现的体征是A.囟门逾期不闭B.囟门凹陷C.囟门高凸D.囟门宽大,头缝开解E.囟门早闭

23、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对症治疗的关键是

A.退热、止惊B.脱水降低颅内压C.补充血容量D.吸氧E.使用糖皮质激素

24、某男,73岁。睡眠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憋醒后坐起喘气,咯粉红色泡沫痰。应首先考虑的是

A.支气管哮喘B.气胸C.呼吸性酸中毒D.急性左心衰E.胸腔积液

25、若考虑术前行肾动脉栓塞,其主要目的是

A.使肿瘤缩小

B.防止术中肿瘤扩散

C.减少术中出血

D.减轻术中粘连

E.防止肿瘤术后复发

26、风湿热湿热阻络证的治疗方药宜选用

A.宣痹汤加减B.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C.大秦艽汤加减D.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E.补阳还五汤加减

27、偏头痛最常见的先兆是

A.视觉症状

B.偏身麻木

C.轻度偏瘫

D.言语障碍

E.幻听

28、属转化关系为____

A.真寒假热B.上热下寒C.真实假虚D.因虚致实E.里虚寒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1.十二经脉病

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二、单项选择题 16、D17、D18、C19、C 20、A21、B22、B23、B24、C25、C26、C27、C 28、B29、D 30、C31、B32、A33、C34、C35、B 36、C37、B 三、多项选择题 38、B、C、D39、A、B、C、D 40、A、B、C、E 41、A、B、D、E 42、B、 C、D、E43、A、B、D、E 44、A、C、E45、A、B、C、D 46、A、B、C、D、E 47、A、B、C、D 48、 A、B、C、D 49、A、B、D、E 四、填空题 50、寒;痛;瘀;惊风51、血虚;热盛伤津;阴精耗损52、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53、里;热;热重;热结54、五心烦热(或骨蒸发热);身热不扬55、湿邪困阻气机;瘀血 56、胃火亢盛,腐熟太过;胃阴不足,虚火内扰57、虚;寒 五、问答题 58、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无苔的,称剥落苔。全舌之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镜面舌。剥落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胃阴枯涸,不能上潮至口所致。 59、细脉:脉象;细直而软,应指形如蛛丝,沉取不绝。主病:诸虚劳损,湿病。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主病:肝病、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大专中医诊断学考试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哪项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A审证求因B司外揣内C四诊合参D治病求本E脏腑经络 2.得神的表现提示: A精充气足神旺,属无病或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 D邪气亢盛,功能障碍 E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3.鉴别假神与重病病情好转的最主要依据是: A本已失神,忽然神识转清 B两目晦暗,忽然目光转亮 C本已不能食,忽然欲进饮食 D久不能言,忽然言语不休E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符合 4.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 A癫病B狂病 C痫病 D脏躁 E卑 5.病人面黄虚浮,多属: A气虚 B血虚 C脾虚D脾虚湿蕴 E肝胆湿热 6.满面通红多见于何证? A实热证 B阴虚证 C湿热 D戴阳证 E气虚发热 7.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E两颧发红

8.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A气虚 B血虚 C津亏D肾虚或血热 E脾胃虚弱 9.小儿发结如穗,多属: A精血亏虚 B血虚受风 C肾气不足 D因禀赋所致 E疳积病 10.瞳孔散大可见于下列哪项病证?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D伤津或气血不足 11.病人胃气虚衰,可出现: A鼻端色白 B鼻端色赤 C鼻端色青 D鼻端微黄明润 E鼻端枯槁晦暗 12.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为: A瘿瘤 B瘰疬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13.皮肤生椭圆形小水疱,晶莹明亮,顶满无脐,浆液稀薄,分批出现,大小不等,诊为: A天花 B水痘C白 D湿疹 E热气疮 14.下列哪不属于疹的特点? A色红 B点小如粟 C高出皮肤 D抚之碍手 E压之不褪色15.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 A寒痰 B湿痰 C燥痰 D热痰 E肺痈 16.咯吐腥臭脓血痰者,多属: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 E肺痈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经络辩证

第四节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就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就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就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就是疾病发生与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就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胁下,少腹、肩背,便就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就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病证论述较为简略,就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特别就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与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就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就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就是与经脉特性与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就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病可就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

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备考:经络辨证之奇经八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中医诊断学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带着大家复习经络辨证的内容。奇经八脉病证: 奇经八脉,除其本经循行与体内外器官相连属外,还通过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发生间接联系,尤其是冲、任、督、带四脉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密切关系。 1.督脉病证 [临床表现]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风痫。 [证候分析]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故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风气循风府而上入脑,督脉为风气所干,出现大人痢疾,小儿风痫。 2.任脉病证 [临床表现]男子为疝气,女子为带下瘕聚。 [证候分析]任脉因主身前之阴,阴凝寒滞,气结于下,男子则内结为疝气,女子则郁滞为瘕聚。 3.冲脉病证 [临床表现]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咳、唾,气逆而里急。 [证候分析]冲脉失调,气机不利,与足阳明之气相并而上逆,循经而出现上述之证。 4.带脉病证 [临床表现]腹胀满,绕脐腰脊痛,冲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女子赤白带下。 [证候分析]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约束诸脉,带脉为病,多见妇人,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面下注则赤白带下。中气不足则腹胀满,经气不利则绕脐腰脊痛。 5.阳维阴维病证 [临床表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怏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证候分析]阳维以维系诸阳经,阴维以维系诺田经。阳维起于诸阳会,由外踝上行于卫分,卫为气,气居表,故病则苦寒热而为表证。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上行于营分,营为血,血属心,故病则苦心痛而为里证。阳维与阴维互不维系则阳气耗散而怏怏失志。阴液消亡则萎软无力,则溶溶不能自收持。 6.阳阴病证 [临床表现]阳为病,阴缓而阳急;阴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则狂走,目不眜,阴急则阳厥。 [证候分析]阳与阴均起足跟,前者循行于下肢外侧,后者循行于下肢内侧,有维持肢体动作捷的作用。一侧患病则孪缩拘急;另侧则弛缓。所以,阳为病,阴缓而阳急;阴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者,阳气偏盛,阳盛则目不眜而狂走,阴急者,阴寒偏盛,寒盛则下肢厥冷。 经脉主病歌: 1.任脉病证 任脉男子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见, 脉别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尾翳缘。 2.督脉病证 督脉少腹冲心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实则脊强而反折,虚则头重高摇巅,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可以确定为表证?(C ) A 脉浮 B 舌红苔薄 C 恶寒发热 D 头身疼痛 E 鼻塞流涕 2、脉象特征具有轻举可得的脉为( C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3、既主疼痛又主食积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4、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 D )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 5、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C )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6、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7、气虚的面色多为:(B )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 8、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C )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10、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11、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 D ) A、气虚发热B、阴虚发热C、血虚发热D、湿温潮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C )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 13、八纲辨证是:( B )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14、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15、表证的恶寒是由于:( B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 16、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 D ) 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 17、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 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 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 18、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 A ) 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 19、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 D ) 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 2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D ) 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 21、脉象特征具有重按可得的脉为( D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22、主实寒证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D )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4、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5、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 B )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 26、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C )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27、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 B )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 28、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 2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 C )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 30、下列除__以外,均属喘证表现:( B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page one)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 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 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 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 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 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 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 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 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 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 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 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 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 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 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 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 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 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

经络辩证

第四节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胁下,少腹、肩背,便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病证论述较为简略,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病可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

中医诊断学分章题库(答案在后面)

绪论问诊部分试题 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A望色B诊舌C切脉D诊病E嗅气味 2.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难经》B《脉经》C《中藏经》D《脉神章》E《濒湖脉学》 3.《察病指南》是诊法专著,其作者是:() A李中梓B李东垣C施发D陈言E杜清碧 4.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A《伤寒舌鉴》B《观舌心法》C《伤寒金镜录》 D《察舌辨证新法》E《彩图辨舌指南》 5.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A汉代B隋代C宋代D元代E明代 6.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E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7.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诸病源候论》 D《内经》E《察病指南》 8.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 A《舌鉴》B《彩图辨舌指南》C《点点金》D《伤寒金镜录》E《望诊遵经》 9.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A 《内经》 B 《景岳全书·传忠录》 C 《难经》D《伤寒杂病论》

E《医学心悟》 10.《脉经》的作者是:() A 张仲景 B 叶天士 C 王叔和 D 巢元方E孙思邈 11.林之翰所著的四诊专著是:() A 《四诊抉微》 B 《四诊心法要诀》 C 《四诊韵语》 D 《四诊法》E《察病指南》 12.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吴鞠通 D 汪宏E吴又可 13.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张介宾 D 汪宏E淳于意 14.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并做早期记载的是 A《伤寒杂病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诸病源候论》 D《肘后备急方》E《察病指南》 15.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A 李东垣 B 危亦林 C 吴鞠通 D 汪宏E张仲景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A姓名B性别C年龄D职业E主诉 17.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现在症状的内容:() A发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接种疫苗情况E现在症状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A生活经历B精神情志C饮食嗜好D素体健康状况E起居 19.《难经》说问而知之谓之:() A神B圣C巧D工E能 20.婚姻生育情况属于问诊中:()

中医诊断学1 (2)模拟题

[模拟] 中医诊断学1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数脉类应除外 A.数脉 B.促脉 C.疾脉 D.动脉 E.洪脉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燥咳的特点为 A.咳声紧闷 B.咳声清脆 C.咳声重浊 D.咳声低微 E.咳声如犬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噫"是指 A.嗳气 B.太息 C.呕吐 D.喷嚏 E.呃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阴虚的典型舌脉为

A.舌红少苔,脉细数 B.舌红,脉数 C.舌红绛,脉洪大 D.舌淡,脉弱 E.舌红,脉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5题: 小便余沥不尽多属 A.膀胱湿热 B.肾不纳气 C.肾气不固 D.肾精不足 E.小肠实热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者为 A.中风后遗症 B.痫证 C.痹证 D.痿证 E.瘫痪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A.脾胃湿热 B.胃阴不足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E.湿邪困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为 A.虫积 B.肠痈 C.肠中有宿粪 D.?Y积 E.痞满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以下脉象中不主实证者为 A.紧脉 B.革脉 C.结脉 D.弦脉 E.滑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0题: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有无 B.苔色的黄白 C.舌苔的有根无根 D.舌苔的厚薄 E.舌苔的润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1题: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 A.湿痰 B.寒痰 C.热痰 D.燥痰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 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 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 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 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 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 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 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20小题,每题1分,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发热B.恶寒C.苔薄D.脉浮 【答案】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恶风B.恶寒C.寒战 D.畏寒【答案】D 3.xx淋漓见于() A.气虚证B.阳虚证C.亡阳证D.亡阴证 【答案】C 4.饥不欲食见于() 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胃气虚证D.胃阴虚证 【答案】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舌色淡红B.舌质娇嫩C.舌体柔软D.舌苔藻白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证之表里B.证之寒热C.证之虚实D.证之真假 【答案】B

7.舌苔有根无根主要辨别() A.正邪盛衰B.气血盛衰C.胃气存亡D.津液存亡【答案】C 8.下列xx并非细软并见() A.濡脉B.弱脉C.微脉D.虚脉 【答案】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脉形B.力度C.脉律D.脉率 【答案】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脉位B.脉形C.力度D.脉率 【答案】A 11.xx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湿热内蕴B.邪热结聚C.真寒假热D.真热假寒【答案】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A.心悸B.失眠C.心烦D.脉细 【答案】CB 共 【答案】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A.呃逆B.嗳气C.太息D.呕吐 【答案】C 14.下列何项不是气滞证的表现() A.头部胀痛B.胸胁胀痛C.乳房胀痛D.少腹胀痛 【答案】A 15.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 A.心气虚B.心血虚C.心阴虚D.心阳虚 【答案】B 16.手足震颤与下列何项有关() A.阴虚动风证B.血虚生风证C.肝阳化风证D.热极生风证【答案】B 17.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证的表现() A.尿频遗尿B.腰膝酸软C.呼多吸少D.滑精早泄 【答案】C 18.耳聋与下列何项无关() A.肾精不足B.肾气不固C.肝火炽盛D.肝火犯肺 【答案】D 19.发育不良与下列何项有关() A.肾阴虚B.肾阳虚C.肾精虚D.肾气虚 【答案】C 20.牙龈肿痛见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