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731-2005起动机技术标准

QCT731-2005起动机技术标准
QCT731-2005起动机技术标准

QC/T 731-2005 (2005-02-14 发布,2005-07-0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对QC/T 29064-1992 进行的修订。

此次修订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与QC/T29064—199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由-400℃~95℃修订为-400℃~105℃,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由-4.00℃~95℃修订为-300℃~105℃(1992 版

为4.2.1;本版为4.5.1)。

——为了保护环境,规定起动机所有材料不含石棉和金属镉(本版为4.2)。

——增加了螺纹紧固件拧紧检验力矩要求,并作为出厂检验项目(本版为4.9)。

——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增加了严酷度,扫频范围由25Hz~200Hz 修订为10Hz~500Hz,加速度由110m/s2 修订为250m/s2(1992 版为4.9;本版为4.11)。

——取消了低温试验,其低温性能在温度冲击试验中或低温去磁试验中检验(1992 版为4.10)。

——取消了交变湿热试验,增加了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1992 版为4.13;本版为4.14)。——盐雾试验增加了严酷度,由16h 修订为96h(1992 版为4.14;本版为4.15)。——增加了低温去磁试验(本版为4.18)。

——增加了起动机噪声试验(本版为4.19)。

——增加了空载耐久性试验,以强化对起动机机械性能的检验(本版为4.20)。

——增加了制动耐久性试验,以严格考核起动机耐热及冲击能力(本版为4.22)。

——台架耐久性试验增加了严酷度,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寿命由30 000 次修订为35000 次,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寿命由15 000 次修订为20000 次(本版为4.21)。

——调整了电磁开关性能要求(1992 版为4.18;本版为4.23)。

——增加了用户验收规则(本版为6.3)。

——增加了型式试验样品数量,分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9 台样品分3 组改为12 台样品分4 组(1992 版为6.2;本版为6.2);

——取消了1992 版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A 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参考值已被本标准吸收,

附录B 开箱合格率的计算以及附录C 当年返修率的计算均已过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29064-1992。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跃进、陈国军。

QC/T 731-2005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

Automotive starign motor specific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起动机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起动机(以下简称起动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4942.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1P 代码)

GB/ 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dt ISO

2859-1:1999)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277 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死起动starting with no ignition or fuel

点火电路断开(柴油机为油门关闭)时起动发动机。

3.2

活起动starting with ignition or fuel

点火电路闭合(柴油机为油门接通)时起动发动机。

3.3

超越overrunning

起动机接通电源起动发动机时,单向离合器的驱动齿轮转速大于单向离合器导向筒转速时所处的状态。

4 要求

4.1 一般规定

起动机应符合本标准及QC/T 413-2002 有关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4.2 材料

起动机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材料标准及顾客要求,所有材料不含石棉和金属镉。4.3 单、双线制

起动机一般采用单线制,特殊需要时,可以采用双线制。

4.4 旋转方向

起动机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视,并在起动机适当部位用箭头永久标记。

4.5 工作条件

起动机应能在下列条件下起动发动机:

4.5.1 环境温度: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40℃~105℃;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30℃~105℃。4.5.2 相对湿度不大于96%。

4.6 额定工作时间

起动机为短时工作制,额定工作时间为30s,经额定工作时间试验,在室温下存放2h 后,测定空载及负载性能参数,应符合4.7.1、4.7.2、4.23.1 规定。

4.7 性能参数

起动机性能参数按产品技术条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4.7.1 空载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

4.7.2 负载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转矩)。

4.7.3 额定功率及功率特性曲线。

4.7.4 制动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矩)。

注:4.7.4 对永磁起动机不做要求。

4.8 外形及安装尺寸

起动机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

4.9 外观及紧固件拧紧力矩

起动机表面应无磕碰、损伤,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本标准推荐采用表1。

4.10 防护等级

起动机防护等级为GB/T4942.1 规定的IPX4。经防护等级试验后,其性能应符合4.7.1、

4.7.2、

4.7.4、4.23.1 规定。

4.11 耐振动性能

起动机耐振动性能应符合QC/T413-2002 中3.12 规定。试验后,零部件应无开裂、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性能应符合4.7.1、4.7.2 规定。

4.12 耐高温性能

起动机耐高温性能应符合QC/T413-2002 中3.10.2 规定,上限贮存温度为130℃。试验结束后室温下存放2h,性能应符合4.7.1、4.7.2 规定。

4.13 耐温度冲击性能

起动机应经受5 个循环共计20h 的温度冲击试验。试验结束后室温下存放2h,应符合4.7.1、4.7.2、4.7.4、4.23.1 规定。

4.14 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

起动机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应符合QC/T413—2002 中3.11 规定(起动机不工作)。试验结束后,室温下存放2h,性能应符合4.7.1、4.7.2、4.7.4、4.23.1 规定。4.15 耐盐雾性能

起动机应经受96h 的盐雾试验。试验后,机械连接处无松动;按4.7.1 进行空载试验,无异常噪声;按4.7.3 要求,允许功率损失最大为10%。

4.16 绝缘耐压性能

起动机互不连接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能耐受501h 实际正弦波形550V 电压、历时60s 的试验,绝缘不击穿。在大批连续生产时,允许以660V 电压、历时2s 的试验代替。

4.17 超速性能

起动机应能承受比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空载转速高20%、历时20s 的超速试验而无损伤;试验后应符合4.7.1、4.7.2 规定。

4.18 耐低温去磁性能

永磁起动机应承受低温去磁试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7.1、4.7.2 规定。

4.19 噪声

4.19.1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不大于93dB。

4.19.2 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不大于95dB。

4.20 空载耐久性

起动机应承受6000 次空载耐久性试验。试验后零件应无开裂、破损,起动机功率特性允许比初始值下降10%。

4.21 台架耐久性

4.21.1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应能起动发动机35000 次。

4.21.2 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应能起动发动机20000 次。

4.21.3 经台架耐久性试验后,起动机功率特性允许比初始值下降15%或在QC/T

413-2002 中3.1.2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起动发动机。

4.22 制动耐久性

起动机应承受600 次制动耐久性试验。试验后,单向离合器无破损,电枢轴、输出轴、其他齿轮均无破损或变形。

4.23 电磁开关性能

4.23.1 在QC/T413-2002 中3.1.2 规定条件下,起动机电磁开关闭合电压、释放电压应符合表2 规定。

表2 电磁开关闭合电压、释放电压

4.23.2 在环境温度为105℃时,电磁开关闭合电压应符合表3 规定。

表3 105℃时电磁开关闭合电压

4.23.3 电磁开关应具有断电能力。

4.23.4 电磁开关主触点接触电阻不大于1mΩ。

4.24 单向离合器性能

4.24.1 单向离合器在拨叉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应在输出轴上顺利滑移到啮合位置和返回原位。

4.24.2 单向离合器超越试验3 次后应能可靠工作。

5 试验方法

5.1 通用试验条件

按QC/T413-2002 中4.1 规定。

5.2 额定工作时间试验

在专用试验台上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功率点时电压与转矩连续运转30s。

5.3 空载性能参数、负载性能参数及制动性能参数试验

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线路按图1。其中电源为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蓄电池或模拟电源,从电源

到起动机的连接导线电阻不大于1m。

图1 起动机试验接线图

空载性能参数应在起动机运转3s 后测量,负载性能参数、制动性能参数应在2s~5s 内完成。

5.4 额定功率试验

按QC/T 277 进行。

5.5 外形及安装尺寸检查

外形尺寸、安装尺寸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或用精度不低于0.02mm 的卡尺及专用量具检查。

5.6 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试验

用扭力扳手检查。

5.7 防护等级试验

用专用密封件将起动机驱动端密封,并通过胶管与外界空气保持压力平衡,然后按QC/T 413-2002 中

4.6.2 进行检验。

5.8 振动试验

按QC/T 413-2002 中4.12 进行,检测点为试验夹具与试验台的结合处。

5.9 高温试验

按QC/T413-2002 中4.10.2 进行。

5.10 盐雾试验

按QC/T 413-2002 中4.13 进行。

5.11 温度冲击试验

按下列条件进行:

温度变换的次数:5

下限试验温度:-40℃

上限试验温度:130℃

每个试验温度下存放时间:2h

存储转换时间:≤10s

5.12 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

按QC/T413-2002 中4.11 进行,起动机不工作。

5.13 绝缘耐压试验

按QC/T413-2002 中4.8.1 进行。可将起动机拆成部件,然后分别进行绝缘耐压试验。5.14 超速试验

在专用试验台上进行。可用提高起动机端电压的方法使其转速升高。

5.15 低温去磁试验

按以下顺序进行:

起动机在-40℃的环境中存放2h。

用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室温下的蓄电池及1m 以下的电线连接处于低温下的起动机。

起动机单向离合器小齿轮被锁住,通电3s,然后恢复至室温。

5.16 噪声试验

将起动机水平固定在试验台上,测点距离单向离合器轴中心线130mm,在驱动端盖窗口方向径向指向单向离合器。测点的背景噪声低于被试起动机在该点测得的噪声10dB 以上。按图1 在起动机上加标称电压使其空载运行3s~5s。

5.17 空载耐久性试验

固定起动机,采用5.18.2 规定的电源和连接线路,试验周期如图2。试验过程中起动机外壳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允许采用风机强制风冷.

图2 起动机空载耐久性试验周期

5.18 台架耐久性试验

在发动机或专用试验台上进行。

5.18.1 将起动机安装于规定的发动机上。若在模拟发动机试验台上试验,则应按起动机产品技术条件规

定的负载参数调整好负载。

5.18.2 采用正常装车用蓄电池,试验过程中必须保证蓄电池充电状态在50%以上,也可采用伏安特性

与蓄电池一致的模拟电源。从蓄电池正极到起动机开关接线柱再到蓄电池负极的连线电阻不

大于1m(或按

相应整车状态)。

5.18.3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试验周期如图3。

图3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试验周期

5.18.4 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试验周期如图4。

图4 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试验周期

5.18.5 当飞轮齿形影响正常啮合时,应修理原齿环一次或更换新齿环一次。试验过程中起动机外壳温度

不超过50℃,允许采用风机强制风冷。

5.19 制动耐久性试验

采用5.18.2 规定的电源和连接线路将起动机装到相应的发动机上,锁住飞轮,按图5 规定的周期通

电进行工作。起动机外壳表面温度应保持不高于40℃,允许采用风机强制冷却。

图5 起动机制动耐久性试验周期

5.20 电磁开关性能试验

5.20.1 闭合电压检查:将电源接在起动机开关上,断开主电路电源,按产品技术条件在驱动齿轮与限位

圈之间放置专门的垫块或采用其他办法,模拟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顶齿状态;从40%的标称电压开

始,3s 内升高电源电压至电磁开关主触点接通的电压;即为闭合电压。非强制啮合式起动机闭合电压试验

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

5.20.2 释放电压检查:闭合电压试验后,断开开关与电枢的连接(在批量生产的生产线上检测时,允许

不断开开关与电枢的连接),取消对单向离合器的限制(垫块),从闭合电压开始降低电源电压,直到电磁开

关主触点断开时的电压即为释放电压。

5.20.3 断电能力检查:起动机处于制动状态时,保持住单向离合器处于极限啮合位置,断开电源后,电

磁开关主触点应能立即断开。

5.20.4 主触点接触电阻检查:在专用试验台上,电磁开关主触点通过200A 电流,其电压降应不大于0.2V。

5.21 单向离合器性能试验

5.21.1 用标称电压70%的电压加载到起动机上1s,停歇2s,然后重复此循环2 次。用目测法检查.单

向离合器在输出轴上往返移动情况。

5.21.2 超越试验:在规定的发动机上或在专用试验台上,使单向离合器小齿轮转速达到15 000r/min 并

运转2s,此时单向离合器导向筒(花键部分)的转速不得大于120%空载转速。共做3 次,相邻两次时间间隔

为30s。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起动机出厂检验按4.7.1、4.7.2、4.7.4、4.8(外形尺寸可抽查,不小于5 台)、4.9(紧固件

拧紧力矩抽查,不小于5 台)、4.19(非减速起动机,可不做出厂试验)、4.23.1 规定,100%进行检查。

6.2 型式检验

起动机型式检验按QC/T413-2002 中5.5 规定进行。试验分组及顺序见表4。

表4 起动机型式检验分组及顺序

6.3 验收检验

用户有权按GB/T2828.1 的规定进行验收。验收项目、缺陷分类、合格质量水平见表5。本标准规定:

a) 一般检查水平:Ⅱ;

b) 抽样方案:一次正常检查方案。

表5 验收项目及合格质量水平

7 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应符合QC/T413-2002 中第6 章的规定

汽车电器知识第4章起动机功能与结构

第四章起动机功能及结构 第一节起动机的功能 汽车装用的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属于燃机,其本身不能起动,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开始运转,并完成发动机最基本的动作-进气、压缩、爆发及排气。 发动机所借助的外力一般是指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直流电动机,人们把起动发动机用的这种电动机称为起动机。 起动机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最大区别在于:起动机是一种带有与发动机啮合、脱开机构的电动机。首先看一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开始起动机是静止的,必须向起动机通电使其旋转,同时起动机还要与发动机短时间地连在一起,即起动机小齿轮与飞轮齿环啮合,带动发动机旋转,当发动机已被起动,可以靠自身的力量旋转时,就应立即脱开起动机与发动机的连接机构。若发动机起动之后,仍与起动机连接在一起的话,发动机反过来就要带动起动机旋转,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就会带动起动机高速运转,甚至损坏起动机的零部件。因此发动机被起动的同时,必须使发动机和起动机分离。由此可以看出,起动机结构要比普通直流电动机复杂得多。 一、起动机的型号 根据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规定,起动机的型号如下:

1. 产品代号 起动机的产品代号:QD 表示起动机;QDJ 表示减速起动机;QDY 表示永磁型起动机(包括永磁减速型起动机)。 2. 电压等级代号 1表示12V ;2表示24V 。 3.功率等级代号 功率等级代号含义见下表 4.设计序号(1-2位) 5.变型代号(省略、A 、B 、C 、D 、E 、F 、---Y 、Z ) 例如:QD263Y (24V 、4.5KW ) QD1538(12V 、3.2KW) QDJ131(12V 、2.2KW) 二、起动机的特点: ①体积小、功率大 由于发动机结构本身的特点,不可能给附件以充分的空间,与普通电动机相比,体积、重量为同功率电动机的1/10左右;其次其“饭量”也相当惊人,12V 、2.5kW 的起

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 QJM系列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是可与各种油泵,阀以及液压福建配套组成液压传动装置。该型马达重量轻,体积小,调速范围大,可有级变量,机械制动器可自动起闭,低速稳定性能好,工作可靠,耐冲击,效率高,寿命长等系列优点。 标准型:1QJM001-0.063 1QJM001-0.08 1QJM01-0.10 1QJM002-0.2 1QJM01-0.1 1QJM01-0.16 1QJM01-0.2 1QJM02-0.32 1QJM02-0.4 1QJMA1-0.4 1QJMA1-0.63 1QJM11-0.32 1QJM11-0. 5 1QJM11-0.63 1QJM12-1.0 1QJM12-1.25 1QJM21-0.4 1QJM21-0.5 1QJM21-0.63 1QJM2 1-0.8 1QJM21-1.0 1QJM21-1.25 1QJM21-1. 6 1QJM32-0.63 1QJM32-0.8 1QJM32-1.0 1QJM32-1.25 1QJM32-2.0 1QJM32-2.5 1QJM32-3.2 1QJM32-4.0 1QJM42-2.0 1QJM42- 2.5 1QJM42-3.2 1QJM42-4.0 1QJM42-4.5 1QJM52-2.5 1QJM52-3.2 1QJM52-4.0 1QJM52-5.0 1QJM52-6.3 1QJM62-4.0 1QJM62-6.3 1QJM62-8 1QJM62-10 S型内控式带制动器:1QJM11-0.32S 1QJM11-0.40S 2QJM11-0.40S 1QJM11-0.5S 1QJM11-0.63 S 2QJM11-0.63S 1QJM21-0.4S 1QJM21-0.5S 1QJM21-0.63S 1QJM21-0.8S 1QJM21-1.0 S 1QJM21-1.25S 1QJM21-1.6S 2QJM21-0.4S 2QJM21-0.5S 2QJM21-0.63S 2QJM21-0.8 S 2QJM21-1.0S 2QJM21-1.25S 2QJM21-1.6S 1QJM32-0.63S 1QJM32-0.8S 1QJM32-1.0 S 1QJM32-1.25S 1QJM32-0.63S2 1QJM32-0.8S2 1QJM32-1.0S2 1QJM32-1.25S2 1QJM3 2-2.0S2 1QJM32-2.5S2 1QJM32-3.2S2 1QJM32-4.0S2 2QJM32-0.63S2 2QJM32-0.8S2 2QJ M32-1.0S2 2QJM32-1.25S2 2QJM32-2.0S2 2QJM32-2.5S2 2QJM32-3.2S2 2QJM32-4.0S 2 1QJM42-2.0S 1QJM42-2.5S 1QJM42-3.2S 1QJM42-4.0S 1QJM42-4.5S 1QJM52-2. 5S 1QJM52-3.2S 1QJM52-4.0S 1QJM52-4.5S 1QJM52-2.5S 1QJM52-3.2S 1QJM52-5.0S 1Q JM52-4.0S 1QJM52-6.3S 2QJM32-0.63S 2QJM32-0.8S 2QJM32-1.0S 2QJM32-1.25S 2Q JM32-2.0S 2QJM32-2.5S 2QJM32-3.2S 2QJM32-4.0S 2QJM42-2.0S 2QJM42-2.5S 2QJ M42-3.2S 2QJM42-4.0S 2QJM42-4.5S 2QJM52-2.5S 2QJM52-3.2S 2QJM52-4.0S 2Q JM52-4.5S 2QJM52-2.5S 2QJM52-3.2S 2QJM52-5.0S 2QJM52-4.0S 2QJM52-6.3S Se型外控式带制动器液压马达 1QJM12-0.8Se 1QJM12-1.0Se 1QJM12-1.25Se 1QJM21-0.32Se 1QJM21-0.4Se 1QJM21-0.5 Se 1QJM21-0.63Se 1QJM21-0.8 Se 1QJM21-1.0 Se 1QJM21-1.25Se 1QJM21-1.6Se 1QJM32 -0.63 Se 1QJM32-0.8Se 1QJM32-1.0Se 1QJM32-1.25 Se 1QJM32-2.0Se 1QJM32-2.5Se 1QJM32-3.2Se 1QJM32-4.0Se 1QJM42-2.0Se 1QJM42-2.5Se 1QJM42-3.2Se 1QJM42-4.0 Se 1QJM42-4.5Se 1QJM52-2.5Se 1QJM52-3.2Se 1QJM52-4.0Se 1QJM52-5.0Se 1QJ M52-6.3Se2QJM12-0.8Se 2QJM12-1.0Se 2QJM12-1.25Se 2QJM21-0.32Se 2QJM21-0.4Se 2QJM 21-0.5 Se 2QJM21-0.63Se 2QJM21-0.8 Se 2QJM21-1.0 Se 2QJM21-1.25Se 2QJM21-1.6Se 2QJM32 -0.63 Se 2QJM32-0.8Se 2QJM32-1.0Se 2QJM32-1.25 Se 2QJM32-2.0Se 2QJM32-2.5Se

车辆技术状况管理制度.

车辆技术状况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公司内部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运输车辆技术 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性能和降低 运行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车辆技术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 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事情 修理、合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 三、车辆技术管理应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公 司内部车辆质量监控体系,提高车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四、责任单位应管好,用好,维护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 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 容。 五、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归综合技术部负责管理考核。 六、各有车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职责 一、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上级发布的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和制度。 二、由公司综合技术部负责制定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规章和制度以及技术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由分管副经理负责车辆技术管理,运输大队、修理厂应配备专职技术管理人员,分别负责公司各单位车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四、各单位要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各级广为责任制,明确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车辆技术管理人员作用,保持队伍相对的稳定。 五、运输大队要正确处理运输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关系,保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 六、公司对年度车辆更新改造资金和大些的费用必须按核定指标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 七、运输大队加强日常车辆专项检查记录的基础资料登录工作。严格按规定里程或时间对车辆进行强行二保和年审保养。做好修理、保养技术资料的存档工作。 八、修理厂加强车辆维修出厂检验制度,不符技术要求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参与生产运输。 九、修理厂、运输大队要积极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十、运输大队要组织职工安全、法制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十一、运输大队要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爱车、节油、节胎等专业技术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三章车辆管理 选型及使用前期管理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规范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起动机的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型式与基本参数 2.1起动机制成带有单向滚柱离合器和电磁开关的直流电动机,并由规定容量的蓄电池供电。 2.2起动机为卧式安装,用前端盖的凸缘和安装孔固定在发动机飞轮壳体上。 2.3起动机的基本参数按表1规定。 2.5起动机试验在下列环境条件下: a)温度:23℃±5℃; b)相对湿度:45%~75%; c)气压:86KPa~106KPa. 2.6起动机正常工作环境: a)最低工作环境温度-40℃; b)最高工作环境温度105℃。 c)相对湿度不大于90%(23℃时)。 3.要求 起动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外形及安装尺寸 起动机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 3.2外观及紧固件拧紧力矩 3.2.1外表面应清洁、无油污和明显碰伤; 3.2.2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镀层 镀层无锈蚀斑点、起皮或剥落,应符合QC/T625的规定。 表2 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 3.4油漆层 3.4.1油漆层的外观:产品外部油漆层应均匀,无气泡、无空白、无堆积和流溢现象。 3.4.2油漆层的附着力:产品油漆层应与被覆盖物的表面牢固结合,经删格法试验后漆层应 不脱落。

3.4.3油漆层的耐温性:产品油漆层经受GC/T 413-2002规定的高温试验后,应无皱纹或起 层现象。 3.4.4油漆层的耐腐蚀性:产品油漆层在经受48h盐雾试验后,不允许产生锈蚀。 3.5.5产品配合部位、对导电导磁有影响的零部件结合部位、经磨制及摩擦及摩擦的零件表 面及触点铆钉处允许无覆盖层。 3.5性能参数 起动机性能参数按产品技术条件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3.5.1 空载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 3.5.2 负载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转矩)。 3.5.3 额定功率及功率特性曲线。 3.5.4 制动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矩)。 注:3.5.4对永磁起动机不做要求。 3.6超速性能 起动机应能承受比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空载转速高20%,历时20s的超高速试验而无损伤。 3.7磁开关性能 3.7.1始吸、释放电压 在环境温度为23℃,起动机在其齿轮与发动机齿环境似顶齿状态时,其电磁开关的始吸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表3的规定。 在环境温度为105℃时,电磁开关闭合电压应符合表4规定。 3.7.2电磁开关断电能力 使起动机齿轮静止地处于啮合位置,接线柱应当接通电源,切断电源开关电源,电磁开关的主触点应能可靠地断开。 3.7.3电磁开关主触点接触电阻不大于1mΩ。 3.8单向离合器超越性能 3.8.1单项离合器在拨叉及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应在输出轴上顺利滑移到啮合位置和返回原位。 3.8.2单向离合器超越试验3次后应能可靠工作。 3.9产品防水性能 起动机应能承受GB4942.1-1985的规定进行的IPX4防护等级试验。试验后,工作性能应符合相应规定要求。 3.10湿热性能 起动机应能承受湿热试验,试验周期为4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工作性能应符合相应规定要求。 3.11盐雾性能 起动机应接受96 h的盐雾试验,试验后,机械连接处无松动,工作性能应符合相应规定

液压马达分类与原理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液压马达分类与原理 (一)液压马达分类 (二)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2-12为外啮合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图。图中I为输出扭矩的齿轮,B为空转齿轮,当高压油输入马达高压腔时,处于高压腔的所有齿轮均受到压力油的作用(如中箭头所示,凡是齿轮两侧面受力平衡的部分均未画出),其中互相啮合的两个齿的齿面,只有一部分处于高压腔。设啮合点c到两个齿轮齿根的距离分别为阿a和b,由于a 和b均小于齿高h,因此两个齿轮上就各作用一个使它们产生转矩的作用力pB(h—a)和pB(h—b)。这里p代表输入油压力,B代表齿宽。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两个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由扭矩输出轴输出扭矩。随着齿轮的旋转,油液被带到低压腔排出。 图2-12 啮合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图 齿轮马达的结构与齿轮泵相似,但是内于马达的使用要求与泵不同,二者是有区别的。例如;为适应正反转要求,马达内部结构以及进出油道都具有对称性,并且有单独的泄漏油管,将轴承部分泄漏的油液引到壳体外面去,而不能向泵那样由内部引入低压腔。这是因为马达低压腔油液是由齿轮挤出来的,所以低压腔压力稍高于大气压。若将泄漏油液由马达内部引到低压腔,则所有与泄漏油道相连部分均承受回油压力,而使轴端密封容易损坏。 (三)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2-13为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图。当压力为p的油液从进油口进入叶片1和叶片3之间时,叶片2因两面均受液压油的作用,所以不产生转矩。叶片1和叶片3的一侧作用高压油,另一侧作用低压油.并且叶片3伸出的面积大于叶片1伸出的面积,因此使转子产生顺时针方向的转矩。同样,当压力油进入叶片5和叶片7之间时,叶片

庆铃 起动机技术条件(10版)

ICS Q/65EQ 庆铃4Z 、4J 、4H 发动机用起动机 技 术 条 件 襄樊东风汽车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襄樊东风汽车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产品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雪峰、林峰、魏忠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庆铃4Z、4J、4H发动机用起动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庆铃4Z、4J、4H发动机用二轴减速起动机(以下简称起动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277-1999 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 QC/T238-1997 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 验抽样计划 GB/T4942.1-2001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GB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起动机总成应符合本标准及QC/T 731-2005有关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 3.2 起动机总成按主机厂要求进行装车考核和道路运行试验,结构应牢靠,性能应满足相关图样和技术条件要求。 3.3 起动机总成装配质量:起动机表面应无磕碰、损伤,产品外部漆层应均匀,无气泡、空白、堆积、流溢现象,与外壳结合牢固,经受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后,无皱缩和起层现象(QC/T 413-2002中 3.21条)。 3.4 起动机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3.4.1 环境温度:-40℃~105℃。 3.4.2 相对湿度不大于96%。 3.5 额定工作时间 起动机为短时工作制,额定工作时间为30s,经额定工作时间试验,在室温下存放2h后,测定空载及负载性能参数,应符合3.6条的规定。 3.6 性能参数

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第二十二章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为加强在用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监管,使车辆随时处于良好技术状态,避免机械事故发生,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根据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结合企业车辆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第一节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一条公司技术处全面负责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监管工作,监督指导车属分公司做好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 第二条车属分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督促车辆现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做好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 第三条车辆现场管理人员应按分片包干原则做好车辆的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治。第四条班车和包车的客车安检站点应严格按照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工作规范做好营运客车的安全例检工作,把好道路运输源头安全关。 第五条车辆驾驶员应严格按照日常维护的要求做运行车辆的“行车三检”工作,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上路,发现隐患应及时维修。 第二节车辆检查与隐患排查 第六条车辆检查按检查部门、范围、频次等的不同划分为车辆日常安全技术检查、驾驶员行车三检、车辆安全例检、专项检查、监督抽查,在车辆检查中应当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着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第七条车辆日常检查应当在出车前由车辆现场管理人员执行,检查车辆的安全重点部位和安全设施设备,确保车辆和安全设施设备保持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第八条驾驶员行车三检: 一、车辆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检查,不得驾驶

安全设施不全或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上路; 二、运输服务途中应当对车辆的动态性能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车 检查并妥善处置; 三、收车后应当及时做好车辆的清洁、润滑和补给,对行车中临时采取 的应急故障处理措施进行彻底的维修恢复,确保次日车辆正常运行。 第九条车辆安全例检应当在班车或包车承接运输任务前由安检站点的安检员按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工作规范执行,其目的是防止营运客车带病上路运行。 第十条专项检查包括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性检查、安全设施设备检查。 车属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每半年组织一次车辆综合检查,重点从车辆技术档案、车辆安全技术检验与维护修理记录、车辆实际安全技术状况、车载安全设施设备状态等方面着力消除事故隐患;车辆现场管理人员应按节假日和季节变换期开展车辆专项检查与隐患排查,以及三个月一次的安全设施设备检查与隐患排查,重点要结合车辆运行的道路和环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一条车辆专项检查与隐患排查在一个月内出现多次计划安排的应当合并执行,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第十二条监督抽查应当由车属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在不定期的路检路查、站点抽查中执行,重点是抽查车辆运行手续、维护手续以及车辆的状态和功能的有效性,督促车辆现场管理人员切实履行好对车辆的日常监管责任。 第三节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的处置 第十三条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对涉及行车安全的必须立即停运整改,其它问题由驾驶员当日收车后回厂修复整改。 第十四条各级车辆检查责任部门和人员应按职责分工履行好车辆检查责任并做好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或隐患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按问题整改程序做好追踪落实工作。 第十五条车属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做好各类检查记录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十六条班车和包车的客车安检站点应认真做好安检记录,发现问题或隐患要

QCT731-2005起动机技术标准

QC/T 731-2005 (2005-02-14 发布,2005-07-0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对QC/T 29064-1992 进行的修订。 此次修订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与QC/T29064—199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由-400℃~95℃修订为-400℃~105℃,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由-4.00℃~95℃修订为-300℃~105℃(1992 版 为4.2.1;本版为4.5.1)。 ——为了保护环境,规定起动机所有材料不含石棉和金属镉(本版为4.2)。 ——增加了螺纹紧固件拧紧检验力矩要求,并作为出厂检验项目(本版为4.9)。 ——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增加了严酷度,扫频范围由25Hz~200Hz 修订为10Hz~500Hz,加速度由110m/s2 修订为250m/s2(1992 版为4.9;本版为4.11)。 ——取消了低温试验,其低温性能在温度冲击试验中或低温去磁试验中检验(1992 版为4.10)。 ——取消了交变湿热试验,增加了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1992 版为4.13;本版为4.14)。——盐雾试验增加了严酷度,由16h 修订为96h(1992 版为4.14;本版为4.15)。——增加了低温去磁试验(本版为4.18)。 ——增加了起动机噪声试验(本版为4.19)。 ——增加了空载耐久性试验,以强化对起动机机械性能的检验(本版为4.20)。 ——增加了制动耐久性试验,以严格考核起动机耐热及冲击能力(本版为4.22)。 ——台架耐久性试验增加了严酷度,汽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寿命由30 000 次修订为35000 次,柴油发动机用起动机寿命由15 000 次修订为20000 次(本版为4.21)。 ——调整了电磁开关性能要求(1992 版为4.18;本版为4.23)。 ——增加了用户验收规则(本版为6.3)。 ——增加了型式试验样品数量,分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9 台样品分3 组改为12 台样品分4 组(1992 版为6.2;本版为6.2); ——取消了1992 版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A 螺纹紧固件拧紧力矩参考值已被本标准吸收, 附录B 开箱合格率的计算以及附录C 当年返修率的计算均已过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29064-1992。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中汽长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跃进、陈国军。

汽车技术状况鉴定

汽车技术状况鉴定 前言:在当今生产生活中,汽车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和使用年限的增加,由于磨损使汽车技术状况不断变坏,汽车实体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加剧,因此,催生出二手汽车市场的活跃发展,这也是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必需的。同时也是维护社会治安安全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静态检查动态检查仪器检查 正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关零件将分别产生松动、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等损坏,致使汽车技术状况变坏,使其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差和工作可靠性降低,而且还会相继出现种种外观症状。有些外观症状如车体不周正,车身和驾驶室的覆盖件开裂,油漆剥落和锈蚀等,将影响车容、市容;外观症状如车桥、传动轴、车架和悬架等装置有明显的弯、扭、裂、断等损伤,传动轴联接螺栓松动,转向拉杆球销,的磨损松旷等等,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仪器,设备对车辆性能和故障进行定量的、客观的检测和诊断日益增多。但是,车辆的某些故障,特别车辆外部的某些故障,使用任何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都不尽完善。例如车辆外部损伤,漏水,、渗油、漏气,螺栓和铆钉松动、脱落等等,仍须依靠检测人员的技能和经验,用感观以及简单的检测器具进行定性、直观检查。通常,对汽车技术状况的鉴定方法有以下三类: 1、在静态情况下,根据检查人员的经验的技能,辅之以简单的量具,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静态检查鉴定。 2、在动态情况下,根据检查人员的经验的技能,辅之以简单的量器具,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动态检查鉴定。检查过程中,需启动发动机,需对汽车进行路试。 3、使用仪器、设备对车辆的技术性能和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定量的、客观的鉴定汽车的技术状况。

液压马达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趋势

液压马达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趋势 车辆工程082班 殷丽娟 089054065 摘要: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中的一种执行元件。它的功能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部件。它与液压泵的功能恰恰相反。液压马达在结构、分类和工作原理上与液压泵大致相同。有些液压泵也可直接用作为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可分为柱塞马达、齿轮马达和叶片马达。柱塞马达的种类较多,有轴向柱塞马达和径向柱塞马达。轴向柱塞马达大都属于高速马达,径向柱塞马达则多属低速马达。下图有轴向柱塞马达原理图。压力油通过配油盘进入缸体内,迫使柱塞从缸体中伸出,并沿斜盘滑动,使缸体与轴一同旋转而做功,回油通过配油盘的另一开口排出。齿轮马达和叶片马达属于高速马达,它们的惯性和输出扭矩很小,便于起动和反向,但在低速时速度不稳或效率显著降低。液压泵只是单向转动,而液压马达则能正反转,故齿轮马达的进出油口对称,而齿轮泵进口大而出口小。叶片马达的叶片在转子上径向排列;叶片泵的叶片则不是径向排列,而有一定倾角。液压马达是作连续回转运动并输出转矩的液压执行元件。 关键词:液压马达马达种类液压马达结构液压马达原理液压马达主要参数计算液压马达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液压马达作为一种液压执行元件在国内外的发展较快,尤其是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较之其它类型的液压马达,因为其具有的低速大扭矩和无需减速装置以及结构相对简单、工艺性良好和使用可靠的特点,在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运输等多为使用。 液压马达习惯上是指输出旋转运动的,将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看下面的图片

液压马达亦称为油马达,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械、船舶、起扬机等。 高速马达和齿轮马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对油液的污染不敏感、耐冲击和惯性小等优点。缺点有扭矩脉动较大、效率较低、起动扭矩较小(仅为额定扭矩的60%——70%)和低速稳定性差等。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公司内部质量标准 Q/WS T01002-2019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2019年12月日发布2019年12月日发布 ×××公司×××工厂质量管理部发布

更改记录

目次 前言 (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 2 引用标准 (5) 3 行驶条件 (5) 4 检查方法 (5) 附录A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记录表 (6)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2677-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而起草。本标准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批准人: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的行驶条件和检查方法。以确定该车可否进行性能试验。 本标准适合于各类汽车。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 行驶条件 3.1 行驶道路为平坦的平原公路,交通流量小,有里程标志,单程不少于50km。 3.2 风速不大于5m/s。 3.3 其余行驶条件及试验车辆的准备,按GB/T 12534的规定。 4 检查方法 4.1 汽车行驶里程为100km(往、返各50km)。车速为该车设计最高车速的55%~65%,尽量保持匀速行驶,不允许空档滑行。 4.2 行驶中监视汽车各总成的温度(包括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变速器及驱动桥油温等)是否正常,检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对转向、制动等机构的效能应密切注意,如发现异常,应停车检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行驶检查。 4.3 测定行驶检查的平均燃油消耗量(每50km计)和平均技术车速,此项供选作。 4.4 检查结果记入附录A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记录表。

汽车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DB11T-136—200

汽车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36—2001代替DB/1100R 1603—88 前言 为贯彻国家交通部、国家经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提高我市汽车维修质量,根据交通部《汽车修理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DB/1100R 1603—88《汽车二、三级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的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对汽车维护竣工出厂的技术条件做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俊强、徐林、沈翔、孟祥震。 本标准于1988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护竣工出厂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在用汽车的维护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饿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5624 汽车维修术语 GB 3798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GB 3799 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JT/T 201 汽车维护工艺规范 JT 3101 汽车修理技术标准 DB11/044 汽油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045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维护 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在用汽车 指上牌照以后的汽车。 原设计 原设计是指汽车制造厂或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改造、改装的技术文件。 4 要求 清洁 整车必须外部清洁。发动机、底盘、车身各部分无油垢、泥污,车厢及货厢内无积水。 总成检查时,拆下的零部件应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零部件应无积炭、结胶、锈斑、油垢和泥迹,油、水道应畅通无阻。 各级维护作业必须在清洁的基础上进行,不允许在零件的拆卸、润滑、检查、调整或修配过程中,将外来物、磨料金属屑等有害物质带人油道、水道、气道、零件的配合表面和总成的内部。 润滑 按原设计所要求的品质和数量加注润滑油、润滑脂。 曲轴箱、变速器、分动器、主减速器、转向器、轮毂等应按规定检查油面高度、污染度,补充或更换润

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例文(通用版)

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例文(通用版) Example of vehicle technical condition guarantee (general vers ion)

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例文(通用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所承包车辆和所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认真遵守集团“车辆承包营运者和驾驶员为保证车 辆技术状况关良好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保证严格落实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三检制度,严守操作规程,做到检查到位、杜绝隐患。 三、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车辆年检、技术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类型等级核定(复核)、日常例保检查以及春运检审等,保证不逾期、不漏项,保证检验不合格不参加营运。 四、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保证所承包营运车辆和所驾 驶车辆只到具有客运车辆维修资质的修理厂进行车辆维修保养。

五、在上岗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制动和转向等各系统技术状况是否良好,确保车辆各部机件安全可靠,保证杜绝驾驶带病车辆上路行驶,保证不出机械事故。 六、做好车辆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凡发现车辆安全性能不合格,立即停驶修复。 七、保证灭火器、故障牌、木等随车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八、如因违反以上保证内容导致交通事故或其它纠纷的,本人自愿承担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并同意公司取消驾驶员内部准驾资格,自愿由公司收回承包营运资格。 营运线路(营运范围): 车牌号码:保证人: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QC T 29064-92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

QC T 29064-92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 代替JB 2741一80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起动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用起动机。 2 引用标准 GB 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ZB T11 001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 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 术语 死起动:点火电路断开(对柴油发动机为油门关闭)时起动发动机。 活起动:点火电路接通(对柴油发动机为油门接通)时起动发动机。 超越:起动机接通电源,单向离合器的驱动齿轮的转速大于电机转速时,单 向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 4 技术要求 4.1 起动机应符合本标准及ZBT35001中的有关规定,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 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湿热型起动机还应符合ZB T35 001中有关湿热型电机的 规定。 4.2 起动机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4.2.1 周围介质温度一40~95℃;

4.2.2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4.3 起动机为短时工作制,额定工作时间为30s。经额定工作时间试验后冷却 至室温,其空载与制动性能参数应符合该产品技术条件。 4.4 起动机应制成单线制,特殊需要时,允许制成双线制。 4.5 起动机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观察。应在起动机适当部位标注旋转方向箭头。 4.6 起动机产品技术条件中应包括: a. 空载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 b. 额定功率时的性能参数(电压、电流、转速、转矩); c. 制动性能参数(电压、电流、力矩); d. 按ZB T11 001规定试验获得的起动机特性曲线。 4.7 装配质量:起动机表面应无损伤,漆层符合ZBT35001中3.2条的要求,对 螺纹紧固件应在产品图中规定相应的拧紧力矩(参考附录A)。 4.8 防护等级:起动机防护等级为GB4942.1中规定的IPX4级。经防护等级试验 后,其空载与制动性能应符合该产品技术条件,也可按用户要求采用其它防护等 级。 4.9 按表1、表2条件对起动机进行耐振试验。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 应无松脱现象,起动机空载与制动性能应符合该产品技术条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习题

《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考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对汽车零件采用直流电磁化探伤后,零件上会多少留有剩磁,最好采用(B)退磁。 A.交流电 B.直流电 C.交、直流电均可 D.加热 2.同一车桥上两车轮制动器制动蹄回位弹簧的拉力相差过多,会造成(B)。 A.制动力不足 B.制动时跑偏 C.制动不灵 D.不能制动 3.从发动机的转速曲线上看,发动机的经济转速比最大扭矩转速(C),比最大功率转速(C)。 A.高、高 B.低、低 C.高、低 D.低、高 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节气门的开大,发动机负荷的增加,汽车的耗油量随之(B),汽车的 动力随之(B)。 A.增加、减少 B.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 D.减少、减少 5.在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之间装有钢球的作用是(A)。 A.减少磨损 B.增大传动比 C.减少传动比 D.减小传动副间隙 6.汽车差速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起差速作用?(D)。 A.一侧驱动轮大 B.两侧驱动轮阻力不等 C.曲线行驶 D.直线行驶 7.解放CA141和东风EQ140发动机活塞一般采用(B)横断面活塞,来弥补燃烧时热变形和压力 变形。 A.正圆 B.椭圆 C.锥台形 D.桶形裙部 8.孔式喷油器主要用于(C)柴油机中。 A.涡流燃烧室 B.预燃室燃烧室 C.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D.分隔式燃烧室 9.化油器的怠速装置可确保发动机在怠速和很小负荷时供给过量空气系数在(A)范围的混合气。 A.0.6~0.8 B.0.8~1.0 C.0.9~1.1 D.1.0~1.2

10.汽车用起动机一般为直流串激电动机,这种电动机(C)。 A.可在高速时产生较大的扭矩 B.可在高速时产生较大的电流 C.可在低速时产生较大的扭矩 D.可在低速时产生较大的电流 11.车用直流发电机须用三联调节器,它由断流器、节流器和节压器组成,断流器的作用是(A)。 A.防止蓄电池输出电流流入发电机,将发电机烧坏 B.使发电机输出电流不超过允许值,防止烧坏电枢线圈 C.使发电机电压不超过允许值,防止烧坏电器设备 D.防止发电机输出电流倒流入蓄电池,将蓄电池烧坏 12.汽油发动机点火过迟,会出现(B)故障。 A.发动机抖动 B.化油器回火 C.高速时断火 D.爆震 13.汽车发动机发生爆震的原因是(D)。 A.点火过早 B.点火过晚 C.分电器白金间隙过小 D.混合气过稀 14.汽油发动机加速或大负荷时有突爆声,放松油门立即消失,是由于(B)。 A.点火过晚 B.点火过早 C.点火次序错乱 D.混合气过稀 15.发动机机油粘度过低会引起(D)。 A.机油压力过高 B.机油温度过高 C.机油消耗过快 D.机油压力过低 16.发动机工作时,气门产生干脆有节奏的连续敲击声是由于(D)。 A.点火过早 B.点火过晚 C.气门间隙过小 D.气门间隙过大 17.发动机工作时发出一种沉重的敲击声,且发动机有震动,在断火检查时响声无明显降低,这种 现象可能是由于(C)引起的。 A.气门敲击声 B.连杆轴承敲击声 C.曲轴主轴承敲击声 D.活塞敲击声 18.发动机在怠速和中速时有明显声响,特别是由怠速过渡到中速更为明显,当把点火提前角增大, 用螺丝刀断火时响声减弱或消失,可判断为(A)。 A.活塞敲缸 B.活塞销敲击声 C.曲轴主轴承响声 D.连杆轴承响声 19.发动机在中速时响声最明显,响声有节奏,在中速时变换转速,响声随之变化,可诊断为(D)。 A.活塞敲缸 B.活塞销敲击声

汽车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1.启动机功用汽车发动机是靠外力启动的,必须依靠外力使曲轴旋转,并要求曲轴的旋转达到一定的转速,才能启动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常用的启动方式有人力启动和电力启动机启动两种。 人力启动(手摇)最简单,但劳动强度大,且不安全,目前只作为后备启动方式。电力启动机启动具有操作方便、启动迅速可靠、有重复启动能力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用于启动内燃机的电动机及附属装置,叫作启动装置o -2.对启动电动机的基本要求

(1)必须有足够的转矩和转速转矩和转速是对电动机最主要的要求,因为: 1)要带动发动机旋转,必须克服发动机的阻力矩。发动机的阻力矩与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汽缸数、压缩比等有关。对于构造一定的发动机来说,当温度降低时,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阻力矩显著增加;在启动加速过程中,还要克服各运动机件的惯性力,故启动电动机必须具备足够的转矩。’ 2)要保证启动发动机除具备足够转矩外,还必须使发动机的转速升至一定程度。因为转速过低时,对于化油器式发动机来说.化油器中的气流速度过低,低压程度过.小,汽油不易喷出,也不易雾化,造成混合气过稀,发动机便不能发动。当温度较低(在冬天)时,雾化条件变坏,混合气变得更稀,启动更加因难。一般要求化油器发动机的启动转速应在40,.-50转/分以上。 (2)转矩应能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在启动之初,曲轴由静止开始转动时,机’件作加速度运动须克服很大的静止惯性力,同时各摩擦部分处于半干摩擦状态,摩擦阻力较大,这时需要较大的启动转矩,才能带动发动机转动,并使转速很快升高,但随着曲轴转速升高,加速阻力减小,油膜也逐渐形成,所需的转矩相应减小,而当曲轴转速升至启动转速,发动机一旦发动后.自己就能够独立工作,就不需要电动机带着转动了。所以,希望转矩能随着转速的升高而降低。 3.启动机的组成与分类 (1)启动机的组成电力启动机都是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见图1)。 1)直流串励式电动机,其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 2)传动机构(或称啮合机构),其作用是:在发动机启动时,使启动机小齿轮啮入飞轮齿圈,将启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曲轴;而在发动机启动后,使启动机自动脱开飞轮齿圈。 3)控制装置(即开关)用来接通与截断启动机与蓄电池间的电路。 常见发动机的启动装置是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直流电动机,其电动机的启动动力必须超过发动汽缸的压缩压力及其他摩擦阻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启动转矩,以便使发动机达到规定的转速。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启动装置应尽可能小型轻量化。为此,启动装置除必须有直流电动机和附属装置外,还应有把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由转矩齿轮(飞轮上的齿环)和电动机轴上的小齿轮及行星减速机构

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及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规定

编号:SY-AQ-0772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及安全隐患 排查管理规定 Management regulations on technical status and safety hazard investigation of operating vehicles

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及安全隐患排查 管理规定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加强公司车辆状况的监督管理,使公务车辆随时处于完好的状态,避免机械事故,确保行车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一、公务车辆状况及安全检查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牵头,会同部门安全员、具体负责实施。 二、公务车辆技术状况及安全检查,统一组织检查、各车驾驶员必须配合。 三、统一检查,分底盘、气路、电路检查和车容车貌、车窗及车内设施检查、修理质量抽查三大项。检查周期为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时由公司分管领导、部门安全员参加。 四、车辆检查的内容 1、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底盘、气路、电路等项目

(1)制动总泵、制动分泵、制动连动装置销子及开口销是否齐全,手刹、断气刹工作是否正常有效。 (2)制动总泵、制动分泵及刹车管道是否漏气、漏油,固定是否牢固。 (3)方向机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4)轮胎螺栓、有无松旷或折断,是否磨损正常。 (5)电源线路布置及接头包扎是否规范,固定是否完好,线路是否老化,灯光是否齐全有效,各类仪表是否有效。 (6)车容车貌、车窗及车内设施检查。 (7)车门缓冲胶条是否完好,车门关闭(含驾驶门)是否正常。 (8)车身内外是否整洁,车辆是否有擦刮、掉漆痕迹,后视镜是否齐全。 (9)是否有灭火器,放置位置是否恰当,是否有效。 (10)修理质量抽查检查时由检查人员按车辆总数3%的比例,查近一个月的修车情况。 (11)检查返修率是否规定标准从隐患排查起,检查是否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