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讲义

内科学讲义

第一章:内科学概述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它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内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等。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气短、水肿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等症状。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等。肺炎是指肺实质的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等。胃溃疡是胃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感等。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黄疸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尿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体重下降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体重增加等。

第六章:其他系统疾病

除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科学还涉及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等。这些疾病都需要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

内科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属于内科学的研究范畴。内科医生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希望本讲义能够帮助读者对内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内科学讲义

内科学讲义 第一章:内科学概述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它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内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等。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气短、水肿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等症状。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等。肺炎是指肺实质的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等。胃溃疡是胃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感等。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黄疸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尿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体重下降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体重增加等。 第六章:其他系统疾病 除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科学还涉及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等。这些疾病都需要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口腔内科学-讲义-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疾病

牙体牙髓病学——牙髓疾病 牙髓疾病 概述 病因 (四种) 细菌感染、牙创伤、物理化学因素、其他因素 临床分类(两种)根据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分类; 根据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分类。 检查方法(十三种)检查前准备、问诊、视诊、探诊、叩诊、扪诊、松动度检查、牙髓诊断性试验、影像学检查、咬诊、染色法、选择性麻醉、透照法。 概述 牙髓组织因病原刺激,经历充血、炎症、变性、坏死和牙内吸收等各种病理过程。病因 感染因素、创伤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等。 1.细菌感染 (1)感染途径: 多数从冠方经牙体进入; 也可经由根尖孔、牙根的侧副根管逆向进入。 由冠方经牙体感染: 经由牙本质小管或直接侵入裸露的牙髓 ①牙本质小管暴露:最常见深龋,也可见于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 细菌在未进入牙髓腔之前,其毒性产物就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引起牙髓的炎症反应。 <1.1mm →轻度炎症 细菌距牙髓<0.5mm →明显的炎症 ≤0.2mm →牙髓内可找到细菌 ②牙髓暴露: 龋病最多见;

楔状缺损和牙隐裂等牙体损伤露髓; 外伤性牙折露髓、钻磨牙体时意外露髓等。 从牙根逆向感染: ①经牙周袋感染: 牙周炎—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和(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 磨牙根分叉病变处的感染物也可从髓室底的侧、副根管进入髓腔。 细菌由根方侵入后,牙髓炎症由根髓开始,临床上又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②血源感染: 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毒素随血行进入牙髓,临床极为少见。 血运中的细菌易于在已有感染、坏死或受损的部位集聚停留,称为引菌作用。 牙髓发生引菌作用有三个条件: a.牙髓受过损伤或代谢障碍; b.机体发生败血症或一过性菌血症; c.机体免疫功能障碍。 (2)细菌种类: 主要来自口腔菌系,以兼性厌氧菌为主,多为混合感染。 炎症牙髓中的细菌种类与髓腔开放与否有关: 龋源性—主要为兼性厌氧球菌和专性厌氧杆菌。 髓腔开放—口腔多种细菌和真菌,少有厌氧菌。 2.牙创伤 (1)急性创伤:牙折,牙髓受创或露髓。 (2)慢性创伤:生理磨耗、慢性损伤(如磨损、酸蚀症、磨牙症等)以及长期的咬合创伤,造成牙体硬组织过度丧失、根端血运障碍。 3.物理和化学因素:多为医源性因素所致。 (1)物理刺激 1)温度:产热、传导热(器械切割、树脂材料聚合、修整抛光摩擦、金属材料传导)。 2)电流:异种金属材料产生微流电。也见于牙髓电活力测试仪的不当操作,口腔手术电刀不慎接触牙齿的金属修复体。 3)过度干燥:牙本质脱水,胶原纤维变性、塌陷,成牙本质细胞及其突起萎缩、坏死,进而造成牙髓病理改变。 4)激光:过量或过长时间照射牙本质,可引起牙髓充血、成牙本质细胞坏死、牙髓凝固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不同种类的激光对牙髓的损伤程度不同: 红宝石激光>Nd激光>CO2激光。 (2)化学刺激 1)窝洞消毒剂:洞底剩余牙本质厚度<1mm,酚类、硝酸银、乙醇等药物消毒或行牙本质脱敏。 2)充填材料:含有酸和毒性杂质。 (3)操作损伤:意外穿髓,修复体边缘的微渗漏等直接导致牙髓损伤;治疗过程中不当操作造成牙齿创伤,进而牙髓损伤。 4.其他因素 牙髓因增龄而出现退性变,导致髓腔窄小或牙髓钙化。 牙内吸收,由特发因素导致,病因不明。

考研西综之文都贺银成内科学讲义各系统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血液风湿)完美打印版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 病····················· (2)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 病····················· (16)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 病·····················

(30)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 病····················· (42) 第五篇血液系统疾 病····················· (47) 第六篇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 病 (59) 第七篇内分泌系统疾 病····················· (63)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肺炎链球菌肺炎 【临床表现】 一、症状好发人群青壮年,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高热、寒战、咳嗽、咳痰。患侧胸痛,痰可带血或呈铁锈色。 二、体征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肺实变时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哕音。 本病自然病程大致l-2周。发病5~l0天,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消退;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患者的其他症状与体征亦随之逐渐消失。 【并发症】1、感染性休克 2、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3、肺肉质变 【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对于成年轻症患者,可用240万U /d,分3次肌内注射,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G 240万~480万U/d,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万-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二、并发症的处理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存其他疾病。 第二节克雷伯杆菌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炎症过程中有肺泡壁广泛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并有空洞和脓肿形成,感染亦可波及胸膜而形成脓胸。 【临床表现】 1、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有慢性肺部疾病及全身衰弱的患者,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起病突然,寒战、高热,体温波动于39℃上下。咳嗽、咳较多粘稠脓痰,痰中带血,典型病例咳出由血液和粘液混合的砖红色胶冻状痰,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体征肺部体征可有病变部位的肺实质变征和湿啰音。 【诊断】 1、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防御功能受损者。

《内科学》简答题总汇(高频考点)上课讲义

《内科学》简答题总汇(高频考点)

呼吸系统 1、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P72)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有诱因; (2)发作时双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它疾病 (5)表现不典型者应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③ PEF : 24h内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简述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P74) 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2类: (1)缓解哮喘发作(支气管舒张药) 1) β2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长效:福 莫特罗、沙美特罗 2) 抗胆碱药:异丙托溴胺 3) 茶碱类:氨茶碱 (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 1) 糖皮质激素 2) LT调节剂 3) 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 4) 其他药物3.试述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P76) 一般根据病情的分度进行综合性治疗:

轻度: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小剂量控释茶碱。 中度:规则吸入β2激动剂,口服或静脉点滴茶碱,应用抗胆碱药物,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重度:持续雾化吸入β2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氧疗,机械辅助通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 处理并发症。 4.试述支气管哮喘典型发作的表现?(P71) 症状: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 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 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 一。 体征:发作时可呈肺气肿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可闻湿啰音。 5.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者,出现哪些情况应警惕肺癌。(P126) (1)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 (2)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 (3)短期内持续或反复痰中带血或咳血,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4)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课程讲义及练习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课程讲 义及练习题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急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缺铁性贫血 要点: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 西医治疗 缺铁性贫血 病因: 损失过多:慢性失血为首因(消化道溃疡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 缺铁性贫血 病因: 丢失过多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需要增加 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 来源不足 缺铁性贫血 发病机制 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含铁酶活性降低→红细胞缺陷,肌肉疲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等功能紊乱。 中医病因病机 基本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虫积及失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病位:脾胃,与肝肾相关。 缺铁性贫血 临床表现: 贫血本身的表现 红细胞下降:皮肤和黏膜苍白(最直接的表现)

缺氧及含铁酶活性降低表现: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眩晕或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缺铁性贫血 组织缺铁症状 精神和行为改变: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道粘膜病变:各种炎症及消化道症状,异食癖。 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毛发、指甲干燥。 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血象: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消失或减少(<15%)。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血清铁浓度<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 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和骨髓铁增多。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缺铁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由于血红素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铁失利用性贫血。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可见双型性贫血表现,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铁饱和度增高,骨髓铁染色可见典型的环状铁幼粒细胞。 缺铁性贫血 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是缺铁性贫血首选的治疗。 口服铁剂有效者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2个月可恢复正常。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治疗4~6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 注射用铁:适用于口服铁剂消化道反应严重,不耐受者。 缺铁性贫血 辅助治疗 输血或输入红细胞:严重病例,血红蛋白<30g/L。 加用维生素E。 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缺铁性贫血 脾胃虚弱证(恶心呕吐)---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南华大内科学讲义10-1中毒

第十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章中毒 一.中毒概述 1.定义: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机体损害的疾病叫做中毒; 2.常见毒物:工业性毒物如重金属;药物如安定、阿托品、雷米封;农药如有机磷;有毒动植物如毒蕈、蛇咬伤等; 3.分类 急性中毒:大量有毒物快速进入体内引起机体急性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过程; 慢性中毒:少量有毒物长期缓慢进入体内引起机体缓慢损害、脏器功能障碍的过程。 二∙中毒病因 1.职业性中毒:职业工人在生产保管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与毒物发生接触发生中毒; 2.生活性中毒:人在意外接触、误服、自杀、谋害或使用过量发生中毒。 三、中毒机制 1.毒物种类:局部刺激;缺氧;麻醉;抑制酶活力;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功能;受体的竞争;

2.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2.1毒物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颗粒大小、溶解度; 2.2机体的易感性:与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有关; 2.3毒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 四、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不同的毒物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严重的中毒可产生共同的症状,如紫组、呼吸困难、休克、少尿等。 1.1皮肤粘膜表现:紫绢;黄疸;灼伤; 1.2眼球表现:瞳孔扩大如阿托品;瞳孔缩小如有机磷、吗啡等; 视神经炎; 1.1经系统表现:昏迷见于多种急性严重中毒及部分麻醉、催眠药物中毒;谣妄如阿托品、乙醇等;惊厥、瘫痪和精神失常等; 1.4呼吸系统表现:呼出气体气味(特殊气味可能代表某一特殊毒物);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肺水肿; 1.5循环系统表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木克等; 1.6泌尿系统表现:少尿或无尿,与肾小管坏死、肾缺血、肾小管堵塞有关; 1.7血液系统表现: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 1.8发热等。 2.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中毒和地方病,以某一系统脏器功能慢性损害和终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特征。 五.诊断: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2019) 精品讲义】zynkx_jy_jy2001

头痛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相当数量的病人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 要点一概述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并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如《素问·风论》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五脏生成》则言:“头痛颠疾,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倶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丹溪心法·头痛》还有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的记载,并提出头痛“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王肯堂《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1

清代医家王清任大倡瘀血之说,《医林改错·头痛》论述血府逐瘀汤证时说:“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至此,对头痛的认识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多因六淫邪气侵袭,内伤多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 1.感受外邪 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为头痛。因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之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多夹寒、湿,热邪而发病。 2.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郁阳亢,或肝郁化火,阳亢火生,或气血凝滞,而发热邪而发病,上扰清窍,可发为头痛。若肝火郁久,耗伤阴血,肝肾亏虚,精血不承,亦可引发头痛。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久亏。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脑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若肾精久亏,脑髓空虚,则会发生头痛。若阴损及阳,肾阳虚弱,清阳不展,亦可发为头痛,此类头痛临床较为少见。 4.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或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可致头痛的发生。若因饮食不节,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 2

执业医师 口腔内科学 精品讲义:根尖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 概述 根尖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 根尖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1.牙骨质: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牙根冠方2/3的牙骨质为薄的板层状结构,而根尖1/3的牙骨质为较厚的不规则的板层状,多为细胞性牙骨质。 牙骨质——根尖1/3沉积 补偿牙冠的磨耗——牙根不断增加和使根尖孔逐渐缩小。 根尖孔缩小——过度将影响血流进入牙髓,诱发牙髓的退行性或增龄性变化。 根尖孔是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50%的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端。 根管治疗的操作止点应位于牙本质牙骨质界,通常距解剖根尖约0.5~2mm。 牙本质牙骨质界是根管最狭窄处,是牙髓与牙周组织的分界,又被称为组织学根尖孔或生理性根尖孔。 在根管治疗中,组织学根尖孔可协助根管预备器械在根尖的定位,同时可预防根充材料超出根尖孔。 根尖牙骨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吸收现象。 当有损伤时,牙骨质呈现凹陷性吸收,较严重的吸收可达牙本质。 通常吸收与修复并存。牙骨质可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也可修复因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理性吸收。 在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牙骨质在根端硬组织屏障形成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2.牙周膜 分布有触觉(压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前者可传导压力和轻微接触牙体的外部刺激,发挥本体感受功能;而后者可传导痛觉,参与防御反应。 当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时,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的扩张和局部组织压力的增加,患者既可感受 1

到痛觉,又能指出患牙所在。 牙周膜的侧支循环较牙髓更为丰富,其血供有3个来源: ①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②牙槽的血管通过筛状孔进入牙周膜; ③牙龈血管也可分支至牙周膜。 这些血管在牙周膜内形成血管网,能较好地清除炎性产物,使病变在接受合理治疗后易恢复和痊愈。 根尖周淋巴管也较丰富,因此在根尖周炎时,所属淋巴结可肿大和扪压时产生疼痛。 另外,牙周膜丰富的血液供应还能营养牙骨质。 经过治疗的无髓牙或死髓牙仍能保留于颌骨内并行使其咀嚼功能,就是借助于牙周膜的联系和营养。 3.牙槽骨——由固有牙槽骨和支持骨组成 固有牙槽骨为薄层致密骨,构成牙槽窝的内壁,它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的连续阻射白线,又称为硬骨板。持续性根尖周炎症可导致根尖周硬骨板的吸收,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阻射白线的模糊、中断甚至消失。 硬骨板矿物质被吸收30%~50%时,才能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因此,早期根尖周病损不一定能被X 线片检出。 固有牙槽骨上有许多小孔,它们是血管、神经进出的通道,这些小孔使固有牙槽骨呈筛状外观,因此又被称为筛状板。 因为固有牙槽骨的筛状特点,由根尖周炎压力引发的疼痛远没有牙髓炎疼痛那么剧烈。 病因 主要是感染因素,其次是创伤和化学因素。 1.感染因素——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 存在于主根管、侧支根管和牙本质小管内。 细菌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平均约0.25mm。 也可存在于急性根尖周脓肿的根尖周组织中。 2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课程讲义及练习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课程讲义及练 习题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尿路感染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泌尿系统公式 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血压高+补体C3↑。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1年。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尿路感染=已婚女性+发热+膀胱刺激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水肿+贫血+离子紊乱(BUN Scr)。 慢性肾小球肾炎 要点: 西医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 西医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机理为免疫损害。 (扩展)分型: 普通型(较常见):表现为轻度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不显,中等Pr尿。 肾病型:肾病综合征,大量Pr尿 高血压型:持续中等血压增高 混合型:肾功能减退+高血压+大量Pr尿 急性发作型:尿毒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鉴别: 查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和尿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尿畸形红细胞>80%,MCV<75fl,可能为肾性血尿反之可能为输尿管、膀胱、尿道出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 本证 脾肾气虚证---异功散加味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肺肾气虚证---玉屏风散和金匮肾气丸加减 治法:补益肺肾 慢性肾小球肾炎 本证 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治法:温补脾肾 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加减 治法:滋养肝肾 气阴两虚证---参芪地黄汤加减 治法:益气养阴 慢性肾小球肾炎 标证 水湿证---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浮肿) 治法:利水消肿 湿热证---三仁汤加减(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血瘀证---血府逐瘀汤 治法:活血化瘀 湿浊证---胃苓汤加减(恶心) 治法:健脾化湿泄浊 习题 患者成年男性,全身高度浮肿一年余,血压正常,腹部移动浊音(+)尿Pr(+++)酚红排泄率45% ,考虑 A.门脉性肝硬化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炎肾病型 D.慢性肾炎普通型 E.慢性肾盂肾炎 『正确答案』C 习题 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证首选方剂是 A.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B.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C.杞菊地黄丸加减 D.参芪地黄汤加减 E.异功散加味 『正确答案』B 习题 患者,男,50岁。反复浮肿、尿血3年,经常感冒。症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检查:血压140/95mmHg,尿蛋白(++)、定量3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48%,血尿素氮10mmol/L。

内科学讲义 (1)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学讲义(1)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内科疾病的 1/4 临床特点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纲要求要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病因与发病机制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外因: 吸烟: 最主要的病因。 环境污染: 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 感染因素: 主要为病毒与细菌感染。 气候: 是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 内因: 免疫力降低临床表现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COPD 的典型症状)喘息和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1 / 25

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肺气肿体征干(或)湿性音肺气肿的体征望: 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 语颤减弱叩: 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听: 呼气延长、心音遥远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 为急性并发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是 COPD 的最终结局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肺功能: FEV 1 出现减少,且 FEV 1 /FVC<70% 血气分析 PaO 2 <8.0kPa(60mmHg)伴或不伴动脉 CO 2 >6.7kPa(50mmHg),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 胸部 X 线: 早期无变化;晚期肺气肿肺野扩大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心界缩小诊断吸烟史+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结果等综合确定。 COPD 必备条件: 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支气管舒张实验: FEV1 /FVC<70%最有助于诊断,并对严重程度分级。 COPD 严重度的分级分级标准 0 级危险状态肺量图正常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课程讲义及练习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课程讲义及练 习题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溃疡性结肠炎 上消化道出血 胃炎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 慢性胃炎临床分类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 ②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体胃炎(A型):黏膜萎缩严重,胃酸↓; 胃窦胃炎(B型):胃酸分泌正常。 急性胃炎 要点: 西医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 西医治疗 急性胃炎 病因:急性应激(如创伤)、化学性损伤(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细菌感染等。 病理:胃粘膜固有层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内镜下:弥漫性充血、水肿、渗出、出血和糜烂。 腐蚀性胃炎---急性期禁行内镜检查。 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呕吐者给予胃复安、东莨菪碱 脱水者---补液和纠正离子紊乱 感染者---敏感抗生素

急性胃炎 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脾胃湿热证---清中汤加减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止痛 食积气滞证---保和丸加减 治法:消食导滞,调理气机 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急性胃炎 辨证论治 胃络瘀阻证---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治法:活血通络,理气止痛 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 治法:温补脾胃,散寒止痛 胃阴不足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慢性胃炎 要点: 西医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 西医治疗 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上腹痛、饱胀不适,餐后明显(时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慢性胃体胃炎可有厌食、体重下降及贫血。 慢性胃炎 检查: 胃液分析 血清学:慢性萎缩性胃体炎(高胃泌素血症PCA(+)、IFA(+))。 HP检测 ★胃镜:(扩展) ①充血性渗出性胃炎②平坦糜烂性胃炎③隆起糜烂性胃炎④萎缩性胃炎⑤出血性胃炎⑥返流性 胃炎。 慢性胃炎 镜下+治疗: 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萎缩性胃炎:苍白或灰白色,黏膜变薄,可透见黏膜下血管纹,局部见颗粒或结节状上皮增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课程讲义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熟悉内容 一、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根据毒物来源和用途可分为四类 ①工业性毒物: A.腐蚀性毒物:强酸、强碱及消毒液(来苏); B.金属类:汞、铅、三氯化二砷(砒霜); C.有机溶剂:如甲醇、汽煤油、苯、四氯化碳; D.刺激性气体:如氨、氯、二氯化氮、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碳。 ②农药:农业杀虫药种类很多,我国目前仍以有机磷类使用最广泛;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杀虫脒类等、杀鼠药

等。 ③药物:较常见的药物中毒为镇静安眠药类中毒等; ④有毒动、植物。 2.根据接触毒物的方式可分为两类:①职业性中毒;②生活性中毒。 (二)发病机制 中毒的主要机理:①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②缺氧;③麻醉作用;④抑制酶的活力;⑤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⑥受体的竞争。 二、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可产生严重的症状,如紫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尿闭等。 1.皮肤、黏膜症状: ①皮肤及口腔黏膜灼伤:见于强酸、强碱、甲醛、苯酚、甲酚皂溶液等腐蚀性毒物灼伤。 ②紫绀:引起氧合血红蛋白不足的毒物可产生紫绀。麻醉药、有机溶剂抑制呼吸中枢,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水肿等都可产生紫绀。亚硝酸盐、硝基苯和苯胺等中毒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症而出现紫绀。

③黄疸:四氯化碳、毒蕈、鱼胆中毒损害肝脏可致黄疸。 ④口唇及面颊樱桃红色:见于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2.眼症状 ①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可卡因、麻黄碱、莨菪碱类中毒 ②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杀虫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 ③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 3.神经系统症状 ①昏迷:见于麻醉药、催眠药、安定药等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窒息性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中毒;农药中毒,如有机磷杀虫药、有机汞杀虫药、拟除虫菊酯杀虫药、溴甲烷等中毒。 ②谵妄:见于阿托品、乙醇、抗组胺药中毒。 ③肌纤维颤动:见于有机磷杀虫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 ④惊厥:见于窒息性药物中毒、有机氯杀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

2023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课程讲义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 细目一:癫痫—-—-理解内容

癫痫与中医学旳“痫证"相类似,可归属于“癫痫”、“羊痫风”等范围。 一、临床体现 (一)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程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意识保持清醒.①部分性运动性发作;②体觉性发作或特殊性感觉发作;⑧自主神经发作;④精神性发作。 2.复杂部分性发作以意识障碍与精神症状为突出体现.重要特性是在意识障碍为背景旳基础上,出现错觉、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自动症等,如起立徘徊、吞咽、咀嚼等。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事后对其行为不能记忆. 3.单纯或复杂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都可转为全身性发作,病人意识丧失,全身强直-阵挛,症状与原发性全身性发作相似。 (二)全面性发作 1。强直-阵挛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以往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性。①强直期:忽然意识丧失,跌倒,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喉部痉挛,发出叫声,约持续10~20秒后,肢端出现细微旳震颤;②阵挛期:震颤幅度增大并延及全身成为间歇性痉挛,约持续0。5~1分钟;③惊厥后期: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意识恢复。自发作开始到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清醒后常感到头昏、无力,对抽搐全无记忆.

2.强直性发作忽然发生旳肢体或躯干强直收缩,其后不出现阵挛期,时间较GTCS短。 3。肌阵挛发作呈忽然短暂旳迅速旳某一肌肉或肌肉群收缩。 4.失神发作 (1)经典失神发作一般称小发作,体现为意识短暂丧失,失去知觉。忽然动作中断,双目凝视,手中物件掉落,一般持续3~15秒,事后对发作全无记忆。发作终止立即清醒。 (2)不经典失神发作意识障碍发生及休止缓慢,但肌张力变化较明显。 5。无张力性发作体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旳忽然丧失而跌倒地上,但不发生肌肉旳强直性收缩,持续1~3秒钟,并很快恢复正常,可有短暂意识丧失。EEG示多棘-慢波或低电位快活动。 (三)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持续多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癫痫旳临床诊断重要根据癫痫患者旳发作病史,尤其是可靠目击者所提供旳详细旳发作过程和体现,辅以脑电图痫性放电即可诊断。 2。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常用旳一种辅助检查措施,40%~50%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旳初次EEG检查可见棘波、尖波或棘—慢、尖—慢波等痫性放电波形。 3.神经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脑构造性异常或损害.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

课程讲义目录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 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 一、西医病理 病理:表现为小气道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 二、临床表现 1.病症: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病症,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2.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常无明显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和干性啰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反复发作,可见肺气肿的体征。 3.分型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 〔1〕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 〔2〕喘息型除咳嗽、咯痰外,尚具有喘息病症,并伴有哮鸣音。 4.分期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三、西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 〔1〕控制感染抗生素使用原那么为及时、有效。常用抗生素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2〕祛痰镇咳盐酸氨溴索〔沐舒坦〕。 〔3〕解痉平喘适用于喘息型患者急性发作,或合并肺气肿者,常用药物有氨茶碱。 2.缓解期主要是加强体质的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也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 中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实证

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 证候:咳喘气急,胸部胀闷,痰白量多,伴有恶寒或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痰黄黏稠难出,胸痛烦闷,兼有鼻流黄涕,身热汗出,口渴,便秘,尿黄,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 证候: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胸满窒闷,纳呆,口黏不渴,甚或呕恶,舌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气息喘促,胸中烦闷胀痛,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或痰中带血,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 证候:咳嗽,喘逆不得卧,咳吐清稀白沫痰,量多,冷空气刺激加重,甚至面浮肢肿,常兼恶寒肢冷,微热,小便不利,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 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 证候:咳嗽气短,痰涎清稀,反复易感,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白,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证候:咳嗽气短,倦怠乏力,咳痰量多易出,面色白,食后腹胀,便溏或食后即便,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 证候:咳喘气促,动那么尤甚,痰黏量少难咯,伴口咽发干,潮热盗汗,面赤心烦,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