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期末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复习题

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期末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综合自然地理的期末复习题,

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们分别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影响?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365.25天。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

的交替和地球的赤道膨胀,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2. 什么是地壳构造?列举并解释一下地壳构造的几种类型。

地壳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几种常见的地壳构造类

型包括:板块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被分

为多个板块,它们以板块边界相互交错和相互作用;褶皱构造是指地壳受到挤

压力而发生的褶皱变形;断裂构造是指地壳受到剪切力而发生的断裂变形;火

山构造是指地壳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地形。

3. 什么是气候?气候受哪些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

性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如极

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4. 什么是水循环?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包括蒸发、凝结、降

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等环节。水循环的过程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它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供应、调节了气候、影响了农业和能源生

产等。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解释一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人类食

品安全、药物研发等有着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非法捕猎和非法贸易、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以上是一些综合自然地理的期末复习题,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自然地理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概念。通过复习题的练习,

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祝大家期末

考试顺利!

地理期末复习综合题集锦(一)

期末复习综合题资料(一) (考点:湿地的形成、湿地的功能)2021年寒假,潍坊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贵州省西部的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研学小组提前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整理如下∶ 区域位置(∶ 气候特征∶湖区冬季较暖、时间长,春秋相连无夏,多年平均降雨量951mm。 地形地质∶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发育,草海原先为古河流,15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该地形成断陷盆地,后积水成湖(下图示意草海形成过程)。 湖区概况∶草海水域面积4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是黑颈鹤等228种鸟类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湖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1)研学小组针对前期搜集的资料,展开了有关草海形成过程的讨论。简述草海的形成过程。 (2)研学小组达到草海后发现,湖水清澈,可观察到大量水生植物密布"海底",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景观。小组成员拍摄了两张草海景观照片(下图)。分析草海形成"水下草原"的自然条件。 (3)考察结束后,研学小组对湖区的地形、气候、生物、水文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进行

整体性分析。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一作答。 问题①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 问题①分析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由于地壳运动,古草海四周断块不断上升,该地相对下陷,形成断陷盆地;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侵蚀形成落水洞①落水洞周围受流水不断侵蚀形成裂隙。裂隙进一步扩大,岩石崩落堵塞落水洞;该地降水量较大,河流发育,经地表汇水,积水成湖。 (2)湖水较浅,为水草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水水质清澈,透光性强,利于水草生长;鸟类及水生动物繁多,排泄的粪便为水草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3)问题①①说明草海被称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湖中水草覆盖率高,水生植物丰富①水生植物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水生动物丰富;气候适宜,动、植物食源丰富,鸟类繁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问题①①说明草海成为众多鸟类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湿地面积大,为鸟类越冬和迁徙中转提供广阔空间①湿地水草繁茂。水生生物量大,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该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暖而长,利于鸟类越冬。 (考点: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冰川)冰川是冰冻圈重要的组成要素,不仅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而且对其周边区域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深刻影响。冰川服务价值即人类直接或间接从冰川中获得的所有产品或惠益,如冰川水力发电价值为将冰川融水折算为山区水库的库容总量,根据当年水力发电价格计算冰川水力发电的货币价值。其价值受物价波动和冰川规模影响较大。祁连山冰川面积大,冰川服务价值显著,甲图示意冰川服务的形成过程及其价值评估体系框架;乙图示意1956-2010年祁连山各市(自治州)冰川服务价值变化。

陕师大大一期末考试自然地理学期末试卷

陕师大大一期末考试自然地理学期末试卷 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单选题]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 2、1.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我国疆域辽阔,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B.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C.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正确答案) 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正确答案)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4、济南某季节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其表示含义及盛行季节分别是[单选题] * 西北风二级,夏季 东南风二级,冬季 西北风四级,冬季(正确答案) 东南风四级,夏季 5、日本的大型海港里远洋船舶进出繁忙。请你猜猜,这些船舶进港和出港所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单选题] * A、进港为矿产品,出口为农产品 B、进港为农产品,出港为矿产品 C、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工业产品(正确答案) D、进港为工业产品,出港为农产品 6、59.下列关于日本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 B.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日本山地、丘陵广布 D.日本位于亚洲的北部(正确答案)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单选题] * A.各地的人们风俗习惯的不同

B.各地的气候条件的不同 C.各地的地形条件的不同 D.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正确答案)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单选题] * 在0°纬线上(正确答案) 在5°N纬线上 在5°S纬线上 在90°纬线上 9、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少 C. 西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典型的地区 D. 广大的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 10、读东北三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2~23题。甲地区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 A.地形(正确答案) B.冬季风 C.纬度位置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 1、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之父 代表作:《地理学》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并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 斯特拉波(古罗马)代表作:《地理》阐述了尼罗河的泛滥的理由,应归因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丰富的降水 托勒密(古罗马) 把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地理学把地球作为整体来研究,反映的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使我们看到整个地球的一般图景;地志学则是详细描述个别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仅是个别的单一画面。 绘制了当时最为详细影响深远的世界轮廓图——“托勒密” 封建社会——地理学停滞不前,借助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地理视野。 马可·波罗游记》 2、地理大发现 “三个主要事件”——东南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路的开辟 以上探险活动,大大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1)、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时期 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 3)、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 4)、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博杂派”和“宇宙派”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1、地理学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 “博杂派”——人文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选择题 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 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 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 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 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 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 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 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 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 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 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 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 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 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 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 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 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 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 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 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 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 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 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 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

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 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 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 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 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 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 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 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 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 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 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 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 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 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 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 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 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 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 A.永久冰雪带 B.基带 C.树线 D.高山草甸带 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 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 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 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一、综合自然地理 1、自然地理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总体规律,探讨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结构形成规律,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并寻求控制和调节途径。 (2)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不同尺度及从属关系,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多种等级的地域系统和类型系统研究,即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研究。 (3)研究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

(4)揭示人类生活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关系,谋求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现代地理主要特征: (1)强化学科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2)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注重应用研究 4、新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工作内容: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研究 5、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层次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6、水循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与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 7、生物循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

8、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9、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10、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热力分带性、海陆分异、地表起伏分异。 11、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构造体系造成的分异。 12、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当中,是三位一体的,即一个地带所具有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13、不同等级之间的地域分异规律间的关系(自己画图69 页)

福师《综合自然地理》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1.##、##、##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 答案1: 太阳辐射 答案2: 下垫面性质 答案3: 大气环流 (填空题)2.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 答案1: 土地覆被的退化 答案2: 土地覆被的转换 答案3: 土地覆被的改良 (填空题)3.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答案1: 大气对流圈 答案2: 水圈 答案3: 沉积岩石圈 答案4: 生物圈 (填空题)4.人口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的急剧增加,其次是加剧了##的恶化。 答案1: 自然资源消耗量 答案2: 环境 (填空题)5.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观点、##观点和##这三个由浅入深的发展阶段。 答案1: 自然综合体观点 答案2: 系统论观点 答案3: 耗散结构理论 (填空题)6.按功能类型划分,系统可分为##系统、封闭系统和##系统。 答案1: 孤立 答案2: 开放 (填空题)7.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二是##。

答案1: 需要 答案2: 限制 (填空题)8.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答案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填空题)9.##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答案1: 正 答案2: 负 (填空题)10.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答案1: 对流层顶 答案2: 沉积岩石圈底部 (填空题)11.综合自然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和##。 答案1: 综合性原则 答案2: 主导因素原则 (填空题)12.“七山一水二分田”代表的是一个区域的##。 答案1: 土地结构 (填空题)13.土地分级单位自下而上可分为##、##和地方。 答案1: 相 答案2: 限区 (填空题)14.综合自然区划的三个一般性原则是##、##和##。 答案1: 发生统一性原则 答案2: 相对一致性原则

《综合自然地理学》题库与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 1. 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 观察点的地理位置 B. 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 C. 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 D. 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 【答案】D 2. 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B.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C.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D.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答案】C 3. 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 A. 提高人口质量 B. 保持环境 C. 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D. 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答案】C 4. 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 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 B. 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C. 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 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 【答案】B

5.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答案】C 6.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答案】A 7. 不论是土地单元还是限区都是由简单的不可再分的最小自然单元合并而成。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8. ()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 山地气候条件 B. 纬度地带规律 C. 经度地带规律 D.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 【答案】D 9. 垂直带不同于纬度地带规律,也不同于经度省性,而属于区域性分异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福建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题集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本套合集为考前突击题集汇总,含答案 论述题: 1.地区性的表现有哪些? 标准答案:地区性是在一定的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如中亚热带自然地带内部由沿海到内陆存在这样的差异: 东部(浙、闽)沿岸是台风侵袭的范围,暴雨影响很大; 中部(湘、赣)是夏季受伏旱控制的地区,炎热干旱,秋末冬初等季节受寒潮影响较大,春季常出现倒春寒; 西部(川、贵)降水比较均匀,降水强度不大,多云雾,形成比较阴湿的气候。(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2.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是怎样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标准答案: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2.人类的三大种族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③人口分布和人口质量的自然地理因素: ④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阻延作用。[每点要展开说明] 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效应: 1.对于地表状态的改变; 2.对于物质循环的改变; ③对于热量平衡的改变; ④对生态平衡的改变; ⑤对自然地理过程速率的改变。[每点要展开说明]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3.地带段性的表现有哪些? 标准答案:地带段性是在一定的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自然地带大多不能横贯大陆,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下的变型。

例如,在欧亚大陆东岸东亚季风大区这个非地带性单位内,由北向南表现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的地带性分异。 或在欧亚大陆内部欧亚草原荒漠大区这个非地带性单位内,由北向南表现为围绕大陆的干旱中心,大致呈马蹄形分布的温带森林草原黑土黑钙土地带——温带草原栗钙土地带——温带干旱荒漠地带的地带性分异。 或在欧亚大陆西岸西欧大西洋大区这个非地带性单位内,由北向南表现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温带阔叶林棕壤地带——地中海常绿硬叶林褐土地带的地带性分异。 [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可以选择一个来表达] (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4)画图说明负反馈,并说明负反馈的作用。 标准答案:负反馈图(选其一)如下: 负反馈的作用:当负因果反馈环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反馈环中各个环节的连锁反应,能够起到抵消偏差、自我调节的收敛作用,从而保持系统原有状态的稳定。(温馨提示:照抄答案,没有加入自己的答案,一律0分。) (5)画图说明不同等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标准答案: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图,如下: 上图揭示了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在联系,这些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各属于一定的等级层次。大尺度分异是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是大尺度分异的基础。全球尺度的规律,是地球表面第一级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受基本的分异因素即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制约的。热力分带性是受太阳能沿纬度分布不均决定的,而海陆对比性是受地球内能决定的。整个大陆和整个大洋尺度的分异规律属第二级分异规律。在大陆上,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在热力带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异,是比热力带规模更小的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专项素养综合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专项素养综合练习题1 我国的人口状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 062万人,人口出生 率为7.52‰;死亡人口1 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2021年 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据此,完成1—2题。 1.2021年我国新增人口是( ) A.1 062万 B.1 014万 C.48万 D.1 076万 2.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7.52‰ B.7.18‰ C.0.54‰ D.0.34‰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如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 国人口(港澳台地区除外)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4.人口普查可以( )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 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性别比反映男女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通常定义为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市常住人口数量 与性别比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 B.教育水平提高 C.交通条件改善 D.生活成本降低 6.该市人口从“女多男少”转为“男多女少”的时间段是( ) A.1982—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7.1982—2020年,该市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产业结构改变 B.医疗保健水平提高 C.城市规模扩大 D.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读“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完成8—10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0章思考题: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它的特征有: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换也主要在地理表层。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部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 答:综合白然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从自然地理系统及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相对于综合自然地理学来说,属于分析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阐明这个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是综合性研究。 3.地理学发展史中形成的有关综合研究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拉采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森; 4.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期末总复习测试

地理期末总复习测试 1.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单选题]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正确答案) 2.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正确答案) B.绝大部分国家为发达国家 C.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D.畜牧业发达 3.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体现在() [单选题] * A.旱涝灾害 B.雨热同期(正确答案) 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

4.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③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④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单选题]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正确答案) D.②③ 5.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是() [单选题]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正确答案) C.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6.古语有云:“登高望远。”结合亚洲的地势下列地点中符合古语中意境的是()[单选题] * A.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洲东部的东北平原 C.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正确答案) D.亚洲西南的阿拉伯半岛 7.我国所在的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正确答案)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非洲”的原因是() [单选题] * A.土地肥沃,呈黑色 B.盛产黑芝麻等农产品 C.大量动物的颜色为黑色 D.90%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正确答案) 9.“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欧洲西部具备的优势是() [单选题] * A.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 B.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正确答案) D.工业历史短暂,发展潜力大 10.小明去欧洲旅游,给朋友寄回四张明信片,其中反映法国风景的是() [单选题] * A.古罗马斗兽场 B.维也纳音乐厅 C.埃菲尔铁塔(正确答案) D.峡湾风光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单选题] * A.欧洲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

《自然综合地理》期末测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P12 2.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P24 3、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P122 5、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P208 6、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有: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社会的可接受性。 7、无论是土地潜力还是土地适宜性,都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的区位条件。因此,土地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土壤、区位。 8、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 9、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立性指该系统自我供给、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 10.自然土壤是生物、母质、气候和地貌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世界性的五大社会问题包括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自然资源与能源渐趋枯竭和环境保护。(P337)

12.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P361 13.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P349 14、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原则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15、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生物等是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6、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P7 A、人地关系学派 B、景观学派 C、区域学派 D、综论学派 2、如下哪些土壤类型系列反映纬度地带性( D ) A、棕壤、红壤、黄壤 B、褐土、黑钙土、高山草甸土 C、黑钙土、棕钙土、栗钙土 D、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3、土地结构研究中,对( B )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土地动态,确定合理、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P208 A、土地要素组成结构 B、土地演替结构 C、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D、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4、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C) A.古地理法 B.类型制图法 C.地理相关分析法 D.主导标志法 5、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C) A、《诗经》 B、《道德经》 C、《圣经》 D、《古兰经》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 名词解释: 地球表层系统、地理环境、大气污染、相对湿度、季风环流、水分循环、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1、现代地理学的含义(简答题):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2、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填空题):部门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 地理学。 3、当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简答题): 1.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平流层臭氧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碳、氮等重要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规律和土地退化机理与恢复重建; 5.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组成、功能、变化和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6.水文、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机理; 7.全球环境变化的区域响应与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 8.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控制模式; 9.生态脆弱地区的灾害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 10.区域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 4、太阳系八(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和地球。其中,地球是靠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除金星和天王星外,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 5、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1)形状:近椭球,呈倒置梨形。 (2)地理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加之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正午高度角有规律地从南北纬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 6、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简答题) (1)大小:平均半径约6378Km, 周长约4万Km,质量约60万亿亿吨。 (2)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和这样重,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 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也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 7、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与速度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但地球自转速度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有变快的阶段,减慢是主要趋势。 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简答题) ①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的节奏。 ②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不

自然地理综合复习-进阶版-教师版

自然地理综合复习-进阶版 一、单选题 (2020·山东高三)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③水资源缺乏问题④气候变化问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1.D 2.A 3.C (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6.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闽B.秦C.鲁D.新 【答案】 4.C 5.D 6.B (2017·河南南阳中学高二月考)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旗云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7.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A.阳坡岩石裸露带B.阳坡冰雪带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一一自然地理环境,但与部门 自然地理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部分)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把自然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或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地理环境由 4大圈层组成:气体 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 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 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 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 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 地域分异的结果。 3、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答:长期以来,不少地理学家就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直今仍不 断有新的观点提出。所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三类:①着重“自然地理环境与外部联 系显著减弱之处”,趋向于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下限在地

(完整word版)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 名词解释 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格局。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 定阈值时,可以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5.熵及熵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性(即混乱度)的物理量。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热量 是由高温物体自动的转向低温物体,直至热量平衡为止.亦即,孤立系统中的自发过程中总是使系统的熵增加。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这种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 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属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7.辐射干燥指数:是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 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 8.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严格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其发生基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地表 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 9.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又称自稳性,系统的性质在一定内外干扰下,不发生相应改变或发生改变后, 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能。 10.旋回性规律: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的自然演化规律。 11.反馈:指信息反馈,即将输入又回输到原系统中去。 12.地域分异: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题 一.亚欧大陆 名词说明: 太平洋西缘岛弧-海沟系海沟和岛弧分布在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最多,尤以西太平洋最发育。岛弧和海沟构成岛弧—海沟系,是地壳不稳定区域。 挪威峡湾在挪威语中,峡湾的意思是深化内陆的海湾。挪威北海的海岸线以特别困难的方式咬噬着内陆,形成了峡湾。挪威峡湾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柔常湿的气候。分布在纬度40到60--65°之间的大陆西岸。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及东岸地区。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 加拿大太平洋沿岸, 智利南部, 南非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局部。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持续。源于纽芬兰浅滩外缘,在50°N, 20°W旁边分成三支:干支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南支沿比斯开湾, 伊比利亚半岛外缘南下,北支向西北流到冰岛以南。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随墨西哥湾暖流的强度变化而变化。该暖流对西欧及北欧气候有明显增温

增湿作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 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为典型的缘由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及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限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地中 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 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 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问答题: 1.第四纪冰川作用对亚欧大陆地理环境的影响。亚欧大陆演化的根本特点 影响1, 对地貌的影响:冰川对于它所覆盖地区的地形起着很大的改造作用。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地区以侵蚀作用占优 势,形成峡湾, 槽谷, 羊背石等冰蚀地貌,距冰川中心较远的地区那么以积累作用为主,在那些地方散布着终碛丘, 鼓丘, 蛇形丘, 冰碛阜等冰碛-冰水地貌。北欧以冰蚀地 貌为主,也有冰碛-冰水地貌,东欧和中欧根本上是冰碛- 冰水地貌。河流改变流向,河湖串联;冰盖区外的黄土积累。 2, 海面升降3, 海陆变迁4, 海岸阶地5, 对生物分布 的影响6, 对动植物的灭绝 演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形成是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通过不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