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

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

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

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

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

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

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

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

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

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

(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

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 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

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

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 -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黄土堆积

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隐域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

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征气候的干燥程度。

自然区划则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

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径流降雨超过土壤入渗量时产生的地表水流。

植被某一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

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

总和。

地下水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含水层中的水。

地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露点温度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反气旋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东北型河流

风化壳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互作用的产物。

37、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

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38、基座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堆积物构成基座的阶地。

39、山地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由外营力切割形成的地貌类型。

40、山地结构

41、土壤酸碱度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42、经线又称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和两极的大圆,表示当地的南北方向。

43、温室效应低层大气由于对长波和短波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而引起的增温现象。

44、南极圈南纬66° 3的纬线(圈),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在南

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终日不没;

在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终日不出。

45、南回归线位于23 ° 27,'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南点所在的纬线。

46、水分平衡地球-大气系统长时间平均得到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

47、气温垂直递减率又叫做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程度的物理

量。

48、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显着的岛屿和近海地区的气候,以降水多、温度变化和缓为特

征。

49、荒漠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

50、水系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

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51、阶地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由侵蚀剥蚀、

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

52、半岛三面临海,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

53、草甸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

54、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依次取食其他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传递方式。

55、河口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的地段及支流汇入干流处。

56、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

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7、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 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

58、洋中脊纵贯大洋盆底中部大体与大陆边缘平行的隆起山脊。

59、大气的合与辐散

60、土地淋溶层

61、融冻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

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过程。

62、回归线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63、副热带南、北纬越25-35 度间、地理上将其范围扩大为南、北纬25-40 度一带,也称

亚热带,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64、气旋反气旋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

气压。

65、气旋由围绕低压中心旋转的大所组成的大气系统

66、土壤腐殖质层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往

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土。

67、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 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

68、气候雪线气候决定的常年积雪分布的下限

69、大气的辅合

70、大气辐合大气由四周向低压中心会聚的现象

71、生物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

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

72、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73、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

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74、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

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75、土壤淋溶层

76、层理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

77、群落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

78、厄尔尼诺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79、不整合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不连续,

80、林线在山地主要受温度的制约而形成的森林分布上限

81、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表物体动力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移的力

82、信风带径向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和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带盛行不同不同风向的风,这种风就叫信

风带

83、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组成物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84、

85、气候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

86、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一般概括为、、等。

87、地表水主要赋存形式有、、等。

88、我国海岸基本分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等类型。

89、森林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以及防治自然

灾害的巨大作用

90、

二简答题

1、试简述天文四季分类的依据以及其气候特征

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来划分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

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主要有水平构造和垂直构造。

3、什么是大气环流?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类型?(可从全球性环流、季

风环流、局地环流回答)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

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

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0° 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

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 2 ?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

流.。3 .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 N附近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

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4、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

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按物质成分分类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分类1、标准型泥石流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有狭

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

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3、山坡型泥

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 m2,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

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分类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5、土壤水分有哪些?其中哪些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束缚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自由水,包括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6、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就是问生态系统的组分)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

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

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因此分解者、

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消费者,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

递能量,其中,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

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同一种消费者在一个复杂的生态

系统中可能充当多个级别,杂食性动物尤为如此,它们可能既吃植物(充当初级消费者)又吃各种食草动物(充当次级消费者),有的生物所充当的消费者级别还会随季节

而变化。

7、简述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

洋中脊代表的离散边界、俯冲带代表的汇聚边界、转换断层代表的转换边界。一般认

为缝合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和碰撞边界

8、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的物质流与能量交换

生物圈中的能流与物流是相伴随的,因为太阳辐射能先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固定下

来,然后以化学能的形式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动物和微生物的取食活动就是传递能量

的方式。一般说来,化学元素之进入生物体内是靠生物的主动摄取,而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运动则是由气流和水流来完成的。陆地生物生存于大气之中,气态营养物和废物很容易在生物与环境间

循环运动。一般可溶性物质是随水进出生物体的。就全球来讲,江河中所携带的可溶性物质,只能随水流由高向低移动,最后归入湖泊和海洋。当湖水和海水蒸发时,这些物质被留下,有的还形成沉积物。能以气溶胶等形

式回到陆地的极少。因此液态的物质循环常常是不完全的。

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结构与特点

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圈和人

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10、自然区划的发生统一性原则。

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等。

(1 )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进行自然区划

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在遵循上述原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任何区域单位都具有发生统一性,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单位,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和特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区域单位的发生统一性是相对的。②由于低级区域单位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单位分化出来的,因此,越是低级的区域单位其年龄越小,发生统一性越强。③对区域单位形成和演变的研究,当然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地质时期,但与现代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第四纪,尤其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以来的环境变化。现代环境主要是通过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变化造成的,而且这些变化过程迄今尚未结束,仍直接地影响着当代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 )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而且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各有其一致性的标准。例如,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在热量基础的大致相同。自然国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辐射基础相同条

下的大地构造与地势起伏大致相同,等等。相对一致性原则适用于把高级地域单位划分为低

级单位,同时又适用于把低级地域单位合并为高级单位。

(3 )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

域,这称为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产生于区域单位空间不可重复的客观事实。任何一

个区域单位必然是完整的个体,不可能存在着彼此分离的部分。根据这个原则,尽管山间盆

地与其邻近山地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必须把两者合并为更高级的区域单位。同理,尽管自然界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很类似,而彼此隔离的区域,但不能把它们划为一个

区域单位。

11、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做简要介绍。

12、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1)整合接触。

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续的。

(2)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

13、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以划分哪几种降水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地形雨地形雨是暖湿气流在运行中,遇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集中在山地迎风坡(雨坡)。世界上年降水多的地方基本

上都和地形雨有关。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的乞拉齐朋是

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

地方。

对流雨对流雨是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气团强烈上升、冷却、迅速达到水汽饱和时形成的。对流雨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并常伴有雷电甚至冰雹,又称热雷雨。

赤道带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锋面雨锋面雨是冷暖两气团相遇时产生的降水。多形成于温带,是中高纬度地带最重要的降水类型。

14、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粉砂淤泥质海岸是由小于0.05毫米粒级的粉砂淤泥组成的海岸

15、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是宇宙已知的唯一有海洋的星球,其表面的70.8%被海水所覆盖。海洋本身构成了

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海洋是地球上真正的生命摇篮,最早的生命即产生于海洋。而目前,仍有大量生物生活在海洋,并且形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的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

地球表面温度之所以比较适中,变幅也不太大,当然是由日地距离、地球自转速度、大气圈及其环流的存在等一系列主要因素决定的,但是,海洋的调节无疑也有一定的作用。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地球低纬区输送到高纬区的热量,约有一半是由洋流完成的。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气温则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

洋流还影响降水的地理分布。暖流影响区气旋发育,降水往往比较多;寒流影响区则往往发育高压,降水比较少,以致成为荒漠。

16、简述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主要特点

一、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

我国境内许多地区都属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强

烈升降活动,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区域差异的存在,造成我国地表形态起伏变化。

青藏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以大幅度整体隆升为特色,经过第四纪的抬升,

形成地球上最高的巨大高原。

我国境内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有重要作用。此外,我国地震活动带的分布,地

震活动的强弱程度,第四纪的岩浆喷发与火山活动都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二、现代季风的形成和温带荒漠的扩展

现代季风是在青藏高原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通过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使原来的海陆热力对比季风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当高原抬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它的屏障作用,使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在冬季不易受到暖平流的影响,利于冷空气的积聚,使冷高压得以加强。夏季,位于青藏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受地形屏障少受冷空气影响,热低压因而得以长期保存。

青藏高原的隆起,伴随而来的现代季风形成并日益加强的过程,深刻地改变了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面貌,奠定了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分异的基础。中国温带荒漠的形成大致由中更新世以后开始,是

现代季风环流形成以后的产物。华北地区干旱程度的加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更新世的许多古湖泊逐渐消失;另方面,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在干寒条件下,黄土分布范围扩大,从黄土层中所发育的古土壤层及所含化石的性质也反映出气候愈来愈干旱的特征。

17、中国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的特征

我国地域分异的基本轮廓,一方面是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另方面是地貌变化引起的垂直分异。水平分异是第一性的,垂直分异是第二性的。

(1)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

决定我国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它决定着气温的南北差异) 、距海远近(引起气候湿润程度的差异)和地形。这三方面是综合起作用的

(2)大地貌的分异特点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呈阶梯式分布。东部地势低平,水热条件所决定的自然地带自北而南表现出有规律的更替。第二级阶梯由广阔的高原和大盆地组成。因地势较高,距

海较远,自然地带分布总的格局未受破坏,但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而且愈向西部,变异愈明显。青藏高原为最高一级阶梯,由于地势很高,自然景观的形成、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与我国其他地区迥然不同,它虽然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与亚热带范围内,但呈现高寒荒漠、高山草原、高山草甸灌丛景观,它既不同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性,也不同于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性,而是在垂直高度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水平地带的影响。

18、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试述其意义或对策

19、试分析1998 年夏秋我国长江下游,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灾的原因?

20、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

地理位置、地形的影响(1)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海洋东南风吹向大陆形成季风。亚欧大陆为最大大陆,其东部的太平洋为最大大洋,所以季风气候最典型,加之亚洲东部平原低平广阔,季风直入腹地,影响范围广泛。

(2)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

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

21、假设某海伦自日本国横滨刚( N33, E39)沿纬线向东之美国洛杉矶港

(N33,W118)行驶,试回答此航线是否属最近航线,为什么?

22、海滨地带会出现荒漠吗?为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23、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变现在那几个方面?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2、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4、地球自转为建立地球坐标系确定了极点;

5、地球自转改变了地球的形状;

6、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兵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7、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都有密切关系。

25、影响土地发育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土壤发育的?

26、简述地表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气温日较差: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为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较大。②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③大尺度的地形区,则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

④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简单记忆就是: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27、简述高低维之间热量传输的途径因为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

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就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8、假如大气中没有水,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

29、简述行星风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地表干湿分布的影响

30、为什么生物圈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五级?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 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

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动物之间的

捕食关系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

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

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 ,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 20% 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31、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与分布的影响与控制

32、简述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3、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与机制

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

冰劈作用

层裂

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

34、简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负反馈作用)

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它能忍受一定限度的外部压力,压力一旦解除就又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实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35、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36、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7、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38、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39、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规律

40、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中的循环

41、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42、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土壤发育的影响。

43、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规律

44、岩石圈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5、从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河口的特征

46、简述人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47、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48、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49、地表系统(环境)调控的途径有哪些?

50、画出经典土壤剖面层,写出各层名称及特点

51、喀斯特地貌怎么形成?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

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52、黄土的特征,黄土地貌的影响因素

53、板块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名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协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板块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海底新发现、大陆漂移的运动机制和各种大陆地质现象。

54、水情的要素

55、地球表面特佂

56、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57、简要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三、论述

1、试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正面影响

1、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活动使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加快

2、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手段改良土

壤,创造了新的品种3、人类的辛勤劳动荒山变成绿油油的农田4、使沙漠变成绿洲5、建立三北防护林,有效抑制沙漠的蔓延6、人类消灭有害物种,如四害等,消灭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间的传播,有利于保护珍惜物种7、通过基因重组,培养新物种8、引进新物种,如澳洲的屎壳郎分解牛羊的粪便9、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活动10、人工降雨克服干旱,使当地生物存活11、利用高科技预测灾难的发生,保护物种12、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动植物。

负面影响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2、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3、放射性物质4、沙尘暴,由于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和草原,使沙尘暴频频发生5、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6、氟化氢致使臭氧层空洞扩大7、水污染8、空气污染9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10、生物入侵11、森林的减少造成洪水。

2、试述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高山缺氧工程人员为了解决氧气缺少影响工作人员工作,使的工程缓慢的问题,把大型制氧机带到了高

原,为打造隧道的工程人员提供充足氧气,当时洞中氧气含量只相当于海拔1000 米左

右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二、冻土问题冻土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

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工程人员在高原动土上打了上千个水泥桩埋在动土下面,为铁路的运营提供

充足的支撑力。

三、保护环境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

20 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

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

四、不影响动物迁徙工作人员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

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

五、地形复杂问题为了解决地形问题工程人员建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3、运用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论述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对气候圈,水圈,

土壤圈及生物圈的环境影响

4、论述西北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区的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但降雨相对不足,又多大风和沙尘暴。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在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季风是海陆件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件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来说,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呼圣诞节前后南美沿岸海温上升现象,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则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在有的年份,由于大气环流变异,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减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海温升高,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和寄食鸟类死亡、腐烂,并释放大量H2S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称为厄尔尼诺。 3、准平原 准平原是在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

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 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5、自然综合体 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 7、河槽集流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8、波浪 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和波高四个要素。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谷是静水面以下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点;波底是波谷的最低点;波高是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长是两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 二、简述题(10×4=40)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 动,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 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 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被 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 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 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 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言 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2、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的现象,即生物放大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岩石循环及过程。 答: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 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固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 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2、简述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 答:(1)降水补给: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我国河流年径流补给约占70%。河流多在夏秋两季发洪水。 (2)融水补给: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次类河流较多。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极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次类河流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我国东北地区有的河流融水补给占全年水量的20%。

陕师大大一期末考试自然地理学期末试卷

陕师大大一期末考试自然地理学期末试卷 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单选题]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 2、1.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我国疆域辽阔,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B.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C.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正确答案) 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正确答案)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4、济南某季节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其表示含义及盛行季节分别是[单选题] * 西北风二级,夏季 东南风二级,冬季 西北风四级,冬季(正确答案) 东南风四级,夏季 5、日本的大型海港里远洋船舶进出繁忙。请你猜猜,这些船舶进港和出港所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单选题] * A、进港为矿产品,出口为农产品 B、进港为农产品,出港为矿产品 C、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工业产品(正确答案) D、进港为工业产品,出港为农产品 6、59.下列关于日本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 B.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日本山地、丘陵广布 D.日本位于亚洲的北部(正确答案)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单选题] * A.各地的人们风俗习惯的不同

B.各地的气候条件的不同 C.各地的地形条件的不同 D.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正确答案) 8、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单选题] * 在0°纬线上(正确答案) 在5°N纬线上 在5°S纬线上 在90°纬线上 9、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较少 C. 西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典型的地区 D. 广大的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正确答案) 10、读东北三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2~23题。甲地区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 A.地形(正确答案) B.冬季风 C.纬度位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学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5套试题+答案要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0、气压梯度力:有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 二、二、简答题 1、自然地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学科 2、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 3、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4、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附参考答案要点) 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 1、温室效应 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 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 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 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 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 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大量观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球内部构造、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 自然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地质、气象、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在自然地理学考试中,我 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以解答各种试题。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 些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地球是这个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地球 在赤道上膨胀,而在两极收缩,导致地球呈现出椭球形状。 2. 请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 矿物组成。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3. 解释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表面被分为多个大块,这些大块可以相对运动。 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边界相互远离的海洋板块之间的中洋脊;边界相互接近 的陆地板块之间的造山带;边界之间相互滑动的板块之间的断层。 4. 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气候趋势和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循环、地球自转、地形和海洋等。人类活动 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工业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5. 解释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 生态系统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总和。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等。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 多样性、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解释地球的水循环。 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蒸发和凝结等过程。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的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 作用。 7. 解释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和移 动导致的地震波。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地震和火山活 动对于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一些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的简要解答。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自 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准确解答各种 试题。希望大家通过认真学习和复习,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答卷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答卷二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卷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和(),而后出现(),再后出现了(),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也产生了。 2.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作用的组成部分。 3.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 4.()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 5.土地是一个立地垂直剖面,它的垂直厚度因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级越低,它的垂直厚度越小,其上界通常是(),下界达()。 6.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7. ()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结合的区域单元。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A.自然区 B.限区C.相 D.地方 2.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地球内能 3.()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 A.岩石地形复合体 B.大气 C.有机界 D.土壤

4.自然地理系统的水平结构根据其形状进行分类,对于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是下列哪种结构? A.棋盘式结构B.平行式结构 C.交错式结构 D.镶嵌式结构 5.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生物有机体是最主要的动因。 2.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的产生依靠功能的因子,有机物合成机制属于作用因子。 3.正反馈环具 有自我调节作用,负反馈环具有自我增强作用。4.地球内能是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5.地球表层的核心是土地系统。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地理系统 2.地方 3.空气迁移元素 4.垂直分化 5.斑块 五、简述题 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

自然地理考试题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自然地理学特征()()()() 2.河水补给:()()()()()() 3.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4.岩石分类()()() 5.大气分层()()()()() 6.环境管理手段()()()()() 7.生态平衡调节通过()()()来实现 8.根据大气作用大小将大气分为(行星风系)(季风)(局地环流) 二、简答(5) 1冰川地貌分类 2气候分异特征 3褶曲地貌 4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5土地荒漠化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学 2厄尔尼诺 3大气环流 4岩溶作用 三、画图 河谷剖面图并简要标注 四、论述 1.自然地理学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地位 2.水圈的变化趋势 答案: 简答题: 气候分异(简答) 气温分异是指: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根据热力分异规律,可以将全球从赤道到极地依次划分为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和寒带五个热量带。 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是决定气候分异的基本依据。由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分异规律,具体体现在各气候带气候型的分布上。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热不均,以及由

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即世界气候的基本规律——地带性规律,又称纬度地带性规律。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是以热量分异为基础,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又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地带性,而呈现出一定的非地带性规律(非纬度地带性),包括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 2.湖泊效应 由于比热与热容量的差异,水体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迟缓,而没有水体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迅速,从而导致不同部位地面温度的差异。在湖泊及其周围,由于湖泊与周围地区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地性大气环流和小气候的产生。在太阳照射时,湖泊周围的地面升温比较快,导致大气的加热上升;而湖区由于水体热容量大,温度升高缓慢,温度相对于周围地面比较低,空气在这里下沉,从而产生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局部的大气环流。 一般来说湖泊周围地区降水比较多,气候比较湿润,植被也就比较繁茂。反过来,植被繁茂增加了地面下渗,增强了蒸腾作用,从而增大了大气湿度、土壤湿度与大气降水。因此,水库建造后,常常会使水库周围地区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就是这个道理。 3.荒漠化效应土地荒漠化的特性(简答) 当地面植被受到破坏,地面反射率增大,热容量减小,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也明显减少。白天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强烈增温,使地面长波辐射增强。这样地面散失的热量就会增加,在那里的空气就可能下沉、压缩增温。由于下沉的空气十分干燥,使得气候进一步变干,从而导致植被的进一步减少,这就是地面的荒漠化效应。 当植被受到破坏,降水的利用率降低。这是因为没有植被对降水的拦截,土壤入渗减弱,大部分降水以径流的形式流走。因而导致该地气候变干,植被进一步变稀少,即进一步沙漠化。 4.绿洲效应 沙漠里空气干燥,温度日较差比较大,并且降水稀少。而沙漠里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比较多,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也比较多;由于含水量比较大的土壤其热容量也比较大,并且由于蒸发和蒸腾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小,这就是绿洲效应。 5.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二、论述题 水圈的变化趋势: (论述) 1、海面的变化: 全球增温——冰川融化——海面上升; 区域或局部的地壳下降——海面相对上升; 地面沉降——海面上升; 海水升温——海水膨胀——海面上升。 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变化: 板块运动—太平洋缩小、大西洋的扩张—水循环的格局改变—区域水平衡变化; 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亚洲中部的干旱化; 气候变暖——世界水量平衡发生重大变化。 3、水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 气态水、液态水比例增大,而固态水比例减小; 海面的升高将导致地球表面水体分布的重心向较低纬度偏移; 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的区域不均匀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 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 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 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 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 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 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 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 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 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 (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 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 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 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 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 -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黄土堆积 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隐域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 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征气候的干燥程度。 自然区划则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 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径流降雨超过土壤入渗量时产生的地表水流。 植被某一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 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平亢地 2. 水迁移元素 3. 自然区 4. 地球表层 5. 自然地理区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 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 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 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 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 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 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 黑土退化原因分析 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 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二、填空题 1.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2. 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 3. (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 (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 1.B 2.A 3.C 4.B 5. C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 [判断题] 1、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参考答案:对 [单项选择题] 2、21世纪地理学面临的机遇不包括()。 A.素质教育 B.国情教育 C.全球教育 D.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C [判断题] 3、长江口在全盛期中期以来一直会向北偏移。 参考答案:错 [单项选择题] 4、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含()。 A.能量来源 B.物质交换 C.引力影响 D.地内活动其他环境效应 参考答案:C [判断题] 5、地表系统只包含物质传输、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个功能。 参考答案:错 [多项选择题] 6、下面()是浅色矿物。 A.石英粉 B.辉石 C.长石粉

D.角闪石 参考答案:A,C [单项选择题] 7、大洋向陆地演化的板块运动会经历()阶段。 A.4 B.7 C.5 D.6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大气中干洁空气成分包括氧、氮、二氧化碳和()。 A.水汽 B.一氧化碳 C.臭氧 D.氪 参考答案:C [判断题] 9、大气的辐散是指大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参考答案:对 [判断题] 10、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不同季节,海陆之间存在温度差异。 参考答案:错 [判断题] 11、外流胡就是可以流到海洋,和海洋相通的湖泊。 参考答案:对 [单项选择题] 12、人类对水圈影响不包括()。 A.水圈组成 B.水圈温度 C.水圈结构 D.水体运动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3、奥陶纪代表性生物种类是()。 A.三叶虫 B.泥盆 C.裸子植物 D.笔石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4、高原隆升这种地形变化,不会导致()。 A.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B.气候季节差异增大 C.北半球中纬地区形成干旱气候 D.气候季节差异减小 参考答案:D [判断题] 15、降低风速可以防止沙尘暴。 参考答案:对 [判断题] 16、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描述了地面发育的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错 [判断题] 17、河流地貌中河床淤积,过水断面会减小,流速也会减小。参考答案:错 [多项选择题] 18、水汽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体现为()。 A.海洋多于陆地 B.平原多于盆地 C.低纬多于高纬 D.低空多于高空 参考答案:A,C,D

《自然地理学(一)》题库与答案

《自然地理学(一)》(1) 地球辐射是()。 正确答案:C (2) 赤道辐合带中的主要云系是( )。 正确答案:A (3) 盾形火山锥一般由()岩浆组成。 正确答案:C (4) 降水变率小说明()。 正确答案:C

(5) 下列句子中,表示气候的是()。 正确答案:C (6) 海沟主要分布在()周围与大陆边缘相接地带。 正确答案:A (7) 以气团源地和锋面活动为依据的气候分类法是()。 正确答案:C (8) 砂岩和页岩交互出现的地层经流水长期的侵蚀,最有可能出露的状态为()。 正确答案:B (9) 醉树一般出现在下列哪类地貌之上( )。

正确答案:C (10) 赤道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正确答案:C (11) 典型一型冷锋过境时,依次看到的云是( )。 正确答案:A (12) 面积广大,地面高而平坦的黄土堆积地形是()。 正确答案:A (13)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B (14)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 正确答案:A (1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 )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正确答案:C (16) 关于高压系统和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D (17) 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

正确答案:C (18) 河流侵蚀最强烈是( )处。 正确答案:D (19) 河流搬运以()形式为主。 正确答案:C (20) 石河是由()作用形成的。 正确答案:A (21) 下面哪种关于梯度风的描述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B (22)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 正确答案:C (23) 两侧都受断层控制,中部抬升形成的是()。 正确答案:A (24) 倒石堆是由()形成的堆积。 正确答案:A (25)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正确答案:B (26) 牛轭湖河流()形成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题库与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 1. 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 观察点的地理位置 B. 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 C. 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 D. 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 【答案】D 2. 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B.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C.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D. 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答案】C 3. 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 A. 提高人口质量 B. 保持环境 C. 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D. 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答案】C 4. 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 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 B. 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C. 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 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 【答案】B

5.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答案】C 6.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答案】A 7. 不论是土地单元还是限区都是由简单的不可再分的最小自然单元合并而成。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8. ()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 山地气候条件 B. 纬度地带规律 C. 经度地带规律 D.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 【答案】D 9. 垂直带不同于纬度地带规律,也不同于经度省性,而属于区域性分异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现代自然地理学(尔雅)》 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地表环境不包括什么圈层?()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洋流圈 2.气候变冷不会造成() A.落入海洋的风尘增多 B.降雨增多 C.光合作用效率增大 D.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3.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核心科学是() A.天文学 B.地理学 C.人文地理学 D.自然地理学 4.大气的微量成分含量至少是() A.千分之一 B.万分之一 C.百分之一 D.百万分之一 5.海洋储存的热量比陆地多。() A.错误 B.正确 6.黄土地因为含有碳酸钙不会出现湿陷性。() A.错误 B.正确 7.阔叶林生长在淋溶土上面。() A.错误 B.正确 8.岩石的破碎属于()风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以上都不对 9.通常认为黄土的地貌形成由()造成。 A.风化 B.流水切割 C.冰川搬运 D.季风 10.河水通常是()季节的水量比较多。 A.春 B.夏 C.秋 D.冬 11.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河口() A.堆积 B.侵蚀 C.没影响 D.变窄 12.北半球的岩石总体上是向()漂移。 A.东 B.西 C.南 D.北 13.纹沟发育形成() A.细沟 B.切沟 C.凹沟 D.冲沟 14.大多数人不适应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A.错误 B.正确

15.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A.错误 B.正确 第2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出发点是()。 A.环境 B.协调人地关系 C.圈层之间作用 D.资源的调查 2.降雨之后空气的热容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3.凹沟发育一定阶段,出现常流水,形成河沟。() A.错误 B.正确 4.针叶林对应着() A.淋溶土 B.灰化土 C.黑钙土 D.栗钙土 5.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降水 B.沼泽 C.冰川 D.湖泊 6.生物环境很差的区域不包括() A.荒漠 B.冻原 C.冰原 D.季风海岸区 7.相是最小的土地分级。() A.错误 B.正确 8.岩石圈和水圈之间有()作用。 A.蒸发和蒸腾 B.降水和下渗 C.蒸发和径流 D.蒸发和降水 9.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不包括()。 A.能量来源 B.引力影响 C.陨石撞击 D.时空扭曲 10.土地评价的标准不包括() A.土地的限制性 B.土地的人适宜性 C.土地的湿度 D.土地的经济效应 11.新疆和南京的经度差()度。 A.10 B.20 C.40 D.50 12.都江堰位于()。 A.陕西 B.甘肃 C.四川 D.云南 13.属于地下喀斯特的是() A.石芽 B.溶洞 C.溶沟 D.峰林 14.冰期来临时,地球的自转() A.不变 B.变快 C.变慢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自然地理学测试答案六

测试题六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海水热量的收入以_太阳____和_大气____的长波辐射最为重要。 2、河水的运动状态大部分为_紊流____。 3、地球各地点的引潮力,主要决定于_月球____对地球的引力。 4、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5、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 6、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叫__洪积扇_________。 7、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_。 8、冰川通过刨蚀、拔蚀、雪崩、冰崩和山坡上的块体运动获得的大量碎屑物质,称冰碛物。 9、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主要水分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7分) 1、我国东南丰水区Cv值为A A、0.2---0.3 B、0.4---0.5 C、0.6---0.7 D、 0.8---1.0 2、一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浅层地下水是C A、土壤水 B、上层滞水 C、潜水 D、承压水 3、新疆天山地区河流的首要补给形式是C A、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4、上层滞水是C。 A、空气中的水 B、湖泊上层的水 C、包气带中的水 D、前述三者 5、一般生态系统其营养级数目一般限于_B___级。 A、1~3 B、3~5 C、4~6 D、不好说 6、河流最初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随流域地壳整体上升而不断下切并基本上保持固有流路切入基岩,称__ D ___ A次成河谷;B逆向河谷;C先成河谷; D叠置河谷 7、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数十米高、数百米长的流线型丘陵,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这种地貌称之为B A蛇行丘;B鼓丘;C羊背石;D锅穴 8、北半球大洋中最低温度出现在C. A 12-1月 B 1-2月 C 2-3月 D 3-4月 9、通常把每升海水中含D以上的元素叫常量元素 A 1mg B 10mg C 50mg D 100mg 10、关于土地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C A作为自然客体,土地主要受自然规律制约,而不受人类影响; B土地具有不一定的范围和厚度;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6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6分) 1、节理:断裂变形,岩石虽然裂开但没有明显位移。 2、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 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 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 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b5E2RGbCAP 3、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大 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p1EanqFDPw 4、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 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 梯度风。DXDiTa9E3d 5、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水量。单位升/秒• 千M2,。 6、河漫滩: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 分。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7、土壤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 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 能力。RTCrpUDGiT 8、生态平衡: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和稳定阶段时,生物与环境 和生物与生物之间达到互相高度适应。种群结构和数 量比例之间出现持久、不明显的变动,生产、消费和 分解之间,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出之间接近于平 衡,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和协调,信息的控制自 如,且传递畅通,这种状况称作生态平衡。 5PCzVD7Hx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古登堡面 2、石英玻璃光泽 3、砂岩页岩石灰岩 4、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5、吸引、散射和反射反射 6、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 7、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8、流域降雨、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 河网汇流 9、海面的蒸发和降水10、回转流往复流 11、自由波强制波12、石钟乳石笋石柱 13、塬梁峁 14、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15、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何谓大气逆辐射?其作用和产生的原因如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