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江苏理工大学朱云峰章文芳

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基础上、经过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概念、观点的体系,反过来又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从供的方法;也是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精确化,趋于完善对会计特定研究对象具有技术性的具体方法。

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不很深入,虽说我国在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但对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还是不够的。

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至少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应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西方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究其本质主要有三种时间上先后相继,空间上并存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和实证法。描述性方法通过描述现行实务“是什么”,归纳形成的概念结构。这种方法强调会计实务,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很实用。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而且对于存在的东西很难说明其道理,由于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规范法随之而产生。

规范性方法,主要运用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对应当“是什么”。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却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时,运用归纳法时.很难概括或者引出各都可以适用的原则;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其假设或前提,如果假设、前提是虚伪的、错的,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虚伪的、错的。当然归纳与演绎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无论是描述性方法,还是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实务得到规范化都应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证实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可能被人们信任也可能不被人们信任。为了克服传统会计理论中主观臆想的缺陷,出现

一种运用实证法产生的解释与预测会计实务的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法要求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实证法的应用目前还未能全面展开,尤其对综合性项目的研究还很不够,主要因为综合性项目构成因素很多,社会经济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对这样的综合

性项目作出假设并进行分析论证,目前是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三种方法应该说并没有穷尽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随之产生并发展。同时,这几种研究方法的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很好地把握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还应作深人的研究。

在我国一些介绍西方会计理论的著作中还列举了诸如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有的书中所用术语不同,其实质含义一致)等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我们来粗略地看看这些所谓的“方法”。伦理法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社会学法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经济学法的宏观经济目标作为会计概念和会计实务的依据;事项法认为会计目

标在于提供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有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当的事项;系统法认为,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会计有自己的目标及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引进到会计学科中来构建会计理论。

我们认为这些并不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而是形成会计理论的第一个步聚必须限定的备选行为目的,即从哪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是构建会计理论的依据而不是立法、比如说伦理法主要在”公正、真实、合理、不偏不简的道德标准下通过人类的思维运用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式,采用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甚至是实证法构建会计理论。如欧共体第4号指令,把“真实和公允”作为财务报表的最高标准。可见这些所谓的“方法都是从预先给定的一定假设出发,运用了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或实证法来构建会计理论。而方法则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及方式。而上述这些所谓的方法只是为了达到研究会计理论的目的而从不同的角度预先给定一定的限定。因此这些到底能不能认为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值得讨论,在王殚如、施仁夫翻译的享得里克森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译为“xxxx论”倒是恰当的。至少不能将这些与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等并列纳入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交叉,不符合定义分类的要求。

为何这些备选引为目的不是研究方法,而实证法却是研究方法?实证法不是以单一的某个假设为前提的,而是对影响会计与审计实务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客观环境为基础,根据不同问题所处的不同环境(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为了便于检验而对所作的认为是科学的假设。实证法虽说本身无法对会计实务进行限定,但它可以对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判别现有理论是否合理这与上述的各备选引为目的以某一特定的假设作为研究理论的前提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实证法是一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虽不能单独利用它构建会计理论.但在利用其他方法构建会计理论时,实证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会计理论的研究应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备选行为目的,这些行为目的不是彼此孤立的,一般而言在会计理论的构建时,都必须明确地使用一种以上的目的。同时还应看到,任何一种理论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万能的,都有其不足之处,应用时应灵活掌握、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会计理论的研究。

管理会计_理论_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理论 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种,来自劳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第三种,来自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 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 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 第五种,来自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的

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概念结构应用理论行为主体理论 目的目标技术规理论职业教育 本质假设 职能原则 对象要素实务操作理论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 一、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形态的计量 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 (二)成本的计量 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摘要]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必须首先确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观点有“财务本质起点论”“财务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财务目标起点论”等。应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财环境;理论框架财务管理理论是人们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是对企业财务运行规律和关于财务管理理性认识的系统性描述。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是指构成财务管理理论的各理论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不仅是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完善,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必须首先确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笔者认为,应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一、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分析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框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以什么作为逻辑推理的出发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观点有“财务本质起点论”“财务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财务目标起点论”等。财务本质起点论。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从这一起点出发,逐渐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的任务、财务管理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对企业财务学的存废问题存在很大争议,财务管理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从财务的本质研究出发,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证并指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性态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来看,对财务的本质进行科学定义是必要的,但以财务的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只能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因此,以财务的本质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会阻碍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发展,不利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财务假设起点论。财务假设起点论是近年来人们在借鉴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财务学理论研究也不例外。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奠定了基础。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但以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财务管理假设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根据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概括出来的,显然,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假设决定环境。二是即使是过去一直以假设为理论起点的会计学,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也逐渐放弃了这种观点,改用其他范畴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可见,并不是任何学科、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empirenews.page--] 本金起点论。本金起点论是郭复初教授近年提出的一种观点。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殖性等特点;经济组织的本金,按其构成可以分为实收资本、内部积累和负债等几大组成部分。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毋庸置疑,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财务资金运动已成为是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但以本金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必须对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回答。财务目标起点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立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目标起点论突出了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但

浅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目录 内容提要 (1) 一、引言 (2) 二、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现状 (2)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概述 (4) 三、如何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的提高 (5) (一)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 (5)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5) (三)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意识 (6) (四)成立中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师组织 (6) 四、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视但是,我国会计工作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的发展未能同步,显得非常混乱对此,必须加强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研究与探索,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规律,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挥理论指挥实践的作用,从而确保我国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提高的相关对策,以确保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应用

浅议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引言 会计是贯穿于整个企业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从总体看来,我国会计状况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匹配的矛盾现象,会计理论超前会计实务,从而给我国会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最大程度融合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矛盾现状,就必须在加强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情况下,还应深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工作,改变会计实务的发展落后于会计理论这一现象同时,还改变浮夸与焦躁,保证会计理论的客观性,以此来构建我国科学的会计体系,促进理论与实务的同步和谐发展。 二、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在我国各大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尚未高度重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对企业制定各项决策、调节控制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评价考核各项经济业绩等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不重视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这种现象及其普遍。企业对管理会计缺乏高度的重视,对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多数管理者仅是凭借以往经验,并未利用科学理论及方法进行指导生产实践,导致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无法发挥应有巨大作用。此外,我国有部分企业管理者仍未系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尤其是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了解甚少,目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职业水准不高,会计披露信息存在虚假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些因素导致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在应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企业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学科体系仍不够完善,实用性较差。整体上,企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 1.会计实务混乱现象 我国会计法对关注可预见的会计法规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

会计学论文题目

1、对学院会计专业教学的看法 2、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 3、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4、会计人员与人际关系 5、会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6、民营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7、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8、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9、浅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 10、浅析财务与会计关系 11、谈“会计法”的实施12、谈会计人员的创造价值 13、谈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14、谈谈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看法 15、谈谈会计委派制16、谈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和措施 17、“存货”核算浅析18、××费用摊销方法研究 19、××会计准则研究20、车间成本计算探讨 21、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22、初探会计与决策 23、存货成本研究24、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25、短期投资核算研究26、对管理会计现状与出路的探讨 27、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预测与控制28、股权投资中投资准备研究 29、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核算研究30、固定资产折旧研究 31、关于企业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若干问题的探讨32、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33、会计档案管理研究34、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看法 35、加强无形资产核算和监管36、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37、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比较38、论小企业成本核算 39、票据贴现研究40、评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41、破产财产偿债顺序研究42、企业“开办费”研究 43、企业非经营损失研究44、企业建账探讨 45、企业破产会计研究46、企业清算会计探讨 47、企业适度负债经营问题研究48、企业向银行举债研究 49、企业资产虚化研究50、浅谈“未确认”现象 51、浅谈借款费用的核算52、浅谈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53、浅谈收入的错位与会计规范54、浅谈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55、浅谈资产减值准备56、浅议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57、浅议往来账的管理与核算58、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59、融资租赁研究6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61、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比照62、试论对投资的认识6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64、试论资产公允价值 65、试谈规范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66、试析企业债券核算 67、试析专利权的核算68、谈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69、谈谈对工业企业班组核算的看法70、谈销售折扣与折让 71、提取坏账准备几种方法的比较72、无形资产核算的探讨 73、小企业代理记帐探讨74、也谈现金折扣 75、债权转股权问题探讨76、债务重组若干问题的探讨 77、重视备查帐簿的作用78、资本公积研究 79、租赁会计研究80、“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81、标准成本与目标成本比较82、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83、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84、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85、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86、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87、淡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及管理88、淡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会计理论与方法

浅析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发展趋势 08会计5班程唐明200893222 摘要:在21世纪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将出现以知识经济代替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崭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目标、信息质量、核算重心以及无形资产产权理论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前景更为看好。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的新转变,对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实际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财经理论应用发展 所谓新经济,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为背景、以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为保证的经济形态。这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诱发新的会计革命。 会计,不论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还是一种信息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理论的出现。传统簿记也叫做流水账与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即为权属问题。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产生了两权分离的政府会计,《周礼》中记载了由天官大宰,宰夫,小宰等负责记载、保管、核算国家钱财的财务制度——财计官制。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组织形式的出现对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最早的“公司”可以追溯至英国,当时一些商人在南海发现了大量石油矿藏,但缺乏资金进行开采生产,为了满足其大量的资本需求,当时采取的方法是任何个人可以出资购买份额进行投资,公司运营获得利润之后进行分配,于是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股份制,即马克思所说的资本集中。但资本的集中需要规则,每个人投入资本必须获得相应分配,必须形成基本的权益规则,以明确的确认计量规则为前提,这促使了基本会计理论的形成。到后阶段,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新的问题出现,资本集中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本权属不同,使得一些股东开始质疑会计的计量方法是否准确,是否得到大家的公认,公司财务信息是否真实等,推动了社会审计理论的出现。之后关于成本的确定,节约,规模效应,收入和成本的配比等一系列专业的会计理论问题出现,如成本会计理论,收入实现理论,权责发生理论,折旧理论等等,直至发展至今的科学管理理论等,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学到会计学的转变。 一.现代会计理论 (1)对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在新经济时代,会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审计理论,还在于它有助于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多出和快出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方法在审计中是一种更为本质意义上的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 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哲学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 (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

浅谈对会计理论判断的正确认识

浅谈对会计理论判断的正确认识 由于受到主观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主观认识。那么,我们如何去辨别这些认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形成的认识做出判断。会计界也是如此,当人们对一个会计理论有新的认识、看法,人们便会分析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就需要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 一、会计理论判断的界定 (一)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会计理论判断作为一个复合词,是由会计理论和判断所组成,所以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判断。 1.判断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定义判断:“真假的问题依事物的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反之,以相离者为合,以相合者为离,那就弄错了。”传统逻辑学对判断下了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思维对象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并与其他事物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思维对象的性质与关系即为属性。所谓断定,就是指明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 2.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通过对判断的清楚认识,再结合会计理论的认识,笔者认为会计理论判断是指对会计理论的性质以及两个或者更多的会计理论概念或者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二)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 为了更加深刻认识会计理论判断,需要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主要有: 1.有所断定。无论会计理论判断多么复杂或者多么简单,它总是要肯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如果无所断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那就不是会计理论判断。 2.真假之别。每一个会计理论判断本身都存在着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问

题。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判断为真,反之,则为假。 3.恰当性。会计理论判断的恰当性是指对会计理论既符合实际又恰如其分的断定。对会计理论的断定是否符合实际,这不仅是会计理论判断的真实性问题,同时又是会计理论判断的准确性的问题。所以判断恰当必须以判断真实为基础,准确地反映会计理论的实际情况。要对会计理论做出恰当判断,要求研究者一定要有关于会计理论的丰富的实践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4.发展性。随着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认识的发展,会计理论判断也在发展着,从一个会计理论判断过渡到另一个会计理论判断。会计理论判断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认识事物,从而提高会计理论判断水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认识事物的属性。 5.辨证性。会计理论判断的辨证性是指在会计理论领域中,会计理论判断所包括的内容具有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会计理论判断是由主词、宾词和系词三部分组成。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是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别的辨证关系。宾词是主词的一般性,主词是宾词的特殊性。肯定判断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主词就是宾词。 二、会计理论判断的方法 1.理论法。运用基本理论判断是指运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作为判断指南,来指导人们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例如,人们对会计本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算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商品价值运动为管理对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以核算、监督为基本职能,通过搜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第四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第五种观点会计是为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统。 以上观点的提出,实际是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指导人们不断深入认识会计理论发现其本质规律,最后得到会计本质是一个系统的正确判断。 2.事实法。事实法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理论所做出判断的方法。例

一、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复习考题(一)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的是()。 2、会计的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是()。 A. 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 B ?会计控制的过程 C.产生历史资料的过程 D ?会计分析的过程 3、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的是()。 A.核算会计 B ?成本会计 C.财务会计 D ?管理会计 4、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是()。 A.登记会计账簿 B .复式记账 C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D .编制会计报表 5、关于会计核算中记账本位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什么企业,都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B?企业可以随意选用会计核算中的记账本位币 C.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该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D. 记账本位币可以随意变动 6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权利归属来看,一部分属于投资者,另一部分属于 ()。 A.企业职工 B .债权人 C .债务人 D .企业法人 7、某企业月初资产总额为50万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1)向银行借款30万元存入银行(2)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万元:(3)收回应收账款8万元存入银行(4)以银行存款偿还借款6万元。则月末资产总额不正确的为()万元。 A. 80 B . 74 C . 82 D . 72 8、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B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余额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江苏理工大学朱云峰章文芳 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基础上、经过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概念、观点的体系,反过来又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从供的方法;也是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精确化,趋于完善对会计特定研究对象具有技术性的具体方法。 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不很深入,虽说我国在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但对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还是不够的。 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至少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应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西方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究其本质主要有三种时间上先后相继,空间上并存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和实证法。描述性方法通过描述现行实务“是什么”,归纳形成的概念结构。这种方法强调会计实务,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很实用。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而且对于存在的东西很难说明其道理,由于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规范法随之而产生。 规范性方法,主要运用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对应当“是什么”。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却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时,运用归纳法时.很难概括或者引出各都可以适用的原则;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其假设或前提,如果假设、前提是虚伪的、错的,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虚伪的、错的。当然归纳与演绎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无论是描述性方法,还是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实务得到规范化都应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证实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可能被人们信任也可能不被人们信任。为了克服传统会计理论中主观臆想的缺陷,出现

会计研究方法论

会计研究方法论 重视研究方法一门学科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会计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在基本概念、学术框架等诸多方面已日益成熟和完善。对会计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的时机业已成熟。 会计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涉及到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问题;二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问题;三是会计学者问题。 (一)关于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问题 托马斯.库恩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范式"理论及其"科学共同体"理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并对科学研究及其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库恩认为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历史时期,通常会形成所谓"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集团,这些科学家们受到了相同的教育,吸收了相同的技术文献,获得了相同的学科训练。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东西。范式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二是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范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2)从心理上说是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所谓"形而上学"假定)正是这种三位一体的范式成为某一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范式也是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范式也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的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只有有了共同的范式,才配称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

根据范式理论,库恩提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即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 交替,旧范式不断为新范式所取代的过程,表现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我国会计学或者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尚没有一个会计学界同仁所公认的研 究范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会计学研究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范式,又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从库恩理论中不难得得出如下结论:范式问题不解决,会计科学的成立与否已难确定,更难以进行其他卓有成效的会计问题研究。探讨会计研究范式问题,并最终确立一个公认的会计学研究范式,正是会计哲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会计研究范式实际上就是会计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工具,这一工具既包括精神工具也包括物质工具,比如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仪器,等等。这了这种范式,研究人员才能够使其研究行为有所依凭,研究成果才能够在同样的语汇背景下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效地避免毫无学术价值的争论,使得每一点学术努力均产生与之相称的学术成果。 建立范式的核心是明确会计学研究人员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所应具备的共同的 观念和信念。这种共同信息一旦确立,便会成为会计学研究的纲领,具体指导以后研究工作的发展,因此,它起着会计学研究中的定向作用。库恩曾经指出,"只有有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信息,才能进行选择、评价和批评;如果没有这种信息,至少是某种隐含的信念,任何一部自然史都无法得到解释。" 确立共同信念的过程其实就是确立范式的过程,它对于会计学研究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1)会计学研究发展的定向作用。(2)指导研究人员去搜集学校研究所需要的事实。只有有了范式,研究人员才可 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哪些资料有用,哪些资料无用,进而适应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该做。(3)学术研究中,由于有了共同的范式,可以省略那些已公认的、勿需

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 企业的管理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目前,管理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职能上的不足,实现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记录、审核和会计信息提供的同步,能够为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综合的决策信息。它的主要职能是把财务信息和决策管理联系起来;提供基于会计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有效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人员的理论基础不够坚实,做不到行之有效;它的局限性使其在实务运行中起不到明显成效,所以为了更好地在经营、发展方面给企业提出合理的建议,只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并对企业价值的管理与创造给予相当重视。因此,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对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效的预测。只有做好管理会计工作,企业才能对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所获利润等做出合理的预算。管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目标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企业可能需要面临的经营活动方面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还要通过专业分析手段,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为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益、激发生产潜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提出有效的经营决策方面的建议。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

提高。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被应用与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为了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健全完善考核指标的方式去激励员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竞争力就会相应得到提升。 二、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进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 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的一个控制系统,它可以通过对企业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比以及监督等手段,使企业的生产、销售等过程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减小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管理会计方法应该综合各种管理要素管理会计不仅要根据财务信息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还应该分析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时间段内企业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预测市场的动向,管理会计方法应该形成一套管理规范,应该从相关管理理论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不断的规范和完善管理会计方法。管理会计方法的改进主要是受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影响。受管理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方法从各种管理理论中总结管理的方法,使管理会计更加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提升其应用价值;受经济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强调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记录以及管理方法,从专业的角度对财务信息等进行周密的分析,提升决策信心的可靠性。 (二)建立起独立的管理系统 我们知道财务会计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财务的核算,其目的较为单一,与财务会计方法不同,管理会计方法则是旨在对企业进行

财务理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探析(1)

财务理论规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探析 财务理论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思维模式考察可划分为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两大类。当前,我国财务理论界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议,而理论的完善与突破往往是从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开始的,因此,对旨在提高我国财务理论研究质量和效果的研究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启示,以期对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有所裨益。 一、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回顾 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此阶段财务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财务概念和财务关系,研究方法上普遍采用规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前提、以描述性述为基础,从逻辑思维层面概括和推断出我国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回答财务“应该是什么”、“财务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同时也采用规研究方法对我国极富特色的财务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此阶段规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宏观财务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借鉴,也为国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思路。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1993年开始实施的“两则两制”对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

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始引进、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极力倡导和推崇的实证研究方法,自此,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由单一的规研究开始向规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阶段转化,但时至今日,规研究方法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实证研究方法在运用中存在明显的不成熟现象,集中体现在借鉴过多、创新不足,一般是利用国外完善的模型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务,真正提出基于我国特定理财环境的具有开创性的实证理论与假设的并不多,从而制约了实证研究成果所具有的解释和预测财务现象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财务理论研究方法选择的争议 自社会学产生以来,研究方法的选择就始终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并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派是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方法论整体主义;另一派是以韦伯为代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前者认为由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存在着相同的特征与规律,所以完全可以像自然科学对待自然现象那样将社会现象看作一个客观事物,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后者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截然不同,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与规律,因此,社会学绝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应建立自己的因果性分析方法规则,即规研究方法。近几年,关于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也引起了较大的分歧与争议,已有部分理论工作者先后就此发表过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应坚持主要采用规法,理由是我国缺乏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所必备的完善的信息库,同时实证研究还受到研究者基本

浅谈会计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复习进程

浅谈会计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关系 091402311 韩静宜 在没接触会计学之前,我对会计学的认识不过是简单的算账而已。经过近两年的学习,我了解到会计学并不是加减运算简单的堆砌,而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更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这样一套理论体系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作用,如何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这就必然要提到会计理论在社会中的实践——会计实务,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下面我将会围绕着二者关系进行分析。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务服务,它在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都是会计学理论所研究的对象。当今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实务离不开理论,理论离不开实务。会计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会计理论总是依附于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实务而发展的,而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革,必然会对会计产生剧烈的冲击。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WTO,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着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其中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为标志,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首先,现阶段,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实务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个问题是与当下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会计理论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会计理论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并没有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相应的调整,问题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次,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理论要求存在差距,会计理论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理论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这直接影响到了会计理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另外,企业管理意识薄弱也是一个能够直接影响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其一,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精力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弱。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会计理论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理论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从而影响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会计研究方法

一、会计研究的基本分类有哪两大类,每类又有什么具体方法?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写作时常见的有几个部分?做好实证会计研究的三要素是什么? 1.会计研究的基本分类: (1)实证研究:关注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研究是什么; (2)规范研究:研究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2.具体方法 (1)实证研究:它是一种归纳推理。①两种基本方法:实验和观察;②五类实证研究方法:档案式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 (2)规范研究:它是一种演绎推理,即根据假设按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支持或否定原假设的结论,并寻找公理。 3.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写作 (1)引言(研究动机、过程、发现、贡献简介,写作阶段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体现功力的地方) (2)文献综述(可视情况综合于引言中) (3)研究假说(理论、逻辑、假说) (4)研究设计(样本、数据、模型) (5)实证结果(报告、解释、稳健性分析) (6)研究结论、启示、局限 4. 做好实证会计研究的三要素:文献积累、制度背景、方法工具。 (1)文献积累:包括广泛阅读主要的国内、国际期刊、实证会计研究的经典书籍,以及研究网络和主要学者的个人主页; (2)制度背景:主要指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深层结构,了解中国股市的基本情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市场、行政和法律机制的作用等; (3)方法工具:包括中国实证会计研究数据库(CSMAR、CCER、WIND数据库等),计量分析方法和软件(Stata、SAS、SPSS、OLS回归、Logit回归等)。 二、如何保证实证研究的严谨性?涉及:(1)问题和假说的提出(2)数据的可靠性(3)检验结果的可靠性(4)结果和结论等几个方面的考虑。如何保证实证研究的严谨性?(1)问题和假说的提出: ①选题时应注意的关键点:第一,研究者是否对所研究的问题感兴趣;第二,研究者是否能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第三,研究问题能否引起其他研究者的共鸣;第四,研究选题是否有价值或意义;第五,研究选题是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点突破和创新;第六,研究问题是否具有方法上的可行性。 ②提出假设需要注意:第一,好的研究假设要具有科学性;第二,假设表述要简洁、明确;第三,研究假设具有可检验性。 (2)数据的可靠性: 我国会计研究中的主流商业数据库包括WIND、CSMAR、CCER、同花顺、巨潮资讯网等。此外,研究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手工搜集一些商业数据库中尚未系统整理的数据,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专用数据库。样本数据筛选时需要考虑行业因素、分析的特殊需要、以及数据库中的缺失数据和错误数据。在数据整理阶段,研究者通常还需要对数据的极端值进行处理。 (3)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主要假设进行检验之后,通常还需要对结果进行敏感性测试,其目的在于说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如果改变样本选取方式、关键变量设计方式或模型设定方式等,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敏感性测试,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统计规律,从而促进研究的完善。 (4)结果和结论:

会计理论与方法论文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的程度的加深,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表现出明显的国际趋同的特点,在趋同过程中,应正视所遇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抓住机遇,稳步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解决意见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帐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 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第二层是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其中: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准则项目。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农业、金融工具和保险合同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的准则,如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准则项目。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革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 (一)会计制度单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新的会计模式初步形成,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后期,开始考虑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所要求的企业会计制度加以区别。会计准则逐渐发展到下一阶段。 [1]朱廷辉、马宁.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基于会计准则与制度演进的视角.财会月刊,20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