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主讲:宋学红

第四章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概述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的类型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对象行为本身。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的不足: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调查对象的选取应视对象总体的数量大小和课题要求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不是按照随机

化原则进行的抽样称为非概率抽样。概率论研究证明,要使样本在性质上对总体最有代表性,抽样时就需遵循随机化原则,即抽样完全按随机的方式进行,总体中每一个研究对象被抽取到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即有同等被抽取到的可能性。

采用抽样进行研究较直接对总体研究有下述优点:

?经济、省力、省物;能提早汇总研究资料,及时利用研究结果;较适用于研究对象分散的课题;研究对象数量有限,获取资料的手段灵活多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比总体研究更能提高研究的质量。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概率抽样应满足的要求是:

随机性——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样被抽出的机会。

可行性——抽样的方法在实际中是可实施的。

信息性——抽得的样本尽可能反映出分析时所期望的各种信息。?概率抽样包括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抽样的随机性),且在抽样取走一个个体之后总体内成分不变(即抽样的独立性),这种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用下述三种方法:

?抽签法。把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编上号码,并做成签,充分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这部分所对应的个体就组成一个样本。

?查表法。查随机数表,确定从总体中所抽取个体的号码,则号码所对应的个体就进入样本。随机数表可随意从任何一区、任何一个数目开始,依次向各个方向顺序进行。

?计算机造数法。用电子计算机编造随机数程序,把随机数作为总体中抽出个体进入样本的号码。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它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间隔取样,间隔的大小视所需样本容量与总体中个体数目的比率而定,起始数字必须是随机决定的。

[例5-1]现有180名学生,要利用系统抽样法从中抽取15名学生作研究样本,其方法如下。

先将学生按与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标志编号,假设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学生编为1-180号,然后按下述步骤抽取:

(1)确定间隔距离

(2)决定起点R=(K+2)/2=(12+2)/2=7,即决定从第一部分的第7号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第二个样本为R+K =7+12=19号单位;如此类推,抽出的15个样本为:(7),(19),(31),(43),(55),(67),(79),(91),(103),(115),(127),(139),(151),(163),(175)。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例5-2] 某年级学生共180人分为四个班,其中甲班N1=40人,乙班N2=50人,丙班N3=45人,丁班N4=45人,现要抽取20%作为样本,则每班应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按如下步骤算出:

1.确定样本单位数n=N×20%=180×20%=36

2.每班的样本单位数分别为

则样本容量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例:某地要了解各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在该校随机抽取几个班级,对抽中的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整群抽样在总体中不是抽取几个个体,而是随机抽取整群为单位进入样本。此种抽样在小范围内无实际意义,其抽样误差大,对总体的代表性差。由于总体中各个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所得到的样本与总体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即抽样误差。

第三节问卷调查法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

?二、问卷的构成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一、调查问卷的类型

(1)无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作自由的回答。往往是在对某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调查时,和结构型问卷结合使用。

通过无结构型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范围较广泛的资料,可以

深入发现到某些特殊的问题,探询到某些特殊的调查对象的特殊意见,也可以获得某项研究的补充和验证资料。有时候研究者可以根据受试者的反应,形成另一个新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使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形成交流,使研究更为深入。

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表达有一定困难的调查对象,不宜采用无结构问卷进行调查,而且问卷所收集到的资料也难以数量化,难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研究分析能力,才可能从回收的问卷中作出判断和分析。因此,这类问卷多适合于作进一步深入调查时使用。

(2)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作答。

结构型问卷,由于已设置了有限的答案供受试者选择作答,因此它适用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调查对象;同时有利于控制和确定研究变量之

间的关系,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因此,这类问卷被普遍使用。

但是,正因为限制性的选答,所以通过回收的问卷也难以发现特殊的问题,难以获得较深入、详尽的资料,因此,通常在结构型问卷为主的情况下,可以加入一两个无结构型问题,两类型式的问卷结合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问卷的构成

?问卷是以书面的形式,根据研究假设而设计的问题表格。对于结构型问卷,它的基本成分就是由问题与限制性答案两个方面组成的。问卷通常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四个基本部分。

2.个人特征资料部分

教育研究中常常以下列的一些个人特征因素作自变量,在问卷设计时,可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选择使用。

XA=个人基本因素(年龄、性别、工作所在地、职业,岗位或职务、工作年限)

XB=教育条件因素(教育程度、在学年级、成绩等级,、业余爱好、接触媒体习惯)

XC=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人口总数及构成、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

3.事实性问题都分

事实性问题是指要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它包括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两个方面。

存在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是否有?”“有多少?”这方面的事实的。

行为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曾经发生过的行为,包括发生行为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要了解教师使用媒体或学生接触媒体的事实状况,我们可以根据传播学中5w+H的原理,设计一组行为事实性问题:

4.态度性问题部分

为了研究人的态度,因而要对态度进行测量,但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只能从人的语言、行为以及其他方面加以间接的推断。通常较多采用里克特态度量表作为工具进行态度测量,设计态度测量量表时,必须

注意两个态度指标:

(1)态度的方向性:即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负方向。

(2)态度的强度:即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态度的强度以

态度等级来衡量,通常分有几种不同的等级。

两等级式如:同意/不同意;

三等级式如:同意/无所谓/不同意;

四等级式如:很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

五等级式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问卷调查是一种间接的书面调查,它的实施有许多不同于直接口头访问调查的特点.

1.调查对象数量的控制

?选择调查对象时,其数目应多于根据抽样要求的研究对象数,即

?例如,假定通过抽样确定研究对象有n0=100人,邮递问卷回收率一般在30%一60%,取R=50%,预计问卷有效率可达K=85%,则应发出问卷数

2.问卷的分发与回收

3.对回收问卷的审查

?对于回收的问卷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对一些回答不完整、

不按要求回答和回答不正确的问卷都应作为无效问卷。在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加工时,不能把无效问卷的数据算入。否则会造成降低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后果。

(二)问卷调查的特点

?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作出反应的。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但是,往往由于受试者发现了某些属于敏感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从而拒答或回答不真实。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研究者又无法作进一步的追索,单从回收的答卷上又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因此,设计好问题,合理地安排问题顺序是问卷设计的重要任务。

?问卷调查适应于大样本或小样本的情况。

?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志的数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志的计数资料。这些资料都能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化,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水平。

思考题

1、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类型?

2、理解调查抽样的含义和方法。

3、掌握问卷设计和实施的策略。

4、编制一份规范的教育或心理调查问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 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 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 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 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优点:抽 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 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 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 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 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 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 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 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对 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资料收集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

载支持. 第十四章研究成果的评价、转化与推广 本章提要:质量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章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功能、内容、一般标准、指标体系、程序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有关问题。本章内容的学习,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水准的提高不无裨益。 本章核心概念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探索活动过程,评价处于整个系统的逻辑终点上,是教育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使研究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并被采用。我国在80年代开始重视和研究教育评价问题,范围广泛涉及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教学质量、课程与教材、学生学习水平、教育管理等领域。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评价,这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很薄弱。应该看到,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教育科研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质量评价的内容与形式评价,指的是检查、分析和评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价,就是设计一套客观的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 载支持.

载支持. 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判定。 为什么要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 一言以蔽之,目的在于“诊断”(prove )和“改进”(improve)。教育科学研究并非一做就会有成效。如果对若干教育研究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存在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几种不同情况。但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去计较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效大小,也很少去计算教育研究投入和产出的效益高低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教育研究发展很快,但由于有关的评价未能及时跟上,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研究目的、过程的结构认识不全面,在评价目标、内容及方法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指标体系交叉、重复或遗漏。目前仅停留于列出评价特质细目,尚未达到可操作程度,因此评价标准缺乏全面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不少好的教育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总结推广从而发挥应有的价值效益,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我们还没有掌握评价这个重要工具。 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它对教育研究起着导向、鉴定、激励、调节和促进的作用。其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将教育科学研究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价值外化,通过社会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制定教育决策方面的价值 效益。 2.通过评价得到反馈信息,使研究者按照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应有的基本标准,对研究目标、过程和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 载支持.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333教育综合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33 科目名称:教育综合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是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本课程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认识如何建立学科理念,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外教育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专业素养提升和思辨能力加强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一)《中国教育史》(第3版) 孙培青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 中国教育的起源 2.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 3.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 夏、商的教育概况 2. 西周的教育概况 3.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官学衰废和私学兴起 4. 孔丘的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1. 诸子百家与私学发展 2. 齐国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3.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4. 孟轲的教育思想 5. 苟况的教育思想 6. 道家的教育思想 7. 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8.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1.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2.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黄老之学”、“独尊儒术” 3.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 4.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5. 王充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 魏晋的学校教育 2. 南朝的学校教育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第九章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第十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第十一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十三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第十四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的认识 2. 教育的历史发展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 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1. 教育功能的概述 2. 教育的个体功能 3. 教育的社会功能 4. 教育功能的实现 第三章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2.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概述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班级或某一所学校,也可以是某一市、某一省、或某一国家的教育情况,甚至可以是国际性的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教育调查研究是以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内容的,它们广泛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从理论上说,一切教育现象都可以作为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如问卷、访谈、测量等,其中每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课题的大小和性质以及研究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要设计详细、具体的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有各种研究变量的操作指示,有根据各种调查方法设计出的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测量表及试卷,也有供分析资料用的整理信息和统计的方法,等等。这样,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调查者就可以依据调查方案进行具体操作,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教育调查研究法在设备条件的控制环境上没有太多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有较大的实用性。 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利用教育调查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关于事实的报告,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相对来说,其所得资料的信度、效度不及观察研究所得的资料。 1、概念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教育学基础》考研大纲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616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试卷结构说明 一、考试分数及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 2、中国教育史约50分 3、外国教育史约50分 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5、教育心里序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选 2、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 5、案例分析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要素 (三)教育的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创立 (二)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基本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四)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一、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一)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 1、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包括教育观察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2、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这是理论性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高校的学位论文。 3、第1、2类的综合,但综合中又有所侧重(二)撰写教育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一般步骤 1、确定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及研究报告类型 2、拟定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4、对初稿的内容、结构、文字的推敲修改(三)教育调查报告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题目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2、前言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待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首先,简要说明调查的是什么问题,调查此问题的缘由和背景,调查的筹备过程,主要调查的内容,国内外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要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的方式方法。第三,对此次调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简单分析。 3、正文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两种不同写法。一种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另一种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也就是说,按所调查的教育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有的是对调查问题一个个说明,以反映问题。在观点和材料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推论;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分析说明。 4、结论和建议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无论是验证已有的理论,还是为寻求新理论,还是为实用目的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方案,其结论都必须客观、真实。提出的观点、建议要谨慎、严肃,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全面衡量理论或建议的合 1 2 3 4 5 6 7 8

调查研究法实例

实例分析(一) 【实例一】关于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计划 (此计划发表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 作者: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学习班 一、调查目的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中小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我们进行这个调查的目的是:①了解当前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②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类型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情况。 二、调查对象 在上海市每个区、县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或一所完全中学,小学选五年级一个班,一般中学选初二年级一个班,完全中学选初二年妊及高一年级各一个班。要求所选班级在本校同年级中属中等水平。 三、调查方法 问卷法(问卷附后)。 四、调查步骤 (1)取样:①确定学校;②确定班级。 (2)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说明调查目的、要求。 (3)为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可请被调查班级的班主任主持调查,调查人员从旁协助。具体步骤是: 1)到班级向学生简要说明调查目的; 2)发问卷: I.先要求学生填写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年龄。(A)、(B)、(C)栏不要求学生填写; Ⅱ.读调查表上的填写说明;

Ⅲ.要求学生把九组调查题先看一遍后再填写,要求他们注意:第一与第二组,第三与第四组,第五与第六、第七、第八组是有联系的,填写时,前后不要矛盾。 3)填写完毕,老师收调查表,当即检查每一张表的填写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若有漏填、多填,就立即请学生重填,直至符合要求为止;若个别学生的填写明显不符合真实情况,班主任老师可以进行修正。 (4)将问卷填写情况逐一填入登记表。 (5)将登记表内最下行的人数及百分比填入统计表。 (6)汇总调查材料。 (7)进行统计检验及分析。 (8)撰写调查报告: 1)写出调查报告讨论稿, 2)征求意见; 3)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定稿。 五、进度(略) 【附】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 学校、年级、班 姓名、性别、年龄 (A) (B) (C) 同学们: 下面是关于你本学期学习方法的调查题,请你配合我们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填写。 填写的方法是:在每组选择题中,必须选中一个小题目,并在( )内打√,请不要漏填,也不要在一组中选两项。如果你选的是“其他”。那就请填上你的具体情况。 一、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怎样的呢? 1.不预习。( )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常用九大方法

调查研究常用九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作者:孙亚男 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直接关系到调研工作开展。笔者结合调研工作实际,将常用的九大调研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供大家调研时参考。 1.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2.访谈调查法。该法是比实地观察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包括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电话访谈法等。但由于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且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隐秘性差、受周围环境影响大,故难以大规模进行。 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 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 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做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 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一.调查研究法概述 1.1调查研究法特点 1.1.1所谓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 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一种方法。 1.1.2调查研究方法特点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对象行为本身。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1.1.3调查研究法存在的不足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发现A、B两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但究竟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却难以断定。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 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1.2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种种不同的分法。但每一次完整的调查,都包含目的、对象、内容、范围、方法等诸多因素,而每项因素又会体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明显的界限。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的不同,调查可分为多种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5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完整版)教育学应掌握的问题薛彦华版

教育学应掌握的问题薛彦华版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指导思想。 第一章认识教育 1、试分析教育的本质属性 2、试论述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3、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4、古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5、结合现代社会的特征,试分析现代教育的特点。 6、试分析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教育功能 1、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2、试论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3、结合实际,试分析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4、结合实际,试论述教育促进政治发展的功能。 5、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6、试分析教育负向功能的成因。 第三章教育目的 1、什么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的三种价值取向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什么是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四章教师 1、如何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教师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那些义务? 3、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设计自我理想教师的形象。 4、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有何特点? 5、结合自己的体会及观察,思考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第五章学生 1、学生的概念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第六章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 2、和谐师生关系的概念 3、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 4、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 5、论述怎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第七章课程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课程定义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