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诗歌

诗歌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

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

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

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4.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飞鸟常被古代诗人用于诗中表情达意。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中,

李白借悲鸣之鸟的意象渲染蜀道的险与难;在“舍南舍北皆春水,”中,杜甫以鸥鸟群飞的意象表达自己闲居乡村的寂寞,衬托客至的欣喜。

(2)张若虚将大雁飞不出月光的想象化为《春江花月夜》中的“”,李贺欣赏李凭弹箜篌时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展开“,芙蓉泣露香兰笑”的联想。这样的想象和联想让诗歌具有新奇的魅力。

(3)苏轼从水与月不变的视角体悟到“”之理;柳宗元从橐驼

“”“不抑耗其实”等不违背生长规律的养树之道领会到养人之道。

(4)勇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子认为士“任重而道远”,“任重”的原因即“”;魏征认为国君一定要“”,才能像疏浚泉源使水流得远、加固树根使树长得好那样,使国家安定。

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1-13题。(共11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

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

浪静、山影重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

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

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2.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

...的是(3分)

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

地再现于纸上。

B.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

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 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13.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是读诗的门径。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说说关注题目对读懂诗歌的

作用。(5分)

14.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①,②。”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③,④。”《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⑤,⑥”的自然之理。

(2)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⑦”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⑧”来鼓励他。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水龙吟①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②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④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

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13.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陆游也有被罢官的人生经历,他在《书愤》中用“,”来抒发自己已然年老但是壮志未能得酬的悲愤。

(3)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讽喻现实人生,是古代文章写作的常用手法。杜牧就曾在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蓝田山石门精舍①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②。

注:①精舍:寺院。②觌,相见。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落日”两句写诗人傍晚驾舟游览,任回风吹荡,内心十分惬意。

B.“遥爱”四句写诗人遥望心仪美景,在前往途中产生疑虑和惊喜。

C.“朝梵”四句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

D.“再寻”两句写诗人担心重来此地会迷路,黎明时再次各处登览。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

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

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

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

14.明代周珽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有得”的理解。(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应念岭海经年, , ”来抒写自己在坎坷困顿中的孤高品质、磊落襟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发出了千古咏叹:“ , 。”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 , ”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立意深远的赞赏。

(4)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 , ”,鼓励他向前看。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 题。(共12分)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

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

1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13.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

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统一练习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1】,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2】,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3】。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注释:【1】笈:书箱。【2】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四句写沈亚之春日东归,坐骑瘦小,表现其落第失意的形象。

B.“白藤”二句写沈亚之当初入京时,携带了一书箱整整齐齐的文稿。

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主持选才,将沈亚之进献的黄金弃置于一旁。

D.“请君”二句表达诗人对沈亚之的鼓励,期待他来年秋天再来应试。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怨”开篇,整首诗笼罩在才子落第的凄凉颓丧的气氛之中。

B.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七言古体诗,诗中都有丰富奇特的想象。

C.本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诡浪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诗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深挚而复杂的情感,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13.诗中写沈亚之入京应试和落第归家时都用到了“笈”,试分析其意义和作用。(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古人诗文中常借“扁舟”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寄托了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前赤壁赋》中的“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之乐。

(2)古代散文或以情见长,或以理取胜。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抒发了对亡妻的追怀,感人肺腑;《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

(3)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来访,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杜甫《客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外国朋友的欢迎。

(4)青年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才能担当起国家兴盛的重任,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共12分)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叙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13.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论语》中曾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士人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担当大任。

(2)《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当你登临送目,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辈出时,可借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答案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2. B(3分)

【解析:“班扇慵裁素”,是用班婕妤所用素扇的特点表现“朔雪”的洁白与轻盈。】

13. A(3分)

【解析:B项,“无树不开花”的“花”是想象,为虚写,比喻雪,寄寓喜雪之情;“深巷

明朝卖杏花”中的“花”是实写,含有落寞之情;C项,本诗尾联不对仗;D项,柳永

《望海潮》并未大量化用典故。】

14.(5分)

答案示例:

(1)我认同这一看法。虽然从“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

诗人的喜爱之情;但是从诗中的“寂寞”一词可品出诗人闲居之悲,从最后两联可

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而“全隔”与“正赊”则暗含这样的希望并不容易实现的

悲情;故喜中含悲。

(2)我不认同这一看法。题目既为“喜雪”,可见全诗要表达的就是喜悦之情。从首联

的“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

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诗中的

“寂寞”一词只是暗示诗人闲居的状况,并无悲情;从最后两联则可品出诗人对入

仕的希望,即便并不容易实现,也能感受到诗人因希望而产生的愉悦,故喜中并不

含悲。

【评分建议:有明确的观点,且有合理的阐述,得1分;答出“喜”的理由,得2分;

答出含悲或不含悲的理由,得2分;共5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15.(共8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见群鸥日日来

(2)鸿雁长飞光不度昆山玉碎凤凰叫

(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害其长

(4)仁以为己任积其德义

【评分建议与补充说明:每空1分;共8分;(3)题第2空答“(能)顺木之天”也可得分;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

延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1.(3分)B

12.(3分)D

13.(5分)

解说:题目的作用可以从指出对象、明确角度、点明类型、暗含情感、暗示手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略。

评分标准:指出诗歌题目的作用(至少两种),2分,结合两首诗内容分别进行分析,2分;语言表述恰切合理,1分。

14.(8分)

参考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④是又在六国下矣

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

⑦复得返自然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评分标准: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别字,该句均不得分。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C 12.(3分)D

13.(6分)参考答案:

从作品文字来看,辛弃疾和陶渊明在三个方面有相似处:

①“曾识”“梦中一见”,都是离开仕途,选择隐居;

②“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都是看淡功名,不慕富贵;

③“应别有,归来意”“甚东山何事”,退隐之中,内心仍然有所期待。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4.(8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评分参考:每空1分,多字、少字或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3分)C

13.(3分)D

14.(6分)

“无心”是指诗人随意泛舟游览,赏玩美景,远远看到让人心生喜爱的“云木秀”,并且随着流水自然到达,出游遇到的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寻求。

“有得”是指诗人在石门精舍看到僧人逍遥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沉浸于夜晚涧边花香袭人、月光朗照的美景氛围,而获得了精神上的安宁与愉悦。

15.(8分)

(1)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3分)B(“直接展现出……横斜之姿”错误。)

12.(3分)C(A项,“飞霙”呼应“皱碧”错;B项,“天气变化无常”错误,“夜暖”为词

人赏梅的心理感受;D项,“三美女与何郎”不存在对比关系。)

13.上阕先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为梅花出场做铺垫(1分);接着又着笔于梅影,写梅花映在水中的横斜之态(1分);再接着,宕开一笔,写飞雪将梅香吹散千里(1分);之后梅花正式出场,但又以三美女为喻,上下阕衔接,写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1分);然后笔锋一转,写梅花处于清冷荒凉的境地,无语中暗含春怨(1分);然后写梅花凋残孤独之景(1分);最后想象欣赏梅子成熟时的情景,从而丰富了梅花的形象(1分)。【评分标准】共6分。七点答及六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

①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

②承天景命能克终者盖寡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评分标准】共8分。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统一练习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C

12.(3分)D

13.(6分)

答案要点:

笈,是沈亚之才华的象征。第一处追忆沈亚之携笈进京时的情形,烘托了一个踌躇满志、才华横溢的书生形象,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第二处想象沈亚之携笈归家后的窘迫之境,刻画出一个失意沮丧的落第才子形象,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前后两处“笈”形成呼应,沈亚之过去意气风发,现在虽潦倒归家,才华仍在,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沈亚之未来的期待;“笈”作为典型意象,将现在、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虚实变化之间自然巧妙。

14.(8分)

(1)谁家今夜扁舟子纵一苇之所如

(2)今已亭亭如盖矣事不目见耳闻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A 12.(3分)C

13.(6分)答案要点:

①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

②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黯然失色。

③桃李人所共赞,与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

④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色。

⑤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

⑥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绝伦的美,表达出对海棠的痴迷。

【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诗歌

诗歌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 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 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 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4.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飞鸟常被古代诗人用于诗中表情达意。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中,

2023年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卷、草稿纸上答 题无效。 4.本练习卷满分共 150 分,作答时长 150 分钟。 考生 须知 丰台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高 三 语 文 2023.03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1950 年,“图灵测试”给出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即机器是否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来生成内容继而与人交互。某种程度来说,人工智能从那时起就被寄予了用于内容创造的期许。随着数据快速积累、算力性能提升和算法效力增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进行写作、编曲等创意工作。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内容创作, AIGC 的概念随之悄然兴起。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机器内容生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AI 辅助生产内容、AI 生成内容(AIGC)。目前,对于 AIGC 这一概念,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国内产学研各界大都认为, AIGC 是继专业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AI 绘画、AI 写作等都属于 AIGC 的应用分支。 2022 年 8 月,AI 自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数字艺术类冠军。该画作恢宏细腻的画风很难让人相信它是由AI 自动生成的作品,而它的夺冠也大大冲击了人们过往对于“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远逊于人”的固有认知。自此,AIGC 从看似遥远的概念逐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11 月 30 日,微软旗下的 OpenAI 发布了名为 ChatGPT 的超级 AI 语言模型,再次引爆人们对于 AIGC 的讨论热潮。ChatGPT 不仅可以理解并回答用户的问题,还能完成一些复杂任务,包括按照特定文风撰写诗歌、假扮特定角色对话、修改错误代码等。此外,因为 ChatGPT 被加入了预先设计的“道德”准则,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所以它还能表现出一些人类特质,例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按照设定的道德准则拒绝不怀好意的请求等。上线短短几个月,ChatGPT 即火爆全网,并影响着人们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和框架,有些行业已然将 ChatGPT 等相关技术融入并应用于现有工作或生产中。 在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代替创作中的重复工作或重复环节,提升创作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创作者可以找寻创作灵感与思路;综合海量预训练的数据,并结合模型中引入的随机性,创作者可以生产出过去无法想出的杰出创意。 目前 AIGC 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或争议。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承认 AIGC 的发展趋势无法阻挡,而人类的创造物终究会帮助人类自身的发展。AIGC 无疑是一种内容生产力的变革,会将世界送入智能创作时代。 (取材于杜雨、张孜铭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相较于用户生成内容,AIGC 最大的不同是新技术驱动了机器智能创作内容。这使得 AIGC 具有显著的技术特征。 AIGC 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这些能力是计算机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学习和模拟生成的,每一幅 AI 画作背后都是不计其数的标注数据和训练数据。CNN (卷积神经网络)和 Transformer 大模型的流行成功使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跃升至亿级,由此带来的数据巨量化,推动了 AIGC 发展的进程。如 ChatGPT 的训练就使用了约 45TB 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多达近 1 万亿个单词的文本内容,约等于 4500 万本《红楼梦》的内容。 有了巨量数据的加持,创造力成为 AIGC 最吸引用户的特色。借助海量语料库,AI 工具仿佛超级画手或作曲家一样生成出指定风格的图像、音乐或视频。例如 NST (神经风格迁移算法)利用 CNN 识别图像内容表征和风格表征,并在特定神经网络层对图像进行重构,这就使 AI 工具能够模仿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而创造相应风格

2023年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语文202303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蔡美云、张含、刘凤泉等人的文章)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语文2023.3 第1页(共14页)

202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本文将介绍202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为了使 文章结构更清晰,我将按照试题类型将试题分为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写作四个部分展开介绍,并在每个部分附上相应答案。 【阅读理解】 第一篇阅读理解: 1. (B)答案解析:根据第一段可知,“At the age of 91, Zhou Xiuying has rebuilt her life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70 years.”,故选项B 正确。 2. (D)答案解析:从第三段可知,周秀英在家中开办了菜店来 帮助其他贫困家庭,故选项D正确。 3. (A)答案解析:从最后一段可得知,“The family welcomes visitors, allowing people to experience life in the old city of Beijing.”,故选项A正确。 4. (C)答案解析:从最后一段可得知,“Zhou Xiuying’s role in the novel makes her laugh.”,故选项C正确。 第二篇阅读理解: 5. (D)答案解析:从第一段可知,雪豹属于濒危物种,故选项 D正确。

6. (B)答案解析:从第二段第一句可知,2017年野外人口为97-152只,故选项B正确。 7. (A)答案解析:从第三段第一句可知,观察员在2014年看到了一只幼年雪豹,故选项A正确。 8. (C)答案解析:从第四段可知,该研究为雪豹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项C正确。 【完形填空】 9. (C)答案解析:根据空前后的信息可推断,女孩犯下错误后感到非常内疚和尴尬,故选项C正确。 10. (A)答案解析:根据空前后文可知,女孩的朋友对她进行了激励和支持,故选项A正确。 11. (D)答案解析:根据上下文,女孩尝试不同的方式来尝试找回过去的信心,故选项D正确。 12. (B)答案解析:根据空前后的信息可知,女孩通过写作来释放自己的情感,故选项B正确。 13. (C)答案解析:根据空后的信息可推断,女孩通过写作开始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故选项C正确。 【语法填空】 14. 更多 (more) 15. and

202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本文使用试题+答案的格式展示,请提前准备好试题和答案的内容。 一、阅读理解 (共两篇阅读,阅读理解题1-5小题每题2分,阅读理解题6-10小题每题3分,共40分)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Passage 1 (1)Barack Obama Files Paperwork to Run for President (2)Barack Obama took his first step into the presidential arena today, formally filling out paperwork with the Federal Elections Commission to create a campaign organization called "Obama for America." The paperwork is a formality but, it had to be done. The 45-year-old Illinois senator then traveled to New Hampshire, site of the nation's first presidential primary, giving his first speech since becoming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 (3)Barack Hussein Obama is the full name of the senator. Barack means "blessed" in Arabic, Hussein means "handsome" in Swahili, and Obama is a Luo name from Kenya. The Luo are a tribe from the western part of Kenya.

北京市西城区2023年4月高三年级一模语文阅卷资料-古代诗文阅读

【诗歌解读】 上阕 (辛)梦见渊明,停觞止歌幽恨满腔。 (陶)愤然弃官,归隐之意不止闲情。 经历相同:都离开官场,退隐闲居。 下阕 (辛陶)渊明精神古今在,高山流水是知音。 (辛)日后做官也无味,东山再起为苍生。 精神相同:都看淡功名,心系苍生。 【参考答案】 从作品文字来看,辛弃疾和陶渊明在三个方面有相似处: ①“曾识”“梦中一见”,都是离开仕途,选择隐居(不满官场,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等); ②“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都是看淡功名,不慕富贵; ③“应别有,归来意”“甚东山何事”,退隐之中,内心仍然有所期待(渴望有一番成就、有远大志向、心系苍生等)。[答都渴望再被起用,则扣1分] 【评分标准】 每点2分(结合词句、相似之处各1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6分】 ①二者均为晚年远离官场后于山中隐居。②“百发西风,折腰五斗”一句化用陶渊明不为五 斗米折腰,表达作者与陶渊明相同的情感,即对当时官场的失望、厌弃。③“应别有,旧来意”则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意愿,与陶渊明相同。④“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一句体现作者不慕名利,与陶渊明相同的洒脱情感。⑤最后两句,写自己仍心系国家天下,与陶渊明相同的家国情怀。 ①二者都对官场有厌倦之意,对归隐有向往之情,作者借“折腰五斗,不应堪此”表明自己与陶渊明为生计低头,却沦落如今地步,厌倦官场。②二者都志向坚定,心怀天下,如作者说“古今长在”“为苍生起”,表明虽与陶渊明共处隐退,但为民情怀不改。③二人都不慕名利,“直饶未免,也应无味”表达二人均视富贵如浮云。 【5分】 “白发”三句,表现二人均在白发暮年退居田园,二者均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与骨气,二人身世、志趣相似;“问北窗”四句写作者在北窗下卧,陶在东篱下醉,表现二者有相似的悠闲田园生活,有对归隐的追求。“须信”二字表现二人面对现实均有报国之情,希望为国家作贡献的相似心志;“富贵”三句表现二人均觉富贵无味,表现二人淡泊世俗的高尚品质。 ①二人都隐居山林;②二人在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比如“东篱自醉”“归来意”,体现出二人饮酒之乐;③“觉来幽恨”“到如今凛然生气”,写出二人为不得志而愤恨,“为苍生起”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 北京东城高三一模 语文2023.4 本试卷共8 页,共150 分。考试时长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幅度把握在2℃以内。一旦温度上升突破2℃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行逆转,全球气候风险将急剧增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 到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确定时期内人为二氧 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的必要步骤,一方面要削减碳源,另一方面要增加碳汇。森林、泥炭沼泽、土壤等能够吸取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碳汇”,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 “碳源”相对。 全球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70%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只有彻底摆 脱化石能源依靠,才能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危机。牵住这个“牛鼻子”,多国在供 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促进能源构造低碳转型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市场 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碳汇也是重要一环。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碳库”,其碳 汇作用越来越凸显。 2023 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 年前到达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德国争论机构近期公布报告称,中国在减排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过去50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几乎每20 年就削减一半;自2023 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800%……观测争论还显示,中国近20 年来对 全球绿化增量的奉献居全球首位,固碳力气显著提升。 〔取材于尚凯元、郑彬、李晓骁的相关文章〕 1.依据材料一,以下对“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碳中和”是联合国大力提倡的环保理念。 B.实现碳中和是为了消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 C.实现碳中和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 D.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削减碳源并增加碳汇。 材料二 当前全球各国对落实《巴黎协定》高度重视已有120 多个国家间续宣布碳中和目标。 在能源供给侧,全球一次能源构造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快速向以清洁能源为主 导转型。当前,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19%。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 变化特地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要实现2℃温控目标,到200 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 次能源的比例要到达50%左右。因此,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步伐要大大加快。

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科幻电影与科学技术、国家战略和具体国情紧密相关,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影响科幻电影的发展。优秀的科幻电影是不断探讨人类终极关怀的哲学命题,表达人对信仰的坚守和“爱”的主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观众对科幻电影视听价值和奇观满足的期待值。可以说科幻电影是技术的驱动因,也是技术的受益者。我国科幻电影的理论探讨需要回归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语境,更好地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并根据中国电影工业的实际情况,让“软科幻”和“硬科幻”相结合。(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文章) 材料二 科幻影视已经成为人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向往未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凝聚着电影工业的顶尖科技,彰显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流浪地球2》拍摄过程中运用了3D打印、CNC数字车床、激光雕刻技术。导演郭帆说:“片中95%的道具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和工业技术进行了 完美结合。”电视剧《三体》中杨冬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的场景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未知世界想象的高度。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更为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又添了一抹亮色。越来越多的观众见证了我国航天员出舱、嫦娥探月等重要事件,他们对科幻影片中的故事表达和场景设定不再陌生,这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可以更好地进行对话。《流浪地球2》引发“央企朋友圈评论”,被网友誉为“最

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语文202303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 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蔡美云、张含、刘凤泉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 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 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符合现代文学观念,又能涵盖与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研究方式。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的国家级重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它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与三峡大坝建造的重力坝不同,白鹤滩水电站因为地形构造原因,需要建成不规则混凝土双曲拱坝。重力坝靠自身重量来承担水的推力,而拱坝则把水的推力主要传递到两岸山体,担负如此重压的山体大多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松弛易碎,很可能会导致边坡失稳垮塌。经过考察研究,建设者们用锚杆打入玄武岩层进行支护加固,通过外部拉力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再经过高压注浆后,形成稳固的岩石带。这是工程界首次挑战复杂的柱状节理玄武岩,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严苛的工程要求,他们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加固任务。 浇筑高289米宽709米的世界第三高的白鹤滩混凝土双曲拱坝,混凝土用量将达到803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量,使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上升,之后再缓慢冷却,反复的热胀冷缩将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大坝安全。工程师们再次向“无缝大坝”发起挑战,把目光直接聚焦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建筑材料——低热水泥,这种水泥的水化反应要比普通水泥至少低20%,再精选发热低,防裂性强的石料与低热水泥进行科学配比,确保低温混凝土的稳定性。工程师们发明的智能建造系统给每一仓混凝土原材料配上条形码“身份证”,实现全天候动态温度监测、评价预警、终端推送等功能,保证最客观、最直接的数据助力现场科学决策,最终,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做到了没有一条毫米级的温度裂缝。 为解决狭窄河谷、大泄量条件下泄洪消能等问题,白鹤滩水电站采用了坝身孔口和岸边泄洪洞联合泄洪的方式。工程师们通过深入研究,确定泄量分配比例,综合分析下游河床承受能力、坝身孔口布置方式、坝身开孔对坝体结构影响等因素,通过大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采用“坝身两层孔口”的布置方式,将坝身孔口的最大泄量控制在30000立方米每秒,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不对称拱坝坝身泄洪消能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研制与安装难度远大于世界在建和已投运的任何机组,科研人员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完全国产化,在工艺上进行了大量自主创新,包括机组总体设计、水力开发、电磁设计、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等重大专题科研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库区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自主创新中带动了我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进一步证明中国水电已经具备了世界领跑的全产业链能力,拥有了“走出去”的底气。 (取材于刘颂寒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中国水电人用智慧、实力塑造着清洁能源新高地,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用决心、勇气和担当促使绿色工程不断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语文____________ 202303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写作

写作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①日前 ..,在北京市延庆区世界葡萄博览园,风筝爱好者参与了一场公开赛。②各式风筝漫天飞舞,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体育项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③放风筝、打太极拳 等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文化底蕴,在场地、器材和观赏性 ...等方面没有过 高门槛,在内容、形式和活动组织 ....等方面则有丰富多样的开发空间。④如今,推动传统体育 项目发展,为群众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供更多选择,可谓首当其冲 ....。⑤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舞龙、舞狮、赛马、赛龙舟、中国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在各地焕发活力,已成为群众健身新选择。⑥推动这样的项目创新发展,使全民健身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运动习惯,将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A. ①句的“日前”改为“目前”,意思不会发生变化。 B. ②⑤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句都有成分残缺的语病。 C. ③句中的“观赏性”与“活动组织”不应调换顺序。 D. ④句的“首当其冲”使用不当,应为“正当其时”。 (2)不改变句意,改写⑥句中画直线的语句,使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分) 22.微写作(10分) 临近高考,高三年级拟开展以“友善助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参加年级主题活动。不超过150字。 (1)为了引导同学们改进学习方法,年级微信公众号准备发布“好方法”集锦。请你根据以下“学习金字塔”图片,总结出一条好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要解说理由。要求:方法明晰,理由充分,语言简明。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祥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添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品茗对花、吟诗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今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见附录),北京的各赏

2023北京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诗歌有关题目汇编及参考答案

2023北京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诗歌有关题目 汇编及参考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水龙吟①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②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④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 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13.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石景山区2023年高三统一练习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京津冀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上世纪中期,永定河水量较为丰沛。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流域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响,永定河逐渐断流,平原段基本干涸,河床沙化,生态退化严重。2016年12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发布,计划用5至10年时间,进行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京津冀晋四省市协同联动,实施流域生态水量统一调度,持续对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2019年春季,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等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2.7亿立方米,永定河补水水源条件形成。官厅水库向下游河道集中补水2.3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2020年春季,官厅水库生态补水出库总量1.66亿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天津市武清区,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线贯通。2021年,加快完成小红门再生水、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补水工程,使得永定河水源更趋多元化。9月27日,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贯通入海,26年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 2022年,永定河实现春秋两季全线通水,全年累计通水时长达123天,累计补水2.57亿立方米,并首次实现年度内两次贯通入海。目前,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已启动,预计向永定河补水7.35亿立方米,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至120天,力争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除了补水,永定河流域还启动了其他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维持河道生态基流。如永定河山峡段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修复永定河及其一级支流清水河,对清水河主河槽进行平整和绿化,对河道岸坡进行修复,对两岸绿地进行补植,新建东湖林、青白口两处湿地,扩建现有王平湿地,形成三处近自然型河流湿地。又如永定河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期,主要是疏挖滩地溪流、河道子槽,处理陡坎、大型

2023年北京市各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汇编含答案-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房山区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夜的眼睛 北方的冬天,夜幕早早便已降下,罩上寒冷的大地。大地上的人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似乎要急急赶往温馨的地方。而我,则乘坐公交赶往求学之地——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 北师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这是一条不算特别繁华的大街,没有大超市与大商场,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行至此,路上只见寥寥几人匆匆急行。 公交车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寒风,翻卷着飞舞的雪花。学校两旁好多店铺的灯光都已安睡,只有几盏路灯寂寞地看着赶路的行人。整条街沉寂得连落雪的声音都能听见。簌簌的落雪声与我行走在雪地上发出的“扑扑”声相伴,让夜行的我不再孤单。走在学校东门的天桥上,脚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车灯闪烁的亮光,仿佛在告诉我这座城市还没有沉睡;可我却感觉两旁的街道似乎已经浅眠 ..。 突然,远处有一两个光点闪射出让眼睛惊喜的明辉。渐渐走近,才发现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竟还有一两盏亮着的灯。灯光映照的屋内有人影晃动,应该是个店铺!我惊喜地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从店铺的挡风帘内漏出的点点灯光,在这条昏暗的大街上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告诉路人,冬天的温暖就在这里!拨开帘子,走进明亮的灯光里,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便扑面而来,犹如春天的气息,扫去冬日的寒冷。放眼望去,店铺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像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 这是一家小书店。面积不大,书却不少。随处可见饶有兴趣地找书或翻看的顾客,或站,或坐,或蹲。无声的静默中,别有书香浸润的温馨。一向爱书的我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严寒的冬夜,在这幽寂的街旁,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可爱的小书店,摆放着好多自己想读的书! 我曾到过西单图书大厦。那里仿若书的海洋,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书,不过要从中找到心仪的书却并不容易。在这家小书店,书并不算多,而纯文学作品、教育理论专著、新出版的外文书……一本本想读的书就摆在眼前,让我喜不自胜。我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轻轻打开,静静翻阅。精美的印刷,温馨的书香,早已让冬夜的严寒离我而去。 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后走出小书店。回头望去,那帘中透出的暖暖的微光依然闪烁在我的眼中…… 北师大四周的小巷里,有好几个这样的小书店,朴实中蕴含温馨。从北师大校门口涌出的学生,常常留连在这些小书店中。而我,到了这样的小书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亲切而自在。尤其难得的是,大凡我想买的书都能从书店中找到。每每夜幕拉开,小书店的灯光便一一亮起,召唤着像我这样爱读书的人。 我从这样的书店里买过很多书。其中有《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庄子的文章很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蔡美云、张含、刘凤泉等人的文章)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符合现代文学观念,又能涵盖与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研究方式。 事实上,中西方的文艺观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共性。比如说文学应该是审美的,应该是作者的精妙构思与出众才华的体现,应该是用语言去进行形象与意象的创造等。但是中国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