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蜿蜒雄伟的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贯穿了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996.18千米,其中明长城将近8851.8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城、障、亭、燧)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2020年11月,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共计83段/处。它们或为守望京师之咽喉,或为扼守边关之要隘,历经无数风雨战火的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变化。

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总体规模大、价值高、分布范围广、景观组合好、展示利用潜力大等特点。长城沿线分布有种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新中国以来的一系列积极有效举措的实施,使得长城遗产的突出价值得到了妥善保护,为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2021年8月8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为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以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以及相关文化资源、自然生态,围绕“万里长城”的形象标识,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品牌。

《规划》当时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建设保护目标:到当年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初步建立,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到2023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初步形成协调推进的局面;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届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将全面建立。

(取材于黄金生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仿真和数据分析,实时感知、诊断并预测物理实体对象的状态,通过优化和发布指令来调控物理实体对象的行为,并通过相关数字模型间的相互学习来进化自身,改进利益相关方在物理实体对象生命周期内的决策。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特征的第二代数字化模拟技术,高度融合虚拟仿真与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其应用领域逐渐由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向建模加工、设计制造、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拓展。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将多类型的长城数字化模型进行统一管理、多端展示。作为重要物质文化遗产的长城,是古代中国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当下中国最富于标志性的文物单位,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长城数字孪生体的孪生结构可规划为历史、现状与未来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反复论证,结合虚拟仿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模拟技术,真实还原长城防御体系的建造过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梳理之后作数字化保存。第二部分是指在BIM、GIS等模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多类型分布式传感设备和高速网络传输的应用,实时呈现长城面貌,包括对诸如气候、人流量、地质等情况变化的多维同步呈现,从而有利于对长城实体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作出警示。第三部分是指借助计算机模拟预演长城环境变化,经由数字模型再设计,通过在数字环境中模拟“试错”,为实施长城的保护性建设提供更加合理的对策,为更加开阔的长城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

因此,长城数字孪生体是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实体长城对应的“虚拟长城”,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长城和信息维度(历史信息、现状信息)上的数字长城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格局,并借助各种传感设备的反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处理。

(取材于桑懿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长城文物本体的一项是(3分)

A.陕西神木市境内柏林堡段长城遗存

B.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金界壕长城遗址

C.河北省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段

D.北京延庆区境内的中国长城博物馆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长城总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是一种巨型线性文化遗产。

B.在保护传承利用长城方面,已形成“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C.明长城以其长度之巨,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的核心主体。

D.长城文化景观不仅仅包括历史文化景观,也包括自然生态景观。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孪生技术以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B.数字孪生技术能够辅助利益相关方改进决策。

C.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特征。

D.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逐步脱离航空和军事领域。

4.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在下图①②③处填写合适的文字。(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分条作答。(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宓子贱①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

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取材于《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②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

【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掣:拉动。

B.必数有之矣数:多次。

C.曾弗得食也曾:曾经。

D.其创必数年不息创:伤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宓子贱为之怒宓子贱不可为书

B.而时掣摇臣之肘而夫子弗听

C.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

D.而往观化于亶父于鲁不加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二人,寡人几过

要是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

B.诚乎此者刑乎彼

自己内心赤诚,就能够为他人作出表率

C.先有其备,岂遽必哉

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

D.是乐有寇也

若是这样的情形,就会让敌寇感到快乐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宓子贱通过“掣肘”之举,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B.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C.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贵处。D.季孙对宓子贱的作法提出质疑,宓子贱的回应让他深感惭愧。

10.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1-13题。(共12分)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曷:何时。②埘: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佸:相会。④括:会合。

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C.“鸡栖于埘”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

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

12.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①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②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③之情。(3分)1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过写乡村晚景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操《短歌行》中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就包含着对《诗经》的化用。

(2)韩愈在《师说》中用“爱其子,;于其身

也,,惑矣”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李白的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长于想象。像“霓

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中的新奇想象,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4)杜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两句以对时间、空间的独特把握和表现,带给阅读者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摇曳生姿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呈现出鲜明、立体的个性特征。

(1)“时”作为薛宝钗的突出特点,主要指宝钗在为人处世方面注重合乎时宜。请就原著中的一处相关内容作概述,并简要分析其中宝钗的“时”体现在何处。(6分)

(2)对于史湘云的突出特点,有人用“憨”来概括,也有人用“豪”来概括。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竹影潇潇

在川北老家,有村庄和人烟的地方,必有几丛竹子,或是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春风一夜,月映星耀,竹笋破土而出。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竹笋大口吸吮着人间春雨,几日不见便会蹿得老高。那时候,乡村的孩子都馋笋,但也牢牢记住了大人的嘱咐,不可伤笋毁竹。一边要遏制自己嘴里的馋虫,一边还要小心看护。眼看竹笋像那吃风喝露便能补足充沛元气的仙人,一

面向上蹿着个头儿,一面脱掉层层笋衣,直到笋老成竹,这才慢慢让人放下心来。

竹林气势恢宏,风摇浩荡,村民眯着眼打量竹摇枝晃时,想得更多的,却不是它的身姿有多美妙,而是当年成熟的竹,又能砍下来派什么用场。农民的生活需要竹,栽竹养竹,有竹可用,这才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真实。

需要用竹的庄稼人,握着一把打磨得刃口发亮的砍刀,走进自己的竹林。庄稼人的眼光是一把锋利的尺子,能在电光火石间,丈量出竹的长短寸径,锁定最佳目标。一旦选到了想要的,就会蹲下身子,手起刀落,竹屑纷飞如急雨,竹竿缓缓倒地。那竹竿体形修长,倒下时无半点“泰山崩摧”的倒塌感,却有一种“到死仍君子”的潇洒淡然。庄稼人没那么多诗心词绪,只低头抬起竹梢,挥刀剔去枝叶,将竹竿扛回自家小院。

乡村堪称藏龙卧虎之地,哪一个村庄找不出几个心灵手巧的篾匠呢?他们用一双巧手,拿竹子编了数不清的器皿用具。我们村的一个篾匠,手艺远近闻名,诨号为“黑脸神”。日晒雨淋的庄稼人,自然脸都是黑的,只是篾匠比旁人的肤色更深上几分;既已“封神”,说明大伙都认可他的手艺。只是这神并没有好脾气,倘若谁扰了他做事,即刻就会黑起脸面,大发雷霆。

黑脸神不是好打交道的匠人,却因他编篾活时“下手如有神”,小孩子们冒着可能被他呵骂甚至赶出门外的危险,也要挤到院子里看他编篾活。

黑脸神和竹子一挨近,眼中便只有竹。他顺着竹节,将竹子砍成一段一段的,把脚边的竹管利落干脆地一分为二,反复多次,原本粗大的竹管,变成了数十根青竹条。

破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篾器的精细程度。黑脸神当年学徒,第一关就是破篾,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举重若轻,看他双手累累叠加的新旧伤痕和茧疤,便知篾刀给他的双手留下多少痛楚的记忆,这才拥有了让各种竹器俯首称臣的技能。

篾匠破好竹管放下篾刀,抓起刨子,快速地将多余的竹节竹肉削去,将竹片分成篾青和篾黄两种。村里毛笔字写得最好的,是一位小时候念过私塾的叔伯,装了一肚子线装书,他也喜欢来看黑脸神破竹,一边看还一边评论:青龙身上扒脊皮。黑脸神干活时不喜吵闹,然而叔伯在一旁说什么,他从来不反感,非但不嫌烦,脸上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得,仿佛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过后,竹子已在篾匠的篾刀下,变成了细细的篾条。如此反复多次,篾匠放下刀,抬起竹丝一抖,呼啦啦全都成了舞动的竹丝,如同竹龙一般灵动。这时候小孩子喝个彩拍个手,黑脸神脸色是不难看的。也许,他每次“舞龙”,就是想听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这声好。

黑脸神平时也下地干活,一双手伸出来,黑黢黢,骨节大,皱纹多,怎么看都不美。一旦编起竹器来,篾丝在他粗糙黝黑的手中灵巧飞舞,纵横交织,穿梭自如,一来一往,转眼之间就编了好大一片。嘴快的小孩叫起来:

“是撮箕!”另一个持反对意见:“是筐子!”轮不到他们鼓眼打架,黑脸神已丢下手中篾活,一手一个,提拎后脖颈窝,将多嘴多舌的娃儿给拎到院门外,换个耳根清净。

编完了篾活的黑脸神蹲在角落抽烟休息,神情冷冷,给人一种倨傲的感觉。他其实也有一颗柔软的心,捻了烟头,随手掐两段地上的竹子枝叶,灵巧地绕缠绑束一番,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竹蜻蜓或竹蝈蝈,顺手送给眼巴巴的小孩子,孩子们兴奋得大声尖叫。

修房造屋,是庄稼人至关紧要的大事,那时大家囊中羞涩,掏不出钱来购买砖头水泥,便面向自然广泛取材。木料不够,竹子挺身而出,派上了大用场。屋子的柱子与檩子是木头,屋顶的桁架可以是“竹结构”,将竹竿绑排在一起,上面铺盖茅草或稻草,照样结实经用。竹子一年便可成材,砍下便可使用。这就让人们愈发重视,不但细心看顾竹林里的“自留竹”,新屋背后也不忘栽上几株,本意是等竹长成了砍下来编箩织筐,无形之中,为屋子增添了几分悠然的美景,几分思古的禅意,倒是有一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了。

庄稼人还用竹竿搭晾台来拓展空间。晾台带给生活的好处自不必说,单说远远一看,那晾台上要么飘扬着小孩的开裆裤、家人的红褂子,要么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玉米棒子。玉米棒子亲亲热热地你挨我我挤你,饱食了阳光,一个一个将自己染得金黄可喜。竹晾台是乡村一道鲜丽的风景线,点缀了那有些贫瘠的日月。

庄稼人对于竹之美,以“实用”为根基,生长出一派圆融于天时地利的审美意趣。削竹为篾,编成竹篱,它不足半米高,算不得围墙。围墙是铁面无私的,将春天墙里墙外地隔开两端。竹篱笆却是春天的一分子。老母鸡鼓足劲,拍拍翅膀都能飞过的篱笆墙,与其说它在“阻挡外人”,不如说是在“迎候佳客”。竹篱笆一搭,牵牛花有了可倚仗的靠山,喜不自胜地爬了满架都是,夏初便开了满篱笆深紫浅红的花。从篱笆的孔洞往里瞧,小白菜的嫩叶子,被隔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每一格都填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意。竹篱笆不是竹,却将竹的风雅和清新,裁了一段下来,如衣裳漂亮的绲边①,没有它,衣裳还是衣裳,有了它,衣裳就多了一分神韵。竹篱笆,让庄稼人的屋子多了活泛灵秀的模样。

村庄曾经因为竹,多了许多生活便利;如今,竹林幽幽,抬眼四望有竹叶婆娑,更添一分艺术色彩。庄稼人曾经种竹用竹,现在则慢慢学会了爱竹赏竹。世人曾经以为赏竹是风雅玄妙的事,其实不然,无论文人墨客或是乡野村夫,人人皆可为“竹友”。

(取材于杜阳林同名散文)

【注】①绲边:在衣服、布鞋等的边缘特别缝制的一种圆棱的边儿。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笋大口吸吮着人间春雨吸吮:指竹笋尽情汲取水分。

B.却有一种“到死仍君子”的潇洒淡然淡然:指竹倒地时动静不大。

C.把脚边的竹管利落干脆地一分为二利落:指摆放整齐而有条理。

D.换个耳根清净清净:指免受孩子声音打扰。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孩子的眼里,竹笋不食人间烟火就能快速成长,好像“仙人”一样。B.小孩子宁愿被骂也要去看黑脸神编篾活,反映出童年生活的枯燥无聊。C.村里人在屋后种竹,本来是出于实用,无意中也形成了一种审美意趣。D.相较于一般围墙所制造的无情阻隔,矮且有孔洞的竹篱笆更富有情韵。18.作品中的“黑脸神”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并结合文句作简要解释。(6分)

19.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

没有它,衣裳还是衣裳,有了它,衣裳就多了一分神韵。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件原先不知道的事,让我们受益匪浅,他就是我们的“一事师”。②有一个人给我们讲明白一个立身处世,乃至一个日常生

活的道理,让我们提高了觉悟,他就是我们的“一理师”。③那些给我们

人,我们当然会很尊敬,称他们为老师也自然是应该的。④“一事师”“一理师”则不同,他们做的事很少,只有一件罢了;但“一事师”“一理师”对我们的影响,在本质上也是传授训诲。⑤况且,我们经常会从不同的“一事师”“一理师”那里得到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教益,他们理应得到那些曾经接受一事一理影响的人们同样的尊敬。⑥所以我主

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引号的使用,为表示对一种特定含意的强调。

B.③句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前后位置不宜于互相调换。

C.④句中画线的文字,可以用“他”或“其”来替换。

D.⑤句用“况且”来补充说理中需要加入考虑的因素。

(2)依据文段表意的需要,在⑥句中画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请将作答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3分)

要求:意思符合文段整体需要,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21.微写作(10分)

进一步繁荣北京文化,应着意于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创新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某官网正在为其“图说北京”栏目征集线上展览的主题。请你提供一

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并阐释设计理由。要求:主题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2)北京是文化之都,文化气息浓郁。请你介绍一处文化场所,注意体现其北京地方特色。要求: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语言简明。

(3)请你以“历史的剪影”为题目,为自己心中的北京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近些年来,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创新发展的灵感来源和重要元素。从国际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到国内生产生活中的产品制造、文旅开发等等方面,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独具魅力的创意和实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但凡成长,必得有所经历,并不断有所突破。有时,人们借用“关口”一类词语,去描述成长经历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因此,也就常常有人用“过关”这样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回顾与期待。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D 2.(3分)C 3.(3分)D

4.(3分)参考答案:

①现状实时监管(监控)②未来模拟预判(规划)③历史变化过程

评分参考:三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5.(6分)答案要点:

①围绕长城构建整体空间格局;

②关注长城文化(资源、生态、景观)价值;

③打造长城特色主题;

④关注长城开发保护中的新科技应用。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亦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C 7.(3分)B 8.(3分)D 9.(3分)B

10.(6分)答案要点:

①注重谋略,以讽劝获自决权;

②强调精诚,着意于率先垂范;

③着眼长远,尤重视日常教化。

评分参考:三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C

12.(3分)①重章叠唱(重章叠句)②思念(相思、想念)③关怀(担忧、牵挂)

评分参考:三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参考答案:

写夕阳余晖下禽畜归来会合,烘托出乡村晚景的恬静美好,有人服役未归的现实因此也就更加牵引人的心绪;居家人情不自禁要想,久役未归的人情形又会如何,思念和担心也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评分参考:两个要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4.(8分)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评分参考:每空1分,多字、少字或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5.(10分)

(1)(6分)略

评分参考:情节概述,3分;围绕“时”作分析,3分。

(2)(4分)略

评分参考:认识,1分,引用和分析,3分。在分析中能见出明确认识,视同有认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C 17.(3分)B

18.(6分)答案要点:

①肤色偏黑:肤色比一般庄稼人深,面色尤其黑。

②手艺过硬:手艺远近闻名,可以封神;下手如有神。

③不好相处:倘若谁扰了他做事,即刻就会黑起脸面,大发雷霆。

④吃苦耐劳: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举重若轻;累累叠加的新旧伤痕和茧疤。

⑤内心柔软:随手掐两段地上的竹子枝叶,灵巧地绕缠绑束一番,就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竹蜻蜓或竹蝈蝈,顺手送给眼巴巴的小孩子,孩子们兴奋得大声尖叫。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9.(6分)参考答案:

用绲边和衣裳之间的关系来表明房屋没有竹篱笆也还是房屋,但是房屋若有竹篱笆点缀就会更多一些清新和风雅,突出地反映出竹子在乡村环境中的美化功用。

评分参考:三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6分)

(1)(3分)C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起笔裹锋,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回锋,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必隐锋,波必三折。书法无往不复的道理,是《周易》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自由。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 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人总要寻求意义。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人仍然信奉宗教,有人一心追逐名利,有人相信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人执着于奋斗进取和成功,有人相信及时行乐、沉湎于各种感官享受······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理由,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理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韦伯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科学与意义无关,因为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本身提供不了任何答案”。这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好像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可以,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要么是任意武断的,但都没有确定无疑的依据。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堕胎的合法化。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当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理性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蜿蜒雄伟的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贯穿了中华民族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996.18千米,其中明长城将近8851.8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城、障、亭、燧)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2020年11月,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共计83段/处。它们或为守望京师之咽喉,或为扼守边关之要隘,历经无数风雨战火的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变化。 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总体规模大、价值高、分布范围广、景观组合好、展示利用潜力大等特点。长城沿线分布有种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新中国以来的一系列积极有效举措的实施,使得长城遗产的突出价值得到了妥善保护,为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2021年8月8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为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以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以及相关文化资源、自然生态,围绕“万里长城”的形象标识,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品牌。 《规划》当时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建设保护目标:到当年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初步建立,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到2023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初步形成协调推进的局面;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届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将全面建立。 (取材于黄金生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仿真和数据分析,实时感知、诊断并预测物理实体对象的状态,通过优化和发布指令来调控物理实体对象的行为,并通过相关数字模型间的相互学习来进化自身,改进利益相关方在物理实体对象生命周期内的决策。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特征的第二代数字化模拟技术,高度融合虚拟仿真与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其应用领域逐渐由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向建模加工、设计制造、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拓展。

2023年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 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 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 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 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7日) 材料二: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大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那么现实需求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太空探索与开发过程,是人类实现其自由价值的具体过程之一,既对扩展人类积极的物质生活、摆脱消极的苦难生存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满足人类探索未知、欣赏自然之美等精神需要的最深远的无限资源,还是人类最终逃离最后毁灭的唯一希望所在。”人类之所以要开拓宇宙新空间,无非是因为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经济活动甚至是地球外围空间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这也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宇宙探索在给人类带来丰富认识和充沛资源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如影随形。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认识从古至今不断突破与推进。古代的宇宙探秘缺乏工具,人们单凭肉眼对天空进行粗略观察,宇宙探索也就内化为神话,被人们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理想的信仰。中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不断成熟,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步加深,“地心说”“日心说”“星云假说”等不断被提出和革新。现当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人们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属性的认识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方面延伸。 事实上,宇宙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并深化了人类的认知对象,而且还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革新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一步印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宇宙探索对科技、社会、生态均有积极影响,但是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宇宙探索带来的太空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宇宙探索在地球自然灾害预警和地球全面监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电磁污染、光污染等。值得关注的是,空间碎片在爆炸或碰撞后被遗留在行星轨道上,非常容易与各星体、空间物体发生碰撞,形成对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安全威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的报告,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A 2. B 3. B 4. D 5. ①符号加工模式;②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 算;③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④知识输入、存储;⑤主动体验 式学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 【6~10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B 9. C 10. 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 (二)(共10分) 【11题答案】 【答案】(1)杨伯峻认为:称:读chēng,称述、称道。 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适合、符合 (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 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 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B 14.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15题答案】 【答案】①.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 长使英雄泪满襟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⑤. 风乎舞雩⑥. 咏 而归⑦. 奉之弥繁⑧. 侵之愈急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19题答案】 【答案】16. C 17. D 18. ①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 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 ②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 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是黄姚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为黄姚古镇输送养料,让黄姚古镇焕发生机; ③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 久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19. ①浅层含义:指黄姚酿制的各种果脯和酒等,表明黄姚物产丰富、独特; ②深层含义:指黄姚人利用土地的恩赐,运用智慧和耐心,酿制出美好的生活; ③深层含义:指黄姚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保留了最干净、清洁的环境,最自然、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岁月和黄姚人共同酿制的最饱满的果实。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题答案】 【答案】(1)B (2)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题答案】 【答案】示例: 【22题答案】 【答案】示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在《梅花》诗里硬是把梅花写得峭拔挺立、风 骨凛然。僻处“墙角”,远离尘嚣和追捧;“凌寒”傲雪,俨然无畏的斗士;“独自”花开, 独自凋谢,宁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我读此诗,如见梅花,顿觉清香满纸。那墙角的梅分明是傲岸不屈的人,清音成绝响,王荆公伟甚! 【23题答案】

广东省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这北美胜地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会给我的马林诺斯基纪念奖,我的心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欣慰和感激。 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内在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我在《乡土中国》导言中有过一段自白。当时作为一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处于民族和国家存亡绝续的关头,很容易意识到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密切关系,而觉悟到不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就谈不到个人的出路,当时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因而要求摸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我早年所追求的就是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但是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得到的许多资料怎样去整理、分析、解释以达到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找到了马林诺斯基教授的门上。在他的指导下,我把去英国前在家乡一个农村里所记下的调查资料,整理和编写成《中国农民生活》这本书。 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比如,中国究竟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另外,我所参与的研究工作是跟人民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相适应的。各民族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必须从他们当时的发展阶段出发,由他们本民族人民自愿进行。这里就需要这一种科学研究——如实地分析各民族的社会当时已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们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目的是帮助各民族发展起来,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社会学的知识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具体社会的工具。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这可以说是一种应用的人类学。 我常常想到解放前在农村里调查时遇到的苦恼,那就是被调查者不理解我为什么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解放后,我做调查工作时就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这其实没什么窍门,只不过是因为被调查者是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这种切身体会中,我似乎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就是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 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这就是我在题目中所说的“人民的人类学”的涵义。 (摘编自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材料二: 围绕着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深层次上是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属性的冲突: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而不能是只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知识。有人将本土化追求与“反实证”倾向联系,认为“社会学中的反实证倾向存在已久,并非中国社会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却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衍生出了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抹茶道源自中国唐宋年间盛行的点茶法,所采用的茶叶形式是末茶,可以将茶叶和汁液一起饮用,充分体会茶的口感。而煎茶道则源自中国明朝“崇简去繁”的泡茶法。抹茶道在日本经历了几代茶道大师的改良,已经成为日本茶道的主流和日本的文化国粹。窗明几净的茶室,萦绕鼻端的花香和熏香,以及精工细作的美食,古朴典雅的茶具,充满仪式感的进茶过程……日本茶道文化用丰富的形式支撑着同一个精神,那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②茶道四谛中的“和”,代表的是和谐、和悦,它是支配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的是形式,而和悦则注重内在的情感。在茶事过程中,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都有自己“和”的标准:一只好的茶碗不管外形如何,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感,让客人在饮茶时不至于感到太凉、太重或者太轻,这种体验是人与物之间的“和”;而茶室之中的香气也不宜太过强烈、刺鼻,要轻柔散漫地弥漫在室内,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经过白色窗纸的过滤,投进茶室中的光线要轻柔,诱人冥想,这是光感与茶之间的“和”;当风从茶室外的老树上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声和煮水的咕噜声和悦地交汇在一起,这是听觉上的“和”。和谐的环境之美和参与者的人格之美交汇,在茶室之中奏响“和”的乐声,令人沉醉。 ③“和”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说明“和”中有不同,是君子之气。而茶道之中的“和”,就在于志趣相投的人,谈论到各有所见的话题时,依旧能够保持差异。日本茶道之中的“和”要求茶室中每个人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表现,周到的茶室安排,体贴入微的照顾,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和悦,如和风习习,令人舒畅。 ④在日本茶道中,最能体现“敬”这一意念的,应该是茶汤之中的“一座建立”思想。“一座”指的是所有参与茶事的人,而“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都将获得平等的对待,人们互相尊重,共享一种和谐的茶室氛围。宾主之间的相敬相爱是出于本心的流露,从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⑤《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里的“敬”有严肃、认真的含义,也有慎重之意。这种“敬”是对内的恭敬,是自身的修行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 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

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 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

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年4月,中央领导人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在第二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把中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归纳为三类。一是图像叙事。比如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讲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撒种故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李砚祖教授讲述的儿童与侍女、文人与高士、神话与仙人、农耕与渔乐在陶瓷上的叙事故事。二是器物叙事。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讲述的陶瓷上的音乐历史变迁故事;江西师范大学曹柯平教授讲述的瓷与茶的故事。三是社会与文化学阐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讲述的瓷器上反映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故事。当然,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但足以说明陶瓷上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本。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 (摘编自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民间陶工在瓷器上讲故事,与文人士大夫在宣纸上讲故事的心境是不同的,如李惠芳所说: “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这样的心境表现在陶瓷图像风格上,可用野趣来形容。 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

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三模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 钱氏家训文化。传统家训,整体看是父祖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世、齐家睦族等的教育指导和行为规约,是居家生活的家庭教科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始祖吴越王钱缪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嫁娶之道,教诲他们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缪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与《八训》有些重复。钱缪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这在帝王家训中别具特色,为其孙钱弘依纳土归宋、实现民族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由钱文选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辞约义丰,概括全面,语句精练优美。这篇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流传甚广,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指南。 钱氏家德文化。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家庭道德的教化和践行,像润物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从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她埋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猴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钱氏家风文化。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钱氏家礼文化。这里所说的“家礼”有别于家德规范的家庭礼仪,即狭义的家礼。以礼相待,以仪寓教是家礼文化的宗旨。家庭礼仪的教化熏陶对家庭生活秩序维系、家庭成员关系调适以及子弟品德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氏家礼教育除了在宗族学堂、义学和祠堂进行,还利用嫁娶、生子、祝寿、祭祀、聚会、升迁、求学等重要活动载体和礼仪规程来实施教育,尤其注重长辈以身示范的教育和引导。 (摘编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三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我国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先民们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即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命并无私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对天地日月进行的思考,成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的滥觞。他们主张,人类要学习天地日月无私养民的优良品格,效法自然,公平惠及,万类不遗。从《易经》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到《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从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孔子至卫国,见人口繁庶,即表达出安置百姓应先加以“富之”再施以“教之”的见解。他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要性,将“养生丧死无憾”视作王道开端。在与滕文公的对话中,孟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管子》一书集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 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才是共同富裕,才是古代传统社会真正的“治人”标准,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

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 材料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三诊语文试题[附答案]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于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100多年。到今天,已故著名中国科学 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 ....”已基本成为共识。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 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七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天气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 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的西风带。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主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 (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辛勤的“建筑师 ...”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直到向南遇到秦岭、向东遇到太行时,它才不得不停止工作。最终,在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上,一个土层深厚、宽广辽阔的黄土“大舞台”基本成型。 上苍费尽心力打造的黄土高原,又能给人们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呢?从气候条件上看,黄土高原地区

朝阳区202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 2023.5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本试卷共10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 日前,为欢迎法国总统来访,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在广州松园奏响了古琴名曲《流水》,以源自春秋时期的琴曲和有千年历史的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古琴原称“琴”,二十世纪初,为区别西方的小提琴、钢琴等始以“古琴”名之。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为伏羲、神农所创,《新论·琴道》中记载了神农继伏羲之后“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的故事。《诗经》中有“倚桐梓漆,爰伐琴瑟”的诗句。古人选梧桐木为琴材,充分体现了他们认识自然的智慧。梧桐木纹理通顺,横向纤维较一般木材多,木质结构呈网络状,形成了天然的微小共鸣腔,具有很好的传声效果。梧桐树生长时,年轮是均匀增加的,树干整体木质差别不大,可以让声音凝聚而不过度发散。古人又选用密度更大的梓木做底料。在古人的认知里,桐木为虚,梓木为实,斫琴选择桐梓,也寄寓着顺应自然,虚实相宜之意。“九霄环佩”就是以桐木为琴面,以梓木为琴底制作的。 古人用蚕丝制作琴弦。明代《琴苑要录》中记载,丝弦的制作从选材到成弦需经过几十道工艺,体现了古人于繁复中求精益的精神。与现代的钢弦相比,丝弦虽然发出的声音较小,却可弹出悠长醇厚、苍古圆润的天籁之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取材于杨致俭的文章) 材料二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器物一样,逐渐由单纯的“器”发展成某种文化的载体,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儒家认为“琴者,禁也”。“琴禁说”始自《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在《白虎通》中发展为“禁人邪恶,归于正道”的传统琴道。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这一琴道成为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之一。 自魏晋以来,随着生命意识的自我觉醒和审美精神的升华,古琴寄情言志的功能更为文人们所重视,“琴者,情也”。当人们向外发现了自然与生命,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本真与深情,弹琴啸歌便成为个体觉醒的呐喊与呼号。性烈才隽、琴艺高超的嵇康,临刑东市前以一曲《广陵散》直抒悲愤与决绝;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被谱成琴曲《阳关三叠》,在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语文2023. 0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吋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 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精校版)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精校版)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

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