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精品

推荐-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精品
推荐-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精品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30009)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利率平价理论在开放金融市场中的汇率决定作用,以及市场投机活动对利率平价的影响,从而寻求适合我国企业运作的防范风险的方案。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掉期时间套汇理财

1 引言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发展是利率平价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国际间资本移动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决定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和表现之一,国际资本移动规模不断扩大,利得与风险同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开放,企业界的国际经济交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日益增多,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本文主要运用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开放市场中货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进而分析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亦称远期汇率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23年提出,后经爱因齐格等经济学家发展而成的。凯恩斯认为,在远期汇率的决定方面,“最根本的因素是有关两个金融中心市场的短期资金的利息”。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来说明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

理论的假设条件:①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无障碍,即处在开放市场中。②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充足的。③忽略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蚀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有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会不断扩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

*张晨,1968出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就会停止。这样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假定A 国利率水平为a I ,B 国利率水平为b I ,s E 为即期汇率(以A 币表示的B 币价格),f E 为远期汇率。1单位A 国货币在A 国内投资所获收益为)1(a I +;在B 国投资时,首先在即期市场换取B 币数量s E /1,到期收回)1(1b s

I E +,再按原先约定的远期汇率换回A 币数额f b s

E I E ?+)1(1。若在两国进行投资的收益相等,抛补套利行为就停止下来。 即: )1(1b s f a I E E I +=+ 整理得: b

a s f I I E E ++=11 (1) 从式中可见,如果

b a I I >,则s f E E >,即远期外汇出现升水。反之若b a I I <,则s f E E <,远期外汇出现贴水。

令:P 表示远期外汇升(贴)水率,可将(1)式整理得:

b b a b b a s s f I I I I I I E E E P +-=++-+=-=11)1(1 (2)

或 b a b b I I PI P I P -=+=+)1( 因为P 和b I 都是分数,所以其乘积b I P ?通常较小,可以省略。由此得:

b a I I P -=

(3)

说明远期外汇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式(2)或式(3)就称为利率平价。

3 利率平价理论在开放市场中的实证分析

Ⅰ 由式(3)可知在开放金融市场中进行套利的条件是:s s f b a E E E I I ->

- 套利活动的结果会导致 s s

f b a E E E I I -=-,即达到均衡状态(利率平价)。

下面举例说明。若已知纽约市场年息为5%,法兰克福市场的年息是8%,按6个月投资计算两国的利率差是1.5%;再已知两国的货币汇率为即期汇率:1美元=2.4马克,6个月远期汇率:1美元=2.424马克,远期差价率P 为1%,利率差大于远期汇率差。如果不考虑有关交易手续费,此时投资者具有套利机会。

假定某投资者持有100万美元,可以在6个月内进行投资,他将资金直接投放于纽约市场,利息收益为100万×(1+5%×2

1)-100万=2.5万美元。然而如果他将美元换成马克,投资于法兰克福市场——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卖出美元现汇,买进马克现汇;然后为避免汇率风险同时做掉期业务,即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一笔相当于投资本利和的马克期汇,买

进美元期

汇。计算其利息收入:(2.4马克×100万)×(1+8%×2

1)=249.6万马克;249.6万马克÷2.424马克=102.97万美元,最后再减去本金:102.97万美元-100万美元=2.97万美元,其结果在法兰克福市场投资比在纽约投资多收益4700美元(=2.97万-2.5万)。不管投资者是用自己的闲置资金还是借款投资,不管是美国的投资者,还是德国或其它国家投资者,均可以这样进行套利。

上述分析可知,套利条件是德国利率与美国利率差大于远期差价率。用图1说明,OC 表示两国利差,OD 表示即、远期汇率差,OA 上任何一点的利率差等于即、远期汇率差。Q 点存在套利条件。

套利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发生变化,即期市场上美元供给马克需求增加,使美元对马克的即期汇率下跌;远期市场上美元需求与马克供给增加,使美元对马克的远期汇率上升。当汇率变化使即、远期汇率差增大最终等于利率差时(OD 扩大,使Q 点落在直线OA 上),例如即期汇率为1美元=2.380马克,远期汇率为1美元=2.415马克,此时的即、远期汇率差约1.5%,大致相等于两国6个月的利率差,套利条件消失,套利活动停止,汇率达到均衡,即处于利息平价状态。

Ⅱ 由式(3)可知,当s

s f b a E E E I I -<-时,会导致另一方向的套利活动,这就叫时间套汇,套汇结果也会导致外汇市场的汇率达到均衡态,即s

s f b a E E E I I -=-。 假设德国和美国的利率分别是8%和5%,按6个月计算有1.5%的利率差。可是美元对马克的即期汇率是1美元=2.35马克,远期汇率是1美元=2.42马克,即、远期汇率差为3%,此时尽管美国的利率较低,但由于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美元价格相对较高,持有马克资金的投资者就可以趁此机会投资于美元资产获利。若投资者把235

万马克直接投放于法兰克福市场,

6个月投资收益为9.4万马克(=235万×8%×21)。然而如果他将马克换成美元再投资于纽约市场,其收益增加,(235万马克÷2.35马克)

×(1+5%×2

1)=102.5万美元,102.5万×2.42马克=248.05万马克,再减去235万马克本金

后净收益13.05万马克,比前者收益9.4万马

克增多了。这种为了套取远期外汇市场上更高

的汇价而不惜接受较低的利率水平的投机活

动叫时间套汇,又叫远期套汇(如图2所示)。

S 点存在远期套汇的条件,即利率差(OC)小于

即、远期汇率差(OD)。套汇资金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使得汇率随之变化,当汇率变化使即、远期汇率差缩小最后大致等于两国利率差时,(OD 缩小,S 点移动到A 点),套汇条件消失,汇率变动也停止。此时又达到了利息平价的均衡状态。

4 利息平价理论在企业的经营、理财活动中的运用

Ⅰ 我国进口企业在以外币作为支付货币的延期付款情况下,可以运用利息平价理论对货款支付方案进行选择。若有方案①立即购入与支付外汇相同期限、金额的远期外汇,其每1单位外汇的本币支出是f E ;方案②立即借入本币换成外币并投资于外国资产,到支付日取出用于支付。借入本币的金额应考虑投资利率与兑换汇率因素后等于须支付的货款,即:b

s I E +1;因为借款日后还要归还,所以支付成本最终是)1/()1(b a s I I E ++。经过计算选择两种方案中每单位外汇的本币支出成本较低的方案。如f b a s E I I E <++)1/()1(,应采用方案②。

Ⅱ 当我国出口企业预定在一定时间后有外汇收入的场合,可以选择以下两个方案中收益较多者,即方案①立即卖出与外币收入相同期限和金额的远期外汇,每单位外汇的本币收入是f E ;方案②立即借入外币换成本币并投资于本国资产,到期收回的本利是收入,同时用出口收入偿还外币借款。在考虑借入外币资金的利率和兑换汇率时,此方案的本币收入是)1/()1(b a s I I E ++。如经计算f b a s E I I E <++)1/()1(,应采用方案①。

Ⅲ 企业在筹资时,运用利息平价理论对国内外市场进行比较。方案①在国内市场筹资,每单位本币的成本是)1(a I +;方案②在国外市场上筹资,并将外币资金换成本币,采用抵补保值方法确定归还外币借款的成本,其成本是f s b E E I /)1(+,可计算选择两方案中成本较低者,以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图2 利息平价与时间套汇

5结论

利率平价理论虽然产生于20世纪初,但理论的基本核心对于指导今天的金融市场运行仍然不为过时,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深刻领会利率对汇率的决定机制,就能够在开放市场中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理论还为企业投资理财方案的优选提供决策依据。利率平价理论在当今开放的金融市场中的运用具有广阔的拓宽空间。

主要

1 瞿卫东. 金融工程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8月第1版: 442—445

2 许少强. 外汇理论与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5年9月第1版: 83

3 刘园.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45—75

4 刘舒年. 国际金融.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1997年2月第1版: 73—78

Analysing and Apply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in the

Open Market

Zhang Chen

(Management Depart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30009)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 the decisive act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 in the open market and the affect of speculate to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chemes that suitable for our enterprises to aviod the financial market risk.

Keywords Interest Rate Parity Arbitrage Swap Time Arbitrage Financing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考察其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258份样本数据,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是适用的。但由于我国利率制度及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等原因表现相对欠缺,本文根据对P值的研究得出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并对此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施美 作者简介:施美,现任中兴通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拟合性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拟合性在不断提高。从目前对各国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利率平价理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和长期波动水平上更有解释力。中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开放程度稳步提升,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绪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述评 利率平价是公认的解释和预测汇率与利率关系的优秀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间汇率变化规律,也基本上反映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汇率决定的因素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特点。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由艾因齐格进一步发展为动态理论。其基础假设是:1)国际间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2)有组织的、高效率的即期与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成本足够小;3)汇率自由浮动;4)有效市场;5)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与古典理论主要差别在于,它认为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具有完全弹性,同时受到套利者贸易商、投资者和中央银行多方参与者的影响——也就是说远期汇率不仅与利差和即期汇率有关,也与预期即期汇率有关。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在发展中,通过放宽传统假设得到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与套利资本有限条件下的模型。修正后的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较传统理论纳入更多现实因素,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论依据,也更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 (二)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张萍(1996)认为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国内金融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行政管制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认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原因是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多数假设。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人民币利率上调不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周召的回答(6票)】: 在汇率不管制的情况下,利率高的国家远期不贬值才见鬼了呢 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根据供求,本币即期汇率当然走高,但远期游资热钱总要撤离的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一 定会有大量的本币遭到抛售,在这种预期下本币的远期汇率当然要下降,即贬值。 这涉及到一个外汇掉期抵补套利的问题。以天朝为例,想想看,如果中国资本项不是管制的,外资进出自由,特别是在国外量化宽松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而国内利率又高涨,肯定会有大量的游资想进入中国,而中国过去8年来又处于汇率上升通道,也就是说,理论上就可以从国外借便宜的钱来中国赚高利息,然后人民币又在升值,远期汇率上升撤出中国时汇率又升了又可以赚一道,赤裸裸地套利。【runzeZheng的回答(15票)】: 很好的问题。汇率和利率的几个平价关系理论和假说很复杂,一般只有抛补的(Covered)利率平价才是成立的。未抛补的(Uncovered)利率平价其实是一个假说,而且实际上很少成立。 1. 先解释“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Hypothesis 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可以表示为: 其中 表示某期限的外国利率, 表示某期限的本国利率; 表示1元本币能兑换多少外币, 上升表示1元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增加了、也就是外币贬值,上标e表示预期未来的情况,而 表示在式子中对应的利率到期时,即期汇率的变化百分比。恰如题主所问:假如外币利率高,未抛补利率平价岂不是告诉我们外币未来要贬值(注意是未来要贬值,贬值的时间=利率的期限)?是的,的确如此,否则有超额报酬! 假设现在即期利率是1本币=100外币;一年期外国利率 =4%,一年期本国利率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1]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2]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对于投资者按风险分类: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与此相反,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权利,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而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一)无抛补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 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 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 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瑕国酌适罔性分析 一胡海龙江西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但由于其 是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因而 其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太多的支持。 本文首先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制 度改革后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 析。得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立的结论。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s l l i bo r利率 一、利率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所谓利牢_甲价理论,就是揭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第一个研究远期外汇理论的是德 国经济学家沃尔塞.劳兹。1889年,劳兹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 交易时考虑到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1923年在其著作《论货币改革》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 汇率之『日】的关系,即利率平价理论。亦称远期汇率理论。英国经济学家 保罗.艾因齐格于1937年出版了《远期外汇理论》一书,第一次清楚地 表述出了利率平价思想,他的利率平价动态理论是对凯恩斯及凯恩斯以 前利率平价理论的综合和发展,他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为现代利率平价 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现代远期汇率定价是建立在抵补利率平 价理论和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基础之上的。 国内对利率平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利率平价在我国是 否成立及其原因。张萍(1996)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 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利率平价在中国较难适用,其主要原因 是南于资本流动限制、汇率形成及预期机制缺乏效率,其把交易 成本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易纲和范敏(1997) 认为适用于中包的利率平价是:汇率变动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加上一个摩擦系数。随着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的方向迈进.摩擦j 系数的绝对值应该越来越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柬越强。张 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 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F,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旱现与 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薛宏立(2002)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 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他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制度摩擦系数将趋近于零,此时利 率平价理论将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汇率定价和汇率预测的最好工 具。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外部环 境,即资本流动管制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得利率甲价的 中性区间增大,随着利率平价成立的条件在我国逐渐具备.利率 平价理论将在我国更加具有实用性。郊春梅和肖琼(2006)、苟玉 根(2007)等认为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 率和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利率平价在中国表现失灵,可以考虑引 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江春、刘春 华(2007)从新制度的角度对利率平价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深层 次制度等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我 圜B U S i neSS ch{na (2009年第4期) :l006.7833(2009)04_055_01 国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 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正逐步优化。曾建华、李 博(2008)利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 为时变的风险溢价是无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的原因,得出汇 率波动在短期内主要受资本市场影响,中期主要受控于货币政策 所造成的利率波动以及长期只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结论。 二、我国现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实证检验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假设投资者风险中性,并且在资本自由 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一价定律在外汇市场成立,两国间 汇率远期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即:(f—e)/e=卜i+, 其中f为远期汇率,e为即期汇率,f和e均为直接标价法,i为本 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 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取 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s}l i bor利率的推出,我国利率市 场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已经基 本具备。因而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09年3月9日人民 币兑美元的即期和远期汇率,3个月期的美元l i bor利率作为外国 利率,3个月期的shi bor利率作为国内利率,来对抛补利率平价理 论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情况进行检验。 令汇差P=(,一P),P,利差出=(f一,抑门2,由于本文选取3个 月期限进行检验,所以m在本文中为3。用E vi ew s5.O对对汇差和 利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同归方程为: p=O.332007△f 方程的拟合系数月2为0.6l,说明汇差的变动其中61%可以用 利差来解释:同时回归系数O.332007为正,与理论相符,表明国 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1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远期面临贬值约0.33 个百分点。 三、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利率甲价理论在现阶段的我国已经基本成立 的观点,这表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初具成效。 参考文献: 【l】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经济研究.1996(10):34-43. 【2】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经济研究.1997(10):26 -35. 【3】张听.朱睿民.利率平价、赍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财经研究.1∞ 9(6):72-75. 【4】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财经研究.2002(2):14_19. 【5】熊原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上海金融.2004(12):14j 18. 【6】郑春梅.肖琼刑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经薪问题.2嘶 (12):6m62. 【7】苟玉根.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表现及修正.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7(4):6.9. 【8】江春.刘春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探讨.经济管理.2007(10):18—23. 【9】曾建华,李博.不同时间长度下的利率平价实证检验与汇率变动分析.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55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治理学院 230009)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利率平价理论在开放金融市场中 的汇率决定作用,以及市场投机活动对利率平价的阻 碍,从而寻求适合我国企业运作的防范风险的方案。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掉期时刻套汇理财 1 引言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进展是利率平价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国际间资本移动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决定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和表现之一,国际资本移动规模不断扩大,利得与风险同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开放,企业界的国际经济交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日益增多,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阻碍会越来越大。本文要紧运用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开放市场 *张晨,1968出生,硕士,讲师。要紧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634 / 1

中货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进而分析风险治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亦称远期汇率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23年提出,后经爱因齐格等经济学家进展而成的。凯恩斯认为,在远期汇率的决定方面,“最全然的因素是有关两个金融中心市场的短期资金的利息”。因而能够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来讲明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 理论的假设条件:①资金在国际间的流淌无障碍,即处在开放市场中。②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充足的。③忽略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幸免汇率风险,保证 634 / 1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

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利,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商。用公式表示为: R = P A/P B R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P A、P B为A、B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表示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时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用公式表示为: R1= R0(I A/I B) R1为相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R0为过去的汇率,I A、I B为A、B两国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使它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摘要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内容的分析,以及其在开放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了解利率平价 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时间套汇 引言自20世纪20年代利率平价被首次提出后,利率平价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它 与购买力平价所不同的是考察资本流动(而不是商品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利率平价同样并非是一个完善的汇率决定理论,由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加上影响未来汇率变动的因素的复杂性,使利率平价理论在短期汇率的价格猜测在实践上有所偏移,因此,利率平价理的实际效力具有不确定性。 一、利率平价理论内容及其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蚀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有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会不断扩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这样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 1、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2、抛补的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 收稿日期:2010-04-08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利率平价理论与我国利率、汇率政策协调问题”(项目编号 2008JD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立夫(1972-),男,山东汶上人,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周继燕 (1985-),女,吉林九台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阐述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对一国货币汇率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学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利率平价理论在不同国家成立与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国外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梳理,并把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归纳为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利率—汇率联动性、模型修正等,可以发现,引入资产价格因素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可以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政策指导。关键词:利率平价;国际资本流动;利差套利;资产价格套利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79-05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范立夫1,周继燕2 (1.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辽宁大连116025) 自凯恩斯提出利率平价理论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得该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指的外国利率的差异。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换句话说, 利率高的货币远期将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将升水。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利率平价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已不仅仅在于从理论上总结 出外汇市场上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差额与远期汇率升(贴)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已成为投资者的决策指南和投机者的盈利工具。在利率平价理论分析框架下,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了汇率决定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汇率的频繁波动现象,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汇率的巨幅波动,其始作俑者可以说是国际资本流动。尽管利率平价理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该理论对中国当前的金融背景下利率、汇率政策的选择仍有着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理论溯源 20世纪初,随着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资本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成为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的汇率理论都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如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关系,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是两国相对物价的比率。 1923年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一书中,从资本流动角度,而不是2010年8月第24卷第8期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Aug.,2010Vol .24No .8 ●经济述评 79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利用这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 利率平价理论来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金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会使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汇率近期的上升符合这一理论。美联储没有错过2010年6月以来的任何一次加息机会,7次会议连续加息175个基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央行(ECB)预计将在今年全年维持利率于目前的2%不变,日本央行则一如既往坚守零利率政策。以上利率前景预期的背景是,美国经济虽然自2008年以来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但3%以上的GDP增长率依然称得上亮丽。无论欧元区还是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都遭到调降,经济基本面都在今年出现了较明显的放缓迹象。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别和利差的扩大更加明显,吸引投资者卖出欧元、日元而买进美元,支撑美元2008年以来持续走贬的形势似乎出现了转机。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从20010年6月到12月,美联储已有5次升息共计125个基点,美元为何一直走贬?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有矛盾之处?答案是否定的,即那段时间美元加息和贬值的共存并不矛盾。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则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因此,实际上,影响汇率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存款或投资的实际价值的增长率,也就是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加息只是名义利率的提升,而只有实际利率的提升才能对美元形成支持。正因为如此,如果升息的速度慢于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这样的升息理论上讲就不能提振美元汇率。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来分析: 与利率平价理论不同,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更适用于对长期汇率的预测。它强调通胀对汇率的影响,认为货币的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导致对外贬值(汇率下跌)。因此,在任何一本《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上,我们都会看到“通胀上升在长期会导致本币贬值”的说法。但是为什么近一段时间来美国通胀压力的上扬却伴随美元的升值? 实际上,美元汇率变动并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二字。短期内,升息的速度一般快于通胀上扬的速度,尤其对于主张未雨绸缪的美联储而言,更是如此。以本轮美元升值为例,每当美国通货膨胀数据上升时,美元汇率就会受到提振,在3月利率会议上,美联储就对通胀表现出强烈担忧;美联储官员为升息预期推波助澜的言论也提振美元——自3月升息以来,多位联储官员发表讲话,对通胀表达出强硬的态度,多次在美元欲掉头向下时再次提供上行的动力,而且这种预期的持续可能继续支撑美元短线走强。但是,如果要作出一个长期判断,那么购买力平价依然有效,也就是说,随着通胀压力的增大,美元长期看贬。 购买力平价说是80多年前提出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的基础是所有商品都必须是国际贸易商品,这就使其过于侧重国际贸易关系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的影响,而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美元资产的流动现在越来越对美元汇率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预测美元的中长期走势,我们还必须参考其他的学说。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并预测人民币汇率将来走向 答案 【摘要】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作为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纽带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汇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投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代汇率理论,回顾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发展,结合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平价、经济增长、外汇储备、财政政策、政治局面、经济政策及央行的干预、资本项目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加以

利率平价理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1]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2]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虑。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1]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2]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对于投资者按风险分类: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与此相反,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权利,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而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一)无抛补利率平价 定义: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决定机制: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无风险条件下投资者的投机决策,即 (1)在年终若持有单位本币的存款与收益额大于持有外币存款与收益额按预期汇率折算成的本币款,即,则在本国存款;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假定:资金在国际间移动不存在任何限制与交易成本 (一)抛补利率平价理论:(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简称CIP) 设id为本国货币市场以投资期计算的利率 if为外国货币市场以投资期计算的利率 S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外汇即期汇率 F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外汇远期汇率 假定投资者不愿意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 投资者有两种投资选择: 投资本国,到期收入:1+id 投资外国,同时做远期避险,到期时的本币收入:1/S×(1+if)×F 这种对比的结果,便是投资者确定投资方向的依据。 由于通过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汇率,在任何动荡中投资收益都是有保证的,当然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失去了由于市场出现有利变动时带来的益处。 如果(1+i d)>F/S×(1+i f),资金流入 如果(1+i d)i f,F-S>0,外汇远期汇率升水 如果i d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1996年第10期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张 萍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在有关汇率决定的理论中,利率平价论是阐述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对一国货币汇率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学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对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管制,利率与汇率均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与调整,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受到严格控制,因此,利率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基本没有得到体现。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继于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两度调高了人民币利率。根据一般的经济常识,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将吸引资本流入,资本流入会导致本币升值,由此可以预期人民币将升值。回顾1994 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确实如此,人民币从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 70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8 31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了两年之久。然而,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究竟孰是孰非,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本文试对此问题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做一探讨。 一、理论与模型 1 利率平价论的含义 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用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收益率(年率),r*表示以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平均收益率,E表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E e表示预期将来某个时点上的即期汇率。假设投资者是风险中性(risk neutral ),根据一价定律可得 1+r=(1+r*) E e/E(1)对等式(1)做适当的数学处理,得到: r-r*= E e(2)其中 E e=E e/E-1(3) 风险中性:风险中性的代理商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劳伦斯.S.科普兰,1989,P8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