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实验九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九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九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报告

实验九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学习掌握频率解调相关理论。 1. 了解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3. 了解鉴频特性(S 形曲线的调试与测试方法)。

二、实验使用仪器

1.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板 2.100MH 泰克双踪示波器 3. FLUKE 万用表 4. 高频信号源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 实验基本原理

从调频波中取出原来的调制信号,称为频率检波,又称鉴频。完成鉴频功能的电路,称为鉴频器。在调频波中,调制信息包含在高频振荡频率的变化量中,所以调频波的解调任务就是要求鉴频器输出信号与输入调频波的瞬时频移成线性关系。

本实验采用的是相位鉴频器。相位鉴频器是利用回路的相位-频率特性来实现调频波变换为调幅调频波的。它是将调频信号的频率变化转换为两个电压之间的相位变化,再将这相位变化转换为对应的幅度变化,然后利用幅度检波器检出幅度的变化。

鉴相器采用两个并联二极管检波电路。假设二极管D3的检波电路和二极管D4的检波电路完全对称,两个检波电路的电压传输系数完全相等,检波后的输出信号为两个检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差。即034D D U U U =-

当瞬时频率0f f =时, 2U 比1U 滞后90°,但|3D U |=|4D U |,这时,鉴频器输出为零。当0f f >时, 2U 滞后于1U 的相角小于90°,|3D U |>|4D U |,鉴频器的输出大于零。当0f f <时,2U 滞后于1U 的相角大于90°,

|3D U |<|4D U |,鉴频器的输出小于零。相位鉴频器鉴频特性的线性较好,鉴频灵敏度也较高。

图9-1频率电压转换原理图。

(ω<ω0)U 2(ω=ω0)

(ω>ω0)

.

U 1..

U 2

.2U 2.

2

..

U 1

.U 2

.2

U 2.

2

.

.

U 2

.2

U 2.

2

(a)

(b)(ω=ω0)(c)(ω>ω0)

(d)(ω<ω0)

图9-1频率电压转换原理图。

鉴频器的主要参数: (1) 鉴频跨导

鉴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偏移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鉴频跨导。图9-3为鉴频器输出电压V 与调频波的瞬时频偏f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鉴频特性曲线。它的中部接近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鉴频跨导。它代表每单位频偏所产生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希望鉴频器的鉴频跨导应该尽可能的大。 (2)鉴频灵敏度

指鉴频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输入调频波的最小幅度。其值越小,鉴频器灵敏度越高。

(3)鉴频器频带宽度

从上图的鉴频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只有特性曲线中间一部分的线性度较好,我们称2m f ?为频带宽度。一般,要求2m f ?大于输入调频波频偏的两倍,并

留有一定的余量。

(4

)对寄生调幅应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图9-3 鉴频特性曲线

2.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原理图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原理如图9-2。

C1

R2

T

C8

R5

LED1

+12

C7

R4

R8

R3

C3

C2

CV1

L1

C4

C5L2

CV2 CV3

D3

D4

R6

R7

C6

RW1

D2D1 R1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

K TP2INT

TP4

OUT

TP1

TP3

A7-0808

图9-2 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电路

四、实验内容

1.调频-鉴频过程观察:用示波器观测调频器输入、输出波形,鉴频器输入、输出波形;

2.鉴频特性(S 形曲线)观察和测量;

3.观察初级回路电容、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变化对FM波解调的影响;

4.观察初级回路电容、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变化对S形特性曲线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与分析

1.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实验用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和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电源指标灯点亮。

2.调频-鉴频过程观察

用示波器观测调频器输入、输出波形,鉴频器输入、输出波形

用实验8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产生FM波(示波器监视),中心频率为10.7M,并将调频器单元的输出连接到鉴频器单元的输入IN上。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变容二极管调频模块的输入信号波形和鉴频输出信号(OUT)波形,如果波形不好,可调整VC1、VC2、VC3,W1使鉴频器输出波形幅值尽可能大、波形尽可能好。

CH2(下方波形)为调频模块的输入信号波形,CH1(上方波形)为鉴频输出信号(OUT)波形。可以看出两者频率相等,波形基本相同,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1).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幅度,则鉴频器输出信

号幅度的变化,并记录。

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幅度,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大。由示波器可以看出,随着调制信号幅度从2.08V 增大到3.08V ,频器输出信号

幅度也从880mV 增大到了 1.32V ,但两者的频率都保持在1KHz 左右。由

f ?=021

f -

t C C m Ωcos 0

知幅度增大会增大输出的频偏,而由鉴频的原理知频偏越大反映到输出也就越大。所以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幅度,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大。

2)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并记录。

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小。在调制信号幅度保持为2.08mV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频率由1KHz增大到4KHz的过程中,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也随之由880mV减小到360mV。输出电压V反映了输入信号瞬时频率的频偏△f,所以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增大,频偏变化的时间变得很小,在△t的时间里包含的频率变化量就会减小,而△f的减小直接导致了输出解调信号幅度的减小。

3)观察当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化,并记录。

在变容二极管调频器模块上增大调制信号频率,则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的变大。并且两者频率一致。

调制信号频率

鉴频器输出信号频率

3.鉴频特性(S形曲线)观察和测量(选做)

扫频仪输出信号接在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模块的输入端,扫频器输入端接在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输出端,观测鉴频特性曲线(S曲线),调整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模块的次级回路电容CV2,使S曲线形状较好,即鉴频灵敏度、频带宽度、线性度最好。

(-△Hz范围部分曲线未入屏)用高频信号源产生一个高频载波,频率为10.7M,并微调其频率使得鉴频器输出直流电压幅度为0,此时确定了S形曲线的中心点。然后逐渐增加高频载波的频率,每次增加10KHZ,鉴频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的幅度会逐渐增加,记录此时的输出直流电压幅度V,按照此方法记录20个点,然后逐渐降低高频载波的频率,每次减少10KHZ,鉴频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的幅度会逐渐减小,记录此时的输出直流电压幅度V,按照此方法记录20个点。然后绘制S形曲线。

以10.80MHz作为△0Hz,记录-△200KHz到△200KHz每隔10KHz的输出直流电压幅度(V)如下:-4.80,-4.72,-4.64,-4.56,-4.48,-4.32,-4.16,-4,-3.76,-3.6,-3.28,-3.04,-2.72,-2.4,-2.08,-1.76,-1.36,-1.04,-0.64,-0.32,0,0.46,0.83,1.20,1.58,1.96,2.32,2.72,3.12,3.44,3.76,4.08,4.32,4.56,4.80,4.96,5.20,5.28,5.44,5.52,5.60。

绘制鉴频特性S型曲线如下:

测得鉴频特性S型曲线与理论曲线图形基本吻合。在--△100KHz到+△100KHz之间,特性都近似于线性状态。

六、实验小结与体会

1.频谱分析仪上观察到的鉴频器的S形曲线上在某些区间段有起伏的小峰,不像画出实际测量的鉴频器的S形曲线那么平滑。可能是由于实际测量的鉴频器的S形曲线是每隔一段频率取样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得到的,所以较为平滑。

2. 很多时候鉴频输出的幅度比较小,要注意调整示波器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

波形。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正交鉴频器实验报告

正交鉴相鉴频器 实验报告 一. 设计方案: 1. 实验原理: 先将调频波经过一个移相网络变换成调相调频波,然后再与原调频波一起加到一个相位检波器进行鉴频。 利用模拟乘法器的相乘原理可以实现乘积型相位检波: 输入信号 ()cos(sin )s sm c f v t V t m t ω=+Ω 移相后的信号为: ''' ()cos{sin [ ()]} 2 sin[sin ()] s sm c f sm c f v t V t m t V t m t π ω?ωω?ω=+Ω++=+Ω+ 得到的输出信号 '' 1()KV sin[2(sin )()] 2 1 V sin () 2 o sm sm c F sm sm v t V t m t K V ω?ω?ω=+Ω++ 其中第一项为高频分量,可以用滤波器滤掉,第二项是所需的频率分量。只要线性移相网络的相频特性()?ω在调频波的频率变化范围内是线性的,当 ()0.4rad ?ω≤时,sin ()()?ω?ω≈。因此,鉴频器的输出电压()o v t 的变化规 律与调频波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相同,从而实现了相位鉴频。 2. 各部分电路具体实现: 鉴相鉴频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移相网络,模拟相乘器和低频放大器。具体电路实现如下: (1) 移相网络: v D (t)

用LC 谐振回路实现移相网络,使输入信号移相90°。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为中频频率2.455MHz 。 (2) 模拟相乘器 用MC1496构成相乘器,使输入的两路正交信号相乘。1,4管脚和8,10管脚间分别接有电位器R2和R5用来调节输入直流平衡。电源处C7,C8和L2构成 型滤波网络,R12和C9起级间去耦作用。 (3) 低频放大器: 用LM741运放来放大输入调制信号,同时运放还能起到低通滤波以及隔离的作用。通过调节相应的电阻值可以改变放大的倍数。在运放的两个输入端2脚和3脚加上两个隔直电容,可以滤去直流分量,以保证运放的工作点正确。R21和C15构成低通滤波器。 L2 R13R12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正交鉴频器设计实验报告(demo)

16MHz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无43 孙忆南2004011007 第一部分:正交鉴频器的设计装调 设计指标与要求: 使用MC1496 设计正交鉴相鉴频器,能够解调50mV e.m.f,调制信号1kHz,频偏20kHz,载频为1.709MHz 的调频信号,对于寄生调幅的抑制没有要求。提供的主要器件为MC1496,LM741,10x10 型50uH中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相乘器工作原理的认识; 2.掌握正交鉴相鉴频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用频率特性测试仪调试移相网络和鉴频特性曲线的方法。 二、正交鉴频器的电路设计 2.1 正交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鉴频器有双失谐鉴频器,比例鉴频器,正交鉴相鉴频器等。其核心都是将调频波转化为调频调幅波或调频调相波。其中,正交鉴相鉴频器性能较好,便于集成化,应用逐渐广泛,其他两种形式一般只在过去的分立元件电路中应用。 正交鉴相鉴频器由移相网络和鉴相器构成。 2.2 移相网络 使用LC 谐振回路构成的移相网络。如图1 所示。 图1 图2

由电路分析,可以知道:≈)(jf H 常数,0022)(f f f Q f --≈ π?,) (21210C C L f +=π完成了调频波到调频调相波的转换。 由 f 0 =1.704MHz ,L = 50μH ,计算得到C 1 ≈170 pF 。取C2=8.2pF 。 2.3 鉴相器 采用模拟相乘器构成。常用的模拟相乘器有LM1496。内部电路见图2。LM1496 内部没有偏置电路,需要外接,偏置电路见图3。Q9,Q8,Q7 构成镜像电流源,由5脚设置工作电流,一般为1mA 。外接电阻Ω=Ω--=k I V R S EE 8.65007 .08。1,4脚经小电阻接地,电位为0。 8,10脚接到R9,R14分压,电位为+6V 。输出端负载电阻取3.3K ,电位约为8.7V 。由此,可以判断各个晶体管均工作在放大区。2,3脚之间为增益调整电阻,取1K ,为中等的增益。 图3 2.4 移相网络和鉴相器的连接 对于 LM1496,1,4脚的输入阻抗较高,8,10脚的输入阻抗较低,因此将移相网络的输出接至1,4脚,这样对于移相网络的Q 值影响较小。由于乘法器的每个端均为双端平衡输入,因此将8脚,4脚交流接地,转为单端输入。1,4脚的输入利用了L1作为直流通路,避免了较小的偏置电阻R3的影响。 2.5 低放和电源 低放采用LM741接成差分放大器的形式,和LM1496 采用直流耦合,这样便于调试鉴相器的平衡。低放输入端采用简单的一阶RC 滤波,截止频率为 kHz p k RC f c 104700*3.3*2121≈==π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41A 学号:2008080304334 姓名:胡雪瑞成绩: 2010年12 月27 日

实验一图符库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iew图符库的分类 2、掌握SystemView各个功能库常用图符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按照实例使用图符构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了解每个图符的功能。 三、实验步骤 实验方框图 i.从基本图符库中选择信号源图符,选择正弦波信号,参数设定中设置幅度为1, 频率为10Hz,相位为0。 ii.选择函数库,并选择Algebraic 标签下的图符。在参数设定中设置a=2,表示进行x2运算。 iii.放置两个接收器图符,分别接收信号源图符的输出和函数算术运算的输出,并 选择Graphic 标签下的图符,表示在系统运行结束后才显示接收到的波形。 四、实验结果

实验二 常规调幅(AM) 一.概述 在连续波的模拟调制中,最简单的形式是使单频余弦载波的幅度在平均值处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或者输出已调信号的幅度与输入调制信号f (t)呈线性对应关系,这种调制称为标准调幅或一般调幅,记为AM 。本实验采用这种方式。 二.实验原理及其框图 1. 调制部分 标准调幅的调制器可用一个乘法器来实现。 AM 信号时域表达式为:t t m A t s c AM ωcos )]([)(0+= 其中:A 0为载波幅度,ωc 为载波频率,m (t )为调制信号。 其频域表示式为: )]()([2 1)]()([)(0c c c c AM M M A S ωωωωωωδωωδπω++++ +++= 其原理框图 2. 解调部分: 解调有相干和非相干两种。非相干系统设备简单,但在信噪比较小时,相干系统的性能优于非相干系统。这里采用相干解调。 原理框图 三.实验步骤 1.根据AM 调制与解调原理,用Systemview 软件建立一个仿真电路 2. 元件参数配置 Token 0: 被调信息信号—正弦波发生器 (频率=1000 Hz ) Token 1,8: 乘法器 Token 2: 增益放大器 (增益满足不发生过调制的条件) Token 4: 加法器 Token 3,10: 载波—正弦波发生器 (频率=50 Hz ) Token 9: 模拟低通滤波器 (截止频率=75 Hz ) Token 5,6,7,11: 观察点—分析窗 m (0c (t ) s m c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 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 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1 块 2、频率计模块 1 块 3、4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5、万用表 1 块 三、实验原理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

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假如输入信号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是直流电压。这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是调幅波,则输出就是原调制信号。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从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检波过程也是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无用频率分量,取出所需要的原调制信号。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全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所以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0.5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称为大信号检波。检波的物理过程如下:在高频信号电压的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并对电容器 C 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所以充电电流iD 很大,使电容器上的电压VC 很快就接近高频电压的峰值。 这个电压建立后通过信号源电路,又反向地加到二极管 D 的两端。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由电容器C 上的电压VC和输入信号电

振幅调制电路实验报告(DOC)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振幅调制电路 姓名:李光伟 学号: 20105315 班级:电子1001 指导教师:魏冬梅 起止日期:2012.12.24-2013.1.6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电子1001 学生姓名:李光伟学号:20105315 设计名称:振幅调制电路 起止日期:2012.12.24-2013.1.6指导教师:魏冬梅 设计要求:波信号为1MHz,低频调制信号为1kHz,两个信号均为正弦波信号。这两个输入信号可以采用实验室的信号源产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产生,采用乘法器1496设计调幅电路。 产生DSB信号,输出信号幅度>200mV。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时间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考勤表 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表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 年月日

振幅调制电路 一、 设计目的和意义 目的: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产生DSB 信号,输出信号幅度>200mV 。 意义: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二、 设计原理 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构成的振幅调制电路,可以实现普通调幅、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以及单边带调幅。本次实验采用MC1496模拟乘法器是对两个模拟信号(电压或电流)实现相乘功能的有源非线性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两个互不相关信号相乘.即输出信号与两输入信号相乘输出,总电路图如图1所示。 [1] 振幅调制就是使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技术。通常载波信号为高频信号,调制信号为低频信号。设载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t U u c cm c ωcos =, 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t V t u cm Ω=Ωcos )(则调制信号的表达式 为:t t m V u c cm ωcos )cos 1(0Ω+= =t mV t t mV t V c cm c cm c cm )cos(21)cos(21cos Ω-+Ω++ ωωω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PSK(DPSK)及Q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4 PSK(DPSK)及QPSK 调制解调实验 配置一:PSK(DPSK)模块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2. 掌握二相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 3. 学习二相相位调制、解调硬件实现,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PSK 调制模块,位号A 3.PSK 解调模块,位号C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7.小平口螺丝刀1 只 8.频率计1 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 根 三、实验原理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相位调制(二进制),绝对移相键控(PSK 或CPSK)是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选择开关通断控制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 (一) PSK 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 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电原理框图,如图6-1 所示。 1.载波倒相器 模拟信号的倒相通常采用运放来实现。来自1.024MHz 载波信号输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在输出端即可得到一个反相的载波信号,即π相载波信号。为了使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的幅度相等,在电路中加了电位器37W01 和37W02 调节。 2.模拟开关相乘器 对载波的相移键控是用模拟开关电路实现的。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分别加到模拟开关A:CD4066 的输入端(1 脚)、模拟开关B:CD4066 的输入端(11 脚),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信码中,它的正极性加到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13 脚),它反极性加到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12 脚)。用来控制两个同频反相载波的通断。当信码为“1”码时,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模拟开关A 导通,输出0 相载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B 截止。反之,当信码为“0”码时,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A 截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却为高电平,模拟开关B 导通。输出π相载波,两个模拟开关输出通过载波输出开关37K02 合路叠加后输出为二相PSK 调制信号。另外,DPSK 调制是采用码型变换加绝对调相来实现,即把数据信息源(伪随机码序列)作为绝对码序列{a n},通过码型变换器变成相对码序列{b n},然后再用相对码序列{b n},进行绝

实验12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

实验12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FM波的解调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变容二极管调频模块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调频波产生和解调的全过程以及整机调试方法,建立起调频系统的初步概念; 2.了解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3.熟悉初、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对于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 1.调频-鉴频过程观察:用示波器观测调频器输入、输出波形,鉴频器输入、输出波形; 2.观察初级回路电容、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变化对FM波解调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从FM信号中恢复出原基带调制信号的技术称为FM波的解调,也称为频率检波技术,简称鉴频。鉴频器的解调输出电压幅度应与输入FM波的瞬时频率成正比,因此鉴频器实际上是一个频率—电压幅度转换电路。实现鉴频的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介绍斜率鉴频和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

频。 1.斜率鉴频电路 斜率鉴频技术是先将FM波通过线性频率振幅转换网络,使输出FM波的振幅按照瞬时频率的规律变化,而后通过包络检波器检出反映振幅变化的解调信号。实践中频率振幅转换网络常常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为了获得线性的频率幅度转换特性,总是使输入FM波的载频处在LC并联回路幅频特性曲线斜坡的近似直线段中点,即处于回路失谐曲线中点。这样,单失谐回路就可以将输入的等幅FM波转变为幅度反映瞬时频率变化的FM波,而后通过二极管包络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解调出原调制信号以完成鉴频功能。 图12-1为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实验电路,图中13K02开关打 向“3”时为斜率鉴频。13Q01用来对FM波进行放大,13C2、13L02为频率振幅转换网络,其中心频率为9MHZ左右。13D03为包络检波二极管。13TP01、13TP02为输入、输出测量点。 2.相位鉴频器 本实验采用平衡叠加型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实验电路如图12-1所示,开关13K02拨向“1”时为相位鉴频。 相位鉴频器由频相转换电路和鉴相器两部分组成。输入的调频信号加到放大器13Q01的基极上。放大管的负载是频相转换电路,该电路是通过电容13C3耦合的双调谐回路。初级和次级都调谐在中心频率上。初级回路电压直接加到次级回路中的串联电容13C04、13C05的中心点上,作为鉴相器的参考电压;同时,又经电容13C3耦合到次级回路,作为鉴相器的输入电压,即加在13L02两端用表示。鉴相器采用两个并联二极管检波电路。检波后的低频信号经RC滤波器输出。

实验报告simulink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一:AM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 2.AM 信号是如何进行调制与解调的。 实验原理: 1.调制原理:AM 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就是按原始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 m(t) S AM (t)A 0 cos ωc t AM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表达式分别为: ()()[]()()()()t t m t A t t m A t S C C C AM ωωωcos cos cos 00+=+= 式(4-1) ()()()[]()()[]C C C C AM M M A S ωωωωωωδωωδπω-+++ -++=2 1 0 式(4-2) 在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 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其频谱是DSB SC-AM 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载波的频谱。 2.解调原理:AM 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 原为调制信号。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 络检波解调。 AM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

相干载波(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波)进行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在于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相干载波的提取:(1)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即导频,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2)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LPF m0(t) S AM(t) cosωc t 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1)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2)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3)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实验内容: 1.AM相干解调框图。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振幅调制电路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晟尧学号:6102215054专业班级:通信152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乘法器振幅调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研究各个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特性和波形变化的特点以及频谱分析。 二、实验原理 调制、解调和混频电路是通信设备中重要的组成成分。用代传输的低频信号控制高频载波参数的电路,称为调制电路。振幅调制有基本的普通调幅(AM)和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单边带调幅(SSB)。 三、实验步骤 (1)普通调幅(AM) V2为载波信号 V1为调制信号

傅里叶频谱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 ①仿真检测的调制信号频率与输出调幅波的包络信号频率基本相同;载波信号的振幅按照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变化而形成的调幅波,携带着调制信号的信息,调幅波的包络线与相应的调制信号相同; ②调制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频率搬移的过程,即经过调幅后,调制信号的频谱被对称地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同时,在调幅波中,载频不含任何有用信息,需传输的信息只包含与边频分量中,边频的振幅反映了调制信号幅度的大小,边频的频率反映调制信号频率的高低。 (2)双边带调幅(DSB)

傅里叶频谱分析: 可知:①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可采用抑制载波信号的双边带调幅电路; ②双边带调幅波波形仍随调制信号变化,但其包络线已不再反映原调制信号的形状,当调制信号进入负半周时,载波信号产生180度相位突变; ③双边带调幅波同样是实现频谱搬移,但频谱图上没有出现载波分量,只有两个边带分量。 (3)单边带调幅(SSB)

傅里叶频谱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①单边带调制方式将已调波的频谱宽度基本压缩了一

(相位鉴频器)电子测量实验指导书(科)

Xb08610209 陆斌 08电子信息(2)班 相位鉴频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相位鉴频电路的基本原理。 2、了解鉴频特性曲线(S 曲线)的正确调整方法。 3、将变容二极管调频器与相位鉴频器两实验板进行联机调试,进一步了解调频和解调全过程及整机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相位鉴频器是模拟调频信号解调的一种最基本的解调电路,它具有鉴频灵敏度高,解调线性好等优点。 1、鉴频概述 调频波的解调称为频率解调,简称鉴频;调相波的解调称为相位检波,简称 鉴相。它们的作用都是从已调波中检出反映在频率或相位变化上的调制信号。但是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由于在调频接收机中,当等幅调频信号通过鉴频前各级电路时,因电路频率特性不均匀而导致调频信号频谱结构的变化,从而造成调频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如果存在着干扰,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振幅的变化。鉴频器解调这种信号时,上述寄生调幅就会反映在输出解调电压上,产生解调失真。因此,一般必须在鉴频前加一限幅器以消除寄生调幅,保证加到鉴频器上的调频电压是等幅的。限幅与鉴频一般是连用的,统称为限幅鉴频器。 鉴频器输出电压u 0随输入频率f (或频偏 )变化的特性称为鉴 频特性。在线性解调的理想情况下,鉴频特性为一直线,实际上会弯曲,呈“S”型,称为“S”曲线。 2、鉴频器指标 1)鉴频跨导(效率、灵敏度)S D :鉴频特性在f c 处的斜率,用它来评价鉴频能力。 单位为V/Hz 。S D 越大,表明鉴频器将输入瞬时频偏变换为输出解调电压的能力越强。 c f f f -=?

一般情况下,S D 为调制角频率的复值函数,即()D S j Ω,要求它的通频带大于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m ax Ω 2)峰值带宽max B :鉴频器输出电压两峰值点所对应的频率差,即 max 21B f f =-,它近似表明鉴频器鉴频线性区的宽度。为了减小鉴频器的非线性 失真,要求鉴频特性近似线性的范围 m ax 2f ?大于2m f ?。 ③ 最大输出电压0m ax U :鉴频器输出的最大电压。 ④ 线性度要好与失真要小。 3.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相位鉴频器: 相位鉴频器的组成方框图如3-3示。图中的线性移相网络就是频—相变换网络,它将输入调频信号u1 的瞬时频率变化转换 为相位变化的信号u2,然后与原输入的调频信号一起加到相位检波器,检出反映频率变化的相位变化,从而实现了鉴频的目的。 图3-4的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是常用的一种鉴频器。这种鉴频器的相位检波器部分是由两个包络检波器组成,线性移相网络采用耦合回路。为了扩大线性鉴频的范围,这种相位鉴频器通常都接成平衡和差动输出。 图3-4 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 图3-5(a )是电容耦合的双调谐回路相位鉴频器的电路原理图,它是由调 o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22577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2. 掌握二相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 3. 学习二相相位调制、解调硬件实现,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PSK 调制模块,位号A 3.PSK 解调模块,位号C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7.小平口螺丝刀1 只 8.频率计1 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 根 三、实验原理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相位调制(二进制),绝对移相键控(PSK 或CPSK)是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选择开关通断控制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范文

PSK调制解调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2. 掌握二相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 3. 学习二相相位调制、解调硬件实现,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PSK 调制模块,位号A 3.PSK 解调模块,位号C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7.小平口螺丝刀1 只 8.频率计1 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 根 三、实验原理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相位调制(二进制),绝对移相键控(PSK 或CPSK)是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选择开关通断控制载波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

(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 (一)PSK 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 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相位键控调制解调电原理框图,如图6-1 所示。 1.载波倒相器 模拟信号的倒相通常采用运放来实现。来自1.024MHz 载波信号输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在输出端即可得到一个反相的载波信号,即π相载波信号。为了使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的幅度相等,在电路中加了电位器37W01 和37W02 调节。 2.模拟开关相乘器 对载波的相移键控是用模拟开关电路实现的。0 相载波与π相载波分别加到模拟开关A:CD4066 的输入端(1 脚)、模拟开关B:CD4066 的输入端(11 脚),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信码中,它的正极性加到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13 脚),它反极性加到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12 脚)。用来控制两个同频反相载波的通断。当信码为“1”码时,模拟开关 A 的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模拟开关A 导通,输出0 相载波,而模拟开关 B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B 截止。反之,当信码为“0”码时,模拟开关A 的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模拟开关A 截止。而模拟开关B 的输入控制端却为高电平,模拟开关B 导通。输

5..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报告 学号200800120228 姓名辛义磊实验台号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2、进一步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与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不同; 3、掌握谐振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4、掌握用示波器测试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性能; 5、学会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高频毫伏表BT-3频率特性测试仪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高频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原理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单元电路由LC单调谐回路作为负载构成晶体管调谐放大器。晶体管基极为正偏,工作在甲类状态,负载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上。该放大电路能够对输入的高频小信号进行反相放大。LC调谐回路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选频率波,选择放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工作信号频率,抑制其他频率的信号;二是提供晶体管集电极所需的负载电阻,同时进行阻抗匹配变换。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中心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 (2)增益:是指放大器对有用信号的放大能力。通常表示为在中心频率上的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 (3)通频带:是指放大电路增益由最大值下降3dB时所对应的频带宽度,用BW0.7表示。它相当于输入电压不变时,输出电压由最大值下降到0.707倍或功率下 降到一半时对应的频带宽度。 (4)选择性:是指放大器对通频带之外干扰信号的衰减能力。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用矩形系数说明邻近波道选择性的好坏。矩形系数K r0.1定义为 显然,理想矩形系数为1,实际矩形系数均大于1. ②用抑制比来说明对带外某一特定干扰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信号抑制的 能力的大小,定义为中心频率上功率增益与特定干扰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磁光调制实验报告

磁光调制实验报告 课程:_____光电子实验_____ 学号: 姓名: 专业: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磁光调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磁光调制现象 2 测量调制深度与调制角幅度 3测定旋光角与外加磁场的关系 4 测量直流磁场对磁光介质的影响 5 磁光调制与光通讯实验演示 二、实验原理 1 磁光效应 当平面偏振光穿透某种介质时,若在沿平行于光的传播方向施加一磁场,光波的偏振面会发生旋转,实验表明其旋转角θ正比于外加的磁场强度B,这种现象称为法拉第(Faraday)效应,也称磁致旋光效应,简称磁光效应,即: θ (1) = vlB 式中l为光波在介质中的路径,ν为表征磁致旋光效应特征的比例系数,称为维尔德(Verdet)常数。由于磁致旋光的偏振方向会使反射光引起的旋角加倍,而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利用这一特性在激光技术中可制成具有光调制、光开关、光隔离、光偏转等功能性磁光器件,其中磁光调制为其最典型的一种。 图1 磁光效应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磁光介质的外围加一个励磁线圈就构成基本的磁光调制器件。 2 直流磁光调制 当线偏振光平行于外磁场入射磁光介质的表面时,偏振光的光强I可以分解成如图2所示的左旋圆偏振光I L和右旋圆偏振光I R(两者旋转方向相反)。由于介质对两者具有不同的折射率n L和n R,当它们穿过厚度为l的介质后分别产生不同的相位差,体现在角位移上有:

l n L L λπ θ2= l n R R λ πθ2= 式中λ为光波波长 因θθθθ+=-R L ()()l n n R L R L ?-=-= λ πθθθ221 ( 2 ) 如折射率差()R L n n -正比于磁场强度B ,即可得(1)式,并由θ值与测得的B 与l 求出威德尔常数υ。 图2 入射光偏振面的旋转运动 3 交流磁光调制 用一交流电信号对励磁线圈进行激励,使其对介质产生一交变磁场,就组成了交流(信号)磁光调制器(此时的励磁线圈称为调制线圈),在线圈未通电流并且不计光损耗的情况下,设起偏器P 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 0,则A 0可分解为 A 0 cos α及A 0 sin α两垂直分量,其中只有平行于P 平面的A 0 cos α分量才能通过检偏器,故有输出光强 αα2020cos )cos (I A I == (马吕斯定律) 其中200A I =为其振幅。 式中α为起偏器P 与检偏器A 主截面之间的夹角,I 0为光强的幅值,当线圈通以交流电信号i=i 0 sin ωt 时,设调制线圈产生的磁场为B=B 0 sin ωt ,则介质相应地会产生旋转角θ=θ0 sin ωt ,则从检偏器输出的光强为: [][])sin (2cos 12 )(2cos 12)(cos 000 20t I I I I ωθαθαθα++=++= += (3)

实验九 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九QPSK/OQPSK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CPLD 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QPSK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3、通过本实验掌握星座图的概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了解星座图的作用及工程上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观察QPSK 调制的各种波形。 2、观察QPSK 解调的各种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⑤号模块 一块 3、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 连接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一)QPSK 调制解调原理 1、QPSK 调制 Q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可分为调相法和相位选择法。 用调相法产生QPSK 信号的组成方框图如图12-1(a )所示。图中,串/并变换器将输入的二进制序列依次分为两个并行的双极性序列。设两个序列中的二进制数字分别为a 和b ,每一对ab 称为一个双比特码元。双极性的a 和b 脉冲通过两个平衡调制器分别对同相载波及正交载波进行二相调制,得到图12-1(b )中虚线矢量。将两路输出叠加,即得如图12-1(b )中实线所示的四相移相信号,其相位编码逻辑关系如表12-1所示。 (a ) a(0)b(0) b(1) a(1) (b ) 图12-1 QPSK 调制 /并变换。串/并变换器将输入的二进制序列分为两个并行的双极性序列110010*********和

111101*********。双极性的a 和b 脉冲通过两个平衡调制器分别对同相载波及正交载波进行二相调制,然后将两路输出叠加,即得到QPSK 调制信号。 2、QPSK 解调 图12-2 QPSK 相干解调器 由于四相绝对移相信号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2PSK 信号的合成,故它可以采用与2PSK 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2PSK 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其组成方框图如图12-2所示。图中的并/串变换器的作用与调制器中的串/并变换器相反,它是用来将上、下支路所得到的并行数据恢复成串行数据的。 (二)OQPSK 调制解调原理 OQPSK 又叫偏移四相相移键控,它是基于QPSK 的改进型,为了克服QPSK 中过零点的相位跃变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幅度起伏不恒定和频带的展宽(通过带限系统后)等一系列问题。若将QPSK 中并行的I ,Q 两路码元错开时间(如半个码元),称这类QPSK 为偏移QPSK 或OQPSK 。通过I ,Q 路码元错开半个码元调制之后的波形,其载波相位跃变由180°降至90°,避免了过零点,从而大大降低了峰平比和频带的展宽。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某个带宽波形序列的I 路,Q 路波形,以及经载波调制以后相位变化情况。 若给定基带信号序列为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对应的QPSK 与OQPSK 发送波形如图12-3所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基基基基I 基基Q P S K ,O Q P S K Q 基基 Q P S K Q 基基O Q P S K -1 图12-3 QPSK,OQPSK 发送信号波形 图12-3中,I 信道为U (t )的奇数数据单元,Q 信道为U (t )的偶数数据单元,而OQPSK 的Q 信道与其I 信道错开(延时)半个码元。 QPSK ,OQPSK 载波相位变化公式为 {}()33arctan ,,,()44 44j i j i Q t I t ππ?ππ? ????? =--???? ?????? ?@ QPSK 数据码元对应的相位变化如图12-4所示,OQPSK 数据码元对应相位变化如图 12-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