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MCV测定、SCV测定等适用范围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临床意义反映髓鞘损害,轴索损害

1测定方法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3NCV的临床应用

1测定方法

编辑

(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编辑

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的临床应用

编辑

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1操作名称

2适应症

3禁忌证

4准备

5方法及内容

1.方法

2.测定的参数

3.判定标准

4.操作

5.参考值

6注意事项

1操作名称

编辑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2适应症

编辑

判定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与单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相鉴别。适应证如下:

1.周围神经损伤。

2.周围神经炎。

3. 肌肉疾病。

3禁忌证

编辑

无特殊禁忌证。

4准备

编辑

1.检查前要向患者说明目的和检查方法,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选择输出的方法持续时间为0.1~0.2ms、刺激频率1~2Hz、超强刺激。分别使用环状表面电极进行刺激和记录。

5方法及内容

编辑

1.方法

可使用顺向法和逆向法。

(1)顺向法:是在指(趾)端或皮肤刺激,在相应的神经干记录。

(2)逆向法:是在感觉或混合神经干进行刺激,在指(趾)端或皮肤记录。

2.测定的参数

测定的参数包括:

(1)感觉神经的潜伏期。是从刺激开始到诱发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第一个正波峰。(2)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的确定是以潜伏期(ms)除以刺激点至记录点距离(mm)得出(m/s)。

3.判定标准

根据所记录电位幅度、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作出判断。正常的感觉神经和传导速度以及影响因素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致相同。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出现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即当患者有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时。所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在临床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4.操作

1)记录电极可用表面电极及双针状电极。表面电极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置于神经干表浅位置。使用针状电极时,长电极接近神经,短电极为无关电极,平行放置,间距2.0cm。刺激电极使用指环电极或双极表面电极。

2)刺激电流时限选用0.1-0.5ms,频率1-2/s,电压放大0.5-10μV/cm。经用数字平均器,累加64-128次显示神经电位后,由显示屏上直接观测或摄影记录。

3)测量神经电位的时限、电压、潜伏期,潜伏期测量应自刺激点开始测至正波峰尖处(ms)。

用皮尺测量自刺激电极(作用电极)至记录电极(作用电极)间距离。将结果代入下述公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cm)×10÷潜伏期(ms)

感觉电位潜伏期亦可单独表示而不计算传导速度。

4)刺激与记录位置的选择

(1)正中神经:中指近掌指关节处、腕、肘、腋窝、Erb点,任一远端刺激,近心端记录。(2)尺神经:小指近掌指关节处、腕、肘、腋窝、Erb点,任一远端刺激,近心端记录。(3)桡神经:拇指近端指节(虎口处)、腕背桡侧,前臂下1/3,肱骨外上髁上6cm处(桡神经沟)、腋窝,任一远端刺激,近心端记录。

(4)腓总神经:踝背横纹处刺激,腓骨小头记录。

(5)胫神经:在蹲及第2、3趾刺激,内踝处记录;或内踝处刺激,腘窝记录。

(6)腓肠神经: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刺激,外踝处记录。

5.参考值

正中神经:指-腕潜伏期3.0±0.35ms、腕-肘传导速度66.8±3.9m/s。

尺神经:指-腕潜伏期2.2-3.4ms。

桡神经:前臂-拇指潜伏期2.4ms、腕-肘传导速度53.7±3.8m/s。

腓总神经:小腿53.0±3.85m/s,潜伏期5.94-1.2ms。

腓肠神经:小腿潜伏期4.46±0.15ms。胫后神经:踇-踝33.4±4.3m/s,踝-腘54.1±5.6m/s。6注意事项

编辑

1.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时应粘贴紧密,以免噪音过大影响记录。另可将地极放置在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间以减少干扰。

2.放大倍数应合适,未用数字平均器时,过高放大倍数使感觉电位埋入噪音内不能分辨,过低时也不能显示。

周围神经损伤

词条已锁定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由于外伤、产伤、骨发育异常、铅和酒精中毒等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竟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周围神经是指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它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英文名称peripheral nerve injury

常见病因牵拉损伤,切割伤,压迫性损伤,

火器伤,缺血性损伤等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常见症状上肢下垂,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

三角肌肌萎缩(方形肩),猿掌

形等

概况

科普文章

1定义

2概述

3疾病病因

4症状

5辅助检查

6鉴别诊断

7并发症

8治疗措施

1定义

疾病名称:周围神经损伤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症状体征:其他症状,身痛,感觉障碍

2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平时战时均多见。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伤的一些统计,四肢神经伤约占外伤总数的10%,火器伤骨折中约有60%合并神经伤。四肢神经伤最多见的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上肢神经伤较多,约占60~70%。

3疾病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可分为:

1.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

2.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

3.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

4.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

5.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

6.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

7.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4症状

1、臂丛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

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正中神经损伤:

第一、二、三指屈曲机能丧失;拇对掌运动丧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节感觉消失。

5、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

第四和第五指的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小鱼际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7、股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呈摇摆样运动。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屈曲力弱,伸膝正常。小腿皮肤感觉除内侧外,常因压迫皮神经代偿而仅表现为感觉减退。坐骨神经部分受伤时,股二头肌常麻痹,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则很少受累。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9、腓总神经损伤:

垂足畸形,病人为了防止足趾拖于地面,步行时脚步高举,呈跨越步态;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及小趾前外侧感觉丧失。

5辅助检查

(一)临床检查

1.伤部检查: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感染。查明枪弹伤或弹片伤的径路,有无血管伤、骨折或脱臼等。如伤口已愈合,观察瘢痕情况和有无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等。

2.肢体姿势:观察肢体有无畸形。桡神经伤有腕下垂;尺神经伤有爪状手,即第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伤有猿手;腓总神经伤有足下垂等。如时间过

久,因对抗肌肉失去平衡,可发生关节挛缩等改变。

3.运动功能的检查:根据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

0级——无肌肉收缩;

1级——肌肉稍有收缩;

2级——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3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4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5级——正常。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肌肉软瘫,失去张力,有进行性肌肉萎缩。依神经损伤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区别,在神经恢复过程中,肌萎缩逐渐消失,如坚持锻炼可有不断进步。

4.感觉功能的检查:检查痛觉、触觉、温觉、两点区别觉及其改变范围,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一般检查痛觉及触觉即可。注意感觉供给区为单一神经或其它神经供给重叠,可与健侧皮肤比较。实物感与浅触觉为精细感觉,痛觉与深触觉为粗感觉。神经修复后,粗感觉恢复较早较好。

感觉功能障碍亦可用六级法区别其程度:

0级——完全无感觉;

1级——深痛觉存在;

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

4级——痛、触觉完全,且有两点区别觉,惟距离较大;

5级——感觉完全正常。

5.营养改变: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的皮肤发冷、无汗、光滑、萎缩。坐骨神经伤常发生足底压疮,足部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符合感觉消失范围。可作出汗试验,常用的方法有(1)碘—淀粉试验:在手指掌侧涂2%碘溶液,干后涂抹一层淀粉,然后用灯烤,或饮热水后适当运动使病人出汗,出汗后变为蓝色。(2)茚三酮(Ninhydrin)指印试验;将患指或趾在干净纸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热饮发汗后再按)。用铅笔画出手指足趾范围,然后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处显出点状指纹。用硝酸溶液浸泡固定,可长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种氨基酸,遇茚三酮后变为紫色。通过多次检查对比,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6.反射:根据肌肉瘫痪情况,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7.神经近侧断端有假性神经瘤,常有剧烈疼痛和触痛,触痛放散至该神经支配区。

8.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当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在损伤平面或神经生长所达到的部位,轻叩神经,即发生该神经分布区放射性麻痛,称Tinel征阳性。

(二)电生理检查

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判断神经损伤范围、程度、吻合后恢复情况及预后。[1] 6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和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另外,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应与中枢神经损伤相鉴别。

7并发症

周围神经损伤可引起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留下终生残疾。

8治疗措施

一般处理原则:

①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

②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

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

④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

(一)非手术疗法

对周围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

1.解除骨折端的压迫: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多为压迫性损伤,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1~3月后,如神经未恢复再考虑手术探查。

2.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选用适当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桡神经瘫痪可用悬吊弹簧夹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3.保持关节动度:预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马蹄足,尺神经瘫痪引起爪状指。应进行被动活动,锻炼关节全部动度,一日多次。

4.理疗、按摩及适当电刺激:保持肌肉张力,减轻肌萎缩及纤维化。

5.锻炼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改进肢体功能。

(二)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后,原则上越早修复越好。锐器伤应争取一期修复,火器伤早期清创时不作一期修复,待伤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复。锐器伤如早期未修复,亦应争取二期修复。二期修复时间以伤口愈合后3~4周为宜。但时间不是绝对的因素,晚期修复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轻易放弃对晚期就诊患者的治疗。

1.神经松解术:如神经瘢痕组织包埋应行神经松解术。如骨折端压迫,应予解除;如为瘢痕组织包埋,应沿神经纵轴切开瘢痕,切除神经周围瘢痕组织,作完神经外松解后,如发现神经病变部位较粗大,触之较硬或有硬结,说明神经内也有瘢痕粘连和压迫,需进一步作神经内松解术。即沿神经切开病变部神经外膜,仔细分离神经束间的瘢痕粘连。术毕将神经放置在健康组织内,加以保护。

2.神经吻合术

(1)显露神经:从神经正常部位游离至断裂部位,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

(2)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先切除近侧段假性神经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经束,再切除远侧的瘢痕组织,亦切至正常组织,但又不可切除过多,否则因缺损过大,不易缝合。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计,做到胸中有数。如长度不够,宁可暂时缝合不够健康的组织,或缝合假性神经瘤,固定关节于屈曲位。4~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渐练习伸直关节,使神经延长,三月后再次手术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经组织。

(3)克服神经缺损: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后,可因缺损而致缝合困难。克服办法是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或改变神经位置,如将尺神经由肘后移至肘前,使神经两个断端接近。缝合处必须没有张力。如断端间缺损较大,对端吻合有张力时,应作神经移植术,在断肢再植或骨折不连接时,如神经缺损较大,可考虑缩短骨干,以争取神经对端吻合。

(4)缝合材料和方法:缝合材料可用人发或7~8“0”尼龙线。缝合方法有神经外膜缝合法和神经束膜缝合法。前者只缝合神经外膜,如能准确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后者是在显微镜下分离出两断端的神经束,缝合相对应的神经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经束两端对合的准确性。但在手术中如何准确鉴别两断端神经束的性质(区别运动和感觉纤维),目前尚无迅速可靠的方法。因此,束膜缝合也存在错对的可能性,且束间游离广泛可损伤束间神经交通支。在良好的修复条件下,两种吻合方法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一般情况宜行外膜缝合,因其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和技能。在神经远侧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缝合法,对部分神经伤,在分出正常与损伤的神经束后,用束膜缝合法修复损伤的神经束。

晚期神经伤(一年以上未修复的神经伤),也有修复价值。我们总结169例晚期神经伤,效果优良占62.1%,获得有用的感觉恢复占23.1%,总有效率达85.2%。

3.神经转移术和移植术

因神经缺损过多,采用屈曲关节、游离神经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损,对端吻合有明显张力时,应做神经转移术或移植术,但神经移植的效果总不如对端吻合满意。

(1)神经转移术:在手外伤,可利用残指的神经转移修复其它神经损伤手指的神经。在上肢,可用桡神经浅支转移修复正中神经远侧的感觉神经或尺神经浅支。在臂丛根性损伤时,可用膈神经转移修复肌皮神经、颈丛运动支转移修复腋神经或肩胛上神经等。

(2)神经移植术:首选自体神经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经有腓肠神经、隐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等。

数条大神经同时损伤时可利用其中一条修复其它重要的神经。在上臂损伤时,如正中、尺、桡及肌皮神经均有较大缺损,不能作对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经分别移植修复正中、肌皮和桡神经。

①单股神经游离移植法:用于移植的神经与修复的神经应粗细相仿,如利用皮神经或废弃指的神经修复指神经,可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将移植的神经与需修复神经作外膜吻合。移植神经的长度应稍长于需修复神经缺损的距离,使神经修复后缝合处无张力。

②电缆式神经游离移植法:如用于移植的神经较细,则须将数股合并以修复缺损的神经。先将移植的神经切成多段,缝合神经外膜,形成一较大神经,再与待修复的神经缝合,此法因神经束对合不够准确,效果不肯定。

③神经束间游离移植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操作技术与神经束膜缝合术相同,即先将神经两断端的外膜切除1厘米,分离出相应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断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后将移植的神经束置于相对应的神经束间作束膜缝合。

(1)环形切除断端神经外膜1厘米,分离出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端瘢痕

(2)将移植神经与相对应的神经束作束膜缝合

(3)神经束间缝合完毕

④神经带蒂移植法:较细的神经移植后,一般不致发生坏死。取用粗大的神经作移植时,往往由于神经的游离段缺血,发生神经中心性坏死,导致束间瘢痕化,影响移植效果。带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如将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近段假性神经瘤切除并作对端吻合,再将尺神经近侧神经干切断而尽量保留其血管,6周后将尺神经近端切断缝合于正中神经远段。

(1)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2)切除神经瘤将两近端吻合,于近侧切断尺神经干,保留营养血管

(3)6周后切断游离尺神经近侧,带蒂移植与正中神经远端吻合

⑤带血管蒂神经游离移植法:多用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作游离移植,将小隐静脉与受区一知名动脉吻合。以使移植段神经获得血液供应。

4.肌肉转移术

在神经伤不能修复时,施行肌肉转移术重建功能。如桡神经伤不能修复时,可转移屈肌属代替伸拇、伸指总及伸腕肌;尺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指浅屈肌转移代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正中神经鱼际肌支不能修复时,可用环指浅屈肌、尺侧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转移代替拇对掌肌;肌皮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背阔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转移代替肱二头肌等等。

5.术后处理

用石膏固定关节后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经不受任何张力。一般术后4-6周去除石膏,逐渐伸直关节,练习关节活动,按摩有关肌肉,促进功能恢复。但伸直关节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将吻合处拉断。还应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外伤、烫伤和冻伤。

(1)屈曲膝关节吻合坐骨神经;

(2)术后用石膏固定膝关节屈曲和髋关节伸直位。 [2]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 )禾口感觉 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 )的测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适用范评定周围神经传 测定方MCV测定、SCV测围导功能法定等临床意反映 髓鞘损害,轴 义索损害

1测定方法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3NCV勺临床应用 1测定方法 编辑 (1)MC\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 MCV勺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 ), 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 x 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 (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 ),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编辑 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勺临床应用 编辑 NCV勺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閔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目 录 1操作名称 2适应症 3禁忌证 4准备

坐骨神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坐骨神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XXX,YYY,ZZZ (版权所有,仅限个人)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巩固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2.进一步学习电刺激器、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3.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电路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神经冲动传导速度: 神经纤维的生理特性之一是具有高度的传导性。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其传导速度主要受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及有无髓鞘的影响。如测得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距离与时间,可根据速度(v)=距离(s)/时间(t)求出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两栖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包含多种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直径约为3-29μm。坐骨神经中以A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一)实验动物及器材: 蟾蜍、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如:毁髓针、剪刀、解剖刀等)、蛙板、玻璃划针、固定针、培养皿、滴管、棉花、粗棉线、刺激电极、神经屏蔽盒、数据采集系统等。 (二)实验试剂:任氏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神经干标本: 按照实验一中的操作方法将蟾蜍毁髓处死、去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剥皮、均分两后肢。 然后将两后肢放入任氏液中浸泡。约30~40s后,取出一侧后肢,固定在蛙板上。制备坐骨神经神经干要求将白色的坐骨神经完全、单独地分离出来,不留任何肌肉或骨。

2、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测得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距离与时间,可根据速度(v)=距离(s)/时间(t)求出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两栖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包含多种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直径约为3-29μm。坐骨神经中以A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图一】两电极之间的距离:2.05cm,穿导时:50.00us,传导速度:410m/s 【图二】两电极之间的距离:2.05cm,穿导时:50.00us,传导速度:410m/s 【图三】两电极之间的距离:2.05cm,穿导时:50.00us,传导速度:410m/s

生物实验报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同组者:班级:日期: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 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2.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双向性传导并测定其传导速度。 3.观察机械损伤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4.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5.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实验原理: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可通过引导电极在仪器上进行记录。 用电刺激神经,在刺激电极的负极下神经纤维膜内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产生一次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即动作电位。 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其动作电位是以膜外记录方式记录 1到的复合动作电位。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

通常实验室常用的是方波电刺激,固定波宽,即刺激持续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二个参数不变,只改变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反应。 在安静状态下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处于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的膜形成局部电流,并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2当局部电流传到电极4时,电极4处的膜去极化(膜内变为正,膜外变为负),而电极5处的膜尚未兴奋,故电极5处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高,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形成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AB段。 当兴奋传至电极5处时,该处的膜去极化,膜外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逐渐降为0,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BC段。 当电极5尚处于去极化状态,而电极4处膜逐渐复极化时,电极5处膜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的膜电位逐渐降低为负值,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CD段。 当电极5处的膜复极化时,电极5处的膜电位逐渐恢复至电极4处电位水平,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DE段。 神经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回到正常水平。采用两次脉冲,通过调节两次脉冲间隔,可测得坐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材:蛙板、探针、粗剪刀、细剪刀、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培养皿、滴管、烧杯、锌铜弓、神经屏蔽盒、任氏液、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 3实验方法及步骤: 1.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MCV测定、SCV测定等适用范围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临床意义反映髓鞘损害,轴索损害 目 录 1测定方法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3NCV的临床应用 1测定方法 编辑 (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编辑 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的临床应用 编辑 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目 录 1操作名称 2适应症 3禁忌证 4准备 5方法及内容 1.方法 2.测定的参数

感觉神经检测仪

感觉神经检测仪

附件二: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 日期: 2016.12.16 设备名称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申请科室内分泌科 参考品牌美国的Neurometer CPT/C 设备型号 Neurometer CPT/C 参考价格 68万数量 1 参加论证人员签字:丁丽萍 徐春 丁美 张弛 申请理由1、新增或更新设备:□新增√ 2、用该设备开展的新业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sNCT/CPT检查可以检查肢体最末端,大脚趾上的感觉神经纤维。与糖尿病和内分泌疾病相关的多发性神经病的最常见类型就是,末梢轴突性神经病。这种疾病的始发部位就是脚趾的末端,而且感觉神经开始受损比运动神经受损早的多。电诊断程序不能测定脚趾处神经的传导,它只局限于测量主要神经分支的传导速度将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查所替代。sNCV检查通常检查的是小腿后侧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感觉神经的损伤才会发展到这个部位。所以可以对大脚趾表浅神经及腓深神经进行sNCT/CPT检查,可以更早发现最常见的内分泌或代谢性多发性神经病。从而可以更早的进行治疗干预,避免发展到晚期并且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处理神经病理性损害。 3、是否等级医院或重点学科项目:□否√ 申购设1、简述设备的医疗机理: NeurometerCPT 是一台选择性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它通过测定皮肤和粘膜的电流感觉阈值(CPT) 来确定所测试的感觉神经的传导阈值(sNCT)。 这是一种无痛的测试方法。 Neurometer CPT 电诊断检测是采用标准的自动化程序,对感觉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进行客观的定量测试。

神经传导速度图文稿

神经传导速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方法MCV测定、SCV测定等适用范围评定传导功能 临床意义反映髓鞘损害,轴索损害 目 录 1 2 3 1测定方法 (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SCV计算:记录潜

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的临床应用 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目 录 1 2 3 4 5

神经传导正常值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 1.瞬目反射正常值: R1 反应同侧 R2 对侧 R2’参数x±s +3s x±s +3s x±s +3s 潜伏期(ms) 10.0±0.6 11.8 29.3±1.7 34.4 29.2±1.8 34.6 侧间差(ms) 0.5±0.5 2.0 0.9±0.9 3.6 1.0±1.0 4.0 波幅绝对值(μV) 249±167 327±114 263±96 波幅比率 1.1±0.5 2.4 1.1±0.4 2.2 1.0±0.3 1.9 2.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 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s +3s x±s +3s R110.45±0.84 13 0.31±0.3 1.2 R2 30.5±3.4 41 1.00±1.2 5 R2’ 30.5±4.4 44 1.60±1.7 7 3.面神经运动: 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平均 N 7.5 3.3-1.8 2.5 2 8.5 3.6-2.0 2.8 7 9.5 3.8-2.2 3.0 15 10.5 4.0-2.4 3.2 28 11.5 4.3-2.7 3.5 26 12.5 4.5-2.9 3.7 38 13.5 4.7-3.1 3.9 27 14.5 4.9-3.3 4.1 26 15.5 5.2-3.6 4.4 18 16.5 5.4-3.8 4.6 14 17.5 5.6-4.0 4.8 4 刺激部位波幅平均 N 耳前—额肌 0.5-7 2.2 55 耳前—口轮匝肌 1.0-10 3.5 62 耳前—眼轮匝肌 1.0-21 9.0 59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对象:蟾蜍 一实验目的 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 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 二相关知识 (一)兴奋及兴奋性的概念 (二)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 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 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局部电流的形式 1、细胞外记录 2、神经干的动作电位 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 三实验原理 (一)、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 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 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到1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习惯上规定负波向上)。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2电极处又较1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 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上相。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如果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 C.?? A点神经纤维多于B点(次要原因)。 (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 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生物实验报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日期: 同组者: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 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2.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双向性 传导并测定其传导速度。 3.观察机械损伤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 4.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5.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 规律性变化 实验原理: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可通过引导电极在仪器上进行记录。 用电刺激神经,在刺激电极的负极下神经纤维膜内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产生一次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即动作电位。 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其动作电位是以膜外记录方式记录

到的复合动作电位。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 通常实验室常用的是方波电刺激,固定波宽,即刺激持续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二个参数不变,只改变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反应。 在安静状态下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处于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的膜形成局部电流,并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当局部电流传到电极4时,电极4处的膜去极化(膜内变为正,膜外变为负),而电极5处的膜尚未兴奋,故电极5处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高,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形成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AB 段。 当兴奋传至电极5处时,该处的膜去极化,膜外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逐渐降为0,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BC段。当电极5尚处于去极化状态,而电极4处膜逐渐复极化时,电极5处膜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的膜电位逐渐降低为负值,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CD段。 当电极5处的膜复极化时,电极5处的膜电位逐渐恢复至电极4处电位水平,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DE段。 神经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回到正常水平。采用两次脉冲,通过调节两次脉冲间隔,可测得坐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材:蛙板、探针、粗剪刀、细剪刀、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培养皿、滴管、烧杯、锌铜弓、神经屏蔽盒、任氏液、Pclab-UE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

神经传导测定正常值

神经传导测定正常值 正中N、RN、胫N、腓总N、MCV(表面电极) 正中N、RN、桡N、肌皮N、肩胛上N、腋N、胫N、腓总N、正常值(针电极)、H反射 面N、MCV

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尺N 年龄速度(m / s)波幅(μv) S C 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 刺激小指- - - 记录腕 15-24 59 48 70 17 7 43 |25-34 58 47 69 16 6 40 |35-44 57 46 68 14 5.5 36 |45-54 55 44 66 13 5 33 |55-64 56 47 65 10 4 26 ↓65-74 52 43 61 7 2.5 17 75-84 49 40 58 5 2 12 刺激小指- - - 记录沟下 15-24 72 63 82 9 4 20 腕25-34 70 61 80 8 3.5 19 |35-44 69 60 78 7.5 3.5 18 |45-54 67 58 76 7 3 17 |55-64 67 57 76 4.5 2 10 ↓65-74 63 54 73 3 1.5 7 刺激小指- - - 记录沟上 15-24 67 58 77 5.5 2 14 腕25-34 66 57 75 5.5 2 14 |35-44 65 56 74 5.5 2 14 |45-54 64 54 73 5.5 2 14 |55-64 62 55 69 3.5 1.5 9 ↓65-74 58 51 65 3 1 7 75-84 53 46 61 2.5 1 6 沟15-24 63 49 72 上25-34 61 49 72 |35-44 60 49 72 ↓45-54 58 49 72 沟55-64 57 44 64 下65-74 52 44 64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4 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并了解神经兴奋传导速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验证和加深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后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实验原理】 1.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一个可以传播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依局部电流或跳跃传导的方式 沿神经纤维传导,其速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直径、内阻、有无髓鞘等。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是由一群不同兴奋阈值、传导速度(v)和幅值的峰形电位所总和而成,为复合动作电位。测定该复合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s)和经过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t),即可根据v=s/t计算出神经干兴奋的传导速度。 2.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 性的变化,一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水平。为了测定坐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后的兴奋性周期变化,可采用双脉冲刺激法。 即先给与一个一定强度的“条件刺激”,使神经产生兴奋,在神经发生兴奋后,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在给与一个“测试刺激”,观察测试刺激是否引起动作电位以及动作电位的大小,以此来反应神经兴奋性的变化,测出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1套、神经标本屏蔽盒、滤纸片、棉球、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蛙或蟾蜍坐骨神经标本制备 标本制备方法参见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二、仪器连接及参数选定 1.仪器连接:同实验3。 2.刺激器参数选定: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0.1~0.2ms;刺激强度:数伏至数十伏。 通过显示器观察到方波位置,而后调节延时使之到适当位置。 3.前置放大器调节:增益:1000;高频滤波:10kHz;时间常数:0.01。 4.计算机调节:见有关计算机操作部分。 三、观察项目 1.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量 将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的电极上,神经干需与两对引导电极r1和r2以及刺激电极保持良好的接触。 1.1 将r1记录电极连于前置放大器输入端,调节刺激器刺激强度以产生最大动作电位。 1.2 根据计算机采样时间,可测量出从刺激伪迹前沿至动作电位起始转折处的时间间隔(毫

神经传导正常值

1?瞬目反射正常值: R1反应同侧R2 对狈寸R2' 参数X± S +3s x ± S + ■3s X ± S +3s 潜伏期(mS)10.0 ± 0.6 11 .8 29.3 ± 1.7 34.4 29.2 ± 1.8 34.6 侧间差(mS)0.5 ± 0.5 2. 0.9 ± 0.9 3.6 1.0 ± 1.0 4.0 波幅绝对值(卩V) 249 ± 167 327 ± 114 263 ± 96 波幅比率 1.1 ± 0.5 2.4 1.1 ± 0.4 2.2 1.0 ± 0.3 1.9 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 潜伏期(mS)侧间差(ms) 参数x ± S+3S X ± s +3s R1 10.45 ± 0.84 13 0.31 ± 0.3 1. 2 R2 30.5 ± 3.4 41 1.00 ± 1.2 5 R2' 30.5 ± 4.4 44 1.60 ± 1.7 7 3.面神经运动: 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 平均N 7.5 3.3-1.8 2.5 2 8.5 3.6-2.0 2.8 7 9.5 3.8-2.2 3.0 15 10.5 4.0-2.4 3.2 28 11.5 4.3-2.7 3.5 26 12.5 4.5-2.9 3.7 38 13.5 4.7-3.1 3.9 27 14.5 4.9-3.3 4.1 26 15.5 5.2-3.6 4.4 18 16.5 5.4-3.8 4.6 14 17.5 5.6-4.0 4. 8 4 刺激部位波幅平均N 耳前一额肌0.5-7 2.2 55 耳前一口轮匝肌 1.0-10 3.5 62 耳前一眼轮匝肌 1.0- 21 9.0 59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

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相关影响因素及正常值范围研究_党静霞

中PCNA 表达的阳性率为(4410?6109)%,PCNA 指数为(7617?11118),较非侵袭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PCNA 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能力相关。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PCNA 能够反映肿瘤的侵袭能力。 ER 、PTT G 和PCNA 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定腺瘤侵袭性分子标志和预后的判断指标,为泌乳素腺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Burdman J A,Paun i M ,Heredia S ereno GM ,et al 1E strogen receptors in human pituitary tumors [J ]1H orm M etab Res,2008,40(8):524-5271 [2] Kreutz er J,Fahlbu sch R 1Diagnosis an d tr eatm ent of pituitary tumors[J]1Curren t Opin ion in Neurology,2004,17(6):693-7031 [3] Yu R,M elm ed S 1Pituitary tumor trans formin g gen e:an update [J ]1Front Horm Res ,2004,32(2):175-1851 [4] 萨姆布鲁克J,费里奇EF,曼尼阿蒂斯J 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M ]1第2版1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889-8981 [5] 魏新亭,李玉斌,宋来君1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 垂体腺瘤中的表达[J]1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5-171 [6] 佟晓光,杨树源,张建宁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ER 基因表达与肿 瘤增殖活性的关系[J ]1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2):90-941 [7] Talan -H ranilovic J,Gnjidic Z,Sajiko T,et al 1Comparative im -m unohis tochemical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 and chromogra -n in -A reactivity in plurih ormonal human pr olactin om as[J]1Acta M ed Croatica,2000,54(1):59-631 [8] Pei L,M elm ed S 1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ituitary tumor trans formation gen e (PT TG)[J ]1M olecu lar Endocrin -gology,1997,11(10):433-4411 [9] Zhang X,H orwitz G,Hean ey A,et al 1Pituitary tum or trans -forming gene (PTT G)expres sion in pituitary ad enomas [J ]1Clin Endocrin ol M etab,1999,84(2):761-7671 [10] Tella J,H erculano M ,Delcelo R 1Pituitary adenomas:relationship between invasi veness and 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index [J]1Arq Neuropsiquiatr,2000,58(11):1055-10591 [11] 李伟,傅震1垂体腺瘤中PCNA 蛋白表达的研究[J]1临床神 经病学杂志,2001,14(3):136-1401 (收稿2009-01-20)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K15)G3)作者简介:党静霞,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神经电生理和周围神经病的研究 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相关影响因素及正常值范围研究 党静霞 刘 洁 陆文惠 李正仪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 710061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健康成人感觉神经传导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正常值范围。方法 对213例正常成人的正中神经腕-示指、尺神经腕-小指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测定,分析其感觉传导各参数,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质量、身高对感觉神经传导各参数影响不大;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各参数、尺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而这种影响在40岁前后最明显;性别仅对某些感觉神经传导参数有影响。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感觉神经传导的主要因素,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应参考年龄和性别。 =关键词> 感觉神经电位;感觉神经传导;反向法 =中图分类号> R33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110(2009)05-0004-04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normal values of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in healthy adults D ang J ingx ia,L iu J ie ,L u Wenhui,et al 1Dep ar tment of N eur ology ,F irs t A f f iliated H os p ital of X i .an J iaotong Univ er sity ,X i .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 ate the influence factor s and no rmal v alues o f sensor y nerve conductio n (SNC)in healthy adults 1Methods T wo hundred and thir teen normal subjects w ere recruited,SN C studies were carr ied out on median nerv e wr ist to index finger ,ulnar nerv e w rist to lit tle finger and sur al nerve 1T he latency ,amplitude and co nduction v elo city of SN C par ameters wer e analy zed 1T he data collected w ere tabulated and analy zed based on different age g ro ups,sex ,w eig ht and height 1Results H eig ht and weight had no effect on the SN C par ameters 1Ho wev er,age had a signif icant effect on the SN C par ameters,mainly o n median sensor y parameter s and amplitude o f ulna r and sural sensor y nerve 1T he effect of ag e was mor e obvio us around 40year s old;G ender affected so me of the SN C parameters 1Conclusion Ag e and g ender wer e impor tant factor s when establishing the no rmative ranges of SN C 1 =Key words > Sensor y ner ve actio n potential;Senso ry nerv e conductio n;A nt idr omic technique

实验2.6_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 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实验2.6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第二组成员: 本报告撰写人: 2011.0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体神经干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试方法; 2、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蟾蜍坐骨神经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进一步学习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述 神经干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后,这个动作电位会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v、传导时间t、动作电位在t时间内传导的距离s 满足下列关系: 测定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度时,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引导出动作电位,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为s1,在两引导点处分别引导出动作电位的时相差为t1,按上式计算其传导速度。 在实际测量蟾蜍坐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时候,不使用刺激电极的电位进行计算,因为实际上无法准确测量刺激电极电位的发生时间。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具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各不相同,神经纤维愈粗,传导速度愈快。两栖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包含多种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直径约为3—29μm。坐骨神经中以A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约为35—40m/s。 三、实验用品 蟾蜍1只、两栖类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解剖钳、眼科剪、眼科镊、肾形盘、毁髓针、玻璃分针)、蛙版、探针、锌铜弓、培养皿、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RM6240B生理实验系统、BB-3G 神经标本屏蔽盒。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实验基础医学院系临床班姓名学号 组员: 【实验目的】 1.了解电生理仪器的使用。 2.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以及潜伏期、幅值、时程的测量; 3.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加深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概念及意义。 4.了解神经干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学习测定不应期的方法。 【实验动物】 牛蛙 【实验结果】 图一神经干动作电位 观察到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有刺激伪迹)。时程为4ms,潜伏期为0.6ms,最大幅度为5.5V,(当刺激强度为1.0V时)。

图二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测定 每个电极间距25mm,时间约为1.37ms,速度测定为18.2m/s

图三神经的不应期测定(按时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实验讨论】 神经动作电位的观察 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客观标志是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低于静息部位,当动作电位通过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引导并记录到此电位变化过程。 将一对引导电极置于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冲动通过时,两电极之间将产生一短暂的电位变化过程,即为神经干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做不衰减的传导,它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由于引导方式不同,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有双相和单相之分,假如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坏,阻断其兴奋传导能力,此时可以记录到单相动作电位。 在神经干左端给与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导1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规定负波向上)。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几率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 我们观察到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有刺激伪迹),动作电位时程为 0.4ms,最大幅度为5.5V(当刺激强度为1.0V时)。 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一条神经干中包含的神经纤维其阈值和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影响传导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神经纤维的直径以及有无髓鞘。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经过的距离和耗费的时间,即可计算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当观察到动作电位波形比较理想时,将通道1、2的图形比较显示,测量出第一个向上波波尖至第二个向上波波尖的时间t(动作电位从第一引导电极R1,传到第三引导电极R3 所需时间),测量第一、三引导电极的实际距离,根据公式:传导速度=距离/时间,即可算出神经传导速度。 由图和离体神经标本屏蔽盒的数据可见,根据潜峰法,每个电极间距25mm,时间约为1.4ms,速度测定为18.2m/s。

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影响

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影响 中医正骨 2000年第3期第12卷临床论著 作者:吴华军叶树良沈景允汪龙云 单位: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杭州310006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法;治疗应用;周围神经;H反射;临床研 究 提要为观察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电生理变化,对31例患者行手法前后的电生理检查,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及H反射值,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MCV、SCV及H反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康复作用,推断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为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软组织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及粘连,使椎间盘发生位移。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015(2000)03-0015-02 THE INFLUENCE OF MANIPULATION TREATMENT ON THE PERIPHERAL-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 AND H-REFLEX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Wu Huajun 吴华军, Ye Shuliang 叶树良, Shen Jingyun 沈景允, et 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jiang Province 310006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manipulation treatment on the peripheral-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 (PVCV) and H-reflex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 (LIDH),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made on 31 cases of LIDH before and after manipulation, the values of PVCV and H-reflex were determined,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PVCV and H-reflex after mani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manipulation (P < 0.05).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manipulation has a rehabilitating effect on the nerve injury caused by LIDH,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manipulation on LIDH may be to relieve the compression of the dura mater bursa and the nerve root, eliminate the inflammatory edema and adhesion of the soft tissues and the nerve roots and reduce the intervertebral disk. 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reatment manipulationEMG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对象:蟾蜍 一实验目的 掌握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 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 二相关知识 (一)兴奋及兴奋性的概念 (二)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动作电位时程和幅值 1、动作电位:各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可以在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基础 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局部电流的形式 1、细胞外记录 2、神经干的动作电位 神经干是由许多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合成的一种复合电位。 三实验原理 (一)、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 1、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的原理 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在神经干左端给予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到1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为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习惯上规定负波向上)。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2电极处又较1电极处为负,引起扫描线向下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记录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 负电极在前时,它首先记录到神经干表面由正变负的电位变化,经历了由正到负再到正的过程,因此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上相。当在后的正电极记录到这种同样的电位变化过程时,显示相反的情况,记录出动作电位的下相。如果互换正、负电极的位置,则记录到先降后升的双相动作电位。 C. A点神经纤维多于B点(次要原因)。 (二)、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其传导 四实验步骤 (一)、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 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二)、连接实验装置 注意电极的安装,正负不要接反。 (三)、实验参数设置: (四)、实验观察、记录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