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评价

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评价
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评价

---------------------------------------------------------------最新资料推荐------------------------------------------------------ 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评价

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输血评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辽宁沈阳 110032)【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9)6-0635-01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机体慢性消耗,以及肿瘤的放疗和化疗后所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输血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

1 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输血对受血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综合文献报道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封闭性抗体;血浆抑制因子;克隆缺失;抗独特型抗体;抑制性淋巴细胞等。

多数人赞同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是非特异性免疫抑制。

其机制主要是输入异体血引起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变,其中前列腺素 E2(PGE2)和白介素-2(IL-2)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 PGE2和 IL-2 都是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

PGE2 提供强的免疫抑制信号,而 IL-2 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输血后前者功能增强,后者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T 细胞亚群的改变,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HLA-DR(+)细胞减

1 / 7

少,NK 细胞功能亦减退。

异体输血不但抑制 NK 细胞和 Tc(CD4+)细胞活性,还增加Ts(CD8+)细胞活性,诱发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降低 T 细胞功能等。

[1] 2 输血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由于恶性肿瘤自身的慢性消耗、术中失血及放化疗导致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输血常是难以避免的。

Tartter 回顾性研究了 339 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输血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

在 110 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有 44 例(40%)肿瘤复发,而在229 例未输血患者中,仅 50 例(22%)复发,此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Jockon 等报告 100 例随访 5 年以上的头颈部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率,输血组肿瘤复发率为 69%,而未输血组则为 19%。

随访神经外科胶质瘤病人发现:

输血可降低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术后 1 年、3 年和 5 年的生存率(Plt; 0.05 或 Plt;0.01)。

而Cox 模型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失血量和麻醉维持时间等 5 种因素,无论在输血组和未输血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均对肿瘤预后无显著性影响(Pgt;0.05),而输血则被证明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国内学者曾报告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期间输血次数及输血量越多,其缓解所需时间越长及缓解后复发率也越高。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尽管接受输血的患者与未输血

---------------------------------------------------------------最新资料推荐------------------------------------------------------ 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期存在差异,但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不是输血本身,也不是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而是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患者身体状况有关,如肿瘤侵袭程度、患者的贫血状态、手术创伤大小等。

虽然尚存争议,但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的患者较未输血的患者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且肿瘤复发率与输血量呈正相关。

3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的评价 3.1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热的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血液循环加快,输入的部分红细胞被快速消耗,会影响输注效果。

脾大患者的血细胞在脾窦内潴留,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脾内血流缓慢,酸度高而葡萄糖低,红细胞更易损伤破坏,从而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

血液病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如细胞免疫功能亢进,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或细胞因子紊乱抑制造血,导致造血衰竭。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呈恶病质状态,机体过度消耗多系统功能紊乱,输注的血液成分会迅速破坏导致输注效果不佳。

3.2 严格控制肿瘤患者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贫血及相应症状是输注红细胞的指征,现已明确放疗患者的疗效与血红蛋白(Hb)呈正相关。

有报道 Hb﹤110g/L 的肿瘤患者比不输血的肿瘤患者 5 年生存

3 / 7

率低 15%,而输血纠正贫血后,血氧增加可加速癌细胞的变性坏死,因而应将恶性肿瘤患者 Hb 基本纠正到正常人水平。

多个临床实验研究发现,Hb 水平的低下与肿瘤组织的血氧不足状态及预后不佳呈正相关。

恶性肿瘤患者应监测红细胞压积(HCT),当 HCT>0.33 时可输晶体液,HCT<0.33 时才输血,患者若无冠状动脉疾患,HCT 在0.250.30 的血液稀释所产生的生理改变无害且可能有益。

益处是既可改善肾功能,减少术中红细胞丢失,又能维持动脉血氧、血凝时间、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

若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医师协会推荐的以 Hb<70g/L 作为输血标准,则临床有很多接受输血的患者是没有必要输血的。

3.3 肿瘤患者输血原则 (1)对于早期、中期或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可输可不输的病例坚决不输血,更不能输人情血或安慰血;对于晚期肿瘤需要输血病例,则应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及时纠正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对于符合输血适应症的患者,提倡输成分血。

输血前先将血液制品进行白细胞滤除或辐照去除血液制品内的免疫活性物质,避免和减少可能产生的免疫反应。

(3)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由于凝血功能丧失或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凝血因子缺乏,出现出血、渗血等症状时,应输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补充相应凝血因子。

---------------------------------------------------------------最新资料推荐------------------------------------------------------ (4)一些血液病及肠道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及药物原因导致血型抗原出现阶段性改变,对于 ABO 系统血型不能及时确定或正反定型不相符合而必须紧急输血时,根据需要可以给予 O 型红细胞。

需要输注血浆、血小板等不含负红细胞的血液制品时,应给予 AB 型的血液成分,并在每次输血前要做抗体筛查试验。

(5)对于异血型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在移植成活前根据需要选择 O 型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 AB 型血浆或血小板血液成分;移植成活后则应选择供者血型的血液成分输注。

[2] 3.4 自身输血的应用自身输血是指用自体血液满足自身输血需求的输血方式。

根据血液采集、处理、保存方式不同,可分为:

储存式自身输血(PAT)、稀释式自身输血(ANH)和回收式自身输血(IAT)三种。

对非贫血病人术前自体储存式自身输血和稀释式自身输血是较安全的。

它不但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而且可减少输血后的肿瘤复发。

3.5 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和化疗中常见的问题。

根据半衰期的不同,骨髓抑制对粒细胞系影响最大,其次是血小板系,最后是红细胞系。

5 / 7

造血生长因子在防治血液学毒副作用、降低放疗及化疗风险和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造血生长因子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小板生成素(TOP)、白细胞介素 11(IL-11)和红细胞生长素(EPO)。

综上所述,输血本质上是同种异体间血液的移植,输血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很难完全杜绝的,恶性肿瘤患者产生同种免疫的风险性较高。

而且输血量越大,输注次数越多,引起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输血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术后复发,降低患者生存率,但当肿瘤患者严重贫血和围手术期时输血治疗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与输血科紧密配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只给必须输血的患者输其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提高安全输血疗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临床输血进展[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95. [2]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8):

234-235. 作者简介:

王莹(1978.10),本科,输血技术(中级)

---------------------------------------------------------------最新资料推荐------------------------------------------------------

7 / 7

恶性肿瘤的表现

恶性肿瘤因其性质、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一般,恶性肿瘤在早期的症状很少或不典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恶性肿瘤的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全身性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局部表现 肿块是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可以在体表发现或隐匿在深部,也可以看到器官(如肝脏、甲状腺)或淋巴结的肿大。良性肿瘤所形成的肿块生长较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不平,不易推动。 压迫症状常见于颅内、颈部、纵隔、腹膜后、椎管内等的肿瘤。如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甲状腺的肿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头颈部肿胀、气急、浅表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症。腹膜后肿物压迫输尿管,可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压迫肠管可造成肠梗阻等。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 阻塞症状常发生于空腔脏器。如支气管肿瘤可引起呼吸困难,食管肿瘤可引起吞咽困难,大小肠肿瘤可引起肠梗阻症状,胆管、胰头肿瘤可引起黄胆等。 疼痛症状由肿瘤引发的原因不同,因而发生疼痛的早晚及性质也有所不同。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而某些肿瘤发展至晚期由于包膜紧张、脏器破裂、肿瘤转移或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的疼痛则出

现较晚。肿瘤引起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昼夜不停,且疼痛部位常伴明显触痛。 溃疡是肿瘤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呈火山口状或菜花样,不一定疼痛,有时因并发感染而使表面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此时可伴有溃疡部疼痛。 出血通常是由于肿瘤破裂或侵犯血管所导致的。若肿瘤在体表,出血可直接发现;若肿瘤在体内,出血可表现为血痰、粘液血便或血性白带等。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咯血、呕血或便血.且反复不止。 其他如骨肿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肺癌可引起胸水;肝癌可引起腹水。 2、全身性症状 乏力和消瘦是由于肿瘤生长快、消耗能量多,加之病人进食量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所造成。 发热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发生坏死或合并感染而引起。 贫血是由于肿瘤反复出血、造血障碍或造血物质吸收不良而引起。 恶病质(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的全身衰竭的表现。 3、系统功能紊乱 肿瘤组织可引起所在器官的系统和生理功能出现紊乱。例如,颅内肿瘤除引起头痛外,还能引起视力障碍、面瘫、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肝癌除有肝肿大或肝区疼痛外,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腹帐等胃肠功能失凋的表现;功能性内分泌瘤如胰岛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可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异常症状。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

xxxx医院关于下发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的通知临床各科室、急诊科、检验科(输血科): 输血工作无小事。为进一步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用血,避免因输血造成不良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评价表”发给你们,望各科主任认真组织科室成员学习,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临床用血评价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室评价,对合理用血及输血后的疗效逐一评价;检验输血科要对血库工作及每月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抢救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报送的材料,每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工作,并进行全院公示。 xxxx医院 xxxx年xx月xx日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的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方法 1、评价内容: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医疗

第三十九章 常见恶性肿瘤 第一节 病史采集 】 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 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m 、v 、w 对神经受累多见。 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 【 1. 2. 3. 4. 5. 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 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 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 CT 或 MRI 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 VCA - IgA 和 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 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 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 1. 2. 3. 4. 5. 【 1. 2. 3. 4. 5. 【 1. 鼻咽癌。 2. 3. 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 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 临床分期 】 采用 1992 年福州会议推荐的“ 92 分期” TNM 标准: T 1: T 2: T 3: T 4: 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 、未分化癌和其它 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 1、 2 颈椎。

恶性肿瘤临床DCCK治疗手册

恶性肿瘤CIK/DCCIK临床治疗手册 肿瘤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报道已近10年,2009年6月,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CIK细胞治疗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卫办医政发 [2009] 84号)。结合我公司治疗数千病例的经验,总结制定本治疗规范,以方便临床使用。 一、产品知识 肿瘤生物治疗简述 长期以来,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三种传统的常规模式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及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迅速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治疗模式。生物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异性、有效性,对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主要器官无负面影响和明显毒性,被认为是本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生物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代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 重建的独特作用。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主要有5 类: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技术、基因治疗、过继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治疗。其中,CIK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 发展应用价值的过继细胞治疗方法,而DC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发展应用价值的肿瘤疫苗治疗方法。 CIK细胞 1、CIK基本信息 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 CD3 +和 CD56+ 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NK 细胞

常见恶性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 [单项选择题]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腹部肿块 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 C.肠梗阻症状 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E.阵发性绞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其他如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是结肠癌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 [单项选择题] 2、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单项选择题] 3、直肠癌切除术能否保留肛门,主要取决于()。 A.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B.肿瘤的病理类型 C.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D.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E.左半结肠的长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肠道肿瘤的根治术要求切除肿瘤及上下各一段肠管及其系膜淋巴结,因此,直肠癌根治术是否能保留肛门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非病理类型和左半结肠的长度。对于即使局部有浸润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也要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采取保留或切除肛门,或单纯造瘘等姑息性手术。

[单项选择题] 4、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我国对Dukes结肠癌分期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为C期;有腹腔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为D期。 [单项选择题] 5、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伴纳差,乏力。体检:腹平坦,无压痛,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左叶见一直径1.5cm光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变,织学检查高分化腺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化疗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胃大部切除加肝左叶切除 D.免疫治疗 E.放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显示,胃窦部受侵犯,在切除原发病变的同时,应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 [单项选择题] 6、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气短 E.肺部干啰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肺癌常见的症状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刺激性咳嗽是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生长引起,血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少量咯血。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就应提高警惕。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特点为局部浸润和向远处转移。其恶行昭著,特点是: ①生长快。 肿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其原料来源于人体自身,故会大量消耗人体营养而致贫血、消瘦、乏力。如肿瘤位于口腔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加剧上述表现。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会表现为全身衰竭,医学上称为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衰弱。 ②易浸润或向远处转移。 颌面部肿瘤向邻近部位浸润:可侵及眼球、颅底、呼吸道、食道及颈椎、胸肺、支气管等。向远处转移可破坏五脏六腑,造成功能损害,重则危及生命。 ③恶性肿瘤不易根治。 因恶性肿瘤的生长快以及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致恶性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向深部浸润或转移,这就对临床上的根治带来难度。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良性肿瘤

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癌痛与天花板效应

问答题目:一癌痛住院患者,医生开了8盒盐酸吗啡缓释片(10mg*10片)。药师审方认为超剂量,拒绝调剂。医生与药师发生争执,请问这种情况应当以谁的意见为准:A 医生B 药师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可能是我们能够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事情。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在意大利成立,明确提出到2000年全世界范围实现「使癌症病人不痛」的口号和目标。显然,这个目标和「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没有达成。 四个现代化咱们已经不提了,现在讲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有疼痛就不会和谐,疼痛治疗更需科学发展观。(写到这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先来点洋为中用的WHO提出的癌痛治疗5个主要原则: 1.口服给药:简便、无创、便于患者长期用药,对大多数疼痛患者都适用; 2.按时给药:注意是“按时”给药,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3.按三阶梯原则给药:按患者疼痛的轻、中、重不同程度,给予不同阶梯的药物; 4.用药个体化: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以无痛为目的,不应对药量 限制过严而导致用药不足; 5.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癌痛的三阶梯给药具体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 这里需要引出一个药理学上的概念「天花板效应」:指能产生所期望效果的药物最大剂量。 第一和第二阶梯使用的非甾体和弱阿片类药物的恰恰具有「天花板效应」,即此类药物的有效镇痛剂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用药剂量, 其镇痛效果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增强,而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却有明显的增加。这就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痛过程中,当服用一种非甾体类药物剂量达到最高限量后,治痛效果并不理想时,不要再无限制地增加用药剂量,而应改用另一种药物治痛,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而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文章目录 一、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肾肿瘤如何预防 三、肾肿瘤吃什么食物好 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1、肾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血尿是肾肿瘤早期最常见纳信号,约70%的患者会出现血尿,多为突然发生的肉眼血尿,不伴有疼痛等其它症状。 发热是肾肿瘤早期的重要信号,20%的患者会出现低热、间歇热、高热、盗汗的症状。

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腰部司上腹部钝痛。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从腰部或上腹部模到或见到ar块,约30%的患者会有此症状。通常层害在侧卧位时容易摸到,有时肿块闭呼吸上下移动,着肿块固定,不能托动,患者就属于晚期了。 2、肾肿瘤的分类 肾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殊异,各家观点不一。1957年富特(N.C.Foot)等提出将肾肿瘤分为肾实质细胞瘤、肾移行细胞瘤、肾胚胎癌、肾间质瘤和继发性肾肿瘤五类,这一分类方法以

其简明扼要、比较完善实用,为人所乐于接受。近数十年,特别是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肾实质肿瘤的检出比较容易,检出率迅速提高,人们对肾肿瘤的认识较前大有转变,如以往认为肾肿瘤几全为恶性,良性极少,现查知其良性肿瘤和肾囊肿占相当大的比例,并非罕见。今介绍常有的简明分类表如下: 3、肾肿瘤的常见类型 肾肿瘤多为恶性,以往普通认为“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以前都应该认为是恶性”。自B超、CT、MRI等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以来,良性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这一概念有所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70例肾实质肿瘤中,良性肿瘤48例,占6.29%。除原发性恶性肿瘤肾肿瘤外,尚有身体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肾的称继发性肾肿瘤,以肺癌肾转移最常见,其他如恶性淋巴瘤、睾丸、卵巢。大小肠的恶性肿瘤亦可有肾转移,这类病人生前可能因转移广泛而未能处理,多数只在尸检中发现。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 析 作者:李艳华韩素桂曹雪峰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785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2%;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7.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7%)。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55.7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接受化疗及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关键词】恶性肿瘤;念珠菌;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或因肿瘤细胞的多处侵犯、多器官转移、免疫力低下、激素和大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外加因

素的影响,很容易并发医院内念珠菌感染。不同国家、地区和医院念珠菌感染情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4~2005年中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医院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2005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785例,男496例,女289例,年龄22~81岁,平均(61.0±7.2)岁。153例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 153例患者共发生念珠菌感染165例次。标本包括:痰液、咽试子、尿液、粪便、脓汁、胸腹水等,均连续培养3次以上。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如镜检白细胞占优势,再进行接种。所有标本均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1.2 方法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量患者仍然镇痛不足、很多基层医师对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依然心存疑虑等。因此,进一步加强癌症疼痛及非癌症疼痛知识的普及宣传,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工作势在必行。 (二)、癌症疼痛的原因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患者的疼痛分为四类,分别为肿瘤侵犯所致疼痛、抗肿瘤治疗所致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以及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 ( 见表 ) 。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常合并多种类型的疼痛。 1. 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约占癌症疼痛的 80 %。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或转移可引起严重的癌症疼痛。

肿瘤学中级题库

1.术前诊断胃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检查手段是 A.气钡双重照影检查B.胃镜取活检检查C.胃螺旋CT检查 D.胃液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E.超声检查 2.目前用于小肝癌定位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B型超声检查B.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CT检查 D.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肝动脉造影E.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 3.关于一般恶性肿瘤的症状,下列哪项不对 A.疼痛是早期的主要症状B.局部常形成肿块C.易形成溃疡 D.可引起小血管破裂出血E.直接侵入周围器官 4.乳腺癌患者,肺部无转移灶,而椎体转移,是由于 A.直接蔓延B.转移途径尚未明确C.经肺血行转移 D.经椎旁静脉系血行转移E.经椎旁淋巴道转移 1.B 2.D 3.A 4.D 5.E 6.关于某恶性肿瘤5年治愈率是指 A.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B.病人5年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C.病人5年无复发表现者占全部病人的百分率 D.病人5年带瘤生存数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E.病人5年无瘤生存者占全部治疗病人的百分率 7.下列哪一种检查手段是诊断空腔脏器肿瘤最重要的方法是 A.根据症状和体征B.X线检查C.同位素检查D.免疫学检查 E.内镜检查 8.关于化疗药物的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静滴、口服、肌注或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等B.大剂量冲击治疗毒性较著C.中剂量间断治疗为目前较常用者D.联合用两种相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其疗效相加E.联合用药可同时投药或序贯投药 9.临床发现直肠质硬肿块,下述哪一项最能提示肿瘤晚期 A.肿块引起肠腔狭窄B.浸润至肛门引起痛感C.肿块与邻近结构粘连固定D.形成“冰冻样盆腔”E.直肠壁外可触及单个肿大之结节 10.下列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是 A.阿糖胞苷B.羟基脲C.长春新碱D.阿霉素E.氟尿嘧啶 6.E 7.E 8.D 9.D 10.D 11.胃癌患者手术完毕,关腹前以温热双蒸馏水灌洗腹腔,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 A.防止淋巴转移B.防止血行转移C.防止种植转移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2018年药师继续教育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与防治

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与防治 (请在上面方框内填写你选择的答案,例如:A 或B ;多选题罗列答案即可,例如AB ,注意请使用大写字母) 第1 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周期为(B)(单项选择) A . 3个月一次 B . 6个月一次 C . 9个月一次 D . 12个月一次 我选择: 第3 题:我国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 )(单项选择) A . 肺癌 B . 胃癌 C . 乳腺癌 D . 结直肠癌 我选择: 第4 题:属于病因预防的是(A )(单项选择)

A . 一级预防 B . 二级预防 C . 三级预防 D . 四级预防 我选择: 第9 题:直径<5mm肺实性结节推荐的随访周期为(C)(单项选择) A . 3个月 B . 6个月 C . 1年 D . 2年 我选择: 第10 题:肺癌筛查主要采用以下哪项检查(B)(单项选择) A . PET-CT B . LDCT C . MRI D . X片 我选择:

第15 题:肿瘤发生的微生物因素不包括(B )(单项选择) A . 人乳头瘤病毒 B . 流感病毒 C . 乙型肝炎病毒 D . 人类疱疹病毒8型 我选择: 第1 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周期为(B )(单项选择) A . 3个月一次 B . 6个月一次 C . 9个月一次 D . 12个月一次 我选择: 第2 题: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不包括(C )(单项选择) A . 吸烟 B . 电离辐射 C . 遗传因素

D . 化学致癌物 我选择: 第3 题:我国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 )(单项选择) A . 肺癌 B . 胃癌 C . 乳腺癌 D . 结直肠癌 我选择: 第4 题:根据2015《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B )(单项选择) A . 40岁 B . 50岁 C . 55岁 D . 60岁 我选择: 第5 题:属于病因预防的是(A)(单项选择) A . 一级预防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其临床特征。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约3/4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已至晚期,疗效较差,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各期(Ⅰ--Ⅳ期)平均五年生存率为20 ̄40%,但早期(即Ia 期)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及某些非上皮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 ̄100%。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诊断及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 临床表现 1.自己触到下腹包块或妇科检查或盆腔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包块。 2.包块生长迅速。患者可自觉腹部逐渐增大,并出现腹胀、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 3.晚期肿瘤向周围侵犯可引起腹痛、腰痛、下肢浮肿、下肢疼痛等。多数同时出现腹水,量多时出现气急、心悸等,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 4.妇科检查可在盆、腹腔触及不规则实性或半实性肿块,多为双侧生长,固定不动。晚期有腹水。 诊断依据 1.出现前述症状之一项或一项以上,或出现顽固的月经不调或绝经后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于盆、腹腔触及实质性或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不活动。阴道后穹隆多可触及散在硬结节。 3.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腹腔混合性或实质性包块,或伴数量不等的腹水。 4.CT或MRI检查发现前述同样性质的包块、腹水或转移病源。 5.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 6.腹腔镜直视下检查肿块性质、病变累及范围,有无转移病灶等,经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或腹腔抽吸液或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见恶性细胞。 7.血清CA!25CA!99AFP定性检查阳性或定量测定显著高于正常,血清或腹水中乳酸脱氢梅(LDH)升高,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等。 8.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 1.根治性手术:使残余瘤源的直径〈2cm. 2.保守性手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在下述条件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临床期;为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分化良好;无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术中剖检对侧卵巢未发现肿瘤;术后有条件严密随访。 3.大剂量间歇用药化疗较小剂量用药化疗效果为佳。 4.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疗效为佳。但临床早期,瘤细胞分化良好的上皮性肿瘤,仍可选用单一的化疗方案。 5.按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6.放射治疗:卵巢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病源,可选用放射治疗,用钴60或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等,首先用全腹旋转照射,然后盆腔照射。亦可选用放射性胶体金(198Au)或胶体磷(32P)腹腔内灌注。 7.免疫治疗:可选用短小棒状桿菌、卡介苗、左旋咪唑、转移因数、干扰素等。 用药原则 1.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首选的辅助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2.卵巢上皮性肿瘤选用:PAC方案(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或PAM+HMM方案(美法兰十六甲嘧胺); 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选用:VAC方案(长春新堿+放线菌素D或更生酶素+环磷山胺);或VBP方案(长春新堿+博来酶素或平阳酶素+顺铂)或BE9方案(平阳霉素+足叶已甙顺铂)。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选用AFC方案(放线菌素D或更生霉素+5氟料嘧啶+环磷酰胺)。 5.Ic期及Ⅱ期以上肿瘤应联合化疗8-10疗程,Ic期以下可单一使用顺铂腹腔化疗或其他单一化疗方案,酌情使用3 ̄6疗程。 6.对于病情重,肿瘤有转移,病人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等。

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

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输注指南》制定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得考核指标。 临床输血评价(须在病历中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二、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 1、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就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症进行评价。 1、1手术及创伤患者 1、1、1红细胞制剂输注 (1)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容积>0、3,、可以不实施输注。 (2) 血红蛋白<70g/L,血细胞容积<0、21,应立即实施输注。 (3)血红蛋白70-100g/L之间,倘若患者伴有觉明显得临床缺氧症状与体征,主要包括:头晕、乏力、与心悸等,应实施输注。1、1、2血小板制剂输入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实施输注。 (2)血小板计数<50×109/L,可应立即输注。 (3)血小板在50-109/L之间,倘若伴有出血倾向或/与血小板功能低下,应实施输注。 (4)特殊情况 ①留置导管、胸腔穿刺、腰穿、骨穿、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拔牙或补牙等创床操作与检查,或体外循环等,血小板计数≤50

×109/L,应实施输注。 ②硬膜外麻醉(包括:剖腹产)血小板计数≤50-80×109/L,应实施输注。 ③大手术,血小板计数≤80-100×109/L,应实施输注。 ④头颅、眼部、脊柱与前列腺等特殊部位手术,血小板计数≤100×109/L,应实施输注。 1、1、3新鲜冰冻血浆输注 (1)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值>1、5(肝病>1、3),伴有创面弥漫性渗血,应立即实施输注。 (2)急性大出血输注大量保存期相对较长红细胞制剂后,仍出血不止,应立即实施输注。 (3)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伴有出血倾向,在相应血浆药源性制剂供应缺乏时,可以实施输注。 (4)对抗华法令药物过量,可以实施输注。 1、2非手术患者 1、2、1红细胞制剂输注 (1)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容积>0、3,可以不实施输注。 (2)血红蛋白<60g/L,血细胞容积<0、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简称:AIHA)血红蛋白<40g/L,应立即实施输注。 (3)血红蛋白60-100g/L之间,倘若患者伴有较明显临床缺氧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包括:头晕、乏力与心悸等,应实施输注。 1、2、2血小板制剂输注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

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医疗

第三十九章常见恶性肿瘤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临床分期】 采用1992年福州会议推荐的“92分期” TNM标准: T1: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T2: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T3: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T4: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1、2颈椎。 N0: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上颈淋巴结直径<4cm、活动。 N2:下颈淋巴结或直径4~7cm。 N3:锁骨上区淋巴结或直径>7cm,或固定及皮肤浸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期:T1N0M0 Ⅱ期:T2N0~1,T0~2N1M0 Ⅲ期:T3N0~2,T0~3N2M0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1、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 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 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