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考情分析】

高考对这一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西周的宗法分封制;(2)小农经济及其基本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山东近三年高考涉及考点主要有:宗法制、小农经济特点、儒家代表及其思想、殷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相关内容。

备考应注意:(1)联系现实,充分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它蕴涵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2)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要结合政治、经济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同时要加强同时期中西方思想的比较;(3)联系其它时期,归纳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考点导图】

【教学探究】

阶段特征: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

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

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活动探究:

一、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文明

1、王位传承秩序确立、完善。

王位传承秩序是怎样确立、完善的?

(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度,到西周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发展。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的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探究(一):走进西周政治文明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

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领域内主要有哪些变革?

(春秋赋税改革,,战国各国变法。)

1、社会变革的背景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大发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2)政治因素:诸侯大混战,使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势力,要求改革;

(3)思想因素:文化大觉醒,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社会变革的作用影响:

请你依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回答:(1)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利用“两大因素”分析春秋战国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

1、农业:

2、手工业:

(1)行业成就:金属冶炼技术进步,主要冶炼青铜、生铁和钢。

(2)经营方式:主要有哪三种经营方式?

(家庭、官营和民间)

3、商业: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

(①商朝,已经出现最早的货币。②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③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商业繁荣促进城市出现;商业发展下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 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诗经〃大田》材料四《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3)材料四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或者探究(三):谈古论今,话小农经济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材料四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图略)

⑷有人说当今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倒退到了封建的小农经济状态,你如何看?

三、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一)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在社会秩序动荡的背景之下,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之风,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人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好思想流派。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答案①经济发展: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政治需要:各国统治者出于治国需要,网罗知识分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③私学促动: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2、百家争鸣的概况

(1)主要流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促进了文化发展:百家争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推动了社会变革: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科技文艺:大都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1、科技文学成就:

科技:(1)天文:天象观测世界领先;《石氏星表》世界最早星表。

(2)医学: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造的新体诗歌。

2、汉字起源演变:

探究(四):孔子的光辉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材料一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材料二……

请回答: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的思想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3)康熙帝为什么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4)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探究(五):某中学历史教研组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1)下表是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答案: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2)请比较并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位的认识最有道理?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3)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学习西周的政治制度,就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3.“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答案:B

4.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

A.重义轻利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尊王贱霸

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9.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10.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烁(融化)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A.人皆有恻隐之心B.人性本善C.要施“仁政”D.民贵君轻

1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每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知识即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苏格拉底

材料二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

材料四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

请回答:(1)根据材料总结东西方思想家在研究领域及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2)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略)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答案)时段特征:解题思路(1)“社会转型”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转变角度提炼。(2)影响从旧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旧的统治阶级的衰弱以及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来论证。

答案(1)经济: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政治: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新的封建制度逐步建立;思想: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影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促进了分封

制崩溃,封建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探究(一):走进西周政治文明

答案(1)分封制。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略。

2、社会变革的作用影响:

请你依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

(答案:(1)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贵族势力,强化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瓦解了宗法分封制,为秦帝国建立奠定了基础。)探究(二):

回答:

(1)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

原因:生产技术,铁器牛耕使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组织方式,土地私有制的逐渐形成,封建剥削方式的形成。

(2)

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家的征服,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

探究(三):

(1)农业中出现牛耕和铁器

(2)材料三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关系:从根本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或者探究(三)

(1)答案: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答案: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3)答案: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⑷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仅看到了表面现象,没看到根本差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的不改变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生产经营权赋予农民个人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封建性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有明显差异。

探究(四):孔子的光辉

(1)(答案: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沦的《论语》。)

(2)(答案:“仁”是孔于思想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离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答案: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代取得正统地位以后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儒家学派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4)(答案:孔于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出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探究(五):某中学历史教研组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2)(答案: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学,但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

丙:主张学习西学,但不仅主张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学。丙。)

(3)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巩固练习】

1.D2.D.3.B.4.D.5. A.6.A.7.B.8.A.9.A.10 B.11.B.

12、

(答案:略)

第01章练习题及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 A.社会和谐 B.生活小康 C.全面小康 D.四个现代化 (A)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A.“三步走”发展战略 B.“四步走”发展战略 C.“五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小康”发展战略 (A)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A.2015 年 B.2020 年 C.2030 年 D.2040 年 (B)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C)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__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D) 6.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 充实和完善。 A.二 B.三 C.四 D.五 (D) 7.党的十八大把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B)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 A.人民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全球华人 (A)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道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现代化 C.和平发展 D.改革开放 (A)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B)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领域考纲清单知识要点涉及章节 政治商周政治制度宗法制 分封制 必修一第1-1课 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含义、特点、影响) 必修二第1-1、2课 手工业主要行业:冶铸、丝织 经营方式:官营、私营 必修二第1-4课 商业概况:商周、春秋战国 政策:工商食官、重农抑商 必修二第1-5课 思想春秋战国百家 争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必修三第1-1、2课 文化科技成就天文、医学战国司南必修三第1-6课汉字起源演变表意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必修三第2-7课 绘画艺术起源岩石画、绢帛画必修三第2-8课 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必修三第2-9课 【考情分析】 高考对这一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西周的宗法分封制;(2)小农经济及其基本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山东近三年高考涉及考点主要有:宗法制、小农经济特点、儒家代表及其思想、殷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相关内容。 备考应注意:(1)联系现实,充分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它蕴涵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2)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要结合政治、经济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同时要加强同时期中西方思想的比较;(3)联系其它时期,归纳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考点导图】 【教学探究】 阶段特征: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

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 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活动探究: 一、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文明 1、王位传承秩序确立、完善。 王位传承秩序是怎样确立、完善的? (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度,到西周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发展。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的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探究(一):走进西周政治文明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 其爵”后“削其地”?

史前及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建筑

史前及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建筑 早期文明的建筑形态 从远古到汉代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好几千年的跨度,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国建筑来说,还有很多很多未知的东西。甚至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我们也还有很多未知的,也还有很多的不能清楚地表述的地方。对于建筑而言更是如。要想很准确地描述上古时期的建筑形态,还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讲到中国历史,可能就会提到夏商周这些早期的著名的王,它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有很多的研究,但是仍然很难对它们做出确切的描述。也就是说在我们建筑史的特别是早期的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空白点,对于每一个对中国建筑史感兴趣的人,都存在着很多可能,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重新描绘这些时代建筑的发展。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早期文明,人类早期文明在西亚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有了最早的城市,然后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影响周边地区的一个大的文明。在此之后,埃及的文明在发展,欧洲的文明在崛起。 中国的文明发展得也很早,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时候就有了最早的城市,这个是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的。我们的文明从那个时候,再到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那个时代是夏的时代。中国的文明在夏代可以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转入阶级社会时期。 世界建筑发展,在西亚最早出现 城市,大约已经到了公元前将近1万 年的时候最早出现了城市。 西亚早期城市

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在欧洲北非等地开始出现了许多,类似巨石阵这样巨大的一些古代遗迹。 巨石阵 这个时期是世界的版图上人类文明逐渐发 展演化走向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文明是在 这个坐标中,在走着自己的道路。 中国的文明从旧石器时代时期开始,就是从公元前1万年往后推,到了新石器时期,大约公元前5000年这样的一个时代,开始有了仰韶文化,有了后来的红山文化,有了大汶口文化,有了河姆渡文化等。总体可以把文化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南方发展的,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一个地区文明。一个是以陕西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再有就是东北沈阳,包括内蒙的红山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是根据它的环境,根据它能够有的材料,根据它的生活方式来产生的。

存货练习题及答案讲解

第三章存货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期 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4400元。假设2013年12月31日三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30000元;B存货成 本15000元,可变现净值14000元;C存货成本50000元,可变现净值48000元。 该企业12月31日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金额为()元。 A、借方3000 B、借方1400 C、贷方1400 D、贷方3000 2 ?某公司从2012年末开始于中期期末和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材料资料如下: 公司计提跌价准备对2013年利润的影响额为()万元 A 1 B 、5 C 、-5 D 、10 3. 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对商品的发出和结存进行日常核算。2013年7月,甲类商品期初库存余额为15万元。该类商品本月购进为2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为25 万元,本月销售折让为1万元。上月该类商品按扣除销售折让后计算的毛利率为20%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013年7月该类商品月末库存成本为()万元。 A 10 B 、15.8 C 、15 D 、19.2 4. 甲公司存货的日常核算采用毛利率计算发出存货成本。该企业2013年4月份 销售收入500万元,销售成本460万元,4月末存货成本300万元。5月份购入存货7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600万元,发生销售退回4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该企业2013年5月末存货成本为()万元。 A 448 B、484.8 C 、540 D、440 5.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3年10月9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1200元,增值税额为3604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6%材料入库前挑选整理费为2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则该企业取得的该材料的入账价值应为()元。

大学马克思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讲世界是什么:世界的物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答案:A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答案:C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A 5、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6、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这种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实证的唯物主义 答案:C 7、将物质归结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近代唯意志主义的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D 8、相对论原理证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答案:C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中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一定条件下的运动 B、静止是一定条件下的静止 C、运动和静止都是无条件的 D、无条件的绝对运动与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的对立统一关系 答案:D 10、“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说明人的本质是()。 A、直立行走改变了人体结构 B、劳动生产获得了衣食住行资源 C、在社会实践中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 D、来源于自然界又回归到自然界 答案:C 1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观点是()。 A、自然界具有客观实质性 B、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质性 C、人高于动物,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 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答案:D 1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A、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 13、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答案:A 1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巳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生产与社会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2..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在他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知识点二:夏朝的统治 一、统治措施 1.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 2.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国家机构,这些都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二、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三、灭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最终在夏王桀的残暴统治中灭亡。 知识点三: 1.商汤灭夏: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建立时间:约公允前1600年,汤在亳(bò)建立商朝。 3.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时将都城迁到殷。 4.政治统治及社会状况: (1)政治上: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2)经济上: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还有较大规模的畜牧业;商代的青釉器技术日渐成熟;商代的雕刻工艺精湛,青铜器物被广泛使用。 (3)文化上:商朝使用的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同时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点四:武王伐纣 1.原因: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对外征战,对内压迫和残害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过程: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 戈,周军占领商都。 3.结果: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知识点五: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

最新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简答题 1.关于Linux的版本有两种不同的称呼: 一种是内核版本,一种是发行版本。 2.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3.系统调用、库函数的区别和练习 从用户角度观察,系统调用和库函数都以C函数形式出现,提供给用户一种功能实现的接口,需要用户输入指定的参数,调用结束得到指定的返回值。 从实现者角度观察,库函数是在系统调用上层的函数,库函数一般指程序员可以使用的通用函数。 系统调用由两部分组成: (1)核心函数:是实现系统调用功能的代码,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驻留在内存中,是一种共享代码。运行在核心态。 (2)接口函数: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API,以库函数的形式存在于Linux的lib.a中,该库中存放了所有系统调用的接口函数的目标代码,用汇编语言书写。其主要功能是把系统调用号,入口参数地址传给相应的核心函数,并使用户态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陷入核心态。 4.完成如下命令 (1)新建用户tom 和用户组student #useradd tom #passwd tom #groupadd student (2)新建文件file #touch file (3)将文件file 改名为test,然后将test拷贝到/home #mv file test #cp test /home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第2章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 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4.make。命令用来及时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 5.库分为静态库和共享库。 二、简答题 1.静态库和共享库的区别 (1)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连接到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2)共享库只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才载入,在编译时,只是简单地指定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 ,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 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 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Java程序分析研究报告第1-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供选字符序列中,不属于 ...Java语言关键字的是( A ) A.goto B.null C.false D.native 2.以下是关于Java语言关键字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C ) A.关键字可以用来描述类的成员类型,但是不能描述普通变量 B.关键字由字母(包括英文字母、下划线字符、美元字符、文字字符)和数字组成 C.关键字不可以用作变量、方法、类或标号的标识符 D.break和main都是Java语言的关键字 3.下述字符组合不能作为Java程序标识符的是(D) A.Aa12 B.X C.y D.5x 4.在下述字符串中,不属于 ...Java语言关键字的是( C ) A.float B.new C.java D.return 5.下列字符组合不能作为Java整型常量的是( A ) A.078 B.0x3ACB C.5000 D.0x3ABC 6.设有如下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foo=args[1];

String bar=args[2]; String baz=args[3]; System.out.println("baz= "+baz); } } 下述哪一行命令可以使得执行该程序的输出为baz= 2 ( C ) A) java Test 2222 B) java Test 1 2 3 4 C) java Test 4 2 4 2 D) java Test 4 3 2 1 7.在Java语言中,int类型数据的长度是( C ) A.1个字节 B.2个字节 C.4个字节 D.8个字节 8. 用Java虚拟机执行类名为Hello的应用程序的正确命令是( D )。 A) java Hello.class B) Hello.class C) java Hello.java D) java Hello 9.执行以下代码,输出结果是( B ) int x=5,y=7,u=9,v=6; System.out.println(x>y ? x+2:u>v ? u-3:v+2); A.8 B.6 C.7 D.true 10.下列修饰符中与访问控制无关的是(C)。 A) public B) protected C) final D) private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解析版)

春秋战国(公元前5~前3世纪)时的社会转型 一、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二、具体表现: (1)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国家政局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战国后期);宗法分封礼乐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战乱纷争到秦朝一统天下;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 (2)经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从青铜时代到铁器牛耕,从井田时代到土地私有) (3)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礼乐制崩溃(从礼乐文化到诸子学派,从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文化专制);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4)阶级:“士”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5)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三、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四、真题训练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秦统一中国》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秦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

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有维护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秦的统一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秦统一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通过学生观看一段秦始皇的视频,让学生对秦始皇有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史实的学习(学生们大都听过秦始皇,但不知道他所开创的秦朝),有利于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讲授新课 (一)少年质子一统天下 1.简单介绍秦始皇的生平。秦王少年的时候是一位少年质子。(什么叫做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出身的贵族)。为什么会互派质子?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两国之间为了表示互相不会攻打,就会派质子去他国。表示真诚。)2.阅读教材并已学知识,分析秦国灭六国的原因?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淮河流域与中原邻接,夏商周中原发达的古代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形成了本地区善于吸收、融会、发展各种文化因素的优良传统,并使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汇、东西交融的复杂状态。考古发现揭示出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宏观探讨夏商周中原王朝礼制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辐射和影响,以期从这一侧面透现出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特色。 夏部族在中原地区的活动中心和夏王朝建立后的统治中心地带在现今的豫西和晋南一带。其实,夏王朝的统治区域是相当广阔的。其统治势力已拓展到淮河流域,夏与淮河流域关系密切。 考古发现也证实淮河流域的大面积地区受中原夏文化的影响。在淮河重要支流颖河两岸,二里头早期文化对其有重要影响。程窑遗址二里头文化期的遗物就蕴含有夏文化因素。在登封王城岗遗址中,包含有完整的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及周文化,颍河上游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承袭当地龙山文化晚期因素的基础上,深受豫西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部分陶器器形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嬗变。 河南周口地区1978年的地面调查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16处,商代遗址19处,西周遗址12处。周口地区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中原夏文化对该地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了器物的组合,使二者的文化性质有很大的相似性。 中原夏文化还拓展到江淮地区。目前在安徽江淮之间、霍山以北地区发现了不少夏商文化遗存。如属斗鸡台文化的斗鸡台、薛家岗、含山大城墩、青莲寺等遗址中都包含有二里头文化因素。但仅有中原夏文化晚期的文化因素出现于此,且文化因素的影响仅停留在个别器物的具体形制上,说明夏文化对此地的影响晚且较肤浅。 淮河流域的岳石文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但豫东、鲁西的岳石文化中却包含有中原夏文化因素。在最能反映文化特质的陶器遗物中,鸡冠耳盆、觚形杯、舌状足三足罐等具有明显中原二里头文化特征的器物广泛存在于上述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应该是受二里头文化影响所致。豫东、鲁西、鲁北地区正是夏代初年夷羿族团对夏战争失败后东退的活动地区,由于夷羿族团势力的减弱,使得夏及周围其他部族乘虚而入,使这一地区的物质文化受到夏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在鲁中南、鲁东南及胶东地区,由于东夷集团自身稳定,实力较强,因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7]。这一考古学现象,很可能是夷羿族团对华夏集团征伐失败、夏族大举东进造成的。 由此可知,中原夏文化对淮河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的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地影响到了豫西、鲁东、皖北的淮河下游地区。这种考古学观察反映了夏与东夷、淮夷集团势均力敌,中原夏文化与淮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如岳石文化等基本是同步发展的。夏与东夷、淮夷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是相邻的两族如夏与淮夷关系密切,而彼此较远的两族如夏与东夷则关系较疏远。 公元前17世纪后期,商代夏而兴。考古发现证明商文化的对外扩张体现了一个明显的动态过程。比较二里岗上、下层文化的分布,可以看出商文化主要是向东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这种扩张态势一直延续到殷墟早期,并成为商王朝最

第1讲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前编写,可参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考情分析】 高考对这一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西周的宗法分封制;(2)小农经济及其基本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山东近三年高考涉及考点主要有:宗法制、小农经济特点、儒家代表及其思想、殷商甲骨文和青铜器等相关内容。 备考应注意:(1)联系现实,充分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它蕴涵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2)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要结合政治、经济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同时要加强同时期中西方思想的比较;(3)联系其它时期,归纳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考点导图】 【教学探究】 阶段特征: 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

的奠基时期。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基本成型; ③思想文化上:华夏文化蓬勃兴起。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活动探究: 一、政治上:国家政权产生发展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文明 1、王位传承秩序确立、完善。 王位传承秩序是怎样确立、完善的? (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度,到西周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发展。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的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探究(一):走进西周政治文明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 其爵”后“削其地”?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1、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

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历史的秘密,天子的威严、诸侯的荣宠、大夫的勤谨以及工匠艺人的殚精竭虑。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其狰狞、神秘,显示着奴隶主们的权势和威仪。它们是奴隶主狞厉的政治宣言,是奴隶望而生威的神物,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实物证据,更是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艺术上或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或工艺高超,精妙绝伦;或铸刻铭文,俨然一卷史书;无论繁缛简朴、狞厉祥和,都给人以历史的沉思与启迪,艺术的审美与人性的观照。回首几千纪,我们不能不感叹贵族们何以如此孜孜以求?我们仅从多数有铭文的青铜器上发现,其铭文结尾无不铭刻着“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祈愿,他们期望权力、地位、荣耀能像青铜一样永世长存。遗憾的是商代的青铜器为周的诸侯瓜分刮去了族徽与名号;周的重器被秦人熔铸了“金人”。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相当多的出土于周原的窖藏,从埋藏的杂乱无序可见,贵族们逃跑时的仓惶。那些部族与家族“宝用”的器物,终成为全社会的遗产。

第1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1章自测练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A,错误B) 1.信息就是数据。 2.信息来源于知识。 3.信息是可以交换的。 4.信息处理的本质是数据处理。 5.经加工后的信息一定比原始的信息更能反映现实的最新状态。 6.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们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信息技术。 7.计算机中的整数分为不带符号的整数和带符号的整数两类,前者表示的一定是正整数。 8.所有用十进制表示的数都可精确地用二进制表示。 9.补码是带符号整数的一种编码方法。 10.尺寸相同的集成电路芯片中,集成度越高的芯片其工作速度就越快。 11.制作相同电路的集成电路芯片中,集成度越高的芯片其体积就越大。 12.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PC机中的存储器芯片属于专用集成电路。 参考答案: 1~5:BBBAB 6~10: BABAA 11~12: BB 二、单选题 1.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_______。 A.信息的获得、收集、加工、传递、施用 B.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 C.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接收、施用 D.信息的收集、获得、存储、加工、发送 2.计算与存储技术主要用于扩展人的_____的功能。 A.感觉器官 B.神经系统 C.大脑 D.效应器官 3. 扩展人类感觉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不包括_______。 A.感知技术 B.识别技术 C.获取技术 D.计算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______进行信息的 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A.通信技术B.计算机技术C.电子技术D.人工智能 5.一般而言,信息处理不包含____。 A.查明信息的来源与制造者B.信息的收集和加工 C.信息的存储与传递D.信息的控制与传递 6. 信息是一种____。 A. 物质B.能量 C. 资源D.能源 7. 客观世界三大要素不包括。

先秦古代历史知识(夏商周春秋战国)

先秦古代历史知识(夏商周春秋战国) (一)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一约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二)商朝 商朝(约前1600年一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剪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域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亳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商纣王),此时的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各诸侯国也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1046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五百多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