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传动课程介绍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传动课程介绍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课程代码(学校统一编制)80242000

学分:3.5 修读期:1,2学期

授课对象:机械制造专业本科及硕士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机械工程本科及硕士生讲授机电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主要内容包括: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分类、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的离散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等,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大量应用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机电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制造领域的应用。

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有)

PID控制实验等,16学时

课程考核:限选考查

作业和平时考勤占30%(其中平时考勤和普通作业占20%,实验占10%),期末考试比例占80%。

指定教材:(暂定,未定)

王岚,赵丹,隋立明主编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陈维山,赵杰编著,《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系统

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系统 摘要】 自动扶梯是带有循环运动梯路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循环输送的运输工具。自动扶梯非常适合在车站、机场、商场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使用,目前国内使用的自动扶梯空载时仍是额定速度运行,采用同一速度运行模式,没有根据人流量的多少来调节拖动电动机的运转速度,具有耗能大,机械磨损大,使用寿命降低等缺点。本系统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扶梯的运行速度,对节约能量和延长扶梯的使用寿命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自动扶梯安全保护装置可编程控制变频控制 【前言】 自动扶梯是由一台特种结构型式的输送机和两台特殊结构型式的胶带输送机组合而成的,广泛应用于商厦、超市、地铁、车站、商务中心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作为一种商用载人设备,因此自动扶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扶梯必须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以保证自动扶梯上的乘客绝对安全。自动扶梯的整体设计应该满足特定的商业规范,它必须经济、低噪声且运行平稳。采用合理的导轨梯路系统设计,即能降低运行阻力,节约能耗,减小噪声,延长使用寿命。 继电器控制的自动扶梯过去用得比较多,这种电气控制原理比较简单、直观,线路包括主电路、安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制动器电路以及照明电路等。由于触点较多,造成线路比较复杂,运行故障多,故障排除困难,目前这种控制线路的自动扶梯处于淘汰阶段。 采用可编程(PLC)控制方式的自动扶梯可克服继电器控制方式的缺点,达到可靠性高、编程简单、通用性强、维修方便等。采用变压变频调速技术,可灵活调节电动机的旋转速度。 使用先进的电动机控制技术,保证电动机的运行性能。使用新型的检测材料,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各种外部信号、反馈信号,实现自动扶梯的闭环控制、智能控制。 一、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本系统共配备多个安全保护开关,如遇到非正常状况,其能自动切断自动扶梯的控制电源,使自动扶梯迅速停止运行。配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一)必备安全保护装置

重庆邮电大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20)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机密★启用前 重庆邮电大学 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科目代码:804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 单位和考生编号。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卷袋中交回。 5、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上作答无效!第1页(共8页)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时间上和数值上都离散的信号指的是:() A、连续信号; B、离散信号; C、模拟信号; D、数字信号。 (2)若已知某传感器输出电压范围为0~25mV(对应于0~450物理量范围),如果采集系统需分辨0.1个单位的物理量,则选择的A/D转换器位数应不 小于:()。 A、8位; B、12位; C、13位; D、16位。 (3)C NC机床按照刀具相对工件移动的轨迹可将其控制方式分为:() A、点位控制和连续路径控制; B、直线控制和圆弧控制; C、阶跃控制和平滑控制; D、位移控制和直线控制。 (4)数字随动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最少拍控制性能指标是指:() A、超调量最大; B、上升时间最短; C、调节时间无限; D、调节时间最短。 (5)计算机作控制器的机电控制系统和连续控制系统类似,其性能的优劣可用稳定裕度、()来衡量。 A、稳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B、静态指标和稳态指标; C、快速指标和动态指标; D、系统指标和动态指标。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解析

学号:0121018700306 课程设计 题目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学院物流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行政1001班 姓名徐宏华 指导教师徐沪萍 2013 年 6 月2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徐宏华专业班级:物流行政1001班 指导教师:徐泸萍工作单位:物流学院 题目: 组合机床加工过程PLC自动控制设计 初始条件: 1.编程环境:Step7v5.5软件 2.PLC型号:西门子公司S7系列,S7-300 3.机电传动的相关资料指导书 4.仿真环境:S7-PLCSIM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液压滑台式组合机床在原位启动后,快速向前到设定的位置时转为慢速前进,到达攻丝进给位置时停止前进,转为攻螺纹主轴转动,丝锥能向前攻入,打到规定深度时,主轴快速制动。接着攻螺纹反转退出,回到原位时快速制动,同时滑台能快速退回原位,并在原位停止。 时间安排:十八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0第一章基本知识介绍 ------------------------------------------------------------------------ 1 1.1 设计的任务要求--------------------------------------------------------------------- 1 1.2 组合机床概述------------------------------------------------------------------------ 2 1.2.1 组合机床部件分类 --------------------------------------------------------- 2 1.2.2 组合机床的特点 ------------------------------------------------------------ 2 1.3 PLC控制系统 ----------------------------------------------------------------------- 3 1.3.1 PLC简介 --------------------------------------------------------------------- 3 1.3.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 1.3.3 PLC控制系统的一般步骤 ------------------------------------------------ 4第二章总体方案选择和控制方式选择----------------------------------------------------- 6 2.1 总体方案选择------------------------------------------------------------------------ 6 2.2 控制方式的选择--------------------------------------------------------------------- 6第三章电路图的设计 -------------------------------------------------------------------------- 6 3.1 主电路的设计------------------------------------------------------------------------ 6 3.2 PLC的I/O地址分配--------------------------------------------------------------- 8第四章控制程序的设计 --------------------------------------------------------------------- 10 4.1 顺序功能图的设计---------------------------------------------------------------- 10 4.2 梯形图的设计---------------------------------------------------------------------- 11 4.3 语句表的设计---------------------------------------------------------------------- 15 第五章调试及结果分析 ------------------------------------------------------------------- 21 5.1 硬件组态---------------------------------------------------------------------------- 21 5.2 仿真结果分析---------------------------------------------------------------------- 21 感想----------------------------------------------------------------------------------------------- 25 参考资料书-------------------------------------------------------------------------------------- 26

计算机应用专业介绍与主要课程

1、数字多媒体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质、一定的艺术素养、熟练掌握数字媒体设计和制作的相关软件技术,在影视、广告、动画、游戏、建筑、装饰设计等行业从事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考虑了新兴学科的社会需求和现代青年学生对影视动画、多媒体制作等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计算机的魅力和创作的快感!本专业学生可兼报考动画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等证书。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平面构成、色彩与构成、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技术、三维动画、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广告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视频编辑技术基础、影视特效合成基础、数字音频制作与处理等。 2、物流管理(本专业与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联办)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的流动的科学管理,即对物的流动从始发点到终点,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把物按质、按量、安全、及时、快速送到目的地,并最大限度地节省物的流动费用,特别是物的流动资金的占用。物流服务是一门管理技术。本专业培养适合我国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及各类岗位发展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是前沿专业,高端专业,且与职业证书紧密结合,学生可兼报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该证书与国际证书接轨,可以和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的(ILT)证书互认]。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设备应用、国际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毕业实习等。 3、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社会保障概论、企业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心理学、劳动就业概论、劳动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法、公共关系学等。(本专业学生可兼报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4、电子商务: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可兼报考电子商务师、营销师、商务策划师等证书。 主要专业课程: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交流、市场信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概论、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 5、企业财务管理: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能力,从事会计实务,通晓财务软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可兼报考会计电算化、珠算等级、计算机等级、理财规划师等证书。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一)、企业投资学、企业融资学等。 6、会计电算化: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财务管理学、中国税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C语言程序设计、FOXPRO程序设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 7、计算机网络: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 林堃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林堃 发表时间:2019-06-11T11:20:34.960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3期作者:林堃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PLC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功能强大、稳定性高和可靠性强等优点,且综合使用价值很高。与传统控制技术相比,将PLC自动控制技术引进变频器中,能够对传统直流调速方式进行升级,提升继电器中各个触点准确性,促进变频器系统运行速率,进而强化变频器使用功能。所以将PLC自动控制系统与变频器有效结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引言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PLC自动控制系统实质上是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上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技术方式,功能性强大,目前在电气控制行业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变频器技术作为变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一直研究如何代替直流调速技术的重点。变频器中使用的变频技术,在传统上人工操作是其主要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在实际操作的使用中太过繁杂,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变频器中后,变频器数据分析能力加强,设备的应用需求得到满足,变频器的应用范围也被扩大,这个问题就被很好的加以解决了。 1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概述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叫做PLC控制系统,简称PLC,又叫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主要为工业生产发展而设计的一种关于电脑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备,主要发展设备内部存储程序,按顺序进行控制的逻辑运算。PLC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PLC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应用生产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产品的销量和质量,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编程简单、操作方便。从事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编程人员,不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根据简单的学习就可以进行PLC编程操作。在经济发展领域中,PLC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实用性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与其他相关设备进行相互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对其他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使PLC自动控制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2PLC模块选择 目前,变频器产品在市场上的种类有很多,价格也参差不齐,在给工业生产企业宽松选择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选择难度。在实际运行中,变频器产品不同,带有的负荷也就有了差异,因此,工业生产企业要以产品工艺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基准去配备合适的变频器,不该盲目选择。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变频器的性能参数只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点内容,具体的选择还要参考实际的应用,同时,不同模块要尽量保证规格相同,以期在之后的PLC自动控制上方便于管理。选择PLC型号时,变频器特性必须要考虑进去,信号格式也要与变频器相匹配。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不同的机械运行,匹配的变频器也是不同的,而且要保证变频器的质量,不然企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PLC模块选择中,机型、I/O模功能模块的对照应该放在首位,PLC系统只有和变频器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此外,信号类型、输入接线连接、电压等级也要作为参考内容,这样才能让PLC系统与变频器形成最优配合,最大化的体现其使用价值。 3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变频器中的应用 3.1通信协议的实现 我国的企业如今可以通过通信协议实现变频器对plc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专用协议和统一通信协议是我国的主要应用的通信协议,在运行过程中,PLC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运用专用通信协议对变频器进行控制。根据通信协议的自身条件,通信协议可以划分为modbus通信协议与自由口通信协议,采用自由口通信协议对变频器多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变频器和PLC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自由口通信协议进行控制的,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程序的自由控制,可以实现不同型号的变频器输入信号的相互转换。采用自由口通信协议有许多优点,所以工业生产企业一般完成程序编写完成后,再用自由口通信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变频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自由性、可靠性及安全性。modbus通信协议本质上属于串行通信行应用中的一种,所以PLC自动控制系统与变频器使用modbus通信协议的工作中,可以支持各种形式的检验。PLC自动控制系统采取合理的通信协议规划,有效进行通信协议系统规划,这些细节关乎了电器的使用质量,及时有效的对机器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提升变频器的使用质量,降低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PLC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变频器的效率,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3.2通信协议实现方法 通信协议主要分为通用协议、专用协议两种。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自由口通信协议以及MODBUS通信协议。在变频器中应用的专用通信协议,是变频器与PLC之间制定的通信协议,利用这种专用通信,实现对变频器的自动化控制。利用自由口通信协议,能够确保PLC系统有效控制系统中各项自由程序,同时变频器各个信号之间也能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这些内容,在编写程序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通讯程序进行及时的调试,确保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变频器中的稳定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MODBUS通信协议长期属于通信行业核心标准,相关人员必须这一通信特点进行分析,考虑到其作为串行通信协议的一种,在实践运用中,为LPC、CRC校验提供支持。 3.3实现变频器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 将PLC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变频器当中,自动化控制的实现主要通过I/O端子。PLC控制系统与I/O端子正是PLC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将两个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才能发挥PLC的作用。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其一是将数字输入端与PLC进行连接,这种方式需要满足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携带I/O端子,利用导线加以控制;其二是模拟量端子和PLC系统相连接,这种实现方式下,PLC自身并不携带模拟量端子,将PLC系统后台控制拓展模块和变频器模拟量端子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效果。这两种实现方式,都可以对变频器进行有效设置,若变频器输入的数字量较多,则能获得较多固定频率。通过上文介绍,我们知道通信协议是变频器现场总线控制的核心,DP通信协议是一种关键手段,其主要由协议层、网络数据以及电报头组成。并通过有效的定义方式,实现系统上下层结构之间的良好传输,且避免两者之间相互干扰,提升变频器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让变频器能够通过上级自动化系统指令进行工作。 结语 在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变频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影响变频器整体运行效率的问题,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就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考试试题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A卷)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专业班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02级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8086CPU被复位后,以下各寄存器的内容是Flag:(1);IP:(2);CS (3);系统将从存储器的(4)地址处取指令执行。 2.在数字逻辑电路中,逻辑是指(5),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6),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7)。 3.微型计算机硬件通常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8),(9),(10),(11)和(12)。 4.88086/8088在最小方式下有关总线请求的信号引线是(13)和(14)。 5.8086宏汇编语言中的伪指令可以组成多种伪指令语句,符号定义伪指令的形式为(15),分段定义伪指令的形式为(16),指定起始地址伪指令的形式为(17)。 6.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结构化形式的程序,它有四种基本结构形式,它们是(18),(19),(20)和(21)。 7.8086/8088在满足(22)和(23)的条件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8086/8088的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24)地址至(25)地址的区域中;向量表的内容是(26)。

8.当一片存储器芯片的容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时,需要用多片组合来扩充存储器,扩充的方法有(27)和(28)两种。 9.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少于系统中所具有的地址线,一般将低位地址线与存储器地址线直接相连,高位地址线有三种译码方式,它们是(29),(30)和(31)。 10.中断处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保存断点,(32),(33),(34)和(35)。 11.8086微机系统中,堆栈区内数据存储的规则是(36),堆栈区数据存储单元的地址由(37)和(38)两个寄存器提供起逻辑地址,堆栈操作的指令有(39)和(40)。 两条。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8086与8088这两个微处理器在结构上有何相同点,有何主要区别? 2.简述CPU和外设信息交换的各种方式及其特点。 3.8086如何响应一个外部的INTR中断请求? 4.8086执行了一个总线周期”是指8086做了哪些可能的操作?基本总线周期如何组成?在一个典型的读存储器总线周期中,地址信号、ALE信号、RD#信号、数据信号分别何时产生?三.计算和画图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8位二进制补码完成–85 + 60 计算,并判断结果是否有溢出。 2.个有32个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80A0:CDF6,算出这个数据区首、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3.图示说明数据定义伪指令语句 VAR DB 12,–12H,3DUP(0,FFH)实现的内存分配和预置数据。 四.指令和程序题(共20分) 1.指出下列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5分) (1)MOV SI,2100H(2)AND AX,ES:[BX] (3)ADC AX,[BX][SI] 2.请写出下列指令单独执行后,有关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5分) 假设指令执行前(DS)=(ES)=3000H,(AX)=2000H,(BX)=1200H,(SI)=2, (31200H)=2400H,(31202H)=90F7H (1)ADD ES:[BX],900H (2)MUL WORD PTR [BX+SI] 3.请把下列程序中所缺语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0分) TITLE EXAMPLE.ASM DATA SEGMENT A DW 0 B DW 0 C DW 230,20,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DE SEGMENT ASSU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G PROC FAR START: PUSH DS MOV AX.0 _______________ MOV AX,DATA ________________

《电气运行与管理课程标准》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18级《电气运行与管理》课程标准

五、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做”中“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的不同,不同生源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同,分别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六、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 1.硬件资源: 1)设备条件:实验设备名称等等 3)工具: 4)材料: 2.教学文件 1)课程讲义 2)教材 3)技术手册 3.教学资源库(课程组共建) 1)录像库、动画库、PPT课件、习题库、案例库 2)教学指南、学习指南、各类教学指导文件 3)操作说明书、技术参考资料 4.教师资源 1)设备台数6-8台需配教师1-2人。 2)教师均需准备必要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备课笔记、学生记分册),按授课计划与课程标准统一进行教学,对小组同学进行指导、考核并记录成绩3)主带教师负责填写授课计划、成绩登入系统,其它如召集同学、课前布置任务、课后点评、材料工具领用等,可课程组教师协调安排。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的态度性、知识性、技能性三类评价按20:40:40的比例来划分。 2、态度性评价采用扣分制,按20分计。课堂上出现迟到、早退,仪容不整,不带书本、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项、打瞌睡、不参与团组活动以及其他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现象的,

每次扣1分;缺课、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2分,直至该项成绩扣完。 3、知识性评价中,《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主要对课堂布置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相关知识点来进行考核。 4、技能性考核评价内容,可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特点自定。本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安排3个综合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 表1 《》课程成绩分配情况 八、其它说明 无

卧式镗床(T68)-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班:学号:姓名: 一、课程设计课题某型号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工作自至 三、课程设计技术说明和控制要求 1、设备机械部分运动说明 某型号卧式镗床主要有床身、前立柱、镗头架、工作台、后立柱和尾架等部分组成。其运动形式有三种:镗轴与花盘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进给运动包括镗轴的轴向进给、花盘上刀具的径向进给、镗头的垂直进给、工作台的纵向与横向进给;辅助运动为工作台的旋转、后立柱的水平移动、尾架的垂直移动及各部分的快速移动。 2、设备电气控制要求及技术参数 1)主运动与进给运动由同一台双速电动机M1拖动,各方向的快速运动由另一台电动机M2拖动 2)主轴旋转和进给都有较大的调速范围 3)要求M1能正反转,能正反向点动,并带有制动,各方向的进给都能快速移动,正反向都能短时点动 4)必要的保护环节、连锁环节、照明和信号电路 5)电动机的功率 M1:5.2KW M2:3KW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设备的电气控制要求,制定设计方案、绘制草图; 2、进行电路计算,选择元器件,并列出元器件目录表,绘制电气原理图(包 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通电调试、故障排除、任务验收,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六、主要参考资料 1、齐占庆. 机床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邓星中主编. 机电传动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齐占庆. 王振臣主编. 电器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陈远龄.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重庆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编码:18012625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负责人:郭松涛 2.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 3、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各专业 4.预修课程:无 5.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1+X体系)基本要求而设立的大学本科各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和水平,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该课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选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信息表示、运算基础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及使用方法和Linux 操作系统简介等;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MS-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国产WPS Office特点及功能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等);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知识、关系模型基础、SQL语言简介等);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信息检索及软件使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与流媒体概述、多媒体系统的硬件构成、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数据压缩与存储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等);信息安全与社会社会责任知识(包括:信息安全及网络攻击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该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它既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又面向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使学生进入大学,就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以便后继相关课程的选课和学习。 从09级开始,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针对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或中学没有学习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提高班针对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或具有了操作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学生,通过开学分级测试分班。

PLC控制变频器的几种方法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PLC和变频器的组合应用,并且产生了多种多样的PLC控制变频器的方法,其中采用RS-485通讯方式实施控制的方案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它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且造价低廉。但是,RS-485的通讯必须解决数据编码、求取校验和、成帧、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的奇偶校验、超时处理和出错重发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一条简单的变频器操作指令,有时要编写数十条PLC梯形图指令才能实现,编程工作量大而且繁琐,令设计者望而生畏。? 本文介绍一种非常简便的三菱FX系列PLC通讯方式控制变频器的方法:它只需在PLC主机上安装一块RS-485通讯板或挂接一块RS-485通讯模块;在PLC的面板下嵌入一块造价仅仅数百元的“功能扩展存储盒”,编写4条极其简单的PLC梯形图指令,即可实现8台变频器参数的读取、写入、各种运行的监视和控制,通讯距离可达50m或500m。这种方法非常简捷便利,极易掌握。本文以三菱产品为范例,将这种“采用扩展存储器通讯控制变频器”的简便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2、三菱PLC采用扩展存储器通讯控制变频器的系统配置 2.1 系统硬件组成 FX2N系列PLC(产品版本V 3.00以上)1台(软件采用FX-PCS/WIN-C V 3.00版); FX2N-485-BD通讯模板1块(最长通讯距离50m); 或FX0N-485ADP通讯模块1块+FX2N-CNV-BD板1块(最长通讯距离500m); FX2N-ROM-E1功能扩展存储盒1块(安装在PLC本体内);

带RS485通讯口的三菱变频器8台(S500系列、E500系列、F500系列、F700系列、A500系列、V500系列等,可以相互混用,总数量不超过8台;三菱所有系列变频器的通讯参数编号、命令代码和数据代码相同。); RJ45电缆(5芯带屏蔽); 终端阻抗器(终端电阻)100Ω; 选件:人机界面(如F930GOT等小型触摸屏)1台。 2.2 硬件安装方法 (1) 用网线专用压接钳将电缆的一头和RJ45水晶头进行压接;另一头则按图1~图3的方法连接FX2N-485-BD通讯模板,未使用的2个P5S端头不接。 (2) 揭开PLC主机左边的面板盖, 将FX2N-485-BD通讯模板和FX2N-ROM-E1功能扩展存储器安装后盖上面板。 (3) 将RJ45电缆分别连接变频器的PU口,网络末端变频器的接受信号端RDA、RDB之间连接一只100Ω终端电阻,以消除由于信号传送速度、传递距离等原因,有可能受到反射的影响而造成的通讯障碍。 2.3 变频器通讯参数设置 为了正确地建立通讯,必须在变频器设置与通讯有关的参数如“站号”、“通讯速率”、“停止位长/字长”、“奇偶校验”等等。变频器内的Pr.117~Pr.124参数用于设置通讯参数。参数设定采用操作面板或变频器设置软件FR-SW1-SETUP-WE在PU口进行。 2.4 变频器设定项目和指令代码举例

PLC机械手操作控制系统

摘要 在现代工业中 ,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支柱,无人车间、无人生产流水线等等。已经随处可见。同时,现代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产环境,如高温、放射性、有 毒气体、有害气体场合以及水下作业等,这写恶劣的生产环境不利于人工进行操作。工 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 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 手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身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尤 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我国, 近几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和铁路工业部门的重视。 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PLC已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 PLC控制机械手能实现各种规定工序动作,对生产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以介绍 PLC在机械手搬运控制中的应用,设计了一套可行的机械手控制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 PLC程序。设计完成的机械手可以在空间抓放、搬运物体等,动作灵活多样。 整个搬运机构能完成四个自由度动作,手臂伸缩、手臂旋转、手爪上下、手爪紧松。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PLC, 机械手操作控制系统 .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PLC 控制系统 (1) 1.1.1PLC 的产生 (1) 1.1.2PLC 的特点及应用 (2) 1.2选题背景 (3) 1.2.1机械手简介 (3) 第二章PLC 控制系统设计 (6) 2.1总体设计 (6) 2.1.1制定控制方案 (6) 2.1.2系统配置 (6) 2.1.3控制要求 (9) 2.1.4控制面板 (12) 2.1.5 外部接线图 (13) 2.2.2手动方式状态 (16) 2.2.3回原点状态转移图: (19) 2.2.4自动方式状态 (19) 第三章控制系统内部软组件 (21) 3.1 内部软组件的概述 (21) 3.1.1输入继电器 (21) 3.1.2输出继电器 (21) 3.1.3辅助继电器 (22) 3.1.4状态组件 (23) 3.1.5定时器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参考文献 (24)

《人机界面与网络控制课程标准》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18级《人机界面与网络控制》课程标准

五、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做”中“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的不同,不同生源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同,分别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六、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 1.硬件资源: 1)设备条件:实验设备名称等等 3)工具: 4)材料: 2.教学文件 1)课程讲义 2)教材 3)技术手册 3.教学资源库(课程组共建) 1)录像库、动画库、PPT课件、习题库、案例库 2)教学指南、学习指南、各类教学指导文件

3)操作说明书、技术参考资料 4.教师资源 1)设备台数6-8台需配教师1-2人。 2)教师均需准备必要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备课笔记、学生记分册),按授课计划与课程标准统一进行教学,对小组同学进行指导、考核并记录成绩3)主带教师负责填写授课计划、成绩登入系统,其它如召集同学、课前布置任务、课后点评、材料工具领用等,可课程组教师协调安排。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的态度性、知识性、技能性三类评价按20:40:40的比例来划分。 2、态度性评价采用扣分制,按20分计。课堂上出现迟到、早退,仪容不整,不带书本、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项、打瞌睡、不参与团组活动以及其他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现象的,每次扣1分;缺课、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2分,直至该项成绩扣完。 3、知识性评价中,《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主要对课堂布置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相关知识点来进行考核。 4、技能性考核评价内容,可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特点自定。本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安排3个综合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 表1 《》课程成绩分配情况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 一、目录 引言 2 设计说明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题目 3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3 (三)、设计内容 4 一、控制方案设计 4 二、线路设计 4 三、控制电路的设计 6 四、元件的选取 6 五、柜体设计 8 六、结束语 11 七、参考文献 12

二、引言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需电知识结构的躯体。在学习《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的时候,我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其重要性。作为机械类专业本基础教材,本课程涵盖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内容与机械类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相衔接。本书所讲内容突出机电结合,电为机用。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简化理论分析,加强反映了当前机电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强实例的分析、设计,力求做到内容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以利于我们开拓思路、深化知识。《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的教材之一,可以作为机械类专业及与之相近专业的同学们学习和研究。本课程不仅在于它是一门系统理论基础课程,是我们掌握控制论的基础知识,解决机械工程中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呵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建明阐述,使我们学会用控制理论观点,系统论方法,分析、处理机械工程中遇到的难题,启迪和发展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代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控制理论应用于机械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将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设计的课程设计实践,可以激发我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我们初步掌握系统性能分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本次课程设计势在必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中专)(张旭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 (90学时) 课程代号:DQ021 学时数:90 适用学制:三年中专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类与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方法,熟悉汇编语言和C51语言的应用,理解常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控制方式、特点,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为项目课程,根据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以构建不同控制要求的单片机系统为目标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重组。打破传统的单片机课程以知识为序列组织课程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项目是构建应用型的单片机系统,每个项目都有可视化的结果,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因此,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强调“呈现项目结果”,以培养具有研究素质、创新素质和应用素质为目的,能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原则,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知识、硬件结构组成、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扩展原理及分析方法、了解系统开发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学生针对项目的各项任务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实施项目以实现学习目标。最后根据多元化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