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

XX下诺夫哥罗德XX音乐学院

介绍

一、简介:

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简称格林卡音乐学院或下格林卡音乐学院(下格音),关于格林卡音乐学院的前身,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正值二战,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教授撤退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市,并在此建立了这所音乐学院,因此格林卡音乐学院传承了柴院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教学体系。在俄罗斯12 所音乐学院中格林卡音乐学院居于前列,也是最受国内艺考生追捧的俄罗斯音乐学院之一。

格林卡音乐学院创立于1946 年,是由来自首都的一批优秀音乐家、学者建立的。今天的下格音已经成为一所自主,权威的俄罗斯高等院校,是国家的大型科教中心。下格音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学院相比,是一所以教授传统音乐见长的艺术院校,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下格音频繁地举行各种音乐活动,仅在2006-2007 学年学院的大、小音乐厅就举办了200 多场音乐会。学院的大音乐厅拥有本地唯一的管风琴,管风琴音乐会常年吸引大量的听众。教师和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经常在俄罗斯和全世界进行巡回演出。下格音和世界各国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众多的科研项目吸引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的大批音乐家和科学家。

他们中的一些现在就转到了该学院工作。

下格音学院多次取得傲人的成绩。在2004 年,学院校长、著名的音乐家和指挥家、苏联音乐家的获得者、俄罗斯剧院组织的成员、俄罗斯学院院士艾尔多巴蒂斯被专业音乐教育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

从该学院毕业的音乐家们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工作着并在海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荷兰、奥地利当然还有中国。他们中许多人都在创作及各种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

二、地理位置:

音乐学院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市被伏尔加河和奥卡河环绕并穿过,河流给

了城市活力和诗意,壮观的桥梁横跨两岸,绿意布满城市角落。清新的空气,白云遨游的湛蓝天空,欢唱流淌的河水,朴实的市民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

三、专业设置:

钢琴、管风琴、小提琴、长号、图拔、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萨

克斯

xx 及xx 其他民族乐器;

声乐(美声和民族唱法);

表演(音乐剧演员);

指挥(交响乐指挥,合唱指挥);

作曲;

音乐编导;

音乐管理。

四、入学时间及方式:

预科和一年级的每年招生工作在3月份及9月份进行,9月1-10日开学必须要通过视频面试方可录取。

预科是为学习语言及适应今后的强化专业教学而设的,主要课程有俄语,和声,音乐史及钢琴。预科结业后升入本科一年级学习。

五、XX住宿费:

预科学费:约4100 美元/年;

专业学费:约5200 美元/年;

住宿费:约40美元/月二人间;

医疗保险:120 美元/年。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程: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漫谈 指导老师:陈秀梅 姓名:张心宁 学号:201501060534

浅谈俄罗斯文化中的传统音乐 摘要: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罗斯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它完好的结合了古典与现代,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俄罗斯传统文化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民族性 一,俄罗斯音乐发展过程 (一)6~9世纪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前者与农业劳动密切关连,属于一种劳动歌曲;后者与婚丧礼仪紧密相关,或为欢乐的歌舞,或为哀伤的哭腔。(二)9~17世纪 9世纪末,随着基辅罗斯的形成,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内容的“壮士歌”逐渐繁荣。它是一种朗诵性质的叙事歌曲,词曲紧密结合,旋律从容庄重,由民间弹唱艺人演唱,常用古斯里伴奏。世俗音乐的体现者──民间杂耍艺人尽管遭受教会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们的艺术生机勃勃,与社会广大阶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普遍的欢迎。15~16世纪,新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罗斯形成。作为俄罗斯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体现的俄罗斯民歌逐渐完善和定型,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民歌体裁中,最典型的是抒情的“悠长歌”。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俄国剧院里,音乐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在王宫和贵族庭院里组织了由欧洲类型乐器构成的管弦乐队。到18世纪,音乐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娱乐和消遣:建立了歌剧院,举办了公众音乐会,家庭音乐活动开展了。在18世纪30年代成立了附属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 (三)18世纪末

20世纪以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上)-2019年教育文档

20世纪以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上) 俄罗斯在20世纪的百年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首先说1917-1929年俄罗斯的教育概况。根据1918年10月颁布的《统一劳动学校宣言》之规定,在上好其他主要科目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美育培养。“宣言”说:“雕塑、绘画、歌唱与音乐等美育课程,决不是次要课程,也不是奢侈。要像对待发展学生集体观念和素养的课程那样,像重视培养学生集体感受和集体行动的能力那样,重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的培养。”由此,美育第一次成为俄罗斯中学的必修课,首次被提升到国家任务的高度上。1918年,人民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民族化的法令》,根据这一法令,两所音乐学院转归人民委员会领导,与俄罗斯其他所有高等院校享受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学院的财产全部收归国有,学生免交学费。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原则也随之发生变化。1922年的俄罗斯音乐教育改革结果,使两大音乐学院划分成三级教学机构――中学、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和音乐学院,中学传授基本音乐知识(初等音乐教育);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和音乐学院传授中级水平(中等音乐教育)和高级专业知识高等音乐教育。根据三级教育的要求,学院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与此项工作的有俄罗斯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B,JI,亚沃尔斯基

(1877-1942)。 1918-1920年间,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纷纷开办。了,人民音乐教育学校,学校宗旨是为一切愿意掌握音乐文化、理解各种形式的音乐及其相关知识的儿童提供学习机会。在大多数此类音乐学校里,主要开设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声乐课,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声乐课。当时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很高,他们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素质:必须是很好的音乐家,知识渊博;不仅是好音乐家,而且还得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具备善于与儿童进行心理沟通的能力。社会对音乐学校的要求也很高,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校外也必须为儿童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在俄罗斯音乐发展史上,校外音乐教育曾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校外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广大听众对音乐的理解力,提高体味音乐魅力的能力。这首先是教师的任务,要求他们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和坚强的忍耐力。音乐学校应该是活力的源泉,使人们感受音乐之美和艺术思想的永恒电流。校内与校外音乐课堂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聆听音乐、合唱艺术、音乐知识和音乐史。校外教育还特别重视合唱团和乐队演奏的组织工作。 后来国立儿童音乐学校分为音乐理论和合奏(合唱、乐队演奏)两级教育制,这主要与当时俄罗斯国家音乐政策和方针有关,那时的音乐政策所倡导和宣传的并不是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是大众音乐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广大民众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除了这些正式的儿童音乐学校之外,社会上出现了各类音乐

20首经典俄罗斯民歌收藏起来慢慢听~

 20首经典俄罗斯民歌,收藏起来慢慢听~ 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音乐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音乐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悠扬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对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而俄罗斯民歌表现的民歌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悠扬的而带点忧郁的小调加上浑厚的男高音往往具有很强 的空间感,仿佛让人置身于广阔的大地上,十分富有张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那些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熟悉的旋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歌曲之一。歌曲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主题曲。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霍勇- 亲爱的人 《喀秋莎》《喀秋莎》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就流传于俄国的歌曲,在第二次大战时常被前线男儿当作军歌唱诵。该曲描述一个叫“喀秋莎”的女孩对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思念和盼望之情。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喀秋莎张

华敏- 俄罗斯歌曲珍品 《红莓花儿开》《红莓花儿开》是一首俄国的歌曲,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它是前苏联电影《幸福生活》的一首插曲。《幸福生活》这部电影摄制于1950年,它描写了集体农庄里青年人的劳动、生活和爱情。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红梅花儿开关牧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三套车》《三套车》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三套车蒋大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小路》《小路》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一位采木场的姑娘给她远在前线与德寇作战的男朋友写的 一首爱情诗。小伙子在战壕里掏出姑娘写给他的诗高声朗诵,这首诗随即在战壕里传开,在前线流传。同样当过红军战士的前苏联作曲家弗拉吉米尔.格列戈列维奇.查哈罗夫得知后,将这首诗谱曲。一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伟大卓越的爱情歌曲在前线乃至整个苏联流传开来。这首《小路》虽然带有忧伤的情感,但在忧伤之后隐藏的却是勇敢的精神,在整个俄罗斯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艰难困苦岁月,它曾经鼓舞

第二十七章 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第二十七章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教学目的: 本章要求掌握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教学重点: 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教学难点: 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俄罗斯音乐中的自然调式 俄罗斯民间歌曲和俄罗斯古典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广泛 的运用自然调式,并以自然音体系为其旋律与和声(多声)的主 要基础。在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的历史上这些自然调式有着重要 的意义,并使它的和声语言具有了一系列民族特点。可以说,对 调式的自然音体系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罗斯古典音乐 中鲜明的现实主义与民主主义顺向的发展。同时,自然调式也是 俄罗斯古典音乐与俄罗斯民间歌曲创作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相互近 似的基础,并被苏联音乐的现实主义倾向所继承。 自然调式在俄罗斯音乐中得到了极为广泛和独特的解释与应 用,与西方传统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些自然调式中最重要、 最简单的是自然小调。 1.关于自然小调的绪论 在西欧古典音乐中,自然小调只是偶尔使用(见贝多芬第五 交响曲第一乐章尾声中的下行模进) 的作品则根本没有。 而整个建立在自然小调上 但在俄罗斯音乐中,无论是在民间音乐还是在专业音乐中, 自然小调都具有特殊的和极为重要的地位。俄罗斯音乐创作了许 多与和声小调的功能和色彩有着有机的联系的、新颖和富于表现 力的旋律与和声进行。在民间歌谣、民间的多声合唱,在各种俄 罗斯歌曲的改编曲以及我们的著名的作曲家(格林卡、达尔戈梅 日斯基、柴科夫斯基、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 夫、塔涅耶夫等对民间音乐所作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改编范例中, 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这种具有特色的进行。几乎所有俄罗斯作曲家 作品中都存在着的、大量的、在艺术上无懈可击的和极为多样的 应用自然小调的范例,使某些人错误地认为,俄罗斯的和声除了 自然小调外就再也找不到也创作不出什么新颖的特点来了。我们 并不反对给予自然小调以很高的评论,但也必须肯定,在俄罗斯 音乐中看到的独特的调式一和声特点决不仅限于自然小调一种。 2.自然小调的基本特点 在俄罗斯音乐中,自然小调不仅是作为普通的和声小调中的 一种偶然因素,而且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自然调式。因此,小属和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

论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何思特 20071143020019 07级2班

从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界的大部分重大革新和音乐语汇的增加都是围绕德、奥、法为中心展开的,但不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特征在世界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那么,究竟是其身上的哪种东西会令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其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又源于何处呢? 一、19世纪初期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诞生 19世纪初期,俄国专业音乐的现状基本上处于模仿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影响的混合体。此后,拥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美誉的格林卡(MikhaillvanovichGlinka,1804-1857),其音乐创作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因此,他成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俄罗斯民族乐派吸收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技巧手法,以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与音乐精髓为宗旨而登上了世界音乐的舞台。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第一代探索者,格林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格林卡在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性特征是其不同于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格林卡的音乐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民间歌舞曲调是其创作的根基;格林卡创作的具有民族气质的城市歌曲中那充满忧郁、感伤的音乐旋律是他音乐语汇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悲情主义”的旋律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悲情主义”音乐旋律的创始者。 二、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特殊的历史条件、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民族成为一个悲剧性的民族,而悲剧性便成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旋律真挚感人,具有强烈的紧张度和戏剧性,既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也透露出浓郁的“悲情主义”气息。这种悲剧性情感像一条主线一直贯穿于作曲家所有音乐作品中,即便是欢快的音乐曲调,“悲情主义”都或多或少的萦绕其中。柴科夫斯基继承、发展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他以“悲情主义”的创作原则创作了充满悲情的诸多音乐作品感动着世界,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与柴科夫斯基处于同一时期的“强力集团”(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将俄罗斯音乐先驱者格林卡开创的民族音乐事业推上了新的高峰。他们同柴科夫斯基一样在艺术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及创作成果外,也尤其强调创作中采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反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描写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表现本民族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 三、20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 20世纪音乐是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之后的连接段。作曲家们在继承了浪漫派强调个性、注重表现个人思想情感的同时,在创作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音乐旋律不再过分强调富有歌唱性,旋律琐碎零散,不具有连续性,缺乏呼应与发展,纵向的和声取代了旋律的位置。使20世纪的音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20世纪音乐是不谐和音统治音乐的时期,大把大把的不谐和音已不再需要解决。20世纪又是追求音色的多样化、音响变异和发明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世界音乐发展的背景下,此时的俄罗斯音乐又将向世人展现什么呢?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 (AlexanderNikolaievichSkryabin,1872—1915),一个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他与本国的同时代作曲家相比,是最少具有俄罗斯特点的。李斯特、肖邦是他年轻时期的楷模,后来又对瓦格纳的音乐由衷钦佩。他是一个具有独特创造性头脑,以及深刻新思想理念的作曲家。但是扎根于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土壤的他,那宽广的旋律,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还有那神秘而忧伤的旋律色彩,怎能将其与俄罗斯民族气质相割裂! 20世纪最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和浓厚的悲情主义色彩的优秀音乐家是集作曲家、

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轨迹

三、俄罗斯浪漫曲的由来及其发展轨迹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的样式和体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歌曲。它最大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它在德奥被称为“利德”(lied);在法国被称为“尚松”(Chanson),后作曲家柏辽兹又以melody名之;在俄罗斯则被称为浪漫曲(romance)。 浪漫曲是一种有乐器伴奏(通常用钢琴,也有用乐队的)、与诗词高度融合的声乐体裁,常表达人们对爱情、亲情的追求与向往,亦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及讴歌。18世纪开始,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歌曲和浪漫曲在俄罗斯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三声部的宗教赞美歌也渐传渐广、颇显活力。到18世纪中叶,单声部的独唱歌曲和内容富于抒情的浪漫曲一跃成为当时最盛行、最受人的喜爱的声乐体裁。诚然,那时候的这类歌曲和浪漫曲,其歌词和曲调都还比较简单,由于尚“没有脱离口头传统”(阿萨菲耶夫语)因而与民歌并没太大的区别,只是伴奏或是用吉他、或是用钢琴、或是用巴拉莱卡(一译“三角琴”),已经具有不可或缺的性质而己。 1759年,俄国的第一部浪漫曲集公开印行问世(其中不少无名氏的作品)。18世纪后期,杜宾斯塞(1760一1796)、科兹洛夫斯基(1757一1831)和盲音乐家瑞林(约1767一1848以后)等人所作的浪漫曲纷纷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杜宾斯基的《蓝色的小鸽子在呻吟》和科兹洛夫斯基的《心上人昨晚坐着》等。 19世纪上半叶起,俄罗斯涌现了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

古里辽夫等“浪漫曲大师”;紧接着,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及其追随者达尔戈梅斯基大大丰富了浪漫曲的题材和表现力,精通声乐的格林卡是这一声乐体裁的第一位公认的经典大师;再往后,“强力集团”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居伊、鲍罗廷等又在创造、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旗帜下,直面现实、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其中特别是穆索尔斯基为俄罗斯浪漫曲贡献了一大批别开生面、内容深刻、富于人民性和艺术独创性的不朽之作;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则将俄罗斯浪漫曲的创作推向又一新的阶段和高峰。下面对上述的一些代表人物择其重要者略予介绍: 俄罗斯浪漫曲早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是阿里亚比耶夫、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他们素有“18世纪上半叶浪漫曲大师”之称。阿里亚比耶夫(1787一1851)19世纪20年代初期起,他已是俄罗斯乐坛上一位知名的戏剧音乐、钢琴曲和浪漫曲作曲家,他取材俄罗斯民歌写成的《夜莺》一曲使他名震遐迩,但他早期的作品却大多没有脱出伤感的情调。他因同情“十二月党人”贵族知识分子的起义而被卷进一宗案件而遭流放(但这一生活的挫折却使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他大约150首浪漫曲中,一部分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另一部分则充满戏剧性与感情的爆发力。他浪漫曲的伴奏部分写得相当精细,和声、调性富于变化,喜用震音和装饰音,造成富于震撼力和使得旋律更具线条美的鲜明印象。 30至40年代是另外两位浪漫曲大师—瓦尔拉莫夫和古里辽夫创作的高峰期,他们是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繁荣时期的一对代表人物。他

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

XX下诺夫哥罗德XX音乐学院 介绍 一、简介: 下诺夫哥罗德格林卡音乐学院简称格林卡音乐学院或下格林卡音乐学院(下格音),关于格林卡音乐学院的前身,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正值二战,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教授撤退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市,并在此建立了这所音乐学院,因此格林卡音乐学院传承了柴院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教学体系。在俄罗斯12 所音乐学院中格林卡音乐学院居于前列,也是最受国内艺考生追捧的俄罗斯音乐学院之一。 格林卡音乐学院创立于1946 年,是由来自首都的一批优秀音乐家、学者建立的。今天的下格音已经成为一所自主,权威的俄罗斯高等院校,是国家的大型科教中心。下格音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学院相比,是一所以教授传统音乐见长的艺术院校,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下格音频繁地举行各种音乐活动,仅在2006-2007 学年学院的大、小音乐厅就举办了200 多场音乐会。学院的大音乐厅拥有本地唯一的管风琴,管风琴音乐会常年吸引大量的听众。教师和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经常在俄罗斯和全世界进行巡回演出。下格音和世界各国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众多的科研项目吸引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的大批音乐家和科学家。 他们中的一些现在就转到了该学院工作。 下格音学院多次取得傲人的成绩。在2004 年,学院校长、著名的音乐家和指挥家、苏联音乐家的获得者、俄罗斯剧院组织的成员、俄罗斯学院院士艾尔多巴蒂斯被专业音乐教育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 从该学院毕业的音乐家们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工作着并在海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色列、荷兰、奥地利当然还有中国。他们中许多人都在创作及各种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就。 二、地理位置: 音乐学院所在的下诺夫哥罗德市被伏尔加河和奥卡河环绕并穿过,河流给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简介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简介,俄罗斯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那里的教育水平也不错。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 特色和优势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建于1895年,由着名的格涅辛音乐世家创立,目前是全俄罗斯培养本国及外国音乐艺术全面人才、并授予俄罗斯教育制度承认的各种高等学历的最知名的学府之一。 历史、性质、规模、优势专业、学术成就 360教育集团介绍,本院包括所有的教育形式和阶段:中学--大专--大学,分别对应初级、中级、高级及研究生等教学阶段。本院非常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关系:邀请国外音乐家来访、任职、举办音乐会、办讲座,学校邀请并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华沙、索非亚、布拉格、贝尔格莱德、撒拉热窝、维也纳、哥本哈根、奥斯陆、巴黎、雅典、安卡拉、洛杉矶、波斯顿、芝加哥、圣路易丝、达拉丝、汉城、深圳等及其他许多城市;选派本院教师去国外进修;在国外举办大师班;招收外国学生,现有来自28个国家的100多名学生;学生交换;参加国际大赛,至今有300多名获奖者;多名教师担任国际大赛的评委;组织国际研讨会、艺术节、竞赛等。 有着悠久历史的格涅辛音乐学院,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古老的阿尔巴特大街,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深受俄罗斯和世界各国学生的喜爱。 360教育集团指出,它的教学设施完备,有4个专业音乐厅;师资力量雄厚,现任教师中有5名院士,14位科学博士,150多名教授副教授;专业齐全,设有7个系,22个教研室,包括钢琴、弦乐、吹奏乐、打击乐、声乐、作曲、指挥、音效、艺术经纪人、音乐史及音乐研究等。格涅辛音乐学院成为仅次于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音乐家摇篮。 格涅辛音乐学院非常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关系。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北京分院的成立将是他们的又一大举措,全新的合作方式,将把中俄文化事业的交流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俄罗斯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学院 俄罗斯3所音乐学院18年排名

俄罗斯音乐学院-俄罗斯音乐学院俄罗斯3所音乐学院2018年排名 众雁留学特聘有3位俄罗斯艺术院校指导老师。分别为列宾美院油画系毕业,以及圣彼得堡音乐学院5年声乐学习经验和5年钢琴学习经验,通过众雁留学申请俄罗斯艺术院校,老师能为您的孩子初审作品,让孩子少走弯路,并在资质达标的情况下100%申请成功! 俄罗斯3所音乐学院常居世界音乐学院排名前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格林卡国立音乐学院。作为对比,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排名35位。俄罗斯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严谨的音乐教育,认真思考自己未来并

期待着拥有成功艺术职业生涯的中学毕业生将有机会在这里得到真正发挥才能与天赋的机会。 音乐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中心城市的水平最高,它的大学主要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以及处于下诺夫哥罗德市的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多年来这三所着名的音乐学院一直位于音乐类院校排名的前三甲。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是着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毕业的地方,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是该作曲家真正成熟走向辉煌的平台,该校的钢琴、小提琴、声乐与作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其次可供选择的学校是莫斯科文化艺术大学、圣彼得堡文化艺术大学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音乐系。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一、大学概况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创建于1866年,是继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之后俄

罗斯第二个成立的音乐学院,原名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是俄罗斯一流的音乐学府,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如,塔涅耶夫、拉赫马尼诺夫、斯科里阿宾、斯维什尼科夫、吉列尔斯、奥斯特拉赫、里赫杰尔、罗斯特罗颇维奇等。 二、课程专业设置 一般课程设有作曲、指挥、民间音乐、音乐理论、歌剧、表演。在乐器方面教授管风琴、打击乐器、钢琴、弦乐器、管乐器、木管乐器。弦乐专业、管乐专业、歌剧、交响乐指挥专业,音乐理论史专业、民族音乐专业、作曲专业,独唱专业、合唱指挥专业 三、招生相关 预备系和一年级的每年招生工作在3月份及9月份进行,9月1-10日开学。必须要通过面试方可录取。主要教学形式-:五年学历硕士学位制、进修、博士研究生。毕业期满,考试合格,将颁发硕士或博士文凭。

国外音乐史及流派

5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哪些?简述其音乐创作的特点。 6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主要成就在于哪方面?举其代表作品3例 7舒曼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于哪方面?举其代表作品3例 8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有哪些?肖邦音乐的创作特征是什么? 第十四章中期浪漫乐派 1李斯特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于哪些方面?简述其音乐创作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2瓦格纳乐剧的创作特征是什么?举出他的代表作品5部 3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主要有哪些?简述其音乐创作的特征。 第十五章后期浪漫乐派 1欧洲后期浪漫乐派作曲家有哪些?他们的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于哪些方面?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第十六章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1浪漫主义时期法国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性歌剧作品有哪些?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哪些?其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3简述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意歌剧的发展状况。 第十七、十八章民族乐派 1、解释下列音乐名词: (俄)强力集团交响诗交响音画 2、试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道路。 3、试述19世纪欧洲乐派的发展状况(国别、代表作曲家、主要成就艺术、作品) 第十九、二十章 1、20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20世纪出现的新音乐风格、流派有哪些?举出其代表作曲家与重要的音乐作品。 参考答案 第一章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为公民艺术。世俗音乐得到迅速发展。音乐作品具现实性,富于生活气息。 2、古希腊音乐中抒情体裁获广泛的发展:①抒情歌曲,如悲歌、颂歌、饮酒歌、婚礼歌等 ②悲剧,是一种包含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体裁,其中音乐占重要地位。三大悲剧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幼里披底斯③喜剧代表作家为阿里斯托芬。 3、古希腊在音乐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在①音乐与音阶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斯拉用数学方法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并发现弦长的比例愈简单,发出的声音就愈和的音程理论②节奏,古希腊音乐常与诗歌和舞蹈相配合,因此音乐的节奏是与诗歌的韵律与舞蹈的节奏是一致的。节奏的主要样式有扬抑格、抑扬格、扬抑抑等多种。③调式理论。希腊调式以四声音阶为基础,次序由高而低排列,提炼出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共八种。④记谱法。古希腊的乐谱为字母谱,24个希腊字母记谱。⑤音乐美学理论。(详见下题)。 4、古希腊的音乐美学获巨大的发展,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均在音乐美学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与教育作用。柏拉图在超感觉的“理念”世界中寻求音乐的美,认为它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美化人的心灵,亚里斯多德在现实世界中探求美得客观规律,认为音乐是模仿的艺术,它模仿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人的本性,他认为旋律是性格的体现,音乐对青年性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音乐可以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俄罗斯]管窥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当代音乐教育

管窥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当代音乐教育 内容摘要:俄罗斯音乐教育的传入与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尤其是前苏联时期的音乐教育形式,与中国的音乐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为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成绩考核等方面详细地介绍、分析了俄罗斯音乐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模式,这对我国现代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HERZEN国立师范大学)创立于1797年,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唯一冠有俄罗斯国家名称的师范大学,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师范大学之一,为俄罗斯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近年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荷兰、挪威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科学中心合作办学,在教育界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一、科学严谨的培养体系 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长期严格的系统性理论及专业训练。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笔者在俄罗斯高等师范完成了硕、博士阶段的学位进修并留校任教多年,对俄罗斯的高等师范类音乐教育有着更为全面的接触。下面,笔者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为例(以下简称俄师大),根据俄罗斯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简述其设置的不同的培养内容。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本科学制为四年制,相当于我国学士学位水平,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即为普通学校中的传统音乐课培养任课教师。音乐课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在这样的需求下,俄师大音乐学院把课程设置定位到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上。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涉及面广,专业多样,钢琴、声乐、合唱、指挥等成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必修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各类教学法及英语音乐教学从二年级开始同样也要学习两年以上。以上这些课程也是俄罗斯所有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必修课,这就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除专业课之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各类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学校的安排下定期去各地小学实习。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硕士阶段为两年,为“补充性音乐教育”,即为儿童音乐学校和中级音乐专业学校培养师资人才。中级音乐学校是俄罗斯学生升入大学或音乐学院之前必经的过渡性学校,学制为四年,以器乐、声乐等专项专业学习为主,因此,在硕士阶段的培养内容上,除四项基本专业技能仍然是必修课程外,公共课的层次也更加深入,如开设音乐创作心理学、现代音乐教育问题、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技术专项教学法等课程。此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一年级为模拟实践课,二年级转为中学实践课,每周分别去音乐学校实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练掌握专业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力求毕业生将来既能在普通小学任教,也可以在中等专业音乐学校就职。

西方音乐史介绍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一、授课内容:音乐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化生活制约着它的发展。然而,音乐又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精神展示的特殊思维方式,是一种人们相互交流情感和心灵感应的手段。“西方音乐史”是指欧美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音乐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传统音乐,横跨了约二千四百年的历史进程,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介绍自巴洛克音乐至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西方音乐发展概况,着重讲述各历史时期、各艺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从社会及音乐艺术演变轨迹来对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从作曲家的音乐观念和性格特征来看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进而使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著名作曲家及其作品有一个正确认识,逐步提高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 二、授课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授课方式,包括:分析音乐艺术的发展轨迹、介绍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欣赏作品的CD名碟、观看作品的VCD演奏实况、观看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的生平传记、观看著名歌剧音乐剧等,另外,组织学生课上对有关授课内容进行讨论。 三、考试方式:共有三个部分:平时成绩(课上讨论、对作品的感受文章)、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课时、学分:每周两课时,两学分。

五、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西方音乐史》(教材)朱秋华北大教材出版社2000年12月 2、《西方音乐欣赏》约瑟夫·马克利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2月 3、《音乐欣赏普及大全》张虔、景作人宝文堂书店出版1989年8月 4、《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保罗·亨利·朗格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9月 5、《音乐欣赏》罗伯特·希柯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4月

俄罗斯音乐风格

俄罗斯音乐风格 俄罗斯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六至九世纪的东斯拉夫各种族时期。到了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化已经在文学、音乐及其它各艺术门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自己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其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乃至世界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他的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以曲调优美著称。他的音乐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柴可夫斯基为俄罗斯音乐、特别是交响乐赢得了世界最高声誉。 俄罗斯还有两位不可不提的作曲家,即:杜那耶夫斯基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他们的许多创作歌曲至今仍脍炙人口,为我国人民耳熟能详,广为传唱。如杜那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红莓花儿开》,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海港之夜》、《夜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以及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品格,孕育出独树一帜的俄罗斯音乐风格。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由于其地域广大,使得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具有宽广、坚定、悲壮的民族形象及性格特点,呈现出俄罗斯骄傲、坚强、英雄性的民族精神气质。 此外,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夹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板块之间。特殊的地域形成的东西方之间的差异与融合,是形成俄罗斯民族双重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许多俄罗斯音乐作品,同一个主题音调由开始的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而开阔宽广、气宇轩昂、热烈奔放,则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性格。

西方音乐史简介

西方音乐史简介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 ——巴洛克音乐 我们平时听到的西方古典音乐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的作品: 1 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接触得很少,暂不论述。 2 巴洛克时期。大概从1600年到1750年左右。此时期的音乐大多整齐优美,充满活力(暂时先 记住这两句!)。活跃而不断反复的的节奏、精致且装饰音很多的旋律也是其重要特征。多旋律交织的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也占很大的分量。巴赫和亨德尔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维瓦尔第、帕赫贝尔、阿尔比诺尼、泰勒曼、蒙特威尔第(不是后来那个威尔第)等等。 维瓦尔第是个不称职的神父,他努力作曲,供孤儿院的女孩子们演奏了养活她们自己。他以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闻名于世,其实维瓦尔第的其他不少小提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吉他协奏曲等也都是相当优美的,不过风格未免有点类似。有评论家刻薄地说维瓦尔第写了几百首《四季》,也是不无道理的。 帕赫贝尔和阿尔比诺尼各自有一首曲子为世人所熟知,分别是《卡农》(记得《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男孩子送花时,女孩子弹奏的钢琴曲吗——那就是经过改编的〈卡农〉)和〈g小调柔版〉(也许你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但十有八九听到过这首曲子)。这两首音乐使他们在欧美几乎是家喻户晓。 巴赫和亨德尔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了。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假如巴赫比作是黑暗中的沉思者,那亨德尔就是阳光下的舞者了。亨德尔作品大多明快开朗、清新秀美。这与他的生活方式有关,巴赫生前是默默无闻的教堂管风琴师,而亨德尔是受皇帝宠爱的社会活动家。这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之迥异了。亨德尔的〈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虽然都是应景之作,但都有着积极乐观的气质,平和开朗的情绪,都是很入耳的音乐。清唱剧〈弥赛亚〉是相当伟大的作品,还记得那首有名的〈哈利路亚〉吗?它即是出于此清唱剧中。亨德尔的几部〈大协奏曲〉秀美动人,生机勃勃,与巴赫的〈勃兰登堡〉一起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乐队音乐的巅峰。 古典音乐入门讲座之音乐史系列——古典主义时期 3 古典主义时期。首先要声明,我们通常所讲的“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史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 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西方严肃音乐的统称,后者则专门指的是大约1755至1825年这五十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主要代表的音乐家们所作的音乐。 这个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是:结构严谨,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所表现的内容比巴洛克时期大大加宽。在古典主义时期,由单一旋律支配的主调音乐逐渐占了上风,复调音乐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 音乐中的旋律结构比巴洛克时期相对简单,但其性格却比巴洛克时期更加多变。音乐的节奏也不像巴洛克时期那样单一了,它也是变化多端,与整部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了。古典主义时期的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对俄罗斯音乐艺术解析 早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就开始了从欧洲引进古典音乐。但直至19 世纪初期,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真正开始受到西欧各国音乐艺术大规模和实质性的影响。由于此时的俄罗斯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其音乐作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音乐语言,无论从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还是舞台的艺术表演都显然在无形中延续和发扬着西欧音乐的传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世纪的 俄罗斯乐坛相继诞生了被视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及其继承者达尔戈 梅斯基、在世界乐坛大显身手的“强力集团”以及后来登峰造极的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彰显了俄罗斯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共同造就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空前未有的辉煌。 一、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开路先锋 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出生在俄国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主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退休的将军。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 仑侵略的卫国战争,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那时格林卡才8岁。卫国战争期间,格林卡的邻居和亲戚给他讲述了许多关于游击队英勇善战的故事,这些 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和珍贵的记忆,战争中御敌牺牲的英雄们无时无刻在激励着小格林卡。格林卡在青少年时期就曾悉心钻研西欧古典音乐,并在1830-1833年间亲赴西欧学习古典音乐。1934年,格林卡回到彼得堡,着手 创作歌剧《伊万苏萨宁》。此后不久,这部歌剧在彼得堡剧院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开山之作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部充满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人民英雄的历史歌剧打破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格局,成功地拉开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序幕。 19世纪初的俄罗斯,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决定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俄罗斯文学的极大繁荣也为该民族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许多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内容题材。格林卡曾与诗人普希金、茹可夫斯基等交往甚密,十二月党人的政治主张和普希金的文学创作思想直接影响了格林卡。19世纪40年代,果戈理的批判现实主义 创作思想对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乃至其后的“强力集团”的音乐创作理念均带来很大的启迪。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涉猎极宽,而且能准确把握俄罗斯民族现实音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体裁丰富、形式各异的音乐作品既具俄罗斯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又能合理借鉴西欧古典音乐的精髓和先进经验;即能表现史诗般的英雄

俄罗斯音乐文化欣赏

俄罗斯音乐文化欣赏 此次的选修课俄罗斯文化艺术欣赏也接近尾声了,今天在网上查阅各种关于俄罗斯音乐文化发展的资料为了做好结课的作业,同时做个总结和学习,从音乐方面做一个梳理,进一步体会一个地域的音乐并不是个独立的领域,它是与这里的风土民情,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等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这个地方独特的音乐发展路线。 1450年,西欧和南欧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政治专制的松动,教廷的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开始发端,音乐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宣扬自由,民主,奔放的时代,也正是在此时,形成了西欧传统的大小调形式。然而与此同时,高加索山脉的另一端,寒冷的沙皇俄国正处于恐怖的伊凡雷帝暴政之下,其对西欧音乐的了解基本为零。当时的东正教会定下严苛的教规,使得教会得以牢牢控制着民众精神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们禁止普通民众涉及音乐,对宗教音乐也随意斧钺,音乐传播的途径被肆意践踏和篡改,就连教堂圣歌的演唱中,教会也有意剔除了和声与乐器,理由是上帝的神圣不能被乐器干扰,更不能被和声音乐所淡化。总之,东正教坚决的抵制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潮,抵制宗教改革以及骑士时代之后发端的新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散,另外,十三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对于俄罗斯的统治给俄国遗留下了歧视妇女的东方传统,妇女无法参与音乐活动,这一切都大大的阻碍了西欧音乐技法在沙皇俄国的传播。 这与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先进文化的冲击会使得已存在的腐朽统治变得摇摇欲坠,这也是统治阶层所不愿意看到的。正是由于如此,这个时期的俄国音乐并没有很好地收到西欧音乐的熏陶。 但历史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文主义思潮在全欧洲范围内的扩张已经无可逆转,自彼得大帝近代化改革开始,随着新式枪炮,船舶制造与航海术,新机械的传播,共同而来的还有西欧古典风格的特别是非宗教音乐的蓬勃发展,俄国朝野双方的普遍兴趣使得民间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作曲者和演奏者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这标志着俄国的音乐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

欧洲音乐史重点总结

欧洲音乐史重点总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20、30年代——20世纪 初)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知识框架: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兴起(浪漫主义早期): 代表人物:韦伯(德国);舒伯特(奥地利);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繁荣(浪漫主义中期): 代表人物:舒曼(德国);门德尔松(德国);肖邦(波兰);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1>交响诗:李斯特(匈牙利)——创始人; 柏辽兹(法国)——标题音乐创导者; <2>歌剧:{1}意大利歌剧——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第; {2}法国歌剧——奥芬巴赫、比才、古诺; {3}德奥歌剧——韦伯、瓦格纳; <3>民族乐派:{1}俄罗斯——格林卡;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 {2}捷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 {3}芬兰——西贝柳斯; {4}挪威——格里格;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结束(烂漫主义晚期): <1>浪漫主义音乐流派——马勒、理查德?克莱德曼; <2>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德彪西、拉威尔; ※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 1、交响诗:这是一种不严格遵守古典作曲结构,标题均含有诗意的单乐章交响曲体裁,其中不同程度的包含了古典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要序曲的特点,同时又言简意赅的阐明了音乐的思想主题。它是一种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管弦乐曲,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始人——李斯特(匈牙利)】 2、法国歌剧: 1)、大歌剧:这是在1820年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歌剧。他有大规模的戏剧构思,强调戏剧场面,采用历史题材,有大型乐队、舞蹈与合唱作陪衬。 【创始人——梅耶贝尔】 2)、喜歌剧:19世纪法国喜歌剧与大歌剧并行发展,喜歌剧用对白而不用宣叙调。它的规模一般比大歌剧要小,音乐也更简单,要求的演员也很少,不适用历史题材,情节是喜剧性的或感伤性的。【代表人物——奥柏《魔鬼兄弟》】 3)、谐歌剧:它又被称为轻歌剧,谐歌剧是从喜歌剧发展而来的,但更强调喜歌剧中机智、讽刺的因素。【代表人物——奥芬巴赫《地狱里的奥菲欧》】 4)、抒情歌剧:一种介乎于大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艺术形式,体裁主要取自浪漫的戏剧或幻想的文学,音乐上强调优美抒情的旋律。 【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 3、圆舞曲:这是一种源于德国奥地利地区的民间舞蹈“连德勒”舞曲,在音乐性格上华丽、活泼、优雅,速度较快,常是小快板,三拍子的节奏,有强烈的节奏和快速旋转感。整首作品的结构式:主体为3-5首小圆舞曲,前面有序奏,最后有结束部,各段落连续演奏而不中断。【代表人物——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4、民族乐派:民族乐派又称民族主义乐派、民族主义音乐,它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分支。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在欧洲(东欧和北欧)各国先后出现的一批作曲家,1.他们都立志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2.他们在各自的音乐创作之中采用民族体裁和民族的音乐元素;3.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民族的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