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第六章 主要内容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情绪和情感这两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的异同;理解掌握心境、激情和应激这三种基本情绪状态,理解掌握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三种重要情感类型;懂得情绪对人的学习、工作的影响,对教学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理论认识;掌握焦虑这一心理现象的定义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掌握主要的情感品质和培养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关系;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其特点;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4、教学时数:5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后泛指各种情绪。 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2、情绪与需要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使,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从而引起人的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内心体验;如果不符合人的需要,则产生否定的态度,从而引起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愤怒、悲哀等内心体验。由此可见,情绪情感并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两个概念有细微的差别。 (1)情绪更多地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2)情绪发生较早,动物和婴儿都有情绪,但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3)情绪具有情境性,直接受情境的影响,而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性,较少地受意识控制;情感则比较深沉,往往以内隐的形式存在和以微妙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多地受意识的控制。 以上区别是相对的。在现实的心理生活中,情绪与情感并无明确的界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感对情绪又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一个人的积极情感可能会使人抑制暂时的不愉快的情绪。 4、、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情绪和情感就无从产生。人们的认识越深入,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持久、越稳定。常言说:“知之深,则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它对人的认识能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各个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是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3、一般说来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和。 4、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理智感、和。 5、激情是一种的情绪状态。 6、理智感是人们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 7、美感是根据一定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8、心境是指人比较的情绪状态。 9、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10、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 1、情绪 2、激情 3、应激 4、理智感 5、道德感 三、选择 1、情绪是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B、客观事物 C、情景 D、情绪状态 2、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3、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4、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美感 C、应激 D、理智感 5、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的情感体验。 A、美感 B、道德感 C、应激 D、理智感 6、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A、激动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7、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A、激动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8、“手舞足蹈、怒发冲冠”是对状态的描述。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状态的描述。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10、司机急刹车时是处于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四、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 2、简述情绪的功能 3、简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征 4、简述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5、简述怎样调节焦虑情绪。 五、问答题 1、试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及表现形式。 2、根据自身体验谈谈怎样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 六、案例分析 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请根据这则案例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 1、态度体验 2、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3、激情和应激 4、道德感和美感 5、强烈、短暂、爆发性 6、认识活动 7、审美标准评价 8、平静而持久 9、激动性 10、深刻性 二、名词解释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五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备课讲稿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 的发展

第五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含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关系 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 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懂可以把情绪 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怖、 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 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他是根据一定的美的标准而产生的。 三、情绪情感产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五)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的产生于发展 一、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情感和情绪教案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对情绪与情感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较好的认识情绪、情感的功能、表现及类别,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于观察患者与控制自我。 主要内容: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认知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绪的机体变化 四、情绪的类别 教学重点: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功能 二、情绪的类别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五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 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对这些 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例如,人们欣赏一幅画,除了感知它的内容,还可能产生愉快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听了一个朋友不幸的遭遇,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或 悲伤;遇到危险可能使你震惊或恐惧。愉快、愤怒、 悲伤、恐惧、美感等就是各种形式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不同于感知、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则 是人对所反映的对象的态度。这类态度总是以带有某 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事物让人喜欢;一些事物使人悲伤;一些行为令人赞赏;一些想法使人羞愧。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所以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来说,凡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会引起愉快、喜欢、●图:反败为胜后的狂喜图:神情沮丧

热爱等肯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与人的需要相抵触或违背人的意愿的事物,则引起厌恶、愤怒、悲哀等否定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而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往往只引起微弱的体验或不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概括地说,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是两个紧密相联需有区别的概念。情绪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危险情境引起的恐惧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 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等。 ●而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例如,责任感、自豪感、耻辱感、美感、求知欲等都是情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与情绪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当然,上述对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仅是相对的。因为人类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的、丰富的体验是难以用情绪或情感来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常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是感情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它对人的生存和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功能。对这些功能的理解,有助于人们认识情绪和情感的本质。▲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这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 有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许多适应的方式。例如,鱼类的流线形体态适宜于游泳;鸟类敏锐的视觉适宜于在飞行的条件下捕食;哺乳类狐科动物的嗅觉灵敏,是觅食、求偶的重要手段。随着动物的进化,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感情的功能也成为了重要的适应生存的手段。例如,人类祖●图:(218)奥运最可爱的人

第六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六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特点,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情感的特点,稳定,持久,深刻 认识和情绪情感的区别。 内容不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应。 情绪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育人的主管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 反应的形式不同,认识是通过形象和概念反应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反应客观事物的需要 特点不同,认识过程有随意的性质,情绪情感具有不随意的性质 联系,情绪情感影响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情绪的外在变现,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 心境——持久,微弱,弥散 激情——短暂,强烈,爆发(已经发生过) 应激——短暂,强烈,突发事件,高度紧张(正在发生时) 情感的种类——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热爱真理 道德感,根据道德标准评价一个人的思想言行 美感,审美标准,自然或社会现象在艺术上的表现(直觉性,社 会性,个体性) 情绪产生的理论——詹姆斯和兰格的外周理论 埃农和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沙赫特的情绪激活归因理论(辛格)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压力是指有机体在心里或生理上收到威胁是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的状态 压力三要素,压力源,认知,反应 适应综合征的三阶段,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压力源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压力防御机制,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 压力的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躁狂 焦虑障碍是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考试焦虑的基本特征是担忧 *健康情绪的培养——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会自己接纳和自我欣赏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立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叫意志过程 意志是与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六章 情绪情感

第六章情绪情感(emotion & feeling) 本章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三、情绪的表现 四、情绪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情感对人的影响 重点讲述第一、二部分,共2学时。 一、情绪情感(感情)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1、对情绪情感的进一步的认识: (1)是人与现实的关系,即好恶倾向。 (2)与认知不同,重在内心的体验。 如嗅觉——嗅到汽油味-----------属于认知 好恶------------------属于情绪 (3)与需要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满足的情况如何) 满足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不满足时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需要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源泉 与己无关时不产生什么情绪情感 (4)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背景。 2、情绪情感的区别 通常,我们是把情绪与情感联系起来说,但是它们虽同为态度的内心体验,仍有一定的区别: 情绪情感 需要的种类与生理性需要有关与社会性需要有关 特性情景性、短暂性稳定性、深刻性 冲动性持久性 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内在 代表感情反映的过程代表感情反映的内容 3、情绪学说/理论 (1)情绪的感知学说(James-Lange theory,詹姆斯—兰格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W·James 于1884年提出,丹麦生理学家C·G·Lange(1885)也提出:认为人体内对生理唤起的知觉就是情绪(来自于情绪行为变化和内部生理功能改变的结果)。即外界刺激产生内脏反应和行为;内脏的反应通过植物神经被个体感知,并与由危险信号引起的感觉融合,产生情绪。 (2)情绪启动学说(Cannon-Bard theory,坎农—巴德的丘脑理论)James-Lange theory的提出,引来诸多学者的研究。人们认为,若James-Lange theory成立,则应有下列的现象:实验条件下,引起内脏反应,应能给个体带来相应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内脏反应应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或相同的情绪体验应该由相同的内脏反应引起;药物可引起身体变化,产生相应的情绪;切断内脏与大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得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把握挫折产生的缘故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阻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形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固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进展中,情绪显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亮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错在一起,专门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要紧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快乐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慨时每分钟呼吸40次,惧怕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中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惭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确实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快乐兴奋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惭愧时汗流满面;惧怕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乐观爽朗、心情舒服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抗击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兴奋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躯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躯体各部位的动作、姿势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知识,懂得情绪情感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身体的重要影响作用。 ?掌握情绪情感的分类,情感的两极性,情感的功能等内容。懂得不同情感状态对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了解青少年学生情感的特点,正确认识情感现象,掌握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和运用情绪情感知识于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言。 后泛指各种情绪。 ?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在人脑中的反映。 对情绪情感的理解 ①客观事物是情绪之源; ②情绪以需要是否满足为中介; ③情绪是对事物态度之体验而非态度。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比较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要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感对情绪又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一个人的积极情感可能会使人抑制暂时的不愉快的情绪。 3、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的认识越深入,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持久、越稳定。常言说:“知之深,则爱之切” ?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它对人的认识能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各个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和情感性质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 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和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的种类 3.挫折 教学难点:1.情绪、情感的关系 3.挫折心理和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壹节情绪、情感概述 壹、情绪、情感的概念 (壹)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壹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壹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和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情绪和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和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且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当下前,情感表当下后。 2.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壹种情绪。 (2)和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

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壹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壹)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壹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当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壹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壹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壹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壹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当下三个方面: 1.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如愉快时面肌横伸,面孔较短;不愉快时面肌纵伸,面孔较长。眉也是表现面部表情的主要部位,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慈悲。嘴也参和表情动作,哭和笑是面部表情最明显的表现,哭和笑都离不开嘴的动作。在面部表情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光的运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瞠目结舌”、“怒目而视”都是说不同的目光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姿态表情:是指借助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来表达情绪和情感。例如常常用扬头表示高傲;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垂头表示丧气。从全身姿态见,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恐惧时不寒而栗;悔恨时捶胸顿足;惊慌时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主要包括以下5种: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三、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一)排除抑郁 1、铲除抑郁根源。 2、改变认知角度。 3、适当释放情绪。 4、改变行为方式。 5、调换环境。 6、休息。(二)学会制怒 1、拓宽心理容量。 2、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三)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四)消除紧张与焦虑 1、积极的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2)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生活状态。(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4)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5)理智的面对冲突,权衡自己所冒的风险。 2、积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以下个方面:(1)赶快行动起来。(2)融洽社会关系,运用社会支持。(3)学会宣泄和倾诉。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行动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的个性,有了健康的个性,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许多。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本章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的主观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一)区别3、外显性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多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4、发展时间情绪发生在先,情感发生在后(二)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三、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1、极性上:肯定与否定2、强度上:强与弱3、紧张度:紧张与松弛4、复杂度:单纯与复杂5、快感度:愉快与不愉快四、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前者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而后者则是 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2、联系:情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又影响着认识过程。五、情绪的功能(一)动机作用 1、情绪是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的;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情感本身就具有动机的作用。 2、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有正反两方面: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三)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兴趣、喜悦等的作用具体体现以下方面: 1、促成知觉选择。 2、监视信息的移动。 3、影响工作记忆。 4、影响思维活动。(四)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信号作用,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五)感染作用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六)迁移作用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第二节、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一、情绪的生理变化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

第五章 情绪与情感

第三章情绪与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心境是一种 A、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B、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C、较短暂的情绪状态 D、弥散的情绪状态 2.学习效率最高的情绪状态是 A、宁静心境 B、中等焦虑 C、高度焦虑 D、低度焦虑 3.情绪的特点是 A、较稳定 B、持久存在 C、带有情景性 D、本质内容 4.情绪状态不包括 A、激情 B、情感 C、应激 D、心境 5.热爱真理,解放思想,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是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认识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 A、情操 B、情感 C、激情 D、心境 7. 激情状态下,下列描述哪项不对? A、外部表现明显 B、理智分析能力受限 C、不可控制 D、认识范围狭窄 8.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9.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描述人的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0.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相联系的 A、社会需要 B、生理需要 C、客观环境 D、物质需要 11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是由客观现实直接决定B.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D.需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12.情绪情感的特点描述,哪项错误 A.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B.情绪具鲜明的情境性和短暂性

C.情绪带有冲动性和外显性D.情绪多与社会需要有关 13.由过去痕迹刺激引起的、强烈而短暂、具有感染色彩情绪状态是 A.激情B.应激 C.心境D.大怒 14.焦虑的特点哪项错误 A.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B.正常人也有一定水平的焦虑 C.焦虑过强和不及均影响适应功能D.是对实际危险的一种强烈害怕、担心 15激情的特点哪项错误 A.时间短暂B.都是负性情绪的表现 C.暴发力强D.是一种情绪状态 16.高级情感体验哪项不是 A.正义感B.荣誉感 C.求知欲D.应激 (二)填空题 1.根据对象的不同,美感可分为、和三类。 2.积极的情绪对人的活动起____作用,消极的情绪则对人的活动起____作用 3.表情变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方面。 4.情绪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5.人的情感是与___ 需要相联系的,它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 6.根据强度与速度的不同,可将情绪分为、和_____三种基本状态。 7.与情感不同,情绪通常是与____相联系的,并有明显的____、_____和_____。 8.激情的特点主要有、和_____。 (三)是非题 1.情绪具有两极性,表明情绪存在对立的性质,而对立的两极是相互排斥的,不可同时存在。 2.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3.所谓心境就是心理情境。 4.激情是无法控制的。 5.不同的道德感是受不同的道德标准制约的。 (四)名词解释 1.情绪

(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言语和思维

《幼儿心理学》教案授课专业:学前教育授课教师:张瑛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新课导入】“同学们,由于电脑临时出现了故障,这节课请同学们回教室自习。”待学生 反应完后,再解释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新课讲授】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1提问:“当我们在进行‘庆三八’排球赛,比分落后于别人时,我们有什么样的需要?” 2、提问: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弓|不起我们的情感体验;当你急切盼望下课时,或在车站等候来车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些问题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来举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 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利于学生掌握:(1)情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主观的、 内在的,是在一定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的。⑵情感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愿望、观点相联系。 (3)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区别表现在: 第一,从需要角度看:情绪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 联系; 第二,从发生角度上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出现较晚,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第三,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四,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发生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联系:一般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 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第5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案例

一、我的家人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的人口数量及家庭成员的称谓。 (2)说出家人对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爱护。 (3)知道要关心家人,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二)活动准备 (1)每名学前儿童带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一张家人关心自己的照片(外出游玩、喂药、讲故事等),放在椅子后面的布袋里。 (2)贴画每组若干,装在小筐里,放在桌子中间。 (3)歌曲《好娃娃》。 (三)活动过程 (1)学前儿童观察“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称谓,说出家庭成员的数量。 ①介绍家庭成员 请学前儿童拿出自己带来的全家福的照片,跟大家说说照片上的人是谁;教师将学前儿童的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全体学前儿童欣赏。 ②知道家庭人口数量 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在小组间相互欣赏照片,并数一数、说一说自己家有几口人。 (2)学前儿童观察家人关心自己的照片,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呵护。 指导语:“你们每天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里人是怎么关心你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1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张照片。” ①学前儿童在小组中自由交流,讨论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怎么关心自己的。 ②学前儿童在全班交流家人关心自己的事例。 ③给家人发奖品:请幼儿从桌上的小筐里取出一条贴画,给每个家人发一个。 (3)学前儿童相互启发,知道在家里要关心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指导语:“家里人非常关心我们,那我们怎样关心自己的家人呢?”引导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关心家人的。 (4)演唱歌曲《妤娃娃》,表达对家人情感的爱。 (四)活动延伸 请学前儿童回家后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小事,可以是帮妈妈擦桌子,帮爸爸洗袜子,给爷爷、奶奶捶背等。 二、学会感恩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让学前儿童会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激发学前儿童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之心。 (二)活动准备 视频、歌曲《感恩的心》、学前儿童小时候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学前儿童观看视频,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

第六章 情绪情感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关系、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理论和情绪的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情绪的理论(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2.本章难点: (1)情绪的状态分类(2)情感的分类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感与情绪有以下区别: 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 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以上区别是相对的。 ④从强度和外部表现看,一般说来,情绪的强度相对较大,外部表现较明显;情感的强度一般不如情绪强烈,外部表现也不如情绪强烈。但这种区只是相对的。 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 ①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

②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于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 ③具有高级社会内容的情操,即可表现为情绪,又可表现为情感。 (三)情绪情感与情绪和需要的关系 1.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 2.在起主导作用的情绪通常与人的主导需要相联系. (四)情绪情感与认知 1. 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 2. 情绪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 (1)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2) 一般说来认识过程无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比较明显. 3. 情绪情感反作用与认识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 动机功能 (三) 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主要指情绪的性质 .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与否定两极. 2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4.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5. 情绪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原始情绪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1. 心境 2.激情 3 应激 三、高级情感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第三节情感教育

第8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需要的一种反映形式; (2)人们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情感,是和态度密切相关的; (3)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 2.情绪的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 (2)情绪的瞬时性特征 (3)情绪的非理性特征 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调节认知活动功能 (4)信号功能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情绪情感 人和动物皆有人独有 先天遗传因素,发展在先后天习得因素,发展在后 外显性、生理反应明显内隐性、生理反应不明显 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不稳定、短暂而激烈稳定、持久而平缓 (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绪离不开情感。 5.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中国文化,“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法国笛卡尔,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斯宾诺莎,人有三种基本情感:喜、悲、愿望。 普拉切克,情绪由三个维度决定: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可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了包括九种情绪的“情绪分类表”:兴奋、喜悦、惊奇、悲痛、憎恶、愤怒、羞耻、恐惧和傲慢。 (1)基本情绪:有明显的遗传性,不学就会 ①快乐:指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②愤怒:是由于愿望无法达到或愿望一再受阻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③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④悲哀:是在人失去某种他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东西对主体的价值大小;强度可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和哀痛。 (2)复合情绪:是在原始基本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绪体验 ①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惊奇和兴趣、厌恶和讨厌(未对个体造成威胁) ②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害羞、骄傲、自责 ③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 6.情绪的分类:

第五章---情绪

第五章情绪 教学目标: 1.识记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 2.理解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运用情绪理论,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 1.理解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2.运用情绪理论,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运用情绪理论,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 教学过程: 一、情绪与认知 1.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又与情感这一概念相对应。“情绪这个概念可以既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事实上,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而言,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 2.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依分类标准而定。心理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将情绪分为不同类型。有些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常常是温和的或强烈的,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