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__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

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

明代万全,著作颇丰。“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风轻、气重、命危”

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分7个阶段:

胎儿期:40周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

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

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

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

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

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

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名)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

小儿患病,病之初常见邪气呈盛势的实证,但由于其正气易伤而虚

小儿传变迅速主要表现在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

寒热是指“稚阴未长”,故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

望诊:总体望诊,

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辨斑疹:斑 - 不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

疹 - 皮肤之出疹,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

切诊: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出生后3周,安静时。

小儿主要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1/6, 乳婴儿1/3, 幼儿1/2, 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量。

推拿疗法:泄泻,腹痛,厌食。

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

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及防治疾病。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一.喂养方法

(一)母乳喂养

尽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过5~6小时后就可以开奶。

断奶:10~12个月

(三)人工喂养

乳制品: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10ml/kg,需水每日150ml/kg。

3个月婴儿,体重5kg,每日550ml,分6~7次。

(名)定义:,

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胎疸。西医称为新生儿黄疸。

鉴别:①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

②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或加深或退后复现.

易出现症状:夹痰,夹滞

,夹惊。

辨证要点:外感咳嗽,发病较急,,多属实证。

定义: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

病因病机:小儿外感风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肅之令不行, 导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肅降无权,

从而出现咳嗽,发热等肺气闭塞的证候,发为肺炎喘嗽。

辨证论治: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

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名)“暴喘俗名马脾风,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

定义: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

病因:1.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食咸

2.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

病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定义:是以口腔

,

病因病机:①感受外邪,②④脾肾阳虚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定义: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

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征。

*迁延失治,而转化为疳证。

*“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乃成疳证”

病因病机:①乳食内积,②脾虚夹积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定义: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

“疳”含义: ①“疳者甘也”- 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损伤脾胃(病因)

②“疳者干也”- 气液干 ,形体赢瘦(病机及主证) 特点 - ①瘦②矮③轻④痿

(填)治疗原则:健运脾胃。

疳气–和疳积–消干疳–补

临床表现: (特征)

长期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面色、皮肤不华,毛发稀疏,有明显的脾胃症状, 如食欲反常(厌食、多食、嗜食异物等),脘腹胀满,食而不化,大便不调等。 并可出现病涉其他脏腑的一系列症状。

病因病机:1.肺卫不固 2.

定义:

病变部位:心,肝,脾,肾 (肺以外)

定义:多发性抽搐症又称抽动- 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生和语言障碍

治疗原则:平肝熄风

(简)惊风八候:急惊风为痰,热,惊,,

即搐,搦,

掣,颤反,引,窜,视,古人成之为惊风八侯。

*急惊风:为痰,

热,惊,风四证具备,临床以高热,抽风,神昏为主要表现。 治疗原则:清热,豁痰,镇惊,息风 *慢惊风:

辨证要点,辨脾,肝,肾

定义:简称急性肾炎,,

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四大特点:1.高蛋白尿

2.高度水肿

3.高脂血症 “三高一低” (没有高血压)

4.低蛋白血症

请论述水肿和肺脾肾的关系:

《景岳全书.肿胀》: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定义: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遗尿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膀胱虚寒为多见。 治疗原则:温补下元,固摄膀胱

(名)定义:五迟 - 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五软 - 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定义:性早熟是指女孩8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疏肝泻火

定义: 病变部位:肺,脾

辨证要点:辨别顺证,逆证 (外透为顺,内陷为逆) 治疗原则:麻不厌透,麻喜清凉

特点:发热第4天,麻疹最早出现的地方是耳后发际。

定义: 由外感幼儿急疹时邪引起,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 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为特征。

定义:风疹是感受风疹时邪(,咳嗽,全身皮肤出现

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定义:,

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解的,清利咽喉

定义: 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

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全部疱疹结痂为止。

定义: 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解毒

定义:是由腮腺炎时邪(

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中医学称之为痄腮。

诊断要点: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的慢肿。

特点:侵犯足少阳胆经为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治疗方药:普济消毒饮

组成:柴胡,黄芩,黄连,板蓝根,升麻,牛蒡子,马勃,桔梗,玄参,薄荷,陈皮,僵蚕

定义:是小儿时期感受百日咳时邪(,

临床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和痉咳末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

病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

治疗原则:涤痰清火,泻肺降逆

定义:,

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

鉴别诊断:1.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

定义: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病机:脾肾两虚

辨证要点: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

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1.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

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3.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4.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

小儿患病,病之初常见邪气呈盛势的实证,但由于其正气易伤而虚5.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胎疸。

西医称为新生儿黄疸。

6.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

7.五迟五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

五迟 - 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五软 - 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中医儿科学

教材串讲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 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吴瑭:清代《温病条辨·解儿难》 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生理常数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五、呼吸、脉搏、血压 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 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 大运动发育: 1个月小儿睡醒后常作伸欠动作; 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

中医儿科学__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 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 明代万全,著作颇丰。“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风轻、气重、命危” 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分7个阶段: 胎儿期:40周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 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 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 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 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 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 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名)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 小儿患病,病之初常见邪气呈盛势的实证,但由于其正气易伤而虚 小儿传变迅速主要表现在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 寒热是指“稚阴未长”,故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 望诊:总体望诊, 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辨斑疹:斑 - 不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 疹 - 皮肤之出疹,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 切诊: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出生后3周,安静时。 小儿主要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1/6, 乳婴儿1/3, 幼儿1/2, 学龄儿童2/3或接近成人量。 推拿疗法:泄泻,腹痛,厌食。 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 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及防治疾病。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一、名词解释 1.哮喘: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音气喘性肺系疾病。(82) 2.猩红热(烂喉痧,丹痧):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 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达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195) 3.五软: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179) 4.鹅口疮: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呈白屑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又因其屑色白如雪片,名雪口。(92) 5.积滞(食积):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 疾病。(118) 6.风疹(风痧):风疹是由感受风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咳 嗽,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细小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192) 7.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生升、 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16) 8.厌食:厌食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114) 9.口疮:口疮是小儿较为常见,以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出出现大小不等淡黄色或灰白 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口腔疾病。(94) 10.夏季热: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228) 11.水痘:水痘是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出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 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且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198) 12.“疳”:“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儿恣食肥 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121) 13.母乳喂养: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母乳喂养。 (46) 14.奶麻:幼儿急疹是外感幼儿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 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痕迹遗留为特征。(192)15.肾病综合征:依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可诊断本病,临床属 于单纯型肾病。如果同时具备明显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血补体下降四项中至少一项,即可诊断为肾炎型肾病。(165) 16.癫痫持续状态:若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达30分钟以上,期间意 识不能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159) 17.遗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 种病证。(176) 18.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 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尿血、呕血、便血等症状,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相似之处。(238) 19.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时邪引起的一种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 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205) 20.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 行为障碍性疾病。(143)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中医儿科学重点

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 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三岁以下。 马牙:新生儿上腭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的隆起颗粒,称为马牙。 螳螂子: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吸,不能挑割。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西医学称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脐疝: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于压回。 脐膨出: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入脐带的基部,上覆薄而透明的囊膜,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患。 贫血:单位容积末梢中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心跳呼吸骤停(CPA):是最危急和最严重的临床疾病状态,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 CPA的治疗原则:现场抢救,尽快恢复心跳,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以保证全身,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氧供应。 步骤(ABCD):1.通畅气道2.建立呼吸3.循环支持4.药物治疗 ·《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陈飞霞《幼幼集成》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极易伤损夭折,收到不良因素的刺激; 新生儿期:出生后满28天,容易患病,患病后反应差、变化快,死亡率高,机体调节功能不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较差;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脾胃病变,脾胃未充,运化力弱; 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容易感染发生时行疾病,户外活动增加;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易发生意外;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青春期:10岁~18岁。 ·体重≦6个月,体重㎏=3+×月龄; 7~12个月,体重㎏=7+×(月龄-6); 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身高(2~12周岁)㎝=70+7×年龄。身高和体重是小儿生长的重要指标。 囟门: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未闭合正常2~4个月闭合。囟门早闭且小,小头畸形;囟门迟闭且大,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阴伤液竭之失水、极度消瘦的小儿;囟门凸出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 头围:足月儿出生时33~34㎝,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1周岁46㎝,2周岁48㎝,5周岁50㎝,15岁54~58㎝。 牙齿: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6岁左右萌生第1颗恒牙,乳牙数=月龄-4或6 。血压:收缩压㎜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运动发育顺序: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 ·婴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病因特点: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小儿易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望诊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察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 指纹的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黄疸致病因素:湿热与寒湿。发病机制: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感冒易夹痰、夹惊、夹滞。病机关键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 感冒治疗基本原则:疏风解表

2023年中医儿科学专业介绍

2023年中医儿科学专业介绍 中医儿科学专业是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专注于儿童疾病的预防、诊疗和康复。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中医理论、儿科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和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儿科学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专业背景 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出现和发展源于我国医学史的悠久历史,是中医专业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从中医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儿科学认为,“百病之源在于儿”,对儿童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非常重视。因此,中医儿科学专业的研究和发展非常重要。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发展也与我国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儿童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该专业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二、专业主要课程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基础,包括中医的哲学历史、经典文献、理论体系、病因病机等方面的内容。 2.儿科学 儿科学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3.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内容,是深入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的重要课程。 4.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中药学概论、中草药学、方剂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中医药的功效、炮制、贮存、鉴别等方面的知识。 5.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涵盖了中医、西医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方向 1.小儿内科 小儿内科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一大方向,涉及到各种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其中包括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另一方向,涉及到小儿外科手术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麻醉、手术及术后护理等方面。 3.中医康复 中医康复是中医儿科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涉及到用中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小儿各类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中医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康复手段。

中医儿科学

张丽萍 1 名词解释 1、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 转化为实证、或虚实并见之证。 2、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故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小 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 3、稚阴稚阳:吴鞠通《温病条辨》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包括了机 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虚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稚阴稚阳理论阐明小儿在形体和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4、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乳补要有节制,否则易患食积、 吐泻。 5、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 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不调为特征。

6、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显著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7、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两者都是小儿时期的虚弱病症。 8、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以持续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和草莓舌为特征。 问答题 1、肺炎喘嗽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②婴儿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 /min,幼儿>160次/min。③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2、泄泻病因病机: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为多见。其主要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受邪则困,运化失健,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致成泄泻。因此,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都影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而产生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因胃乃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自然腐熟,化生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伤损脾胃之气,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输化,合污而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1.稚阴稚阳: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阴”,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等有形之物;“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2.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3.针四缝疗法: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积症的一种方法、能够用于清热、除烦、止咳化痰、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来治疗疳证、厌食、积滞、咳喘、顿嗽等疾病。 4.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5.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当多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骨、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 8.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泛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9.风疹:风疹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0.猩红热: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皮为特征。又名疫痧、烂喉痧, 2~8岁发病率较高、 11.手足口病:是由于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口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 12.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时邪引起的脑实质炎症,若同时累及脑膜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及运动障碍,或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粘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 14.维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该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为主要表现。 1、相传至今的我国最早儿科专注《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书中提出“凡小孩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2、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中医儿科学要点

中医儿科学要点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 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 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症。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2、简答 简述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生理性黄疸特点。 简述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

厌食的诊断要点。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 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 简述癫痫的治疗原则。 简述小儿指纹辨证要点。 怎样从临床症状上区别胎黄的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阻滞证? 简述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气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轻灵,易趋康复。 2、(1)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 (2)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 (3)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4)血清胆红素低于221μmol/L。 3、(1)小儿感冒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有寒、热、暑、湿、燥及时邪疫毒等。(2)其病机关键是肺卫失宣。 (3)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司腠理开阖,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从而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4、(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5、(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中医儿科学简答题

中医儿科学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中医儿科学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诊断方法与治 疗手段来研究和治疗儿童疾病的学科。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念是“先天为本,后天为辅”,即重视儿童身体的先天禀赋和体质,并注 重伤害的预防与健康的保护。其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因证施治、因病定治、辨病求因、整体观念等。 2.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有何不同?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在理论与治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 中医儿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平衡冷热、升降出入等 因素以调节阴阳平衡。西医儿科学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 运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疗技术。此外,中医儿科学注重预防与调理,强调“先天为本,后天为辅”,而西医儿科学更倾向于病后治疗。 3. 中医儿科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请简要介绍一下。 中医儿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 中药是通过中药配方和汤剂来服用,以调节体质和治疗疾病。针灸 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推拿是指通

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身体部位,来促进气血畅通和疾病康复。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叶或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调理和 治疗的效果。 4. 中医儿科学能够治疗哪些儿童常见疾病? 中医儿科学可以治疗许多儿童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便秘、湿疹、遗尿、哮喘等。中医儿科学通过调整体 质和治疗疾病,可以帮助儿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5. 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中医儿科医师有哪些特别注意的方面? 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中医儿科医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年龄、体质特 点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次,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刺激和副作用。此外,对于婴幼儿,使用药物和 治疗方法时要注意用量的控制和操作的细致。同时,中医儿科医师 还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家庭环境对疾病的 影响,全面治疗儿童疾病。 以上是关于中医儿科学的简答题回答,请参考。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中医儿科学基础内容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部分: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重点: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32个字、“纯阳”学说、“稚阴稚阳”理论及“三不足两有余”观点。 难点:对“纯阳”学说、“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理论及“三不足两有余”观点的理解。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是指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不全和脆弱。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态和功能均未臻完善。 •具体表现: 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不充,神气怯弱,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筋骨未坚。经脉如丝,脉息如毫等等。 •小儿这种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揭示了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的生理现象,故可以归纳成“稚阴稚阳”一说,即小儿无论从阴和阳的两个方面,都处于幼稚阶段。 [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与功能活动上,均处于幼稚阶段,也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概括。如何理解? •五脏功能的不足与有余: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肺与脾为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卫自固,“脾常不足”,故肺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养,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之功是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心常有余:二个含义: ①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并非指心火亢盛。 ②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纯阳之体”:“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囟经·脉法》 (三)关于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两者所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发病原因: •外感因素(六淫、疠气) •乳食因素 •先天因素(胎产损伤) •情志因素 •意外因素 三、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易虚易实: •小儿患病后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实证可迅速转为虚证,虚证亦可转为实证,或虚实并见。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学活动。据考古学家考证,我国69万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4岁,因而可以说,人类早期的医学活动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儿童医疗保健内容。《山海经》中所载巫方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则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人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古代医籍中关于儿科疾病的早期记载见于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有关于“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是早期的妇儿科方书。《内经》不仅建立了指导各科临床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有关儿科的不少论述,如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伤寒杂病论》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特别是脏腑论杂病,对后来儿科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已有儿科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以下气汤治小儿气鬲病,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小儿下利病。《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儿科、产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小儿医学专著,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在太医署内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 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该书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积极的小儿护养观。将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详论儿科病因证候255候。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首列“少小婴孺方”2卷,收录儿科用方3m余首,将儿科病分为9门,论其理法方药。 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着《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提出婴幼儿体届纯阳的观点,论述小儿脉法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北宋钱乙,字仲阳,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钱乙的主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等,都有较详明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捉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等,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他制订儿科治则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补运兼施,攻不伤正。他善于化裁古方,根据儿科特点创制新方,制剂以成约为主,切合临床应用。 北宋时期,天花、麻疹等时病流行,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南宋时还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0卷,对儿科各类疾病厂-泛收录论述,包括多种先天性疾病。书中明确新生儿脐

中医儿科学全版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 《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 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 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指10~18岁。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8—20岁。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3~34em,1周岁时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 五、乳牙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6岁左右开始长第一颗恒牙。 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 生理特点 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娇指娇气,不耐寒热;嫩指柔嫩,未臻成熟;形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活动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指充实、充任。 “稚阴稚阳”:“阴”一般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未充和不完善的。 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脏腑、功能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的发育的速度越快。“生机”是指各种生理活动机能,“发育”是指生长过程。“纯阳”是指三岁以下小儿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 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阐明和理解小儿病因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阳二气均属不足,因此,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遍迅速,年龄越小,越为突出。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三者密切相关。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主生长发育。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气未充,既生之后,需赖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肾气生发、脾胃运化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其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成人大得多,故显得脾常不足肾常虚。同样,肾为气之根,脾为水谷精气之源,初生时肺脏全而未壮,脾肾由均稚弱,主气功能未健,显得肺常不足。 “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正气易虚而邪气易实,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第一章总论 【学习重点】 1.中医儿科学发展史; 2.中医儿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3.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小儿的喂养与保健 4.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稚阴稚阳学和纯阳学说的含义); 5.四诊特点和望诊在四诊中的重要作用; 6.小儿治疗特点。 【主要内容】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 可喂奶 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

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体重出生体重 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 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 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 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 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 70 + 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 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失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