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标准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大部分,主要考核考生进行PLC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PLC的配置设计、选择 PLC模块和确定相关产品的技术规格、进行PLC编程和设置、外围设备参数设定及配套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整体集成、调试与维护的技能水平。两部分考核均合格者,将获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可编程序控

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分四个等级。四级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设计师(国家

[1]

四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l年以上。

(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此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5)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后,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

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一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

(1)进行PLC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PLC的配置设计;

(2)选择PLC模块和确定相关产品的技术规格;

(3)进行PLC编程和设置;

(4)进行外围设备参数设定及配套程序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现代PLC应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已进入到系统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网络、人机交互等领域。仅从目前沈阳地区装备制造业应用已达到90%以上,由于PLC应用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指PLC应用除具有传统的顺序控制功能外,还增加了用于过程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各种专用接口及智能控制算法;而网络化是指以触摸屏为代表的人机接口实现了PLC与用户之间的灵活的信息交换)且逐渐成为了主流趋势,此类应用人员已经形成了规模。

据中国工控网《2005中国PLC市场研究报告》PLC应用从业人员从事现场维护占一半以上;从事程序设计的占总体20%以上;其后依次是从事销售和系统设计的人员,分别占14%和13%。从市场规模推算目前从业人员在各行各业的分布大致如下:纺织21.04%,冶金14.56%,汽车11.94%,食品饮料10.56%,电子制造7.6%,化工6.96%,电厂5.16%,造纸4.04%,石油开采及冶炼3.86%,建材3.28%,市政3.04%,其它7.96%。从PLC应用从业人才供需两个方面来看,2004年PLC应用从业人员数量达到7.96万人到2010年发展到14.3万人。因此2006年和2010年对PLC应用人员的新增需求分别是1.1万和1.4万。

目前从事传统工业自动化电气工作者约有80%,急需充电掌握这一工控自动化新技术。因此,规范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把教育与培训工作逐步纳入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对提高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行业的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