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样化与素质教育

教育多样化与素质教育
教育多样化与素质教育

《教育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相关材料

兰河乡中心小学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结题验收方案;一、课题总结验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教;实践的统一,坚持“过程与结论”并重的原则;二、结题验收时间、条件、内容及方式:;1、陆续对参加课题研究与;2、虽然参加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时间稍晚,但课题各;3、采取现场结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组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

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

结题验收方案

一、课题总结验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教学多样

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的结题验收坚持理论与

实践的统一,坚持“过程与结论”并重的原则。这是由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除了有很深的理论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所以我们开始就把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定位在坚持课题的群众性、广泛性、面向全体师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素养等方面。课题组遵循以上原则,组织引领全国的实验教师们开展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所以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要秉承以上原则进行。

研部门组织验收小组代为完成上述考核仸务(仅限建立实验基地的地区)。

B、材料结题。由被验收单位或个人组织好课题验收所需

材料,上报课题组;对参加材料结题并验收合格单位,课题组将按10%的比例进行现场抽查。

5、课题结题验收既要考察课题研究实验的工作成果,又要考察

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工作过程。

A、课题成果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心得体会;参评的论文、案例、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的展现;校本教材、专题著作的撰写;学生

的社会实践报告、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高等。

B、课题工作过程即对课题工作的组织、认识、态度、学习培训、学生实践、会议交流、完成中心课题组的工作、优秀实验教师参评、

参加课题组大会情况等。

三、结题验收的程序:

1、课题负责人(主持人)、课题组长提出申请:简要书写课题

名称、活动过程、内容、价值及研究成果汇报总结。

2、中心课题组鉴定组审阅课题有关材料及复件。

3、课题成果

答辩(指现场结题)。 4、鉴定组汇总并反溃鉴定意见。

5、结题大会现场颁发结题证书,并对已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交

流推广。

四、结题必备的材料:

1、课题申报表复印件。

2、立项批复复印件。

3、课题中期评

估意见书复印件(没有进行中期评估的实验单位不能结题)。

4、实验学校结题申请表。

5、实验教师个人结题申请表。

6、实验教师资格证复印件(没有实验教师资格证不能结题)。

7、申请结题的实验单位和实验教师需提交结题论文。

五、结题验收评价方法:

1、依据课题组档案记录量化打分。

2、继续申报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课题并符合上述结题条件的实验单位,可优先结题。

3、综合考查评定,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素质教育与深化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与深化教育改革 英德市青塘镇中学教师吕东 内容提要: 全文分为引言、论述主体(又分为三个部分)、结论等三个部分。 引言:论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论述主体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首先从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分析,论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育思想观念改革。 其次从四个角度深刻论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体制改革为关键: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二、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通过考试制度改革,创立全新的人才观。 再次,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 结论:综述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关系;展望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体制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是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到劳动人事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的社会性变革!深化教育改革是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地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改革是否成功是其重要一环。 深化教育改革主要解决教育体制问题,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和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体制创新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或者说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前提,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观念的现代化。只有教育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才能使推进素质教育成为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因此深入推进“以增强质量、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奏曲: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管理机关,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办大教育观、全新人才观、课程突破观、综合改革观等,按照“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所有学校,管好社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场所,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和苗圃。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务必转变办学思想,创立起与“三个面向”相适应的教育新观念体系——民主管理观、科学化管理观、现代化教育观、开放教育观等。

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医学教育观念现代转变 完善审美教育理念,审美教育不是一般 的知识教育、艺术教育或技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必须贯穿如下理念:第一,审美 教育要有知识的底蕴。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过程中,不唯理论,但要传授相关的审美知识。第二,审美教育要有素质的内涵 要从关系到提高整个民族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质的高度来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针对以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要在全球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通过文化素质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意趣和表达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 懂得欣赏美,富有想象力、审美力和创美力,他们的审美就不再会只满足于娱乐层面,而会成为高雅艺术审美的主体,而且他们在高雅艺术审美中的审美经验又将反过来影响并提升娱乐审美的整体水平

利用医学美育, 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 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 对于当代医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挖掘, 都会起 到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 可以培养医学生健全的医学审美观, 并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渗透协调作用。医学美育已经成为弘扬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协调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成为知识经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文医学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医学所创造的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和仁爱之美的价 值日益凸显。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引入审美情感教育, 是实现医学道德与医学审美统一的有效途径。当代社会不仅呼唤道德人格而且呼唤审美人格, 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较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使命, 使医学审美意识牢牢植根于 医学生的未来医学实践之中, 使之在提升医学伦理境界的同时提升 审美境界。医学生对疾病的医学伦理与审美认识、专业知识和技艺, 乃至医学技术美在疾病的诊疗、发展、恢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实施医学生伦理审美素养提高的教育, 不断提高医学生伦 理审美素养, 对完善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素养十分重要。 医学院校是培养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 因此, 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 应强化审美教育意识,加强对医学生的 德育和美育教育, 使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审 美能力和鉴别真、善、美的能力, 从而达到美化自身、塑造完美人格和提升自我人文素质的目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摘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高中化学教育在化学史教育上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与过去的化学教学相比引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化学史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史教育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史在当前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体现、地位和作用,本文将在统计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史的资料、内容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之上,简要谈谈如何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化学史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史化学史教育 所谓的化学史实际上指的就是化学科学产生、发展的过程。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在高中化学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化学史的教育,更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感悟。下文就简要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育中化学史的主要内容以及化学史教育的现状。 一、高中新课程中的化学史 1.科学史话资料。在新课标高中课程中,高中化学一共有8本教材,其中必修教材2本,选修教材6本。在2本必修教材中,相关的化学科学史话资料一共有4篇;在6本选修教材中,相关的化学科学史话资料一共有18篇。所以整个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中一共有22篇化学史话资料可供学生参考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 2.化学史内容。在上述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材的化学科学史话资料中几乎包含了化学史所有重要的内容。从高中化学科学史话资料中不难看出,当前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内容主要是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上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起到里程碑作用的化学家及其相关的成就。 3.化学史的呈现形式。当前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主要是以科学史话板块的形式出现,通常是出现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当然也有放置于章节末尾的情况。这些史话板块通常不仅包括了化学家的主要成就,还包括了化学家的一些有趣传奇的事迹,并且还会悉心配上相应的图片。小小的一个史话板块,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对其背后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那些化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高中新课程中的化学史教育 1.化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史反映了一个学科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体现了一个学科的内在规律。通过化学史的教育,可以使得化学教育不仅仅以静态的形式局限在课本之上,而是让化学教育的静态知识有了可以追溯和演变的动态的过程。将学科的发展过程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可以说化学史教育不仅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化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发学生的思考,化学史教育正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这个要求。化学史的教育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这种启迪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还可能是人生上的启迪。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中,通过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和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最后,通过对世界化学史的学习,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6126941.html,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建议 作者:张震霄 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9期 “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段结束时,各地学校组织对全体在校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测评。综合素质评价源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初中毕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呈现了素质教育本质。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发展,评价方式推动了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对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细则不明、重视不够、培训不足、难以操作、保障不力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如果从顶层设计、统一平台、机制保障、借鉴国外等方面入手,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本文简要分析了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现状,对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了详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一)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复杂化 现阶段,普通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复杂化程度较高的问题。教育部门所下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中生的六大教育目标,我国各个省市或直接沿用这六大教育目标;或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微调,但基本上符合六大教育目标的初衷及目的。尽管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目标,但在衡量教育目标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各个地区的评价方式、评价原则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无法使用简单的数据对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作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为实现六大教育目标,我国的高中学校往往会将其进行细化处理,一个大目标下会包括多个细节分类,而一个小分类中则包含了多种等级的评价标准,而这也是导致评价体系过于复杂的根本原因。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的选择方面,高中学校普遍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做出评价,即评价主体不应当由教师独立完成,而是要鼓励学生家长、同学、各个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且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总分的占比各不相同。例如:我国安徽地区高中学校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教师、被评价对象三者结合的形式,其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为40%、40%以及20%,且这种评价方式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所应用,主要的区别在于占比分数不同而已。由此可见,同学及教师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据了较高的比重,但教师的评价依然是评价的主体,其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此外,我國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小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和谐统一 笔者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多年里看见以下几种情况。现象1:我们经常看见运动会时,学生懒洋洋的广播体操动作依旧,许多项目连简单的体育规则都不懂;到了艺术节时,学生只能在晚会上吼几句从电视上学来的流行歌曲,交上几篇毫无章法可言的“书法”作品。现象2: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教师: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数学作业连一个练习本都未写满;有些班级只写了四篇作文。问之,则振振有辞:“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我这也是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呀!”现象3:大考过后,部分主管部门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所辖区域的学校排名次,成绩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斧击凿,凿入木”,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据此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据此评先表模,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 以上几种情况是我们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育的遗憾,也暴露出教育的苍白无力。下面,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认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进行一个“扬弃”过程,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成分,才能在的教育实际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 2.应试教育它选择的是适合教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3.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注重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用单一的。 4.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分论质量,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 5.应试教育为适应升学考试之需,教学要求越提越高,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偏离基础越来越远。而素质教育重视“基本素养”的提高,力争做到起点要低、面要宽、要求要严、训练要实、方法要科学。 二、必须消除几个错误的认识 1.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淡化学生分数概念”,甚至取消了考试,使学生“减轻了压力”。其实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依据认知规律,“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就是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人们的认知除了一定爱好、兴趣之外,同时还得有一种压力,有了压力便有了动力,考试便不失为一种较大的压力。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估,采取一定形式的考试仍不失为一种比较耐用的手段。 2.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不能追求升学率,否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有人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的要求看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以致大家再也不敢讲追求升学率了。素质教育中的升学依据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学生具

初中化学教材全解(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习的前提化学课程应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去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感受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引导和激励学生去探究物质的内部奥秘,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所在。不同的物质其内部结构不一样,结构不同带来性质的不同,改变结构就产生了新物质,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这些“神奇”的探寻,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学时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学生建立自信。另外,教学中还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历史的、前沿利学的一些素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志向。(2)面向全体、突出差异——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应考虑到全班同学都可看到,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等。这样,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面向全体并不是“一刀切”,应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课外的辅导等,要做到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会均等的教育。(3)体验科学探究——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把C0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知识设计成“C02溶于水后的溶液中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按照科学探究的历程来完成学习任务。又如把“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设计成对都教材中“原子模型示意图”的问题探究——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讨论你能得有关原子结构的哪些信息? (4)提高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宗旨新课程强调的科学素养主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应有的科学素养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教学思想,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学会方法、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5)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习广度,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间的联系,及其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依安县第四中学曹淑娣 一、我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以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基础,以优化教育资源为重点,以增强教育效益为突破,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为宗旨,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增强,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一是把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全面、扎实促进教育公平。 1、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我县已基本完成学前班向幼儿园过渡工作。现有中心幼儿园2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9所、民办幼儿园2所;3-6岁学龄前幼儿总数10482 人,入园(班)儿童6865人;学前三年入园率65.5%,学前一年入园率97.9%。2012年以来共投资4331万元,新建第一小学、新城幼儿园、实验小学3个附属园及依龙等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园舍面积15025平

方米,高标准配置保教保育设备器材。三年来共招聘学前专业教师62人,全部充实到保教一线。 2、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工程实施已来,共投资8721万元,新建教学生活用房33180平方米;现有38所义务教育学校按国家二类标准配齐配全音体美器材、旧“三室”及实验器材;36所学校实现“班班通”,21所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验收。三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共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188人,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 二是坚持“三育”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开展了一系列艺术竞赛活动。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坚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经典诵读、书香校园、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我县被确立为全省校园篮球试点县,第四小学正在争创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第二小学被确立为省级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腰鼓、快板操、跆拳道、太极扇、剪纸、十字绣等活动已打造成品牌,艺体特色鲜明突出。 三是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县、校级课改培训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快速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通过中小学骨干教师区级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索,开拓创新。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观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思考和建议

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自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意见》通知以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快速启动该项工程,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保持了学校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简要回顾 一是“国学研究”扬帆起航。年初,我校启动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两岸小学国学教育中文化浸润的比较研究》,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引发、推动全校性的学习行为。学校与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缔结为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交流互访活动,共同推动各学科开展国学教育研究、全方位营造国学文化氛围。 二是社团活动初见成效。学校成立了合唱社团、葫芦丝社团、书法社团、书画拓片社团、纸塑社团、足球社团、武术社团等10多个文化社团。除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外,学校还聘请江苏师范大学、南师大泰州学院的专家和社区志愿者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社团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其中,我校足球队参加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获得小学组冠军。葫芦丝社团表演的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参加了江苏电视台综艺节目《震撼一条龙--加油社区》的节目录制。京剧社团的两朵“小梅花”韩沁言、王诗涵参加第1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全国总决赛,荣获金奖。

三是“五节”活动蓬勃开展。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常态化举办校园读书节、阳光体育节、新苗艺术节、科技节和英语节,“五节”活动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也是屡获佳绩,今年,我校48名选手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获得小学组唯一的团体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XXX同学从全国600多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名获得小学组特等奖的选手。 四是微创新现场展示取得成功。12月24日,区教育局举行素质教育“5+2”工程微创新案例现场展示活动,作为承办方,我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荐案例参与了现场展示。由来自我市三市四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分管局长、基教科科长、中小学校长50多人组成的参观团走进我校,他们听汇报,进课堂,观看表演,查阅资料,对我校广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构建多元读书氛围,连续七年邀请黄蓓佳、秦文君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和小书迷共享文学生活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几项举措 市局下发的《关于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意见》,为我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崭新的一年,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推动素质教育五大工程再上新台阶。 1.以国学研究所为抓手,着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 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得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以及解答作用,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开题报告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兰西县红光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1)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围绕考试转,学生围绕分数转,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脱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片面升学率最大化为根本目的,重筛选轻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存在极大的重重轻轻现象和片面性,重升学率轻学生社会就业和终身发展,重现实考试分数轻学生素质潜能开发,重智育轻学生全面发展,重考试科目轻免考科目,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个性和素质畸形发展,求实求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缺乏;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而拼命,排斥兴趣、爱好、特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上违背教育规律和制度、规范,搞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加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不能使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

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我们申报了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研究,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拓宽素质教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大力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 (一)教学多样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涉及教材改革,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编写了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从编写思想、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与旧教材有着巨大的差别,下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一、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不同。旧教材的教学体系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单纯引入型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每一种物质开始,给出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用途。而新教材打破知识体系,按照不同模块编写,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每一节都设计了不同的栏目,包括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调查研究、拓展视野、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等。 教材还适时的根据教学内容,配以形象的图片,然后通过提出质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紧接着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些图示、图表,非常到位。书中配有很多相关科学家图片,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亦有一定积极作用,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二、教材的课程体系完全不同。

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山东宁阳一中魏伯河 即将进入21世纪、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迫地要求它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199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发出了“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伟大号召。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7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素质教育”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阐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作为党和国家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的重大决策提上各级党和政府的议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的三令五申,决定了向素质教育转轨成为必然趋势。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既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种紧迫的时代要求。要实现这一转变,涉及到教育内部和外部许多方面,需要各种主观和客观的条件。这些需要的条件并非目前都已具备,因而成为目前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只能正视它,认真地研究它,争取较好地并且尽快地解决它。 那么,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完全形成。 党和国家提出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决策,并三令五申要求尽快大面积实施。但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领导者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他们有的是因为对教育缺乏应有的关心和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甚了了;有的则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太深,习惯于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有的则是出于急功近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次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

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