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内固定技术(干货)

荐读: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内固定技术(干货)

骶骨骨折易导致骶髂关节脱位,或伴骶神经根损伤、膀胱和肠功能受损,常需采用骶髂螺钉或腰4-骨盆固定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虽可有效直接复位骨折块、术后立即可负重,但是伤口并发症高、失血量大,对于多发伤患者可能并不适用。为了减少患者失血等手术并发症,作者提出了一项新的技术,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和固定技术。

骨盆受伤初期治疗

对于骨盆前环骨折移位大于2cm,则立马采用骨盆包扎带维持前环稳定,后期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内科疾病情况,可采用内固定、外固定、隧道皮下棒良好骨盆上多轴螺钉固定等。如果患者一时无法耐受俯卧位,则应推迟手术,但并不会应软组织条件差而推迟手术。

患者体位和间接复位

采用OIS脊柱骨科手术床,将骨盆、大腿衬垫移至踝部,枕头置于骨盆下方,以适应外固定架的摆放和骨折复位。双股骨牵引和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此时应无脊柱和头颅骨折。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可延长骨盆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图1A);或置于大腿前侧,通过纵向牵引外伤性脊柱前移(图1B);通过术中侧位片透视髂骨骨折情况,如果可通过螺钉直接复位(见后面)则可无需间接复位。

图1 患者俯卧于OIS脊柱骨科手术床,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A)或置于大腿前侧(B)

内固定选择

所以患者均采用DePuy Synthes Viper器械,在L4或L5通过直径为6mm或7mm双侧多轴桶装钛椎弓根螺钉固定,用长为80或100mm 直径为8mm或9mm的双侧多轴钛髂骨螺钉固定,伴或不伴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图2)。虽将髂骨只固定于L5,可获得充分稳定,

但作者认为4枚椎根钉和2枚髂骨钉固定骨折可获得一个平衡结构。对于是否置入S1螺钉,作者呈怀疑态度,且建立螺钉通道困难。管状延长可用于髂骨螺钉固定(图3),采用5.5mm钛或合金连接杆,钛材质连接杆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但对于年轻、骨质好的患者,建议采用合金材质。

图2 典型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后X线正位片及示意图。

椎弓根螺钉置入

通过在L4和L5棘突外侧1-2cm,行两2-3cm切口置入L4和L5椎弓根螺钉,双侧切口大小只要够螺钉头置入即可,透视下置入导向针,更换为导针,用止血钳钳持住(图3)。

髂骨螺钉置入

髂后上棘缘0.5-1cm行约2cm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可置入Weitlaner撑开器和Army-Navy撑开器即可。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

露髂嵴,在髂嵴内外侧缘中间通过电凝止血劈开筋膜,使得内侧隆起。Army-Navy撑开器撑开,为了使髂嵴螺钉头可深深埋入于髂嵴后缘、避免螺钉激惹症状,注意髂后嵴与骶骨的距离,进针点的选择需要空出2cm空间,然后通过骨刀去除背侧皮质的内侧部分,以便螺钉和连接杆置入。一个钝弯曲的椎弓根换档式探针测试内侧和外侧壁,术中间断透视,确保绕道方向朝向坐骨切迹。出口斜位中泪滴征有利于辨别骨内导针或螺钉的位置。一旦螺钉通道确定,可通过球形探头探查通道末端,然后置入螺钉(图3A),同时切除足够的髂嵴骨块便于连接杆固定。最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图3B)。

图3 准确置入髂骨螺钉和椎弓根螺钉。

骨折复位

透视下牵引复位,同时可通过髂骨和椎弓根螺钉协助复位。有时可尝试纵向牵引和脊柱后凸复位。骨折一旦复位后,则应握住椎弓根螺钉上的螺丝批,而拆除髂骨侧螺丝批,更换为连接杆。之后再拆除脊柱侧螺丝批。

连接杆固定

根据作者的经验,应由尾侧向头侧固定,先固定髂骨侧连接杆,因此髂骨侧螺钉相对更表浅,随后固定L4或L5椎弓根侧连接杆,有时需要先远端延长切口,用Kocher钳或低剖面连接杆导向固定。

经皮骶髂螺钉的作用

骶髂螺钉虽可能有利于骶髂关节的稳定,但临床作用并不明显。

作者一般仅对于以下情况会额外采用骶髂螺钉,该骨折需要脊柱后凸大于10-15°或脊柱前凸。逐层闭合伤口,术后立即可负重活动,应注意侧卧避免挤压伤口。一般建议在伤后4-6月后通过CT确诊骨折是否愈合,视情况取出内固定,此时脊柱一般未形成融合。

作者采用此方法一共治疗17例H型或U型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失访1例,平均随访21月,手术时间平均为2h 24min,透视时间平均为2min 15s,平均出血量为202ml,CT透视下仅1例中出现1枚螺钉穿出外侧椎弓根皮质,1枚螺钉穿出髂骨对侧皮质。

对于5例骶骨后凸超过10°,1例骨折移位明显半短缩1cm,作者尝试了复位,此类患者术前骶骨后凸平均16°,术后纠正道4° ,且创新性脊柱前移也到完美的纠正。

1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持续性清创引流后愈合。1例术前单侧胫后肌麻痹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胫后肌麻痹,可能原因是术前牵拉二级神经元引起神经传导紊乱,后期得到完全恢复。2例患者伤后膀胱失禁持续超过1周,1例做了椎板切除术,仍未得到满意恢复,余14例膀胱功能正常。

作者认为对于H型或U型骶骨骨伴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可直视下复位和固定,但伤口感染率搞、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等并发症,对于多发伤患者常不耐受。通过经皮骶髂关节复位固定技术有以下优势:术后可立即负重、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避免腰椎融合等,同时也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此方法的不足时可能需要行骶椎椎板切除术及潜在二次内固定取出术。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1852-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852-微创技术在脊柱 外科的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 1、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诊断用注射药物为() A、1%利多卡因1ml B、1%利多卡因2ml[正确答案] C、1%利多卡因3ml D、得宝松1ml E、得宝松2ml 2、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取俯卧位的优点不包括() A、平稳 B、脊椎不易扭曲 C、利于穿刺 D、适合长时间手术[正确答案] E、适合于双侧突出 3、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术前定位为L5-S1避开髂骨,旁开() A、8~10cm B、10~12cm C、12~14cm[正确答案] D、8~12cm E、10~14cm 4、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术前定位为L4-L5后中线旁开() A、8~10cm B、10~12cm[正确答案] C、12~14cm D、8~12cm E、10~14cm

5、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注意事项为() A、待穿刺针到达正确位置后,患者可能有放电样感觉 B、注药前一定要回抽,看有无脑脊液流出 C、一边缓慢注入药液一边询问病人情况,直至注射完治疗计量 D、常规准备抢救包及药品 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6、以下关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有误的是() A、一种在影像学透视下选择性地对病变神经根进行阻滞的方法 B、一种经皮、无需或少量镇静的门诊微创手术 C、一日手术,当天入院,当天出院 D、局部麻醉,手术当天可进食水 E、仅用于诊断[正确答案] 7、TESSYS技术的特点为() A、盘内 B、适应证窄 C、极难处理髂嵴较高和椎间孔狭窄的椎间盘突出 D、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组织,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均可有效处理[正确答案] E、技术简单,适合初学医师 8、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优势为() A、阻滞的目标性强,准确性高 B、有助于确诊病变的脊神经根 C、可操作性强:单人即可完成 D、安全性高 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9、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病人有单或多节段脊神经引起的疼痛,但影像学未能确诊的 B、孕妇[正确答案] C、术前病人脊柱多节段病变,明确手术节段 D、神经受压不重,对症治疗

荐读: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内固定技术(干货)

荐读: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内固定技术(干货) 骶骨骨折易导致骶髂关节脱位,或伴骶神经根损伤、膀胱和肠功能受损,常需采用骶髂螺钉或腰4-骨盆固定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虽可有效直接复位骨折块、术后立即可负重,但是伤口并发症高、失血量大,对于多发伤患者可能并不适用。为了减少患者失血等手术并发症,作者提出了一项新的技术,经皮微创腰椎-髂骨复位和固定技术。 骨盆受伤初期治疗 对于骨盆前环骨折移位大于2cm,则立马采用骨盆包扎带维持前环稳定,后期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内科疾病情况,可采用内固定、外固定、隧道皮下棒良好骨盆上多轴螺钉固定等。如果患者一时无法耐受俯卧位,则应推迟手术,但并不会应软组织条件差而推迟手术。 患者体位和间接复位 采用OIS脊柱骨科手术床,将骨盆、大腿衬垫移至踝部,枕头置于骨盆下方,以适应外固定架的摆放和骨折复位。双股骨牵引和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此时应无脊柱和头颅骨折。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可延长骨盆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图1A);或置于大腿前侧,通过纵向牵引外伤性脊柱前移(图1B);通过术中侧位片透视髂骨骨折情况,如果可通过螺钉直接复位(见后面)则可无需间接复位。

图1 患者俯卧于OIS脊柱骨科手术床,Mayfield头架头部固定,股骨牵引弓可置于大腿后侧(A)或置于大腿前侧(B) 内固定选择 所以患者均采用DePuy Synthes Viper器械,在L4或L5通过直径为6mm或7mm双侧多轴桶装钛椎弓根螺钉固定,用长为80或100mm 直径为8mm或9mm的双侧多轴钛髂骨螺钉固定,伴或不伴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图2)。虽将髂骨只固定于L5,可获得充分稳定,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在工作通道下,逐级放置椎间撑开器,切除软骨终板及大部纤维环和髓核,显露骨性终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上位神经根,避免损伤;完成椎间隙准备后, 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操作;自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脊柱微创手术类型越来越多样,其中经皮椎间孔 镜技术吸引了全球脊柱外科界的关注。本文就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1 后外侧选择性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YESS)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完善的较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1997 年Yeung研制出第三代脊柱内窥镜YESS系统,标志着这一微创技术逐步走向成熟。YESS手术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局麻下于棘突旁开8~12cm行腰椎侧后路经皮穿刺,采用经椎间孔内Kambin安全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将直径7.5mm的手术工作通道经椎间孔入路直接行椎间盘内或椎管内植入,并注入医用亚甲蓝染料,将变性的椎间盘组织染色。工作套管逐级扩张,双极射频(60~65℃)止血和修复撕裂的纤维环。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术中不破坏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而且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牵拉和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出血和粘连,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越性[1]。该手术系统结合了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盘内窥镜(YESS镜)及ELLMAN射频机的双极电极和射频消融技术三者的优势。 2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ESSYS) 2003年Hoogland针对YESS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通过逐级铰除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结构,扩大椎间孔,将工作导管直接到达椎管,在椎间孔内镜辅助下,经硬脊膜前间隙直视下取出突出、脱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理论上可以摘除任何部位的间盘突出,并且能处理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这一技术被称为TESSYS技术[2]。Joimax 椎间孔内窥镜的工作套管内径达6.5mm,内镜工作通道直径3.7mm,首先确定皮肤穿刺点:距离腰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2~15cm,正位透视下标定腰椎棘突中线和经椎间盘上缘的水平线,侧位透视下沿椎间隙倾斜方向标定一条经下位椎体后上缘的侧位线,该侧位线与上述水平线交点即为穿刺点。以穿刺针为中心,取7mm皮肤纵行切口,穿刺针内置入导丝。留置导丝,拔出穿刺针,逐级置入4级扩张棒,沿扩张棒置入工作套管,直达病椎椎弓根上缘的切迹,取出扩张棒和导丝,确认前方有无神经根和硬膜囊,并确认椎间隙的位置,注入 1ml的亚甲蓝进行染色。对于突出物超过上关节突连线者,可使用斜面工作套管固定于小关节外侧,使用5.8mm环钻进行椎间孔成形。环钻切开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置入内窥镜直视下用微型髓核钳钳取蓝染的破碎椎间盘组织,有效避免和降低了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对出行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的损伤。 Yeung和Tsou发明了可以转变角度的髓核钳,从而克服了小关节突对突出间盘的遮挡。他们最近又发明了直视下磨钻、非直视下工作套管内使用的环钻、椎板咬钳。在L5/S1节段因髂嵴、腰椎横突以及小关节突的阻挡等解剖原因,张西峰等采用后外侧斜入路内镜摘除髓核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L5/S1椎间盘单间隙突出症的患者22例,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进行评价,分别为74.36和13.19,按照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6%。但应用TESSYS技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LDH时,要求术者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和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学习曲线较陡直,手术疗效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手术入路的正确设计,由于穿刺定位要求精确度高,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术者和患者X线暴露的次数和时间。术前应认真阅读X片、CT及MRI,充分了解手术节段椎间孔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髂嵴与椎间隙的关系,根据腰椎正侧位X片和CT或MRI进行相关角度和距离测量,设计精确的穿刺路径,是提高疗效和减少X线暴露时间的关键。 3 钬:钇-铝-石榴石侧射激光行内镜椎间孔成形术 Knight等于2001年采用钬:钇-铝-石榴石侧射激光行内镜椎间孔成形术,可在内镜监视下进行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切除,为改善神经的活动度及术中暴露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区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等优点,缺点是需要较高昂的设备投入。适用于伴有腰痛或下肢疼痛的轻中度椎间盘突出且动态椎管造影显示后方的弹性结构完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 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概述及优缺点 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TLIF技术是单侧入路经椎间孔至椎间隙,这就赋予了它很多理论上的优点。首先,它使用常用的后侧入路,该技术为大多脊柱外科医生所熟知,TLIF进入后侧结构及椎间隙,可获得环形融合。其次,保

荐读:教你骶2-骶翼-髂骨徒手置钉技术,5篇JBJS最新文献!

荐读:教你骶2-骶翼-髂骨徒手置钉技术,5篇JBJS最新文 献! 本文为JBJS二月(下)文献精选导读,其中这5篇实用文章值得一读,要点总结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仅需5分钟掌握骨科新进展! 1.脊柱胸腰段骨折脊髓压迫程度和神经受损相关 脊髓损伤在颈椎骨折病例中多见,在胸腰椎骨折中相对较少,Peta等人在JBJS am上报道了脊柱胸腰段骨折脊髓压迫程度和神经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伤性胸腰段脊髓损伤通常伴随有严重的脊髓压迫,并且脊髓压迫约严重,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 注:这一结论是可以预期的,椎管内占位程度越大,则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但临床上总会遇到这种情况,椎管内占位并不明显,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受损却特别严重,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椎管内初始占位和椎管内最终占位两者存在不同,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初始暴力所造成的占位效应要比最终占位更为严重,这也造成了上述特殊情况。 参考文献: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2.低剂量肾上腺素联合氨甲环酸可减少TKA早期术后失血量 氨甲环酸单独应用可减少关节置换病例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这一结论已经得到了文献广泛证实,而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收缩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文献报道低剂量肾上腺素联合氨甲环

酸作为TKA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措施报道,三军大西南医院Wei-nan Zeng等人在JBJS am上首次报道低剂量肾上腺素联合氨甲环酸应用可显著减少TKA围手术期手术失血量。 具体应用剂量为:氨甲环酸10mg/kg静脉使用3g 局部应用,低剂量肾上腺素0.05ug/kg/min静脉或稀释肾上腺素,0.25 mg局部应用。 参考文献:Low-Dose Epinephrine Plus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Early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3.骶2-骶翼-髂骨徒手置钉技术 骶髂联合螺钉在脊柱外科中是较为实用的技术,但因周围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其置钉难度较高。Jamal等人在JBJS am上介绍了骶2-骶翼-髂骨徒手置钉技术,现介绍如下。 骶2-骶翼-髂骨徒手置钉技术: (1)进针点:骶1及骶2孔连线中点偏外,和骶1上关节突面在同一条线上(图3-1)。 (2)在进针点用3.5mm开口器开口,使用2-mm直径的钝性椎弓根探针向骶髂关节方向建立螺钉通道,注意穿刺针尖弧度朝向后方,避免穿破前方骨皮质。 (3)椎弓根探针进针方向:朝向髂前下棘方向,在后面的标志点是朝向髂后上棘最远点,垂直外侧骶棘,在冠状面及矢状面方向如图3-2所示。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00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对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研究组使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脊柱对称性、腰部功能障碍评分、术后疼痛感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背部屈伸比、前降力矩、平均功率等指标在60°/s以及120°/s下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柱对称性评分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评分和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数量:1例(2.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数量:8例(16.00%)。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数量低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为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干预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应当在实际的治疗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07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几率[1]。当前,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主要是依靠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控制。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因素影响,身体机能开始下降,传统的手术方法创口较大,患者术后背部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组织损伤,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高龄患者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这就需要为高龄患者予以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2]。因此,本文将针对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骨折恢复时间短于ORIF组,疗效优良率高于OR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R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但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较好,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所有部位骨折中约为10.5%[1]。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疗效虽稳定,但其更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物学的因素[2],且术中常需广泛切开软组织及剥离骨膜,导致软组织损伤严重,并极有可能破坏骨膜的血供,造成骨折端血运差,易导致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3]。目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不断发展,其更遵循生物学固定的理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各项数据资料,分析比较MIPPO和ORIF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30例,其中ORIF 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1岁,平均(34.5±13.7)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9例,按AO分型,A型12例,B型5例,C型2例;闭合性骨折11例,按AO分型,A型4例,B型4例,C型3例;其受伤原因均为意外性伤害,包括摔伤12例,交通事故伤11例,压伤3例,打架斗殴伤4例。MIPPO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3~58岁,平均(27.9±10.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按AO 分型,A型5例,B型5例,C型2例;闭合性骨折18例,按AO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2例;包括摔伤12例,交通事故伤9例,压伤2例,打架斗殴伤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行局部麻醉;开放性骨折患者行清理创术,给予镇静、抗感染治疗,肿胀基本消退后行手术治疗。术前通过X线片分析熟悉患者的骨折部位、伤害程度、骨折类型,并且对患者的身体素质做出正确评估。ORIF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以骨折端为中心点行纵形切口,清除坏死的软组织,注意保护骨膜与骨折端的连接性,清晰暴露骨折部位,复位成功后选择大小合适的钢板置于骨折处,螺旋钉固定。MIPPO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在患侧安放止血带,分别在内踝前侧和胫骨前内侧进行纵向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4 cm左右,在骨膜外将软组织分离,建立软组织通道,C臂机透视下行牵引复位,并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的临床效果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的临床效果 王自洲;崔波;田德宇;王洪伟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病历、定期门诊复查、电话随访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来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 评分在术后6周、6个月、1年的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94.3%取得了优良结果,症状改善率为98.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alcific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calcification in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general hospital of Fushun mining bureau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 data included medical records,out-patient review,telephone follow-up was collected.The VAS,ODI and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VAS and ODI score at 6 week,6 months,1 year after surgery compared with before.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MacNab criteria,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 was 94.3%,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98.1%.Conclusion PEL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lumb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