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题才有好成绩—易混虚词

做好题才有好成绩—易混虚词
做好题才有好成绩—易混虚词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20组

1.从而/进而

辨析:(1)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

(2)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

例句:(1)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2)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2.对/对于/关于

辨析:(1)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2)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

(3)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能用于主语前;“对于……”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

例句:(1)她对孩子很严厉。

(2)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3)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3.不免/未免

辨析:(1)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2)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例句:(1)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2)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于繁琐。

4.以至/乃至/以致

辨析:(1)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于前一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2)乃至:甚至。

(3)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句:(1)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2)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3)这些产品的造型与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

(4)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起床。

5.况且/何况

辨析:(1)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陈述句。

(2)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诘语气,也可用于陈述句中。

例句:(1)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得好。

(2)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6.而且/反而

辨析:(1)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

(2)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呼应。

例句:(1)冬小麦不但冬天不怕冷,而且能在低温下萌芽、生长。

(2)今天这风不但没停,反而更大了。

7.虽然/即使

辨析:(1)虽然: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没,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常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管”轻。

(2)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例句:(1)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

(2)即使你再跑一趟,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3)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8.但是/不过/只是

辨析:(1)但是:表转折关系,语气较重。

(2)不过:表转折关系,语气较强。

(3)只是:表转折关系,语气最轻。

例句:(1)尽管河水很凉,但是大家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2)两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不过这是朋友间工作问题上的争论。

(3)他还是那么乐观爽朗,只是比原来显得苍老了一点。

9.诚然/固然/虽然

辨析:(1)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较重;表让步,语气较轻。

(2)固然:表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3)虽然:侧重于表让步,语气较重;表肯定,语气最轻。

例句:(1)发牢骚,诚然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2)茶馆固然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兴隆的。

(3)茶馆虽然不大,但是生意却很兴隆。

10.不然/否则

辨析:(1)不然: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②表示选择,含有“如果不这样,那就……”之意。

(2)否则:同“不然”①。

例句:(1)不要在汽车上看书,不然会影响视力。

(2)这个会你去参加吧,不然老赵参加也行。

(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11.逐步/逐渐

辨析:(1)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

(2)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

例句:(1)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

(2)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

12.竟然/居然

辨析:(1)竟然:常用于主谓语之间。

(2)居然:也可用于主语前面,有时语气略重。

例句:(1)他没有料到尚炯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

(2)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13.根据/依据

辨析:(1)根据:偏于强调结论或言论的根本来源。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

(2)依据:偏于强调结论或言行的依据。多半用于书面语,更多用于法令文件、科技语体。

例句:(1)他的疑心没有根据。

(2)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

14.几乎/简直

辨析:(1)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将近于无。

(2)简直:语气比“几乎”强,带有夸张,强调相差极微小或几乎相同,非常接近。

例句:(1)几乎折磨死。

(2)简直是敲诈。

15.连续/陆续

辨析:(1)连续:一个接一个,时间或空间上比较紧密、均衡。

(2)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例句:(1)这个车间连续创造了三次新记录。

(2)来宾陆续到了。

16.屡次/一再

辨析:(1)屡次: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或活动次数多。

(2)一再:一次又一次,语气比“屡次”重,强调动作或活动的重复、反复,不一定有明确的次数。

例句:(1)他们屡次创造新纪录。

(2)一再声明、一再表示。

17.偶尔/偶然

辨析:(1)偶尔: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

(2)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例句:(1)他经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

(2)在公园里偶然遇见了一个老同学。

18.尤其/特别

辨析:(1)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语气较重。

(2)特别:副词,用途较广。①尤其,但语气较弱;②与众不同,不普通;

③格外;④特地。

例句:(1)不到半年,他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

(2)他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郊游。

(3)特别的式样。

(4)火车跑得特别快。

(5)散会时,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

19.一概/一律

辨析:(1)一概:副词,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一般只用于动词前。

(2)一律:①副词,义同“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可用于动词前,也可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前。②形容词,相同,一个样子。

例句:(1)过期一概作废。

(2)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来人一律西装革履。

(4)千篇一律。

20.一齐/一起

辨析:(1)一齐:指同时。

(2)一起:指动作在同一处所或兼同一时间。

例句:(1)一齐动手、一齐研究。

(2)在一起工作。

高考常见虚词辨析

【考点解读】 虚词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查的侧重点是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虚词的能力。对关联词语,主要考查考生对复句和句群中分句间关系的理解;对介词、副词,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句的内部结构、结构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虚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尽管不是每年每卷必考,但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涉猎。 【命题预测】 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语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误的判断;二是在具体语境中分辨相似、易混虚词的差异,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虚词中比较常见的考查内容有关联词语的运用、介词的使用和选择、副词使用的合理性判断、助词的使用或省略等。把实词和虚词结合为一道题考查,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应当注意,对虚词考查的外延逐渐扩大,除“二合一”这种常规性的考查方式外,和辨析修改病句,选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的形式将会加强。 【技法点拨】 辨析虚词的使用,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易误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注意关联性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在具体解答问题时,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把握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必须/必需)(2007年重庆卷) “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二、分清差别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 【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 【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而今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必然”和“偶然”对举,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的或相当的。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C 【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诚然·固然】“诚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重;表示让步时,语气比较轻。“固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示让步时,语气也较轻。 【从而·进而】“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承关系。“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D 【大概·大约·约莫】三者都是副词,都有“估计”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约莫”侧重于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 【大力·大举·大肆】三者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为,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五者都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不同的是,表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其他的词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

行测之实词成语辨析大全

一、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 1.包括·包罗·囊括 包括:指包含。其范围小于“包罗”。包罗:指大范围事物。如:包罗万象。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如:囊括全部金牌。 2.包含·包涵 包含:指里边含有。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抱怨·埋怨 抱怨:表示怨恨,语义较重。埋怨:表示责怪,语义较轻。“埋怨”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抱怨”无此用法。 4.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的更换。如:变换位臵。变幻: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 5.摒弃·抛弃 都指舍弃。摒弃:多指不良思想、观点、主张等。抛弃:不仅指思想、事物,也可指人。“摒弃”属书面语。 6.摒除·驱除 都指除去,都用于思想、感情等。如:摒除杂念;驱除疑虑。“驱除”还指赶走。如:驱除蚊蝇。 7.草拟·起草 都指文章、文件的拟稿。“草拟”还指初步设计。如:草拟规划。 8.策划·策动 策划:指谋划,筹划。如:策划政变。策动:指策划鼓动。 9.持续·继续·连续 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中间没有间歇。继续:强调接前面的,可以有间歇。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如:连续不断。 10.斥责·指责·责备 斥责:侧重严厉的申斥。指责:侧重严厉的批评。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不满。“斥责”“指责”用于对别人。“责备”也可用于对自己。 11.充分·充足·充沛 充分:多用于准备、估计、理由、信心、发展等抽象事物。充足: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沛:侧重旺盛,多用于精力、感情、雨水等。 12.憧憬·向往·神往 憧憬:适用于美好的事物;书面语。向往:多用于认为是美好的事物。神往:向往;不能带宾语。 13.处置·处理 都指解决问题,惩治过失和犯罪。“处理”还指减价出售。如:处理商品。习惯说“严肃处理”“严厉处置”。 14.处世·处事 处世:指跟人往来。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处事: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如:处事不力。 15.踌躇·犹豫·迟疑 “踌躇”义项之一同“犹豫”,书面语。“犹豫”着重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常见俗语、惯用语及易混虚词辨析01 Word版含答案

常见俗语、惯用语及易混虚词辨析01 1.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完全没有关系。 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或犯罪团伙的暴露。 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意在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8.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 10.唱红脸红脸,京剧中的正派角色。指扮演正面的角色,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叫唱红脸。 11.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2.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3.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14.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15.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16.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17.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8.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9.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20.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1.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2.闯红灯比喻超越法规政策办事。 23.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24.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26.打小报告比喻向上级告密出卖周围的人。 27.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做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28.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29.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30.当面鼓对面锣(或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谈判或交换意见。 3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32.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33.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34.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35.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 【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 【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 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 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 【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

易混虚词辨析——区分语法功能

知识点2:易混虚词辨析——区分语法功能 【按期/按时】“按期”,副词,依照规定的限期。“按时”,副词,依照规定或约定的时间。我国唯一以“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问津书院一期本体维修及二期修缮复原工程已 按期 ..完工,三期室外配套工程亦将启动。 任课教师要按时 ..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多留课外作业。 【本来/原来】“本来”,做副词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原先、先前,二是表示理所当然。“原来”,做副词时,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前者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后者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我本来 ..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原来 ..是下雪了。 【不免/未免】“不免”,免不了。“未免”,副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不免”,只能用于肯定句中;“未免”常与程度副词“太”“过于”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等连用,表示对某事委婉地给出否定评价。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更好继承,才能让我们的传 统文化得到弘扬。教材“去中国化”的做法不免 ..让人心寒。 [2014.江西卷.T3.(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未免 ..太不礼貌了吧。 【不只/不止】“不只”,连词,不但,不仅。“不止”,做副词时,“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新一轮的国防和 军队改革正式按下了启动徤,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不只 ..是动“棋子”,而且要调“棋盘”。 (2014?浙江卷?T3?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 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止 ..一个人。(“不只”用于此处,使用错误,应为“不止”。) 【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足11个小时的学龄前儿童,会更想吃东西,尤其是他 喜欢的零食,从而 ..容易发胖。

做好题才有好成绩—易混虚词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20组 1.从而/进而 辨析:(1)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关系。 (2)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关系。 例句:(1)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2)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2.对/对于/关于 辨析:(1)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2)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 (3)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关于……”作状语,只能用于主语前;“对于……”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 例句:(1)她对孩子很严厉。 (2)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3)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3.不免/未免 辨析:(1)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2)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例句:(1)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2)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于繁琐。 4.以至/乃至/以致 辨析:(1)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于前一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2)乃至:甚至。 (3)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句:(1)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2)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3)这些产品的造型与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 (4)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起床。 5.况且/何况 辨析:(1)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陈述句。 (2)何况:也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诘语气,也可用于陈述句中。 例句:(1)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得好。 (2)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6.而且/反而 辨析:(1)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 (2)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呼应。 例句:(1)冬小麦不但冬天不怕冷,而且能在低温下萌芽、生长。 (2)今天这风不但没停,反而更大了。 7.虽然/即使 辨析:(1)虽然: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没,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常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管”轻。 (2)即使: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例句:(1)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 (2)即使你再跑一趟,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3)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8.但是/不过/只是 辨析:(1)但是:表转折关系,语气较重。 (2)不过:表转折关系,语气较强。 (3)只是:表转折关系,语气最轻。 例句:(1)尽管河水很凉,但是大家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2)两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不过这是朋友间工作问题上的争论。 (3)他还是那么乐观爽朗,只是比原来显得苍老了一点。 9.诚然/固然/虽然 辨析:(1)诚然:表肯定语气,语气较重;表让步,语气较轻。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01 A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素:平日,往常)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偏重力量相当。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比比皆是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俯拾皆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2020高考语文 冲刺密档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素材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 例1赵明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你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A、还是B、或者) [解析]A。二者都可以表示选择关系。但“还是”有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而“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所以应选用“还是”。 例21999年6月,许多人取出银行存款,投向股票市场,只相信股票市场回报快、利润高。(A、因为B、由于) [解析]A。二者都可以用在复句中表示原因。但“因为”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而“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不能用于后一分句。该复句后一分句表示原因,所以应选用“因为”。 例3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A、以至B、以致) [解析]B。二者都可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引出的结果。但“以致”引出的往往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而“以至”没有这个含义。该句中“做出了错误的结论”显然是“他”所不希望出现的,所以应选用“以致”。 例4他们深入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A、逐步B、逐渐) [解析]A。二者都表示渐进,指程度或数量依次慢慢地增减。但“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而“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变化。该句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分步实施的,所以应选用“逐步”。 例5其实,就是在封建社会,有识之士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了行动。(A、关于B、对于) [辨析]B。二者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但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该句用于指出对象,且组成的介词短语放在主语之后,所以应选用“对于”。 例6“六一”节这天,全市五大公园向孩子们免费开放。 (A、一起B、一齐) [辨析]B。二者都表示几个行为主体同时发出一种动作行为。但“一起”表示同时同地;而“一齐”只表示同时。该句中的“五大公园”只能同时开放,无法同地开放,所以应选用“一齐”。 例7鲁迅先生说:“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A、与其B、宁可) [辨析]B。二者都表示比较两方面的情况以后选择其中的一面。但“与其”表示舍此取彼;而“宁可”表示取此舍彼。该句是取“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此)舍“将速与材料拉成小说”(彼),所以应选用“宁可”。 例8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A、和B、以及) [辨析]B。二者都可用作并列连词。但“和”连接的前后各项之间是对等关系,可以互换;而“以及”连接的前后各项之间有主次之分,不可以互换。该句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之间有主次之分,不可以互换,所以应选用“以及”。 例9今天我遇见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真是喜出望外。 (A、偶然B、偶尔)

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

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 整理:魏肖肖——补充实词知识清单 1.包括〃包罗〃囊括 包括:指包含。其范围小于“包罗”。 包罗:指大范围事物。如:包罗万象。 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如:囊括全部金牌。 2.抱怨〃埋怨 抱怨:表示怨恨,语义较重。 埋怨:表示责怪,语义较轻。“埋怨”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抱怨”无此用法。3.面世〃面市 面世:指问世,如“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于年面世”。 面市:指走向市场,如“这个居民小区新建的套住宅,将于年底面市”。4.名气.名声.名望 “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体。“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名望”褒义词,书面语。 5.培育.培养.培植 培育:多用于幼小生物;也用于人。 培养:多用于人,常指培养人才、崇高思想、优良品德、良好习惯;也用于万物。 培植:多用于植物;也还指权势地位,含贬义。如:培植私人权势。 6.策划〃策动 策划:指谋划,筹划。如:策划政变。 策动:指策划鼓动。 7.持续〃继续〃连续 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中间没有间歇。 继续:强调接前面的,可以有间歇。 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如:连续不断。 8.斥责〃指责〃责备 斥责:侧重严厉的申斥。 指责:侧重严厉的批评。 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不满。 “斥责”“指责”用于对别人。“责备”也可用于对自己。 9.憧憬〃向往〃神往 憧憬:适用于美好的事物;书面语。向往:多用于认为是美好的事物。 神往:向往;不能带宾语。 10.处臵〃处理 都指解决问题,惩治过失和犯罪。 “处理”还指减价出售。如:处理商品。习惯说“严肃处理”“严厉处臵”。11.踌躇〃犹豫〃迟疑 “踌躇”义项之一同“犹豫”,书面语。 “犹豫”着重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 “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 12.传颂〃传诵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多指抽象)。如:全村的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传诵:辗转传布诵读(多指具体)。如: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3.谛听〃聆听〃倾听 谛听:指仔细地听,书面语。 聆听:多用于晚辈对长辈,群众对首长,书面语。 倾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14.独立〃独力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思考。还指政权、军队自主。 独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如:独力经营。(注:“独力经营”指不受制他人。) 15.大义.大意 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16.放纵〃纵容 “放纵”的对象是自己或别人的好的行为或不好的行为。如:在诗中他放纵自己的感情。 “纵容”的对象多是别人的不好的行为。如:纵容犯罪。 17.废止〃废臵 废止:多指法令、制度等被取消,停止施行。 废臵:认为无用而搁在一边。如:材料被废臵。 18.肤浅〃浮浅 都指局限于表面,学识浅或理解不深。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整理版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1.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做谓语,如:适当的休息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辨证:辨析考证。如:科学家多方辨证。也是中医术语:辨证用药。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也同“辨证”第一义。 6.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7.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绝不至于到你说的那种程度。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这点灾害不致影响今年的收成。 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这座山长年积雪。 常年:①终年、常期,如:老刘常年坚持长跑。②平常年份,如:这块地常年产量不过400斤。 9.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弛缓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病人迟缓地迈着步子。 10.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如:为人处事。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老王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11.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如:伺候病人。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13.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14.大义:大道理,如:深明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15.度过: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 16.反映:①反射。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居民向街道反映楼前乱停车的问题。 反应:①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③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群众对这个政策反应强烈。 17.妨害:使受损害。如:过量的防腐剂妨害健康。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 18.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 分辨:区分辨别。如:你能分辨出这两种颜色吗? 19.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 20.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21.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个阶段。 22.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常见易混词辨析

常见易混词辨析 导读: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 原来意图是本意,本来意义是本义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 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社会评价用名声,古迹美景用名胜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 启发有用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违背触犯用违犯,反向行动用违反 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 学问程度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 由此变彼用变换,无序改变用变幻 目前现在用现时,客观情况用现实 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 客观事物用物质,具体财物用物资 综合起来用总合,总加数量用总和

互相衬托用相映,彼此呼应用相应事物性质用界限,边线分界用界线变化迅猛用急剧,非常急速用急遽统辖率领用统率,全军首领用统帅安排布置用部署,部下属下用部属借故拒绝用推托,推卸摆脱用推脱受阻不前用停滞,不再进行用停止顾忌不说用隐讳,含混不明用隐晦直截了当用简捷,简明扼要用简洁到何时候用截至,到期为止用截止本领能耐用功夫,时候时间用工夫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核对改正用核正,指教改正用教正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沿袭采用用袭用,经常使用用习用长期历年用长年,一年四季用常年尝试办理用试行,付诸执行用施行简单合同用合约,和平条约用和约证人证据用人证,查实证明用认证到预定时用届时,马上立即用及时谋求利润用营利,已得利润用赢利结存余额用结余,节约剩余用节余

精心喂养用哺育,爱护培养用抚育 做出记号用标明,表示清楚用表明 应有必有用需要,一定要有用须要 定时动用用时效,实际效果用实效 开阔通达用豁然,迅速空然用霍然 通知对方用知照,准许凭证用执照 志向意愿用志愿,自己愿意用自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汇总(学霸笔记)

初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 (包含饱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地含”指充满,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感情”。“电涵”是客合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抱负报复]“抱负”是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有远大的抱负”。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 [必需必须]“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少,例重于不可成缺,如“目用必需品”。“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还用来加强命令语气,如”你必须去”。 [变幻变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风云变的”“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位置”。 [采纳采取]“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如“采纳群众意见”。“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如“采取紧急措施” [查访察访]“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等,如“暗中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察访民情”。 [沉溺沉漫沉迷]“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多指生活习惯方面,如“沉溺于酒色”。“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漫在幸福的回忆中”。“沉速”指深深地迷恋,如“沉速于舞路” [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腐败分子要从严处治”。“处置“不仅指惩治,而且表示处理事务,如“这件事务必安善处置”。 [从面进而了“从而”的上定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如“中国队以30战胜日本队,从而取得七战七胜的战绩”。“进而”强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先制订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地”。 [审改幕改]“审选“指改动文件、古书、成语等,单指文字改动,不含配义,如”他将“望洋的叹‘审改成”望山兴叹””。“基改”是用作钠的手段改物杰向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合额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繁殖繁衍]“隆矿”指生物产生折的个,传,。用于华于生物,不“繁衍生息。 (反应反映]“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也指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走远的活动或变化,如“对方是我门太实然,守门员没有反应过来”。“反映”比喻把客现市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反映现实生活”;也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

【K12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分析: 能力层级:D 赋分值:6—9分 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 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 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 XX年考纲开始把“成语”改为了“熟语”,扩大了考查范围,格言、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主要侧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

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 、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 更好的问题。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 分三个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2、虚词的使用 3、熟语的使用

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2教时。 教学设计: 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 教学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09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 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 二、教师总结: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

易混淆的近义虚词,是高考复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试题应当从何入手呢?首先要搞清楚关联词的搭配关系,掌握虚词的意义,辨析异同;其次,要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理解句意,根据语境分析所供材料的内部层次,辨明层次之间的关系,准确的选择关联词。为了能够搞清近义虚词的区分点,使考生在复习中有所借鉴,现将教学中遇到的常用虚词归类分析,以供参考。 1、【再】【又】 例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又、再)看了一阵。(答案:又) [辨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该句中“他”前面已“看了一阵”,表示动作已经实现,而后面又“看了一阵”,表示前一动作的重复,所以选取“又”。 2、【从而】【进而】 例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答案:从而)[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的“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的人”带来的结果,所以应选用“从而”。3、【得以】【加以】 例3: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加以)解决。(答案:加以) [辨析]:“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借比)可以”“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而“加以”作为动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中后半句用于否定的形式,有否定词“不能”,无法与“得以”搭配。而“不能脱离整体”去“解决”是对前面所提事物的处理,所以用“加以”。 4、【一再】【再三】 例4:中美关系(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答案:一再) [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该句中“动荡”的主体不是人,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所以选取“一再”。 5、【稍微】【多少】 例5:你比他只是(稍微、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答案:稍微) [辨析]:二者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该句中有限制范围副词“只”,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选取“稍微”。 6、【常常】【往往】 例6: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常常、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答案:往往)[辨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常常”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界限清楚;后者泛指人或事是非分明,界限清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表示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就:遵照);后者强调依次序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后者只用语言暗地里诽谤、影射他人。 B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全面、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前者重在路途遥远、坎坷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劳累;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 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含有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前者形容两者优劣、好坏、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后者偏重指力量相当,中性词。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前者偏重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按老规矩办事。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现多,到处都是;后者侧重容易得到。“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中性词;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印象、新感觉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即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或事情严重到了无可救治的程度;后者偏重在“药”,强调无药、无办法。“不可救药”还指人的坏习惯、坏毛病严重到难以教育改正的程度,如“这个人坏得不可救药”。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捏造本来没有的事实,语气也较重。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都有传播迅速之意。“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都会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不翼而飞”,形容言论、消息、诗文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强调诊断正确,不可改变(易:更改)。 不容置喙不容置辨 都有不容掺和的意思。前者着重指不容许别人讲话(喙:嘴)。后者着重指只让人赞同而不容许申辩、解释。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都有不在乎的意思。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对(然:正确);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C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201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专题4: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易混虚词)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能力层级:级()(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 (2007年广东)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 A.考查宁可品性 B.考察宁愿品性 C.考查宁愿品行 D.考察宁可品行 名师剖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是E级。“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往往跟上文的“与其”或下文的“也不”相呼应);“宁愿”:宁可。“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要用“考查”,也就是候选项只有AC;可、宁愿都可以;“诚实温和”是属于品质性格,要用“品性”,故选A。 答案:A 【粤考趋势】 2004年开始,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通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近几年,实词类考题在高考中都以近义词选用的形式出现,重在考查辨析近义词,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虚词类考题在高考中并非每年都出现,有时也跟近义词的辨析合并出题;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多年必考的内容。此外,词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有三种: ①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包括近音近义词)的使用能力。 ②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得正确与否。 ③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 所选词语:多为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考查的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2010年极有可能考查同义词辨析。 【考点透析】 1.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A 【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 【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 【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经常”也表示“常常”“往往”的意思,但还有“连续不断、经久常行”的意思,可以构成“经常性”“经常不断”等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