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

绪论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交融的产物。它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大同乐会和北京国乐改进社,随着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直至1954年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原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乐团)提出,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组乐器作为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体制,由此确立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新型民族乐队的建立必须与大量的演奏实践相结合。然而,由于当时作曲家们对这种新型的乐队编制还不熟悉,并且在思想上对民族器乐创作也不够重视,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除《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均为聂耳曲)、《彩云追月》(任光曲)等作品是以作曲家创作的之外,大多是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家或指挥家改编的乐曲为主。①由于当时的改编者们并非作曲专业出身,对民族管弦乐的作曲技法并不了解,在创作思维上又受到西方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片面理解“交响化”的概念,照搬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和交响乐队的配器原则,运用交响化的旋律发展手法,生硬效仿西方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这使得民族管弦乐或多或少地失去了自身原有的艺术魅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艺术质量上难以出现让人满意的音乐作品。

1961年“民族乐队音乐座谈会”的纪要《继承发展传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一文曾强调:

?某些民族乐队的组成是可以有条件地吸收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和吸收某些外国乐器的,但是生搬硬套的方法和盲目地追求所谓‘交响性’的做法,对于发扬民族乐队的特点是不利的,也不能简单地以中西乐器混合乐队的组成方法来替代民族乐队的创造性发展。?②

由此可见,“民族乐队交响化”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被人们所关注的创作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乐队形式以及当时作曲家的创作队伍,这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过程。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国整体音乐创作都进入了逐步恢复与发展的时期,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此时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出现了新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可以说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正是在这一时期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③

①本文所讲述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仅包括民族器乐协奏曲、民族器乐合奏曲、民族交响音画、民族交响诗、民族交响叙事曲。

②《“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十二——论民族乐队交响化》,梁茂春,《人民音乐》,1998年第2期

③ 1976年至1985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恢复与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二胡协奏曲《不屈的

民族器乐是我国的国乐,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际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民族管弦乐队的出现,既为中国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创作领域,又带来了如何解决传统与借鉴这两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挑战。因此,回顾并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对于进一步总结民族音乐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长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笔者近期查阅、分析了与之相关的理论著述,并结合个人长期参与民族管弦乐队排练所获得的经验,将之归纳为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10年3个历史时期,分别从题材、体裁和风格特点等方面,逐一进行梳理、概括、评述,以期站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层面,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多样化的音乐题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变革发展的新时期。商品经济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迅速发展与进入,使得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对音乐提出了多层次的需求,并且人们的审美情

苏武》(彭修文曲)、高胡与乐队《思念》(乔飞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民族管弦乐合奏《蜀宫夜宴》(朱舟、俞抒、高为杰曲)等。与此同时,民乐小合奏的创作也进入到探索时期,代表作品有:《丝路驼铃》(刘锡津曲)、《敦煌古韵》(赵咏山曲)、《龙腾虎跃》(李民雄曲)等。

趣也随之发生改变。中国文艺界在历经10年“文革”后开始逐步复苏与发展,国家政策的转变使艺术家们摆脱了政治上的束缚,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领域都产生了题材多样的艺术作品,长期被政治思想禁锢的中国文艺界终于得到了解放。

在音乐领域,此时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题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曲家们大多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找题材,也有一部分作品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感受为素材。本文试将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分为4种题材,分别是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神话传说题材和古诗词创编题材。

(一)现实题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1、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有,月琴协奏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曲)、二胡与乐队《新婚别》(朱晓谷等曲)、民乐合奏曲《长安社火》(鲁日融等曲)、民乐合奏曲《丰年祭》(关乃忠曲)等。

2、描写爱国主义风光题材的有民乐合奏曲《洪湖随想曲》(关乃忠曲)、民乐合奏曲《达勃河随想曲》(何训田曲)、民乐合奏曲组曲《拉萨行》(关乃忠曲)、民乐合奏曲《黄河畅想曲》(程大兆曲)等音乐作品。

3、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民乐合奏曲《巨龙腾飞》(钱兆熹、尹明五曲)、民乐合奏曲《庆典序曲》(赵季平曲)、民乐合奏曲《千禧序曲》(关乃忠曲)等。

4、属于这一类型的民族管弦乐创作,还有以我国自然风光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例如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赵季平)、民乐合奏曲《西湖梦寻》(钱兆熹曲)、民族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金湘曲)等。

(二)历史题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1、这一时期以我国古代历史背景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有,民乐合奏曲《蜀宫夜宴》(朱舟、俞抒、高为杰曲)、民乐合奏曲《秦·兵马俑幻想曲》(彭修文曲)、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钱兆熹曲)、民乐合奏曲《晋国雄风》(张坚曲)等。

2、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题材,诸如民族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景建树曲)、唢呐协奏曲《花木兰》(关乃忠曲)、民族交响诗《东渡》(赵季平曲)、民乐合奏曲《沙迪尔传奇》(刘湲曲)、民乐合奏曲《尧天舜日》(景建树曲)等音乐作品。

(三)神话传说题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大多以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题材,例如二胡协奏曲《八阕》(唐建平曲)、民乐合奏曲《后土》(唐建平曲)、琵琶与乐队《穹艾修来》(房晓敏曲)等音乐作品。

(四)古诗词创编题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题材上的多样化还体现在作曲家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创编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管乐协奏曲《神曲》(瞿小松曲)是根据屈原《九歌》的诗意而作,桑雨以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河传》为题材创作了二胡与乐队《纳兰性德辞意》,郭文景以李白《蜀道难》中的一句诗为灵感创作了竹笛协奏曲《愁空山》。

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恢复与发展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和政治上对艺术创作的干预影响,使得“文革”期间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题材上过于局限。改革开放的到来,不仅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气息,还为文艺界营造了建国以来少有的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

从80年代的民族管弦乐创作来看,许多作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和古诗词创编一类的题材,而到了90年代则开始出现一些神话传说的题材,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绝大多数是标题性作品,作曲家对标题音乐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较高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正是从这一时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丰富的创作体裁

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然而中国民族管弦乐却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

(一)民族器乐协奏曲形式的繁荣

民族器乐协奏曲形式(包括“二胡与乐队”、“琵琶与乐队”等体裁)的繁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体裁方面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协奏曲”作为一种西方交响乐的创作体裁,在与我国民族器乐结合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协奏曲”形式(以下统称为民乐协奏曲)。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特别注重在协奏曲体裁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发展,这使得民乐协奏曲在民族器乐创作中,逐步成为一个新的且具有发展前途的体裁形式。

民乐协奏曲形式的兴起是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民乐协奏曲创作在数量上极为有限,影响较大的只有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刘守义、杨继武曲)、中胡协奏曲《苏武》(刘沫曲)等音乐作品。到了70年代末,民族管弦乐创作逐渐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民乐协奏曲方面也出现了笛子协奏曲《幸福水》(何占豪、陆春龄、郭予春曲)、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彭修文曲)、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顾冠仁曲)等比较重要的音乐作品。

然而民乐协奏曲的真正繁荣是从80年代开始的,并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月琴协奏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曲)、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赵季平曲)、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钱兆熹曲)、民族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景建树曲)、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刘星曲)、竹笛协奏曲《愁空山》(郭文景曲)、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关乃忠曲)、琵琶协奏曲《春秋》(唐建平曲)梆笛、双二胡协奏曲《客风》(房晓敏曲)……。以上这些音乐作品在民乐协奏曲体裁上表现为两种类型。

1、多段体结构的单乐章形式:采用多段体结构的单乐章形式进行创作的民乐协奏曲是这一时期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明显特点之一。“多段体”是民族器乐曲当中最常见的曲体结构,它是将3个或3个以上的音乐段落,在一个乐章之中陈述出来。例如李焕之创作的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是一首具有幻想曲风格的民乐协奏曲,作品的音乐主题选自古琴曲《离骚》,是一部具有18个段落的单乐章音乐作品。作曲家没有受西方协奏曲创作形式的束缚,而是采用多段体结构的单乐章形式来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如李焕之在该总谱的说明当中所指出的那样:

?我在琴曲《离骚》的基础上,取其精华部分,在乐曲结构上比较自由一些,它是单乐章的协奏曲,而不是西方传统的三个乐章的协奏曲。?①

①见《汨罗江幻想曲》总谱序言(李焕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①霸柳、凉州、楼兰、龟兹都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霸柳”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的灞桥,霸柳这个词与送别有关。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人还折柳相赠,因此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凉州”是古地名,即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 之美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龟兹”即现在的库车县,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在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

又如二胡与乐队《新婚别》(朱晓谷等曲)亦是一部单乐章的多段体结构的协奏曲,作品通过“迎新”、“惊变”、“送别”三个段落的音乐贯穿,将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的一对新婚夫妇给予了生动、形象的刻画。作品所结构出的三个段落依次出现,使这首民乐协奏曲的主题更加鲜明,音乐的情节更为紧凑,进而通过人物的生离死别、由喜到悲的音乐呈示,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表现出穷苦百姓面对战争时的无奈和悲凉。

2、多乐章创作:改革开放时期,有相当部分的民乐协奏曲是采用规模较大的多乐章形式创作的,这种曲式结构与西方的协奏曲极为相似,都是采用多个乐章的套曲形式进行创作,并且在乐曲规模上也有别于多段体结构的单乐章形式。

例如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赵季平曲)就是采用这种大结构的多乐章创作形式,通过“霸柳曲”、“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5个乐章,描写了这条通过贸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神秘的西域之路。①

此外,像管乐协奏曲《神曲》(瞿小松曲)、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刘星曲)、扬琴协奏曲《莲花山素描》(房晓敏曲)、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关乃忠曲)等音乐作品也都采用这种创作形式。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民乐协奏曲的繁荣发展,是我国作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由于协奏曲是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因此在音响效果上更能突出独奏乐器的旋律线条,更容易在乐队的烘托下利用独奏乐器的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所以被我国的作曲家广泛的运用。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

?音乐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原则,也可以用外国乐器,但是总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独树一帜。?②

(二)多样化的创作技法

除民乐协奏曲以外,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乐合奏曲创作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民乐合奏曲在传统与借鉴问题上得到了较好的融合,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

民乐协奏曲的创作上。本文试从挖掘传统音乐语言和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两方面,来分

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作曲技法上的发展。

80年代以来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音乐语言上的挖掘主要以我国传统音乐为素材,这一类型的音乐创作在音调上往往借鉴民歌和戏曲的音乐元素,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例如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闫惠昌曲)、民乐合奏曲《秦·兵马俑幻想曲》(彭修文曲)、民族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金湘曲)、竹笛协奏曲《愁空山》(郭文景曲)、民族管弦乐组曲《滇西土风》(郭文景曲)

术家誉为"第二个敦煌莫高窟"。这里的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就是发源于此。

②《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梁茂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59—160页。

等音乐作品。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宽广雄厚的音响效果,表达了人们在登长城时的种种感受,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以及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了更好的表现长城的古老与伟大,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北方戏曲的音乐元素,因而我们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时而会听到北方书鼓说唱的音调,时而又能感受到我们所熟悉的京剧风格。例如,作品中大量借鉴了京剧的音调元素,在第二乐章的快板主题中,节奏重音的移动(从第37小节开始)是作曲家从京剧伴奏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见谱例1),虽然这里所用的角调式并不是京剧调式,但是在京剧声腔中(尤其是西皮)角音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段旋律十分富有京剧韵味。

【谱例1】(37—46小节)《长城随想》刘文金曲

在第85—97小节中,作曲家将中国民间的锣鼓节奏和京剧的托腔紧密结合起来,以连续的附点节奏(88—90小节)和二胡运弓的音色特点,表现出京剧托腔的韵味。在第95—97小节中,相同音型的重复和力度上的渐弱变化,使得音乐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见谱例2)

【谱例2】(85—97小节)《长城随想》刘文金曲

在第147—159小节中,二胡与乐队以呼应对答、转调模进的手法进行主题展开。在独奏二胡与柳琴、琵琶的对奏过程中,随着乐器之间紧凑的交错衔接和逐渐增强的表演力度,将战士骁勇善战的生动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活。(见谱例3)

【谱例3】(147—159小节)《长城随想》刘文金曲

和声的色彩变化,既能在乐队中起着烘托旋律的作用,又可以直接体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在第129—138小节中,为了凸显热烈、激昂的战斗气氛,作曲家将b321—321—421—#421—527这几个和弦进行分解(见谱例4),以16分音符的演奏方式和从弱到很强的力度变化,使和声的层次感愈加鲜明,从而将整个气氛烘托出来。

【谱例4】(129—138小节)《长城随想》刘文金曲

三多元的风格特点

风格在音乐作品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具体到某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它可以体现在乐曲旋律、作曲技法、演奏形式等各个方面。1979年第4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重新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提倡文艺作品的创作要在题材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①自此之后,进入到80年代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出现了许多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

(一)和声效果强烈的音乐风格

《春秋》、《火祭》、《唤凤》、《愁空山》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民族管弦乐的代表作,在这4首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运用了诸如“线条模仿”、“支声对比”等现代作曲技法,以此来追求“个性化”和“现代化”的音响效果。

例如,《火祭》是谭盾根据1995年为电影《南京1937》创作的配乐重新编写的二胡协奏曲,乐曲由传统唢呐和小堂鼓所组成的乐句开始演奏(见谱例5),高亢的唢呐音色加上小堂鼓的清脆音响构成了一个激烈、火热的画面。这个音响效果以变奏的形式在整部作品中贯穿使用,使音乐在不断变换的同时还保持着乐曲的内在统一。

【谱例5】(1-9小节)《火祭》谭盾曲

在19-26小节中,台上、台下唢呐声部齐奏谱例5的旋律,作曲家有意模仿民间吹打乐那种特殊趣味的旋律形态,以此象征一种特殊的礼仪形式(见谱例6)。

【谱例6】(19-26小节) 《火祭》谭盾曲

①《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在“2006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上的发言》,黄晓飞,《人民音乐》,2007年第1期。

从273小节开始,谭盾写了一段具有典型“简约音乐”风格的“以一个音为动机”而发展成的线条模仿(见谱例7)。他用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区上以“re”音做相同节奏型的严格模仿,构成了一种稠密的线条音响。

【谱例7】(273-278小节)《火祭》谭盾曲

此外,第116小节也明显带有“简约主义”的音乐风格,独奏二胡以“哭腔”循环演奏一个节奏自由的音乐主题,拉弦乐器组中的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则先后进入,来模仿独奏二胡声部演奏的主题。①作曲家在这一小节中特意标明“不要拉齐”的字样,使每一个模仿声部都不统一弓法,突出表现每一件乐器的音色(见谱例8)。

【谱例8】(116小节)《火祭》谭盾曲

①简约音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简约主义(或极简主义)派生而来,它是以尽可能的材料和高度限定的手法进行创作,力求透过用最基本的音乐元素去探索音乐原初的本质,简约音乐又称为“重复音乐”或“沉思音乐”。重复是简约派音乐最为鲜明的特征,通常是自始至终保持着同一节奏的片段,只有有限几个音做音高变化,不断反复,呈现为单调而近似于原始的声音效果。代表人物是La Monte Young、Philip Glass和Steve Reich,代表作品为《爱因斯坦在

海滩》、《不合作主义》等。

(二)鲜明地域色彩的音乐风格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音乐风格,除了具有强烈的和声效果以外,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由赵季平、程大兆、张坚、韩兰魁、景建树五位作曲家合力打造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是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之一。

这部民族交响乐共由7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序曲《尧天舜日》(景建树曲)、民乐合奏曲《盐池劳作图》(韩兰魁曲)、民乐合奏曲《晋国雄风》(张坚曲)、民乐合奏曲《云冈印象》(程大兆曲)、民乐合奏曲《晋商情怀》(景建树曲)、民乐合奏曲《古槐寻根》(赵季平曲)和民乐合奏曲《黄河畅想》(程大兆曲)。

在创作过程中,为了真切感受到“晋文化”的艺术魅力,作曲家们进行了行程数万里的采风活动,不仅实地考察了遗址的历史文化景观,还结合历史学家的详细讲解以及民间艺人的民歌演唱,紧紧围绕“文化之源、文明之根”的创作主题,以历史遗址和出土的珍贵文物为背景,汲取晋剧音乐、山西地方戏曲包括祁太秧歌等素材,融合5位作曲家的集体智慧,共同创作完成了这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历史积淀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①

其中《晋商情怀》在创作中,为了体现出晋剧的音乐风格,使用了许多民间的特色乐器,例如算盘、四块瓦、呼胡、二股弦、三股弦、四股弦。在引子部分,乐队指挥打算盘的声音与拉弦组的上下滑音相互配合,构成了一问一答的对奏形式。在呈示部中,作曲家采用了为晋剧伴奏的乐器——“四大件”和山西二人台中的打击乐器——“四块瓦”,这样使得戏曲伴奏乐器的特殊音色和相对统一、和谐的民族乐队音色交织在一起,将整部乐曲推向高潮,显现出了山西音乐自由、洒脱、粗犷的别样魅力。②

①“晋文化”在考古学上是指在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的“汾河文化”。汾河是中华古文化的缘起和汇集之地。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经过前后20余年的发掘和研究,在这里发现了分属旧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著名的丁村文化就是发现于此。“晋剧”又称山西梆子,它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曲调优美、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代表剧目有:《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等。“祁太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中心,包括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是以民间习俗、传闻软事和农村生活故事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②“四大件”是指为晋剧伴奏的四种乐器,分别是晋胡(呼胡)、二股弦、三股弦、四股弦,其中晋胡和二股弦是晋剧中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山西二人台”是晋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是一种集歌舞、说唱,融合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华夏之根》讲述的是山西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此宏大、深刻的音乐主题,通过民族交响乐的创作形式展现出来。整部作品中的各个乐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呼应,作曲家有意为每一个乐章都设计了不同的音乐素材和特殊音色,使得山西民间音乐(诸如民歌、秧歌、晋剧、鼓乐等)被广泛的运用到这部作品中来,以此重现山西晋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展望华夏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风格上与建国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期间的民族器乐作品相比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建国十七年时期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大多以乐观自信、热烈欢腾的音乐气氛为主,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歌颂祖国诞生、终于过上新生活的精神面貌。而“文革”期间的音乐作品,由于在内容上都与歌颂“文革”为主,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风格上都呈现出“高、快、硬、响”的特点。例如,民乐合奏曲《抓革命,促生产》等。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表现出了和声效果强烈的音乐风格,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因流传地区差异,使二人台在相互吸收中形成不同的流派,代表剧目有:《刮野鬼》、《长脖颈骆驼》等。“四块瓦”是用于二人台、道情、蹦蹦等地方戏曲的伴奏乐器,它是由4块长约15厘米、宽约5厘米的竹板组成。演奏时,左右手虎口处各执2块竹板,上下碰击发声,音色清脆。

结论

(一)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是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繁荣兴旺、蓬勃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持续半个世纪以来的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建设成功的重要见证。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与之前的发展状况相比较,不仅在音乐题材、创作技法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伴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多元化社会格局中,音乐理论界对民族管弦乐创作的研究评论也呈现出更加深入以及开阔的特点。

通过本文对改革开放至今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音乐语言和艺术特色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从创作思维到作曲技法都体现出了一种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80年代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经历了“文革”的10年沉寂期以后,开始逐步地复苏与发展。因此,这一时期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都在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澳门、香港的相继回归,更多地涌现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并且也开始出现了用“写实”的作曲技法,以历史和当今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对民族英雄人物的纪念为题材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在借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作的同时,更多的注重音乐旋律与作品内容的协调,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与作品体裁,使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成就

1、突破“生搬硬套”的西方交响乐作曲技法

有关“民族乐队交响化”这一问题的讨论在音乐理论界持续已久,历史上屡次出现谈“交响化”色变的情况。这里的“交响化”不仅是指乐队的体制和乐章的结构,还表体现在音乐内在的表现力上。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乐队交响化”?本文根据梁茂春给出的定义概括为以下几点,分别是:宏伟的音响效果、深刻的思想内涵、大型的曲式结构、强烈的情感对比和丰富的和声色彩。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乐队“交响化”的问题上进行着不断的努力。随着作曲技术的日益成熟,“生搬硬套”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和片面追求“交响性”的和声效果已经逐步完善了。80年代的音乐作品开始更多的关注内心的刻画和哲理的表达,较成功的作品诸如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李焕之曲)等。民族管弦乐创作到了90年代开始迈向了多元化的时代,作曲家们不

①《“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十二——论民族乐队交响化》,梁茂春,《人民音乐》,1998年第2期。梁茂春认为民族乐队交响化,包括4个方面。1、丰富的乐队音色、宽广的乐队音域、宏大的音量和大幅度的力度变化;2、多乐章的结构或单乐章作品采用大型曲式结构;3、复调的表现手法;4、深刻的思想蕴含、深邃的哲理表达。

再刻意追求民族乐队的“交响化”,而是把创作的着眼点立足于民族乐器本身,深入挖掘民族器乐内在的音色魅力,努力使中国传统的音乐语言和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得到完美结合,开拓出具有中国审美趣味的民族管弦乐。

2、创作队伍的日益壮大与成熟

上世纪50、60年代,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大多是演奏家或指挥家,因此那时的音乐创作主要以改编的乐曲为主。1979年3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器乐创作座谈会”,对交响音乐和民族管弦乐等器乐创作进行了总结与研讨,这次会议对民族乐队的建设以及民乐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①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开始认识到民族管弦乐的艺术魅力和重要意义,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队伍中来。因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局限与不足

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在创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创作是我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最佳原动力,虽然从改革开放至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反映地方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作品还不够多。并且大多数优秀的民族管弦乐创作都是由赵季平、关乃忠、唐建平、景建树、郭文景、刘锡金、房晓敏等诸位作曲家创作的。因此,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进一步提高作曲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更多的民族器乐作曲人才,以及吸引其他音乐创作类型的音乐家的目光。

在创作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民族管弦乐队在追求十二平均律的同时,或多或少会牺牲掉乐器自身的音色个性,以此来达到乐队整体音响效果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在如何张显民族乐器的个性魅力,构筑不同于西方交响乐队的中国民族乐队音响成为了新的课题。

此外,我国音乐学术界对于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理论研究还不够重视,政府对于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强,这会导致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和器乐的失传,中国的民族音乐保护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我国的民族器乐和民族民间音乐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四)振兴我国民族音乐之我见

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中国民族音乐处在较为萧条的大环境下,民乐演出频率不断降低,民乐观众日益流失,因此对于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如何发展必须进行新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点,

1、推广和普及是促进民乐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前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真正做到民族音乐的普及与推广。我们应该学习现代经营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广民族音乐,推行西方交响乐团的会员制度,通过举办各种音乐节,走出学校,走出音乐厅,去社区、中小学乃至单位团体进行演出,

①《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梁茂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让市民真正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普及民乐文化,培养民乐听众,拉近民乐和广大市民之间的距离,以多样化的形式让民乐艺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从而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2、专业音乐院校、演出团体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

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除音乐学院以外,还有地方综合性大学。各大院校的民乐系应在各省音协的组织下,加强与音乐学系、乐器工艺系,尤其是要重视文化艺术经营与管理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有关民族器乐方向的理论研讨会、举办各大高校之间的名师讲座、师生交流音乐会等活动,来促进院校之间、学科之间切磋和学习的机会。此外,音乐院校还要加强和乐团之间的协作,乐团应该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院团合作”这种模式,既能使学生在演出团体频繁的排练演出当中得到磨练成长,加强对就业乃至社会的认知程度,又能提高乐团声誉,使乐团及时发现演奏人才。乐团自身价值的不断提高,也为乐团更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3、扩大创作队伍

为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和为音乐院校的学生以及本地音乐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实践平台,可以通过举办比赛引起社会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各省音协、演出团体和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应该协同合作,面向社会举办民乐指挥比赛和民乐作曲大赛,比赛结束后再举办获奖作品音乐会和理论研讨会,用以鼓励我们的学生、演奏家和作曲家参与民族管弦乐创作,让民族音乐艺术更加贴近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此振兴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梁茂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

2、《从创作角度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叶纯之,《人民音乐》,1997年第4期

3、《世纪之交,管弦齐鸣——“新时期”民族乐队理论研究述评》,钱建明,《音乐研究》,2009年7月

4、《论刘文金的民族器乐创作》,梁茂春,《音乐研究》,1987年第4期

5、《民族器乐协奏曲创作实践研究》,周婕,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6、《民族管弦乐的实践与开拓》,席强,《人民音乐》,2003年第11期

7、《浅谈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艺术特色》,常喜刚,《黄河之声》,2005年第2期

8、《民族、地域、交响的融合——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音乐创作特征》,陆小璐,2011年第2期

9、《游走于东西方文化艺术之间——“谭盾音乐现象”解读》,郑发奋,《音乐创作》,2010年第4期

10、《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与发展》,康建东,《中国音乐》,1992年第4期

11、《一石激起千层浪——“谭盾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座谈会简述》,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1期

12、《民族器乐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在“2006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上的发言》,黄晓飞,《人民音乐》,2007年第1期

13、《“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十二——论民族乐队交响化》,梁茂春,《人民音乐》1998年第2期

14、《“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二十三——我们将如何面对21世纪?》,李西安,《人民音乐》,2000年第4期

15、《“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琵琶协奏曲<春秋>——浅谈大型民族乐队的创作观念》,明言,《人民音乐》,2000年第10期

16、《“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二——民族器乐模式的多样并存及其他》,于庆新,《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

17、《“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四——促进民族管弦乐深入发展的三个建议》,周勤如,《人民音乐》,2001年第3期

18、《“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八——落潮也有好景观》,乔建中,《人民音乐》,2001年第8期

19、《“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十九——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音响观念及其近年来的实践》,唐建平,《人民音乐》,2001年第9期

20、《“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四十一——借鉴西方交响音乐的经验,挖掘传统音乐的魅力》,梁茂春,《人民音乐》,2001年第11期

创作管弦乐的一些技巧

创作管弦乐的一些技巧: 很多朋友开始接触MIDI时对于利用合成器创作管弦乐作品抱有极大的希望,但是不久以后他们都有些失望:MIDI乐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2000年12月的Keyboard杂志用不少篇幅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看来美国同行遇到的问题和我们差不多,音乐真的没有国界:-) 资深编辑Jim Aikin写了篇有关文章,这里编译出来向大家介绍。 我们的用户中不乏专业作曲家,作曲的三大件法宝早就烂熟于心。而老编Aikin似乎是半路出家(早年在加州Redwood Symphony乐队里拉大提琴),本文也写得比较浅显,请专业作曲家多多包涵,只当是给入门者看的初级教材。 Aikin在前言中写道:如果你从没有用合成器或采样器模拟过交响乐队,而你的目标是想掌握这项技术,将来的数年中一定会遭遇许多失望和烦恼。坦白地说,我们这本杂志不可能让你的S6000,A5000或EIV发出70或80人乐队的声音。如果你想用GM音源来变这套魔术,原上帝保佑你。 有一条路似乎比较容易走,就是买大量著名乐队采样CD-ROM,但这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需要使用它们的技术。 乐器的音域 乐队中每一件乐器都有自己的音域,超出音域的使用必然产生虚假和失真的结果。不熟悉各种乐器音域的认可以找一本配器法(大书店里都有出售)放在手头作参考。 几乎所有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巴松的最高音区发出痛苦的声音,斯特拉文斯基在“春祭”的开头使用了这一音色。独奏弦乐器每条弦有不同的音色,但是提琴手不可能总用第一把位演奏,所以同一个音经常可以在两处甚至三处奏出。通常的采样音色库不可能给你准备这样细致的选择,因此挑选音色时应该着重注意你将要使用的音区,看这里的声音是否符合你的要求。讲究的音色库差不多对每个音分别采样,但也可能在最高和最低的音区有所忽略。 我最受不了带揉弦的大提琴最低音C采样。这个音(非常具有戏剧性效果)不能揉弦的,使用大提琴最低音C切记不要带揉弦。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小提琴的G,贝斯的E空弦。 写木管声部的时候,你能用有趣的方法改变音色:让某件乐器在上方或下方。例如不要因为长笛在总谱的最上方就总是把旋律交给长笛,试试让长笛隐藏在和弦中部,由黑管奏旋律;用圆号或低音黑管代替巴松奏低音(圆号虽然是铜管乐器,但它圆润的声音经常被木管声部借用)。 发音特点和演奏技术 写管乐声部起码需要懂得吐音和连音(我虽然是搞弦乐的,但也知道),一段连绵抒情的黑管或小号旋律如果全用吐音奏出,就别提多么呆板笨拙了。如果你的采样器具有单音连音(Legato)模式,试试用它奏独奏管乐器,这时同一个采样用于多个音符,有加连线的效果。如果你的乐器没有这一模式,可以试验把弯音音域设为五度或八度,在音序器中编辑弯音论的参数,使一个长音变成连音旋律(《中音技术》2000年第3期“弯音轮在演奏法中的新利用”一文对此有详细说明)。 同时要记住管乐演奏家需要呼吸,你能写一个2分钟的小提琴长音(大家轮流换弓,发音连绵不断),但是如果你希望听起来象是人演奏的,就不能给长笛写一个这样长的音。 了解和熟悉铜管乐器加上弱音器的效果,弦乐器也可以加弱音器,发出嘶哑但很美的声音。 管弦乐的打击乐是乐队中非常重要的声部,用法与流行乐队截然不同。例如定音鼓有清晰的音高,漂亮的音色,巨大的力度变化。它的踏板可以奏出滑音效果,但是在18或19世纪的音乐中,低音鼓的音高是固定的,经常定在乐曲所用调的主、属音上。 用调置轮为弦乐声部增加揉弦效果经常产生糟糕的结果。实际的弦乐声部每位乐师的揉弦全不相同,听起来才自然。按一般规律,越是激动的音乐就需要更快、更宽的揉弦,但是没有多少采样能允许你这样做。管乐声部经常由一支乐器演奏,加一点揉音到每个音符会产生不错的效果,但过大的揉音就会显得可笑,铜管一般不加揉音。 弦乐采样经常带有一个比较柔和的音头,奏分弓或跳弓嫌不足,奏连音嫌多。这时只有动手修改起音包络,或叠加更多的采样加以改造。 弦乐的拨弦经常用到,实际乐队奏出的每一个音,哪怕是同样的音高和力度,也有细微的差别。要模拟这样的效果,需要准备2个甚至3个拨弦采样轮换应用。声部的拨弦不可能刀切一样整齐,再好的乐队也一样,因此用独奏拨弦制作齐奏音色时要留心。 演奏音乐中的同音反复很有学问,合成器奏同音反复很容易露馅。

卡门序曲管弦乐教学设计

欣赏作品:《卡门序曲》(管弦乐) 2008年05月06日星期二上午 09:54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 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 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具]录音机、录音资料、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欣赏作品,在音乐会演出中作品就演奏到这里结束。这段音乐描写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欣赏,提问:这段音乐留给你的印象?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录像)——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

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门序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磁带)学生的感受() 1、引出——曲式图 卡门序曲 并置曲式 三部曲式 A a b a 8 8 8 10 8 8 B 引 c c1 4 8 16 8 14 A a 8 12 展开性段落 引 d d1 d2 2 4 4 4 4 10 全曲共分两个部分,采用并置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为三部曲式,(ABA)气氛热烈;第二部分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大多不演奏,这段旋律具有悲剧气氛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

【音乐百科】你知道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是哪一首吗

【音乐百科】你知道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是哪一首吗? 众所周知,西方古典音乐是舶来品。那么,第一首由中国人创作的管弦曲是哪一首呢?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看法。 “《怀旧》第一”说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黄自的序曲《怀旧》是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怀旧》在黄自毕业的1929年,曾经由他的母校——耶鲁大学所在地的纽黑文交响乐团(New Haven Symphony Orhcestra)演奏过,并获得当地报刊好评。1930年11月,《怀旧》又由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在梅百器的指挥下在国内演奏,萧友梅还为这次演奏专门写了文章——《黄今吾的》(今吾是黄自的字)。文章最后写道:“中国人的乐队作品,这是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的机会。这岂不也是最值得一般爱国的邦人君子欢喜的一回事吗?” “《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1923年12月17日,萧友梅亲自指挥由他本人创办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演奏了他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但是这件重要的音乐史迹被历史湮埋了六十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华裔音乐学者韩国鐄运用他在海外寻找到的资料对“北大音乐传习所”进行系统摄入的研究时,才证据确凿地指出: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西式管弦乐曲”。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哀悼进行曲》是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留学时谱写的一首管弦乐作品。创作管弦乐《哀悼进行曲》的时候,萧友梅刚入柏林施特恩音乐院“乐正科”和“作曲科”学习指挥和作曲。钢琴曲《哀悼引》和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都是学习作曲时的习作。 这一年,我国“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两位主要军事将领——黄兴和蔡锷相继去世,全国各地对于他们的去世纷纷表示哀悼,留学德国的学生也准备集会追悼黄、蔡二人。萧友梅的《哀悼引》正是为了悼念这两位人物的去世而创作的。萧友梅手书的《哀悼引·序》中说:“兹藉留德同学诸君有追悼黄、蔡二公之举,特仿Beethoven之Trauemarsch体作成一曲,聊表悼意,名曰《哀悼引》,二公有灵,其见吾志。”*以上文字摘自《——萧友梅的及其他》,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梁茂春教授所著。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将中国作曲家创作管弦乐曲的时间提前了七年。由此可见,中国第一部管弦乐曲作品写于1916年,距今整整100年。 上文提到的《交响序曲·怀旧》是黄自在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完成于1929年3月13日,同年5 月31日在耶鲁大学的毕业音乐会上首演成功。这部作品是黄自为悼念在欧柏林学院上学时的同学兼女友胡永馥(1927年回国后不久因心脏病猝发死于上海)而作,充满19世纪

中国民族管弦的编曲

浅谈电脑音乐中民族管弦的编曲 【引言】: “编曲”可以说是一个新词,早期音乐界中,编曲的意思是根据已有的原始素材如民歌等等进行改编的创作过程。而现在的“编曲”一词,其实是包括了配器和电脑音乐制作两者为一身。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最后都要体现为具体表现的音响上。他可能是人声,也可能是传统乐器、电声乐器的声音,或者是电脑音乐的音源,甚至是其它各种能够发声的器具。可以说,一个作曲家,当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和音乐动机的时候,就是带着最初的编曲概念出现的。比如在创作过程中嘴里的哼哼或者是在键盘上的弹奏,这时作曲家的脑中绝对不是只有一个单旋律,而是已经有了一种大致的、模糊的配器概念。比如“开头这是个唢呐”、“这里是咚咚的大鼓”等等概念。而这种概念已经就是配器了。虽然它并没有体现到谱纸上。 所以,可以说编曲与旋律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往往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同时出现的。编曲就是一种创作,而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更不是商品的包装。 在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课程里,配器是作曲四大件技法之一。是作为单独的学科来学习的,就如同复调、和声、曲式一样。但我们要知道,即使你的每项课程考试都得满分,你仍然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著名配器大师彭修文曾说过:“创作这东西是根本不能教的,所以配器也是不能教和学的。能教学的只是前人做过的一般方法,而这是不能代替你自己创作的。” 目前,我国音乐院校的作曲系几乎都是只学西洋管弦乐配器法,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社会歌曲还是通俗歌曲,民乐都是相当重要的成分。而且一些纯民乐的音乐比如戏曲音乐的制作也是经常会遇到的,这就要求音乐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民乐功底。 在大学中,我跟从吴渝林老师学习写作,并通过电脑进行电脑音乐创作,学习和创作了不少的民乐管弦作品。我想就民族管弦乐器的编曲通过电脑音乐制作(MIDI)简单地谈下我在创作民乐作品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个人浅见。 一、电脑音乐制作(MIDI)里的民乐音色 电脑音乐对于现代作曲的学者们是一件很方便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运用这些音色进行MIDI音乐制作,即使你对于音乐的整体音响把握程度不够,那也不用担心,电脑音乐可以弥补你的不足。 当今的MIDI音乐制作,是运用作曲软件进行MIDI音乐制作的,通过软音源插件(如VST插件、采样音色giga),调入软件里,就可以制作你想要制作的音乐。 MIDI制作里的民乐的音色盘主要有GIGA、SampleTank、KONTAKT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音色盘来确认民乐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继而进行MIDI音乐制作。当然,如果有条件,建议一定要去了解真实乐器的音色、音域和演奏特点。毕竟这些音色大部分是数字模拟音源,不真实。一般在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民乐的时候,用MIDI编完曲后,更多的要求民族乐器实录音的。所以作为编曲要掌握总谱写作的能力。 MIDI音乐制作我只做简单介绍,毕竟它只是我们进行创作的工具,有了工具,更多的是要求作曲者自身的配器功底和配器意识。基于电脑的技术运用,有了配器的意识,通过大量的实践写作,最终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音响效果。毕竟我们没有太多的条件去请民乐队拉奏你的乐曲。 二、民族乐器的几种特性 1、色彩性 1

《管弦乐完整版》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管弦乐 镇江实验学校王培 教学内容: 复习管弦乐知识,听辨部分乐器音色 欣赏管弦乐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二主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选择的是一组汉族民歌及表现祖国江河打的的音乐作品,意在领略南北江河大地音乐文化的风采,加深对祖国挚爱的情感,同时从充满民族神韵的音乐中,受到没的熏陶和启迪。 这首作品是用信天游曲调改编的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管弦乐曲,结合演唱和欣赏,可以了解管弦乐相关知识,探索音乐作品中重复与对比的手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管弦乐作品,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有一些乐器的音色也会有些混淆,对西洋管弦乐队中加入中国民族乐器更是知道欠少。 对于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还是熟悉的,但是经过改编不能体会到一些配器达到的音响效果,不了解主题重复与对比的关系,希望通过这节课让他们涉猎到这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理念: 课标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本节课以管弦乐为主线,向学生介绍管弦乐的历史、分组、乐器听辨,中国近现代作曲家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管弦乐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两个主题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两个主题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演唱、表现主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主题的印象,从而感受到两个主题在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的不同。激发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并能在课后主动探索相关作 品。 教学目标: 1、复习管弦乐相关知识,了解管弦乐队的四个组别,能听辨乐器音色,对管弦乐作品产生兴趣。 2、在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两个主题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民族风格,领略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 3、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学习两个主题,熟悉主题旋律,能比较它们在情绪、速度、节奏方面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听辨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及所在乐器组 熟悉两个主题旋律能对比其在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感受作品中的民族风格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高一音乐 《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教案

《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 一、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明清时期古曲,曾用过〈〈夕阳萧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名曲,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桡鸣远濑、欹乃归舟、尾声。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特点:换头合尾。 2.能否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 教具:音响、VCD、碟片、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1.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和中国古曲〈〈十面埋伏〉〉。老师请同学们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乐曲的曲名吗?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文与质的和谐,情和理的统一。它的文学精髓不仅渗透在诗、词、散文和字中间,同样也渗透在我国的古典音乐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学们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

管弦乐的基本乐理知识

管弦乐的基本乐理知识 管弦乐系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 合而成。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对乐队编制适当调整,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 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亦属常见。 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 18世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均作出巨大贡献。19世纪到20 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 出现。 管弦乐团按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组。著名的管弦乐团有维也纳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管弦乐通常 以管弦乐套曲形式表演,管弦乐套曲通常含三至四个乐章,各个乐 章表达的音乐情感不同,使整个管弦乐音乐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比其他形式的重奏曲、小夜曲、奏鸣曲更能显出强烈的音乐效果。 长期附从于声乐,至十六世纪才逐渐独立。随着乐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歌剧的兴起,使十七世纪的器乐创作有了显著进步, 产生了舞曲合成的古典组曲,以及曲式自由的序曲,而赋格曲、幻 想曲、随想曲、变奏曲、前奏曲等体裁也渐被普遍使用。十八世纪,小提琴音乐迅速发展,歌剧序曲体裁的变革,曼海姆乐派等积极探 索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段,均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 肯定,并发挥了木管乐器独特的表现力;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 法写作管弦乐序曲,给了奏鸣曲式以广阔的表现天地。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创作尤为繁荣,扩大了题材范围,加强与文学的结合,兴起了由柏辽兹倡导的标题音乐创作;罗西尼、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明清时期古曲,曾用过〈〈夕阳萧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名曲,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桡鸣远濑、欹乃归舟、尾声。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特点:换头合尾。 2.能否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 教具:音响、VCD、碟片、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1.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和中国古曲〈〈十面埋伏〉〉。老师请同学们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乐曲的曲名吗?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观念,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文与质的和谐,情和理的统一。它的文学精髓不仅渗透在诗、词、散文和字中间,同样也渗透在我国的古典音乐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学们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

初中音乐七年级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教案

初一音乐 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合奏
任课年级:初 一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5 分钟)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 ,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 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 动音乐语言, 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 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 ,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 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 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 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 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 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 ,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 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p1EanqFDPw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 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 操, 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 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 《春 江花月夜》 DXDiTa9E3d 二、 《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 1875 年前即有传抄本, 距今 1999 年, 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 “1999-1875=124 年”。 原曲名为《夕阳箫鼓》 ,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 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 20 世纪 20──30 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 组合若干段落, 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 P14 页, 划下各个小标题: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 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 乐合奏曲。 RTCrpUDGiT 三、 《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 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5PCzVD7HxA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 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 P14 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 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 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 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jLBHrnAILg

管弦乐曲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欣赏管弦乐曲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 (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 (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 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程大纲 郭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1)以本课程为依托,努力将乐团发展成为半职业化机制,使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支柱品牌,同时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做出贡献; (2)该课程主旨是让学生学习乐队中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演奏能力,并通过对大量经典乐队曲目的接触,了解各个声部中的不同乐器在乐队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演奏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风格; (3)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乐队合奏排练中要求学生听从指挥,需照顾整体、顾全大局,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培养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4)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使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经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乐队演奏员打好基础。 2.设计思路: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采取集体排练,在排练过程中进行教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民族管弦乐队的特点细分为管乐分排,弦乐分排,弹拨乐分排、打击乐分排,集体合排五种形式,正常教学和排练为每周2学时。但根据艺术实践的需求,实践学时可做适当调整与浮动,如必须的建党、建国音乐会、海大新年音乐会及国内外学术交流音乐会 - 1 -

等需增加排练课时以保证艺术实践的品质。演出占用了的课时适当归还学生予以休息。 二、课程目标 (1) 通过合奏课全面训练学生现场视奏、看乐队分谱的能力;并了解各个声部中的乐器在乐队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谐调好各乐器间相互配合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意识,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过程,弄清乐器音区、音色等的变化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演奏中表现出来;以至更好的完成音乐作品的内容。 (3) 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美、享受了美、运用了美,逐步进入到以美的心灵来感受美,表现美的境界;以便用正确的审美观来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 (4)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使他们能将理论联系与实际,更好地运用于本专业的学习之中。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 (2)按时完成常规乐队分谱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高质量演奏,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完成将严重影响课程进度。 (3)完成教师布置的乐队片段作业,达到音乐会合奏演奏程度。 四、教学进度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以排练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主,并选择乐队合奏性质的乐曲,乐队协奏曲等为辅助。曲目由浅到深。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情况指导排练2 首以上新作品,也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二学期需复习上学期所学的音乐作品。同时,逐步建立并扩充乐团资料库,为乐团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 1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

绪论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交融的产物。它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大同乐会和北京国乐改进社,随着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直至1954年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原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乐团)提出,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组乐器作为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体制,由此确立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新型民族乐队的建立必须与大量的演奏实践相结合。然而,由于当时作曲家们对这种新型的乐队编制还不熟悉,并且在思想上对民族器乐创作也不够重视,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除《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均为聂耳曲)、《彩云追月》(任光曲)等作品是以作曲家创作的之外,大多是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家或指挥家改编的乐曲为主。①由于当时的改编者们并非作曲专业出身,对民族管弦乐的作曲技法并不了解,在创作思维上又受到西方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片面理解“交响化”的概念,照搬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和交响乐队的配器原则,运用交响化的旋律发展手法,生硬效仿西方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这使得民族管弦乐或多或少地失去了自身原有的艺术魅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艺术质量上难以出现让人满意的音乐作品。 1961年“民族乐队音乐座谈会”的纪要《继承发展传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一文曾强调: ?某些民族乐队的组成是可以有条件地吸收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和吸收某些外国乐器的,但是生搬硬套的方法和盲目地追求所谓‘交响性’的做法,对于发扬民族乐队的特点是不利的,也不能简单地以中西乐器混合乐队的组成方法来替代民族乐队的创造性发展。?② 由此可见,“民族乐队交响化”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被人们所关注的创作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乐队形式以及当时作曲家的创作队伍,这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过程。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国整体音乐创作都进入了逐步恢复与发展的时期,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此时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还出现了新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可以说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正是在这一时期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③ ①本文所讲述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仅包括民族器乐协奏曲、民族器乐合奏曲、民族交响音画、民族交响诗、民族交响叙事曲。 ②《“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十二——论民族乐队交响化》,梁茂春,《人民音乐》,1998年第2期 ③ 1976年至1985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恢复与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二胡协奏曲《不屈的

管弦乐代表作品

管弦乐代表作品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2首浪漫曲;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巴托克·管弦乐队协奏曲、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匈牙利素描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舒伯特(第五交响曲)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艾格蒙特序曲贝多芬·第五、六交响曲贝多芬·第五、七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贝多芬·第一~四号钢琴协奏曲、两首浪漫曲。 贝多芬·七、八交响曲贝多芬·四、六交响曲贝多芬·一~四交响曲。 贝多芬·庄严的弥撒;莫扎特·加冕弥撒勃拉姆斯、德沃夏克、鲍罗丁:舞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交响协奏曲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柴科夫斯基·第四~六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斯拉夫进行曲柴科夫斯基·管弦乐作品(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超人如是说、梯尔、唐璜、七重沙舞-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大海;莱斯庇基·罗马的泉、罗马的松树。 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埃尔加·弦乐小夜曲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科尔尼德莱;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大陆”、五首斯拉夫舞曲德沃夏克·第五、七号交响曲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四钢琴协奏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交响诗“死岛”。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管弦乐集(波莱罗、西班牙狂想曲等)拉威尔·管弦乐作品集。 莱纳之声李斯特·管弦乐作品(前奏曲、马捷帕、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和斯特拉文斯基·夜莺之歌。

中国民族管弦乐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民族管弦乐状况分析报告 编辑:黄程宜 2011年11月24日. 发表于 《锦瑟》 作者:席强 一、全国民族乐团(队)分布情况中国目前各种编制的民族乐团(队)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国家政府投入的大型国有事业体制的专业民族乐团:1、中央民族乐团;2、中国广播民族乐团;3、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4、上海民族乐团;5、济南前卫民族乐团。(二) 各省、市、自治区歌舞剧院(团)所属的民族乐队演变而成的民族乐团1、广东省民族乐团;2、天津民族乐团;3、北京歌舞剧院民族乐团;4、江苏演艺集团民 族乐团;5、南京民族乐团;6、浙江民族乐团;7、黑龙江省民族乐团;8、吉林民族乐团;9、辽宁民族乐团;10、湖北省民族乐团;11、成都民族乐 团;12、山东省民族乐团;13、陕西民族乐团;14、安徽民族乐团;15、福建民族乐团。(三)全国各地方根据不同特点而组建的民族乐团:1、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连云港);2、广东珠海女子中乐团;3、湖北编钟乐舞民族乐团。(四)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所属的学生民族乐团1、中国青年、少年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2、中国华夏民族乐团、中国青少年弹拨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以上四类不同规模和组合的民族乐团,除一小部分有拥独立建制外,大部分都由各省市歌舞剧院(团)临时组合演变而成,就是说,在剧院需要担任歌舞剧目演出时, 是伴奏乐队,并不是专业性很强、按现代乐队体制要求训练、演出的乐队管理体系。这部分乐队,主要受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民族乐团首次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 厅的成功带来的轰动效应所影响、逐步在歌舞剧院(团)伴奏乐队基础上扩大编制, 或将省市内几个不同演出团体的演奏人员集中起来,临时组合成大型民族乐团。 管理较松散,缺乏专业性,规格和水平上参差不齐。 二、民乐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各类民族乐团,演出市场的占有率很低,与其它艺术类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除一部分热爱民乐、喜欢演奏民乐的观众,大部分人对民乐并无太大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 究竟哪首作品是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它产生于什么时候? “《怀旧》第一”说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黄自的序曲《怀旧》是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例如,王安国教授在1988年撰写《中国交响音乐创作,1946-1976》一文,其中曾说:“1929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的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管弦乐队作品——《怀旧》。” 此前,“《怀旧》第一”说曾经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界维持了很长的时间。因为《怀旧》在黄自毕业的1929年,曾经由他的母校——耶鲁大学所在地的纽黑文交响乐团(又译新港交响乐团,New Have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过,并获得了当地报刊的好评。这确实是中国管弦乐作品第一次在国外舞台上的演出。黄自回国后不久,1930年11月,《怀旧》又由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在梅百器的指挥下在国内演奏,萧友梅还为这次演奏专门写了文章——《黄今吾的(怀旧曲)》(今吾是黄自的字)。文章最后写道:“中国人的乐队作品,这是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的机会。这岂不也是最值得一般爱国的邦人君子欢喜的一回事吗?” 萧友梅的文字写得非常的客观——说这是中国人的管弦乐作品“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由中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已经在数年前就演奏过了。 “《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 这里所说的“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是指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由中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是指20世纪20年代由萧友梅创办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1923年12月17日,萧友梅亲自指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演奏了他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但是这件重要的音乐史迹被历史湮埋了六十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华裔音乐学者韩国鐄运用他在海外寻找到的资料对“北大音乐传习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时,才证据确凿地指出: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西式管弦乐曲”。 此后,“《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很快替代了“《怀旧》第一”说,得到了音乐史界的广泛认同。这一“新说”将中国人创作的管弦乐曲的时间提前了六年。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的总谱手稿也被发现——这是由萧友梅的侄女萧淑娴保存并提供,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拍摄成显微胶卷保存下来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这部管弦乐手稿进行了初步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广东民乐考级 曲目集 广东省考级工作委员会 2008.3.

一级 1、《小剪剪花》 2、《小金钱》 3、《大银纽丝》 4、《过江龙》 5、《快乐的女战士》 6、《虞美人》 7、《桔梗谣》 8、《拔萝卜》 9、《踢踏舞》 10、《春传》 (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二级 1、《莲花赞》(轻六调) 2、《西厢词》 3、《赏秋》 4、《开扇窗》 5、《阳山道》 6、《胡笳十八拍》 7、《陇东小调》 8、《紫竹调》 9、《小星星》 10、《百鸟朝凤》 11、《凤翔歌》 12、《西江月》(潮州筝曲,陈安华演奏谱) 三级 1、《三十三板》 2、《飞花点翠》 3、《双叠翠》 4、《叹颜回》 5、《纺织忙》 6、《捣衣曲》 7、《南泥湾》 8、《美丽的夏令营》 9、《快乐的啰嗦》 10、《绣荷包》(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四级 1、《汉宫秋月》 2、《渔舟唱晚》 3、《思凡》 4、《绣金匾》 5、《劳动最光荣》 6、《欢乐的阿佤》 7、《童年的回忆》 8、《娃哈哈》 9、《单点头·乱插花》(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五级 1、《浪淘沙》 2、《云庆》 3、《月夜情歌》 4、《洞庭新歌》 5、《绣荷包》(邱大成演奏谱) 6、《蜜柑红》 7、《泼水》 8、《花儿与少年》 9、《浏阳河》 10、《雪雁南飞》(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六级 1、《高山流水》 2、《柳青娘》 3、《春涧流泉》 4、《崖山哀》 5、《庆丰年》 6、《闹元宵》 7、《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8、《丰收锣鼓》 9、《瑶族舞曲》 10、《香山射鼓》 11、《蕉窗夜雨》 七级 1、《寒鸦戏水》 2、《山坡羊》 3、 《粉蝶采花》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广东民乐考级 10、《春传》(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二级 1、《莲花赞》(轻六调) 2、《西厢词》 3、《赏秋》 4、《开扇窗》 5、《阳山道》 6、《胡笳十八拍》 7、《陇东小调》 8、《紫竹调》 9、《小星星》10、《百鸟朝凤》 11、《凤翔歌》 12、《西江月》(潮州筝曲,陈安华演奏谱) 三级 1、《三十三板》 2、《飞花点翠》 3、《双叠翠》 4、《叹颜回》 5、《纺织忙》 6、《捣衣曲》 7、《南泥湾》 8、《美丽的夏令营》 9、《快乐的啰嗦》10、《绣荷包》(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四级 1、《汉宫秋月》 2、《渔舟唱晚》 3、《思凡》 4、《绣金匾》 5、《劳动最光荣》 6、《欢乐的阿佤》 7、《童年的回忆》 8、《娃哈哈》 9、《单点头·乱插花》(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五级 1、《浪淘沙》 2、《云庆》 3、《月夜情歌》 4、《洞庭新歌》 5、《绣荷包》(邱大成演奏谱) 6、《蜜柑红》 7、《泼水》 8、《花儿与少年》 9、《浏阳河》 10、《雪雁南飞》(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六级 1、《高山流水》 2、《柳青娘》 3、《春涧流泉》 4、《崖山哀》 5、《庆丰年》 6、《闹元宵》 7、《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8、《丰收锣鼓》 9、《瑶族舞曲》 10、《香山射鼓》 11、《蕉窗夜雨》 七级 1、《寒鸦戏水》 2、《山坡羊》 3、《粉蝶采花》 4、《四合如意》 5、《铁马吟》 6、《秦桑曲》 7、《春到拉萨》 8、《战台风》 9、《出水莲》 10、《花灯会》 11、《粉红莲》 12、《薰风曲》(客家筝曲,罗九香传谱) 八级 1、《将军令》 2、《月儿高》 3、《姜女泪》 4、《建昌月》 5、《伊犁河畔》 6、《茉莉芬芳》 7、《四季调》 8、《井冈山上太阳红》 9、《东海渔歌》 10、《雪山春晓》 11、《幸福渠水到俺村》 九级 1、《清江放排》 2、《银河碧波》 3、《木卡姆散序与舞曲》 4、《春到湘江》 5、《长相思》 6、《草原英雄小姐妹》 7、《林冲夜奔》 8、《黔中赋》 9、《钢水奔流》 10、《长安八景》 十级 1、《汉江韵》 2、《山的遐想》 3、《包楞调》 4、《霸王卸甲》 5、《彝族舞曲》(王中山改编) 6、《绣金匾随想曲》 7、《幻想曲》 8、《情景三章》 9、《西域随想》 10、《莲花谣》 11、《箜篌引》 一级 1、 3、 5、《行街》 7、《西藏舞曲》西藏民歌、诸新诚订谱 8、《快乐的罗嗦》民间乐曲、诸新诚订谱 二级 1、《凤阳花鼓》安徽民歌、甲天下订阮谱 2、《鄂尔多斯》内蒙乐曲、赵桂林改编 3、《丰收乐》赵鸿声作曲、赵桂林改编 4、《葬花》王立平作曲、庞玉璋定指法 5、《旱天雷》广东音乐、甲天下订谱 6、《八月桂花遍地开》江南民歌、诸新诚编写 7、《苏武》民间乐曲、庞玉璋定指法 8、《马灯调》民间乐曲、诸新诚编写 三级 1、《金蛇狂舞》聂耳曲、庞玉璋定指法 2、《关山月》古曲、庞玉璋定指法 3、《红星歌》姚策定阮谱 4、《雨打芭蕉》广东音乐、甲天下订谱 5、《森吉德玛》贺绿汀曲、诸新诚订谱 6、《花好月圆》黄贻钧曲、诸新诚订谱 7、《中缅友好歌》庞玉璋编曲 四级 1、《流》林吉良曲 2、《玫瑰盛开的时候》新疆民歌、赵桂林改编 3、《友谊花开香万里》庞玉璋编 4、《锦上花》古曲、王仲丙缩编订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