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星卡故事

我的星卡故事
我的星卡故事

我的星卡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三1班的王梓晗,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星卡故事。

对于有些人来说,星卡可能只是一张普通的星卡,可对于我来说,这可是一张有“魔力”的星卡!它可以帮助我养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午休习惯不好,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还喜欢跟旁边的同学讲悄悄话,那时总是与“加1”无缘。后来,老师制定了午休规矩,如果能全周得到加1就可以得到一张苗苗卡。那一周,我每天中午都要求自己闭上眼睛,不讲话,安静午休。就这样,坚持了一周下来,我真的拿到了5个加1,并且得到了一张苗苗卡。当我接到这张苗苗卡时,感觉特别的光荣,特别的开心。并告诉自己,每天都要去努力争取得到星卡。就这样,我慢慢养成了安静午休的好习惯。

到了二年级,星卡的种类也变多了,从单一的苗苗卡到多样的努力卡、好学卡等等,自强奖章也变得多彩了。我也更加努力,去争取这份荣誉。

还记得今年的演讲节,在班级海选准备时我特别紧张,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一直到上台前我的心里都像揣着一只小

鹿一样,七上八下的。终于轮到我了,我上台将自己准备的稿子背了出来,中间还卡住了,下台后觉得自己准没戏了。这时,老师公布了入选名单,竟然有我的名字。老师还奖励我一张努力卡,并鼓励我勇气可嘉,能脱稿并较流利地完成了演讲。看着这张努力卡,我更加有动力了,更加自信了。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已经得到了十几张自强少年奖章了,而且我也变得更加自信、自律。我相信,在这“魔力”星卡的鼓励下,我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完毕!

我的星卡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1)班的孙琳迪。能够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我的星卡故事,我感到十分光荣。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努力卡的由来是这样的: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曾在班级里举办过才艺擂台赛的活动,深受同学喜爱,但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策划时,我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能让同学们喜欢,可是在第一次举办圆满结束后,老师给我的那一张小小的努力卡深深的鼓励了我,让我有了继续举办下去的决心,于是在这小小的绿星卡的鼓励下,我成功地举办了好几次,同学们也都很积极,我还组建了一个“team”呢!

有些人以为得到星卡很容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必须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换来一张小小的绿星卡,而10张绿星卡可以换一张红星卡,三张红星卡可以换一张自强少年奖章,获得自强少年奖章的同

银行卡产业概述-复习要点

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起源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 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二、银行卡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新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 (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 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着;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 (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 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着;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着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 三、银行卡趋势 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 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各大银行卡大全

各大银行卡号大全 银行卡卡号是指各个银行发行的硬卡上的编号代码,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号段有统一的规定。一旦银行卡指定归属,录入客户的基本信息、金额、交易状况,会及时传至央行,防范洗钱、统计等很多信息会汇总至央行数据库,方便统一的金融管理的一种媒介。 具体分类: 436742 中国建设银行VISA龙卡借记卡 436745 中国建设银行VISA龙卡贷记卡 622280 中国建设银行支付宝龙卡借记卡 458123 交通银行VISA普通卡 521899 交通银行MC信用卡普通卡

622260 交通银行太平洋卡借记卡 402674 上海银行VISA金卡 622892 上海银行借记卡 622188 中国邮政储蓄绿卡借记卡 602969 北京银行京卡借记卡 622760 中国银行中银都市卡 409666 中国银行BOC系列VISA标准卡普通卡/VISA高校认同卡438088 中国银行国航知音信用卡 622752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长城人民币贷记卡普通卡 427020 中国工商银行VISA学生国际信用卡 427030 中国工商银行VISA国际信用卡金卡 530990 中国工商银行MC国际信用卡普通卡 622230 中国工商银行新版人民币贷记卡普卡 622235 中国工商银行新版人民币贷记卡金卡 622210 中国工商银行新版信用卡(准贷)普卡 622215 中国工商银行新版信用卡(准贷)金卡

622200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灵通卡借记卡955880 中国工商银行原牡丹灵通卡借记卡622568 广东发展银行新理财通借记卡 520152 广东发展银行南航明珠卡MC金卡520382 广东发展银行南航明珠卡MC普卡911121 广东发展银行理财通借记卡 548844 广发真情卡 512431 宁波银行 520194 宁波银行 622318 宁波银行 622778 宁波银行 622282 宁波银行汇通卡人民币金卡/钻石联名卡407405 民生银行 517636 民生银行 512466 中国民生银行MC金卡 415599 中国民生银行星座卡借记卡

银行卡产业 概述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一.银行卡概述

一.银行卡概述 1. 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国际银行卡产业变革?(单选题)D 2. 金卡工程”是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时期启动的?(单选题)C 3. 我国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是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成立的?(单选题)B 4. 国内的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D 5. 狭义的银行卡收单业务指的是?(单选题)A

6.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单选题)B 7.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多选题)ABC 8. 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单选 题)D 9. 以下哪些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的趋势?(单选题)D 10.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C

11.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 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ABC 12. 目前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ABCDE 13. 银行卡产业拥有哪些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多选题)ABC 14.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ABCDE

15. 国际银行卡产业在发展阶段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ABCD 16.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的文件有 哪些?(单选题)D A、72号文 B、144号文 C、126号文 D、以上都是 17. 进入2007年,国内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呈现 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ABCD 18. 国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ABCDEFG

19. 第一张银行卡的产生是源自谁的想法?(单选题)B 20.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的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 重要意义?(多选题)ABCDE 21.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ABCD 22、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BCD 23、银行卡产业所呈现的外部性包括哪些?(多选题)ABD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方向及前景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变革五个阶段,但随着互联网时代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大数据时代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变革时期还必须持续不少时间,让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时期。而在今后的发展期里,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不断持续提升。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于银行卡安全性、便利性的认识日益成熟,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而对于商户来说,加大银行卡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的往来,是规避假钞、错账、现金处理的最好方式,而信用卡的介入也银行对企业或个人的授信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完成融资提供更丰富的途径,有效的加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资金,加大消费购买能力。并且,在大数据时代,扁平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是线下现金交易不可替代的。 2、创新支付产品持续更新 现行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查询功能已满足不了企业或商户的需求,企业或商户更多的是想定制化的以先进的支付工具,连接或者替代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运作流程、节省时间并定制化服务客户等目的。而对于持卡人而言,所追求的是快速的获取讯息,便捷的支付交易。而手机支付产品也是趋势下必然的产物,商家不光可以在商户平台发布各式产品以及资讯,持卡人也能使用远程支付或者近场非接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3、银行卡客户服务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的分析以及资讯获取的便捷,对于客户的服务已不局限与面对面的营销、维护。通过数据的分析,可将客户分级分层次并差异化客户关系运营,运用远程手机端或者PC端提供定制化服务,反向营销客户,使其买卖双方互转,从赢得客户充分信任和满意。 4、银行卡介质的多样化 银行卡的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发展到现在的IC芯片卡,也只是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时期,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推动下,载体介质还会不断演变,例如近期移动推出了NFC-sim卡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普及,未来的银行卡转变为数字或者代码是必然的,每个持卡人只需要以此数字或者代码绑定所以银行帐户就可实现取现或者消费,而POS机等老牌支付工具将退出支付产业。 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持续加强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支付的日新月异,银行卡帐户信息安全、交易市场规范还是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现行一些企业以及第三方都推出了虚拟帐户以及储值卡,打着安全便捷的旗帜让消费者使用,但相应的帐户安全以及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携手人行。联合银联与银行多方共同制定规范进行整理。随着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会逐渐增大,恶性竞争、套用费率、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等等都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监管、以及出台合理的规范和法规约束。

银行卡产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银行卡产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银行卡组织向商家收取的交换费的高低和费率结构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也是近年来“银商之争”的根源,对银行卡交换费率的研究应依据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进行分析。本文对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交换费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银行卡交换费的规制等现有研究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得出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银行卡产业;双边市场;交换费率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6-0102-04 银行卡产业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由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企业或机构组成,为社会提供电子支付产品和消费信贷产品的企业群体。银行卡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除现金之外的第二大支付结算工具。但近年来频频爆发的“银商之争”,即商场认为向银行交纳的刷卡手续费过高进而抵制银行卡消费,折射出银行卡产业中各利益主体的矛盾与冲突。从国外的实践看,银行卡的交换费也一直是关注重点。而银行卡的交换费最终是由银行卡产业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本文从银行卡产业特征、银行卡交换费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观点

进行综述。 一、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研究 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罗切特和泰勒尔(Rochet&Tirole,2002)指出,银行卡支付是一种由发卡行和收单行合作提供给商品消费者和商户(商品出售者)的一种支付服务,首次将双边市场理论引入银行卡网络研究。埃文斯(Evans,1993)也认为,在银行卡产业中,商家、消费者不能将由于银行卡带来的外部性内部化,因而银行卡产业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其后,国外很多学者都将银行卡产业纳入双边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中,研究银行卡产业价格结构及其影响。国内学者程贵孙、孙武?(2006)认为,银行卡产业是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在银行卡市场中存在消费者和商家两类需求相互依赖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的交易要顺利完成,必须借助银行卡组织(网络平台)。胥莉等(2006)也认为,银行卡产业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具有复杂的网络外部性。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使对银行卡产业的研究不能按照传统的单边市场理论去分析,在分析银行卡产业过程中,除单边市场所研究的银行对消费者和商家所收取的服务价格外,还必须考虑在价格总水平(即银行卡组织对商家和消费者所收取的费用之和)一定的情况下,价格结构(即银行卡

全球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全球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银行卡基本概念 银行卡(Bank Card)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 银行卡包括贷记卡,即严格意义上的信用卡,是具有信贷信用功能、支付结算功能并具有循环信贷资格的支付卡;准贷记卡,是具备存款支付结算功能和信贷功能的支付卡;借记卡,是只具有存款支付功能而无信贷功能的支付卡。一般来说,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贷记卡是典型的银行信用卡。 借记卡(Debit card): 借记卡是有商业银行发行的以存款或保证金为基础、只具有存款支付功能而无信贷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借记卡一般不涉及信贷关系,持卡用户实际上是在花自己的钱,即持卡人先行将货币资金存入发卡的商业银行,在商品经销商那里消费时只须刷卡而无须向经销商支付货教,其所消费的款项是由商业银行代为支付,但持卡人每次刷卡消费直接减少的是自己在商业银行存款账户里的资金。借记卡与贷记卡最主要的区别是借记卡不存在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持卡人只能使用自己在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因而不能超出存款额度范围透支消费。借记卡客观上极大地便利了那些不需要信用消费的客户持卡消费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存款交易的方法,同时也能够保证比持现金消费更加安全。借记卡的

出现弥补了信用卡市场的空白,也受到了一般消费客户的欢迎,因此虽然借记卡较之贷记卡的问世晚了许多年,但其一出现就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近些年其发展速度更超过了贷记卡。 贷记卡/信用卡(Credit card): 贷记卡,即严格意义上的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信用卡机构发行的无需担保、无需保证金、以信用和借货关系为基础具有信贷信用功能、循环信贷资格的电子支付卡。贷记卡上一般都有特定的行业组织标志,如VISA、Master 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等,在中国则为银联,为众多商户所共同接受,能够异地消费、跨行结算。贷记卡一般具有先消费后还款、可循环信贷的功能。还款一般有30天或者更长期限的免息期和一定的信用额度。贷记卡发卡银行发卡后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刷卡佣金、年费、超额透支费、迟付费、现金提取手续费、余额转账费等。贷记卡的实质是为持卡人提供消赞信贷,即提供一个有明确信用额度的循环信贷账户,持卡人在所获得的信用额度内先行消费,一旦使用额度内消费的费用得到偿还,该信用额度叉重新恢复使用。 (1) (2)信用卡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 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章:产业概述模拟题 共28题,当前第1题 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就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共28题,当前第2题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3题 、目前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4题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5题 进入2007年,国内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得新阶段,呈现哪些新得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6题 国际银行卡产业得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得特点?(多选题) A、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B、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 C、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 D、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E、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

F、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G、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共28题,当前第7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8题 以下哪些就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得趋势?(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9题 “金卡工程”就是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得哪个时期启动得?(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0题 银行卡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1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得核心业务就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2题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得文件有哪些?(单选题)

D、以上都就是 共28题,当前第13题 国内得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4题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得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得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5题 、银行卡产业得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得产业?(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6题 第一张银行卡得产生就是源自谁得想法?(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7题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得监管方向就是?(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8题 以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为代表得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银行卡收单行业研究

收单机构 目前,国际银行卡市场的收单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银行,二是专业收单机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规模化和集中化的发展,收单市场在专业化服务日益细分的条件下经历了大规模的整合与集中。目前美国和欧洲市场最大的收单机构都是FDC或者是FDC控制的企业(FDMS)。 国际上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收益通常包括扣率收和非扣率收入。扣率收入是商户根据毛利润额按一定比率付给收单机构的佣金;非扣率收入指除扣率收入以外的交易费、对账单手续费、退单手续费、追加罚款费等等。其中扣率收入将会按比例提成给发卡机构和银行卡组织,而收单机构更多的收入是依靠非扣率收入 商户收单行业结构的变革 当支付卡首次出现在市场的时候,银行同时充当了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两方面的角色。由于那些给持卡人发行信用卡的银行简单地将商户支付受理功能看做使他们传统商业存款业务,因此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相对较为直接。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收单行业发生了迅速而重大的变化。曾经熟悉的银行发卡收单一体化的模式结构已迅速转变为两种相分离的业务领域,且非银行机构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信用卡交易主要通过银行系统处理交易,虽然也使用纸质签购单,但与传统银行支票存款已有所区别。其后,在20世纪80年代,销售点电子终端的出现改变了支付处理环境,并刺激收单行业的机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终端和非银行机构的出现是刺激行业整合的主要因素。随着电子终端的出现,纸基的商户收单业务转变为高科技,数据密集型的行业。在很多案例中,不具备技术或规模的银行开始退出这个市场,而非银行处理商逐步接替了商户收单的许多功能。1989年至2004年,约有50家商业银行退出收单行业,且有5家非银行处理商进入这个舞台,并成为行业中重要的从业者。第一资讯(FDC)和Heartland支付系统公司(Heartland Payment System)是当时进入收单行业的显著案例,目前他们都在VISA和万事达的网络中,代表他们的银行合作伙伴或赞助商处理超过十亿的电子交易。 FDC进入与银行联盟的市场可追述至1993年,富国银行(Wells Fargo)在信用卡运营方面开始寻求标新立异的商户处理能力,并通过与CES控股公司及其商户信用卡处理商分支机构Card Establishment Service(CES)结成联盟关系来获取交易处理的专业技能。不久以后,正是看中了行业纵向整合的机会,FDC收购了CES,该交易使FDC和富国银行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FDC首例与银行合作伙伴建立合资商户收单的成功项目。FDC不断发展,成为收单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导者。在FDC提供交易处理技术和业务规模的同时,这些合作银行也增大了他们的商户客户基础,并借此机会进入了支付网络,他们共同建立了战略性的合资公司,为双方的发展都带来价值。同时,在收单行业中的其他银行被迫寻找一种路径,在新规模经济中增加交易量,开发同样的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退出这个行业。 发展的结果即为大量的整合,1989年排名前10位的收单机构处理了美国银行卡交易总量的50%,而到2006年,这些排名前10位的收单机构所处理的银行卡交易量占到美国总量的90%,其余的10%由大量小型的收单机构进行处理而在排名前十位的收单机构中,有三家是非银行机构,即FDC、Global Payments和Heartland Payment Systems。

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章:产业概述模拟题 共28题,当前第1题 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共28题,当前第2题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3题 、目前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4题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5题 进入2007年,国内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6题 国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A、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B、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 C、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 D、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E、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

F、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G、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共28题,当前第7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8题 以下哪些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的趋势?(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9题 “金卡工程”是在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时期启动的?(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0题 银行卡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1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2题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的文件有哪些?(单选题)

D、以上都是 共28题,当前第13题 国内的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4题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的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5题 、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6题 第一张银行卡的产生是源自谁的想法?(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7题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8题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2020银行卡行业战略经营方案

2020年银行卡行业战略 经营方案

目录 1.企业发展现状 (4) 1.1银行卡企业发历程 (4) 1.2银行卡企业文化 (4) 1.3银行卡企业战略 (4) 2.银行卡行业格局 (5) 2.1银行卡市场规模分析 (5) 2.2银行卡行业前景趋势 (6) 2.2.1银行卡产业将更为复杂多样,迫使传统金融机构 持续转型升级 (7) 2.2.2银行卡增值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 (7) 2.2.3银行卡介质将走向多元化 (8) 2.2.4新型支付渠道和智能受理终端将呈现更多生机 (8) 2.2.5创新技术将推动移动支付腾飞,新兴科技将带来 颠覆性变革 (9) 3.银行卡企业发展战略 (9) 3.1企业管理战略 (9) 3.2企业产品战略 (10) 3.3企业年度市场战略 (11) 3.4企业年度营销战略 (11) 3.5企业年度竞争战略 (12) 4.银行卡企业经营计划 (12)

4.1企业经营目标 (12) 4.2企业经营策略 (13) 4.3企业推广策略 (15) 4.4企业经营保障 (15) 5.银行卡企业考核指标 (16) 5.1企业年度管理指标 (16) 5.2企业年度产品指标 (17) 5.3企业年度市场指标 (18) 5.4企业年度业绩指标 (19) 6.银行卡企业存在风险分析 (21) 6.1基础工作薄弱风险 (21) 6.2管理效率低风险 (21) 6.3盈利点单一风险 (22) 6.4技术风险 (22) 6.5管理风险 (23) 6.6产品及法律风险 (24)

1.企业发展现状 1.1银行卡企业发历程 从2012年开始,公司长期致力于银行卡行业的产品研发,通过长期的产品创新,在行业的竞争中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从2015年开始,国家积极倡导行业开拓创新,政策利好不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逐步将银行卡产品与政策指引整合,实现产能创新。2018年开始,公司在行业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资金回报,为银行卡产品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资金保障。2020年之后,公司将会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为银行卡行业提供产业赋能。 1.2银行卡企业文化 在公司格局上,企业文化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通过产品与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服务与市场。在内部激励文化上,提倡建立锐意进取的团队和组织,实现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 1.3银行卡企业战略 本公司的企业战略为“产品争一流、服务争最优、管理争创新、技术争先进、企业争信誉”的“5争”战略,成为客户始终信赖的优质企业。

银行卡产业概述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起源 (一)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 (二)银行信用卡的出现 (三)借记卡的出现 (四)储值卡的兴起 二、银行卡产业链 (一)银行卡产业链构成 (二)产业链上各类机构的发展 三、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50-1970年) (二)发展阶段(1970-2002年) (三)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 四、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二)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三)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四)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五)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五、银行卡产业特征 (一)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 (二)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三)银行卡产业特征带来的影响 六、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历史 (一)1992年-1999年,建立基本制度阶段 (二)1999年-2006年,推进联网通用阶段 (三)2006年-2010年,规范市场阶段 (四)2010年-2012年,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阶段 1、产业发展的特点 2、产业监管的方向 3、主要发文要点概括 4、已发布征求意见稿或即将出台的重要监管法律法规 七、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 (一)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二)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三)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四)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五)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一、银行卡的起源 人类的货币发展史经历了物物交换、贝壳、牲畜等自然货币的产生,陶器、金银等铸币的出现,轻便、易于携带的支票和纸币的使用,最后到电子货币的出现。每一次变化都是支付方式的重大创新,但电子货币的普及则是人类支付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银行卡是支付卡的一种,由于支付卡大多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习惯上也被称为银行卡。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转型五个阶段。截至XXXX年底,中国银行卡产业已发行29亿张银行卡,银联标准卡已发行23.6亿张银行卡。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和大数据时代的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转型时期必须持续5-10年,使其在真正进入成熟期之前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未来5-10年,我认为中国银行卡和支付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持续改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银行卡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认识越来越成熟,用银行卡代替现金交易将会越来越流行。对于商家来说,增加银行卡交易和减少现金交易是避免伪造钞票、错误账户和现金处理的最佳方式。信用卡干预也是银行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贷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融资方式,有效增加了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性,提高了他们的购买力此外,在大数据时代,平面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对于离线现金交易是不可替代的。 2。创新的支付产品不断更新当前的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和查询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或商家的需求。企业或商家希望定制高级支付工具来连接或替换内部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操作流程、节省时间和为客户定制服务等。对于持卡人来说,他们寻求的是快速获取信息,方便进行支付交易。手机支付产品也是大势所趋下的必然

产品。商户不仅可以在商户平台上发布各种产品和信息,持卡人也可以使用远程支付或近场非收款支付进行交易。 3。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卡客户服务改进,基于数据分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客户服务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营销和维护。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客户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客户关系中运作,并且可以通过远程手机或个人电脑终端提供定制服务来逆转市场客户,这样买卖双方就可以相互信任,赢得客户的完全信任和满意。4.银行卡媒体的多元化 银行卡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到现在的集成电路芯片卡的发展还只是一个发展和探索的时期,在未来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载体媒体将继续演进。例如,手机最近推出的NFC-sim卡就是一个更经典的例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远程支付应运而生。未来的银行卡不可避免地会被转换成数字或代码。每个持卡人只需要绑定这些数字或代码,这样银行账户就可以兑现或消费,而已有的支付工具,如POS机,将退出支付行业。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不断加强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支付的快速发展,银行卡账户信息安全和交易市场的标准化将是中国银行卡产业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目前,一些企业和第三方已经推出了虚拟账户和储值卡,消费者在安全和方便的旗帜下使用。但是,相应账户的安全和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在这个时候,政府有必要与人民携手合作。联合银联和银行合作制定合并规范随着央行共发放269张支付许可证,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逐步扩大。恶性竞争、关税税率的适用、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2.92,-0.02,-0.68%)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概括起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走过了5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 1978年至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代理其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开展银行卡业务;二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这是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其他银行也纷纷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1987年,工商银行(3.75,0.02,0.54%)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2年后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初步发展阶段 1994年至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在这一阶段,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招商银行(10.93,0.07,0.64%)(1995年6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1993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倡导了“金卡工程”;1994年,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座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始启动。 联网通用初级阶段 1997年至2001年,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以及各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2座试点城市的区域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于1997年建成。随后,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等6座城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跨行信息交换中心。这些中心的开通为各商业银行拓宽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的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和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加。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2001年2月,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大会通过了《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就实现全国范围内全面的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目标,各商业银行达成共识,并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以银行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面联网通用阶段 2001年底至2004年初,中国银联成立,全面实现联网通用目标,我国银行卡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在第一届银行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实行系统主机集中统一和机具标准化改造,金卡工程的目标超额提前完成。2002年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成为首批启动发行“银联”标识卡的5座试点城市。2002年3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批准,我国自己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中国银联的成立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继往开来”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领导支持下,通过中国银联及各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2002年,联网通用“314” 目标基本实现,即: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系统内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实现300个以上地市级城市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实现所有地市级以上的分支机构的联网运行;在原有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的基础上,实

银行借记卡行业发展概况

银行借记卡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银行借记卡行业的现状 借记卡正日渐普遍,能够很方便地取代现金和支票进行消费和交易,近年来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卡。数以亿计的借记卡正在世界各地通行。由于借记卡具有易用性和广泛的普及性,借记卡也是电子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全球超过2000万的销售网点接受一些国际名牌的签名式借记卡。易用是借记卡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借记卡不但能帮用户省却携带现金的麻烦,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付款快,而且月结单(或对账单)可以清晰地显示所有交易记录。目前多数银行的借记卡具备多储种、多币种的储蓄功能,持卡人可以持卡在发卡银行网点、自助银行存取款,可以在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ATM机(取款机)上取款。 各银行卡业务整体增势良好,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不断增长,其中,借记卡业务虽然不像信用卡业务那样需要大规模的营销、产品创新以及增值服务,但是,各银行在借记卡业务上也在不断创新,在一些特定人群、特定领域推出了创新产品、服务等,让借记卡业务不再仅仅只是工资卡那样一成不变的“灰色地带”,也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银行借记卡发卡数量 2012年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8%。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为32.03亿张,较上年末增长20.2%;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31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6.0%。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之间的比例约为9.67:1,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2.64张、信用卡0.25张,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0%、19.0%。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47张、1.16张。银行卡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